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发展调研报告

时间:2024-05-30 16:58:51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学校发展调研报告范例【15篇】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发展调研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学校发展调研报告范例【15篇】

学校发展调研报告1

  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马拴友一行三人赴平江实地考察青少年校园足球开展情况,进行少儿围栏足球项目落地的可行性调研。县委副书记邢朝虹,县委常委、副县长杨宇,县教育局、“大爱平江”秘书处、县教育基金会和县足协负责人陪同调研。

  座谈会上,调研组与有关部门、城区学校负责人进行思想、理念上的'沟通,围绕如何立足实际情况,共同打造校园足球教育的“平江模式”进行探讨和交流。

  调研组指出,少儿围栏足球项目依托区域政府、教育部门组织领导,发挥项目学校主体责任,结合“线上网课+线下培训”方式,让贫困地区学生享受到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同时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足球发展基础薄弱地区的幼儿园和中小学校捐赠围栏、足球、球衣等耗材和装备,让更多孩子有机会接触足球,培养兴趣,享受足球运动带来的快乐和健康。

  该项目可充分利用校园边角地带,用活动围栏将其分隔为多个小场地,有效解决学校操场场地问题,开展形式简便易行,便于在校园里普及和推广。

  少年强则中国强。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高度重视下,我县将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促进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形成了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会参与、家庭和媒体支持与配合的校园足球发展新格局。目前,全县共有26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有117所学校6万余名学生常态化参与校园足球活动。

  后续,县教育局将遴选一批学校争取项目试点,助推少儿围栏足球项目在平江落地生根。

学校发展调研报告2

  [摘要]本文探讨分析了目前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和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规格的关系,为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提供专业调研和准确定位。

  [关键词]人才需求 教育改革 调研报告

  一、调研基本思路与方法

  为使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缩小与企业人才需求的距离,培养优质的人力资源,我们积极深入大型国有企业进行调研,研究企业的岗位需求和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规格之间的关系,为职业学校教育改革提供专业调研和准确定位。

  1.调研内容。(1)调研目前企业人才学历层次和比例的基本情况。(2)调研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对人才规格内涵的介定情况。

  2.调研方法:调研组以座谈、数据统计、下发问卷等形式,对企业员工的学历结构及比例、专业人才比例、企业用工需求、合作办学等情况进行调研,听取企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二、企业用人需求现状分析

  1.学历结构和比例分析。根据对某大型国有企业1700多名从业人员进行调查,可以得知其学历结构。在企业的技术工人中,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所占的比例接近40%,成为企业技术工人的主体。职业学校学生除了能从事该企业基本组装等工种外,在专业技术岗位、基层管理岗位均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专业技能等级及对应的比例分析。根据对1700名从业人员进行调查,可知人员根据从事的岗位不同,其职业资格证书一般分为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及技术等级证书两种。

  企业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一般具有三种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其中高级占21%,中级占46%,初级占22%,无技术资格占11%。企业技术工人持有五个级别的技术等级证书,不同等级对应的比例如下,初级以下占72%、中级占14%、高级占10%、技师占3%、高级技师占1%,从初级到高级技师的比例呈金字塔型分布。目前企业的技术工人中,技术等级比例不够合理,初级及以下比例过大。

  3.企业所需的人才规格与专业工种分析。企业随着社会的发展,产品要不断更新、不断升级,需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先进的生产设备,这一切促使企业必须拥有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但职业学校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与企业的实际需要有差距,毕业生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与企业的要求差距较大。同时,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上,与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对接程度还远远不够,部分企业急需专业工种有机械加工、农药化工、仪器仪表、锅炉、铸造、焊接、食品加工、话务员和营业员等,无论在质量与数量上职业学校都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

  三、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对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出的挑战

  1.企业技术工人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调查显示我市企业技术工人的比例结构以初、中、高排列为74:16:10,按照国家要求的20:50:30的比例结构,企业技能型人才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工人数量严重不足,无证人员占技术工人总数的52%。企业员工缺乏现代企业所必须的职业技能和基本知识,影响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职业学校在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等方面有很大的办学空间,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

  2.企业需求的专业工种和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错位。因为职业学校专业制约和市场用工需求有偏差,导致学生的就业率并不是很高。一部分中职学校并没有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不受企业的欢迎,造成招生与就业两大难。而企业却因缺少优秀的技术工人,制约着自身发展,也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3.职业学校的学生培养目标和企业的实际员工素质有差距。企业对员工的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工作标准要求较高,但在部分就业的中职生的身上还存在着职业道德教育欠缺,敬业精神不强,责任心较差,不能胜任本职工作。这就需要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及教育教学改革上进一步深化。

  4.校企合作关系尚未形成良性互动。在调研企业人才需求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受调查企业中管理岗位的领导往往说不出我市各职业学校的特色或品牌专业,对于曾合作过的学校也只能说出与之合作的几个专业。根据国务院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支持,提高产教结合、加强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根本之路。职业学校无论是教育教学还是招生就业,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生产实践,都需要与企业相互交流,相互补充。

  四、对推动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1.规范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大力加强校企专业对接。学校要坚定不移的走校企合作之路。一方面学校要与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把企业的实际需求作为办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今后的发展趋势,主动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使学校的专业与当地产业结构相吻合。在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上,力求做到“设置一个专业,培养一类人才”。另一方面,学校要主动积极为企业员工开展培训,针对企业特点,制定培训方案,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为在职职工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实现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按企业需求实现校企联合,松散型、紧密型、合一型均可。

  2.塑造高素质、重技能的劳动者,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学校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充分认识职业和技术实践活动对经济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形成良好职业道德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劳动态度。以就业为导向,以文明礼仪教育为塑造学生职业形象的基础,以公益劳动为塑造学生职业素养突破点,缩短毕业生适应企业工作的时间,使毕业生尽快地进入职业角色。

  3.加强职业学校教师深入到企业进行自身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和锻炼,通过零距离接触企业,亲身参加生产劳动,使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更加贴近企业的需求,提高对教学的指导性。同时,邀请企业专家深入地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探索和建立按企业用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在确定市场需求的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训实习和学习成果评估等各方面听取企业专家的意见,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引进“双师型”教师,适应新型职业学校课程的教学要求,为培养企业需求的优质人才。

学校发展调研报告3

  近年来,由永新县政府办牵头,县教体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等部门具体负责均衡配置公共教育资源等工作,多措并举,城乡公共教育资源更加均衡,全面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全县教育环境和教师队伍得到全面改善和优化,全县义务教育差异系数逐年减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得到全面巩固。

  一、注重“三个优先”,夯实保障机制

  一直以来,县委、县政府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政策优先支持、经费优先保障”,把发展教育事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全面推动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实施“五大工程”,改善办学条件

  全面改善和优化教育发展环境,以教育改革激发教育活力,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推动城乡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努力满足群众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愿望。一是抓实校园环境改造工程。近年来共投入10亿多元,对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实施了“环境改造工程”,校园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和提升。投入4000余万元,新建了城东幼儿园和新区幼儿园并于20xx年9月开园招生,升级改造机关幼儿园,真正实现了“最好的房子在学校、最美的环境在校园”。二是抓好学校内涵提升工程。注重学校内涵发展,结合各学校实际,充分挖掘我县“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古色文化”等文化特色,着力打造一校一特色的校园文化,深入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三是开展“大班额”化解工程。通过“新建一批”“调整一批”“规范一批”等措施,“大班额”问题得到有效化解。全县小学一至三年级班额全部控制在45人以下,初中和高中控制在50人以下,小学四至六年级大班额全部控制在省定标准5%以内,拟在工业园区、河东新区、西峰山各新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增学位7500个,预计全县大校额大班额20xx年全部消除。四是抓牢师资队伍强化工程。20xx年通过“招一批”“引一批”“争一批”“买一批”等方式,全县补充教师835名,确保了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按标准开足开齐课程。健全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选派城区学校优秀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160人次,实施教师交流轮岗,安排城乡教师交流335人次,加大农村学校教师培训力度,培训农村教师6450多人次,促进城乡师资均衡。五是推进教育信息化普及工程。由县财政投入1.24余亿元,用于教育城域网建设和学校教育信息化装备建设,对全县所有义务教育学校按标准配足配齐了教学仪器设备,满足了全县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需要。

  三、优化“三项机制”,均衡师资配备

  加快教师补充步伐,强化专业培养力度,逐步缩小城乡师资差距,实现师资科学合理配置。一是优化教师补充交流机制。通过加大教师招聘力度,在严控全县事业编制总量的.前提下,按照“缺一补一”的原则,优先安排教师招聘,绝不出现有编不补的现象。大力推进教师交流,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促进城乡、校际间师资均衡。二是优化教师专业成长机制。及时足额安排教师培训经费,切实保障教师各类培训,依托“国培计划”、远程教师培训、校长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等各类培训,努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三是优化教师待遇保障机制。我县在保障教师各种法定的工资待遇外,积极落实农村教师各项待遇政策,创新启动实施了“省特级教师”“市级名师”“省市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等专项补贴政策。

  四、铺就“三条通道”,促进教育公平

  积极落实公平就学政策,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及残疾儿童,通过规范阳光招生就学通道、畅通随迁子女入学通道、优化残疾、留守儿童关爱通道,让所有孩子共享优质资源,共赢人生出彩机会。

学校发展调研报告4

  在县教育局“131”工作方针指引下,为了更好的促进学校发展,分析学校存在的问题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促进我校各项工作扎实有序地向前推进。根据县教育局师训股的安排,我对学校进行了教学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学校占地面积 平方米,建筑面积 平方米,绿化面积600平方米,体育场地1200平方米。学校现有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71人,住宿生245人,在职教师 人,其中专任教师 14人,后勤辅助3人,大专以上学历14人,中专学历3人,中级职称12人,初级职称5人 。

  二、学校管理措施

  (一)、加强校园管理,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校园管理的制度和措施,认真施实,提高校园文化品味,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1、加强校园设施维护,改善办学条件。20xx年对教学楼进行了加固维修,教学楼顶进行了SBS防水处理,更换了校园花池,粉刷教学楼墙面,仿瓷教室、办公室墙面;维修门窗、课桌;校园容貌焕然一新。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塑造学校精神。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把握好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三个原则,确立“规范加创新,素质加个性”的办学理念,明确学校的办学思路和发展目标,形成符合自己的校训、校风、教风、作风、学风。同时开展教室文化、寝室文化、餐厅文化、墙壁文化的创建活动,让校园内处处体现高雅和文明,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有助于师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二)、加强安全管理,服务全体师生。

  学校安全工作重于泰山,要给全体师生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

  1、建立健全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各项安全工作制度,制定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具体方案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加强校园安全能力建设,安装校园监控系统,校园内重点区域监控全覆盖,增加了一名校园专职校警,配备了警棍、强光手电等防爆器材,24小时负责校园内外的安全保卫工作。按要求购置、更换灭火器等安保设备,坚持每月的安全隐患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3、强化对学生的安全卫生教育,每周开设一节安全卫生课,教会学生基本的安全卫生常识,同时每学期开展防火、防震安全演练,每学年开展灭火演练,在演练过程中渗透自救、自护的知识教育,真正让学生掌握自救、自护的本领,做到服务育人。

  4、食堂是学校安全工作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今年给新食堂配齐了新设备,对从业人员进行体检和培训,明确要求和操作规范,从原料采购到饭菜入口每个环节都严格遵守县食药局制定的要求和标准,统一配备学生餐具,专人清洗,每餐消毒,保证学生饮食安全。

  5、学生住宿方面,学校制定了《生活教师管理细则》、《女生管护细则》、《住宿生请假要求》,对生活教师进行培训,明确工作职责、规范工作流程,确保学生住宿安全。

  (三)、狠抓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不得利用课余、节假日、双休日给学生有偿补课,不得私自订教辅资料,不得歧视学困生。

  2、抓好教学研究工作,让教研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学校成立语文、数学、综合三个教研组,各教研组长学期初制定教研计划和讲评课活动方案,严格要求,认真落实。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具体做法:

  ①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与指导(新老教师一帮一等);

  ②组织外出学习,取他山之石,攻自己之玉。

  3、明确常规教学的规定,并认真落实在日常工作中,对教师教案、学生作业进行周查月评,详实记录检查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要求教师改正,帮助青年教师更快的成长。每学期分两次对教师的教案和作业进行量化评分,评分结果纳入年底的绩效考核。

  4、加强质量分析,每次考试都要对成绩进行认真的分析,每位老师都要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明确目标,逐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5、少先队组织健全,开展特色活动,发挥应有的管理作用。每年10月13日进行新队员入队仪式,宣布本学年少先队机构,明确活动要求。坚持升降国旗制度,每周一进行升旗仪式和国旗下演讲,宣布上周“文明班级”的评比结果。

  6、教室开展创设“温馨班级”活动,引导学生构建班级文化,班主任是学生的心理导师,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在班主任工作手册上详细记录。宿舍开展争创“五星宿舍”活动,促进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良好的个人习惯。

  7、落实阳光体育活动,丰富活动内容、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每月举行一次全校性的小型竞赛,促进学生参与的体育锻炼良好风气,达到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

  8、培养学生特长,成立美术、竖笛、抖空竹、花样跳绳等兴趣小组,有组织地开展培训活动。

  9、加强家校联系,召开家长座谈会,开展家校活动。

  10、学校档案资料完整规范、分类存放,充分发挥档案资料的使用效益。

  三、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严重缺编,年龄结构不合理,50岁以上老师占50%,中青年教师少,没有专业英语教师,不利于学校发展。

  2、房屋设施需进一步改善,学校学生寝室是租用的民房,没有美术、音乐、科学、电脑等专用教室。

  3、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还比较薄弱,课堂驾驭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针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还需制定更有力的措施和方法。

  4、校园特色文化还需挖掘,“书香校园”氛围还需加强。

  5、安全管理和常规教学管理需进一步完善、加强。

  四、今后工作措施

  1、科学管理,发挥团队作用。在学校管理中,要依靠一支团结协作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巨大内驱力,学校一贯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强调教师的学习提高,努力提升本身的业务素质和理论素养,能胜任学校各线工作。今后我校要通过开展学习型、服务型、管理型教师队伍建设活动,打造一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较强,具有责任意识的教师队伍。

  2、规范管理,严抓常规教学。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加强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永恒的目标。 我校在坚持周查、月查教案、作业的基础上,再次加大教师的“备、教、辅、改、研”即:任课教师每学期在校内讲两节公开课;每位教师除本教研组外再听其他教研组1—3节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同时精细要求,高标准规范各项工作。

  3、塑造品牌,深化学校发展。学校要发展,就必须有独树一帜的特色。此次参观之后让我感到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还应该更细致、更清晰、更系统、更明确,使校园有更深刻的文化内涵,在现有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标地制定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再逐一改善校园文化环境,使我校校园文化建设逐步得到改善,以陶冶师生情操,提高师生素质,提升学校品味。进—步改善办学条件,利用一年时间配齐多媒体,优化育人环境,最大限度搞好学校的硬件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打造一个多元化、个性化和人文化突出的校园。

  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一定努力办成让群众满意的学校!

