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调研报告

时间:2024-06-19 17:00:47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回乡调研报告精选(15篇)

  在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回乡调研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回乡调研报告精选(15篇)

回乡调研报告1

  按照农业部直属机关党委关于组织开展机关干部春节回乡活动总体部署和要求,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具体组织,周密安排,并作了调研总动员。市场流通处积极组织,在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和政策基础上,充分利用春节返乡探亲的有利时机,于1月22—27日集中6天时间走进基层,深入农户开展调研锻炼。

  本人此次以山东省莒南县十字路镇沟头村、白龙居为重点,满怀热情地走进农家院落、猪场鸡舍,带着感情与农民群众拉家常、聊农情,仔细记下访谈中涉及“三农”工作的新成果新情况新问题。6天时间,共走访农户21家,访谈基层群众70余人,干部3人,较好地完成了调研任务。调研中,本人深切感受到了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变化,了解了农民和基层干部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

  一、调研方法

  一是认真做好准备工作。处里年轻同志较多,调研锻炼较少,为保证取得实效,处长李攀辉同志,亲自带领大家学习这次活动的通知文件,吃透精神,明确调研内容,调查方式,不打无准备之仗。

  二是采取灵活调研方式。6天时间,刨去往返路上和探亲的时间,真正有用的时间不足3天,因此本人利用春节农村里上门拜年的习俗,扩大拜年的范围,上到耄耋之年的老人,再到刚刚成家的青年。在调研中遇到新的问题,及时利用手机记事本记录下来,便于晚上整理。

  二、调查中了解到的好现象

  此次走访的两个村都靠近县城,交通便利,从实地走访来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公共设施日渐完备。以沟头村为例,村后就是岚济路,这条路是济宁、临沂到日照的大动脉,自1994年动工以来已经有18个年头,道路破损严重,XX年重新修葺完善,加宽加厚,双向三车道变为四车道,XX年又在道路中间加装醒目隔离带,保障了农民出行的便捷。人性化该村出村的道路与县城西环路重叠、与岚济路相交,往年这个十字路口由于岚济路方向来往车辆多,而路口只有一个减速提示灯,导致农民出行很危险,是事故多发地带。有鉴于此,县交管局从村民出行安全出发,及时更换了红黄绿三色灯,增添警示线和人行横道,保障了老百姓的生命安全。

  (二)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白龙居由于处于县城规划地带,自从新农村建设以来,将原来的李家、吴家、胡家等9个白龙汪村合并,组建成新的白龙居,简化村两委,由原来的9个村支部、村委会变成1个村支部、村委会,村里不再划拨宅基地,而是统一规划,建设新楼房,使老百姓也能住进楼房,享受到城里人一样的集体供暖,有线数字电视等好福利好待遇。

  (三)县城农贸市场、超市交易火爆。除夕当天,县城农贸市场依然是交易火爆,从各地运来的蔬菜水果,加上本地的蔬菜,鲜肉和水产品,供应不断。本人也有幸切实感受了一把火热。为了买些汤圆。目前,国家对流通领域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降低建设项目门槛,提高补助比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使得县域农产品市场交易节节攀升。

  (四)农民腰包逐渐鼓起来。沟头村是位于莒南县郊区的传统农业村,450余户人家,1000口人,人均耕地面积亩,除了土地以外,基本没有其他资源。因此,这个村35岁以上的家庭,几乎家家养一头母猪,养猪成了家庭一大主要经济来源,按照每年两窝猪,每窝出仔猪10头,一年净收入约有5000—9000元(生猪收购价波动大);同时由于地理位置优越,近几年,陆续有外来中小型企业落户该村,使得很多已婚妇女能够就近就业,村里青年人电动车到县城工作不到10分钟,工作便利,便于就近工作就近就业。这样,村民除了一年口粮地的务农收入外,或者依靠养猪增加经营性收入,或者到县城或是周边企业打工获得工资性收入,夫妻分工协作,生活逐渐富裕,一些年轻人家庭大都添置了小轿车、空调、电脑这些“新鲜玩意”。

  (五)强农惠农政策深入人心。莒南县是山东省贫困县,可是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并没有滞后。20xx年春季该县,特大干旱,小麦普遍减产,但是该县还是按照计划对种粮户给予补贴。20xx年该县十字路镇低保户在原有900元的基础上,有望再加200元。新农村医疗保险全面覆盖,老百姓看病难进一步缓解。一到年关,村里给所有年龄到达70岁的老人、党员家庭(户籍在村内的)和军属送去了生活补贴。一位刘姓大爷看着村支部和村委会送来的200元钱和40斤大米说道,“这都是共产党领导好,感谢党、感谢政府!”广大农民反映,“现在种粮有补贴,看病有医保,养老有保障,农民很满意。”村干部反映,“这些年党的农村政策真让老百姓感觉到实惠了,农村干群关系和谐了,工作好做多了。”

  三、“三农”问题仍然突出,新情况新问题亟待解决。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到他们反映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梳理归纳如下:

  (一)农民期盼补贴力度广度加大。一是希望养殖补贴力度增大。

  小猪崽看病,三副药一针30元,至少要打上3针,这样一年下来两窝猪少说也要花上1000—XX元,加上饲料钱,成为养殖户一笔不小的负担。他希望政府出台政策不仅要母猪补贴,还要对每个猪崽补贴,另外我国生猪价格波动性很大,政府往往养猪户亏损时没有补贴,而猪价涨了有干预政策,希望政策不要管涨不管跌。二是希望有蔬菜补贴。现在农户口粮地很少,很多农民逐渐由过去种粮转变到种菜上来。但是,国家对种粮有补贴,可是对种菜却没有,迫切希望政府在这方面也能有新的政策,在肥水等方面给予补贴,减轻他们的成本。目前,我国已经设立价格调整基金,便于对鲜活农产品受市场波动下,城市低收入阶层的补贴,相反鲜活农产品,受单位面积产出效益高,且品种繁多等客观因素制约,对于种植户的相关补贴政策却迟迟没有出台,农民普遍感到种植成本越来越高。

  政策建议:一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生猪涨价是正常现象,应该尽量防止人为因素影响,加大对养殖户的支持力度,加强生猪疫病防疫,提高养殖户的抗御疾病的风险能力,及时启动生猪收储制度,确保养殖户利益不受损失。二是菜篮子工程是当前各级政府一项常抓不懈的重要民生工作,在努力保障农产品供应的同时,政府应该看到菜农利益的'不稳定性。每年各地均会发生大量鲜活农产品积压滞销卖难的情况,且蔬菜类农产品所需的投资较粮食类农产品,成本更高,需要政府给予政策倾斜,加大加快补贴。鉴于蔬菜等鲜活农产品品种繁多,价格也不尽相同的实际,政府可以借鉴对粮食补贴的方式,对主要的大宗农产品开展补贴,然后逐步扩大到小品种。三是由于各地财政收支不同,从事鲜活农产品从业者的人员构成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分开来,对从业人员身份进行摸底,同时研究农药化肥价格、灌溉用水和柴油等因素,合理确定补贴金额。首先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中选取若干开展试点,从中汲取经验,逐步推广。四是改进价格调节基金使用办法。始设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的城市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目前基本上仍用于在价格过快上涨时对城市低收入群体发放临时生活补助,鲜活农产品长期处于“裸生产”、“被波动”的尴尬境地。加快价格调节基金使用改革,一方面要在农产品价格过快上涨时补助城市低收入群体,另一方面也要在农产品价格过度下跌时补贴农民。

  (二)农民期盼喝上自来水。

  沟头村紧邻县城,可是这个村却迟迟喝不上,而且近期来看也是遥遥无期。通过座谈,原因很快清晰。一是这个村450余户,200多户为中年或老年,很多家庭因为要自己出钱,大都不愿意。二是投资方不赚钱。按照1方水3元。除了每天喝水做饭外,牲畜、洗澡等用水大项均可以用自己家井水,这样一个月下来用不了3方水,投资方几年下来也收不回成本。三是政府没有政策扶持。像这样大的工程,没有政府协调,单靠村委和投资方很难调动全村人的积极性,因此喝水难成了一个悬而未决的老大难。

  政策建议:20xx年中央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自来水进农户理应是这一政策落实到位的合理体现。对于公益性公共设施的建设,政府须承担主体责任,出台相应政策,财政给予大力支持,同时通过公开招标吸引民间资源,合理融资,解决农民吃水难的现实。为了避免开发商盈利受损,可以将自来水公司的经营权年限延长,杜绝后顾之忧。另外通过宣传带动广大农民,踊跃参与家园建设,这才是解决之道。

