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

时间:2023-07-09 11:18:5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傅雷家书读后感(荐)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傅雷家书读后感(荐)

傅雷家书读后感1

  在原来通迅没有这样便捷,所以在更多时候人们都采用书信的方式来表达对远在他乡的亲人的思念。这当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珍视,有“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愁绪,也有“昨日家书至,慰我久离群”的慰藉。同时可以看出曾经的人们对家书的重视。《傅雷家书》作为一部家书中的“巨作”,其中收录了傅雷夫妇写给远在波兰的傅聪的125封书信。这其中有对工作爱好的.指点,又对傅聪日常生活中小事的关心,从这些细节中就可以看出父母对孩子浓浓的爱。

  我们总是把那些真正爱你的人对你的爱抛之脑后。在书中,傅雷夫妇也曾提到过傅聪不愿意写回信,总是以各种理由推脱掉,而父母却总是给傅聪写长信以表达对傅聪的思念。我想父母对孩子的爱,有时候并不是孩子看不到,而是假装看不到由此来推脱父母对自己的问题,比如现在怎么样啊,有没有什么问题,需不需要帮忙等等。仗着父母对自己的爱而选择回避。

  我觉得傅雷夫妇是一对很好的父母,他们爱傅聪和傅敏,但绝不是放任不管,但他们也会严格要求子女,会给子女提供经验,又愿意放手让子女自己去尝试。

  毕竟,我们是第一次做子女,他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我们都会努力做到最好。

傅雷家书读后感2

  当要回头写感想时,我觉得很不容易。因为全书收录的这些家书,可谓篇篇精彩,字字珠玑,做笔记或任何总结概括都有可能损害这部经典之作。所以,在这里我只是记录一些一读该书后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达的重要思想。

  首先,从形式方面看,《家书》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细致入微,无微不至,严谨认真相信所有读过家书的读者对这些特点都深有感触吧。根据自己很少的经验,我觉得,之所以能够如此,很大程度因了书信这种表达、交流或写作方式。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广泛、自然舒畅的作品诞生。

  他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也正是这种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论文,译作),使得我们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著名文艺评论家、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学问的`细致、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作风。

  如果说《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经典的“教子篇”,那么,我想首先而最具这种意义的应当是这种态度和作风。但绝不仅限于此,还有,傅雷先生由于自己的学识、思想而能将任何大事小事阐发出深刻但绝不艰涩的道理,从而给人以启发。

傅雷家书读后感3

  我突然想起初中读过的《傅雷家书》。文中主要写了傅雷和他儿子的书信。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段话“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晨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的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读完后我感受到傅雷的爱子情深,给远在出国留学的儿子写信。读完《傅雷家书》后,傅雷和他儿子傅聪的信如同朋友对话。作为父母,既为他们而感到高兴,也为之此伤心难过。毕竟是骨内之情,作为子女我们应该体会、理解父母的苦心,让爸爸、妈妈看到他们想要看到的一幕——我们快快乐乐、幸福美满的生活,也算是报答了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

  还让我想到了一句话“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是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术上的打击。”这句话好像是傅雷写信给他儿子傅聪的一句,鼓励儿子的一句话。

  第一次看《傅雷家书》时,就看到了傅雷的简介。傅雷是位有名的翻译家,他翻译了许多的'外国著名的书籍。他还是一位教育家,他的两个儿子都很优秀,大儿子傅聪是一位比较有名的音乐艺术家,他学习刻苦认真。

  最后送各位一句话“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历磨难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的。

傅雷家书读后感4

  昨天大晚上的看完这本书,真的太难受了,每次看到“此信写于一九六六年八月十二日,离凌霄两周岁生日仅二天;离他们走上不归路,也不过三周左右的时间。这是父母亲给儿子儿媳的最后一封信。”真的不忍心看下去,好希望他们能继续通信,等到傅雷能亲眼看见凌霄的那天,想象如果那天到来,傅雷的文字会有多开心。

  第一次看傅雷家书,看的是译林版,傅雷和傅聪的书信一来一回,当时看只知道傅雷对儿子的谆谆教诲,第二次看更多的是体会傅雷对儿子的感情,要有多想念,才能让爸爸多次写信直言,想要儿子回信寄照片呀,每次看都好有感触“有空多写信来,我们太孤独了,需要孩子的'温暖!”