学校发展调研报告5

  1993年以后,中国足球走上市场化和产业化道路,后备人才培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传统的靠国家拨款、各级政府、体委和足协主办的后备人才培养方式越来越趋向于依靠社会和市场,一些社会办的足球学校应运而生。本文简要阐述现今足校的发展对策。

  一、我国足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规范统一的管理

  足校主要是私人或企业出资建立,规模不等、条件有限面临足协(体委)和教委的双重领导,存在各种关系不易理顺的问题。

  (二)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投机者的介入使很多足校一味追求铺摊子、上项目,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提高训练与教学质量上,具体表现在:

  (1)对教练员缺乏控制和审查,一些退役的二、三流球员不经学校的再教育,直接到足校任教。

  (2)采取“三集中”式的训练方式,使学生远离家庭和社会教育,由于足校内部体教分离,普遍只“体”不“教”,学风差、教育质量低,导致学生素质低下,甚至在心理方面出现种种问题,如陈庆合等对中国足校学生心理健康所做的调查表明,足校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处于较低水平,在强迫、人际敏感、偏执和敌对等方面表现极为突出。

  (三)收费高

  竞技体育是穷孩子摆脱贫穷、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许多贫寒子弟都以廉价的足球为首选,据有关资料统计,欧洲、美洲各国职业球员80%来自工人家庭,钟秉枢的调查也表明,我国大球类运动员父亲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的占42、1%,远远高于表现类、游泳类和小球类项目,但足校在培养运动员的过程中却出现了贵族化倾向,年收费一般都在万元以上,如八一足校每生每年学费2、2万元+一次性建校费2万元,或每年交费2万元+一次性保证金3万元,北京龙力足校签3年合同的学生每生每年交3万元,签4年合同的学生每生每年交2、6万元,而1998年我国人均GDP只有人民币62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424元,农村居民为2160元[2],甚至一些足校还出现了不讲训练教学效果、只讲赢利数额的问题。

  (四)学生的出路问题

  家长们在高投入之后,都期望能够得到高回报。一些足校在招生时对学生和家长做出了关于出路的承诺,比如学校自己组队打乙级联赛冲击甲B;毕业后推荐输送国外俱乐部;推荐输送到全国各甲级足球俱乐部。但国家体育总局计划财务司《体育事业统计年鉴》中数据显示,每年我国全国足球优秀运动队在队运动员人数都在1000人左右,尤其是1994年职业联赛以来,人数更是控制在1000人以下。而自1993年以后,平均每年我国全国足球优秀运动队新吸收的运动员为105人左右。能在的2万多名注册的足球少年中脱颖而出、成为职业球员的,毕竟是极少数,这2万人(由于各种原因,还有很多踢球的孩子没有注册)中的大多数将无情地被职业足球所淘汰。

  二、关于我国足校发展对策建议

  (一)完善制度,降低交易成本

  完善的法规制度是足球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处于体制转型期,逐步完善各项法规制度,是足协面临的重要任务。足协对于市场的规范,不仅要规范职业联赛,而且要规范足球学校,不仅要对足球学校的硬件设施进行规范,而且要对学校的软件,如教练员的任职资格进行规范,怎样使教练员上岗证制度不流于形式,切实发挥它的作用,仍然是值得思考的。

  (二)为后备人才培养提供公共产品

  市场无法自动提供公共产品,足球强国的.足球管理机构都非常重视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大力为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提供公共产品,促进足球运动的普及。

  1、加强教练员培训

  提高教练员的文化素质和科学训练水平,逐步建立教练员学历教育、资格认证和岗位培训制度,尤其加强对中青年教练员的培养深造。各级足协应把教练员培训工作摆在重要位置,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分批分期地轮训教练员,选派优秀教练员出国学习。要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培养一支思想好、素质高、善于钻研、勤于思考的教练员骨干队伍,以带动从事后备人才培养的教练员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2、提供政策支持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大规模增加公共体育设施,尤其是大片足球场地的建设,并不现实。因此,要充分利用已有的体育场地,制定场地开放政策,向社会开放。除了国家投资以外,要广开筹资渠道。根据我国国情和国际惯例,应提供必要的优惠,引导企业赞助后备人才培养。

  3、对项目进行包装推广,营造青少年足球运动发展的良好氛围

  借助体育中介公司,对项目进行包装推广,塑造青少年足球的良好社会形象,利用新闻媒体对体育运动进行广泛宣传.激发人们对足球运动的热情与兴趣,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促使广大青少年积极参加足球活动。青少年足球缺少社会赞助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受到关注较少,难以引起赞助商的注意。要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使大量的社会资金和人力资源被投人到青少年足球方面。

  (三)严格管理,杜绝后备人才培养中的违规行为

  目前我国后备人才培养市场管理混乱,体育部门与其他部门职责划分不明确,因此,主管部门要明确职责,加强监管,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对于违规者要按照规定进行处罚,防止足球学校“捞一把走人”的现象发生。

学校发展调研报告6

  按照市县统一部署和安排,根据我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为了搞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把握我校发展的现状,找准制约发展的瓶颈,寻求快速发展的突破口,进一步谋划和理清发展思路,做到有的放矢,校党支部积极行动,由党支部书记牵头、支部成员及科室主要负责人组成专题调研小组,认真制定调研方案,确定调研内容和课题,围绕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和教学管理创新、学校管理制度和体系完善等主题,从3月23日开始,利用一周时间,深入教学点、发放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走访毕业生代表、开通热线电话和设立征求意见箱,取得了可喜的调研成果。共发放回收调查问卷106份,召开校内以及邀请社会人士参加的座谈会3次,征集到了学校发展和改革积极建议和意见。根据反馈建议和意见,经过认真梳理,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内容

  1、影响我校科学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什么?

  2、对学校现有师资状况的评价如何?怎样提高教师的素养、能力和水平?

  3、怎样保持并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

  4、怎样进一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条件?

  5、学校现行的规章制度哪些是利于科学发展的?哪些是需要补充、修改和完善的?

  6、你认为学校、教师和学生目前最需要迫切解决的实际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

  二、调研开展情况

  1、调研时限:调研于3月23日—3月28日期间进行。

  2、调研范围:全校教职工;镇内各机关单位;部分家长、学生。

  3、调研组织:成立了由党支部书记牵头、支部成员及科室主要负责人组成专题调研小组,认真研究调研内容,制定调研方案,安排调研活动日程并开展具体工作。

  4、调研方式:采取发放问卷调查表、召开座谈会和走访毕业生代表、开通热线电话和设立征求意见箱的方式展开调研工作。

  三、形成的共识及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1、影响学校科学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1)传统因素。个别党员干部还是习惯于用过去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抓发展,工作中有时存在因循守旧的现象,只求过的去,不求过的硬。不善于解放思想,缺少活力、动力和竞争力,在落实“以人为本,质量立校、创新发展”的办学理念上,眼界不够广,思路不够宽,办法不够多,科学发展的`能力不够强。而这种适应和努力都需要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全面系统地进行一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是当前党员干部必须要做的工作,对我们工作思路的拓展以及发展能力的提高有极大帮助。

  (2)主观因素。在我们当中的一些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思想认识有偏差,对中央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虽然从口头上支持和拥护,但在具体贯彻执行中,特别是遇到改革发展中的困难,还是按老套路来办事情,创新科学发展的观念和思路不多。原因在于学习意识不强、学用结合不好,学习效果不理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根本性提高。由于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影响了大家增强践行科学发展观能力的自觉性和实效性。另外,有些同志忙于抓教学业务,对科学发展观学习认识不够,认为学不学无所谓,有的虽然理解了,但不善于用理论联系实际,不善于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不善于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以上这些都直接影响了科学发展能力的提高。

  (3)自身因素。通过调研,我们也发现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的问题。一是学风不够浓厚,二是服务学生意识有待提高,三是教学管理质量需要提升。这些问题都应乘着这次学习实践科学活动的东风逐步解决落实。

  2、学校的师资水平虽已居全县初中前列,但相当大一部分教师的综合素养、教学艺术尤其是对新教育理念、新课程的领悟与操作水平与教育发展先进地区的教师相差很远,不能满足日益快速发展的教育形势和人才需求的需要。

  3、我校近年来较高的教学质量取决于适当的发展机遇,取决于上级的正确决策,取决于资源的有效整合,取决于辛苦的管理、团结的精神、师生的实干。

  4、追求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核心,但追求教学质量并不等于旁置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更要质量,要更全面的、综合的质量。我校实行“学生标杆管理”制度,落实“标兵学生评选办法”,改变学生评价制度,是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德育、体育、艺术等大型活动的开展及所取得的成果表明:我校搞得绝不是所谓应试教育,而传统教育中不须扬弃的是长抓教学质量不放松。

  5、学校的基础建设及教学设施设备等硬件已达到了较高标准。但现有的校舍和教学设备还远不能适应学校的规模和发展,有了设备不配套,或不加利用就等同废品。如学校已经建成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光盘播放室,但是数量太少,再加上教师没有笔记本电脑,这些设备就无法利用。一旦每个教室都能配备并得到利用,那我们就能与国内最先进的教学手段持平。

  6、对于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月考核制度如何体现正规化、人性化、科学化;对于学生才与德、知与能、在校与在家等综合评价如何有效进行是本次学习实践活动中应着手研究解决的问题。

  7、师生灶、冷水供应、厕所紧张等问题是反映最强烈、呼声最高而又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

  四、存在问题的主要成因

  一是观念意识落后。由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下的思想观念,对一些干部的影响比较深,工作中缺乏创新精神。个别教职员工还是习惯于用过去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抓发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全体教职员工都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和答案,这需要我们从思想观念方面不断适应,从实践锻炼方面不断努力,才能切实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而这种适应和努力都需要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要想在短时间内全面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是不现实的。

  二是客观条件限制。如硬件建设、电脑配置、扩建厕所等等,都是学校单方面力所不能及的。

  三是经验积累不足。我校由于基建历史欠账过大,学校布局调整,规模迅速扩大,它的建设和发展尚在初级阶段,如学校整体管理、后勤管理、师生工作学习制度与行为评价等等,都有待于在实践中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

  四是制度机制方面的因素。科学发展具体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但它并不是量化的事物,很难在主观上得到一致的认同。对于学校来说,需要制定一系列合理的、科学的规章制度和评价标准。目前,评价学校各部门、各环节及全体教职员工推进科学发展的成效机制还并不健全,需要进一步完备并增强针对性和操作性。

  五、解决问题的理论对策

  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我们牢牢把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一有利时机,首先从思想上认识学习实践活动对于解决问题的指导意义和作用,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是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应该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方式,改进工作方法,坚持把发展作为办学的第一要务。

  二是要切实深入领会科学发展的理念。必须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全体教职员工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和机遇意识,提高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能力和本领。

  三是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以育人为本,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发展、个性发展。

  四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推进学校党组织的建设。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建工作,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六、解决现有问题的基本思路

  一是突出重点。开展活动不搞一哄而起,解决问题不搞形式主义。全体教职员工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工作措施,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每个领导、党员干部,每个年级、处室都要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拿出解决问题的一个好的方案、一个好的工作思路来,要达到人人参与的目的。

  二是力求实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是单纯的理论宣传,这次活动重在理论联系实践,指导实践,重点要在实效上下功夫。要通过实践活动,使大家的思路更清晰,使各项工作更好地上一个新的台阶,能让群众看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实效、有变化、有成果。

  三是加强领导。学习实践活动自始至终由学校一把手负总责。要求全体教职员工全部参加该项活动,将这次活动各阶段、各环节的工作一抓到底。

  四是激发学校和个人主动提高的内在动力。要引导全体教职员工增强大局意识,增强责任意识,把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学校科学发展作为自己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推进科学发展过程作为为广大教职工谋利益的过程。

  五是积极创造发展条件,努力解决实际问题。在办学条件上,要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大力搞好硬件建设;在管理上,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不断创新改革思路,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有目的的与一两所市内外名校建立联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校际交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在学校管理、师资研训、教育教学研究诸方面利用领导、师生互访开阔眼界,进行探索、交流与合作,并争取最佳效益。

  六是增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改革发展的意识。要全面深刻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自觉树立并落实到学校改革和发展当中。一要更新发展战略,进一步提高规划的方向性。首先是认真分析实际情况,明确发展方向。其次是立足现实,合理确定发展目标。再次是围绕工作核心,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三要规范发展手段,进一步提高规章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可行性,以规范办学行为、管理行为、教学行为、服务行为为方向,切实提升学校各项管理中的运行效率。四要丰富发展内涵,进一步提高远近期发展规划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努力推进学校各方面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学校发展调研报告7

  按照州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做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调研工作的指示和要求,我校认真开展了详细具体的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

