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读书心得

时间:2023-06-30 09:46:3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寒假读书心得精选15篇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寒假读书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寒假读书心得精选15篇

寒假读书心得1

  冬天是四季中最简单最美丽的。

  冬天的美不仅仅在于娇艳的寒梅,还在于“风无柳絮”的雪。

  最美的冬天,在于上升溅起的雪花。雪花从天而降,它们是冬天的使者,那么洁白可爱。他们亲吻大地,给大地盖上厚厚的被子;他们玩松柏。——松柏有一副白甲,那么魁梧,那么高大,英姿飒爽;落在梅花肩上。梅花如穿马甲,吐露的雄蕊更香。如果落在梅花的花瓣上,就是“美女画妆,美女爱胭脂”,那就更有意思了。

  说到雪梅,我真想买几句。尤美薛梅,红梅。薛梅洁白优雅,轻盈纯净;红梅艳丽多彩,很有风度。如果雪落在薛梅,那就是“锦上添花继续简单,睡霜卧雪吐冰净”,这让薛梅有了空谷般的气质;如果和红梅一起倒,说明“罗敷不如石帅,不如石迷人”,让人觉得红梅的秀气红和雪的纯朴白相映成趣,真的很完美。可以说雪和梅花是独一无二的搭档。

  独自在雪地里行走。最惬意的是晚上的雪。我惊喜地打开窗户,小心翼翼地捡起一把雪。感觉自己抱着一个千载难逢的宝宝,好激动!太冷的.话,就不用“羞走,门边回头,闻青梅”。你可以穿上衣服,披上斗篷,独自在雪地里行走。一步一个脚印,故意跑来跑去捣乱!月光柔和地照耀着,轻如鸿毛,轻如水,冷如寒冰,照耀在闪闪发光的雪地上。想想看,曹植和陶渊明又要施展他们的诗才,又要喝醉了!

  拿一杯最清亮的月光,让雪花翩翩起舞,把你托起,亲吻你,随意靠近你,体验冬天最珍贵礼物的美丽、神奇、神奇。

寒假读书心得2

  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表明个体能面对不同的情景、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方法和技巧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要培养这种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去,并尽可能提高其参与度,其次是帮助学生逐渐掌握思维的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最后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决定了其独立思考的程度具有相对性,一般地,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能力不断提高,其思考问题的独立性也就不断增强。也就是说,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逐步培养、构建并发展起来。

  独立思考并不排斥同学之间的合作互助,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体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对于一个具体的问题,倘若没有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就急于与人合作和会话,必定会影响思维的主动性,从而影响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这么说:没有独立思考,也就没有合作学习的本质内容,合作讨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而合作也就只能流于形式。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是集体行为,但是与个体的独立思考是密不可分的,他们存在着一定的辩证关系。因此,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合作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前认知能力作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代替的。只有在学生思考到达一定的程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时,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这样才能找到最佳答案。我们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拥有自己的一片思维天空,在此基础上再合作交流,这时的交流才是体现个人创造性的高质量的合作。

寒假读书心得3

  今天妈妈在书店给我买了一本《童话大王》,这本书里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我最喜欢里面的《白雪公主》的故事了。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一位白雪公主长得很漂亮,很讨人喜爱。人们都非常的`喜欢她。恶毒的王后通过魔镜知道白雪公主比她美丽,就嫉妒白雪公主,想要杀死她。仁慈的卫兵不忍心杀害美丽善良的白雪公主,就放了她。对王后谎称白雪公主已经死了。

  后来白雪公主逃到了树林里和七个小矮人一起生活,当王后知道白雪公主没有死的时候,又想出了各种办法想要杀死她,终于白雪公主被王后的毒苹果给害死了。小矮人们看到白雪公主死去,非常的难过,非常的伤心,小矮人们将白雪公主放在一个水晶棺材里,白雪公主根本不想死去的人,就像在里面睡着了一样。后来一个王子经过树林,他一眼就喜欢上了白雪公主,并且救了白雪公主。两人结婚,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王后知道之后,非常生气,被气死了。

  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了做人一定要做个善良的人,就像白雪公主一样,因为好人一定会有好报的,一个人的美不只是外在美,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

寒假读书心得4

  很早就听说过这本书,也很早就读过这本书。之前只是当做故事来读而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我有幸在今年寒假重读了这本通过一个故事阐述了变是唯一不变的真理。也许有点哲学味道,但慢慢品味这本书你就会发现其实这个真理很通俗易懂。

  奶酪是他们要追寻的东西。有一天,他们同时发现了一个储量丰富的奶酪仓库,便在其周围构筑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后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见了!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使他们的心态暴露无疑:嗅嗅、匆匆随变化而动,立刻穿上始终挂在脖子上的鞋子,开始出去再寻找,并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鲜更丰富的奶酪;两个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对变化却犹豫不决,烦恼丛生,始终固守在已经消失的美好幻觉中追忆和抱怨,无法接受奶酪已经消失的残酷现实。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唧唧终于冲破了思想的束缚,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重新进入漆黑的迷宫,并最终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却仍在对苍天的追问中郁郁寡欢……

