古代成语故事

时间:2021-12-16 11:21:22 成语 我要投稿

古代成语故事

古代成语故事1

  【扼臂啮指】

古代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曾子一个人他外出打柴,家里来了客人找他,曾母左等右盼不见他回来,客人急着要回去。曾母就使劲扼住自己的手臂直到疼痛难忍为止,曾子立即感到手臂痛,立即丢掉柴禾跑回家问母亲有什么事,母亲告诉他有客人在找他

  扼臂啮指的意思是:扼:用力掐;啮:咬。掐胳膊,咬手指。形容母子心灵相互感应

  【二桃三士】

  春秋时期,齐国有三个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居功自傲,蛮不讲理,相国晏婴担心他们会闹事而影响国家安危,建议齐景公赐两个桃子让他们三人论功而食,结果他们有勇无谋,因争吃桃子纷纷自杀身亡

  二桃三士的意思是:士:武士。春秋时齐景公将两个桃子赐给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论功而食,三人弃桃自杀。比喻借刀杀人

  【两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注释故——缘故,这是原因的意思。去——离去,这里是指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日中——太阳当顶,这是中午的时候。车盖——这是车篷。古代,人乘坐的兽车上的.篷,形状象伞,用来遮蔽阳光和雨。盂——音于,古时一种装饮食品、敞口的器皿。沧沧——清冷,使人感到有寒意的意思。探汤——汤,就是热水。探汤,就是把手伸到热水里,感到烫热的意思。决——决定,决论,就是判断的意思。孰——文言疑问人称代词,就是“谁”的意思。多知——知识丰富,博学多才的意思。

  评点:这个故事说,人们看问题不能各执一端,而要避免主观、片面性,要学会客观地、全面地分析问题。孔子被称为圣人、天才,好为人师,但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只好被人讥笑。

  【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古代成语故事2

  望洋兴叹

  成语“望洋兴叹”出自庄子的《外篇秋水》。故事说:秋天的大水按着时令到了,无数支流的水都灌进了黄河。河面十分宽广,水雾蒸腾,不论是河的两岸,还是河心的沙洲,隔岸望去,简直分不清岸上的是牛还是马。这时呀,河伯欣欣然自我沉醉起来,认为天下的美景,全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了。

  河伯顺着水势向东前行,到了北海,朝东一看,只见一片汪洋,无边无际。到这时,河伯才开始改变他那洋洋自得的神态,仰起头来对着北海神无限感叹地说:“俗话说:‘有的人懂得了一点道理,便以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这正是批评我这种人的啊。我曾经听人说过,孔子的见闻学识不算多,伯夷的德行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以前我不信这话,现在我见到了你的'广阔无边,才知道这话是真的啊。我假如不到你这里来,那就糟了。我将永远被道德高尚、学问渊博的人所耻笑了。”

  这个成语原指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后来人们用它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条件不充分而感到无可奈何。

古代成语故事3

  东汉明帝时,班超同匈奴打仗,立了大功,于是皇帝便对他委以重任,派他出使西域。班超先到了鄯善国。鄯善国王知道他很有才干,对他十分敬重。但过了一些时候,国王却对他怠慢起来了。

  班超感到形势不妙,便召集同行的三十六人研究对策。他分析当时的情况,说:“最近,鄯善国王之所以对我们冷淡,一定是北方的匈奴派了人来联络,使国王犹豫起来,不知道应该和谁修好。我们已经处于很危险的`境地了。匈奴人才来了几天,鄯善国王对我们的态度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说不定再过些日子,他就会把我们绑起来统统送给匈奴。那样,我们的骨头就要被豺狼吃掉了啊。大家说该怎么办呢?”同行者异口同声地回答道:“不管是死是活,我们都听你的!”班超十分激动地说:“对!不进老虎洞,就得不到小老虎。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今天晚上去杀掉匈奴派来的使者。只有这样,才能使鄯善国王归顺汉朝。”

  于是,班超和属下在晚上发动突袭,一举消灭了匈奴派来的使团。第二天,班超便提着匈奴使者的脑袋去见鄯善国王。国王大吃一惊,马上表示愿意和汉朝永久友好。

  后来,人们就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来比喻不下决心、不深入险境、不经历艰苦的奋斗,就不能获得胜利。

古代成语故事4

  阴历八九月,秘书监贺知章府上宴请宾客,正在酣饮之间,主人离席迎宾,大家只见厅堂站着一位少僧人。

  “他是玄奘法师的弟子书法家怀素,出家不戒酒,写得一笔好草书。他老家长沙,湖南七郡知名人家,家家都挂有他书写的屏嶂。”

  酒过三巡,贺知章起身向来宾敬酒致谢,并说:“嘉会良辰,少不得赋诗助兴,有请诗仙李翰林属辞以纪盛会如何?”

  李白并不推辞,只是说:“想请怀素当众挥毫以助诗兴。”

  贺知章说:“我知道怀素上人酒酣然后墨才畅。来人,快斟酒!”

  书法家怀素畅饮的同时,书僮抬出几箱书写用的麻笺、素绢,书案上摆出数方上好的宣州石砚,书僮几人轮番注水研墨。

  书法家怀素放下酒杯,飘然起立,堂上顿时一片寂静。但见少年僧人援笔蘸墨,凝神注视纸绢片刻,突然运气挥毫,臂转腕旋,写完一张又一张,不多久,满地尽是灵气飞动的草书。几箱麻笺素绢顷刻用完。

  书法家怀素掷笔近座时,。李白的《草书歌行》亦已写就,当众吟哦道:“少年上人号书法家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吾师醉后倚绳休……起来向笔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贺知章评论说:“上人书写,左盘右旋,确实是只见龙蛇走啊!好字,好诗!”

