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流浪地球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流浪地球读后感1
电影很棒,却并不棒在电影本身,而在于其背后社会意义,开创性且完成得还不错,便成就了票房奇迹。
但我始终认为,文艺作品的社会意义不该高于其艺术价值。
很多人并不这样觉得,觉得一定要有深刻意义要影响社会到什么程度才能堪称伟大堪称经典。但是这样的标准本身就太过于功利性,文艺作品给人带来的力量不是标语性,更不是一步到位的。文艺作品是给人以灵魂上的共振,再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意识形态的。甚至很多时候,文学作品是滞后性的,是在思想萌发之后才有相应的作品产生。所以,一昧追求一部电影或者一本书籍能有多大影响力,是我一直不认同的评价标准。
因此,电影并不让我觉得符合高票房的.期望。
而电影过后反观原著本身,却让我惊喜。深度比电影高出几个等级,篇幅虽然短小精悍,但好像比起三体在文学叙述上的流畅性还有过之而无不及。文中很多地方对人类依然是一针见血,集体无意识下的愤怒被讽刺得淋漓尽致。地球派真的是错的吗?无法被证实。
但世上只能存在一个真理。
很值得一看的大刘作品,推荐。
流浪地球读后感2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刘欢的声音像在召唤游子,尽管身处和平盛世,呼吸着新鲜空气,行走在祖辈们都生活过的地面上,仰望星空,度过一个又一个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但自从被书中的文字抓住,就此融入了这个故事,仿佛可以看到冰封的故乡,空无一人的地面,巨大的太阳,一片寂寥、萧条的景象。
大刘的脑洞太大,从《三体》到《流浪地球》,围绕着全人类的命运展开,不断制造矛盾,让人焦虑、绝望,再慢慢找到希望。
一个进行了四百年的远征,真的会是一个骗局吗?加代子真的爱“我”吗?她可以生下孩子,真的很开心吗?“我”真的爱加代子吗?“我”真的相信会发生氦闪吗?
一连串书中没有提到的问题钻进我的.脑子,但在那样一个动乱时代,除了生存,似乎没有什么是真的了。
流浪地球计划,导致了那么多人死亡,几乎毁灭了地平面,燃烧掉了山,榨干了大海,甚至被人们怀疑为骗局。
好在,氦闪真的爆发了。
终于,氦闪还是爆发了。
四个世纪以前的我们歌颂的光明与希望,不在了。
她静默地挂在那里,像一张红纸,像小学生做的手工,像一张还没开始剪的窗花。
太阳死了。
地面上的最后的五千个地球派也死了。
还好,还有人活着。
流浪地球计划还在进行,再也不会有人质疑它,以后的人类会祖祖辈辈的流浪,直到来到新家园。
那时候,太阳是一个遥远的神话,是一场及时苏醒的噩梦,是一个躺在教科书里的遥远星球,再不会有人沐浴她的光芒。
流浪地球读后感3
昨天晚上看完电影之后,今天便想着读读刘慈欣的原著。
没想到电影和原著其实截然不同。在我看来,这不只是故事线的不同,而是本质上的不同。
电影通过一条清晰的故事突出了流浪地球计划进行时人与人之间不可磨灭且甚至被放大了的温情和情感:是陌生人对陌生人的善意,是春节时合家团圆的传统延续,是跨国籍跨文化跨语言的团结,是危难下亲人之间的心心相惜……
而原著则以更加宏观的角度展现了全然不同的另一面,这个角度下的流浪地球,是冷冰冰的:是对爱情亲情友情的漠视,是完全被流水线化了的'婚姻和繁衍,是艺术与哲学的落寞,是人与人之间的无限猜忌……
就像文中描述的那样:“在这个时代,死亡的威胁和逃生的欲望压倒了一切,除了当前太阳的状态和地球的位置,没有什么能真正引起他们的注意并打动他们了。这种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关注,渐渐从本质上改变了人类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生活,对于爱情这类东西,他们只是用余光瞥一下而已,就像赌徒在盯着轮盘的间隙抓住几秒钟喝口水一样。”
这样冷冰冰的世界太可怕了。
从创作角度来说,电影和原著我都很喜欢,甚至原著的文字冲击更加震撼,但是我给电影打了五星,而给原著只打了四星。这是因为我从内心深处希望且相信,如果人类真的走到了“流浪地球”的那一天,社会是不会变的像原著所描写的那么冷冰冰的。
就像电影里刘培强说的一样:“人类文明,如果没有人,那将毫无意义。”