  (三)农村街道规划不当,参差不齐。

  盖的新房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整齐划一,变得杂乱无章,楼房盖得越来越好,可是相邻两户的路是越来越差。这家把门前路垫高30公分,前面那家为了防止雨水挤压到屋后,就把路垫到50公分,最终出现了两头高,中间低的情况,一到下雨下雪天,家家户户出行难,同时现在村两委不愿意得罪人,放任自流。同时,由于缺乏完善的排水系统,养殖生猪所带来的污水排放,经常在路面扩散、污染,致行人出行困难。

  政策建议:一是街道作为出行的基本公共设施,需要政府给予大力扶持,设置专项资金,每年有计划地为各镇、乡的各村打通主要干道。在实现村村通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对村内道路的建设力度。二是村支部要做好街道整治工作。农村自家的事情,还是应该靠自家人来张罗。支部应出面规划好排水管道,规定农户在建设自家庭院的同时,要把周围的沟渠一并建设好,下面排水通则上面出行通。通过投票成立街道整治工作小组,每半年开展道路清渣治理工作。对因建设新房而造成道路不整齐、排水不畅通的农户,要对其进行谈话,劝勉,对于拒不执行者可以考虑全村通报批评,而对于自觉遵守建设规定的农户,应该张贴光荣榜,评选为“三好家庭”称号等殊荣。三是宣传工作要跟进。我国古代有,“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说法,然而路是公用资源,只有所有人都有爱护保持的觉悟,才能越走越坦荡,因此政府要宣传动员大家齐努力,把村容村貌搞好。

  四、收获与体会

  6天的调查研究和实践锻炼,我感觉收获很大、体会很多,学到了知识、得到了锻炼,必将终生受益。

  (一)增长知识,为我所用。

  “不下去,不知道,一下去吓一跳,身为农业干部,面对那么多‘三农’常识不知道、不清楚、不了解”。虽然出身农家,可自从初中以后,就再没与农田接触,没在扛起锄头,对农活的概念已经逐渐淡忘。通过调研,我第一次深入了解村两委直选、土地流转、农村合作医疗背后的复杂与艰辛。短短几天的调研,为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实践课,让我更加了解农业农村实际。

  (二)增强锻炼,提高水平。

  调研期间,白天晚上都有,时间较紧。通过走村串户,经常是从村南走到村北,又从村北绕道村西、村东,在一次次的走访中,锤炼了我的工作作风,在交流讨论中提高了与人沟通的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总结提炼能力,相信必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回乡调研报告2

  按照司领导关于春节回乡调研活动的部署,我于1月24-25日赴山东省栖霞市蛇窝泊镇前榆家夼村,依照“记录农村所见所闻,了解农民所需所盼,总结调研所感所悟”的思路,对前榆家夼村农业生产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到农民家里拉家常,了解农民农业生产情况及20xx年生产意向;通过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观看苹果种植园生产经营情况,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加深对“三农”工作的认识和热情。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栖霞市蛇窝泊镇地处胶东半岛腹地,位于栖霞、莱阳、海阳三市(县)交界,是山东省中心镇。全镇总面积201.3平方公里,2.2万户,6.8万人口,10万亩耕地,7万亩果园,先后被山东省授予“品产加销基地示范镇”、“村镇建设新型乡镇”等称号。蛇窝泊镇资源丰富,水果飘香。这里有着150多年种植苹果的历史,全镇7万亩优质红富士年产量达到1.5亿公斤。大香水梨、莱阳梨、日本丰水梨等优质水果品种也已形成一定种植规模,并有杏、桃、山楂、葡萄等十几种干杂水果品种,是名驰遐迩的水果之乡。始建于1996年的山东烟台蛇窝泊果品批发市场,总占地面积1200亩,为当地农户搭建了良好的营销平台,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优秀市场。

  前榆家夼村是蛇窝泊镇的一个自然村,现有105户,共计400余人,其中常住人口330人,党员20余名。从调查看,这个村的主要特点:

  一是农业生产以苹果种植为主。全村共有620亩耕地,其中果园面积51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82.3%。由于栖霞拥有百年种植苹果的历史,且具有很好的品牌效应,当地农户种植苹果所得收益远大于粮食生产,所以村里绝大多数农户都将自家承包地用于苹果种植,全村年产苹果133万公斤。农户生活用粮、蔬菜等农产品大多是从市场购买,仅部分农户预留几分地用于自用粮食、蔬菜种植。

  二是村民富裕程度较高。20xx年前榆家夼村苹果种植收入达851万元,人均2万元以上,处于栖霞市中上等收入水平。20xx-2010年前榆家夼村一直从农信社和农行进行农业贷款,90%由村长进行担保,其中农信社贷款约占贷款总额的90%,农行贷款约占贷款总额的10%,每户贷款额为5000-10000元。

  三是农民观念不断更新。在访谈中发现,当地农户对于获取市场信息指导农业生产的意识很强。村里多户家庭接入了互联网,许多村民都是通过网络、电视、手机等媒介了解市场变化和新的种植技术。受访农户反映,“电脑功能太强大了,咱家的苹果种植新技术就是从网上学来的,非常实用。”

  二、受访农户家庭情况

  受访户刘氏一家四口人,户主42岁,夫人41岁,育有一儿一女。儿子8岁,读小学一年级,女儿14岁,读初中三年级。刘氏一家主要收入来源于自种的8亩地。20xx年刘氏将所有土地用于红富士苹果种植,每亩地种40棵苹果树。从访谈中了解到,刘氏20xx年种植苹果的成本—收益情况及20xx年农业生产计划:

  一是苹果种植成本增加。由于农资价格及劳动力价格逐年上涨,苹果种植成本也随之增加。20xx年,刘氏种植苹果总投入额为2万多元,其中购买化肥10000-12000元,农药20xx-3000元,套袋苹果专用袋5000-6000元,雇佣劳动力5000-6000元。该户种植的都是套袋苹果,20xx年春季套袋雇佣5-6人/次,雇期约为14天,每次每人支付120-130元;秋季揭袋雇佣5-6人/次,雇期约为13天,每次每人支付80元。

  二是苹果种植产量高、品质好、收益较高。20xx年,每棵苹果树约产140-150斤,最高产量达160斤/棵,最少120斤/棵。产出的.苹果品质好,85#及其以上的苹果约占80%以上,其余大部分是80#苹果。20xx年,当地85#及其以上的苹果收购价为3.5元/斤,80#苹果收购价为3.1元/斤,75#苹果收购价为2.8元/斤。刘氏种植苹果年收入达15万元。

  三是规模化种植苹果意愿强烈。受访户刘氏说,“20xx年我想在20xx年种植亩数的基础上,再多租一些地(本村租一亩苹果地年租金为20xx元左右),增加种植棵树,扩大种植规模。”但他同时也反映,近几年许多外乡人也来村里租地种苹果,所以目前村里已基本无空地,很难再进行规模上的扩大。

  三、感到的问题和村里提出的愿望

  第一,农业生产后继力量不足。前榆家夼村60岁及其以上人口有170人,占总人口的42.5%;40-60岁有120人,占总人口的30%;40岁以下有110人,占总人口的27.5%。该村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来自于40-60岁年龄段,而40岁以下的年轻人95%以上外出务工,且大部分不具备从事农业生产的技术和经验。逐年凸显的老龄化问题和后继乏人问题将严重制约该村农业生产和发展。村里提出希望政府继续加强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缓解这些后顾之忧。

  第二,冷链仓储能力较弱。目前村里尚未建设标准化苹果保鲜库,苹果的储藏保鲜问题一直困扰着村里的每个苹果种植户。部分村民只能将自住房腾出一间来存放采摘装箱的苹果。有的村民为了降低苹果变质风险,不惜低价将采摘装箱的苹果卖给收购商。村民希望有关部门帮助解决这一难题。

  第三,农产品营销模式单一。为了节省运输苹果至镇市场的费用及降低苹果损耗,村里大部分村民都是选择等待收购商上门收购苹果,很少采取自主营销。村民刘氏说,“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我很想通过网络卖苹果,只是不知道哪个网站可靠可行。”提出希望有关部门帮助建设苹果营销网站,引导农户开展网上营销。

  四、认识和启示

  踩泥巴、观果园、聊农情,为期两天的调研活动,使我对农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增强了我服务“三农”的使命感,让我进一步感到——只有扑下身子接受锻炼,才能真正锤炼意志品质;只有深入田头了解社情民意,才能准确把握“三农”脉络;只有切身体验民生艰辛,才能增进与农民的深厚感情;只有放下架子学习基层好做法,才能不断提高工作本领。进而,更真切地领会到了部里开展春节回乡调研活动深刻寓意。

  关于业务工作,调研有如下启示:

  一是要推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在访谈中,许多农户反映,苹果的储藏保鲜是个大难题,当地标准化苹果保鲜库缺失使他们每年承担较大的苹果损耗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收益。我感到,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发展冷链物流是促进当地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措施。