  书法家怀素的字,李白的诗,贺知章的.评论,一时间传遍京华。

  “笔走龙蛇”就此成为形容书法雄健洒脱的成语。

  笔走龙蛇的故事延伸

  【注音】bǐ zǒu lóng shé

  【出处】宋·高登《送太元》:“胸中翻锦绣;笔下走龙蛇。”

  【解释】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用法】作谓语;形容书法笔势矫健多姿

  【近义词】龙飞凤舞 妙笔生花 字走龙蛇 笔底龙蛇 行云流水

  【反义词】弯弯曲曲 春蚓秋蛇 鬼画桃符

  【年代】古代

  【例句】小冰饱蘸浓墨,觉得一股墨香扑鼻,灵感便从天而降,~,写下一首七绝。

古代成语故事5

  春秋后期,齐国的大夫崔杼和庆封合伙杀死了齐庄公,立庄公的异母弟杵臼为国君,史称齐景公。崔杼和庆封功分右相和左相。

  庄公有两个忠诚的卫士,一个叫卢蒲癸,一个叫王何。他们在庄公遇害后逃到国外去。卢蒲癸在出逃前恳切地嘱托弟弟卢蒲敝:“你要千方百计取得崔杼和庆封的信任,在适当时候使我回国,为庄公报仇。”

  卢蒲敝不忘哥哥的嘱托,后来当了庆封的家臣。他很快发现,庆封虽然是左相,但朝政大权全被右相崔杼揽住,庆封只是名义上的相国而已。于是他帮庆封施出一条计谋,利用崔杼几个儿子争夺继承权的矛盾,杀了崔杼一家,崔杼也自杀身亡。此后,齐国的朝政大权全落入了庆封手里。后来,庆封迷恋上了卢蒲敝的妻子,不再关心朝政大事,便让儿子庆舍来掌管。

  卢蒲敝在逼死崔杼的过程中立了大功,自然成了大红人。他根据哥哥卢蒲癸的嘱托,设法让哥哥回到齐国,当了庆舍的侍卫。卢蒲癸本来是卫士,勇力过人,庆舍很欣赏他,不久把自己的女儿庆姜嫁给了他。在受到庆舍宠信后,他又设法让同时逃到国外去的卫士王何回到齐国,与自己一起当庆舍的侍卫。从此,两人私下联络了一些不满庆氏父子的人,准备杀灭庆氏,为庄公报仇。

  卢蒲癸的妻子庆姜发现丈夫的行为很神秘,便问他究竟在干什么,能否与自己一起商量商量。卢蒲癸心想,我在干杀灭你们庆氏的事,怎么能与你商量呢?但经不起她一再询问,便对她说:“如果我告诉了你,恐怕自己难逃一死。这样的话,就会坏了大事。”庆姜听完后,说:“相公的`事也就是我的事。你告诉了我,我能出力就与你一起策划,不能出力也决不泄露出去。”

  在这种情况下,卢蒲癸把准备杀灭庆氏的事告诉了庆姜。庆姜表示要大义灭亲,帮助丈夫完成这一义举,并严守秘密。预定举事的日子,选在庆封外出打猎的那天,庆姜又说服父亲庆舍随同齐景公去太庙举行祭礼。就在这时候,卢蒲癸突然将长戈刺进了庆舍的胸膛。庆舍死后,卢蒲癸率兵杀灭了庆氏余党。庆封在出猎途中得知这个消息后,带着随从的士兵回城,因城坚无法攻克,逃奔鲁国,后被杀。

  事后,有人问卢蒲癸道:“庆氏和你们卢氏都是姜姓的后裔,你怎么会和同宗的庆氏联姻,娶庆姜为妻呢?”

  卢蒲癸回答说:“庆舍不因为我与他是同宗而避开,把女儿嫁给我,我又为什么要去避开呢?就像有人常常截取《诗经》中某首诗的某一章节,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我只取我所需要的,管它什么同宗不同宗!”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求解驿站】表示引用他人的文章或讲话时,只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不问原意,不顾全篇文章或讲话的基本内容。

  【活学活用】~的批评是真正的无知。

  【妙语点拨】春秋时期,通行赋诗,从诗里断章取义,以诗言志。孔子为学生解诗时也常常根据教学需要断章取义。卢蒲癸效法孔子,不避讳同宗联姻,娶庆姜为妻,以求自己所需。二人做法本无可非议。但对于学知识、做学问则需力戒浮躁,克服断章取义、不求甚解的作风,做到“知其然,知其不然,知其所以然”,方能长进。

  【近义】断章截句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断织教子

  战国时期,有一个很伟大的学问家孟子。他小时候,他的妈妈为了让他能接受到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现在我们就来说说孟子小时候的故事。

  他三岁时父亲就死了,孟子便与母亲相依为命。孟母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为给孟子找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搬过三次家。

  起初,孟母为给孟子的父亲守墓,就居住在离墓地很近的地方,后来,她发现孟子老玩一些丧葬、痛哭的游戏。孟母很是担心,觉得这个地方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就带着孟子离开了,将家搬到一条街上住下。可过了段时间,孟母发现新搬的家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孟母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啊。”于是,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孟母给孟子解释了几次搬家的原因后,孟子终于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从此,他走上了勤学苦读的道路。尽管如此,他也跟别的小孩子一样,有贪玩的天性。

  有一天,逃学的孟子背着书包假装从学堂回家。母亲叫他过来,问:“娘织的布好不好?”“好啊。”孟子正在奇怪母亲为什么问这个,却见母亲一声不吭地拿出一把锋利的剪刀,将织成的一段布“咔嚓,咔嚓”剪成两段。

  孟子更是奇怪了,便问母亲:“为什么要剪断布匹?”孟母解释说:“一个人的求学就如同织布,现在只学一半便停下来不学,与在织布机上剪断布匹是没有什么差别的。”“断织督学”的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既惊又惧的鲜明印象,从此他日夜勤学不息,再也不贪玩了。

  孟子十五岁时,孔子的孙子孔极,在曲阜(fù)教书,孟母便鼓励孟子到曲阜求学。从此,他开始正式接受到儒学的精髓,在孔极门下埋头读书。经过不断的努力,他成了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有《孟子》七篇流传下来,是儒家经典之一。

  ——《列女传》

  【求解驿站】多用来形容学习、做事应坚持不懈,切忌半途而废,否则就会前功尽弃。

  【活学活用】孟母不惜~,真是用心良苦。

  【妙语点拨】孟母三迁以后,虽然为儿子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孟母并没有因此而万事大吉。她认为,如果主观上不勤奋努力,还是成不了才的'。所以她抓紧对儿子的教育,督促他勤奋学习。她用织布来比喻学习,用断织来比喻废学,很有说服力。孟子对学习漫不经心,孟母采取“断织”的措施,使孟子受到极大的刺激,从而改变“废学”积习。这样做,符合教育的激励原则。孟子后来成为一个闻名天下的大儒,同他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延伸阅读】孟子有一天看见邻居“嚓嚓”地磨刀,准备杀一只小猪。孟子非常好奇:“妈妈,隔壁干什么呢?”“在杀猪。”“杀猪干什么呀?”孟母当时在忙,笑着随口说:“杀猪给你吃猪肉啊。”说完就后悔了,这不等于在教儿子撒谎嘛。孟母心想:要培养儿子诚实的品质,我这个做母亲的首先就得讲诚信啊。第二天,孟母就买了邻居家的猪肉给孟子吃了。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惊弓之鸟