  按照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在学习活动中,我校的调查研究工作分四个重点,由校党委委员分头开展调研。校党委书记、校长xxx负责联合办学的调研;校党委副书记xxx负责教学改革的调研;副校长xxx负责科学管理(制度建设)的调研;副校长xxx负责招生就业的调研。调研工作于4月15日-4月27日期间开展,采取召开座谈会、中心组学习及主题教育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

  二、具体调研情况

  (一)联合办学

  1、联合办学的基本情况。

  我校创办于1958年8月,1997年被省教委评定为“省合格中专学校”,XX年4月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部级重点中职学校”。学校现有在岗教职工105人,专兼职教师72人。办学50年来,共为社会输送各类人才6.2万人,其中,学历教育2.1万余人,非学历教育4.1万余人。目前,我校已发展成为一所集计算机、工商管理、电子商务、经济管理、电算化会计、信息管理、营销、文秘、法律、旅游等二十一个专业的财经类职业学校,学校现有资产10600余万元,在校生3600余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1500余人。

  XX年4月以来,经xx人民政府,经与云南财经大学多次协商,达成了依托我校开展的“州校合作办学”协议。按照协议,云南财经大学与xx人民政府合作办学项目,依托我校组建“云南财经大学文山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文山学院”);建设地点及建设规划用地为文山县城南三角塘,用地面积为1350亩,其中首期征地500亩;学校建设以财经类为主,兼有法律、工业、旅游、文化及生物工程等特色专业共同发展的全日制本专科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文山学院用两年时间建成并达到规模,中远期规模为在校生10000人。其中高职本科7000人,高职专科3000人;另有XX—3000人的中职中专学生;文山学院力争于XX年开始招生及教学,规模为高等职业教育本科2个班100人。按照云南省财经大学与xx人民政府合作办学协议书的规定,文山学院合作项目模式为股份制合作办学,采取招商投教的办法筹资。

  2、联合办学的基本经验。

  (1)高瞻远瞩,抓住职业教育发展的好时机顺势而发。当前,正是中、高等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大好时机,党中央、国务院,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采取一系列政策支持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特别是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xx委、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尤其是把职业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来抓。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会议精神,xx委、州人民政府已对贯彻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实施意见和改革的具体目标:调整教育结构和配置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层次,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我州已于XX年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每年的初中毕业生在5万人以上;按照州教育发展规划,到20xx年,全州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规模达9.88万人以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规模与普通高中在校生规模大体相当。抓住这个时机发展职业教育是有广阔前景的。

  (2)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迎难而上,开拓进取,自强不息。我校对联合办学的市场前景及可行性进行了专题调研,并撰写了项目分析报告,积极主动向州委、州人民政府及主管局州财政局请示、汇报。多次与云南省财经大学沟通联系,进行项目自荐,以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的精神最终促成了州校联合办学。

  3、联合办学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主动参与意识不强。部分教职工对联合办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虽然对联合办学持肯定态度,但担心合并后影响切身利益,害怕合并后失掉原有的办学传统和局部利益等,因而对联合办学持观望态度,在思想上与党委不一致,行动上不够积极主动。

  (2)受客观条件限制。如联合办学必要的项目启动资金、校园硬件建设、教学资源配置等问题,都是学校单方面力所不能及的。

  (3)经验积累不足。在我州开展州校联合办学并没有太多的成功先例可鉴,如学校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合并后的管理及教学运行等,都有待于在实践中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

  4、解决问题、困难的思路和措施。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参与联合办学的意识。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应该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不断解放思想,引导全体教职员工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和机遇意识,充分认识到联合办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思想上和党委保持一致,支持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2)多方面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联合办学的支持。争取政府在联合办学相关政策上的倾斜及扶持,在招商引资上除学校自己努力外,政府及联办学校帮助牵线搭桥也尤为重要。

  (3)多渠道吸取经验,积极推进内部改革,为联合办学做进一步完善。广泛学习借鉴其他学校联合办学成功的经验,积极推进内部改革,确定联合办学思想和管理模式,理顺关系,分清职责,实现职责权利相统一;并积极开展与合作方实质性的接洽工作,疏通关系,以便为联合办学顺利而卓有成效的开展作进一步的完善。

  (二)教学改革

  1、目前我校教学改革及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主要有:

  (1)常规教学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如:部分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感,上课准备不充分,授课不认真,组织教学不力,课堂教学秩序混乱,少数个别教师没有按要求布置作业或批改不认真;对学生齐抓共管的力度不够,平时对学生不良行为没有进行及时的批评指导,认为仅是管理人员的工作,从而没有形成学校管理统一的合力,给学校管理学生的难度加大。

  (2)课程设置需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使课程设置更加符合社会实际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建立更加灵活多样、满足学生需求的学习制度

  (3)需进一步加大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因教室及资金有限,微机室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4)需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2、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

  (1)落实精细化管理制度,以制度督促教师及教职工完成自身本职工作。教务处必须认真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学工作计划,要有指导思想、任务目标、改进教学的措施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业务学习及有相关教学活动的安排以及课题研究计划等。坚持教学四查制度,即:日查,对全校教师的教学和下班辅导情况进行全方位检查,重点检查课堂教学情况。并认真填写《教学出勤情况登记表》。周查,每周对教师的授课教案进行一次检查。各教研组长每周五下午对本组任课教师一周的教案进行细致检查,并于5:00点前将检查情况报教务处。不交教案或检查不合格者不准上课,严禁无教案上课、课后补教案等现象发生,确保授课质量。月查,每月末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或问卷调查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评教评学。由教务处把学生的意见和建设及时整理并反馈给任课教师,对问题突出的教师责令其立即改进。阶段性检查,每学期期中、期末组织两次大检查。检查的形式包括教师自查、教研组检查、学生评教和教务处检查。

  (2)对课程设置进一步进行调研,加强专业课的技能培训和加大实训课力度。

  一是,公共基础课程应包括德育课(含哲学课)、文化课、体育和健康课及其他选修公共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促进终身学习。

  二是,专业技能课程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采用基础平台加专门化方向的课程结构,设置专业技能课程。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并注意与相关职业资格考核要求相结合。专业技能课程教学根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三是,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重视校内教学实习和实训,特别是生产性实训。在加强专业实训课程教学、完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同时,积极探索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的一体化教学。

  四是,进一步加强第二课堂建设,举办一些专业技能课程提高的系统辅导,由学校每学期定期举办,学生自愿参加。

  (3)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努力多方筹措资金,开源节流,保证教学设施到位,教学工作正常运行。力争将每个教室都装成多媒体教室,以避免换教室带来的教学混乱。增设教学微机室,以解决许多班级要求增开微机课和增加上机时间的'要求。加大电子阅览室和微机室的维护力度,提高电子设备的利用效率。

  (4)鼓励教师参加再继续教育及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坚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尽快制定颁布“双师型”教师奖励和认定办法,促进教师队伍建设。调整结构工资方案,使之成为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杠杆。

  (三)制度建设

  1、学校制度建设基本情况

  我校建校五十年来,根据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建立和健全了各项常规管理制度。XX年,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办学的需要,学校决定对已有的管理制度进一步修订完善,经学校党委研究,成立了以xxx副校长为组长的制度修订小组,以下科室、师生座谈会等形式对学校现有管理制度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发现,部分现行规章制度已不适应学校的管理和发展。为加强管理,使我校规章制度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需要进一步完善、修订学校管理制度。

  2、修订完善制度主要做法

  (1)依法治校。现阶段,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制度管理,就是依法治校。依法治校,反映一所学校服务理念和追求,依法治校是规范科学管理的标志,是学校文明进步的象征。依法治校,反映学校党委的法纪意识、政策水平等管理品质。依法治校不是束缚和限制,而是解放和依靠。研究法治,即是研究管理共性,容易掌握主动,效益较大,尽管开始有些矛盾,随法制健全完善,将逐步平稳。研究人治,就是研究情感个性,容易因适应不同个性不能一视同仁,随时间推移,矛盾日积月累,最终很难维持正常管理。

  依法治校,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人有得到肯定的本能欲望。有了法制,有自我比较的标尺,有评判的依据,能充分调动积极性。同时,一视同仁,人人参与监督管理,充分民主,有利于制度健全完善,构建和谐校园。制度大于个人,好的制度可以提升人。在好的制度下,二流三流的人才会发展成一流人才;坏的制度下,一流人才也会沦落为二流、三流人才,甚至想做事也做不成。没有好的制度,人才再多,人才也被浪费了。

  (2)“依法”管理的同时,实行民主管理。在各项制度出台和重大决策之前,应充分酝酿,广泛征求意见,然后在由校务委员会充分讨论,民主决策,形成征求意见稿,最后由教代会讨论、修改、通过。这样,保证了各项制度及决策出台后趋于科学,便于操作。

  (3)加强“情感治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在制度管理的基础上,加强“情感治理”和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建立政治学习制度和广泛联系群众制度,缩短学校领导与教职工的心理距离,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态势,从而减少“法治”的阻力,使各项制度变成教职工的自觉行为,达到“不治”而“自律”的境界。致力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

  (4)建设好的制度。好的学校制度可以明晰学校成员的责任与权利,人人有当家作主的权利,也有作为主人的义务;好的学校制度可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人格关系和利益关系;好的学校制度不仅为了规范人、约束人,更是为了解放人、发展人。同时,一致认为,制度建设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制度的建设要与学校文化相匹配的。制度中要折射出学校文化的内涵。我们现在修订制度,就是要让修订后的制度适应学校的发展,传承学校的思想和文化。

  (5)规章制度的内容。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包括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和岗位目标责任制、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在内的一整套人事制度,通过层层聘任和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及聘约等措施,形成竞争上岗、优化组合、职责清楚、层层负责的用人机制,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行全员聘任制,改变过去“有事无人干,有人不干事”的现象,出现“事事有人干,人人争事干”的良性效应。建设一套富有活力的人事制度,激发全体教职工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危机感,促进学校较快地形成政治过硬、决策民主、作风正派的领导班子和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配合人事制度改革,学校还应建立和健全评价制度。实行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自评与他评、领导评议与专家评议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对教职工进行德、能、勤、绩的综合考核,形成较为客观、准确、公平、规范的评估体系。人事制度和评价制度的改革要有生命力,还需配以分配制度的改革。我校实行了结构工资方案,把教职工工资分解为档案工资、校内津贴、加班补贴、奖金四部分。校内津贴、加班补贴、奖金要在科学考评的基础上按工作量大小、责任大小和绩效情况发放,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多得、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分配原则。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教职工勇挑重担,争创佳绩,追求效益的可喜局面。在德育和教学管理上建立学生日常管理制度、文明班级、文明寝室评定制度,实行班主任例会等制度和教学常规、教学研究规范化制度,教科研制度,使学生管理教学服务常态化规范化。

  修订后的制度,应该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目标与总则,告诉人们我们准备建设怎样的理想学校、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第二部分岗位职责,是学校内部所有岗位的基本要求,是合格教职工的要求、底线要求;

  第三部分是组织保障,是保证一所学校能够正常运作的基本规范和工作的流程。少了这些制度,我校就会瘫痪。

  第四部分是师资培养;

  第五部分是学生培养。

  这两部分是我校制度建设的亮点,是学校的根本所在,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培养和谐发展现代人的需要。

  通过制订并组织实施好各项规章制度,实施科学管理争创一流学校,使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显著提高。

  (四)招生就业

  1、招就工作基本情况

  为实现“xxx”期间我校发展的总体目标,扩大招生规模,力求使日制在校生人数达到3000人,我校积极探索招生思路,寻求更多的办法,不断扩充生源,力争实现目标。

  众所周知,学校招生工作与就业工作休戚相关,就业畅,招生旺,应“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以“出口”带动“入口”,实现招生与就业的良性循环。近几年,我校积极开展就业信息调研,力求使每一个学生在毕业时都有一个满意的就业岗位就业,就业信息调研主要采取以下方式进行:

  (1)向我州各县大部分企业发信函,了解企业用工情况;

  (2)直接到企业、厂矿、工业园区走访,掌握第一手用工信息;

  (3)通过电话问寻方式,掌握情况;

  (4)通过网络发布学生毕业情况,寻求更好的就业平台;

  (5)与省上、省外知名度,信誉度较高的职介所联系,扩展学生对外的就业渠道等。通过努力,每年我办掌握的用工信息,州内可提供的就业岗位400—600个,省外可提供的就业岗位数千个。而我校每年的毕业生300—400人左右,为此我校这几年的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少数学生继续深造或不愿就业。

  为实现100%就业,还需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减轻就业压力:

  (1)加大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企业联系,高收入、高质量让学生向外就业;

  (2)各方收集捕捉信息,力争实现定单培养;

  (3)大力拓展省外就业市场,探索国外就业市场;

  (4)围绕市场用工信息,不断调整专业结构满足市场对所需人才的需求。

  2、进一步加强招就工作思路

  (1)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扩展知识面,一专多能,以适应未来职业变化,扩大职业选择面,可缩减英语、数学等基础学科的课时,加强专业课程理论学习及动手能力的培养。

  (2)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的训练,学一门技能就拿到一门技能的合格证。

  (3)考虑到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使学生在拿到毕业证书的同时,也拿到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例如:电算化会计专业的学生,应规定目标,在毕业时拿到会计从业资格证。

  (4)创造条件,采取不同模式,在州内、省内、省外建立更为完备的实验基地、产业基地。使毕业班学生的实习落到实处,顺利实现就业。

学校发展调研报告8

  20xx年下半年,督导室印发《关于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状况调查摸底工作的通知》,对学校资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9个相关指标进行了摸底,现就目前指标达标情况报告如下。

  一、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情况。

  现有小学学生数21803人,每百名学生应该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为915.73人,我县实际拥有专科以上教师数1519人,达到规定标准。现有初中学生数10719人,每百名学生应该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为568.09人,我县实际拥有本科以上教师数811人,达到规定标准。存在问题:目前实验小学缺少4名教师、雷官中心校缺少3名教师。工作措施:加大教师招聘和交流轮岗力度,统筹安排,保证各校达标。