  二是农业品牌建设促农民增收。栖霞苹果品质优良,拥有百年的种植历史,是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具有很好的品牌效应。与其他产区相比,当地农户种植苹果的收益较高。由此我感到,打造一批区域特色鲜明、市场知名度高、产品竞争力强的区域公用品牌对农产品营销、农民增收有着重要推动作用。

  三是要积极培育新型农民。这次调研,我发现村里的农业劳动力基本上都是五六十岁,现代农业后继力量不足的问题不容忽视。我感到,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对农业农村发展有切实效益,鼓励专业种植户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周边农户进行传帮带,对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水平会有实用的效果。

  四是要提升农民营销能力。从调研看,村民农产品营销方式传统、模式单一,多采用被动式营销模式,但广大农户对网络营销有着浓厚的兴趣,使用意愿非常强烈。村民反映,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帮助和引导他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农产品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的应用,进而提升农户自主营销能力。

回乡调研报告3

  在春节期间,我按照县直属工委《关于在全县机关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春节回乡调研活动的通知》要求,利用回乡走亲访友的机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和掌握了不少来自家乡的第一手信息。现将回乡调研成果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我家瑶上村,位于小松镇东南部,东与耸冈村隔河相望,南接琴江镇湖下村,西接罗源村,北接石田村。村部驻瑶上,距镇政府7.5公里。距县城10公里。全村总面积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56.9亩,山地6165亩,水域690亩,人平耕地0.77亩。20xx年辖13个村民小组,有总户数420户,总人口1494人。该村农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烟叶、白莲为主。该村贫困人口居多,为我县“扶贫重点村”。

  二、发现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仍然不够完善。

  借着苏区振兴发展的东风,我村基础设施建设已有极大改观,刘坑至石田通村公路、三吾至城江、羊角寨至交坝等通组水泥路相继修通,但与新建村路功能发挥不相适应的是村路管理养护方面的滞后。路修好才五年多,已有一些路段出现严重破损了。可是,乡村道路管养的.主体责任与路政管理工作并不到位,谁来谁负责协调管理?谁来组织维修队伍?谁支付维修资金?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棘手问题。俗话说,“修路,建路,二分修建八分养护”,真不知这条承载着乡亲们美好愿景的希望路能发挥多久作用?

  (二)村民经济收入来源单一

  村民对集体活动参与度、积极性不高,村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教育重视不够,就业、从业门路较窄,经济来源主要靠农业收入,靠天吃饭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性转变。

  (三)农村建设主体实力不强,新农村建设后劲不足

  农村农户之间个体条件的差异,给新农村建设的项目实施带来困难。农民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不到位,存在等、靠、要思想,农民由于小农思想的影响,不愿将自己的旧房拆除,进行新农村建设,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春节返乡,真正深入到中国农村的最基层,虽说只逗留了短短几日,但却足以让我感受到这个小山村由里到外的变化和日复一日的进步。老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生活丰富了,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了,党和政府的许多强农惠农政策都落到实处了。但同时也必须看到,老家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还很薄弱,农业经营方式依旧粗放,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乡村的发展阻碍重重,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严重不足等问题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老家的发展。相信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正确引领下,在各方力量的不懈努力下,在老家人民的辛勤耕耘下,家乡的面貌会越来越好,人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回乡调研报告4

  我的家乡九江是一座集名山、名湖、名江、名城于一身的江南古城,其人文环境与精神面貌一直为外界所称道。近年来九江在文化建设、公共服务建设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硕果累累,特别是八里湖新区的发展,让市民文化生活的需求得到极大的满足。

  多年在外工作,难得有回家的机会,今年能够回江西入职,便利用春节回家乡的机会,实地参观了八里湖新区为主的文化建设以及部分周边环境,走访了市环保局等地方,通过与亲友的交流等方式,直观的感受家乡近年来的变化。

  文化:公共文化发展迅速,低门槛,高服务

  九江八里湖是市政府作为城市新门面而建设的新区,周边配备有博物馆、体育馆、文化艺术中心、城市规划展览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筑水平与配套设施并驾齐驱。大年初二,我与家中亲戚一同前往了城市规划展览馆参观,现场摆放的九江全景模拟图让人叹为观止,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了许多九江近年来的发展规划,期间参观人群络绎不绝,甚至有许多从外省市而来的游客。随后驱车前往了烟水亭休闲公园,那里是民间文化的聚集地。早在多年以前,我就曾在那里拍摄过一组文化记录性质的照片,借以记录九江戏曲这一传统文化的民间辐射。事隔多年,再次前往仍然能够感受到节日的气氛,各自戏曲表演五花八门,有传统的黄梅戏也有京剧表演,虽然多以老年人群为主,但依然能看到一些孩童在家中长辈的带领下,登台学习。期间我与几位表演者进行交谈,才发现她们都是市戏剧团,和老京剧团的成员,他们在休息时间也经常到这里与市民进行交流学习,带动更多的市民加入戏曲这个大家庭,让我感触颇深。让文化走向大众,让大众近距离、零距离地享受公共文化,这体现了九江文化建设的'初心,让普通市民感受到共建共享公共文化的快乐。

  交通:“窄破堵”远去,四通八达成为主打

  九江过去作为地级市,城市交通其实并不是很通畅,这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过去到现在,九江一直不是一个人口大市,作为码头城市,九江自古以来水运就是其主要的运输枢纽,随着改革开发的发展,市民家用车不断普及,过去狭窄城市交通变成了一个弊端,以往小街小巷住习惯的人们来讲,不规范的交通、川流不息的行人是常态。然而近年来九江大力发展交通,城市环境也逐步改善,在八里湖新区的开车途中,流畅与干净是最映入眼帘的,道路更加宽广,周边的绿化更加到位,到了老城区,状况也未下降很多。我试着从城南到城西,导航显示有多条道路可以直达,随着沿江道路的建设,市区出行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城市规划是一个城市交通的命脉,而交通更是城市发展的关键,让市民走放心路,走便捷路,走整洁路也成为九江发展的核心。

  环境:空气质量变好,“河长制”效果显著

  走在八里湖大道,深吸一口气,从庐山吹下的清新空气瞬间沁人心脾。过去,生态文化名城的九江不存在空气污染的成分,而前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设施的污染以及雾霾的全国性蔓延,使得九江的空气逐年日下,而今年空气质量的回暖,也表明了九江在蓝天保卫战上的成果。在市生态环境局的调查中也能看到一组数据,20xx年九江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43微克每立方米,比上一年下降10.4%,空气优良天数比率为80%。在八里湖、白水湖、十里河等地方的沿河漫步道上面都看到一些牌子,上面表面了河流的河长名单,几乎全是市领导干部,这也体现了九江在治理水污染方面所下的决心。

  此次回乡调研,我切实感受到了九江近年来在文化、服务、环境上所作出的努力,相信未来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依旧万古长青。

回乡调研报告5

  在春节期间,我按照县直属工委《关于在全县机关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春节回乡调研活动的通知》要求,利用回乡走亲访友的机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和掌握了不少来自家乡的第一手信息。现将回乡调研成果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家xx村,位于xx镇东南部,东与xx村隔河相望,南接xx镇湖下村,西接xx村,北接xx村。村部驻,距镇政府7.5公里。距县城10公里。全村总面积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56.9亩,山地6165亩,水域690亩,人平耕地0.77亩。20xx年辖13个村民小组,有总户数420户,总人口1494人。该村农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烟叶、白莲为主。该村贫困人口居多,为我县“扶贫重点村”。

  二、发现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仍然不够完善。

  借着苏区振兴发展的东风,我村基础设施建设已有极大改观,至通村公路、至、至等通组水泥路相继修通,但与新建村路功能发挥不相适应的是村路管理养护方面的滞后。路修好才五年多,已有一些路段出现严重破损了。可是,乡村道路管养的主体责任与路政管理工作并不到位,谁来谁负责协调管理?谁来组织维修队伍?谁支付维修资金?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棘手问题。俗话说,“修路,建路,二分修建八分养护”,真不知这条承载着乡亲们美好愿景的希望路能发挥多久作用?