  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叫更羸的射箭能手。

  有一天,更羸与魏王在京台之下,看见有一只鸟从头顶上飞过。更羸对魏王说:“大王,我可以不用箭,只要把弓拉一下,就能把天上飞着的鸟射下来。”“射箭能达到这样的功夫?”魏王问。更羸说道:“可以。”说话间,有雁从东方飞来。当雁飞近时,只见更羸举起弓,不用箭,拉了一下弦,随着“咚”的一声响,正飞着的'大雁就从半空中掉了下来。

  魏王看到后大吃一惊,连声说:“真有这样的事情!”于是,好奇地问更羸不用箭是如何将空中飞着的雁射下来的。更羸对魏王解释说:“其实也没什么,我猜测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你怎么知道这只大雁受过箭伤呢?”魏王更加奇怪了。

  更羸继续对魏王说:“这只大雁飞得慢,叫得悲。”魏王还是一脸茫然。

  更羸接着讲:“飞得慢是因为它身上的箭伤在作痛,叫得悲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已很久了。伤口在作痛,还没有好,它心里又害怕。当听到弓弦声响后,害怕再次被箭射中,于是就拼命往高处飞。一使劲,本来未愈的伤口又裂开了,疼痛难忍,再也飞不动了,就从空中掉了下来。”

  成语“惊弓之鸟”便由此而来。

  ——《战国策·楚策四》

  【求解驿站】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惶恐不安。

  【活学活用】他在那件事情上吃过大亏,老是担心再次发生类似的事,真是~。

  【妙语点拨】细致的观察、严密的分析、准确的判断是更羸虚拉弓弦就能射落大雁的原因。这种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只有通过长期刻苦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培养出来。再者,这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听闻射箭之声,害怕再次被射中,拼命飞高而致使伤口断裂,掉落于地。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克服大雁这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学会忘记过去,面向未来,不要让曾经的挫折、失败等不利因素成为以后前进的绊脚石。

  【近义】伤弓之鸟、谈虎色变、心有余悸

  【反义】初生牛犊

古代成语故事6

  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个品行高尚的大夫,名叫祁黄羊。一天,晋平公召见祁黄羊,问:“现在南阳县缺个县令,你看派谁去比较合适呢?”祁黄羊说:“叫解狐去吧。”晋平公道:“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们见了面彼此连招呼都不打,你怎么会推荐他到这样重要的地方当县令呢?”祁黄羊笑了笑,说:“您并没有问我的仇人是谁,而是问我什么人能胜任南阳县令,因此,我就把我认为最合适的解狐推荐给您。”于是,晋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阳县,结果解狐充分发挥他的才干,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称赞和欢迎。

  后来,晋平公又问祁黄羊:“现在朝廷缺个法官,你觉得谁可以胜任呢?”祁黄羊很诚恳地说:“祁午去做法官再合适不过了。”晋平公十分惊讶地说:“祁午是你的儿子啊,你推荐自己的儿子,难道不怕别人说闲话吗?”祁黄羊说:“您是问我谁可以当法官,并没有问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啊。”晋平公于是就派祁午当了法官。祁午办事十分公正,处理案件果断公正,受到了百姓的爱戴。

  祁黄羊的行为受到了许多人的赞扬,连孔子都称赞说:“祁黄羊这样做很对,他推荐人,对外不排斥仇人,对内不回避儿子。像祁黄羊这样的人,可真是大公无私呀!”

  后来,人们就用“大公无私”这个成语,来形容某人办事公道、顾全大局、毫无私心。

古代成语故事7

  1、割肚牵肠

  蜀后主刘禅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蛮王孟获联合金环三洞兵马反叛,建宁三郡也归附了孟获,永昌危急。

  为了平息后方的叛乱,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首先用离间之计平息了建宁三郡的叛乱,解了永昌之急。又用激将之法破了三洞人马。最后诱敌设伏,在锦带山活捉了孟获。诸葛亮让战俘们吃饱饭,然后全部释放,说:“你们的父母兄弟、妻子儿女都靠在门上等着你们呢;如果听说战败了,一定会割肚牵肠,眼中流血。你们都回去吧。”诸葛亮又问孟获:“你今天被捉,心服吗?”孟获说:“我不小心中了你的鬼计,怎么会服!你放我回去,让我整顿军马,来决一死战;如果再能捉我,我才心服。”诸葛亮就把他放了。

  “割肚牵肠”形容非常牵挂,很不放心。

  2、河清海晏

  天竺国下郡的白米四钱一石,麻油八厘一斤,可是三位王子借孙悟空三人的兵器去打造时却被人偷了。八戒说:“定是这伙铁匠偷的!快拿出来!略迟了些儿,就都打死!”铁匠们说:“我们连日辛苦,夜间睡着,到了天明起来,就不见了。而且我们是凡人,怎么拿得动?希望爷爷饶命!”国王说:“这城里军民匠作,也很懂得法度,一定不敢欺心,希望神师再思。”行者道:“不用再思,也不须赖铁匠。我只问殿下:你这城池四面,可有什么山林妖怪?”王子道:“城外北,有一座豹头山,山中有一虎口洞。有人说洞内有仙,有人说有妖。我们不知到底是什么。”……孙悟空三人经过苦战,收降了九头狮子精,夺回了兵器。

  国王大开素宴答谢唐僧一行,又将狮子肉分与百姓瞻仰。王子说:“感谢神僧施展法力,扫荡了妖邪,除了后患,现在海晏河清,天下太平了!”