  二、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情况。

  现有小学学生数21803人,每百名学生应该拥有县级骨干教师数为218.03人,我县实际拥有县级骨干教师数244人,达到规定标准。现有初中学生数10719人,每百名学生应该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为107.19人,我县实际拥有县级骨干教师数165人,达到规定标准。存在问题:5所学校缺少骨干教师31人,分别是实验小学8人、新安镇中心校8人、大英镇中心学校1人、相官小学2人、来安四中12人。工作措施:同时多开展评选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活动,以评促教,鼓励年轻教师成长。

  三、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音乐、美术)专任教师数情况。

  现有小学学生数21803人,每百名学生应该拥有体育、艺术专任教师数为196.23人,我县实际拥有体育、艺术专任教师数190人,还差6.23人,未达到规定标准。现有初中学生数10719人,每百名学生应该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为96.47人,我县实际拥有体育、艺术专任教师数107人,达到规定标准。存在问题:10所中学共计缺少音体美专任教师32人,12所小学缺少音体美教师44人。工作措施:继续招聘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继续开展骨干教师评选。计划在近几年招聘新教师时向音体美专业倾斜。

  四、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

  小学、初中分别达到4.5平方米以上、5.8平方米以上。存在问题:来安四中、实小、施官镇中心校等3所学校不达标。工作措施:来安四中:根据县政府安排,今年启动建辉西路建设,计划新建四中南大门,在南大门两侧建设20xx平方米的教学及辅助用房。实验小学:实验小学现有校区无法进行新的教学用房建设,建议学生分流,建设新生人数,将学生分流至永阳小学,20xx年公园路小学也将投入使用,也可以接受部分生源。施官镇中心学校:根据县政府安排,施官职中将建成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施官职中校园内建设小学部教学楼及其他辅助用房,建筑面积约15000平方米,建设项目已挂网招标,今年5月即可开工建设。

  五、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

  小学、初中分别达到7.5平方米以上、10.2平方米以上。存在问题:来安三小、张山镇中心学校、大英镇中心学校、水口镇中心学校、施官镇中心学校、来安四中、来安五中、汊河初中等8所学校不达标。工作措施:来安三小:根据县政府安排,公园路小学建成后来安三小将整体迁入办学,活动场地不足现象将彻底解决。张山镇中心学校:今年已经安排资金70万元,为张山镇中心学校铺设塑胶跑道。大英镇中心学校:大英镇中心学校已经迁入大英中学校园办学,原大英中学运动场面积是足够的,今年已经安排资金,对大英中学运动场进行改造。水口镇中心学校:根据县政府安排,今年9月份,水口镇中心学校将迁入水口中学校园内容办学,水口中学运动场为标准的400米运动场。施官镇中心学校:20xx年秋季开学施官镇中心学校将迁入施官职中校园内办学,施官职中现有运动场完全满足指标要求。来安四中:来安四中活动场地应该包括全民活动中心,城南小学原校区也纳入四中,活动场地应该重新测量。来安五中:现有运动场地是否包括河南侧场地,按照规划在校园主干道到东侧空地,建设约1000平方米的室内活动场地。汊河中学:学校上报活动场地面积有误,学校是标准的'400米运动场地,运动场的不会只有6000平方米。根据项目安排,汊河中学将进行扩建,建设中将学校原食堂改造为室内活动场地。

  六、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小学、初中分别达到20xx元以上、2500元以上。存在问题:目前7所中小学未达标,其余达标,分别是来安三小、水口镇中小学校、杨郢中心校、武集小学、长山小学、来安四中、来安五中。工作措施:对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不足的学校,按照标准,加大投入,确保按时达标。

  七、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

  小学、初中分别达到2.3间以上、2.4间以上。

  存在问题:目前来安四中缺少9间。工作措施:根据县政府安排,今年启动建辉西路建设,计划新建四中南大门,在南大门两侧建设20xx平方米的教学及辅助用房。加快县城和重点乡镇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加大对乡镇小规模学校的现代化教育资源的整合,使全县所有义务教育学校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都达标。

  八、所有小学、初中每12个班级配备音乐、美术专用教室1间以上。

  其中,每间音乐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6平方米,每间美术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0平方米。存在问题:大英中学、施官职中、永阳小学、汊河中心校、武集小学等5所学校达标外,其他学校均不达标。其中,缺少音美专用教室31间,面积不足教室60间。工作措施:针对各校报来面积不足60间音、美教室,根据省专家介绍,国家对此项考核指标已作下调(20xx年前建设的音、美教室面积分别达到73、67平米即为达标)。此项指标待外出学习确认后重新统计。针对报来的各校共计缺少31间音美教室,目前我县已按照方案,分年度有序推进、分步实施,确保到20xx年底县符合国家规定要求。

  九、所有小学、初中规模不超过20xx人

  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规模不超过2500人。存在问题:来安二小超1504人,汊河中心校超572人,阳光小学超600人,来安四中超69人、阳光初中超1100人。

  工作措施:汊河中心校目前实有学籍2572人,待汊河小学新校区建设完成,对汊河小学学区进行划分,可以解决汊河中心校大校额问题。来安二小学籍3504人,加快建设公园路小学,作为来安二小教育集团校,通过重新调整学区,严格二小招生计划控制,停止接受转学生等措施可以化解来安二小大校额问题。阳光初中在校生3100人,采取回购阳光小学办成九年一贯制学校,其初中部可以提供880个学位,来安五中还可以提供780个学位;在来城新建一所至少提供约600左右初中学位学校,才能使县城优质均衡不出现大校额。

学校发展调研报告9

  学校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已然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关注重点,关注内涵发展成为共有的趋势。青阳初中尽力为每一位师生的幸福人生和卓越成长提供可能的资源,努力建设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人才有特长的优质创新型初中。

  一、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1)提高素养,塑造好教师团队形象。切实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继续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组织“师德论坛”,开展校级“师德标兵”的评比,组织好每年的“百师访千家”、师德调查问卷等活动,切实提升师德,展示青阳初中教师良好团队形象。

  (2)改进方式,提升青年教师能力。一是搭建平台,每年邀请2-3名专家来校讲座,安排一定数量青年教师外出培训学习,举办青年教师理论素养测试,校内各学科比武等活动。二是改革培养举措,每年重点推出几位青年教师,教研组、备课组合力,力争使相关青年教师2-3年内成为市级教学新秀、能手。教务处、政教处、工会等认真规划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类活动,通过“青年教师读书会”、“青年教师论坛”、“教育教学沙龙”、“晒课”、“校内大比武”等活动,引导青年教师投身课改,钻研业务,争创业绩。

  (3)模范带头,发挥骨干示范作用。引导骨干教师起好示范作用,学校出台名教师奖励方案和激励机制,督促好骨干教师身先士卒,在教学质量上领先带动,在教育管理上示范引领。

  (4)加强科研,提高教育研究效率。引导全体教师加强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充分研究影响课堂高效的相关因素,努力追求高效课堂;

  加强校级课堂、个人课题的研究;

  进一步规范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切实提高研究实效。鼓励每一个教师拥有个人课题,加大绩效考核奖中对论文、课题、名师等的奖励,牢固树立“科研强校”意识,为打造高效课堂提供基础。

  二、扎实推进制度管理、过程管理,全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倾力细化常规管理。完善学校课程设置,做到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合理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完善“教学六认真”校内调研制度,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师教学情况专题调研活动,并使之常态化,切实推行各项教学要求。教务处协同年级部,科学规划各个年级的教学工作安排,重点抓好初一年级的学习习惯养成的培养、初二年级预防两极分化实施细则、初三年级中考质量提升工程,对每个年级的工作目标和具体工作行事历做到科学、实效性强。以便形成我校三个年级的教学工作规范化。严格落实学生学习规范,通过各种途径提升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全力打造高效课堂。继续做好“三力课堂”研究工作,全力打造严谨、扎实、高效、活泼的生态课堂。倡导以“课前预习案”指导预习、以“课中研习案”指导研习、以“课后复习案”指导复习,重点研讨“三案”的不同侧重点及编制的基本范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三力课堂”要求下的课堂教学范式。继续强化目标引领,使课的设计趋向严谨;

  继续强化学生活动,使课堂教学更趋扎实;

  继续强化精讲精练,使课堂更加高效;

  继续强化多边互动,使课堂更显活泼。积极探索部分年级部分学科的“分层走班”教学。

  (3)着力改革评价方式。修订“青阳初中课堂教学评价表”,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目标的达成度等作为评价课堂高效的主要指标,注重评价结果和过程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引导教师全力打造“活力课堂”。

  (4)促进组内高位均衡。继续强化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建设,实现备课组整体考核,最大限度达成组内高位均衡,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六认真的过程管理,以明确各科教学目标的科学合理为突破口,探索高效教学的新路子;

  以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为重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外注意备课组内教师课堂教学情况的差异性研究,教师个体性格和能力有差异的,反应到课堂教学中,教学风格不同、对学生要求不一;

  反应到教学质量上,同一个学科组内,教学班之间成绩差距明显。教务处和教研组将通过深度调研、先听后授、勤查作业批改和个别辅导等方法,缩小教学班之间的教学质量差距,实现同步提高。

  (5)优化校本课程建设。校本课程的开发方面,充分挖掘我校教师的特长,结合“书香校园”和“文明校园创建”,以我校育人目标为指导,开设学科拓展类、特长发展类、能力提升类校本课程,让学生在正常的学习之余,使自己的兴趣爱好得以发展,思想道德水准不断提升。

  三、采用传统教育和创新活动相结合,规范学生行为,健全学生人格,彰显学生特长。

  (1)常规管理精细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学校文明程度和学生文明素质。政教处结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青阳初中校规》和“五小行动”的相关要求,以“八好”为抓手,着重从文明礼仪、排队、出操、用餐、卫生、安全等方面进行强化训练,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管理结合起来,通过值勤教师日查、学生会检查及行政抽查等方式,增强年级部和班主任管理的实效性,狠抓常规落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规范和文明礼仪。

  (2)传统教育实践化。分年级开设校本课程,结合春节、清明节、端午节、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和学雷锋、植树节、五四青年节、“12.9”纪念日等重大纪念日,开展相关主题教育。通过系统的传统道德教育,将学生培育成受传统道德教育并自觉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儒雅学子,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道德基础。

  (3)德育品牌特色化。树立品牌意识,规划序列活动,每学期、每月、每周活动有主题,力求做出一两个精品活动。政教处、团委认真规划,争取做到一学期有两三个鲜明的主题,每一主题有两三个富有创意的活动。结合德育课题《以微电影为载体,践行学校德育新途径》,班主任积累学生成长素材或班级活动素材,制作“学生成长纪录片”,让每一个学子成为一个有魅力的中学生。

  (4)品格提升系统化。我校提出了““梦.家.路”——涵育“进取”品格的家校“合融”创享行动”的品格提升工程,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品格锤炼与核心素养的全面养成为目标,以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基础教育生态为取向,着力于学生志存高远、勤学上进、健康生活的自主发展,着力于学生责任担当、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整体提升。

  四、精心构建和发展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凝铸“为每一个人的健康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

  (1)凝练精神文化。在传承和弘扬学校以往办学思想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文明特点,不断充实、完善、创新学校文化,进一步挖掘“为每一个人的健康发展服务”的内涵,以此为核心,引领学校办学理念系统。深入开展学校理念、校风、教风、学风教育,使其深入人心,形成师生行为规范和精神气质。提升学校文化的品味和层次,促进沟通理解,建立简约、顺畅、亲密的人际关系。倡导教师要以刚性的制度、柔性的人文关怀和个人魅力创造崭新的师生关系。

  (2)健全制度文化。进一步规范、完善、细化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修订《青阳初中管理制度汇编》,建立健全《青阳初中中层干部考核制度》,建立和完善与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相配套的《青阳初中绩效考核实施方案》,推进依法治校、依法从教进程,规范教师言行,保持教师形象,充分激发教师积极性,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3)彰显校园文化。规划设计校园景观,使每一座楼、每一个苑、每一面墙、,每一条道、每一个景都成为精品,体现办学理念和学校文化追求。

  (4)展示活动文化。学校坚持“让每一个人健康发展”,积极开展理论竞赛、教学比武、科研沙龙、优秀备课组展示评比、师德论坛等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工会积极开展教工趣味比赛、教师技能大赛、优秀办公室评比、传统节日联欢、特殊教师慰问、校际教工联谊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校园吸引,增强阳光心态,增强幸福指数。

学校发展调研报告10

  为了深入推进我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按照县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县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将听取县人民政府关于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情况的报告,8月24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宝林带领调研组对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到同沟寺镇初级中学、周家山镇柳营小学、勉阳街道办中心小学、实验小学天荡校区、勉县第三中学等5个中小学校进行了实地调研、走访考察,详细听取了县教体局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的情况汇报,并进行了座谈交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指标涉及资源配置、政府保障、教育质量、社会认可度四个方面32项指标,除社会认可度达85%和质量监测中相关学生学业水平达到Ⅱ级以上且校际差异率低于0.15外,其余30项指标全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必须项项达标、校校达标、校际差异系数达标。32项指标外,设置一票否决项6个(以考试方式招生、违规择校、存在重点校或重点班、有编不补或长期聘用编外教师、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或严重违纪违规、弄虚作假)。评估时采取义务教育阶段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方式,县域内一项不过一校不过,一校不过一县不过。按照全市的统一安排,我县被列为第三批创建县,在20xx年通过省级评估验收。创建工作要逐级通过市级复核、省级评估,最终要经过国家认定。

  全县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82所,其中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仁德学校),九年制学校5所,初级中学9所,小学66所,特教学校1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28701人(小学18952人,初中9749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2410人(小学1401人,初中1009人)。20xx年4月,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对我县6个涉教部门和82所学校进行了全覆盖过程督导,全县30项指标17项达标,82所学校47所基本达标,达标率56%。5月,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对我县6个涉教部门和义务段11所中小学校进行了过程督导,基本达标学校7所,达标率63.64%。目前,我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主要有以下这些特点和成效:

