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之美读后感

时间:2024-02-26 10:55:3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吴哥之美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吴哥之美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吴哥之美读后感

  这本蒋勋先生的《吴哥之美》伴随了我整个八月的出差旅程,从北京到台北,从台北到香港,随身的包里放着它,偶尔在开会间隙,在陌生的咖啡店,在中转的飞机场,拿出来读几篇,心中有一点想说但无法言状的感动,终于,在香港的酒店房间,我看完了最后一篇,合上书,望着窗外高耸的楼宇,觉得踏实了一些。这日,下午阳光不错,房间里放着最爱的驰放音乐,在这样的钢铁丛林里,我通过这本书,发现了一些被沉埋遗弃的大美之境。

  我有幸在几年前去过柬埔寨,也去过吴哥,在写这篇书评前,我又在网上看了一遍关于它的介绍。我看到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和概括它:吴哥窟是东南亚主要的考古学遗址之一。占地面积四百多平方公里,包括林地,吴哥窟遗址公园。这个公园有从九世纪到十五世纪高棉王国各个首都的辉煌遗迹,包括著名的吴哥寺庙,在吴哥寺庙里有无数雕塑饰品。可是对于去过那里的人,深受震撼的,不仅仅是那些曾经被遗忘的宫殿庙宇,也不是奇思妙想的雕塑,而是蕴藏在那些建筑背后的文明,和一个世代的故事。

  蒋勋老师的这本书,显然也是想要通过那些石头建筑,描述出文明之美,还有自己的内心之美。他去了吴哥14次,对于我这样的一次观光客,他对那里的认知远胜于任何走马观花的人,而这份深刻,在书的任何都可以都被彰显,成为一本难能可贵的人生之美的叙述。在读这本书的那些时候,很奇妙的是,我跟随着书中的文字又重游故地,文字带有一种魔力,图片带着熟悉感,这样的代入让我欣喜和感动。我跟随蒋勋先生的文字,一次次回忆起曾经走过它的点点滴滴,还有无数可以延伸的记忆部分,这对于一个在出差中的职场人而言,是如此的难能可贵。说起吴哥,不得不提它所指代的宗教信仰,我虽然号称无信仰,但却学习灵修多年,虽不崇尚见佛拜佛,但却读了许多的经文,又开始研习佛陀。

  期望可以用那些高深的佛家理论,指引自己的世俗生活,在我看来,灵修和佛陀,不是告诉你如何拜佛,而是让你成佛。众人皆有佛性,只差顿悟和点化,而又非人人都可成佛,但佛心不可无,佛念不可无。这些年来,我经由学习,早已经明白,生住异灭,成住坏灭。不垢不净,不生不灭。真正的美,是文明之美,是废墟之美,是壮阔的美,是包容的美。还记得在那次旅行中,我坐在城墙通道边上,在看一本晦涩的经文,翻译地直白拗口,百思不得其解,正午的阳光刺眼,抬头晃得眼睛睁不开,四下无人,背后都是粘稠的汗水,心里有些恼怒。然后,我望见远远的郁郁葱葱的树林,闪着金光的吴哥寺,心里想,众生的国王,万物的天神,膜拜的人们,是否知道这一切都是幻想?而作为凡人的自己,是否能够真的明白那些建筑背后所代表的信仰,而依靠信仰,真的可以活下去?那时的我,对这一切带着怀疑,并且不太由衷地赞美那些文明的遗迹,更多的时候,我以一种旁观者的姿态看着那些身边虔诚的人们,我怀疑世间的很多动机,怀疑人内心的单纯。那时的自己,自以为成熟和脱离。但截然相反的是,这本书的作者蒋勋先生,却是在由衷地赞美那些大美,他赞叹文明和建筑,赞叹世代的兴衰,赞叹让人深刻的历史。那不仅仅代表着是对现世的一份夸赞,而是内心的宽容和悲悯。这本书对我的意义,远远不是重游故地,感叹文字和图片,它与我而言,仿佛是为我的曾经而写,为我的将来而写,是为了总结内心之浅薄,是为了铺展未来之心怀。我不敢说这是人生的导书,但很显然,这本书对于现在的我,是有独特的引导。如果你和我一样去过吴哥,你或许会不仅仅感叹那里的美,还会有些遗憾,因为那些建筑只是废墟的组成,带有破败和沧桑,满目苍夷形容有些过分,但不完整和自成体系是必然。

  但是,蒋勋先生却没有从破入手,而是从美开始,为我们讲述了一场微笑着的文明。或许,美同样伴随着破,就仿佛成功伴随着失败,进步伴随着落后。苦难、艰辛也是如此。历史的进步、朝代的更迭都伴随着战争和牺牲,人可以去了,但那些见证过历史沧桑的建筑却永远停留下来,它以一种过来人的姿态,俯视着渺小的我们,俯视着茫茫世界里不值一提的过往。我一直都一个观点,历史的见证,不是人,不是书籍,而是那些我们用来彰显权利和特征的建筑,法之度量,敌不过一个世代的结束。而观诸法空,则无所障碍。所以,同样的,吴哥就是一个见证,一个说法者。如此看来,蒋勋老师的这本书,则是通过这样的说法者,说与观法者,说与世代凡人,在这些曾经辉煌的建筑里,有过生,有过死,有过繁荣,有过破败。而今看来,这些都已经是过去,都已不再重要,我们通过那些壮美的故事,了解历史的变故,心里肯定有一种震撼,还有深深的平静。比起那些长久停留在这里的见证,我们又是何其渺校并不是什么都没有留下来,但正如书中说的好,也非什么都没有,也非什么都有必要。

  我喜欢书中一个形容:美,总是要走向废墟。但是,美,同样救赎了早已成为废墟的吴哥。蒋勋老师的文字细腻、唯美,同时带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悲悯,过往已成云烟,未来不可知晓,唯有当下教会我们万般珍惜。生之伟大,生之渺校来来去去,一切皆空。

【吴哥之美读后感】相关文章:

语文桥之美教案08-30

《雕塑之美》教学反思03-03

语文桥之美教案15篇09-03

《四季之美》教学反思02-28

数学之美读后感09-22

数学之美读书心得04-01

《四季之美》教学反思9篇03-09

八年级语文桥之美教案02-19

八年级语文桥之美教案(9篇)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