  “河清海晏”指黄河水清了,大海平静了,比喻天下太平。

  3、不拘一格

  龚自珍是清朝乾隆末年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龚自珍的年代,清朝开始急速衰败,贫富两极分化,社会问题丛生,危机四伏。龚自珍主张移民屯垦新疆,以发展西部经济、巩固边防(《西域置行省议》);给林则徐写信,希望禁绝毒品。道光十九年,正是毒品战争爆发的前夕,由于得罪了军机大臣穆彰阿,龚自珍不得不弃官离京南行。

  龚自珍南行路过镇江时,但见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人们抬着玉皇、风神、雷神在虔诚的`祭拜。这时,有人认出了龚自珍。一位道士马上恳请龚自珍写篇祭文,龚自珍挥笔写道:“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暗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大意:中华倚仗风雷般的变革才会有生机,这般死气沉沉确实令人悲哀。我希望天公重新振作起来,不要拘泥于常规,赐给我们有用的人才。)

  “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4、刮目相看

  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将领,武艺高强,战功卓著,可是不爱读书。起初,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身当居要职,要多读些书。”吕蒙说军务繁忙没有时间,孙权说:“我难道是要你精通经史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只是要你读点书,增长一点见识,开阔一些视野。你说军务繁忙,难道比我还忙吗?我常常抽时间读书,感到收获很大。”吕蒙于是开始利用空余时间读书。

  后来鲁肃要到陆口,路过吕蒙的辖区时,鲁肃觉得吕蒙是个大老粗,不想去见他。有人劝他说:“吕将军已经今非昔比了,应该去看看他。”于是鲁肃来见吕蒙。大家喝酒喝得高兴时,吕蒙问鲁肃:“现在将军重任在身,要与关羽为邻了,要怎么防备他呢?”鲁肃说:“还没想过,到时候再说吧。”吕蒙说:“现在吴蜀虽然结成了联盟,但关羽是虎狼之人,怎么能不早作准备呢?”于是给鲁肃筹划了五条计策。

  鲁肃非常惊奇,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吴下的阿蒙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了!”

  “刮目相看”比喻重新认识事物。

  5、回天之力

  张玄素任景州录事参军时,唐太宗召见他,询问他为政之道。张玄素说:“隋炀帝喜欢专断大小事务,不信任大臣,以一个人的智慧来决断天下的事,最终走向了灭亡!陛下要是能够谨慎选择大臣,观察和考核他们的政绩而加以赏罚,何必忧虑国家治理不好呢!另外,我观察到隋末战乱不止,其实真正想夺取天下的不过就那十几个人,为非作歹的很少,大多数都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家乡,等待着归附有道的明主。很少有人了解百姓为什么作乱,只是人君不会安抚而已!”太宗就擢升他为侍御史。

  贞观四年,唐太宗要重修洛阳宫乾阳殿。张玄素说:“我曾经见过隋朝修宫殿,在豫章(今南昌)伐木材,两千人拉一根大木,铁做的车毂走不了几里就坏了,需要几百人抬着备用的车毂跟着,一天走不上三十里地。从前阿房宫修成了,秦朝就灭亡了;章华宫修成了,楚国也衰败了;乾阳殿完工了,隋朝也解体了。现在我们国力不及隋朝,百姓刚刚遭受战乱──我恐怕陛下的过错比隋炀帝还大。”太宗说:“你说我还不如隋炀帝了吗?”就停修了。

  魏征知道了,说:“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

  “回天之力”比喻能挽回严重局势的力量。

  6、倚门倚闾

  王孙贾15岁被召进王宫当齐王的侍臣。王孙贾的母亲很爱王孙贾,每当他入朝,母亲总要再三叮嘱他早些回来。如果他回家晚了,母亲就会焦急的倚在门口等他回来。

  公元前284年,燕国的军队很快攻下了齐国都城临淄。齐王仓惶出逃,这天王孙贾没有在齐王身边,听说齐王出逃,急忙前去追寻,没有找到齐王,只得回家了。他母亲见了,问他:“燕兵来了,你为何不保护齐王?”王孙贾说:“我不知道大王在什么地方。”他母亲非常生气,说:“你每天回来晚了,我都会倚在家门口等你。你既然是大王的侍臣,竟然不知道他去哪儿了,那你还回家干什么!”王孙贾听后,很惭愧,马上离家去打听齐王下落。

  “倚门倚闾”比喻长辈对子女的盼望和爱护。

古代成语故事8

  棋高一着

  明朝末年,弋江古镇出了两位象棋高手,他们是一对兄弟,老大人称“活棋圣”,老二人称“棋胜天”。兄弟俩仗着自己一手高超的棋艺,傲气十足地开了家棋院,规定逢棋必赌,不赌免弈。他们专吃这“棋”饭,几年来从没在棋场上失过手,“杀”败了无数慕名而来的各地棋手,更从这些人身上赚取了大笔银两。

  这天下午,兄弟俩正在花厅里和一帮当地的绅士喝茶聊天,忽然一棋童进来禀报:“两位老爷,门口有位小姐求见,说是要找老爷下棋。”

  活棋圣一听是位女子,挥挥手说:“你赶快打发她走,就说这儿不教棋。”

  棋童领命而去,可是不一会儿又折了回来,说:“老爷,那位小姐不肯走,她说她就是专门来棋院与老爷赌棋的,还说请老爷不要坏了自己立下的规矩。”

  活棋圣一听乐了:这小娘们居然还知道棋院有规矩?于是就让棋童把她带了进来。

  小姑娘看上去只有十五六岁的样子,活棋圣自然不会把她放在眼里,所以出口很轻慢:“你……叫个啥名?”

  小姑娘朗声答道:“本姑娘姓陈,家住宣州府,自幼就跟着爹娘学棋,还一直没遇到过对手,听说两位院主的棋下得不错,今日特来会会。”

  小姑娘的这副模样,把活棋圣和棋胜天气得够呛:这是哪家的黄毛丫头,居然这么不知天高地厚?活棋圣气哼哼地说:“到这儿来赌棋,须得五两银子起注,你有吗?”

  小姑娘眉眼一挑:“当然有,我今天带了五十两银子哩!”她边说边就晃了晃手里的一张银票。

  活棋圣心想:我棋院开到现在,倒还真没碰到过这样的对手,今天非得给小姑娘点厉害尝尝。于是,他吩咐棋童立刻打开棋室的门,让小姑娘入席,又对棋胜天说:“你陪各位仁兄喝会儿茶,我去会会这丫头!”说完,就要朝棋室走。

  谁知小姑娘朝他喊了一声:“慢,我刚才说过了,我今天是来会两位高手的!”

  活棋圣哑然失笑:“怎么?你一个黄毛丫头想同时下我们俩?”

  小姑娘说:“那当然!不过你们俩不能互相商量,所以得一人一个棋室和我下。”

  “一人一个棋室?那你呢?”

  “我当然是两个棋室来回跑啊!”

  棋胜天一听,脸红脖子粗地吼道:“你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黄毛丫头,你以为你是谁啊!”

  小姑娘却轻轻一乐:“怎么,两位院主不敢了?”

  活棋圣冷笑道:“我们有什么不敢的!只是你这样胡闹,以后传出去了,不知内情的人还以为是我们两人联合起来欺负你一个呢!”

  小姑娘笑了,摇摇头道:“哪能呢,是我自己愿意这么赌的嘛!”