  (一)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和创建工作专班,建立了县级领导包联、部门镇办包抓机制,设立七个工作组,将创建工作纳入每月督学责任区常态化督导体系积极推进,基本形成了县级主导、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工作底数短板清晰。县上组织开展了2轮次大规模的工作摸底和拉网式专项督导,并分别迎接了市级、省级创建工作过程督导各1次,全面对照创建工作的相关政策、标准和要求,摸清了我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的底数,查找了影响达标的差距和短板,逐校逐项列出了整改落实的任务清单。在四大类指标体系中,影响我县全面达标的主要指标是部分学校生均教辅用房面积、生均运动场馆(所)面积、音乐、美术专用教师配备、每百名学生拥有的体育艺术教师数、每百名学生拥有的骨干教师数、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大校额、大班额问题以及教学电子信息化程度、家长群众满意度等指标。

  (三)资源配置有序推进。通过持续强化、优化、精准化投入,至目前,对全县58所学校实施办学条件改善项目138个,累计完成投资2.52亿元。其中20xx年市级“上好学”重点项目19个,截至目前已全面竣工,新增学位2840个(其中:初中30个,小学2270个,幼儿园540个)。特别是高标准新建成的勉县实验小学沔水校区于今年9月秋季开学投入使用,新增学位1350个,有效缓解了城区小学入学压力。投资120余万元新建智慧课堂35间,全面提升了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水平。争取资金980万元,解决了10所最偏远山区学校师生冬季取暖问题,为唐家坝小学和张家河九年制学校建设了教师周转房,营造了安心学习、舒心生活的良好环境。

  (四)师资力量持续加强。全县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逐步达标。近3年,共培训教师7144人次,新增三级三类骨干教师431人,打造市县两级学科教师发展指导基地34个。新招录教师328人,其中体育艺术教师55人。针对性培养义务教育阶段骨干教师156人,联系陕西理工大学培训体育、艺术兼职教师210人,保障了两项指标全面达到标准。

  (五)素质教育成效明显。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持续强化“五育并举”,大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不断健全教学管理制度,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做到应教尽教,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不断提高。20xx年至今共有20所义务教育段学校获“汉中市教育发展优秀学校”荣誉称号。严格落实“双减”要求,持续推进“五项管理”,课后服务覆盖率100%,学科类培训机构由原来的36家压减至8家。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先后有24名学生的科技绘画作品在省市级获奖,40余名学生习作在省市活动中获奖,20余名学生获得省市级优秀学生荣誉称号。体教融合成效显著,累计向省市输送青少年运动队员129名,多名运动员在国际和国内比赛获奖。

  (六)问题整改扎实有效。省、市过程督导和县级自查累计反馈问题435个。县教体局及有关部门坚持问题导向,制定整改方案,督促各学校建立了整改台账,夯实责任,明确时限,细化措施,逐项销号,目前已累计完成整改问题404个。在财政局多方筹措下,教育经费3321万元已全部补拨到位。尤其是紧抓暑假期间便于施工的有利条件,积极推进校舍维修和校园文化建设,8所学校已进入招投标阶段,70所学校已完成采购意向公示发布。价值3978万元的智慧黑板、办公电脑等教育信息化设施设备采购,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已发布采购公告。针对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未落实到位的问题,创造性提出设立教育发展评估中心的方案已经县上通过,上报市委编办正待批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创建工作合力氛围还不够。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对创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全局意识还需增强,部门镇办学校联动发力还不够,统筹社会各界各方力量聚力推进工作的氛围不浓;对社会层面的宣传工作还不到位,方式单一、频次较少,部分教师、家长、学生及群众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了解不多,对政策的重大变化和取得的成效知晓率不高。

  (二)教育质量还需均衡提升。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也更加强烈,我县现有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城乡不够均衡,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不能很好地满足全社会对优质均衡教育的需求,导致“择校热”“城区挤、农村空”的现象日益突出。部分学校体育、音乐、美术和劳动课未按规定开齐开足,课后服务内容形式单一,作业管理不规范;学校内涵建设主题、项目、内容挖掘不够充分,铸“魂”上下功夫不足,文化建设特色不够明显。

  (三)硬件建设任务仍然艰巨。全县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缺15400㎡,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缺13167㎡,音乐教室缺890㎡,美术教室缺少1110㎡,教学仪器设备值共缺653万元;多所学校缺取暖降温设备,部分学校监控未全覆盖;勉阳街道办中心小学、联盟小学、定军山镇中心小学、周家山镇柳营小学、漆树坝镇中心小学5所学校必须通过新建校舍12860㎡,才能化解大班额和解决教学辅助用房面积、体育运动场馆面积不足问题,概算资金6000万元。

  (四)办学条件还需完善。城区学校建设滞后,小学学位仍然不足,实验小学和仁德学校2所城镇学校存在大校额,超出1388人;12所学校有大班额152个,超出1139人。实验小学天荡校区大校额、大班额化解困难,体育运动场地面积差8000㎡左右;逸夫小学体育运动场地面积也严重不足,两校周围无地可征,无学校就近分流学生。部分学校缺电教设备、缺实验仪器设备、缺图书的现象仍然存在。多所学校部室正在改建中,不能正常使用,部室建设普遍存在设备不足、设施陈旧、建设不规范、使用率不高等问题。

  (五)经费投入仍显不足。达标要求的教育经费相关政策未全面落实,教育督导经费(全县教职工工资总额0.3%)三年累计未预算,欠拨180万元(含20xx年),教师培训经费欠拨150万元;用于资源配置、硬件设施建设、部室建设、改善办学条件达标的大部分资金投入,目前还处于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多渠道筹措资金的.阶段,资金到位情况与全面完成创建目标任务的矛盾还很突出。

  三、意见建议

  (一)深化认识,加强领导。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党和国家制定,省、市、县各级必须贯彻落实的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战略性任务,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县域发展重大的社会民生工程。我县的创建工作距省级评估验收仅有一年时间,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全县上下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加强领导,充分宣传发动,夯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推进创建工作,加快创建步伐。

  (二)优化配置,全面提升。加强义务教育资源的预警预测和前瞻规划,科学编制教育发展计划,优化布局调整,拓展资源供给,统筹促进优质均衡。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和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努力缩小城乡、校际差距。深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制定落实骨干教师管理办法,加大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力度,持续推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打破城区、乡镇教师交流轮岗壁垒,推动区域校际间师资力量互补。强化教师队伍培训力度,抓住每年新入职教师培训、平时学习集会,大力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和师德教育,不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教育教学水平,持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整体提升办学品质,办好家门口人民满意的学校。

  (三)统筹谋划,合力攻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涉及规划设计、资金筹措、立项申报、师资编制、用地落实、城乡统筹、服务管理等方方面面,需要凝聚合力,统筹利用资源,充分发动社会各界和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通力协作,攻坚克难,切实破解创建工作中资源配置不足、资金缺口较大、办学质量总体提升等重点问题。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齐心协力,狠抓落实,形成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强大合力,全面推进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确保高质高效完成创建任务。

  (四)对标对表,一校一策。严格对照中省标准和上级督导反馈问题,按照一校一策原则,认真研判,查实查清问题,对标整改,补齐短板。针对各个学校不同实际,研究落实最佳解决方案,切实解决大校额、大班额问题,解决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不足、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不足、部室不全或部分部室面积不足等突出问题,落实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基本装备统一达标,加快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一体化建设。

  (五)强化督查,整改达标。健全县级创建工作评估督导机制和奖惩措施,采取定期检查、随机抽查、暗访督查等形式,常态化、全覆盖开展督查评估,加强对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履职和相关指标完成情况的专项督导,加大对“八个一票否决”的督查力度,及时通报督查督办情况,严格实行“清单管理”,逐项整改销号,确保整改成效,不留盲区死角,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实现创建目标。

学校发展调研报告11

  5月1日,区委书记周俊华深入学校调研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区)创建工作,并召开创建工作调研座谈会,听取区创建办和各小学校长工作情况汇报,并就下一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他强调,要深入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衡化为基本方向,以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任务,全力冲刺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区),树立仙女湖教育品牌,让“家家住景区、人人读名校”成为仙女湖人美好现实。

  周俊华十分重视学校内涵发展,他来到欧里学校,实地调研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特色课堂打造、校园环境改造提升等工作,认真察看学生宿舍、洗衣房、淋浴房环境卫生状况,询问了解“小荷工程”运行等情况。他强调,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灵魂,是浸润师生心灵、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载体。要坚持特色办学理念,注重学校内涵发展,各学校要扎根仙女湖大地办教育,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办具有地方文化特征的优质教育,要切实抓好“小荷工程”运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习成长,真正把好学校办在孩子家门口。

  调研座谈会上,在听取了区创建办和各小学校长有关工作汇报后,周俊华对全区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区工作成效给予肯定。他指出,近年来,我区坚持小区办大教育、办优质均衡教育理念,深入推进教育领域改革创新,持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仙女湖区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有了质的提升,中高考成绩屡创佳绩,社会反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仙女湖教育品牌已成为仙女湖区又一新的名片。

  周俊华对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区)工作提出五个方面要求:

  一、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要深刻理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听党话、为人民,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五育”并举,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把立德树人贯穿到教育工作的各领域、各环节,使素质教育具体化,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二、要全力冲刺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区。

  要切实增强创建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对标对表抓创建,坚持问题导向,以市督导检查反馈问题整改为抓手,举一反三,进一步细化实化创建工作方案,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责任到人,要抓好细节提升,挖掘特色亮点,做到亮点更亮,短板补齐,正确处理好规定动作与创新工作的关系、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投入与质量的关系、工作部署与工作落实的关系,要以务实的精神,落实的.办法,达到坐实的效果。区创建办、区各职能部门、各乡镇(办)、各学校要做到任务明、责任清、措施实,各司其职,切实增强工作合力,以一流的工作标准和成效迎接上级检查验收,确保创建一举成功。

  三、要加强学校精细化管理。

  校长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关键。各学校校长要强化自身综合素质能力建设,从思想、人格、个性、能力等方面不断塑造自我,要带着深厚的情怀办教育,不能有功利之心,要有良好人格魅力,不断提升凝聚力和感召力,从而更好地统领学校工作、推动学校的发展。校长既要抓大事更要管小事,推行精细化管理,善于发现问题,推动解决问题,努力办出更好、更有特色的学校。

  四、要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和班子自身建设。

  要认真落实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健全完善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全面提升中小学校党组织建设水平,抓好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党组织主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要加强学校班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五、要形成共同支持关心教育的工作格局。

  全区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把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支持教育事业,努力解决好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区委、区管委会将一如既往地重视、关心、支持教育发展,区教育部门要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加强组织协调,强化服务指导,区直各职能部门要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兴办教育,常怀爱教之心、多做利教之事、善解办教之忧,努力营造支持关心教育事业的浓厚氛围。

  区管委会二级调研员沈水根陪同调研。区社会事业局、区创建办有关负责同志,全区各乡镇小学校长参加调研座谈会。

学校发展调研报告12

  新余八中是一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共有学生2355人,其中初中生774人,小学生1581人;共有专任教师170人,其中中学教师114人,小学教师56人。作为渝水区唯一一所城区九年一贯制学校,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为了全面把握我校发展现状,寻快速发展的突破口,学校班子成员分头进行了调研工作。我确立的调研内容和课题是围绕学校发展思路这一主题,认真开展调研活动,征集学校发展和改革的建议和意见。根据反馈建议和意见,经过认真梳理,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内容

  1.学校队伍建设应如何扎实有效进行?

  2. 应如何抓好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新课改背景下,我校的课程建设和开发如何有效进行?

  4. 校园文化建设如何抓出特色和亮点?

  二、调研开展情况

  1.调研范围:全校教职工、部分学生家长

  2.调研方式:采取座谈、电话采访、上门拜访、设立征求意见箱的方式展开调研工作。

  三、形成的共识及所反映的问题

  新余八中创建于1987年,XX年送桥中学并入,XX年桥背小学并入,成为一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在22的办学历程中,全校师生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创造过辉煌成绩, 1998年至XX年连续5年中考成绩名列全区前5名。但是近几年,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惑,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些问题和困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这方面:

  1.一些班子成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发挥表率作用。

  2.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还不够大,师德师风建设成效不够明显,相当一部分教师教学观念没有转变,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教研效率不高。

  3.校本开发只是写在纸上,说在嘴上,没有真正抓起来干起来。

  4. 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单薄,没有特色,没有亮点。

  四、存在问题的主要成因

  1.满足现状

  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成绩曾连续五年进入全区先进行列,一些干部和教师产生了满足心理,工作不思进取,缺乏创新精神。

  2.发展思路不够明确

  对学校而言,发展规划不够明确;对教师而言,成长的思路不够清晰。

  3.客观条件限制

  我校办学经费历来比较紧张,政府部门划拨的办学费用有限,影响了教学设施的改善,师资的培训和新课程建设,也影响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

  五、发展思路及基本对策

  (一)加强班子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清廉、严谨、科学、务实、民主、团结、奋进”的班子队伍

  抓好班子成员教育理论学习,健全校务工作责任制,不断提高学校领导干部的素质、管理能力、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建立领导干部带头制度,即带头遵守制度,带头履行好教学教研职责,带头响应号召,带头当班主任,带头讲文明、讲风格、讲奉献、讲和谐;严格要求班子成员大事讲原则、小事讲宽容,做到分工不分家,到位不缺位,排难不推难,补台不拆台,同唱一个调;严格要求班子成员身先士卒,吃苦在前。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升教师素质

  1.开展好师德师风教育

  继续把师德建设作为搞好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不断提高教师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水平,有效规范教师的日常行为。

  2.抓好教师继续教育

  着力抓好二大培训:一是网上教师远程教育培训,二是省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教师业务培训。通过这些培训,要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3.抓好教师电脑操作训练

  加大教师计算机信息技术和远程教学技术的培训,强化教师电脑基本操作的训练,提高教师计算机基本操作的能力和远程教学技术,让越来越多的教师会上远程课,爱上远程课,完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4.实施名师工程