  (二)村民经济收入来源单一

  村民对集体活动参与度、积极性不高,村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教育重视不够,就业、从业门路较窄,经济来源主要靠农业收入,靠天吃饭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性转变。

  (三)农村建设主体实力不强,新农村建设后劲不足农村农户之间个体条件的差异,给新农村建设的'项目实施带来困难。农民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不到位,存在等、靠、要思想,农民由于小农思想的影响,不愿将自己的旧房拆除,进行新农村建设,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春节返乡,真正深入到中国农村的最基层,虽说只逗留了短短几日,但却足以让我感受到这个小山村由里到外的变化和日复一日的进步。老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生活丰富了,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了,党和政府的许多强农惠农政策都落到实处了。但同时也必须看到,老家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还很薄弱,农业经营方式依旧粗放,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乡村的发展阻碍重重,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严重不足等问题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老家的发展。相信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正确引领下,在各方力量的不懈努力下,在老家人民的辛勤耕耘下,家乡的面貌会越来越好,人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回乡调研报告6

  目前农民工回乡创业还面临不少困难:一是资金短缺。二是农民工由于受自身知识和管理经验等因素的制约,项目选择不准,存在不同程度的盲目投资现象。三是缺乏人才支持。工作环境差,生活艰苦,难以吸引留住技术人才。四是创业环境不佳。政府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帮扶不够,支持有限,优惠政策少,配套服务不到位,使不少创业者“业未创、心先疲”。要做好农民工回乡创业这篇大文章,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积极引导、大力扶持、完善服务。

  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提供岗位保障

  各级党委、政府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十项措施”,加大对乡村和城镇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集中开工建设一批符合本地实际、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增加就业岗位,消化一批劳动力。同时,要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努力引进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项目和近农加工企业项目,吸纳返乡民工就地进厂务工。此外,地方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着力在完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下功夫,努力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和生产效益,确保农业生产稳步提高,使返乡民工返乡后及时转变增收方式,围绕本地产业和土地做文章,使他们增收有保障,生活有着落,维护农村社会大局稳定。

  二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为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提供政策保障

  政府要及时顺应社会发展需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围绕返乡民工现象及时调整政策、措施,搞好指导引导和配套服务。一是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必须树立“小政府大服务”的工作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增强为返乡民工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返乡创业者提供各种便捷服务。当前,要积极组织人员深入农户,做好返乡民工的排查登记,建立档案,全面掌握返乡民工的基本情况和思想动态,做好返乡民工安抚工作,尽力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同时,借鉴先进县市区成立农业服务公司的成功经验,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力参与服务公司的经营和管理,提高农业服务水平。二是要为返乡民工搭建创业平台,为返乡民工就业创业提供帮助,在办理就业创业相关手续过程中,本着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为返乡民工开设“绿色通道”,提供上门服务,最大限度地简化程序,缩短审批时限,适当减免有关收费标准,并在用工管理、社会保险、降低就业创业风险等方面提供服务。三是要加强对返乡民工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对返乡创业人员在用地审批、税收等方面提供方便,对返乡办企业的民工应享受城市下岗职工经商办企业的优惠政策。要吸纳社会闲散资金设立返乡民工创业专项基金,放宽返乡民工信贷审批政策,为返乡民工就业创业提供政策、资金、技术支持。四是要对本地信誉较好、生产规模较大、生产效益较高的企业实施挂牌保护,实行领导联系制度,帮助解决企业生产和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鼓励企业为返乡民工提供更多就业创业机会。五是要建立专门机构,及时收集发布各地用工信息,让返乡民工随时了解掌握劳动力市场行情,积极为他们“牵线搭桥”,指导他们重新外出择业或自主就业创业。

  三是加强职业技术培训,为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提供技能保障

  各级政府要重视返乡民工就业技能培训工作,把它作为解决返乡民工就业创业,推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长远工作来抓,在建立完善返乡民工就业培训制度、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成果转化上狠下功夫,使农民工就业转移逐步走向制度化、规模化,大幅度提高农民工自身“造血”功能,增强进入就业市场竞争力。要加强对职业技能培训的监督指导,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扩大培训设施建设规模,完善培训工作机制,提升培训工作水平,使农民工就业转移技能培训真正成为转变农民增收方式,扩大就业渠道,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对返乡民工就业技能培训要围绕促进就业、短期受用的方针,坚持统筹规划、结合实际、分类指导的原则进行,对文化素质偏低、无专业技能、缺乏经营管理经验的返乡农民工,可采取送科技下乡、开展专家面对面技术讲座活动、实行技术能手“传、帮、带”等方式,向他们传授农村适用技术,引导他们围绕农村市场找出路,增强自主创业本领;对有一定文化知识和一技之长、头脑比较灵活的青年民工,结合自身优势,利用“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计划”、“阳光工程”等国家培训项目,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提高他们就业创业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自主创业的能力。培训要以本地区产业发展状况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可以采取校企结合等方式,开展定单式培训,争取把返乡民工建设成为扭转现实经济状况、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四是加大宣传工作力度,为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提供舆论保障

  抓好对返乡民工就业创业的宣传引导,有利于促进社会对返乡民工的`正确认识,增强社会各界对返乡民工的理解和支持,促使返乡民工积极就业创业,确保社会稳定。为此,各级宣传部门要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宣传媒体,加大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及返乡民工就业安置政策的宣传力度,宣传推介一批返乡民工自力更生、就业创业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呼吁社会关注返乡民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引导返乡民工尽快由“打工者”向“创业者”的角色转换。同时,对文秘站:农村中涌现出的返乡创业成功典型和有影响力的农村经纪人进行大力表彰,使他们在广播上有声,电视上有影,报纸有文,增强他们自身的社会影响力,以带动更多的返乡民工积极创业。此外,各类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也要结合自身沟通广泛、号召力强的特点,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搞好宣传引导,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联谊会、社会调查、印发乡情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本地区发展优势和优惠政策,营造“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的社会新观念,为广大返乡民工再就业、创业提供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回乡调研报告7

  春节期间,我市机关广大党员干部利用回乡过年的机会,深入基层一线,察民情、听民意、看变化、谋发展,并积极撰写调研报告。本报从今日起推出“机关党员干部春节回乡调研”专栏,介绍市委办公室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调研情况,同时借他山之石为我市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xx年春节,根据省直机关工委通知,我在回家探亲的同时,利用同学在家乡(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长庄镇镇政府工作的便利条件,深入其工作地,对当地基层党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一番调查了解。

  该镇推进基层党建的主要做法:一是切实履行基层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该镇政府年初主持召开党建工作专题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建工作例会,研究制定党建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安排部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等基层党建重点工作。

  制定党支部年度考核制度,细化量化指标,加强考核结果运用,确保了党建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二是着力解决部分党支部软弱涣散问题。针对个别村党支部软弱涣散问题,及时调整了支部书记,重新选配了支部委员,并由一名副镇长驻村指导帮扶工作,彻底扭转了局面。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实施了道路建设、安全饮水、街道亮化、危房改造等 0 件惠民实事。三是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投资24万元,狠抓镇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6个村党员群众服务站的规范化建设,建立了23个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切实为群众提供贴心服务。全年共化解矛盾纠纷37起,为群众代办事项 65件。四是严格党员教育管理。扎实开展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全镇23个党支部陆续开展了民主评议活动,参加党员870名,总体评价好的有829人,一般的有4 人。五是加大基层党建工作投入。为各村配备了农家书屋、电视机、电脑、网络等设备,全年安排大村 .5万元、小村 万元经费,保证了党组织活动顺利开展。

  同时,在基层党建工作中,该镇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个别村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不达标,硬件设施较差,不能满足党员活动需要。二是“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滞后,对非公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抓的不够。三是基层党支部开展活动方式单一。部分村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坚持的不好,学习没有针对性,缺少新的形式。四是部分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发挥的不好。少数参加党员活动不积极,服务意识差,联系群众少,不敢直面矛盾,不能很好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五是村干部队伍能力素质不高。该镇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有 302名,仅占党员总数的23.78%,在村里任职的寥寥无几。六是村干部待遇偏低,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不适应,导致基层干部缺乏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建议:一是增强责任意识。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把基层党建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进一步细化量化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对党建工作突出、成效明显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群众满意率低的.全镇通报批评或诫勉谈话。二是加大投入力度。

  一方面,持续加强阵地建设,满足党员学习教育、党员活动的需要;另一方面,着力保障基层党组织活动开展。在保证各村原有村级经费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每个村党支部党建工作专项费用。三是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纳入对支部考核的重要内容,要求每个党员全年集中学习不少于40个学时、党支部书记上党课不少于4次、远程教育平台学习不少于 2次。坚持每季度举办 期培训班,对全镇党员进行轮流培训,不断增强党员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每季度对党员进行 次民主评议,对评议不合格的党员进行及时教育转化。四是提升党员服务意识。切实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在全镇组织开展服务型党支部创建和党员服务标兵评选活动,在政策宣传、致富技术帮扶、矛盾纠纷化解、困难群众帮扶等方面评选命名一批服务型党组织和党员服务标兵,大力进行表彰,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升全镇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回乡调研报告8