  话说到这个份上,小姑娘愿意把银子送上门,那又何乐而不为呢?活棋圣和棋胜天于是便分头进入棋室,活棋圣还吩咐棋童说:“去,温几壶酒,待会儿我请客!”与这种黄毛丫头对弈,活棋圣胜券在握。

  活棋圣进棋室后执红先行,棋胜天进另一个棋室后执黑后走,小姑娘呢,就来往穿梭于两个棋室之间,左右开弓,轮番下子儿。就这么下着下着,没多久,一个棋室里的活棋圣托起了下巴,另一个棋室里的棋胜天瞪圆了眼睛,而小姑娘却是一副轻轻松松的样子。

  棋越下越慢,酒温了又温。花厅里,一帮绅士们等急了:“怎么还没下完?”

  就有人走到棋室门口去观望,发现活棋圣和棋胜天汗流满面,窘迫不已,而小姑娘却是一副轻松自在的样子,他们傻眼了:“难道两个高手今天遇上克星了?”

  酒热到第二十二回时,只见活棋圣脸色苍白地从棋室里出来,勉强冲大家笑了笑,说:“让各位久等了,我……我赢……”话音未落,“扑通”一声栽倒在地。原来他虽然赢了棋,却耗尽了神,费尽了力。

  小姑娘一言不发,转身跑进另一个棋室。只一会儿的工夫,就一蹦一跳地从棋室里出来,后面跟着出来的棋胜天却是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

  栽倒在地的活棋圣一见棋胜天就着急地问:“结果如何?”

  棋胜天叹了口气,声音小得像蚊子:“唉,输了。”

  “输了?”活棋圣吼起来,“你怎么会输了呢?”

  这时候,小姑娘冲众人一抱拳,笑吟吟地说:“今天大家都看见了,两位高手的棋果然下得不赖,一胜一负,竟然能与我打个平手,输赢相抵,两不相欠,本姑娘告辞了!”说完,一步蹦出棋院。门外,一辆马车载着小姑娘疾驰而去……

  活棋圣和棋胜天尴尬得恨不能马上找个地缝钻进去:从不失手的兄弟俩今天跟斗栽大了,居然被一个乳臭未干的黄毛丫头杀了个平手,人家小丫头还是一人下俩哩!再说了,活棋圣虽说是赢了,可赢棋时那如灰的面色,能与小姑娘轻松自若的神情相比吗?难道还有脸说,这也是打了“平手”?

  一帮人见状,纷纷摇头,那摇头的意思很明显:原来,高手的棋艺不过如此啊!

  众人离开后,活棋圣把棋胜天骂了个狗血喷头。末了,两人越想越不对劲,就到棋室复盘。

  复着复着,发现他们分别与小姑娘下的那两盘棋,其实只是一个棋局:小姑娘只不过是利用老大之“矛”在攻老二之“盾”而已。活棋圣长叹一声:“我们被这丫头当猴耍了!”

  活棋圣说得一点没错,小姑娘确实是有备而来的。

  小姑娘是宣州人氏,其父姓陈,陈父是做布匹生意的,也迷下棋,并且好结圈中高手,三个月前来弋江古镇采购布匹时,打算顺道与两位仰慕已久的棋界高手切磋棋艺,交个朋友,没想却被棋院“不赌免弈”的规矩碰了个壁。为了过把瘾,陈父就硬着头皮把原本准备采购布匹的一百两银子,五两一盘五两一盘地和活棋圣和棋胜天赌起棋来,兄弟俩一看来了个大主顾,就使出浑身解数轮番上阵,结果连赢陈父二十盘,把陈父用来采购布匹的银两赢了个一干二净,末了两人还把陈父大大嘲讽了一番,陈父又羞又气,回到家里就病倒了。

  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后,人小志大的小姑娘便暗暗发誓,一定要替父亲出这口气。她虽说从小就跟着母亲琴棋书画无所不习,但要论起棋艺来,肯定远远不是这两个棋界霸王的对手。怎样才能做到棋高一着呢?

  小姑娘想了一夜,第二天当机立断坐上马车直奔弋江古镇,就用一人先后对俩的招数,让蒙在鼓里的兄弟俩互相“厮杀”……下完棋回家,小姑娘把经过给父亲一说,父亲的病当场就好了。

  活棋圣和棋胜天呢,这一回知道自己脸面丢大了,从今后再也无颜继续开棋院,只好关门改做生意去了。

  灵蛇笛声

  这件事发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一片大洼深处。

  这片大洼是一大片盐碱地,很大很大,也不知道有多少亩,反正方圆十几里没有人家。人们常说“盐碱地三件宝,盐蓬、碱蓬、红荆条”。果不其然,这片盐碱地除了长些盐蓬、碱蓬、红荆条之外,寸草不生,放眼望去,无遮无拦,显得十分荒凉冷清。大洼深处有一个工厂,厂子不大,二三十个人,生产一种化工产品。张铅是这个厂子的会计,他当时十八九岁,父母双亡,还没对象,过的是一种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吃住在厂、以厂为家的生活。

  当时,乡村里没有什么文化娱乐活动,放场电影,三乡五里的人都跑去看。张铅好热闹,处在这样一个地方,要想看电影,只有出去得更远。好在张铅胆子大,不怕走夜道,凡是周围村子演电影,他几乎村村必到,场场不落。

  这天是农历七月十五,正好是星期天,厂子里的人都放假回家了。张铅孤身一人,无处可去,正感到烦闷无聊的时候,听说离厂子十几里之外的一个小村演电影,张铅毫不犹豫地跑了去。

  这天晚上演了两个片子,一个是《地道战》,一个是《神秘的大佛》。按现在的话说,《地道战》张铅已经看过N遍了,里边的台词都快背下来了。《神秘的大佛》却是第一次看,演员精彩的演技,紧张而又略带恐怖的画面,让张铅觉得很是新鲜刺激,兴奋不已。看完电影,已经是夜间11点了,他边回味着电影里的故事,边兴致勃勃地往回走。

  一开始和他同行的人很多,随着一条条岔道的出现,越走人越少,到了大洼边上,就只剩他一个人了。大洼里没有正经道路,张铅奔着厂子的方向,找最近的距离,漫洼野地,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

