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教的心理学读书心得

时间:2024-04-22 13:19:3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学与教的心理学读书心得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与教的心理学读书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与教的心理学读书心得

  学与教的心理学读书心得 篇1

  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师,我们往往更多关注教学手段、方式上的东西,对于课堂上出现的教学事件和学生之间的学习水平差异,也往往归咎于上。虽然以前读书时也曾学过《教育学》《心理学》等科目,但毕竟是脱离实践的纯理论学习,相隔十多年也已淡忘不少。这也是遗忘的规律吧。趁现在是暑假,我捧读了《学与教的心理学》,在里面重温了不少心理学知识,同时,踏足教坛十多年的我对教学中的许多隐性问题有了新的发现,特别在学生注意力低下方面有了更深的思考。

  当我们遇到那些上课经常走神、开小差的学生时,总会第一时间想到他的注意力很涣散,并寻找其中的原因:他昨晚是否休息不好,近来是否玩得疯狂以至于在课堂上仍在遐想,他的学习目的性是否不够强以至于对学习不重视等等。但《学与教的心理学》一书则提醒我们,学生的注意力涣散除了教学方法及其客观原因外,也有可能是被教师一些不经意的行为所导致的。这让我很自然地发现了教学中常见的几个小问题:

  问题一:刚上课就发测验卷或公布测试成绩,然后再评讲试卷。我想这是很多老师的惯性做法,但殊不知,这样做会使学生情绪特别紧张、兴奋或沮丧,难以把注意力及时转移到教学中来,因为他们的注意还纠缠在分数或做错的题目上。这是我从《学与教的心理学》一书中提到的“情绪急剧波动会使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而发现的教学问题,怪不得每次这样评讲试卷的过程中总得要管几次纪律。明白了这一点,我想我们可以提前半天或一天,利用放学时间,先把试卷发下去,让学生们先研究研究,自己先试着改错题,然后再进行评讲,我想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问题二:课堂上常把容易的问题留给中下生回答,难题留给优秀生回答。本来,我也觉得这是分层教学的做法,能照顾到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但当我了解到“反抗或淡漠会造成学生注意力涣散”这一心理特征后,我就发现我们课堂上老是这样明显地分层次回答问题,也许会在无形中给他们划了界线,会使他们感到不公平,虽然能调动起中下生的积极性,但却可能抹煞优秀生的积极性,他们可能会想:容易的轮不到我们回答,难的问题不容易答对,还是不说为妙。一节课没多少精彩的生成,课堂就会变得郁闷,使部分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为此,我觉得我们的课堂提问也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既不能为使课堂教学顺利完成而集中关注优秀生,也不能盲目照顾中下生而影响优秀生,以免顾此失彼。教学中的公平对待,往往能使学生增强注意,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问题三:学生上课后才匆忙准备学习用品。很多学生都喜欢一下课就走出教室活动活动,或在教室里轻松轻松。非要等到上课铃响了才拿出相应的课本,有的甚至在老师喊上课时还在忙着整理东西。就是那么一两分钟,也许有的老师并不在意,但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这会导致学生注意力的短暂分散,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心理学“有效进行注意转移”的原理,培养学生课间先整理下一节课的学习用品然后才去活动的习惯,这样有利于学生提前把注意转移到下一门学科,有利于提高下一节课的教学质量。当然,上一节课的老师不要拖堂,否则也会降低学生进行注意转移的效度,影响下一节课的教学质量。

  问题四:新学期,刚发新课本就开始讲授新课知识。新学期,学生刚接触到新课本,如果马上就进行新课文的学习,他们会不明晰此学科的`学习方向和目标而感到茫然和被动。尤其是个别学生面对某些没什么兴趣的学科,但又要学好它,这就得先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以及对学习结果的向往和追求,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因此,以小学为例,我建议当学生拿到新课本后,可以先让他们通读教材一遍,要求学生关注每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每个单元导读中提示我们要掌握些什么内容、培养什么能力,本学期要写哪些,推荐阅读哪些课外书,要背诵哪些课文等等。然后,让学生制成表格罗列出来,并拟好新学期的学习目标和,再利用一至两天时间在班中汇报展示、交流提炼。这样,当学生明确了知识的价值和学习的目的以及学习本学科每一单元的具体要求和任务后,他们就更能唤起有意注意,学习就会更自觉了。