  按照司领导关于春节回乡调研活动的部署,我于月24—25日赴山东省栖霞市蛇窝泊镇前榆家夼村,依照“记录农村所见所闻,了解农民所需所盼,总结调研所感所悟”的思路,对前榆家夼村农业生产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到农民家里拉家常,了解农民农业生产情况及xx年生产意向;通过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观看苹果种植园生产经营情况,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加深对“三农”工作的认识和热情。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栖霞市蛇窝泊镇地处胶东半岛腹地,位于栖霞、莱阳、海阳三市(县)交界,是山东省中心镇。全镇总面积xx年种植苹果的历史,全镇7万亩优质红富士年产量达到1.5亿公斤。大香水梨、莱阳梨、日本丰水梨等优质水果品种也已形成一定种植规模,并有杏、桃、山楂、葡萄等十几种干杂水果品种,是名驰遐迩的水果之乡。始建于1996年的山东烟台蛇窝泊果品批发市场,总占地面积xx年种植苹果的历史,且具有很好的品牌效应,当地农户种植苹果所得收益远大于粮食生产,所以村里绝大多数农户都将自家承包地用于苹果种植,全村年产苹果33万公斤。农户生活用粮、蔬菜等农产品大多是从市场购买,仅部分农户预留几分地用于自用粮食、蔬菜种植。

  二是村民富裕程度较高。xx年前榆家夼村苹果种植收入达85万元,人均2万元以上,处于栖霞市中上等收入水平。xx年前榆家夼村一直从农信社和农行进行农业贷款,90%由村长进行担保,其中农信社贷款约占贷款总额的90%,农行贷款约占贷款总额的0%,每户贷款额为5000—0000元。

  三是农民观念不断更新。在访谈中发现,当地农户对于获取市场信息指导农业生产的意识很强。村里多户家庭接入了互联网,许多村民都是通过网络、电视、手机等媒介了解市场变化和新的种植技术。受访农户反映,“电脑功能太强大了,咱家的苹果种植新技术就是从网上学来的,非常实用。”

  二、受访农户家庭情况

  受访户刘氏一家四口人,户主42岁,夫人4岁,育有一儿一女。儿子8岁,读小学一年级,女儿4岁,读初中三年级。刘氏一家主要收入来源于自种的8亩地。xx年刘氏将所有土地用于红富士苹果种植,每亩地种40棵苹果树。从访谈中了解到,刘氏xx年种植苹果的成本—收益情况及xx年农业生产计划:

  一是苹果种植成本增加。由于农资价格及劳动力价格逐年上涨,苹果种植成本也随之增加。xx年,刘氏种植苹果总投入额为2万多元,其中购买化肥xx年春季套袋雇佣5—6人次,雇期约为4天,每次每人支付xx年,每棵苹果树约产40—50斤,最高产量达60斤棵,最少xx年,当地及其以上的苹果收购价为3.5元斤,苹果收购价为3元斤,苹果收购价为2.8元斤。刘氏种植苹果年收入达5万元。

  三是规模化种植苹果意愿强烈。受访户刘氏说,“xx年我想在xx年种植亩数的基础上,再多租一些地(本村租一亩苹果地年租金为xx年许多外乡人也来村里租地种苹果,所以目前村里已基本无空地,很难再进行规模上的扩大。

  三、感到的问题和村里提出的愿望

  第一,农业生产后继力量不足。前榆家夼村60岁及其以上人口有70人,占总人口的42.5%;40—60岁有xx年龄段,而40岁以下的年轻人95%以上外出务工,且大部分不具备从事农业生产的技术和经验。逐年凸显的老龄化问题和后继乏人问题将严重制约该村农业生产和发展。村里提出希望政府继续加强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缓解这些后顾之忧。

  第二,冷链仓储能力较弱。目前村里尚未建设标准化苹果保鲜库,苹果的储藏保鲜问题一直困扰着村里的每个苹果种植户。部分村民只能将自住房腾出一间来存放采摘装箱的苹果。有的村民为了降低苹果变质风险,不惜低价将采摘装箱的苹果卖给收购商。村民希望有关部门帮助解决这一难题。

  第三,农产品营销模式单一。为了节省运输苹果至镇市场的费用及降低苹果损耗,村里大部分村民都是选择等待收购商上门收购苹果,很少采取自主营销。村民刘氏说,“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我很想通过网络卖苹果,只是不知道哪个网站可靠可行。”提出希望有关部门帮助建设苹果营销网站,引导农户开展网上营销。

  四、认识和启示

  踩泥巴、观果园、聊农情,为期两天的调研活动,使我对农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增强了我服务“三农”的使命感,让我进一步感到——只有扑下身子接受锻炼,才能真正锤炼意志品质;只有深入田头了解社情民意,才能准确把握“三农”脉络;只有切身体验民生艰辛,才能增进与农民的.深厚感情;只有放下架子学习基层好做法,才能不断提高工作本领。进而,更真切地领会到了部里开展春节回乡调研活动深刻寓意。

  关于业务工作,调研有如下启示:

  一是要推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在访谈中,许多农户反映,苹果的储藏保鲜是个大难题,当地标准化苹果保鲜库缺失使他们每年承担较大的苹果损耗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收益。我感到,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发展冷链物流是促进当地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措施。

  二是农业品牌建设促农民增收。栖霞苹果品质优良,拥有百年的种植历史,是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具有很好的品牌效应。与其他产区相比,当地农户种植苹果的收益较高。由此我感到,打造一批区域特色鲜明、市场知名度高、产品竞争力强的区域公用品牌对农产品营销、农民增收有着重要推动作用。

  三是要积极培育新型农民。这次调研,我发现村里的农业劳动力基本上都是五六十岁,现代农业后继力量不足的问题不容忽视。我感到,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对农业农村发展有切实效益,鼓励专业种植户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周边农户进行传帮带,对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水平会有实用的效果。

  四是要提升农民营销能力。从调研看,村民农产品营销方式传统、模式单一,多采用被动式营销模式,但广大农户对网络营销有着浓厚的兴趣,使用意愿非常强烈。村民反映,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帮助和引导他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农产品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的应用,进而提升农户自主营销能力。

回乡调研报告9

  5月27日至6月2日,根据局党组安排,由副局长xxx带队,、组成4人小组,深入村组,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在走访过程中,我们走访了xxx村、xx村和xx庄村三个自然村。这次“万名机关党员下基层”活动在具体实施上做到了既“身入”,又“心入”,在具体方式上,主要通过召开党员座谈会、村干部座谈会、走访、到田间地头与农民交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听取意见、建议,了解情况。真实了解该村的基本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着“察民情、办实事、惠民生、解难题、促发展”的工作目标,理清了宋继鲁村下一步发展计划。

  一、xxx村概况

  xxx村:位于xxx区西南部,有3个自然村,分别是xxx、xx庄、xx庄,x个村民组,总耕地xxx0亩,人口xxx人,其中党员xx名,xx名村干部。20xx年种植果树xxx亩,辣椒种植xxx亩,反季节蔬菜xx亩,占总耕地的xxx%,农民人均纯收入xxx元。

  二、走访基本情况

  走访了农户31户,召集村民会议1次,村委会干部会议2次,党员会议1次,发放问卷50张,送温暖帮助贫穷户2户,我们自带费用、资料、工具,坚持吃在农户、住在农户,下基层时间在6天以上,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为宋继鲁村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受到了村民的广泛欢迎。三、xxx村发展思路

  一是大力发展集贸市场,构建农村经济发展平台。集贸市场在方便居民生活、促进农业生产和拉动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较大的作用。该村集贸市场的区位优势、交通枢纽优势及较强的辐射能力,构建高效、便捷的农村市场流通体系。

  二是打造蔬果基地。该村有种植优质苹果、辣椒的传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规模,但还需要提高栽培技术、引进优良品种、实行规模连片种植,我们下访组建议成立合作社,打破一家一户的传统种植观念,分享选种、种植、采摘等方面的好经验,聘请专家加强种植培训,实行抱团发展。市场需要什么,菜农果农种什么,蔬果基地密切关注市场行情,调整种植品种和每个品种的种植量,成为区内种植品种最齐全的蔬果基地之一。三是帮助介绍外出打工。通过对留村尚未外出的农民工的调查,基本掌握了他们的特长和能力,下一步通过引带和培训,帮助他们外出务工,通过外出务工,开阔视野了,接触面宽了,社会常识学了,经验丰富了,经济收入高了,回来再带动村经济发展。

  四、几点思考

  1、要切实转变机关干部工作作风,工作作风直接体现着我们基层机关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

  俗话说“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因此作为一名机关干部一定要求真务实,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干事就是要服务,服务就要讲效能,能否高效服务,也是对干部是否下决心真抓实干的一种检验。我们是基层的工作者,直接面对的是群众老百姓,因此更应该要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尽职尽责解难题,让老百姓和群众切实感受到我们的党政部门不是“衙门”,能从我们机关和工作人员的高效服务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一是带“问”去访。作为一名机关干部,在走访中,我认为除了要介绍本职工作外,还要注意针对基础设施、农村惠民政策等方面的焦点和难点问题,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收集群众心里最真实的想法,提出一些看法建议,特别是要针对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要多问多想。