  加大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创造条件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青年教师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倾力打造名师,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

  (二)强化教学管理,加大教研力度

  1.强化常规教学管理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健全常规教学管理制度,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管理条例,让教师对常规教学各环节的要求了然于心;做好质量教育,让教师树立起质量意识;建立有效的常规教学管理网络和分层次检查制度,充分发挥行政、教研组、备课组的管理职能,认真做好教师常规教学各环节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具体改正措施,切实做好教学各环节的层层落实,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2.要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目标责任制

  要把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任务落实到年级组、班级和教师个人,形成学校有目标、班班有指标、人人有任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教学质量责任制。

  3.要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大力发扬团队作战精神

  一是各学科要进一步学习和领会新课标精神,分析近几年中考试题,掌握命题动向,明确教学方向,切实加强教学和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大力发扬备课组的团队精神,做到统一备课、统一要求、统一进度、统一考查、统一质量分析,积极发挥集体智慧,打好团体战。二是要抓实常规教学,立足课堂,向课堂要质量,做到一课一得,老师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试要严、辅导要细。

  4.加大教研力度

  完善教研制度,认真制订教研计划,扎实有效开展优质课和展示课上、听、评活动,组织各科教师观看特级教师上课视频,不断提高教研质量。

  5.要采取切实措施做好培优、扶中、补差工作

  一是在思想上要真正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在工作上面向全体学生,不放松尖子生,不忽视中等生,不放弃学困生。二是教师要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制定科学的教学策略,统筹教学工作,既加强对尖子生的“磨尖”指导、中等生的提升,又努力做好学困生的补差工作,开成尖子生更尖、中等生更好、学困生转好的.良好态势。

  6.要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一是要利用上课、班会或谈话等有利时机,经常渗透学法指导。二是要组织学生进行学法交流,让榜样学生谈感受、说经验,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学法。

  (三)努力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和校本开发

  校园文化表现一个学校精神的价值取向,表现一个学校的校容校貌,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我校要理清思路,明确主题,构建特色鲜明而又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1.构建了独特的楼道文化。基于地处城区的实际和科技大楼现代的建筑风格,也基于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的需要,我们将在科技大楼构建“爱我新余,爱我家乡”的主题文化,东楼道悬挂新余城区精美的风景图和仙女湖山水图,每一幅图都配上饱含深情的诗文,让学生每天都能从中感受到新余的美丽可爱和蓬勃发展。在西楼道悬挂新余古今名人像,让学生每天都能从新余名人身上吸取积极上进的精神力量。还将组织人员制作了内容更为丰富的《爱我新余,爱我家乡》课件,组织各班同学观看,进一步激发学生爱新余爱家乡的情感。行政教学大楼建筑风格古朴,主要是初中部的教学和办公用房。初中生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需要精神导师和优质营养的精神食粮。八中以“走进孔子,走进《论语》”为主题,从孔子追求知识真理、追求仁德、生活态度和《论语》对中国对世界影响等方面制作了21幅字画,悬挂在东西两个楼道,让学生每天抬眼就能从孔子身上和《论语》中吸取营养,滋养心灵,陶冶情操。为了扩大孔子和《论语》的影响力,我校还将组织人员制作了《走进孔子,走进〈论语〉》课件。

  2.在科技楼一楼大厅里构建了礼仪文化长廊,引导学生做一个懂礼仪、会礼仪的文明人

  3.在校门南侧树起主题为“一起成长,一起快乐”的校长寄语牌,以期建立一套 “以人为本”,尊重信任学生、家长和教师的现代管理制度,创造出健康、有益、团结、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

  4.成立《爱我新余,爱我家乡》和《走进孔子,走进〈论语〉》校本教材开发机构,制订开发计划,精选开发人员,提供开发经费。

学校发展调研报告13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加快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目前,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认识到发展职业教育的重大战略意义,这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技工教育是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我省经济结构调整,不仅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和管理人才,也需要熟练的操作人才,为了推动我省技工学校的发展,我们结合技术学院的实际,对技工学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一、我省技工院校的现状

  教育结构是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动而变动的。改革开放以来,包括职业提育在内的整个教育事业出现了一个带有恢复性的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一方面原有的分配制度和用人制度的影响,出现了千军万马过高考这个独木桥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同传统产业相关联的职业技术教育逐渐萎缩,而同新兴产业相适应的职业技育的兴起必然有一个滞后期,由此导致整个职业职业教育一度陷入困境。一个时期,就业困难,生源短缺。职业教育难以为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力快,产业结构和劳动力需求结构正在发生着新的深刻变化,各行各业技能型人才的紧缺相当突出,发达地区出现的民工荒实际上是技工荒。这就意味着,职业教育面临着强烈的社会需求。现在,一些地方和行业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势头,预示着一个新的朝阳产业正在蓬勃兴起。

  从学校布局来看,山东省各地市均有技校,南北基本均衡。从办学规模来看,全省技校大、中、小参差不齐,发展不一,有政府拨款办校的,也有自收自支的。招生数量从1996年开始滑坡,生源质量也有所下降,实际招生数不及计划招生数的50%,1999年为最低谷,实际招生数仅为各校所报的计划招生数的48.1%。近几年,实际招生数又有所回升。这主要体现在各地市的一些重点技校上,个别省(部)级重点技校招生数已远远超出所报计划数。但也有个别技校处于几年未招生的尴尬境地,学校步入举步维艰或开始萎缩的困境。在学生就业安置上,由于受整体经济形势及企业用工制度自主等方面的影响,也面临较大困难,其中有40%充实到我省各企业的生产第一线,成为企业生产一线的中坚力量;有30%改变所学工种从事一产或三产的工作;有10%的毕业生每年由学校集体组织赴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或其它省市企业进行就业;20%的毕业生自谋职业。而人才市场一方面普遍存在着一种片面追求“高学历”的现象,企业和用人单位有些只需大、中专学历的工作岗位,纷纷加大砝码,提出要由本科生或研究生上岗。因此导致了许多大、中专毕业生的“待岗”,造成人才的闲置和浪费。另一方面,由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监督不力,大部分企业使用未经培训人员直接上岗。这也是技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因素之一。高等教育要积极地发展,而中等技工学校教育亟待发展的紧迫性也尤为不可忽视。当前技工教育更应加强重视,合理调整,为我省的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优秀劳动力人才的教育基地。

  二、技工院校调整改革的阶段性成果

  为促进技工学校更好地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使一度陷入困境的技工教育事业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20xx年提出了技工学校“调整布局,提高层次,突出特色,服务就业”的16字方针,指导和部署技工学校实施调整改革工作,整体工作计划从20xx年11月开始,我们欣喜地看到,技工学校的调整改革,年年有变化,一年一个新台阶。经过几年的努力,改革已取得明显成果。基本完成了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化,学校树立了服务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服务就业、面向市场的办学指导思想,形成了依据市场需求调整设置专业、确定人才培养规格的机制。优质资源进一步扩大,布局结构调整、骨干学校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增加了105所,达到430所,高级技工学校增加117所,达到274所,广东、江苏、浙江等地还创办了技师学院,初步形成了以高级技工学校为龙头,重点技工学校为骨干,学制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为劳动者终身职业能力提高服务的综合职业培训体系。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特色进一步突出,促进就业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适应市场的自主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教学实习条件有了明显改善,许多先进设备用于学生实习操作训练,以前对经济发达国家羡慕的先进设备用于职业培训,在我们今天为数不少的技工学校中成为了现实。许多骨干学校的教学实习设备实现了与先进技术接轨,价值几百万的设备在技校中已经不再是稀罕之物。技工学校招生、就业呈现两旺的景象,招生从20xx年开始止跌回升,20xx、20xx两年招生总数持续增长,广东、山东、江苏、湖南等省和众多骨干示范性技校招生数量创历史新高。技工院校毕业生由于特色突出、岗位适应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相当多数的骨干技工学校应届毕技工学校毕业生供不应求成为普遍现象,许多学校的学生提前一年被企业预订一空。这都说明学校整体实力在大大的增强。

  与此同时,全国技工学校开展的企业职工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以及社会其他类人员培训,数量也是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学校发展成为面向社会、多元化发展的综合培训基地,许多学校成为再就业定点培训机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在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等重点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技工院校发展面临的新机遇

  目前,技工学校发展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党中央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技工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从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对培养、吸引和用好各类人才,加快构建终身教育培训体系,特别是重点培养高技能人才,提出了要求。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的召开,对加强包括技能人才在内的人才队伍建设将做出了部署安排,并重点围绕技能人才培养研究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二是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和再就业工作会的召开,对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全国职教会和再就业工作会议,对加快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的培养提出明确要求,都强调了在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中,要注重发挥职业培训的作用。

  三是国家经济发展处于经济发展快速上升时期,对技能人才巨大的需求,成为促进技工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随着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制造业正在以强劲的势头发展,东北三省等老工业基地在复苏,同时,随着国外制造业向中国投资建厂,形成了如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等许多新的制造业基地,由此对高素质技工产生了强劲的`需求。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加快发展,也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劳动者。再有,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城镇化推进,需要通过加大对进入城镇和进城经商务工的转移劳动力实施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促进了以培养技能人才为主要特色的技工教育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四是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问题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关心和支持,形成了有利于技工教育发展的环境。国务院办公厅就技能人才培养问题专门组织了职业教育专题调研。用于职业教育发展的中央国债资金,按照不少于三分之一的比例,首次对技工学校给以支持。地方政府在鼓励技能人才成长,建立技能人才激励机制方面也相继出台了一些具有重大突破性的政策。如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与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同样享受政府津贴。一些地方政府对技工教育的投入也在加大。

  五是新闻媒体及社会各方面开始普遍开始关注技能人才,技能人才社会地位逐步提高。近几年,通过地方劳动部门坚持不懈的宣传,进行舆论引导,技术工人的素质对于提高国家经济运行质量,提高国家的整体实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的影响,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技术工人、技能人才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也逐渐为社会各界所认识。尊重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在逐渐改善。进入技工学校学习,将来发展成为具有精湛技艺的技能人才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青年人的选择。

  六是在解决技能人才与其他人才政策上不平等问题方面有所突破。“高级技校毕业生与大专生一视同仁”、“技师享受工程师待遇”、“首席技师享受政府津贴”等等,是近几年以来,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出台的一系列落实高等级技工人员待遇的政策措施,让高技能人才的腰板逐渐硬了起来。长期以来,社会对于人才的定位存在一定偏差,重学历而轻技能,对技校毕业生的认可和重视程度不够,技工待遇不高。这就造成了一方面社会需要大量技术工人,但另一方面人们不愿意接受技工教育和从事技工职业,导致我国技能人才短缺,制约了经济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山东省近年来不遗余力地构建利于技能人才成长并发挥其作用的政策平台。一方面强调技术工人是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人才,同时从前年起,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决定: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生在政策上与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同等对待,在使用上一视同仁;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和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在企业工作的,分别享受中级和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有关待遇。另外,山东还在全国首创了高技能人才政府津贴制度,从20xx年起,对首批选出的104位“有突出贡献的技师”给予每人每月200元的政府津贴,对122位“山东省技术能手”一次性奖励20xx元,对100名首席技师连续4年每人每月享受政府津贴1000元等。

  七是“技工荒”引发“技校热”。主要还是市场需求催热了技工教育。一个明显的变化是,这几年企业的用人观念理性多了,不再只看重学历,而更加注重实用。当那些手持高等学历的大学生为了工作四处奔忙时,身份“低微”但拥有一技之长的技校毕业生却越来越“吃香”。技校生就业率首次在各类毕业生中领先。就业渠道的畅通直接拉动了招生升温。技校升温主要得益于经济拉动,企业规模的扩大导致对一线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迅速提高。特别是随着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科技含量的提高,高级技工的紧缺尤为突出。物以稀为贵,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技工成了稀缺资源。一个简单的例子,目前从中专、高职、大专、本科到研究生几乎每一类学校都开设了财会专业,而明确培养技术工人的只有技校,但在一个企业里到底需要几个会计,又需要多少个工人?可见,技校生的“抢手”就不难理解。有关专家分析,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新型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蓝领”“灰领”缺口相当巨大。目前,我国高级技工、技师占技术工人总量的比例只有3.5%左右,远远底于发达国家20%至40%的水平。因此,作为我国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技工学校,今后将大有作为。

  四、当前技工教育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当前全省各技工学校普遍都存在不同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1、技工学校发展面临新的竞争环境。目前,技工教育处于历史发展战略机遇期,但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技校发展要把握时机,乘势而上,也要有危机感,未雨绸缪,要居安思危。一是技工学校的发展是以技能人才培养特色取胜,比其他类职业学校更早的开始探索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办学机制,确立了与市场需求、与企业需求紧密联系,为就业和经济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而占得先机。但是,随着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逐渐得到普遍认同,中专、职高和高职院校都在调整办学方向,其发展趋势正在于技工学校趋同,中等职业学校之间竞争更加激烈。二是职业教育面对更开放的市场,会呈现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民办教育已经存在一支异军突起的力量,中外合作办学随着服务教育领域的对外开放也会得到较快的发展。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实施,民办教育将以其更加灵活的市场化运作方式,中外合作办学将以其优势资源和国外职业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将在市场中与技工学校形成竞争对手。三是要认识到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张,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目前正处于适龄学生高峰期,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未来几年后,适龄学生总量会有大幅度缩小,培训市场中的生源大战会加剧,这时候学校的品牌、学校的实力将成为市场竞争中的砝码。优胜劣汰,市场选择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因此,技工学校必须不断创新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2、技工学校就业热、招生冷。“硕士易找,技工难求”。在全国各地的人才市场上,不少前来招聘人才的企业纷纷发出这样的感慨。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的升温,一些制造业大省生产服务一线技能人才缺口逐渐显现。部分技工学校三、四月份时毕业生就被“抢购”一空了,迟来的企业只能预订明年才毕业的“青苗”。然而伴随着就业“热”的暖风,很多技工学校却不得不面对招生“冷”的尴尬困境。