而人作为情感动物,如果人没有一丝感情,也不能被称之为人吧。
流浪地球读后感4
一部名叫《流浪地球》的科幻电影一定充斥了你的朋友圈,而且反响热烈,口碑爆棚,堪比战狼当时的电影神话,引爆了中外媒体。很多观众被经典台词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逗得捧腹,又因希望是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希望,希望是我们唯一回家的方向。泪流满面。在内行人的眼里,《流浪地球》已具备了知识结构、逻辑关系、视觉特效、人物命运、科技伦理等要素,比照之前的国产科幻电影,实现了整体性的进步。
我为中国科幻崛起中国科幻的里程碑这些词汇而自豪的同时,更感到震撼的是电影里人类环境变迁的描绘。随着人类流浪计划顺利进行,呈现给我们观众的却是一个环境被严重破坏、地球家园满目疮痍的场景。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一旦某一物种的消失造成食物链一环缺失,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崩溃。过去25年有3万亿吨冰融化,而其中一半是最近五年内融化的。
最近这几年,不管你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都可以清楚感觉到地球气候异变。大陆冰雹,欧洲水灾、印度热浪、美国一天16次龙卷风,去年八月九日也创下百年最高温38.7°C。这一切让人不禁要问,地球究竟怎么了?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指出,温室效应是地球气候异变的元凶。气候暖化使得两极融冰、海水增温、洋流改变,世卫组织表示每年将有16万人因温室效应外围影响丧生,20xx年死亡人数更会加倍。海平面上升更造成2500万人远离家园,第三世界将因洪水、饥荒、干旱和农作物歉收大举移民,欧洲老年人将死于热浪。
可能,不久的将来,流浪地球真的有可能发生。这也引发了人类自身的思考。环境类话题也是雅思写作考试的常见考点,也是学生们词汇掌握相对薄弱的部分。科技的进步带来了环境问题,因此有人认为简单的生活方式会保护环境,即低碳生活,然而人类也可以依靠科技带来的便利解决环境问题;保护环境的责任在于政府、大公司还是个人;动植物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等等。
流浪地球读后感5
最近看到很多朋友在看这本书,电影也已经上映了,想着在看电影前预热一下,没想到书并不长,手机页面也就刚到一百页的样子。看完的总体感受是:作者脑洞真大。
宇宙的浩瀚是我们无法用脑子想象的出来的,人类从一次次的提出假说到验证到探索,越来越发觉自己在宇宙(之前还没有这个概念)中的渺小无知。
书里的为拯救地球而开启的流浪地球计划在实施不久后却被民众发现是私利阴谋。一些人为了统治世界,不惜一切的想要用给地球装发动机把它变作一艘巨大飞船的做法来控制它。是的,看到这里一定会觉得这些人为了自己的私利阴谋而这样干太不可思议了,怎么可能花这么大的代价,费这么大的劲?如果真是想统治世界而,那么像美国大片里演的,研发核武器,控制某些政府机要都比这个来的.容易很多吧。但是之所以他们向公众说出太阳已经出现问题,就是因为人类在安逸的生活下根本不会相信这种推论出的真理,所以更不会去支持,当局者只好说未发生的事情已经发生,这应该是个善意的谎言。就像现在人们常说要居安思危,但是真的能做到的只是极少数吧。而那些发现这一“谎言”的民众在长期的生活压抑,惶惶不可终日的惶恐之下已经失去了理智的判断能力,就像人过于向往会产生幻觉一样企盼着好的情况发生。
最后还是鸡汤总结一下吧,人生命的长度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细砂一粒,人生存的环境在恒远的宇宙中更是小到不如尘埃。所以时刻提醒自己,眼睛要看的更远一些,思维要想的更广一些。
流浪地球读后感6
我睁开眼。
窗外的树梢上响起鸟儿清脆婉转的啼鸣,风撩起窗纱,微凉的手指抚上我的脸庞,阳光透过树叶的间隙在我的桌上洒下斑驳光影,光线触及到装着琥珀色茶水的玻璃杯折射出万千斑斓的色彩,深深浅浅地映射在墙面,像水波一样荡漾开来。
我闭上眼。
行星发动机燃烧着石料的巨大轰鸣声隆隆作响,重元素聚变产生的能量灼烧着空气,将它变得像铁水一般炽热,却又在远日点变得比冰还寒冷彻骨,直径一千米的等离子光柱冲向穹顶,将整片天空渲染成光芒刺目的钴蓝色,尽头的大气激起一层层的气浪。