  读完《学与教的心理学》一书后,我还发现了我们教学中不少的隐性的教学问题,不禁汗颜,由衷地感到阅读相关的心理学书籍不仅仅是刚踏足教坛的年青教师的需要,更是我们所有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的需要。每个班总有一些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或问题学生,我们习惯地从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遗传因素、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但《学与教的心理学》一书告诉我们,我们不能忽略教学中常出现的心理学问题。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心理学知识,关注学生的“注意、记忆、气质类型、情绪情感、意志力”等问题,必定更能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学与教的心理学读书心得 篇2

  阅读《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深有感触,书中提到的很多的教学机制、教学理念,与我们的教育教学息息相关。使我们对学生的心理以及学与教的心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只有老师和学生们的积极配合,才能达到教学的完美结合。

  《学与教的心理学》包括三个部分:教师与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它将新的学习论和教学论及其教学设计技术贯穿全书。采取了以学校学习和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为基本线索,介绍和剖析学与教的重要方面和主要环节的心理学理论与应用。论述了学习类型与教学条件的相互关系,学生人格特征与教学处理的相互影响,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交互作用,等等。

  下面谈谈对教与学的心理学的认识:学与教的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心理学新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一方面深刻的体会到教与学这是两个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对于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细些的课堂教学和我们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活体会是一致的;另一方面,还认识到教学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在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

  目前来说个人收获和体会是:《学与教的心理学》揭示出教育过程中应当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且阐述了这些特点对教学过程会产生何种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学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将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教学的实质。学会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学会将教学置于共同体中,学会在整体中去把握;不再教学分离,既要认识到自我的局限,又要善于去发掘自身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辩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则永远是教学最本质的核心。明白了学习的本质是人类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我很认同终身学习和学习社会化的观念和模式。在学校,学习的不是死的知识,而是学习的能力,学习要伴随着人的一生,要学会学习。没有智慧,知识本身是没有用的。

  学习不仅是课堂中的.事,要创造学习化的社会,我们个人也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让学生更新了本身原有的学习观念,以前只是注重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情感,态度,方法,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而这些方面是很重要的;注重学习活动的创新性,以前习惯于接受老师或书本的现成知识,懒得思考。因为只要掌握了老师讲的东西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也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自己的懒惰情绪,而现在要转变成发现式,创造性学习,探索未知的领域。学习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且需要建立灵敏,完善的反馈调节机制,通过对学习评价理论的学习,更新了评价观,评价决不仅仅是考试,老师的评语。同时也要重视自我评价,而它才是学习过程的出发点与归宿,只有更多地进行自我评价,才能形成自我意识,获得自我超越。

  学与教的心理学读书心得 篇3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

  我阅读了《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读完后深有感触,这本书中提到的很多的教学机制、教学理念,与我们的教育教学息息相关。读后使我的业务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学生的心理以及学与教的心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只有老师和学生们的积极配合,才能达到教学的完美结合。

  《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包括了三部分:教师与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它将新的学习论和教学论及其教学设计技术贯穿全书。采取了以学校学习和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为基本线索,介绍和剖析学与教的重要方面和主要环节的心理学理论与应用。论述了学习类型与教学条件的相互关系,学生人格特征与教学处理的相互影响,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交互作用,等等。

  从书中,我认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我国教育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使教师队伍具备良好的素质。要更新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提高自身教书育人的技能。

  2、中、小学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学生的发展既是教育目标,又是教育的基本依据。教师要想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必须了解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我应把握学生的认知特征,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是教师的天职。若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就必须懂得和熟练地运用学习规律。所以我们教师要知道学生认知能力、动作技能和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和有效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

  4、教师必须学好教学心理学才能使习得的学习论原理转化为教学技能。为我们的教学决策提供心理学依据和应用技术。

  5、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需要许多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作指导。教师必须知道并理解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课堂上的任何教学方法或技术的选用必须适合教学目标的需要。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顺利完成教学各个环节的任务,必须自始自终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

  学与教的心理学读后感5

  读过这本书后使我对心理教学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对学生的心理以及学与教的心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只有老师和学生们的积极配合,才能达到教学的完美结合。本书中的很多理念解决了我在心理教学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不仅揭示出教育过程中应当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且阐述了这些特点对教学过程会产生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学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习是最重要的事情。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教学的实质。学会全面地去分析问题,学会在整体中去把握;不再教学分离,既要认识到自我的局限,又要善于去发掘自身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则永远是教学最本质的核心。