  这时候突然刮起了大风,在这夜深人静的晚上和空旷的大洼里,风声显得格外大,呜呜地鸣叫着,鬼哭狼嚎般,听着人。

  随着风声,隐隐约约传来一阵阵好像吹笛子的声音,忽远忽近,忽隐忽现,似有还无,朦朦胧胧的。一开始,张铅还以为是风吹动荆条发出的响声,并没在意,但这声音好像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张铅停住脚步,仔细听了听,没错,是笛声!如泣如诉,呜呜咽咽,像是很悲惨的一个曲子。可深更半夜的,在这么个地方,会有谁吹笛子呢?张铅四处看了看,此时,月亮高高地挂在天上,周围的一草一木都看得清清楚楚,但除了一些随风摇摆着的盐蓬、碱蓬、红荆条之外,并没有一个其他动植物的影子,更别说人了。这时候,离厂子还有一多半的距离,张铅虽然号称“大胆”,遇到这种情况,他也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头皮发麻,头发根子了起来,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这时候,又一阵风吹过,张铅这回听清了,笛声就在后边,并且他恍恍惚惚觉得有人在跟着自己。回头一望,他吓出了一身冷汗——后边果然跟着一个人!这个人是个女人,披散着长长的头发,浑身上下穿着白衣服,衣服宽宽大大的,拖着地,笛声就是从她那儿传出来的。奇怪的是她并没有笛子,更没有吹。那个女人见他停下便也停下了,僵尸一样远远地望着他。张铅倒吸了口凉气,定了定心神,大声问了一句:“喂,你是谁?干什么的?”那个女人像没听见一样,一句话也不说。张铅又问:“这声音是你发出来的吗?”那人还是不说话。张铅壮了壮胆子,想走过去看看,双脚却好像被吸住似的,一步也走不了。他活动了活动脚,往前走行,往后走不行。“真是遇上鬼了!”张铅自言自语地嘟囔了一声,顾不得再和那人说话,疾步向厂子跑去。

  张铅一路跑着,笛声始终尾随着他,那个女人也始终紧紧地跟着他,并且始终和他保持着那么远的距离。张铅跑,她也跑,张铅停,她也停,张铅走,她也走,张铅快,她也快,张铅慢,她也慢,张铅累得气喘吁吁,那个女人却好像轻盈无比。张铅不知道这个女人要干什么,他一边跑着,一边想着,慌慌张张,失魂落魄。好在就要到厂子了,张铅边跑边提前把钥匙掏了出来。

  厂子里一个人也没有,一片漆黑。张铅一路踉跄着到了自己宿舍门前,哆哆嗦嗦地开开门,一进屋就把门插上了。张铅的宿舍两边都是职工宿舍,房子都是一样的。张铅怕暴露目标,没有开灯。他轻手轻脚地跑到床边,一头栽在床上,顺势扯过被子把自己蒙了起来。蜷缩在被子里,他双手用力按着自己快要跳出来的心脏,竭力屏住呼吸,大气不敢喘一口。但怕什么有什么,不一会儿,外边就传来了“通通通”敲窗户的声音,一声一声,不紧不慢,很有节奏。张铅偷偷掀起被子角,心惊胆战地向外望去。只见窗玻璃上现出了那个女人的脸,她的脸没有一丝血色,惨白得吓人。她把脸紧紧地贴在玻璃上,眼大睁着,鼻子都被挤扁了。让张铅没想到的是,这个女人竟然没有嘴。张铅吓得“妈呀”叫了一声,就昏了过去。

  第二天,有人在张铅宿舍门口发现了一截弯弯曲曲的、上面挖有很多窟窿眼儿的空竹管,像是一支笛子,但它却有头有尾,乍一看,更像一条蛇。

  张铅向同事们说起这事的时候,一个同事问张铅是不是做了什么和蛇过不去的事儿,说大洼的蛇很有灵性,绝不伤人,但也绝不让人伤它。张铅忽地想起前不久,就是在这片大洼里,他曾经用一卷胶布把一条蛇的嘴封得严严实实。

  青竹巧对

  古时候,在一个小镇上住着一个扎纸匠,他有个闺女,名叫青竹,才貌双全,人品出众,诗词歌赋,无所不通。很多文人墨客上门与青竹赋诗作对,每每都是青竹获胜,众人无不叹服。

  有一个富家子弟,名叫贾斯文,自称精通文墨,最善诗赋,对青竹的盛名很不服气,早就想上门找她试一试。

  这一天,贾斯文来到青竹家里。恰好青竹正在窗前对镜理妆,见有人进门,便急忙起身朝里屋回避。贾斯文一见,马上随口说道:

  青竹竿,一脸麻,

  手捂着,怕见它(她)。

  青竹在里屋听得明白,心想此人来者不善,随即回敬了两句:

  假(贾)斯文,纸一筒,

  花架子,戏祖宗。

  贾斯文一听,恼羞成怒,转身找来扎纸匠说:“你家小女,存心不良,出语伤人,好不知礼。”扎纸匠忙责问女儿,青竹辩解是来人故意找碴儿,是他先以言语讥讽小女的。贾斯文慌忙上前狡辩:“我刚才说的是人家摸麻将牌。麻将是竹子做的,上面刻有麻点,这不会错吧?人们在摸牌时,为不让人看见,总是用手捂着,并非有意讥讽你。”

  贾斯文以为他这样说,青竹必然无言以对。谁知青竹却淡然一笑,从容地说:“我说的也并非是你,而是家父扎的那些供人办丧事的纸人和纸马。表面上看去,它们斯斯文文的,其实都是薄纸一围,腹内空空,纯粹是花架子。人们花钱回去上坟祭祖,也不过是哄一哄地下的祖宗罢了!”

  贾斯文满面羞愧,自讨了个没趣儿,只得灰溜溜地退出门去。

  断魂戏台

  东汉灵帝时期,在当时的都城洛阳有一个戏班,班主姓董。董班主有两个得意弟子。一个是大师兄如海,英俊潇洒,唱念做打样样精通;另一个是小师妹如云,如花似玉,唱腔圆润悦耳。这对师兄妹青梅竹马,在舞台上配合起来天衣无缝,很受观众欢迎。

  一天,王爷刘丛请他们去唱戏。董班主听说过这位王爷,因为喜怒无常又十分残暴,被老百姓私底下称作暴王爷。董班主不敢得罪,硬着头皮带着戏班进了王府。

  在王府后花园,建有一个非常高大的.戏台。如海如云正在台上表演,刘丛突然叫停,他要亲自和小师妹如云同台唱戏。锣鼓家什重新响起,刘丛有模有样地唱起来,当唱到最热闹时,他竟然用红布蒙住双眼,从台后向台前连续翻筋斗,一直翻到戏台的最前沿儿才停。大戏台有十几米高,下面青砖铺地,一不小心摔下去,就会脑浆迸裂。

  这位暴王爷刘丛不但会唱戏,还有这么一个拿手绝活,大家顿时目瞪口呆。刘丛洋洋自得地说:“你们戏班不是很有名吗?有没有人能像王爷我这样翻几个筋斗?”