  我认为书中的奶酪可以成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个想要得到的东西。面对着如此快速发展着的社会,生活在这样一个快速、多变和危机的时代,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着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境遇,人们时常会感到自己的“奶酪”在变化。各种外在的强烈变化和内心的冲突相互作用,使人们在各种变化中茫然无措,先是追问———到底是谁动了“我的奶酪”?然后对新的生活状况无所适从,不能正确应对并陷入困惑之中难以自拔。如果你在各种突如其来的变化中,总耽于“失去”的痛苦、“决定”的两难、“失望”的.无奈……那么生活本身就会成为一种障碍。生活的迷宫很大,你会滞留在其中一角安身立命,久了,年纪渐长,就“懒得变动”,或者是“没有勇气和激情”再去变动和追寻。《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把人类面对社会变迁的生存问题寓言化了。

  嗅嗅和匆匆,代表了那些对社会变化有着敏锐嗅觉,且能迅速行动的人。这些人往往在变化来临之前,就可能有了预感,甚至有了预备行动。他们随时准备往前移动。因此,他们总是可能比别人先得到生活中的“奶酪”。

  唧唧和哼哼则代表在变化面前喜欢思前想后的人。他们无法预见变化,更可悲的是他们不喜欢变化,惧怕变化,甚至不承认变化,进而拒绝变化。当变化来临时,他们会感到痛苦万分、束手无策。

  唧唧同哼哼又有所不同,唧唧在失掉了“奶酪”之后,经过一阵痛苦的思考,终于采取行动。他很缓慢、很艰难地往前移动,他一步一步地重新发现生活中的“奶酪”,直到他最终又找回了以往“梦”中的“奶酪”。在现实生活中,唧唧可能代表相当大的一部分人,甚至是大部分人。环境的变化,迫使他们去思考、去行动,常常挣扎在“变”与“不变”的选择中。当然最终他们都能得到自己追求的东西,毕竟他们适应了变化。

  哼哼是个失败者。他永远没有从“失落”中痊愈。他抱怨、咒骂、怨天尤人,他感叹命运不济,但就是没有行动,没有下一步的计划。这种人在生活中也大有人在。他们是生活中永远的失意者。

  的确,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很多人会或多或少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压力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在高位怕掉下,在低位想方设法往上爬。总之,不管你在什么位置,不管你在社会的地位是什么,总会有各式各样的烦恼困扰着你。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有轻度抑郁症。

  这一本书我很喜欢,不仅因为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而且因为他对现代社会的反映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以不变应万变也许很好,但以变应变或许更好!

寒假读书心得5

  从学生学习的五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反馈)抓起,把独立思考放在较为突出的位置。以预习为例要求学生改浏览型为思考型,使预习成为有意义学习。我们的做法是通过问题串的形式,诱发学生独立思考,再在课上作相互交流和提炼总结。

  独立思考不是异想天开地胡思乱想,必须遵循正确的规律与方法。科学的思维方法,不是游离于获得和运用知识这个过程之外,而是贯穿、渗透在这个过程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只告诉学生结论,而要让学生了解得出结论的过程和方法,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及相互联系。通过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学会正确地思考,逐步构建起思想方法的体系,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思考作准备。以“复数有关概念”的教学过程为例,随着学生在课上的讨论不断深入,师生共同构建起复数概念的知识结构,并在此解决的过程中,提炼出一些思想方法。

  教师讲解不宜过细,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否则,看似讲透,实则难以内化为学生的观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无法形成,因此,教学过程中,对于最基本、最主干的东西要讲清,以利于知识迁移;而对于一些扩展性问题、简单的推导和论证、前后知识对比以及区别和联系,对知识和方法的归纳、总结等,可以给学生留出余地,激发学生自己去钻研思考。

  以“数学归纳法的`应用举例”的教学为例,我们的侧重点放在了问题结论的探求上,而在此过程中,出现了有限与无限的矛盾,从而加强了学生对数学归纳法应用功能的理解。

  推迟判断是奥斯本智力激励法的一个原则,该原则的要点是限制在畅想和讨论问题阶段,不宜过早地作出判断和批评,要营造宽松的氛围,使讨论者在心理上具有安全感和自由感,不断诱发创造设想,最终使思维走向灵活、深刻和全面。

寒假读书心得6

  寒假里,我看了一本很有趣的书。书的名字叫做《啊哈,世界上居然有这种事》。光看这个名字就知道书是很有意思的了啦。这本书的告诉了我以前的世界是什么样的。第一个故事就是告诉了我们人类是怎么发现火的.。有一天,在森林里的原始人看见闪电打在树上,燃起了熊熊大火。原始人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被吓坏了,纷纷逃跑。整个丛林都变成了一片火海。在火灾中幸存下来的原始人想找点东西吃。这时他们发现在大火中被烧死的野兽正散发出一阵阵香气。从此,原始人知道了烤熟了肉是种非常好吃的食物,另外他们也开始认真思考火的其它用用途。

  火的利用价值很大,所以原始人用火的地方也就越来越多,但是之前,他们用的都是自然中的火,要想用火就得等待,很是麻烦。因此,原始人开动脑筋,寻觅可以自己取火的方法。后来他们发现了用石互相撞击取火和钻木取火。这样他们发现了火,这是对人类历史产生重要影响的第一事件。

寒假读书心得7

  从学生学习的五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反馈)抓起,把独立思考放在较为突出的位置.以预习为例要求学生改浏览型为思考型,使预习成为有意义学习.我们的做法是通过问题串的形式,诱发学生独立思考,再在课上作相互交流和提炼总结.