  大部分书信都是和儿子探讨艺术,为他翻译书籍,传授自己的语言学习经验,谈到自己学习法文的时候“一切学问没有速成的,尤其是语言”。教导他为人处事,特别是当傅聪想要换老师的时候,傅雷给傅聪提出一系列问题,要傅聪一一作答,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分析换老师的利弊,那封书信是我对“学做人”这个主题感触最深的地方。

  正如傅敏所提的,此书献给一切“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人们。

傅雷家书读后感5

  《傅雷家书》是一本很出名的家书,每次去书店家书区域,都会看到此书。阅读此书,我是通过读书会开始陆陆续续阅读的。读完此书,感觉本书确实很不错。因为该家书本来只是父子、母子之间的对话,并没有为了出版而写,所以,书信中的内容读来真情实感,也颇有启发。

  除了真情实感之外,我能看到父母对儿子的关切、挂念之前,真可谓可怜天下父母心。

  本书所选编的家书内容,能明显地看到父亲和母亲的不同关注点和切入点。傅雷更多是笔墨和精力放在如何指导或建议练好琴,提升水平,而傅雷母亲更多地关注身体、家庭以及理财方面的事情。通过本书,让我们看到了傅雷家风,以及家教风格,对我也是个启示。

  对于父母,要想教育好子女,其实是要付出很多的。除了自己的`工作之外,子女的教育更是费心。千教万教,教孩子做人,教孩子爱国,爱我们的文化是非常重要。

  书信内容很丰富,里面好多语句也值得我细细体会和感悟。

  总之,这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让我们为人父母者获益匪浅,也能让孩子们感受到父母的付出和努力,体会父母的不易,更能理解父母。

傅雷家书读后感6

  《傅雷家书》这本书是父母与子女之间通过写信的方式来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文字,他们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更完整的表达出来,从而达到双方相互理解的作用。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认为,这世间的家长都是非常固执的`,不愿意对孩子说对不起,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是当我读了《傅雷家书》之后,我发现我的这一想法是错误的。

  爱子之情是人之常情。傅雷教子总是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我感受到了深刻的父爱。家长和孩子之间成为朋友,我想这是每一位家长和孩子所向往的事情。但对于如何成为朋友,却是一大难题,在《傅雷家书》这本书中就会向大家解决这样的问题。

  全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刻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傅雷以自身的经历来教导自己的儿女,告诉他们应该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而且对孩子的生活也进行有益的指导。这不正是一种父爱的表达方式吗?

傅雷家书读后感7

  《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两个儿子的信,书中记录着儿子从1954年—1966年的事,在这段时间里,记录了傅聪音乐和感情的一些事情,书中写出了父亲对儿子的爱、关怀和问候,

  整本书读完后,看到了傅雷的教子之道,感觉他是个好父亲,他给与儿子事业和感情方面的问题的解答。

  在看书的过程中,我知道傅聪比较贪玩,经常不喜欢弹琴,但是他的爸爸从七岁半就开始谈钢琴,不仅是因为他的父亲,更是因为他自己,他热爱钢琴,对于儿子,再教育钢琴方面,他建议儿子每天练习六个小时,但是并不像其他家长,逼迫孩子,更没有打骂孩子,而是以一种朋友的身份在教导,也没有过分的打骂儿子,之所以傅雷这样好的教育方式,才是傅聪在音乐的学习上不断成长和进步,在期间,儿子取得好成绩是,傅雷很开心,但是他并没有过度表扬,而是告诉他要更努力的。

  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发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这对傅雷有了不少的收获,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傅雷家书读后感8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导师。与书对话,就是与圣贤为友。手捧经典,细细品读,领略经典中的传奇,去欣赏千年以前的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去领略古老大地的山川河流、风土人情。

  让我们轻轻地吟,去感受乡村布衣的闲情野趣,离愁别绪,去体悟文化英才的高远志趣,报国情怀。

  《傅雷家书》,一本集教育与爱于一身的.经典名著,沈敏特曾评析“《傅雷家书》的文化格调应该说是顶级的”。《傅雷家书》是一部很特殊的书,傅雷用自己的经历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于此同时,他对儿子的生活,也有有益的指导,他指导儿子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傅雷提出意见和建议可以说是傅雷思想的折光,甚至可以说是傅雷必胜最重要的著作。此书感情纯真、质朴,没有半点虚伪,其意义远远超过了傅雷家书的范围,是可以使我们更好提高自身修养的好书。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去阅读、去品味。

  山东省莱芜市高庄苍龙峡小学三年级一班 亓梦歌 指导教师 何桂香

傅雷家书读后感9

  每一个可爱婴儿的出生,都离不开两位父母的精心准备,婴儿是母亲怀胎十月的结晶,是父亲费尽白头的心血。养育一个婴儿长大成人,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教育、思想、生活......