  二是带“情”去访。在这次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人民群众非常欢迎干部能多听听百姓呼声,多下基层走走。虽然个别群众对少数个别干部有些看法,甚至有些不满,但我们只要带着最真实的感情,用平和的心态,讲朴素的语言,和他们促膝谈心,群众定会抛开某些偏见,真心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一些建议。如在此次下访中,我们对各项政策的落实进行宣传,多次上门与村民谈心,讲政策,讲法律,解除其心中疙瘩,因此开启了群众的心门,纷纷提出希望。通过走访,笔者感受到,人民群众是善良的、朴实的,只要我们是真心地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就完全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而且干群关系比以前有明显改善,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工作。我们的.干部要始终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感情,自觉把走访群众作为一种责任,腿跑得更勤一些,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

  三是带“实”去访。在活动中,我们切忌不“实”,不能作风漂浮,只玩于形式,要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要从老百姓最关心的小事做起,通过一件件小事办理,一件件难事的解决,赢得人民群众对我们的信任,赢得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支持,增进人民群众与干部的感情,对群众提出最为反感的干部办事不公开和群众最为关心的切身利益等意见,我们要当工作重点,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切实解决,而对一些小事也要用心去办,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一个个去落实、反馈,才能使走访真正取得实效。

  2、促进农民增收,还是要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效益农业,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宋继鲁村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是要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一是以提高农产品优质品率为重点,继续调整优化品种结构。二是以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为重点,继续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不断提高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产值中的比重。三是以集贸市场为重点,构建农村经济发展平台,四是以培植发展特色产业为重点,继续调整优化农业区域结构。

  把我们已有的优势与有效的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做好特色产业。这一次我们下基层,收获非常大,通过深入实践了解农村、农民的真实情况,对于我们机关单位的人员来说,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对于我们了解基层的现状,研究下一步的工作措施,有很大的益处。总之,通过这次下访,使我们既增长了阅历,又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是一次成功又圆满的“万名机关党员下基层”活动。

回乡调研报告10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转作风、接地气,密切干群关系,xx办认真组织开展了春节期间回乡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体工作人员严格执行中央和市里有关规定,自觉遵守“八项规定”,带头廉洁自律,树立节约理念,反对铺张浪费,杜绝公款宴请、公款送礼现象。

  二、借着春节回乡的机会,积极向乡亲父老们宣传起了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政策,普及法律常识及相关知识,倡导老乡依法依规办事,合理的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利益。

  三、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加快和深入,家乡的基础设施发生了很大变化:路面拓宽了,行车方便了,一栋栋的小楼建起来了,小车也是越来越多了,一家有几辆小车也不再是稀奇现象。生活好起来了,乡风也提升了许多。过去过年,鞭炮声此起彼伏,村民们想着鞭炮越多越红火,而今乡民也“时髦”的注重起了低碳环保生活,放鞭炮的少了,家家户户以实际行动为减少雾霾天气和改善空气质量尽了一份力。百姓们期盼着今后中央能出台更多的惠民政策,让和美的.日子越加红火。

  四、随着“xxxx”活动的开展,家乡环境卫生进一步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田园村落绿化、美化、亮化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夜路不再是一片漆黑,垃圾也不再是满地乱扔。听老家人介绍,村里的清洁工作不仅由环卫部门参与,众多村民也积极的参与其中。

回乡调研报告11

  今年春节期间,我回乡过年,切身感受到家乡近年的大变化和农村、农民精神风貌的大改观。现就本人调研情况,综合整理如下:

  一、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群众生活情况

  (一)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我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一是实现了公路村村通。如今村里的泥路逐渐变成水泥路,改善了村民们交通不便利、雨天行走不安全等问题。二是实现了每家每户通水通电。每家每户都用上了大功率电器和自来水,彻底摆脱了无水无电的落后境况。三是实现了全民娱乐,全民运动。村里增建篮球场及部分健身器材,村民们可在平时空闲之余娱乐健身。

  (二)群众生活情况

  随着社会的进步,村民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每家每户都安装了户户通卫星电视,能够与外界接轨,接收各地电视台,了解世界各国时事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及与众不同文化习俗。

  2、大家电拥有率、家用车辆购置率达到70%。如今村里拥有冰箱、洗衣机、农用车辆的家庭越来越多,50%的家庭拥有摩托车作为代步工具,更有2%的家庭已经拥有了小面包车。

  3、沼气池是我村与现代社会发展的一重大标志。由原来的粪池改进为沼气池,不仅减少了用电烧柴等资源,还能通过化粪池解决腐烂作物以及牲口排泄物无处安置的问题,改善周边环境,由杂、乱、脏变成了齐、净、美,渐渐与新时代新农村接轨。

  4、全年人均生活性支出相较于前几年有了一定的改善。一是基本生活支出由原来的1000元增加到了20xx元。二是教育支出由原来的4000元降低到20xx元,因为有了小学、初中全免学杂费的政策,村里不仅实现了适学儿童全部上学,更减轻了村民的负担。三是医疗卫生支出由原来20xx元降低到1000元,随着农村医保的普及,减少了村民们了高昂的医疗费,进一步降低了农村生病死亡率。四是社会保险支出由无到有,使农村建设有了质的飞越。

  5、三留守人员占比分别为留守老人占60%,留守妇女占10%,留守儿童占30%。在此之前,由于我村公路不通,很多人外出打工,致使村里大部分为老人,专门管理田地,儿童留给老人照看。

  6、人均收入情况

  20xx年前我村人均收入基本靠外出务工人员,家庭年总收入为20000元。其中务农收入3000元、务工收入15000元、其他收入20xx元。至20xx年底,村民收入有所改善,我村响应政府号召,开荒扩土大面积种植甘蔗,一年家庭增收至少10000元。

  2、 中央八项规定等制度落实情况

  群众对中央八项规定等制度持肯定态度。在村委及市集可看见挂有相关宣传标语、横幅,整体民风得到改善,村民们比以前节约,减少了生活中各种浪费,更杜绝了过节送大礼等铺张浪费。

  3、 清洁乡村活动开展情况

  “美丽** 清洁乡村”活动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为主要任务。一是清扫垃圾,清除杂物,清洁房屋,开展乡村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理工作,整治农村环境卫生。二是清淤治理乡村水井、水塘、小河流、排水沟清理水面漂浮垃圾,处理厕所、畜禽场(圈、栏)污水排放。三是清收和处理各种农业生产废弃物,控制农药、化肥等过量使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四是建统一的垃圾池,安排专门人员对生活垃圾进行焚烧等。这些在村委的大力宣传和督促下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乡里建立起了清洁乡村活动长效机制:一是完善各级清洁环境经费投入保障制度和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然后根据实际因地制宜的建立村规民约,建立乡村保洁队伍,落实人员和经费,确保垃圾长期有人收集、保洁长期有人管、农村环境长期保持干净清洁。二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现在不管是在文化广场还是在村里的主要道路及房前屋后都可以看到有关“美丽**清洁乡村”的标语,在县里专门提供的环保垃圾桶上也印刷有“美丽**清洁乡村”,时刻提醒着村民们注重环境卫生,美化生活环境。

  通过清洁乡村活动,村民们感受到了乡村清洁的诸多好处,提高了参与清洁乡村活动的'积极性。

  二、村屯绿化活动

  随着新农村建设以及“美丽**清洁乡村”活动的开展,现在的我们村不再是只看得到农作物这样的绿色,更看得到城市中才有的道旁绿化树。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村里开始了村屯绿化,在乡村公路两旁种起了各种绿化树种。在荒山上开疆扩土,大面积种植核桃,响应政府号召努力打造核桃大县,通过政府一系列扶持政策既满足了绿化的需求,又不浪费土地的价值。

  三、结论

  (一)经此次调查,我村变化有以下几点:

  首先,交通得以改善,与外界联系更密切。原来是泥路,很少有人出来走动,现今部分为水泥路,摩托车变多,私家车开始出现。

  第二,经济有所增长,生活水平得以提高。由之前仅靠青壮年外出务工变成开始回到家乡种植甘蔗等各种农作物,有人开始养殖畜牧,收入门路较之前广。留守人员有所减少,创业人员逐渐出现。

  第三,环境大大改善,逐渐贴近新农村。虽然还没全村硬化,可是通过接收外界信息,村民各方面意识逐步增强,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参与“美丽**清洁乡村”活动,美化周边环境。

  第四,文化气息愈加浓烈,延续传统文化。作为壮族传承者,以前没有的科技设备也加入到其中,使得过新春佳节更热闹,唱山歌、打陀螺、抛球等等各种传统活动举办得风风火火。

  (二)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交通还不够便利,没能实现全村硬化,通信还没解决,网络没有连接到屯户,村民没法更全面接收外界信息,空有充分的土地资源,没能好好利用。