  独立思考不是异想天开地胡思乱想,必须遵循正确的规律与方法.科学的思维方法,不是游离于获得和运用知识这个过程之外,而是贯穿、渗透在这个过程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只告诉学生结论,而要让学生了解得出结论的过程和方法,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及相互联系.通过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学会正确地思考,逐步构建起思想方法的体系,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思考作准备.以“复数有关概念”的`教学过程为例,随着学生在课上的讨论不断深入,师生共同构建起复数概念的知识结构,并在此解决的过程中,提炼出一些思想方法.

  教师讲解不宜过细,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否则,看似讲透,实则难以内化为学生的观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无法形成,因此,教学过程中,对于最基本、最主干的东西要讲清,以利于知识迁移;而对于一些扩展性问题、简单的推导和论证、前后知识对比以及区别和联系,对知识和方法的归纳、总结等,可以给学生留出余地,激发学生自己去钻研思考.

  以“数学归纳法的应用举例”的教学为例,我们的侧重点放在了问题结论的探求上,而在此过程中,出现了有限与无限的矛盾,从而加强了学生对数学归纳法应用功能的理解.

  推迟判断是奥斯本智力激励法的一个原则,该原则的要点是限制在畅想和讨论问题阶段,不宜过早地作出判断和批评,要营造宽松的氛围,使讨论者在心理上具有安全感和自由感,不断诱发创造设想,最终使思维走向灵活、深刻和全面。

寒假读书心得8

  今年寒假的时候,阅读了十本关于教育学的书,得到了很多的启发,也领略到儿童哲学的和儿童教育的魅力。

  最先阅读的是杨茂秀的《谁说没人用筷子喝汤》提供了二十则从教学实践和研究中获取的关于儿童哲学的正式案例。父母老师或者任何陪小孩生活成长的大人,都能从中看到儿童哲学的印记,在这些真实的故事背后,将分成两部分去讨论:一是叙事智慧,二十思考实验。仅有这种呈现,读者可以了解儿童哲学的研究与教学,或者说,它是一种运动,欢迎大家拿书中的案例与朋友谈论,让大人小孩一起来学哲学,玩哲学,做哲学。德国哲学家雅培四主张:人之初就具有很哈的哲学种子,小孩会用最简单的问题去问宇宙读书千,人情世故,一切的意义,那其实就是一种哲学的种子。提出有趣的问题,用哟取得方式一问题与好好更人家沟通是生活中的三个很重要的部分到的见解,他很有耐心连续听六岁的小豆豆说四个小时的话而不打哈欠。小林校长也很有创意,汇想到用废弃的电车改装成上课的教师;最棒的是,他尊重小豆豆天马行空的.想象。当小。。有了这些,人就会有他自己的哲学思想,而那是小孩小小的时候就会有,那该有的。我认为要怀着如履薄冰的态度去对待儿童的教育问题,而哲学教育尤为重要,小孩的想法、看待事情的角度和成人完全不一样,成人最好不要随意强加自己的观点去强行修正孩子的想法。

  儿童的哲学教育,最重要的是将正确的宇宙观和价值观理念有计划有步骤,科学的传输给孩子没,这对孩子的未来太过重要。当然也要求我们这些未来从事教育工作者的准教师们首先要有积极正确科学的宇宙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孩子的哲学教育比起其他来说,更为重要。具体到实际问题,比如:自然,宇宙形成,时间问题,光,社会,家庭,友谊,快乐,难过,悲伤等等,要有目的得去引导他们。

  接着阅读的是小时候就看过的日本黑柳彻子写的《窗边的小豆豆》。正如书的封面上写的:每个人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自己阳光灿烂的童年。说心里话,我是羡慕小豆豆的,调皮的她碰到了一个超级棒的小林校长,小林校长对幼儿教育有他自己独豆豆把粪坑里的东西全部老出来堆成一座小山,校长先生只说:弄完以后

  要放回去喔。我也羡慕小豆豆有一个宽厚仁慈的妈妈,直到他二十岁以后,妈妈菜跟她提起小时候因为太过调皮被退学的事情。如果当初在小豆豆还是个六岁的孩子是,妈妈就对她说:怎么噶的,你竟然弄到退学这个地步,我们只好再找一个学校了,如果再一次被退学,就没有学校要你了。小豆豆一定承受不了这种教育,所以我觉得每一个家长和老师都该读读这本书,来探索一下孩子的世界。你会发现小豆豆妈妈的这种教育很适合孩子的成长。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才是教育孩子的出发点。

  剩下的八本书我自己阅读的很潦草,外国的大教育家写的书看起来有点乏味,我觉得这可能与我还没有真正的接触到教儿童教育这一领域有关吧。待我日后多读几遍后,我自会发掘这其中的奥秘。

寒假读书心得9

  “地球给了所有人物质的本质,但最终从人那里得到的回报却是这些物质的浪费。”这是惠特曼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这句话也证明了我今天读到的文字——《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地球是美好的,是渺小的,是独特的,需要我们全心全意去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看完这篇文字,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地球是人类的母亲,也是生命的摇篮。她用自己的鲜血喂养我们。他无私而慷慨地为人类提供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还有我们人类,一如既往的破坏和伤害她。

  她是我们唯一的地球母亲!