  董班主急忙上前施礼说:“王爷演戏如有神助,我等凡人岂敢跟王爷相比。”

  刘丛冷笑一声说:“以后不要在外面四处漂着啦,就留在府上给王爷我唱戏吧。”董班主心中一百个不愿意,但也不敢违抗暴王爷的命令,只得点头谢恩。

  刘丛表面说留下戏班给他唱戏,实际是看中了漂亮的小师妹如云。到了晚上,他让如云单独到寝宫唱戏,却对她百般调戏,欲行非礼。如云姑娘外表柔弱,内心刚烈,拼命反抗,刘丛没有得逞,一怒之下就杀了她。

  小师妹如云自小父母双亡,被戏班的董班主收留,当亲生女儿一样看待。如云一死,董班主忍无可忍,夜闯寝宫要行刺刘丛,却不幸被发现。刘丛本身就会武功,又有功夫高手护驾。董班主刺杀王爷不成,自己反被打成重伤,奄奄一息。

  不过,刘丛也受了伤,虽然没死,双眼却被刺瞎了。刘丛暴怒,他要当着董班主的面,将戏班全部人马统统杀死。可怜戏班二三十号人,顷刻间倒在血泊之中。当刀斧手举起大刀,要砍向如海时,如海突然双膝跪地,连连磕头,请求王爷饶命。

  董班主目睹爱徒这样忘恩负义,气得口吐鲜血,大骂不止。刘丛把那柄刺瞎他双眼的匕首往地上一扔,说:“你若真心投靠我,就先亲手杀了他。”如海二话没说,捡起匕首刺进董班主的胸膛,董班主含恨而死。

  狡诈的刘丛又说:“我怎么知道,你不会像你师傅那样也想杀死我呢?”

  如海听罢,一甩头,紧咬披散着的一缕头发,猛然用匕首挑断自己的双脚脚筋,说:“王爷,这下您放心了吧?求王爷能留我性命,我甘愿终生当牛做马伺候王爷。”

  刘丛点点头说:“看在你唱戏不错的分上,就留你一条狗命吧。”

  从此,大师兄如海就留在王爷府,戏台下面铺地的青砖被他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刘丛登台唱戏,戏台周围有重重护卫,如海凑不到前头,还一个劲地扒在人缝里使劲为王爷鼓掌叫好。这时候,刘丛已经成了瞎子,在戏台上翻筋斗再不用蒙红布了。

  这天,如海爬到王爷面前,磕头说:“长时间不唱戏,心痒难受。恳请王爷开恩,赏我一个登戏台的机会。”

  刘丛眼一瞪说:“狗奴才,你是一个废人,怎么登台唱戏?”

  如海说:“王爷最爱唱的那出戏里有一幕叫踢死狗,我情愿做那只狗,我还会叫呢!”如海说着,汪汪汪学了几声狗叫,竟然比真狗叫得还像。原来,如海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特长—口技。不仅学狗叫,猪马牛羊、狼豺虎豹、蛐蛐等等,他都学得惟妙惟肖。

  刘丛点点头,又说了一句:“好好给我演,若有一点儿不老实,我就让你死无全尸。”

  “借我一百个胆儿,我也不敢对您不敬。多谢王爷开恩。”

  以前,戏里的那只狗,都是用木头疙瘩外面包了层棉布扔在台上当假狗。刘丛再登台唱戏时,如海就扮演那只假狗。转眼到了第二年正月十五,刘丛在王府大宴宾朋,皇亲贵族、达官贵人,包括当朝皇帝刘宏也应邀前来看戏。

  汉灵帝刘宏知道刘丛有绝活,点名让他唱戏。锣鼓开场,刘丛登台,咿咿呀呀唱到了踢死狗这一幕。如海爬到戏台中央,刘丛朝他腹部猛踢三脚,如海应声学狗惨叫,汪汪汪,然后滚到戏台一边。

  因为如海学狗叫非常逼真,皇上开怀大笑。刘丛更是来了精神,接下来开始表演他的拿手绝活。只见他甩去长袍,从台后向台前翻筋斗。“咚咚咚,咚咚咚”,鼓声震天。刘丛一路筋斗翻到戏台最前沿儿,双脚离前台沿儿仅有一掌距离。人们以为瞎子刘丛仍会像往常一样戛然停住。但这一回不同,刘丛不但没停,反而继续往前翻—结果一脚踩空,从十几米高的戏台上栽了下去,脑袋撞在青砖上,当时两腿一蹬就断气了。

  台上台下顿时乱作一团。混乱中,如海拄着双拐不紧不慢离开了王爷府。今日是正月十五,是师傅和小师妹他们一周年的祭日,他来到洛水岸边,眼望苍天,含泪大叫:“师傅,小师妹,戏班的兄弟姐妹们,让你们在天之灵久等了,如海今日为你们报仇雪恨了。”

  原来,当年如海亲手杀死董班主,是因为看到师傅已经不行了,索性早些结束他的性命,免得他再受痛苦,这也赢得了刘丛的信任。而自己苟且偷生,不惜挑断双脚脚筋,则是为了暂时保全性命,等待有朝一日亲自为师傅、师妹报仇。可是,刘丛身边众多功夫高手日夜保护,他一个残疾人要如何杀死暴王爷呢?