  第二,文化教育设施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只有村口有一所学校,篮球场等各方面教学设施落后,教师数量少,有些屯离学校路途远,偏僻,致使很多人文化程度低。

  第三,空有充分土地资源,没能形成产业链。由于道路、通信等多方面落后,农作物科技含量低,没有进行大规模生产,村民都满足于自给自足,没能好好利用当地资源。

回乡调研报告12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到春节,在外面打拼一年的人都要回到家乡,与家人相聚一堂,团团圆圆,一起为一年的结束划上句号。

  一、我的家乡是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

  总面积1719.16平方千米,总人口53万人。素有“花炮之乡”、“百合故里”、“傩舞之乡”之称,全县辖辖康乐街道办事处、株潭镇、黄茅镇、潭埠镇、双桥镇、三兴镇、罗城镇、高村镇、高城镇、白良镇和鹅峰乡、马步乡、赤兴乡、岭东乡、白水乡、仙源乡、茭湖乡等9镇7乡1街道办,181个行政村,19个居委会,3360个村民小组。县城驻地康乐镇。

  二、春节期间,回乡之路,发现家乡道路通行状况、村容村貌状况、文化设施建设以下三大变化。

  1、自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来,进村道路和村里街道由土路建成了水泥路面。村路入口,标语醒目,彩旗飘飘。村内道路,灯光明亮,清洁卫生,每条村巷都写有名称,树牌立字,井井有条,令人耳目一新;宣传标语贴近生产生活,时常更新。走在平坦宽阔的水泥道路上,再也不担心雨天走亲戚时满脚泥泞的烦扰,村里呈现了“路通、宽敞了,街绿、漂亮了,灯亮、热闹了”的新面貌。

  2、全县各村屯都设置了很多垃圾桶,各家各户实行“门前三包”政策,村干部带头、老百姓积极踊跃相互配合。现在村民们都知道以后自家垃圾不能随便在村里的偏僻处乱丢,或者再往绕村河里倒了。村民们很自觉地把生活垃圾归集到那几个大垃圾桶,然后由保洁员负责定时清运。

  3、近几年,全县行政村修建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里配套有农家书屋、棋牌室、青少年活动室、多功能室等功能室,并且把村篮球场、健身广场整合成村级文化休闲小广场。使村民开会有场地,学习有场所,健身有设施,娱乐有兴致。村里定期举办篮球赛、舞会、学习日等活动。特别是村干部利用各大假日,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赛事,更是增强了全体村民的健身热潮和自信心。村民现在是“能上微机了、都爱读书了,健身流行了、跳舞定期了”。农民感觉村里好多方面和城里的差别不大了。

  三、家乡加速发展变化的同时,建设现状还面临着以下一些情况:

  有些乡镇村由于地处偏远,道路建设方便还很难达到便利,虽全县各处有所改观,但全县各处通畅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同时还存在许多群众的清洁意识比较淡薄,这不仅需领导干部带头,更需深入群众的心里去,积极做好发动群众真正地一起参与清洁乡村的专项行动来,用行动夯筑幸福家园。

  农村文体活动的'一些欠缺:

  1.专业人才数量少。农村文化方面有特长的人才十分缺乏,由于体制等原因导致乡镇文化站编制少、人员少,每个乡镇都没有专业的吹、拉、弹、唱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还有许多行政村“五户”中的文化活动中心户虽然开展了一些活动,但只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次上,没有形成真正的文化大院。在乡镇、村开运动会时,没有专业的体育裁判;也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教师,对繁荣农村文化生活造成了很大阻碍。

  2.年龄出现偏大或偏小两个极端、主动性弱。在农村,平时在家都是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青壮年男女几乎都外出打工或者在外成家,所以导致村里出现年龄偏大或偏小两个极端。演员们参加文化活动不积极,往往都是在许多爱好者多次邀请下才参加。有的文艺骨干,在为文艺团体服务中,不是推辞做不好,就是要报酬,从事这种文艺活动在他们看来注重的不是精神上的娱乐,而是经济上的收入,积极性不高。

  3.文体活动开展经常性差。有些村往往只是在春节前后,组织开展一些简单的文化活动,如舞狮,唱唱歌等,没有形成规模;有的村搞一些象棋比赛、篮球比赛,但也不经常,也不是很正规。农民在农闲时间文化活动十分单一,集体的文化娱乐活动非常缺乏。除了看电视、录像,就是打麻将、上网,很少从事其他文化活动。

回乡调研报告13

  20xx年春节期间,我利用回老家过春节的时机,在有限的几天里,采取谈话交流、实地察看等方式,主要调查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问题,调查对象为村里60岁以上的老年人,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

  我回到吉安市永新县怀忠镇双溪村,通过几天的调查发现,虽然农村生活水平在逐步提升,但老年人生活状况还是比较堪忧,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乡村老人,他们的子女绝大部分过完年后都去经济发达地区打工,极少部分在外地工作或在家务农兼做运输、泥工、木工等,更有极少部分老人膝下无子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物质生活状况

  我们村大致只有四十户人家,人均耕地1。5亩左右,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基本没有发展特色养殖业及种植业,收入来源单一。老年人也主要是靠种田为生,子女给的生活费有限,没有其他经济来源,但靠种田收入微薄。

  一是现在农村基本上耕地、收割实现了机械化,带来的是成本的.上升;

  二是肥料、农药的支出也在逐步提高,俗话说“肥是农家宝”,但近年来,农村中家庭养猪、牛的减少,甚至多数家都不养。种田都靠买化肥买农药。

  三是农村老年人的劳动能力下降,种不了太多田地,种的稻子只够自己吃,没有多少余粮可供出售。

  2、精神生活状况

  目前,我们村老年人生活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孤独。一年到头,只有春节期间外出务工的女子才会回家团聚,人气旺盛,但是一过完年后,绝大部分青壮年又纷纷出去打工,有的家庭是夫妻双双外出,有的是男劳动力外出务工,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小孩及少部分妇女。老人独自留守在农村带小孩,缺乏子女的关心和温暖,甚至有的老人与媳妇相处得不好,关系紧张,心情抑郁也没地方排解。农村老年人整天在寂寞中度过,没有娱乐设施供他们活动消遣,精神生活贫瘠,内心空虚孤独,更是加速了他们的衰老。

  3、健康与医疗状况

  农村人年轻时很操劳都是干体力活,进入老年后,身体机能衰退得快,身体难免会出现一些毛病。俗话说“病向浅中医”,但面对医疗费用时,大多数农村老人不会及时治疗。总是一拖再拖,到最后才去医院看病,有的甚至因此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虽然政府出台了新农村合作医疗政策,但新农村合作医疗报销的医疗费用金额比率一般都较低,有的甚至不能报销,所以农村老人生些小病,一般就是扛过去,有重大疾病时一般都难以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

  二、对策与建议

  1、积极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加大对农村老年人的补助

  农村老年人大多数条件不富裕,也没有经济来源,要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必须积极稳妥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同时建议政府制定一些政策,给农村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们适当补助。还可以向社会热心人士募集资金,设立专项农村老年人基金会,给农村老人提供帮助。

  2、加大农村公共服务尤其是娱乐设施的建设

  给农村老年人们提供一个活动和交流的平台,有益于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政府应该执行公共服务的职能,在农村兴建一些老年娱乐场所,比如为村里购买健身器材供老年人锻炼身体,修建室内活动场所让老年人有地方可以一起看看戏曲聊聊天等。

  3、改善农村医疗环境,完善农村合作医疗报销

  建议每年给农村老年人免费做一次全身体检。加大对农村卫生所硬件设备的资金投入,提高卫生所医务人员的待遇,吸引年轻优秀医务人员投身农村医疗事业。扩大农村医疗保险的报销范围,这样农村老年人就可以没有负担地就医,而不用担心医疗费用的问题。

回乡调研报告14

  风和又拂南山绿,春早更催万象新。春节期间,我局干部职工,特别是老家在农村的干部职工,利用回乡过年的机会,访民情、问民生、听民意,深入到群众中去,切身实地的感受到了家乡近几年的大变化和农村农民精神风貌的大改观。现就本局干部职工调研情况进行综合整理,报告如下:

  一、家乡的变化与群众生活情况

  (一)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好、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前些年道路几乎全部是泥巴路,坑坑洼洼的,到处都是平房,90年代村里只有一栋二层楼,万元户屈指可数,全村只有一辆手扶拖拉机,如今私家轿车都有好几辆”、“改革开放后,务工的人多了,如今小工都有一两百元一天,都是年轻人的天下,我们看厂门的一月都有一千好几百”、“破旧的老屋早已被二层楼、三层楼取代了,高楼大厦比比皆是了,都赚了钱,大部分都在城里买了房,都成了城里人”

  (二)群众生活情况

  “网络发达了,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世界各国时事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及与众不同文化习俗了”、“生活改善了,鸡鸭鱼肉天天有,不再是过年的专属了”、“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生活便利了”、“现在的生活在以前我想都不敢想,政策好,我知足了”、“村民办事方便快捷了,现在又有了便民联系卡,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反映了,政府好啊”......