  书中从职业的角度来看,将教师的成长归结为教学新手成为教学专家的过程:

  1、新手水平。

  新手水平的教师是师范生或刚进入教学领域的教师。在这个水平上,教师的任务是学习一些陈述性知识,如一般的教学原理、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并熟悉课堂教学的步骤和各类教学情景,获得初步的教学经验。

  2、高级新手水平。

  高级新手水平的教师是具有两三年的教龄的教师。他们的言语知识与经验相融合,教学事件与特定知识相结合。

  3、胜任水平。

  并不是每个教师都能够达到胜任水平的。其教学有两个特征:能有意识地选择要做的事;在教学活动中,能确定教学事件中的主次。此水平的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有较强的自信心,但是他们的教学技能仍然达不到迅速、流畅与变通的水平。

  4、熟练水平。

  熟练水平的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教学情境和学生的反应有敏锐的直觉力。他们从不同的教学事件中总结共性,形成事件间的模式识别能力。

  5、专家水平。

  在处理课堂教学事件时,专家水平的教师不是以分析和思考的方式有意识地选择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和教学活动,而是以直觉的方式立即作出反应,并轻松流畅地完成教学任务。我感觉自己目前还是处于高级新手水平,这条教师的修行之路还很漫长,需要自己不断地去摸索,不断地去改进。

  阅读这本书深有感触,书中提到的很多的教学机制、教学理念,与我们的教育教学息息相关。使我们对学生的心理以及学与教的心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只有老师和学生们的积极配合,才能达到教学的完美结合。

  学与教的心理学读书心得 篇4

  这本书有教学理论也有教学技能,我对第108页的阅读的过程论述很有体会,特别是阅读的两种加工过程中的第二种:自上而下的加工方法,此方法与我之间学习到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图式教学是同理。在实际教学中,我已应用这种图式阅读教学法几年,发现对学生阅读学习甚为有效。

  而学者对图式知识的解释也是各抒己见,有的从时间上说图式是“对过去的反应和经验的积极组织”,有的从平面上范围上说是“人们大脑中所储存的相互关联的各种知识、观点与概念”,有的从纵向面说是“以等级形式储存于记忆里的一组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或构成认知能力的建筑砌块”。图式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在任何与以往经验类似的活动中起作用,头脑中已有的图式会影响或支配人们对新信息的理解。人们对新知识的理解总是建立在已有知识之上,把新知识与已知知识相联系;而缺乏这种联系就会给阅读带来困难。

  我理解为:学生把在阅读新文章之前所具备的知识得到整理并激活这些知识以理解当前所阅读的内容。在20xx年毕业考卷的一篇短文里,学生所具备的图式就是学生对自行车这一物体很熟悉,都有骑自行车的经历。那么出题者在中文题目里一开头就问“你骑过自行车吗?你知道自行车的发展史吗?”和文章的开头Do you have a bike?Many children like to ride bikes.But where did bikes come from?以中英两种问句来激活学生对接下来的短文所讲的主题的背景图式,也给学生阅读下面的短文很大的提示:

  (1)短文讲的主题是自行车。

  (2)短文讲的是自行车的发展史方面,而不是自行车的构造、品牌这些其它方面。

  (3)学生把接下来理解短文的范围缩在自行车变换更替的`的历史这一范围内。

  就该短文来说,出题者不但在中文题目里给出了所要阅读的短文的主要内容的提示,还在正文中的一些生词给出中文意思,降低了整篇阅读难度,平时能读懂书本阅读部分内容并掌握阅读策略的学生在阅读此文时会理解得较好。但学生做后面五道判断题时须反复阅读和校正自己初始理解,如学生在判断A bike is called a bicycle it has two wheels.这句话的对错过程中,学生理解这句话后调出because这个关联词,这个词的语意和语用学生学过了,也就是图式知识,学生再去原文扫读找判断依据,抓出A man in Germany(德国)made a thing with two wheels(轮子).It was called a bicycle.这两句话,再细读理解。这两句话中a man in,two,It was,这些词汇是六年级学生熟悉的图式知识词汇,Germany,wheels有中文解释学生也直接理解,made a thing with,called bicycle这些新词汇学生须通过整个句子整体理解或推测,如学生是否能准确推测made的意思就要看学生是否熟练掌握make的过去式,也就是说学生对已学知识中动词过去式这个板块的是否全面掌握。学生学过bike这个词,但学生没学过bicycle,学生纵观全文整体大意可以推测出bicycle就是bike,当生词理解完后,学生基本上能理解两句话的大意了,最后学生就思考这两话是否构成因果关系,作出判断写答案。