  看看我们以前的地球母亲有多美。——辽阔的`土地,辽阔的海洋,茂密的森林,青山绿水,绿草如茵,清澈的河流,迷人的湖泊,太美了!这是天堂!看看现在的——,里面全是人们的生活垃圾。前河也变成了臭水沟,水土流失量大,植物被砍伐,到处都是生态灾难的痕迹!“这还是过去美丽可爱的地球吗?”我问自己。保护地球!从小东西开始,从团块开始!

  我们应该;看到垃圾就捡;家里可以多次用水;工厂的工业废物不能排入河流;多种树;少用一次性物品。

  “我们的地球好可爱,同时又太容易破碎!”这是宇航员在太空旅行,目睹地球时的感叹。

  这句话印证了现在的地球。顾严武曾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承担起保护地球的责任。让我们手挽手,肩并肩,心连心,筑起绿色大堤,保护资源、环境和我们唯一的地球。

寒假读书心得10

  又是一年寒假。在这雪花飘飘的一天又一天里,我细细地翻阅了四大名著。这经典的古代名著让我深深陶醉,从中流出那历经百年也不腐朽的浓墨古香,时时萦绕在我的心头。

  《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等这些经典的古代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在我大脑中留下深深的印象,孙悟空的勇敢机智,诸葛孔明的才智多谋,林黛玉的温柔挂断,鲁智深的粗犷刚强。这一个又一个鲜明耀眼的人物,不时跳动在我的眼前,启迪我的心灵,让我受益无穷。也许有人认为这四本读物过于咬文嚼字,一个个古文令人眼花缭乱,但只要用心去阅览,一个个经典的`故事,令人赏心悦目。

  以前读书只是粗略地看一看,书中的重点,书中的精髓根本察觉不到。现在我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就读出了书中的思想,读出了书中作者给予我们的暗示。与作者同一种心态,同一种思想去看待一件事,好似在与书本做着交流,不亦乐乎!平时与朋友聊天,会话不投机,双方都很尴尬。而书是倾听者,是最好的朋友,最好的导师。

  记得在秋天,我曾把一片树叶夹在了《红楼梦》这本书中,寒假里翻阅时看到了那片叶子,竟然依旧是绿的。不知是它离不开这本墨香纯厚的书,还是贪梦地读了《红楼梦》,吸吮了书本的精华,拥抱了属于春天的绿色,或许是书和它交了朋友,它正用丰满的绿色与书交谈。

  今天,我也想做那片叶子,永远受着书的熏陶,永远读着永青的书页.

寒假读书心得11

  “有效学习”这一名词越来越多的成为如何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词。在阅读了《关于数学有效学习》这一篇文章,针对自己正在从事的工作,我收获颇丰。

  所谓“有效学习”,就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如今,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与学的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活动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且厌学或学无收获,不能促进学生发展。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是传统教学将教学的天平沉在“教”这一边,而未能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授权”。新课程的设计理念,从根本上说,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新课程倡导“建构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中学习者是主角,教师充当“脚手架”的作用,力求营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这一环境的主要因素是:多样化信息、和现实紧密结合的教学情景和问题,教师多元化的角色(引导者、协调者、激励者、反馈者),互帮互学的学习小组,能够自我控制并有良好学习意识的学习者等。可见,课堂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真正主体。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人的信息加工过程,而信息加工的过程有三类:问题解决、模式识别和学习。这三类过程既相互区别又彼此渗透联系。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不是一种数量上简单积累的过程,而是认知结构不断重新建构的过程。他认为,个体的认知结构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而获得不断发展,以适应新的环境。个体每当遇到新的刺激,总是把对象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同化)。若获得成功,便得到暂时的平衡;如果已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容纳新的对象,个体就必须对已有的认知结构进行变化,使其与环境适应(顺应),直至达到认知上的新的平衡。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教材所表现的是经过逻辑加工好的数学形式。因此,就数学知识的学习而言,绝大多数是在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和联系中进行的,即数学知识的学习应该在同化与顺应中完成。

  根据“有效学习”的定义,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策划势必是有效学习目标达成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提出促进有效学习的数学课堂策划中必备的环节。

  1、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开发与利用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绪情感作为一种清晰的变量,伴随在教学活动中。情感既可以成为认知的动力,进而促成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产生互动;又可以抵消教师教学活动的张力,影响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同、接纳与构建,甚至干扰认知过程。由于数学的概念体系和数学的逻辑推理都表现出抽象的形式。这种抽象使不少学生难以产生学习的动机与兴趣,不易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因此在设计课堂策划的过程中,要:

  (1)注重抽象的概念定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设计良好的课堂导入,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2)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端正个体态度,调动班级学习情绪;

  (3)调整好教师本身的情感因素,将课堂策划一气呵成的完成;

  (4)充分理解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

  (5)设计学生的自主学习时机、时段,让学生充分参与知识点的产生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

  2、科学设计促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措施

  学生的学习意图以及学生本身的特点是人文教学的起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

  (1)调动学生潜藏的数学意识,包括学习数学的良好动机和对待数学信息的正确态度;

  (2)维持正确的目标意识,包括对运算和推理的理解、分析和讨论;