  二、乡村变化有以下几点:

  首先,交通改善、网络发达,与外界联系更密切。

  第二,经济增长、务工创业机会多,人们生活水平得以提高。

  第三,环境改善、绿化面广,逐渐贴近新农村。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基层群众对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

  首先,农村偷盗现象还存在,村民自我保护意识还不是很强,法律知识还比较缺乏。

  第二,部分偏远的村庄交通还不够便利,没能实现全村硬化;村里电力设施不是很好,电压不够,平时风扇都转不起来;新增人口无土地,荒田荒地多,没能好好利用空有的土地资源;小村庄没有统一规划。

  第三,懂得心存感恩、心存孝老,心存行善,关爱老人,关注留守儿童。

  第四,开展党员干部“结对帮困”活动和“进百家门、知百姓情、解百姓难、聚万人心”活动,通过走访慰问、思想引导等措施,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提升群众满意度。

  第五,加大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力度,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逐一梳理,认真答复,落实责任加以解决,切实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切实加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强化矛盾排查调处。

  春节回乡调研报告今年过年,我们家人特别齐,兄妹亲戚都回去了,真是个团圆年。这次回乡过年,一改往年假期整天在家聊天、打牌的习惯,而是全家人一起来了个访亲出游,看了看家乡的变化。

  家乡交通

  老家在吉安县指阳乡,属于山区,发展最大的希望和瓶颈都在路。前几年,借着新农村建设的东风,村干部才终于在乡村道路建设上花些心思。村里那条夏天泥泞、冬天颠簸的土路终于真正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别看只是一条水泥路,它给老家人们带来的可不仅仅是村容村貌上的改变,村里有些年轻人买了车,搞短距离载人载物运输等。路修好之后,乡亲们致富的途径更加宽广了。但与新建村路功能发挥不相适应的是村路管理养护方面的滞后。路修好才一年多,已有一些路段出现严重破损了。可是,乡村道路管养的主体责任与路政管理工作并不到位,谁来谁负责协调管理?谁来组织维修队伍?谁支付维修资金?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棘手问题。俗话说,“修路,建路,二分修建八分养护”,真不知这条承载着乡亲们美好愿景的希望路能发挥多久作用?

  家乡文化生活

  每年过年,村里最热闹的地方就在村上的小店里,麻将、扑克、骨牌样样有,往年特别多。今年,村干部倡议全体村民大年初一进行宗族集会拜年,并举办了一些拔河、扛菩萨等积极健康的过节方式。因为外出务工人员多,年轻人回乡结婚特别集中,新式婚礼流行,强调节约、低碳的文明方式正在散播。

  家乡教育

  都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农村老家培养出一个真正走出农村,脱离农业的孩子虽说要不了上百年,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邻村黄老师在村小任教近三十年,他总是感叹:这些年,学校里走出去真正考上大学,留在城市工作的学生十个手指数得过来。十多年前自己就读的小学校园已经被废弃。紧靠公路新建了一所村小,修了围墙,盖了新校舍,换了新桌椅,配备了微机室,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完备,环境优良,图书、文体器材、教学仪器等也都有相应的配套。可是越来越好的教学环境并没有激发起孩子们学习热情,目前初中毕业,高中没念几天就辍学在家的农村学生特别多,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抬头。

  家乡养老

  平日里村里人口少,留守农村的大多数都是老人小孩,春节人气空前旺盛,一改往常的冷清气象。在家驻守多年的老人们这个时候是最开心的。但是,年过到了初七、八,农村青壮年又都回到了大城市,留下来的长辈、小孩子们,他们缺少温情关怀,精心呵护。他们的困境该怎么走出?

  春节返乡,真正深入到中国农村的最基层,虽说只逗留了短短几日,但却足以让我感受到这个小山村由里到外的变化和日复一日的进步。老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生活丰富了,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了,党和政府的许多强农惠农政策都落到实处了。但同时也必须看到,老家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还很薄弱,农业经营方式依旧粗放,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乡村教育的发展阻碍重重,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严重不足等问题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老家的发展。相信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正确引领下,在各方力量的不懈努力下,在老家人民的辛勤耕耘下,家乡的面貌会越来越好,人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回乡调研报告15

  村级治理涉及社会治安、村庄建设、生态保护、经济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是社会管理的重要构成之一。此次利用春节回家过年的机会,我对家乡治理的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村级治理的新气象与新问题

  这次回家过年发现,村委会的工作有了新起色、新面貌,可概称为“村级治理新气象”,但也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仍待解决。

  一是村里面通了硬化水泥路,但部分破损。村里那条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土路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一条宽阔敞亮的水泥路蜿蜒在村庄中。自从修了水泥路,人们出行方便了,货物运输也容易了。另外,村里有些年轻人买了车,搞短距离载人载物运输等。但是通村外面的路才修好两年多,已有一些路段出现严重破损了。

  二是农村小学教学环境变好,但学习热情下降。这次,春节抽空回到二十年前自己就读的小学校园,发现变化很大,修了新围墙,盖了新校舍,换了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教学仪器等也都有相应的配套。但是越来越好的教学环境并没有激发起孩子们学习热情,目前初中没毕业就辍学在家的学生特别多,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抬头。

  三是环境卫生有待提高。村里环境卫生有了一定改善。但是,村里面的两个“内湖”,多年来由村委会发包出去,承包者一直向水中倾注畜粪、化肥等,污染的内湖呈深绿、墨绿色,与清澈一片的“外湖”迥然有别。村民多次反映承包者“拖来一车车化肥投入水中”,“猪粪更是几十车上百车倒进去”,加重水体污染。

  二、村民对治理赞赏与观望兼而有之

  一是打工返乡者对村级治理赞赏多。务工人员在外不但学了一些经营经验、工艺技术,还增长一定见识,他们对本地搞村级治理报以赞许:“政府这样管事,这里就有希望。”

  二是村里的部分农民或渔民“关心”而不“上心”。有的村民说:“我们在村里靠种田捕鱼过日子,自然关心村级治理,但还不晓得最后要怎么搞,也就上心不了。”

  三、“村官”做事做人左右为难

  村支部书记游四强说:“现在工作很难做,实事很难办,没钱什么都办不起来”。由于集体湖泊已经被承包,村委会已无集体经济及其收入的支撑。每名村干部的津贴不到5000元/年,村干部诉苦:“现在出去打工至少每年赚两万块钱,做村干部却赚不到面包车加油费”。

  不过,只要村里条件还过得去,没有较大经济风险,就有人争当村干部。当上干部可以亲自参与村委会事务,有“面子”,出村外搞经营也提高了信任度。但最后无论谁当选,仍将在乡镇和村民之间左右为难。拥有大家族背景的人当了村干部,自然要维护大家族利益,弱势的小姓农户就有意见。乡镇方面满意的人当选后又会担心下轮换届选举刷下来,遇难题不敢上,更不敢得罪人。村干部左右为难,其结局就是乡镇党政与村民皆不满意。

  四、思考与分析

  一是普通村民对此村治“新气象”反应有二。回乡创业者予以赞许,乡村社区生活有序化固然有益于当地市场健康成长。在村里居家过日子的农民或渔民予以观望,他们既想获得拨款或优惠贷款等好处,又怕自己利益受损。两种态度都是村民们利益意识的'反映,触及村治的民生基础。

  二是村委会这一级实为乡村社会官民界面的中间介质。除个别人系暂时下派的乡镇干部或组织部门近年选派的大学毕业生外,绝大多数村干部来自村民。普通村民没把村干部当做真正意义上的“官”,言其“和我们一样都是农民”。村干部们也明白自己不是拿固定工资的“官”,所以做起事来往往畏首畏尾。

  三是内湖富营养化养殖。此类养殖、种植方式是在既往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已有较长时间,现在触动这个问题,肯定会影响承包者利润和村集体收入,想必阻力不小。

  “乡村治理困境”最大的弊端,莫过于农民人散、心散。村治“新气象”于此凸显其意义,是在当今历史条件下将农民重新组织起来的有益试水。组织起来的农民才是自己家乡的最好卫士。归根结底,要搞好湖区监管,最终要靠环湖休养生息的千百万农民。

【回乡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回乡调研报告11-01

调研报告11-02

调研报告05-19

课题调研报告02-29

婚庆调研报告07-17

项目调研报告07-30

农机调研报告07-24

景区调研报告01-05

社区的调研报告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