  学生学习理解这篇短文的方法就是自上而下加工的过程,理清考文里的词汇、句子和整体表达的意思才能完整把握考题,正确做出答案。

  学与教的心理学读书心得 篇5

  阅读了《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受到了一定的启发和教育,对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及子女的教育问题,有了更多的想法和感受,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促使我转变思想,优化教学过程,从心理学的科学角度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课堂教学更高效,促教学过程更愉乐。

  这本书里面有的内容,对于当前工作在一线的我还是很有启发和指导意义的,比如说”如何尽快缩小的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间的差距“,里面就谈到: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在教学上的差异是由于他们所具有的专业知识的结构不同造成的,而知识又可以通过教学获得,因此缩小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间差距的一个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将专家所具有的知识教给新手。操作方法如下:

  (一)教学常规与教学策略的训练

  1、每天做一回顾

  2、有意义地呈现新材料

  3、有效地指导课堂作业

  4、布置家庭作业

  5、每周、每月都进行回顾。

  实验证明,通过教学常规与教学策略的训练,新教师掌握以后,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了,但与专家还有一定的距离。

  (二)对教学经验的反思

  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肤浅的。布鲁巴等人提出四种反思的方法:

  1、写反思日记。

  2、观摩与分析。

  3、职业发展

  4、行动研究。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成长,活到老,学到老,从阅读中吸取所需养分,如:专家教师制定的课堂规则明确,并能坚持执行;专家教师有一套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专家在教学时注意回顾先前知识,并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专家教师将练习看作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往往是这样做的:提醒学生在时间内做完练习并帮助他们把握做作业的速度;在教室里来回走动。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我将尝试促理论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指导和改进当前的工作问题,在反思与总结中不断进步,不断提升,相信我们的工作会更加扎实有效,我们的课堂教学会更加高效而愉乐。

  学与教的心理学读书心得 篇6

  去年第一次阅读《学与教的心理学》,它让我了解到“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只有老师和学生们的积极配合,才能达到教学的完美结合。”我写下了自己的收获: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学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将是他最重要的事情。为此,作为数学老师,我们应抓好学生数学学习中“读、听、讲、写、用”的五种学习……

  在上学期,在学校品质课堂管理的课堂检查和科组的课堂检查中,发现我们的课堂上存在了很多的问题,学生随便插嘴、故意捣乱、搞小动作、不认真听老师的讲解、不听从老师的命令、做练习不动脑、做事拖拉;课堂乱成一团,老师对此却无从下手……..针对这些问题,我想从书中找找原因和解决的方法,所以今年再次阅读,我选择性地阅读《第十四章课堂管理》。

  我主要从课堂管理的维持功能和课堂里的控制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课堂管理的维持功能

  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持久地维持良好的内部环境,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始终保持在课业上,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1.当课堂教学面临新的情境时,通过课堂管理,使学生迅速适应课堂情境的变化。

  2.当课堂里出现师生关系和学生关系紧张时,通过课堂管理,缓和与解决各种冲突,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3.当课堂里出现纪律问题时,通过课堂管理,维持课堂纪律。

  4.当课堂里发生心理问题行为时,通过课堂管理,调节学生的过度紧张和焦虑,减轻心理压力,维护心理健康。

  二、课堂里的'控制

  1.实施有效控制。课堂教学进行过程中,学生有可能因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干扰而发生问题行为。因此,课堂管理必须实施有效的控制,一方面通过控制课堂纪律和设置必要的课堂结构以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则需要通过心理辅导,矫正各种问题行为。