  (3)训练数学学习的选择意识,信息转换方式,包括不同的数学学习策略和学习资源的选择;

  (4)张扬逻辑意识,让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描绘性的逻辑言语指向论证性的逻辑演绎。

  3、合理筹划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环节

  如果一门课程使学生饱受挫折的打击而与成功的喜悦无缘,学生也就不会喜欢,更谈不上“终身学习的愿望”了,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喜欢和好奇心的源泉。数学教学当然也不例外。

  第一,设计学生经历知识点学习的探索、发现以及归纳阶段。数学教学活动要融入学生的认知层次,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自主进入探索问题,发现规律,归纳总结的阶段,并适时点明并细化学生的那些“成就归于努力”的意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二,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一个班级体中,学生的学习与接受能力总有差异。优秀生能够在预算时间内完成探索等一系列数学学习活动,自信心饱满,充满热情,他们总是积极地寻求和利用有用的信息来解决学习问题;而班内的后进生往往会要用多一点的时间来总结归纳,或许会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消极想法,缺乏学习兴趣,没有积极探索冲动。这就需要教师对课堂有完善的驾驭与控制能力,使得课堂活动有适当的阶段性、波浪式的任务管理与技巧训练。

  第三,设计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对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是实行有效学习策略的重要前提,在学生的学习认清高涨时提出更有意义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总的来说,在一节课堂策划上,要秉承以下原则:巧设情境,激活求知欲望;以学生为主体,提供机会,满足其探索、发现欲望;灵活、合理使用教材,充分发挥其特有功能;加强激励性评价。充分将这些理论贯彻运用与课堂教学中,才能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寒假读书心得12

  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教学工作的参与者和学习者而言,直到有了些许教学工作的参与体会后,开始初步阅读,学习。这样的感受是不一样的。真正的理解是由我这个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构建起来的。因此,通过阅读,我觉得当下最大的体会在于,我最应该的是改变自己对于小学教学工作的理解和心态。

  首先是自我。因为我对于知识的理解具有我个人的特征,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总会想当然的认为这些知识是学生不用学都能知道和理解的。比如在以前就用刷子、刀具乃至身边的任何事物进行油画创作,我就会认为看到这些就该会有这样的理解和运用才对。可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同学们大多难以想到。对于牙刷他们第一个想到的是刷牙,灵活的同学会思考是否可以有其他用法。在短短的一年[增]??的教学过程中,我非常认可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思维。但是,我更体会到,纵观我现在所教的和教过的人多个班级中,无论是音乐、绘画、语言表达,鲜少有真正擅长者。哪怕是一些所谓的学过的,有多少级证书的同学。再来对比一年级与四年级学生的作品,在人物的绘画和语言的表达上,高年级的学生水平整体与一年级的水平相近。故而我觉得无论是如何教,在一周两节课,这么短的时间里,加上美术材料不全等情况,就算从一年级开始教如何运用一种绘画工具,也未必有效。为此我特意用四年级进行尝试一个学期,就构图一块,我自编内容,结合每课作业点评都着重强调,然而,我听到的最多的是同学们看优秀作品时那一声声索然无味的"哇!"当然,人才肯定是有的,如四三班的孙明泽、七班的丁劢,五年级二班的朱文轩,还有近期才了解到的史子义等等。真是能够做到让人惊叹。这些人,在作品的表达上从不需要准备,唯有自我表达而已。思来想去,这些人,不用教都是可以学的会,搞的通的。

  以上所说,让我觉得时代在发展,当我对前辈们万般欣赏,视为楷模时候,自觉我辈与前辈不能比之。而到了现在,看到这么多的学生,条件好了,资源足到过剩,却越来越浮躁。这让我一度觉得无论如何分析学情,无论如何教,在绘画上真是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

  我常思考,我这样的认定,对吗?如果对,那我该混过去,无论如何都是这样了,课的好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于学生来说又有多少价值。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我总是忍不住要示范些什么,在我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的时候,我总是想去与学生沟通,想知道点什么。对于课,不由自主的会更正视一些,我肯定的知道,我该如此。近两年的工作使得我真正明白系统性是必要的,课型是该有明确的认知的。学生学习确实是一个同化到顺应的过程,就好比人的成长,那需要时间,需要积累。而教师,就该充满耐心的守望自己的学生。

  因此,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更全面的认识学生这一个群体,更真诚的看待小学教育这一事业,让自己的工作起点扎进这土壤更殷实些,那样,才会更有儿童立场,更明白该怎么样才能与学生一起学习,成长。

  再者是关于课堂的开放。

  之前一节新基础的课之后,我需要一个内化的过程。新基础的理念很多,我感性上给予二字,即“自由”。包括在课堂教学目标明确下的教师自由教学和学生生活感性上的学习自由,同时包括思想自由,情绪自由。难在化偶然为必然的相互牵引,归纳。难在由浅入深的自然随机转换,同时包含彼此真诚的心态,一起融入课堂。最终,学到什么是决定一切的因素,一个课堂的提升是这一因素的显性体现之一。教育本身就课堂教学中,知识文化教学的提升是最为明显的,由不会到会,有会到精等等。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亦是了解,理性课堂的实践在于情境活动中的问题自然发掘,解决,从而学习到知识。是一个有序的,理性的,有预设的课堂。虽然足够开放,但是依然由于学科本身,纵使天马行空依然难以逃脱局限。因此,一般评课我们可以从教学目标中了解活动设计的意义,由散状聚集到凝聚一点,达成目标。