  每一位父母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有的溺爱孩子;有的用怀柔政策;有的用打骂方法;有的放任自由,任其发展,在众多爱的表现面前,有一种爱,最为深沉,最为珍贵。

  那是一种严格而感情纯真、质朴,令人动容的爱-----傅雷和傅雷夫人对两位儿子傅聪、傅敏的爱。

  爱子之情乃人之常情,但是傅雷对傅聪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傅雷忠诚于自己的`祖国,严格要求自己和儿子,对待祖国,绝无二心,爱国之情显而易见。

  在《傅雷家书》的186封书信中,傅雷所写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琐事,更多的是和儿子交流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才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而家书中不少的名言,不断地鼓励他们努力,使他们纠正错误,不断完善自我,最终变得刻苦用功,正直,善良,勤恳的人。 《傅雷家书》告诉了我们天底下所有父母一个浅显的道理,揠苗助长的措施已经过时了,只有和自己的孩子成为最知心的朋友,你们才能给孩子一个金色童年,让他茁壮成长。

傅雷家书读后感10

  傅留家书,里面记录了,傅雷给他儿子寄的信在信中。傅雷表现出对他儿子的关爱和关心。告诉他儿子要做一个纯洁正直的人。

  傅雷对他儿子的教导。不仅注重于学习和事业,还注重与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他儿子遇到困难时被他提出建议。让他的人生变得更加平坦,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

  在那些书信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深厚的感情,傅雷先生在教育孩子时,不光注重孩子的学习情况和事业,更是从生活的各方面去向他提出自己的'建议,事无巨细,只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以后的人生道路更平坦。

  傅雷先生对于孩子的思想精神也极其注重,他曾多次在信中叮嘱傅聪,傅雷曾写道:“唯有把过去的思想包袱一齐扔掉了才能得到真正的精神上的和平恬静,才能真正心胸开朗的继续前进。”傅雷先生认为,一个人只有拥有一颗清澈明朗的心,才能让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更自然,才能遵循自己的本心去生活。傅雷先生也曾说过:“心情不稳定,就懒得动笔。”足以见得,他在教育孩子时,总是能发现孩子所处的状态,并且针对其所处的状态教育孩子。傅雷先生的话既具有针对性,却也具有普遍性。对于我们而言,只有把握好心态,有正确的思想,才能更好的成长。

傅雷家书读后感11

  《傅雷家书》绝不是普通的家书,它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人的自爱其子,也是一种自然规律。人的生命总是有局限的,而人的事业却永远无尽头。通过亲生的儿女,延续自己的'生命,也延续与发展一个人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所能尽的力量。因此,培育儿女也正是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世界应该的尽的一项神圣的义务与责任。我们看傅雷怎样培育他的孩子,从家书中显而易见。他在给儿子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不论在做人方面还是其他各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谊,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再看看这些书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样的政治处境中写出来的。有多少人在那场“黑暗的灾祸”中受到伤害,傅雷却在其中显出了他不变的本色。

傅雷家书读后感12

  初闻《傅雷家书》其名是在老师的必读书目之中,所以我只好无可奈何地拿起这么一本书。仔细阅读之后,我才懂得了这其中的奥秘,比如艺术修养,人生道理和餐桌礼仪。

  傅雷教授儿子在餐桌上礼仪的片段令我印象最深。“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上,叮叮当当的!”