  如海苦思冥想,绞尽了脑汁。有一天,当他看着刘丛在戏台上翻筋斗时,灵机一动。刘丛能够表演翻筋斗那惊险的一幕,并非什么神人相助,而是靠着听鼓点儿。唱戏时敲锣打鼓都有套路,当到了固定的点位,鼓声就会停,刘丛随之停止翻筋斗。此时不早不晚,双脚正好落在戏台的最边沿儿。

  如果鼓再敲一下,结果会怎样?如海不由得眼睛一亮。但刘丛唱戏时,戏台周围的护卫太多,自己一旦靠近鼓槌儿,势必会引起他们的警惕。只有一次机会,必须确保万无一失。于是,如海主动要求扮演戏中的那只假狗,这样便能够名正言顺地靠近台边,最后利用口技发出鼓点声。如海就是这样,将暴王爷送到了十八层地狱。

  洛水滔滔,岸边只剩下一对破旧的拐杖,洛阳城的人们再也没有见到过如海。

古代成语故事9

  周武王伐纣,建立了西周王朝。但是没过几年,周武王就死了,儿子周成王继位。由于成王年纪太小,所以由他的叔父周公旦辅佐,实际上由周公旦代替他管理国家。

  但是成王的另外两个叔父管叔鲜和蔡叔度,因为看到周公旦握有大权,便心怀嫉妒。他们在外面散布谣言,说周公旦自己想做天子,将来要谋害周成王。周公旦听说后,为了避嫌便离开京城,住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了。

  后来,成王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就把周公旦接了回来。尽管成王没有治另外两个叔父的罪,但是这二人却慌了手脚,急忙怂恿殷纣王的儿子武庚起兵造反,最后还是周成王命令周公旦带兵把他们消灭了。

  过了几年,成王长大了,周公旦就把政权还给了他。成王亲政的`那天,带了很多大臣到庙里祭拜祖先,并告诉大家:“我后悔以前听了管叔鲜、蔡叔度的谣言而误会了周公旦叔父,今后应当慎重,以防再发生祸患。”

  后来,人们把周成王的话概括为“惩前毖后”,用来表示接受了以前的教训,今后就要小心谨慎,不能再重犯以前的错误。惩,警戒;毖,谨慎小心。

古代成语故事10

  古时候,楚国有一个人,在他坐船过江的时候,一不小心,把身上挂的一把宝剑掉进江里去了。那个人不慌不忙地从衣袋里取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落下宝剑的地方刻了一个记号。嘴里自言自语嘱咐自己: “别忘记了,我的.宝剑是从这儿掉下去的。”

  同船人见他不着急的样子都很纳闷,就问他:“为什么不赶快下水捞宝剑?你在船舷上刻个记号有什么用呀?”

  “着什么急,我的宝剑是从这个地方掉下去的,一等船靠岸了, 我就要从这个刻有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把宝剑找回来。”

  过了一会儿,船到了目的地,停下来靠了码头,这个人便从船上刻的记号处,跳下水去捞宝剑,可是,摸了好长时间也没有找到。

  同船人看到他这样寻找宝剑都感到很可笑,有一个人说:“宝剑掉江里以后,船还是在行走的,而宝剑沉在水底下是不会跟着走的。 事实上,现在船离开丢剑的地方已经很远了,再按船舷上刻记号处去找 它怎么能找到呢?”

  大家都议论说:“这个人连一个很普通的道理也不懂得呢。”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刻舟求剑”这句成语, 比喻人们做事情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注意事物的发展变化,来处理。

古代成语故事11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古代成语故事12

  宋国有一个富人,天下大雨,他家的墙坏了。富人的'儿子说:“要是不修筑,一定会有盗贼来偷东西。”邻居家的老公公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结果,那个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公公偷了他家的东西。

古代成语故事13

  背水一战

  韩信是楚汉战争中的军事奇才。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率一万新招募的汉军越过太行山,向东攻打项羽的附属国赵国。赵王和大将陈余集中二十万兵力,占据了太行山以东的咽喉要地井陉口,准备迎战。井陉口以西,有一条长约百里的狭道,两边是山,道路狭窄,是韩信的必经之地。赵军谋士李左车献计:正面死守不战,派兵绕到后面切断韩信的粮道,把韩信困死在井陉狭道中。陈余不听,说:“韩信只有几千人,千里袭远,如果我们避而不击,岂不让诸侯看笑话?”

  韩信探知消息后,迅速率领汉军进入井陉狭道,在离井陉口三十里的'地方扎下营来。半夜,韩信派两千轻骑,每人带一面汉军旗帜,从小道迂回到赵军大营的后方埋伏,韩信告诫说:“交战时,赵军见我军败逃,一定会倾巢出动追赶我军,你们火速冲进赵军的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竖起汉军的红旗。”其余汉军吃了些简单干粮后,马上向井陉口进发。到了井陉口,大队渡过挠蔓水,背水列下阵势,高处的赵军远远见了,都笑话韩信。

  天亮后,韩信设置起大将的旗帜和仪仗,率众开出井陉口。陈余率轻骑精锐蜂拥而出,要生擒韩信。韩信假装抛旗弃鼓,逃回河边的阵地。陈余下令赵军全营出击,直逼汉军阵地。汉军因无路可退,个个奋勇争先。双方厮杀半日,赵军无法获胜。这时赵军想要退回营垒,却发现自己大营里全是汉军旗帜,队伍立时大乱。韩信趁势反击,赵军大败,陈余战死,赵王被俘。

  战后,有人问:“兵法上说,要背山、面水列阵,这次我们背水而战,居然打胜了,这是为什么呢?”韩信说:“兵法上不是也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

  “背水一战”比喻处于绝境之中,为求生路而决一死战。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古代成语故事14

  宋国有个卖酒的人,为了招来生意,他总是将店堂打扫得干干净净,将酒壶、酒坛、酒杯之类的盛酒器皿收拾得清清爽爽,而且在门外还要高高挂起一面长长的酒幌子,上书“天下第一酒”几个大字。远远看去,那里的确像个会做生意的酒家。然而个性的是,他家的酒却很少有人问津,常常因卖不出去而使整坛整坛的`酒搁酸了,变质了,十分可惜。

  这个卖酒的宋国人百思不得其解,他于是向左邻右舍请教这好的酒竟然卖不出去的原因。邻居们告诉他:“这是正因你家养的狗太凶猛了的缘故。我们都亲眼看到过,有的人高高兴兴地提着酒壶准备到你家去买酒,但是还没等走到店门口,你家的狗就跳将出来狂吠不止,甚至还要扑上去撕咬人家。这样一来,又有谁还敢到你家去买酒呢?因此,你家的酒就只好放在家里等着发酸变质啊。”您看,一匹恶狗看门,就能把一个好端端的酒店弄得门庭冷落,客不敢入;如果一个国家让坏人控制了某些要害部门,其后果必然是忠奸颠倒,社会腐 败,百姓遭殃。

古代成语故事15

  【年代】古代

  【例句】他表示愿意帮助别人,但当有人向他求援时,却避退三舍,这与~毫无差别。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叶公好龙点评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一定要丢弃"理论脱离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而要树立实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风哟,我们要做个表里如一的'人。

【古代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古代经典成语故事12-01

古代成语故事02-08

关于古代成语故事01-12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12-17

古代的名言02-13

古代经典谚语08-18

古代的格言11-08

古代的格言01-02

古代经典格言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