  然而美术不同。出于感性,我认为既然要实践新基础的核心理念,足够开放,课堂本身就是限制,因为学生的学需要从感性上联系生活,发现,创新。要真正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收获什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一,课堂基础知识技能的学习,二,情感态度的把握,三,不断融通一切自身所有的成长感受。

  如果把课堂去掉,成为纯粹的学习。既然是长城意识的,那就将一本书乃至一个小学的所有美术课,有序的从简单的一课基础,一步一步化为有序衔接的整体。整个小学,就学个主题。而恰恰就是这个可以从一年级一直上到六年级的课,需要包含生活经验,包含语数外等各科相关基础知识,甚至一个课堂可以由很多老师一起来上,既然可以听课为什么不可以一起合作完成呢?学生开放了,教师本身也该由一变二,三。课堂也该由盒子变成整个生活。

  上完新基础的课之后,我深深的感觉到了滞碍,看着作品,看着自己,看着学校的一切,我肯定,美术要发展,绝不是自身生存必要的发展,也不是要争夺所谓主副课堂的地位,而是教育必须要求美术,音乐等体验感受性强的学科成为融通其他学科的催化剂,自然走出去。

  最终,关于情感,真正的一堂完整的新基础的课,如果回到课堂,那缺一不可的因素便是班主任。因为一堂足够完整的课,最基础的就是师生之间的了解和情感,我们必须足够了解。

  这是上学期上完一节课之后的真实所想。现在实践下来,由不得我不去思考一个问题,那便是创新和理想状态下的构想尝试,是否符合现阶段的学生,是否与现阶段的社会背景一致,是否符合学习的一般规律等等。

  就在刚才,校长与我沟通之前上的一节调研课,嗯,这是一节可以让大家都笑笑的课。不过我很高兴,在自家里非常直观的暴露自身课堂教学的问题。确实,课堂教学中心里有学生,就该如其所说,心里该有具体的学生,而不是我概念中的学生。记忆犹新的一幕便是王俊小同学积极发言,我便去了那边。待我回过头来,这边的同学的心思已经去了老远。

  希望以后能够步子放的再小再细些,一个一个教学目标达的到,能够关注到同学们吧!

寒假读书心得13

  寒假吃饱喝足,每天睡到自然醒,生活如是这般,倒是轻松惬意,但也觉得有些空洞。还好,假期中看了几本育儿书籍,与崽崽嬉笑玩乐亲密无间,也算是放下工作,进一步走近童心。

  可以说,最近“童心”一词特别火。其代表作是20xx年的电视《爸爸去哪儿》了,紧跟着20xx年《爸爸去哪儿》的电影接着火了一把。我家小子当时嚷着要大年初一看了电影再回老家,后来勉强同意回去的条件是要早点返长沙,记得我们初六到长沙后直接把车开到范城看完电影再回家的。这就是童心。孩子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就总是念念不忘,心直抓的。我很好奇,孩子们喜欢的到底是什么呢?我崽看卫视的春晚,最兴奋的地方,莫过于看到天天与他爸张亮上场。说到底,这部戏,就是5位老爸在陪着5个孩子在玩,玩耍中显露真性情。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成年人的作用是什么?陪伴者亦或引路人。陪伴着他们慢慢成长。没有陪伴,就谈不上了解;没有了解,就谈不到引路。

  由于自家有调皮小子,加之我班上有38名男孩,可算是全校男孩最多的一个班了,所以在图书馆当《养育男孩》一书进入视线时,我马上被吸引住了。封面上写着由《男人的品格》作者、澳大利亚权威教育家经典专著。当今的育儿书扎堆,我更倾向于选择那种有理有据的科学性著作。在人们的印象中,男孩往往比女孩更好动、调皮、

  淘气。书中有一章《睾丸激素》中就回答了,为什么男孩喜欢争吵和打架的原因。这一激素使男孩精力旺盛,也会使他们变得狂燥。书中还建议:男孩比女孩晚一年入学。这是因为,与女孩相比,在智力方面,男孩的发育有些缓慢,大约比女孩晚6-12个月,在完成精细动作所需的协调能力方面发育得尤其迟缓。具体来说,这些精细动作的协调能力就是运用手指的能力,包括拿钢笔和拿剪刀的能力。他们仍处在“粗放式发育”阶段,更渴望到处炫耀自己的肌肉,因此他们无法安安分分、老老实实地坐很长时间。曾经自己也为孩子入学的年龄而纠结过,也有朋友劝说过男孩不妨晚一年入学。现在看来早早入学的结果实际上未必有益。3岁前不建议上幼儿园,因为三岁之前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时期,这时候更需要父母在身边的细心呵护。一般6岁时上一年级,男孩也许要晚半年到一年,才能和女孩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不区别对待,无形中对男孩造成了一定的伤害。男孩感觉自己是失败者,会对学习失去兴趣,而这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大脑结构还没做好准备。这使我想到,班上有名叫刘宇鑫的学生,有很多优点,但一大缺点是:字一直写不好,没有力度。是不是要加强手指的力度,亦或让他先能安静地坐下来?了解孩子,我们才能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