  这段话是傅雷告诉儿子学习不仅仅在音乐方面,还要在礼节方面多加注意。傅雷从生活细节上教育其子,可见对其子的爱与殷殷期望。傅雷在国外生活,傅雷教授其西方的餐桌礼仪,反映了傅雷对傅聪无微不至的关心。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母亲对我餐桌礼仪的教育。她时常说:“跟很多人一起吃饭的时候,我们不能随意入座,而是让年龄大的或者是主座的人先入座,待他们入座我们再入座。而且碗筷要轻放用碗筷或杯子时要记得轻拿轻放,不要发出很大的撞击声,不能打扰别人用餐。还有吃东西是不要发出声音,小口小口地吃,不要塞得满嘴都是,觉得有油渍或汤渍时要及时擦掉,不要被人看到不卫生的一面。”这是母亲时常提醒的,也是我一直铭记的'。

  良好的餐桌礼仪不仅是对社交礼仪的了解,也是对别人的尊重。孩子们并不是生来就懂得餐桌礼仪,他们需要父母的教育,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需要父母的不断提醒以及不断强调所养成的一个好习惯。

傅雷家书读后感13

  翻开《傅雷家书》浓浓亲情溢于字里行间,傅聪出国在外,父母的一封封家书表达出对他的学习生活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对他的引导教育。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

  家书合理的教育中隐藏着深深的爱。傅雷多次与傅聪交流音乐上的技巧,为他点名方向,还不断要求他拥有高尚的思想,顽强的精神。在经济上给傅聪合理规划,使在国外的傅聪并没有坠入寂寞的深渊,对学习生活手忙脚乱,而是井井有条,最终拥有了自己的幸福。

  傅雷如此重视教育孩子,以至于卧病在床也不忘写家书。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深刻的思考。教育自古以来都是大事,而现在不少父母忽略教育,一味地溺爱孩子,认为足够的金钱让他们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是对他们的'爱。傅雷在儿子出国时没有塞给他大把大把的钞票,而是给予他经济上的建议,做出合理的规划,每月将所有花费记下来与月初的打算对比,然后做出下个月的打算。这让傅聪获得了比金钱还要珍贵的东西合理支配金钱或时间。在21世纪,金钱已经贬值,更不能满足精神世界,而最值钱的就是教育,合理的教育让儿女受益终生,并非一时之乐。

  傅雷夫妇会为傅聪的离别难过的茶不思饭不想,也会因为“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傅聪的第三名的成绩欣喜若狂但不忘上进。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值得我们学习。

傅雷家书读后感14

  《傅雷家书》是傅雷和儿子之间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在这本书中到处都洋溢着傅雷对儿子的教育及爱。

  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位伟大的`父亲形象,他不断用自己的经验教育着、激励着儿子。从表面上看他是一位十分严格、只知道批评儿子的父亲。但他心中充满了对儿子的爱。只是他将严厉化作爱,将批评化作关心,将惩罚化作呵护。

  在与儿子傅聪往来的家书中,很多方面都对儿子提出了好的建议,想尽全力为儿子分担,帮儿子出谋划策,解决问题。从而引领儿子成为一位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傅雷家书中,能看到父子两人对学术问题激烈的探讨;对生活和人际交往方面的亲切讨论;也能看到对对方的思念与关怀。傅聪的好朋友恩德因手术卧床不起,傅雷让傅聪无论多忙也要写封信去,傅雷通过这件事,教导傅聪,只有实事求是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待朋友不能如此马虎,生性并非“薄情”的人,在行动上做得跟“薄情”一样,是最冤枉的,犯不着的,正如一个并不调皮的人耍调皮而结果反吃亏,是一个道理。

傅雷家书读后感15

  傅雷老年常常回忆小时候教子的情形:他在书房工作,儿子在外练琴,小孩子的天性总是喜欢一群人在外面疯跑,但是傅雷剥夺了儿子的这种天性,而且练琴的过程中,用了非常多暴力的手段,曾经一巴掌把儿子的耳朵打坏!

  好在儿子傅聪成功了,成为音乐家。但是父亲的负罪感并没有因为儿子的成功而有所减轻,相反因为年龄的增

  长而有所加重。终于在一次通信中,他与儿子提起这个问题,使他稍微感到轻松的是,儿子原谅了父亲。这大概是最好的'结局了。但是傅雷留给他自己与我一个问题:假如可重新来一回,父亲还会用一种近乎残暴的方式剥夺儿子普通的童趣而强迫他学习钢琴吗?

  或许他可以这样安慰自己:儿子在被迫学习钢琴的过程中也可以体会到快乐!这种快乐是一种更高级的快乐。

  真的吗?我不敢学习他,再说咱跟人家的也不是一个级别的,现在的孩子脾气都大,万一小子哪天火气上来,拿把刀跟我比划一下,我可就亏大了。如今这样的事情可不少,估计那些家长只看了傅雷家书的前半部,看到了儿子被教育的过程,但是没看到父亲的内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