  2.教师的自我控制。课堂里的不少失控往往起因于教师本身的失控。要想有效管理课堂,每一位教师都必须重视自我控制,当面对一个新的课堂,或者再次面对一个曾经让自己非常棘手的课堂时,不少教师很容易焦虑过度,内心里充满着紧张不安和担心害怕,唯恐出现课堂混乱和失控。要知道,世界上并没有常胜将军,任何一位教师都有可能出现管理失误。关键在于善于从失误中吸取教训,努力将教训转化为经验,就有可能不断减少失误而成为课堂管理的能手。

  有些教师容易因课堂出现纪律问题而愤怒,有的还会大发雷霆,这时很有可能失去理智,出现过激的管理行为,甚至导致体罚或变相体罚。因此要心平气和地对待学生在课堂发生的问题行为,避免以自己的粗鲁去压制学生的粗鲁。学会自我提醒,可以在备课本的醒目处写上“制怒”方面的警句,当自己激动起来的时候,起到自我暗示的作用,使自己迅速平静下来。

  学与教的心理学读书心得 篇7

  看完《学与教的心理学》,使我深受启发和教育,深深的体会到,教学是双方的,要想顺利的、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知道学生的心理和教师的心理,处理好学与教的关系。通过学习使我在以下方面对学与教有了新的和更高的认识:

  一、教师的素质以及获得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本身必须应有良好的心理特征和较高的素质以及广博的专业知识。而这些并不是每一个人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一个漫漫的培养和成长过程所形成的。自己在教学上虽已不年轻,但与专家教师的差距相差甚远,原因是我与专家教师所具有的专业知识的结构不同造成的,但我也深知这些是可以通过教学获得的。例如:可以通过

  (一)教学常规和策略的训练、

  (二)通过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和外部的支持,象合作教师等。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会逐渐培养自己的良好心理特征和提高心理素质,努力向专家教师学习、向老教师请教、与优秀的青年教师探讨。这样才会尽快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才会尽快缩小与专家教师的差距,更好的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 教学除了教师具备良好的素质和专业水平,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什么是学习,学习是复杂的过程,学生是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所以我首先应明确什么是学习,对于学习,不同的阶段,心理学家有不同的认识,最初,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倾向于把学习定义为“由经验引起的个体的行为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本书把学习定义为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能力或行为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定义中有三个要点:第一,并非人们从事的任何活动都产生学习,只有那些对人的能力或行为倾向带来变化的活动才是学习。第二,其变化是后天经验引起的。第三,其变化必须能“相对持九保持”。

  二、学与教关系的处理 学生本身的素质和心理特征的发展更是千差万别,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一)感知运算阶段、

  (二)前运算阶段、

  (三)具体运算阶段、

  (四)形式运算阶段。

  我们现在的学生正处于第四阶段,一部分同学对于家长有叛逆心理,对于学校老师有逆反心理,这个阶段的同学思维有以下特征:

  (1)假设-演绎思维、

  (2)抽象思维、

  (3)系统思维。

  而且不同的学生在认知上存在很多差异,如:

  (1)认知方式的差异,(2)学生性格的差异等,导致学习的差异。教师怎样才能教好学生,应首先掌握学生学习的心理,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条件,不同类型学习的特殊过程和条件,几种复杂知识学习的过程和条件,并且学会解决问题。有了以上的准备,教师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应用适应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较好的课堂设计来完成教学任务。随着年龄的变化,学生的身心都处于不断的发展中,人的同一发展阶段也有高潮和低潮阶段,何况一个未成年人,也有高潮和低潮,此时不应该横加指责,应及时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同时将自己的教学思路和课堂设计进行调整,改善课堂气氛,增加群体的凝聚力和学生的集体的荣誉感。并及时进行学习结果的测试、诊断和讲评,从诊断中及时发现学习困难学生的闪光点,并且分不同层次进行表扬来激发学习兴趣,从此达到一个新的高潮。

  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缺少不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与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与学就离不开课堂,课堂总是要存在着积极的、中性的和消极的三种行为。积极的课堂行为是与课堂教学目标保持一致的。中性的课堂行为是既不促进也不干扰课堂教学但不听课的 行为。消极的课堂行为是明显干扰课堂教学的行为。因此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处理好学与教的关系需要教师有一定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素养和应变课堂与教学的各种能力,才能成为一名深受学生、家长和社会欢迎的优秀教师。