  通常没有父亲管教的男孩会在学校出现纪律问题。当今社会,离婚率越来越高,单身母亲也日益增多,近1/3的男孩得不到爸爸的照顾。对于男孩而言,6岁到14岁这个年龄段正是他们需要得到男性的鼓励和男性榜样的时候。小学应引进大量的男教师。现实情况却是,小学男教师廖廖无几。好在学校的体育老师多为男老师。男孩特别喜欢体育运动,让男孩旺盛的精力在体育运动中发散出来吧。让男教师参与到得不到父爱的男孩的生活中去,这些男孩的生活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班上有些男孩看似对什么都不在乎,而实际上他们非常渴望成功,渴望融入集体生活,只是我们对他们太苛刻了。孩子的成长同样需要指引,不是孤立,而是“如果你急需帮助,我们将满怀热情地帮助你。”

  再来说说《窗边的小豆豆》给我的启示吧。这本书我先看了一遍,后来推荐给小儿读。没想到,他十分感兴趣,现在每天晚上成了我们母子俩的睡前餐,每晚临睡前我给他读两篇,他听得津津有味,有时恨不能给他多读几篇。巴学园的趣事有很多:电车教室、光着身子游泳、“山的味道、海的味道”的盒饭、散步、试胆量、温泉旅行等,校长小林宗作先生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窗。既使是今天来看,异国他乡的孩子读来,也觉得校园的生活是那么丰富有趣。读到小豆豆学“落语”(类似我国的单口相声),问崽崽:小孩子为什么能听懂那么难懂的话?他的回答与小豆豆如出一辙,对真正有趣的事情,是绝对能听懂的。有时候,我们不要低估了孩子的能力。尊重每一个孩子,小林宗作先生第一次见到小豆豆时,听小豆豆一个人说了4个小时的话。即使今天听来,也让我们大吃一惊。整个巴学园才五十多个学生,小豆豆的一年级班上只有9个孩子。连八岁的`小孩听到这里时,也懂得,班上人少一些,这样老师讲的会听得更清楚一些。小林宗作先生把达克罗兹先生的韵律操引入小学教育中,让孩子们根据音乐的节奏自由的舞动。有点类似现在人们练习的瑜珈,促进打开心灵。韵律使身体和心灵能够理解节奏,帮助精神和肉体达到和谐,从而唤醒人的想象力,促进人的创造力。音乐对于常规的课堂教学是有帮助的,想起窦桂梅老师所在学校,有一个庞大的乐曲库,供课堂教学时选择。也记得在“丽音”的墙上贴着的一句话:音乐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这也正合了接下来要谈谈的于永正老师所提倡的,建议每个小学生都要习得一门乐器的观点。

  有次没赶上于永正老师的课,却购得了他的两本书。一本是他的《教海漫记》,谈心得体会的。他对作文教学的认真、执着,让人佩服。两次看到主任办公室的两盆花,都被他抱回去上了作文课。还有次老婆买了只电动狗礼物,也被他拿去先上作文课了。他的作文训练题材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处处留心也皆“文章”。于永正老师多次在书中提到:不遗余力地教学生背古诗、词、学点古文、教他们“三、百、千”,三年级教《三字经》,四年级教《千字文》,五年级教《百家姓》。少布置动笔写的作业,多布置读、背的作业。这也将是我要实践的方向。在我教的两学期,两次期末考试中,前一次考前做了每单元的测试,在四年级上学期考前检查、督促背诵过关,后来发现,背诵的效果更佳。小学六年,我们给学生什么了?于永正在回顾教育时,谈到:六年来,让学生背诵了不少古诗文;六年来,抓读课外书;十分重视艺术教育,尤其是音乐教育;李政道说:“科学和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三刀个面。”艺术教育(特别是音乐教育)使学生的气质发生了变化,情操发生了变化,观察力和审美情趣发生了变化,想象力发生了变化。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六艺”中,他特别看重“诗礼乐”。六年来,让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开展了各种有趣的、有意义的活动。六年来,重视作文教学,重视写字教学。每天20分钟,练字雷打不动。学写字就是学做人。郭沫若说:“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的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类毛病。”写字是小学生的基本功之一,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把它交给中学老师去做。六年来,如果说还有的话,于永正老师谈到,那就是给学生应有的尊重和关爱。他提到,不要轻易请家长到学校来。而宁愿自己去学生家里去家访。有时候,我们在工作中采取的是一种简单、粗犷的方式。深入细节,深入人心,像于永正老师所强调的那样:希望每位老师都带着思考走进教育,崇拜思考!