  “就业火爆招生遇堵”。一边是许多企业追着我们抢毕业生,一边是我们四处奔波求着各个中学找生源,这种奇怪现象就是技工学校的真实处境。最让技工学校头疼的,是招生过程中遇到不少人为障碍。不是学生不愿意上技校,问题是我们下去招生就像打游击的,需要躲避一些区县中学的封杀。为完成当地教育部门下达的给所属职业中专供应生源的任务,中学一般都不让我们进校宣传。只能通过各种关系给中学校长、老师做工作,才能把招生简章发到学生手里,请客吃饭是经常的事。由于教育部门管理的职业中专、职业高中、高职等学校都面临争抢生源的问题,因此技工学校在招生时就遇到“封堵”。由于一些中学“不让技校进,不让学生出”,技校没有机会向学生直接宣传,直接影响了技校生源数量和质量。一个根本问题是,教育部门在统计升学率时只认学历教育,比如,初中生上普通高中、职业中专才计入升学率,上技校则不算。因此,为提高升学率,学校和老师不但不引导学生报考技工学校,反而可能阻止。这实际上侵犯了学生和家长的知情权和自由选择权,是对学生未来的不负责任,也造成我国职业教育中一些不健康因素,技工学校和职业中专没法公平竞争。

  “技校发展要过三道坎”。当前,随着经济升温、技工短缺,以培养“蓝领”为己任的技工学校日益受到社会关注。然而,社会观念陈旧、办学规模狭小、资金投入不足等多种因素,制约着技工教育的发展步伐。到学下咨询报名的很多家长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们学校发的学历是大专还是本科?可以看出,“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仍然普遍存在,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在多数人那里是根深蒂固的。不少技工学校的负责人表示,以能力为本的人才观在全社会还没有真正形成,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仍然偏低。反映在招生上,家长和学生的普遍心理都是想当“白领”,很少有人愿意下车间,当个技术工人。“初中-高中-大学”的道路仍是绝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考不上高中、大学的学生才上技校”的局面仍没有根本改变,这直接影响了技校生源的数量和质量。

  3、生源紧张,招生困难。一是国家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高校招生逐年扩增,普通高校继续扩大招生,使以往那种“千军万马共挤独木桥”的局面有所缓解,从而全面出现了上高中、升大学的热潮。再加上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还出现了重高学历和人才“高消费”的现象,更为普高热推波助澜,使技工教育招生与高中教育招生相比呈下降趋势,“上技校、学技能”受到冷落。这一热一冷,加大了教育体系结构的不平衡。二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兴起了一大批县办技校、技工班和社会力量办技校,一轰而起办技校在当时属形势所需,也为高速发展的国民经济建设培养了一批批技术工人。但随着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低层次,粗放型的教育方式和质量,已不适合企业的用人要求,也远远满足不了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

  4、企业不活,就业不畅。近几年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各种生产要素重新组合,大多数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立足未稳,在一片减员增效的呼声中,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在数量上大大下降,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重心上移,这是造成技工学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客观原因;主观上以往劳动部门管理技校期间,技工教育得到了较大发展,但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劳动部门管理技校在招生、就业、分配方面的优势已基本丧失,而管理技校方面的劣势及与教育主管部门的不协调正在显现,此外企业用工自主制度不够完善,往往被理解为企业想用谁就用谁,想招谁就招谁,政府监管不力,再加上劳动监察部门没有严格执行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90个工种就业准入证的命令,从而造成了技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5、经费短缺,发展滞后。政府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更新缓慢也是技工学校的普遍苦衷。技工教育经费短缺,在我省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现教委对中专、职高每年都下拨为数不少的教学经费,而同是搞职业教育的技校却分享不到,使其竞争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由于经费的十分短缺,导致了技工教育在加快硬件建设、强化软件建设上的后劲严重不足。从全省的实际情况来看,我省是工业大省,大中型企业数量多。发展经济,人才是基础,要在近几年充分做好人才的储备与积累,为山东的经济腾飞,做好一线技术工人的准备工作,越是困难时期,越要进行扶持,尤其要集中精力,集中有限的资金,加大对我省全国重点技校和省(部)级重点技校、高级技校、技术学院的扶持力度,使其充分发挥骨干示范学校的作用,以避免个别学校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在生源素质、教学时数、专业设置等方面流于形式,进而取消了很多技校特有的优势专业,导致恶性循环。

  6、专业僵化、人才断层。我省各技工学校所设的专业,主要是根据地域的不同,企业的不同,所设的专业亦不同。各学校,尤其是重点技校,都有自己的特色专业和龙头专业,其教学设备、教学设施、教学管理、师资队伍是其他学校无法比拟的,这些学校为我省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分配到各企业的学生都充实到生产第一线,受到了企业的高度赞赏和一致好评。但近年来,一些学校只顾眼前利益,不管是硬件设施、软件建设是否具备,都抢开热门专业,丢失了原有的优势专业;还有部分技校,守着原有的专业一成不变,在市场经济下竞争力大大下降;个别技校教学条件不具备,却盲目地开办学校。由于教学设备、教学设施滞后,使新技术传授遇到困难;另外,由于我省目前经济状况不景气,企业技工人才流失相当严重,如若经济一旦好转,生产线有技术的工人严重缺乏,一些专业技术人才(如车、钳、铆、电、焊、水暖等工种)现己断层,一些效益较好的企业已充分显现。

  7、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困难。毕业生的职业资格证书,在社会上得不到认可,兑现困难。技工学校培养的学生是以实际操作能力强见长,这也正是技校毕业生在社会上立足的优势所在。工人的技术水平是以等级划分的,目前,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将工人的技术水平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我省技校毕业的学生经过省职业技能鉴定所的考核,82%的毕业生取得了中级工及以上技术等级证书,但这一体现技术工人特长和操作水平的证书,在学生就业后,却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形同虚设。一般单位只认可人事部门的工人等级证,而不认可劳动部门的等级证,所以大多数毕业生不能按国家的有关规定得到应得的报酬,技术工人的优势在现实工作中得不到肯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技工学生勤学苦练的积极性,也直接影响到广大社会青年对技工学校的选择,影响到了技校的生存与发展。

  8、技工学校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省的各技工学校从数量上讲,虽然各地市基本均衡,但随着各地经济结构的变化,也逐步呈现出布局的不合理性。学制的灵活性不足,从八十年代技校学生三年制教学一直沿袭至今。由于社会力量办学的介入,技校招生秩序较为混乱,出现了个别学校为抢生源,做虚假广告,学校的教学管理不规范,疏于学生的日常管理,一无场地,二无设备,三无师资,四无设施,五只求赚钱,影响了技校的招生声誉。还有的学校教学方式陈旧;教学设施及设备的不完善;办学规模小、层次低;专业设置重复、专业新型化差;不严格规范内部管理制度;师资队伍薄弱,专业教师缺乏;不致力于新知识、新技术的研究,科研滞后;专业设置没有直接面向社会,贴近市场、贴近生产,以上因素也是直接制约技校发展的一个因素。

  随着技工短缺日趋严重,现有技工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情况逐渐显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眼下技校愁的不是吃饭问题,而是如何发展壮大。目前山东省技工教育总体上处于全国前列,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培养能力不足,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短缺严重。由于山东半岛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崛起和技术工人的更新换代,山东每年第二产业约需补充技术工人40万人左右,但全省技工学校年培养能力不到10万人。这两年学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但由于学校容量有限,根本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五、技工院校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1、强化政府的统筹职能。从宏观上对省、地、市技校进行协调,打破各自封闭体系的局面。对生源的调查,用工的市场分析,进行政策性指导,实行全省技校的网络化管理,以便各类技校在领导、规划、管理上相统一,克服条块分割、多头管、自成体系的弊端,形成技工教育的强大合力;从我省经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加大技工教育专项资金的投入,把技工教育同其他教育结合在一起,进行统一规划,通盘考虑,大力发展技工教育,为我省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做好人才的储备和积累;对企业的用工进行政策性规范。一方面严格实行准入控制,使就业前普遍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真正做到持证上岗。另一方面,可以借鉴国外和部分发达城市的做法,制定企业职工定期培训制度,对员工定期进行新技能、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由政府或企业增加培训专项资金的设立和支出,使企业的发展同技校的发展实现双赢;继续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指标数量。“农村劳动力转移”指标的设立,在近年来的技校招生工作中增强了一定程度的吸引力,为技校处于低谷阶段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支持作用,形成城乡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同时也补充了城市一些行业用工方面的不足;对招生工作进行改革。适度降低收费标准,使学生上得起学。对新生年龄和届别限制放宽,招生手续简化,实行自主招生,加大招生工作的灵活性,可以一年两次或几次招生。实行跨地区招生和跨地区就业。允许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存,长期班和短训班并存。

  2、加大对技工院校的投资力度。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级政府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要把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统筹安排,加大扶持力度。中央和地方财政都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师资培养和培训,建立贫困学生助学制度。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职业培训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通知》(鲁政发[20xx]66号)中指出,“各级财政要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重点扶持政府办的技工学校新上专业”。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鲁政发[20xx]66号)中指出,“城市教育附加费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主要用于职业学校实验、实习设备的更新和办学条件的改善”。我们认为,要想办好技工院校,并做大做强,单靠学校自身积累、滚动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在建设好临沂大学的同时,市政府可以在政策及资金上对技工院校、尤其是骨干示范学校进行适当的资金扶持,在保证教学经费逐年增长的同时,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学校实验、实习教学设备的更新、基本建设投资、办学条件的改善及新上专业的投资等。

  3、合理调整技工院校的结构布局。虽然我省的技校布局同其他省市相比还较为均衡,但还存在着创办初期形成的“广种薄收”、小而全、粗放式办学的状况。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的需要,我省应加强对技工学校的统筹规划,合理进行布局结构调整,对一些规模小、布局不合理、重复建校、教学质量差的学校采取联合、分离、转制、撤消,不仅做到硬资源的组合,更应强调软资源的改善。以扩大学校平均规模,盘活教育资源存量,扩大教育资源量,降低教育成本,切实提高教育资源质量。

  4、加强骨干示范学校的建设。在调整校点布局的同时,结合我省经济发展情况,集中人、财、物,“去枝叶、强骨干”,走规模质量、效益型发展的路子,重点扶持一些上规模、上档次、有水平、有特色、起骨干示范作用的重点学校,这些学校已形成规模,各具特色,社会声誉较高。政府应集中力量,着力抓好这些学校的巩固与发展,集中资源优势给予扶持措施和政策优惠,如在投资、基建费用等方面有计划性的集中划拨。加快学校的硬件建设,强化软件建设,使全省技工学校在这些龙头学校的带领下,形成一支能抵御风险的技工教育集合群,为经济的复苏和我省二次创业奠定良好的职业教育培训基地。

  5、不断加强宣传工作力度,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各级政府、社会、各种媒体、各类学校、家庭都需要形成共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为大力发展技工教育鼓掌叫好。不要“千人争过独木桥”,只求上大学。政府有关部门要正确疏导,形成合理的人才分流。教师、家长在加强对学生、子女教育的同时,要积极引导,鼓励他们掌握实用性技能,各年龄段的学生要正确估价自己,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为技工教育的大力发展,营造一种宽松的社会环境。

  6、政府搭桥拓宽技校生就业渠道。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要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加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继续发展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市场,这为技工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技工学校要抓住契机,充分发挥自己职业技能培训的优势,由政府部门牵线搭桥,与厂矿挂钩,与集体企业和民营企业合作,以长期办学和短期培训、定向与代培相结合,努力扩大学生的就业渠道。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对毕业生的就业,要简化手续,提高效率。要加大劳动监察力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各工种就业准入证的命令,为毕业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氛围。学校要立足社会,面向市场,广泛收集信息,变静态办学为动态办学,要与劳动市场、技能鉴定中心、厂矿企业广泛联系,努力实现学生入学、毕业、就业推荐安排服务一条龙。实行“宽基础、活模块”和“一体化”教学模式与培养“一专多能”实用人才相结合;把重视文化课教学与加强专业技能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就业准入教育与对口升学教育相结合;常规教学和探索教学改革相结合,实现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移。

  7、加大技工院校自身的改革力度。技工教育的根本出路还在于自身的教学质量,也就是办学质量的优劣。要想迎接新的挑战,走出困境,深化技校改革是必由之路。要在教学质量和教学内容上下功夫,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办学层次,教育学生增强创业能力、就业能力和适应未来职业变化的能力。各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特点,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拓宽知识面,加补强化创新能力和具备较宽理论基础和多种技能,努力培养出具有特色的复合型技能人才;狠抓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的素养,完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和技术专长,使用人单位确实感到“用得着、留得住、信得过”,增强学校的竞争力;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引入竞争机制,推行校长负责制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坚持实行职、责、权、利结构,大胆进行效益分配改革试验,使学校的兴衰同个人的荣辱紧密联系起来。同时推行依法治校、制度治校,争创一流管理水平;坚持多种形式办学,根据市场对不同层次人才的不同需求,在学制、人才规格、教学内容、形式、手段、方法上因地制宜,灵活多样。探索实行弹性办学、双证制、模块化教改实验,引进和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扭转技工教育终极制局面,拓宽技校与高等职教的衔接渠道,让“立交桥”真正四通八达,不要让新的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再度产生。

  8、利用订单培训应对“技工荒”和“就业难”。校企联合实行订单式培训,是目前我省很多职业学校正在尝试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培养方式既解决了企业技能人才的短缺问题,又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它实际上是在市场与职业院校之间开通了一条“人才直通车”。经常光顾劳动力就业市场的人都熟悉这样一种状况:一方面是市场“技工荒”,另一方面是职教生“就业难”。而订单式培训是我省职业教育面对这一难题开出的药方之一。但我省的职业教育和全国其它地方一样,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众多职业教育学校由普通教育学校脱胎而来,职业学校不“职业”,致使毕业后的学生难以与市场接轨;一些职业学校的专业还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设置的,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学生实践能力不强,走出校门不能快速适应职业要求。