  学与教的心理学读书心得 篇8

  假日里我阅读了皮连生主编的《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读完后深有感触,这本书中提到的很多的教学机制、教学理念,与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息息相关,《学与教的心理学》读后感。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反省,既不害怕正视自己短处,又要努力探究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更要经常总结自己的或他人的成功经验,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读过这本书后使我对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对学生的心理以及学与教的心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只有老师和学生们的积极配合,才能达到教学的完美结合。 从《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中,我认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中学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教师要想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必须了解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应把握学生的认知特征,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2、我国教育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阶段。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素质。要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提高自身教书育人的技能。

  3、教师必须学好教学心理学,这样才能为我们的教学决策提供心理学依据和应用技术。

  4、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需要许多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作指导。教师必须知道并理解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课堂上的任何教学方法或技术的选用必须适合教学目标的需要。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顺利完成教学各个环节的任务,必须自始自终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 《学与教的心理学》揭示出教育过程中应当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且阐述了这些特点对教学过程会产生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学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习是最重要的事情。 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教学的实质。学会全面地去分析问题,学会在整体中去把握;不再教学分离,既要认识到自我的局限,又要善于去发掘自身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则永远是教学最本质的核心。 阅读这本书深有感触,书中提到的很多的教学机制、教学理念,与我们的教育教学息息相关。使我们对学生的心理以及学与教的心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只有老师和学生们的积极配合,才能达到教学的完美结合.

  学与教的心理学读书心得 篇9

  这段时间,我们阅读了皮连生主编的《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感觉这本书的所有内容都与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息息相关,值得细读。

  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的教育对象是教师或未来的教师,为我们学习教育学和各科教材教法提供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又为我们在以后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实践中运用心理学理论提供必要的基本训练, 并为进一步学习心理学打好基础。 刚开始读这本书的第一章就觉得对我们非常适用。它主要讲的是良好教师的心理特征及其培养, 尤其讲到新教师的成长过程及如何尽快缩小新教师与专家教师的差距, 这对于我们刚加入教师这个行列的学习者来说真的是受益匪浅。

  中国有句古话“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品质,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保证首先自己要有良好的品质。良好教师的心理特征及其培养讲到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所需要的有效的教师特征:机敏,热心, 关心学生及班级活动, 愉快乐观, 能自我控制, 有幽默感等。 上述所讲的教师所应具备的良好品质对于我们刚为人师的人来说的确应该好好学习。刚一开始就面对正处于青春期的个性强叛逆心理强的孩子, 有很多情况确实都需要有人给我们一些好的指导。对于同一情况处理的方法不同结果可能大相径庭。 要想对于教学中出现的情况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 我们作为教师就必须具备上述一系列的心理特征。 灵活处理教学中的突发事故。要关心学生,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有 时老师一句很简单的体贴问候的话可能会让学生心里感到真的温暖, 你关心他,他自然就会喜欢你, 亲其师信其道,应该就是这个道理。去年是我教学的第一年, 我就碰到过这样的情况。班里的一个小姑娘刚开始英语基础很差,所以对这一科也没什么兴趣。 后来我发现他很喜欢闻问题,成绩也一点一点在提高。后来在有一次的作文里我发现她是这么说的。我挺喜欢英语老师因为有一次我的笔掉在地上老师给我拾起来了。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都会对孩子影响这么大, 所以我觉得作为老师首先应该有的就是对学生的爱心。 爱心是我们工作的动力。

  我们刚从大学毕业时间不长, 跟学校的一些专家教师存在很大的差距,无论在课时计划,课堂过程还是在课后评价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其中的`一点我觉得说的跟我们很多新教师很像。专家教师在制定课时计划时,能根据学生的先前知识来安排教学进度,特们认为实施计划是要靠自己去发挥的。因此他们的计划就有很大的灵活性。而我们很多新教师很多情况下仅仅按照课时计划去做, 并想办法完成它,去不会随着课堂情景的变化来修正计划。这就是我们与专家教师间存在很大差距的一个非常明显的证明。在以后的工作中, 我们要时刻学习从一点一滴学起, 尽量缩小我们新教师与专家教师间的差距。

  在接下来的章节里这本书又向我们讲了对我们教师来说非常非常重要的另一个方面:课堂教学过程,方法与技术设计。教师要有爱有爱学生的心, 但如何把学生教好,在同样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东西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就要我们注重教学过程的方法与技巧。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很多的缺陷与弊端, 在新的时期, 面对一些思维非常灵活的新时期的学生, 我们必须要探究新的 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新的教学方法。 这对我们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整本书对学生,对教师进行了深入地分析, 从学习心理, 教学心理,课堂管理等各个方面对教师进行了指导。 使我们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有依据可遵循, 有方法可参考。 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学习与思考。