  于永正老师对于30多年的语文教学总结、归纳的几句话是:少讲,让学生多读、多背、多写;重视古诗文的学习;从低年级开始,练习写作文,写所见、所做、所思,所感;教写钢笔字、毛笔字。

寒假读书心得14

  20xx寒假,教科处向全体老师推荐了朱永新老师写的《致教师》一书,这本书并不像之前学校推荐的理论书籍读来那么苦涩,书中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平实易懂的语言引领我感悟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走入吴非老师这本书,我边读边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却不由感慨万千。吴非老师的文字,真正让我懂得:教龄、资历、经验,未必就意味着是个成熟、理性的教师!读完此书,我记住了他对学生的爱,对待工作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却不由想起了自己…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我参加工作已经有十多个年头,站在讲台上,刚毕业时那种难以掩饰的青涩和腼腆仿佛就在昨天。十几年的时间,足以改变许多事情,但对教师这一工作的责任感,却由年轻时的火热衍变成了今日的绵长不息。常常听到有人说:"你是老师啊!不错呀!一天就那么几节课,动动嘴就行了,有双休,有寒暑假…"。每次听到这些,我只是一笑了之,我明白,只有从事了教师工作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这份工作的辛苦,其他人是永远也感受不到的。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一位老教师对我说:"老师吃的是良心饭!"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教师精神的实质。是啊!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我们需要英雄,但我们更需要千千万万,实实在在,脚踏实地于平凡岗位的有责任心的人。教师,固

  然有着别人无法理解的艰辛,但她也同样有着别人无法体会到的.幸福!每天清晨,踏进校门,孩子们那一声声甜甜的"老师早!"是种幸福;每年教师节,办公桌上那朵朵艳丽的鲜花是种幸福;每送走一届毕业生,他们会不舍地道上一声:"老师,我们会回来看您的!"是种幸福…幸福的背后是教师付出的无穷无尽的爱!教师的爱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付出时,我们没有想到回报,这就是一种责任的驱使。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叶的事业,就是选择了奉献。每天面对着一群鲜活的生命,叫我们又怎么敢懈怠呢?如今,除了教师的身份,我也是一名学生家长。每天看着孩子点点滴滴的变化,听着他滔滔不绝地讲着每位老师带给他的或有趣、或新奇的知识,心里充满了对老师的感激。我想,每天会有多少像我一样的母亲在和她的孩子分享学校带给他们的快乐?亦或是焦虑孩子的止步不前,孩子们周而复始的求学之路,牵动的是多少带着期盼的母亲的心哪。我想:每位孩子的母亲应该也和我一样,希望孩子的老师能够爱他,对他负责;当他受委屈时,也希望老师能够像妈妈一样摸着他的头,安慰他吧,这种念头便会驱使我尽力把学生的每件小事做细、做好。

  有爱就会有感动,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寒假读书心得15

  在寒假里,我又再次拜读了一本书,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这种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好学生要靠教师的激励、引导、督促教育才能成功。作者克拉克先生从细微处着手,通过对55个教育细节的处理,创造出教育奇迹。作为成功的教育者,作者在书中并没有谈及如何教书、如何分析教材、如何准备教案,而更像是在谈论如何为人处事、待人接物。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例子,让读者感觉作者所描述的就在我们身边。书中讲述的创造奇迹的55个细节确实常常被人们忽略,而正是细节创造了奇迹,成就了辉煌。书中提倡对孩子要从小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一举一动中体现出尊重孩子、宽容孩子、赏识孩子,并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从生活中学习,从鼓励中学会自信、从宽容中学会耐心、从赞美中学会感激、从接纳中学会自爱、从赏识中学会行动、从分享中学会感激、从诚实中学会真理、从公平中学会正义、从关心中学会尊重、从保护中学会信任、从关爱中学会友善…

  让绝大多数的教师感到比较头疼的就是如何处理后进生的问题,比较听话的还好,虽然完成质量不是很高,但至少作业还是能基本完成的,而对于作业经常拖拉不做的,我们一般采取的方法是一方面联系家长,让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另一方面就是和后进生谈话,刚开始还是能收到一定的效果的,但久而久之,家长听惯了孩子在学校的`“不好表现”,也会对孩子失去信心,而孩子则会认为自己在教师的眼里就是一个差生,就更不想学习了。

  作者克拉克也碰到了这样的情况:他的一个“问题”学生已经很多日没有交作业了,他马上想到了和他的家长联系,但都没能联系到。有一次总算联系到了,他就把这个不好的消息直截了当地告诉了这位学生的家长,想得到这位家长的支持。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家长听完了竟然说:“我孩子在家里也一向如此,你就将就一下吧”。这个回答真是让克拉克哭笑不得。也许是克拉克他自己认识到了自己和家长的交流方式有待改善,所以在另外一个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他改变了策略。他首先是耐着性子给这个家长拨通了电话,但与第一个学生的处理方法不同的是他没有直接向这位家长“告状”,而是向这位家长违心地说他的孩子这段时间表现得如何如何好,这位家长听了以后自然非常高兴,表示要教师对他的孩子一定继续严格要求,家长会极力配合。过了两日,克拉克再次拨通这位家长的电话,这一次向这位家长陈述了孩子这两日的不好的表现,家长当然非常气愤,当即表态,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回家一定批评教育自己的孩子。读完克拉克的处理方法,真是佩服他的别具匠心。回想自己平时的教育方式,也是把孩子的不好表现直截了当地告诉家长,而孩子表现好的方面就很少会去告之家长了。

  事在人为,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处理方法会有不同的结果。优秀是教出来的,我们要给孩子营造一个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氛围,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让他们享受学习的快乐和成功。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相信我们的孩子会更优秀。

【寒假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寒假读书的心得体会02-20

寒假读书心得06-12

寒假的读书心得03-25

年寒假读书心得02-23

寒假读书心得范文05-23

2022寒假读书心得04-15

小学寒假读书心得04-15

学生寒假读书心得04-07

寒假学生读书心得04-07

寒假读书心得15篇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