  “学校能赢得市场,关键在于办出了自己的特色”,“职业教育只有和市场接轨,才能真正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我省不断深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确立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实现由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转变,真正建立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与劳动就业紧密联系的新机制。同时,提出大力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及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等四大工程,进一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实践证明,职业教育要加快发展,转变办学思路是关键。”有关专家指出,“市场化办学、就业性教育、产教结合、订单培养”的新的办学思路,必将使我省职业教育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9、进一步推进技工学校市场化、社会化办学进程。技工学校经过三年的调整改革,在市场化、社会化办学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整体情况看各地区、各类型的学校发展还不平衡,还有一些技工学校自身缺乏主动面向市场拓宽办学渠道,创新办学机制的动力和魄力,培训专业和内容比较落后,培训设备陈旧,培训质量不高,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进而影响了学校的招生。同时与市场接轨的紧密程度,适应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也还有得进一步加强。技工学校要继续坚持依据劳动力市场和经济发展需求调整办学规模、确定培训专业设置、调整教学内容。要进一步加强学校与社会方方面面的联系,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在目前已有的专家咨询委员会、顾问委员会的基础上在连接机制方面进行研究,使其有效发挥学校与社会联系的纽带作用。劳动保障部门要指导学校加快市场化进程的步伐,技工学校也要提高对推进市场化进程的充分认识重要性,适应市场机制对资源的配置,提高培训质量,降低培训成本,促进培训效率和效益的提高。

  10、推进技工学校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并明确提出“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发展趋势,不仅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技工学校开辟了一条扩张发展之路。通过股份制改造、国有民办、国有国投民办等多种办学机制,积极争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参与举办技工教育,多渠道吸纳资金,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多种机制、多种形式和多种模式发展技工教育,为加快学校发展创造条件。

  11、实行开放式办学,按需培训。技工学校要在与培训就业重点工作的结合中发展提升办学特色。紧紧围绕市场需要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接受“实弹演习”,培养既会动脑又会动手的一线职工,使教学过程适应产品的更新换代及技术改造的需求,适应新扩建项目的需求,适应特殊工种的需求,做到按需培训。技工学校的发展,要从指导思想和大思路上予以明确。技工学校技能人才培养特色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是树立了品牌的。技工学校的发展方向,被实践证明是适应经济发展、适应企业发展、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要坚定地走技能人才培养之路。但是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我们一直引以为自豪的技工学校的技能人才培养特色,必须提升和发展。技工学校必须要与培训就业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紧密结合,在这些工作中使技工学校获得大的发展空间,要发挥培训就业工作生力军的作用。

  12、加强规范管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技工学校要将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办学特色方在重要位置,要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上狠下功夫。使技工学校的规模扩大牢固地建立在质量提高的前提下,以特色和品牌赢得企业和社会的认可。技工学校在大规模扩张招生后,目前亟待加强规范化管理,以保证学校的培养质量。目前存在影响技工学校教学质量的突出问题有:一是一些学校超规模招生,设备设施和师资力量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影响毕业生的质量,影响技工学校的品牌。二是教学管理缺乏规范,严重违反了学制要求和高级技工、技师的培养规律。必须把加强教学质量的管理作为推进技工学校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要通过强化质量意识、建立科学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学校的管理要讲究科学性,要通过管理科学促进学校的发展。要从管理环节寻求学校发展点。

  13、坚持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我省“三农”问题,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必然选择。我省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农村,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严重的制约。要富裕农民,就要提高农民,减少农民。在当前我省工业化水平还比较低、吸纳劳动力水平有限的情况下,抓住全国范国内技工短缺的难得机遇,办好技术教育,举全省之力对城乡剩余劳动力进行各种技能培训,大规模地开展劳务输出,促进劳务经济的超常规发展,是一项极其重要极其紧迫的战略任务。这项工作做好了,就可以把庞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因此,职业技术教育是事关“三农”问题的根本,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根据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转移率低、整体素质低、组织化程度低”的“三低”矛盾,坚持内转外输双轮齐转,立足农村,突出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全面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绿色通道”培训计划,建立了以城市边缘地区及规划区、开发区的农民和到城市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为重点,以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培训为依托,培训、就业安置和追踪服务为一体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机制,围绕用工量大的餐饮、酒店、保健、建筑、制造、家政服务等行业,积极开展全日制及短期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开展农村青年中学毕业后的农业实用新技术培训和农民的就业前职业技术培训。既做跨地区流动的定向培训,也为当地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村小城镇建设开展培训。

  总之,解决技工教育发展中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进一步优化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除增加财政经费投入外,技工教育还需要更多政策上的支持。

  职业教育要有一个大发展,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和创新。我省已初步过立起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初、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近两年,我们通过开展劳动力培训,职业教育薄弱的状况在一些地方和行业有所改善,部分职业学校发展的方向日益清晰,特色日趋明显。就拿临沂市来讲,由于是人口大市,经济发展的势头强劲,各类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我们要现有的基础,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努力推进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为此,必须调整教育结构,突出培训重点,创新办学机制,以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化多层次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

学校发展调研报告14

  按照《关于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摸底调查工作的通知》要求,临邑县教育局高度重视,积极安排,先后召开局党委会、中层干部会进行安排部署,认真按照优质均衡发展标准,开展自查、摸清现状、理清问题、查找短板,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一)优势和现状

  临邑县总面积1016平方公里,辖8镇1乡3个街道办,人口54.61万。近年来,临邑县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确定了“一产转型,二产做强,三产突破”的发展战略,全力建设“县强、民富、政通、人和”新临邑,经济和社会事业实现快速健康发展。多年来,临邑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力保障教育经费,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全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先后启动教育建设年、教育教学管理质量提升年,助推教育均衡公平发展。投资13.9亿元,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68所,实现了学校校舍楼房化,全县75所学校运动场地全面升级,铺设塑胶跑道、人工草坪操场27个,铺设跑道草运动场地48个,建成了20个高标准风雨操场,实现了体育场地塑胶化、学生活动室内化。投资1.32亿元,集中更新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实现了学校内部配置标准化。大力推进教育优质均衡,3年补充教师392人,教学一线师资力量得到充实,启动了教育综合改革,教育内部活力不断激发,通过着重狠抓“质量、特色、规范、改革、队伍、保障”六位一体,办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推动临邑教育事业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

  (二)差距和不足

  临邑县对比《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中的标准要求,缺少体育教师209名,美术207名,音乐教师205名,各类仪器设备缺12942500元。超过20xx人的小学3所,初中1所;超过45人的小学班级146个,超过50人的初中班级74个。

  临邑县规划到□□年,全部补齐和完成各项缺口。对照标准要求,制定推进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实施,全力动员,强化措施,倒排工期,压实责任,确保临邑县顺利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验收。

  二、具体情况

  (一)资源配置现状和差距

  1、我县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小学1538人,初中644人,达到优质均衡指标要求。

  2、我县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848人,达到优质均衡指标要求。

  3、我县现有体育专任教师149人、美术专任教师151人、音乐专任教师153人,按标准缺体育专任教师209人、缺美术专任教师207人、缺音乐专任教师205人。

  4、我县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小学10.66m/生,初中13.53m/生,达到优质均衡指标要求。

  5、我县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小学12.27m/生,初中10.7m/生,达到优质均衡指标要求。

  6、我县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小学1688元/生,中学2136.8元/生。按优质均衡标准共缺12942500元。

  7、我县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小学2.4间,初中2.5间,达到优质均衡指标要求。

  8、我县超过20xx人的小学3所,初中1所;超过2500人的一贯制学校0所。

  9、我县超过45人的小学班级146个,超过50人的初中班级74个。

  (二)政府保障程度现状和差距

  1、我县共75所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合理,符合国家规定要求。

  2、我县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为:小学710元/生/年,初中910元/生/年,城乡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

  3、我县初中音乐、美术专用教室各13间,其中音乐3间、美术1间面积不足。小学音乐专用教室60间,美术53间,其中音乐41间、美术37间面积不足。初中音乐美术各缺5间,小学音乐缺15间,美术缺18间。

  4、我县超过20xx人的小学3所,初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都未超过2500人。

  5、我县超过45人的小学班级146个,超过50人的初中班级74个。

  6、我县不足100名学生村小学和教学点学生数1540人,公用经费1704000元,达到指标要求。

  7、我县特殊教育学校公用经费为31.2万元,特殊教育学生数为52人,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为6000元,达到指标要求。

  8、我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年平均工资收入为61863.8元,公务员年平均工资收入57000元,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并按规定足额核定教师绩效工资总量。

  9、我县完成5年360学时培训的教师1175人,全县教师3350人,教师培训完成率35.1%,未完成5年360学时的教师2175人。

  10、我县按照省定编制标准和学校岗位设置方案配置城乡学校的教师,城乡师资配置基本均衡。

  11、我县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总数280名,上一年度交流轮岗教师280名,交流轮岗教师占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总数的比例100%;交流轮岗的骨干教师57名,占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比例20%,达到指标要求。

  12、我县在岗专任教师2817人,其中持有教师资格证的`专任教师2817人,占比100%,达到指标要求。

  13、我县城区和镇区公办小学、初中(均不含寄宿制学校)就近划片入学比例分别100%、100%,达到指标要求。

  14、我县优质高中招生名额总数2200人,分配名额1320人,占比60%。其中分配农村学校的名额169人,占分配名额总数的21.4%。

  15、我县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数1186人,在公办学校就读1186人,在政府购买服务的民办学校就读0人,合计1186人,占比100%。

  (三)教育质量现状

  1、我县初中毕业生数为5144人,三年前初中在校生数为5426人,转入学生数为3人,死亡学生数为0人,转出学生数为15人,全县初中三年巩固率为95.02%,达到指标要求。

  2、全县残疾儿童少年为131人,入学126人,入学率为96.2%。其中,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81人,占比61.8%,达到指标要求。

  3、我县各学校都已建立德育工作、教育教学管理等规章制度,实现了学校管理与教学信息化。

  4、我县所有学校按照不低于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达到指标要求。

  5、我县各学校教师均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学,设施设备利用率较高。

  6、我县各学校认真开展德育工作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7、我县各中小学均能按照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开足开齐各类课程,且严格遵守课时要求。

  8、我县各学校认真落实各项减负规定,学生无超标准课业负担。

学校发展调研报告15

  调研时间:

  xx-12-12

  调研地点:

  多媒体教室

  调研人员:

  支部书记,支部全体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年级组长,教研组长。

  调研主题:

  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学校和谐发展

  调研目的:

  明确科学发展观深刻内涵,结合实际,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分析解决问题,推进学校和谐发展

  调研过程:

  1、分组讨论

  2、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3、支部书记做最后总结

  调研总结:

  通过此次对科学发展观的调研,使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明确了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及时性与必要性,学会要有意识的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同时,不断将其与学校发展相结合,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分析。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在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深化。科学发展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新的领导集体对中国建设客观规律认识的升华。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改革以何种观念统领将关系到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关系到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决策。科学发展观不仅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纲领,也是推动科学、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的指导纲领。教育科学发展观是在教育领域,破除传统的、被长期束缚的思想观念,树立起现代化的、科学的发展观。教育科学的发展观是有时代特色的、符合时代需要的发展理念。只有具有一流的发展观,才能办出一流的教育。这是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真知灼见。

  此次对科学发展观的调研,明确了影响学校和谐发展的问题:

  第一,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中部分领导自身素质有待提高,个别领导工作方法有待改进,工作作风也存在些问题,如工作不落实、不到位,与老师沟通交流较少等。

  第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质量求生存,质量求发展,影响我校教学质量提高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1、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从总体情况看,学校人才总量不足,尤其是专任教师数量不足;人才结构不尽合理,高学历人才、学科带头人紧缺,中级职称人员比例偏低,名师较少。

  2、学校各项制度有待应进一步完善,学校执行制度体现公平公正前后连贯不够。

  第三,后勤管理有待加强。

  一是学校后勤管理人员服务意识有待提高,不能很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保障教育教学秩序正常进行,

  二是教工和学生住宿住宿及用水条件亟待改善。

  第四、后进生管理和转化工作缺乏创新性和时效性。

  为了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学校和谐发展,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改进工作方法,深入群众。

  二、努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人才是兴校之本、强校之本,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我们当前一项十分重要而迫切的工作。首先,突出重点,筑造凝聚人才的高台。目前,学校的发展是全校教职工最为关注的事情,也是我校吸引和稳定人才的根本出路。对于学校的发展,主要领导做了很多有意义的工作,但教职工对工作进展情况不了解,对结局不明朗,看不到希望,这是部分教师工作不主动,不热情的主要原因。学校可在适当时机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通报情况,统一思想和认识,同时抽调得力人员,成立工作班子,明确工作任务,制订工作进程表。各部门召开教职工会,展开讨论,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其次,更新人才观念,全面推进人才兴校强校战略。要确立“以人为本”思想,强调教师在学校建设中的`核心作用;要坚持人才的科学发展观,尊重人才规律,克服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急功近利行为;要注重人才整体效应的充分发挥;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要加强培养创业型人才。第三,创新机制,优化环境,采取切实措施抓好人才兴校强校战略的实施。要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人才工作的生机与活力;要优化人才环境,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实现价值提供广阔舞台;要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益;要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切实保证人才强校战略的组织实施。

  三、加强校风建设,创新德育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校风班风学风的管理水平。增强责任意识,树立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制度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切实把构建文明校园工程,夯实基础,稳固框架,净化表象。赢得社会认可,家长满意。使得学生能在安全和谐的校园里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四、学校要努力加强后勤管理,要积极争取资金,力争得到县政府镇政府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尽快解决制约学校发展问题。随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学校将进一步自查自纠,边学习边整改,以推动学校和谐发展。

【学校发展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学校发展调研报告05-29

(集合)学校发展调研报告05-30

学校发展调研报告15篇04-30

学校发展调研报告常用(15篇)05-29

农村发展调研报告01-22

均衡发展调研报告12-15

茶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11-22

马铃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08-01

番茄产业发展调研报告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