  学与教的心理学读书心得 篇10

  眨眼,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已经六年多了,从一个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懵懂女孩,到一个经过两个教学循环,经历班主任和备课组长的磨练,我对教材更熟悉,对学生的心理更了解了。但是,我还经常反思:为什么学生的成绩还没很大的提高?为什么没有完成预期的计划?一些知识点为什么说了那么多次学生还没记住?诸如此类的问题经常困扰着我。最近,又拿起了皮连生的《学与教的心理学》一书,在如何成为专家型教师和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方面又有新的体会。

  一、在专家和新手的对比研究中,柏林纳总结出:根据当时的教学情景与学生的反应和要求来安排教学专长获得的一个标志,也是专家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别。每次备课,我往往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如何达成自己设定的教学目标,让课堂的发展完全按照自己预设的轨道进行。但是,往往我是没有备好学生,很多时候设定的题目太难太多,导致学生没有按预期完成任务,课堂气氛沉闷;往往也没有预测教学中会出现的状况,而对学生出乎意料的情况招架不住,没有作出恰当的引导。然而,一个富有教学机智的老师,善于观察课堂,观察学生的反应,并能根据教学情境和学生的反应随时改变教学内容,最终能达到以直觉的方式对教学活动立即作出反应,并轻松、流畅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和梅尔尼克的过度练习对提高学生记忆效率很有帮助。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保持材料最初减少很快,后来逐渐减慢;两端的材料容易记,中间的材料受到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影响而容易忘。我们的学生往往对每一模块第一单元的单词最熟悉,中间学的单元没有任何印象,后来学的单元有点印象。其实,可以让学生早读时从不同的单元读起,不要每天都从第一单元读起。另外,早上和晚上是一天中记忆力最好的时间,因为它们各自只受到后摄抑制和前摄抑制的`影响,也可以让学生利用好早晚的时间进行记忆活动。

  梅尔尼克研究了过度练习的量对动作技能学习的影响作用,发现最佳过度练习是50%。在背单词或范文时,学生常常是读到刚刚会背,或者写到正好能记住就不愿意再多读多写。虽然他们暂时掌握了,但一定时间后容易遗忘。而这个研究告诉我们,背书的时候,如果读10遍就能达到背诵的要求,那么最好让学生在读5遍。其实,学过的知识遗忘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我们稍微鼓励学生并运用理论知识引导他们如何记忆,遗忘就会减少了。

  《学与教的心理学》除了在教学上给了我很大帮助外,在班主任工作方面也让我体会很深, 如本书提到的:提高学生自尊的建议中,要避免不利的比较和竞争,鼓励学生与自己以往的成就水平相比较;说服是教师培养学生良好态度与品德的一种重要方法等等。

  学与教的心理学读书心得 篇11

  看了这本书,第一个感受是纠正了我对一些心理学原理的认识。具体地讲,以前关于教学方面的心理学理论自己是知道一点的,但是看书之后发现,有些理论不是自己以前认识的那样,以前的认识是片面的,有些甚至是错误的。

  比如关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自己在写文章的时候好多次用到这个心理学原理。在看杂志上的文章之时,偶尔也能看到作者引用这个心理学原理。然而,殊不知,艾宾浩斯是利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来得出这个遗忘规律的。后来的研究证明,如果学习材料是有意义的概念和原理,一旦学生理解之后,就很难遗忘。这个时候,显然不能用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来描绘概念和原理的学习与遗忘。这段论述对我的冲击是很大的。站在“心理学”面前,我感觉自己真得太渺小了。同时,这段论述也让我联想到了我们平时教学中要多多增加有意义的学习。对此,书中也有类似的论述,例如根据加涅对学习的分类,可知学习有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之分。在言语信息的一个亚类——符号学习中,因为符号学习属于机械学习,故学习者可以在无意义材料中人为地赋予某些意义,使机械学习易于记忆。这种改进记忆的方法被称为记忆术。那么我们可否作这样的推论,对于艾宾浩斯的无意义音节材料,如果记忆者采取记忆术来记忆,那么其遗忘规律就不在是“先快后慢”了。

  再如,当前在讨论教学问题时,经常听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说法。那么,到底什么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一般的说法是“以学生为中心”就是尊重学生,跟着学生的思维走,等等。这些当然是对的,但显然是不具体的`。当今建构主义学习观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教学时应仔细考虑学生带到教学情境中的已有知识、技能、态度和信念。同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并不意味着教师放弃教学责任。在“规则学习的过程和条件”一节中更是明确指出: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完全由学生独立发现规则的情况较少,更多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发现。这样的观点让我联想到,学生虽然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但这个“过程”的发起者是教师,同时教师也是确保这个“过程”得以顺利通畅的关键因素。

  类似地情况还有很多,比如我们常说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一直以为这种教学论是具有一定科学依据的,然而事实是这些教学论就是哲学取向的教学论。科学取向的教学论在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兴起。还有,如看了“学习心理”部分就会发现,机械学习在学习心理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强化刺激这些手段具有正统的心理学意义。

  看了这本书,第二个感受是让我看清了我们平时一些看似“不太好”的做法,其实具有重要的心理学原理。具体地说,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有一些教学方法被“素质教育”或者“新课程”套着一些“帽子”,殊不知,在这些“帽子”下面,隐藏着重要的心理学原理。

  比如桑代克根据迷箱实验,提出可以把学习看做是刺激与反应的联接,并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三大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这三个定律反应了学习动机、练习、强化和反馈在这类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学习的实质是条件反应形成和巩固的过程,其中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条件是动机和强化。虽然这些研究成果与当今建构主义心理学具有一定的差距,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习的本质。据此我不得不联想到朱国荣老师在杭州的那堂《长方形面积》:课中,在学生已经发现“长乘宽”就是“每行几个乘几行”之后,朱老师安排了一系列的关于“每行几个,有几行”的强化练习。当时我觉得这个过程有点死板,或者说给予学生再次去体悟的成分少了一点,感觉“不太好”。但从今天学习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个过程,才发现那是符合心理学规律的。

  看了这本书,第三个感受是增加了我对教学与心理学关系的理解。具体地说,以前只知道该这么做,但为什么这么做,有没有什么理论依据,是不知道了,而在看书之后,我找到了教学与心理学的联接。

  看了这本书,第四个感受是增加了我做好教学研究的信心。()具体地说,以前总认为教学研究是一件非常深奥的事情,是那些非常聪明的人才能有实力去完成的事情,但是现在,我想我也可以去尝试。

  比如,国内外心理学家、学者通过长期的调查研究发现,教学效果同教师的智力水平并无显着的相关,教师的知识水平同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无显着相关。

  再如,调查显示,不经过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就成为专家教师几乎是不可能的,要成为专家教师,就必须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

  我们都身在教学一线,正在进行着大量的教学实践,我们都有成为教学专家的可能性,因为我们具备这样的条件。

  学与教的心理学读书心得 篇12

  《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包括了三部分:教师与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它将新的学习论和教学论及其教学设计技术贯穿全书。采取了以学校学习和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为基本线索,介绍和剖析学与教的重要方面和主要环节的心理学理论与应用。

  阅读后,我认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我国教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使教师队伍具备良好的素质。要更新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提高自身教书育人的技能。2.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是教师的天职。若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就必须懂得和熟练地运用学习规律。所以我们教师要知道学生认知能力、动作技能和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和有效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3.教师必须学好教学心理学才能使习得的学习论原理转化为教学技能。

  在阅读本书前,我常常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阅读效果?因为总有些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课堂上经常心不在焉,家长对他们往往束手无策。通过阅读本书我明白了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很认同“终身学习”的观念和模式。学生到学校来学习,不是学死的'知识,而应当掌握学习的能力,学习要伴随着我们的一生,每一个人要学会学习。学习不仅是课堂中的事,要创造学习化的社会,我们个人也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这本书还有很多有益于教师教学的知识,值得大家去阅读,希望能借助书中的知识来促进我们的教学。

【学与教的心理学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学与教的心理学读后感09-01

教什么知识读书心得04-20

心理学读书心得04-24

师徒带教心得02-27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04-06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03-01

有关教育心理学的读书心得05-22

《管理心理学》读书心得03-01

有关心理学的读书心得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