这场景震撼宏大,却又摄人心魄、食人血肉、危险美丽。在这高达一万一千米的发动机前;在这光芒耀眼、温度炽热的光柱前;在这漫长的流浪之旅中;在这无边无垠、广阔无边的宇宙中,人类渺小的如同希腊雅典卫城中神庙的柱子上的小小细菌。渺小如斯,脆弱如斯,只需一颗平凡的.恒星带来的氦闪,人类文明连同脚下的地球便会瞬间汽化不见。
这种认知让我的灵魂为之颤栗,在自然的面前,人类无力到不堪一击。
可是我却不想睁眼。
我想在这破碎不堪的土地上重新看到玫瑰绽放,参天大树、蓝天白云;想去解冻的贝加尔湖钓上一尾鲑鱼,开一瓶伏特加喝得酩酊大醉:我想看着我们的孩子在绿荫上奔跑,折一个纸飞机看它悠悠滑行。
我想要这地球活下来,陪着人类走到时间的尽头。
所以才有了地球派的坚持,与飞船派的抗争。大概是中国人骨血里流淌着家的情怀吧,不同于西方的个人英雄主义,每个中国人在危难当头,也要带着家一起流浪。无论过程多么艰辛,绝望与压抑将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我们也会带着你一起流浪。啊,地球,我的流浪地球。这长达两千五百年的流浪之旅会将你变的面目全非,可是我们没有其他的选择,宇宙的洪流要将我们击垮,你可知否?
但在这漫长的流浪之旅中,变的面目全非的不仅仅只有我们的家,更有我们自己。宗教在一夜之间消失的无影无踪,不会再有男女为了爱情而痛哭流涕,夫妻之间形同陌路丝毫没有恩爱可言。在每天亡命的恐惧下无人再关心生死之外的任何事情,除了当前太阳的状态和地球的位置。对待这些多余感情,就像是赌徒在盯着轮盘的间隙抓住几秒喝口水一样。可是这样的人,还能算得上是人吗?
我沉默着,地球沉默着,无人能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或许答案是肯定的,当半人马座的恒星的光芒照耀地球,百花盛开的时候。或许答案是否定的,孤寂漫长的旅程会将人类打磨成一堆没有感情的碳基。
但是我们注定要流浪,因为这是唯一活下去的希望,不管它带来何种巨大的灾难,我们不能回头,从制定计划的第一天起,人类就再也回不去了。唯有前进,才有曙光。计划就算漫长那又能怎样,后代的子孙没有穷尽,人类总会抵达新的家园。
我们选择希望。
到那个时候半人马座的恒星带来光与热,凝结的空气重新汽化,冻土开始解冻,青草钻出地面,花朵挂上枝头,鸟儿开始歌唱,艺术与文学得以复苏,贝加尔湖的冰化成了水,我们可以相约去钓鲑鱼,去成都吃火锅,看着孩子欢笑成长,看着爱人笑靥如画。
啊,地球,我的流浪地球。
流浪吧,流浪在这星辰之间。无论面向何种困难,我们都不能放弃,活下去。
这颗流浪星球,教会我坚强。
我睁开眼。
地球依旧光辉灿烂。
流浪地球读后感7
在读过刘慈欣的《流浪地球》后,我就被深深吸引了进去,他通过平凡的方式写出了不凡的科幻!
《流浪地球》以丰富的想象贯穿全文——20年前,地球离开了冥王星轨道,脱离了太阳系,在寒冷的外太空中继续着它孤独的逃亡。读到这里,让我不禁对刘慈欣的创作能力佩服不已,他深入理解了宇宙的奥秘,将科幻描绘得如此真实。通过他的想象,他创造了地球发动机,这个巨大的装置拥有强大的能量,足以照亮北半球。当太阳即将爆炸时,地球发动机成为人类逃离太阳系、在其他恒星中寻找可居住之地的最后希望。故事中,“地球派”和“飞船派”成为两支敌对的队伍。这些角色在情节中不断闪现,为故事增添了丰富多彩的色彩。他们的出现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人们需要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因为想象力是成功的一半。然而,仅仅拥有美好的遐想是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努力才能实现它们,从而达到成功的彼岸!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带着无法被击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能驱散绝望之云!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述了不保护地球会带来严重后果的情景。尽管地球发动机给予了我们帮助,但它也需要各种资源(如山体)。如果地球真的毁灭了,我们将不得不借助超音速汽车前往其他星球生存。因此,我们应该爱护地球,并防止它离我们而去!
这本书的作者刘慈欣简直把科幻描写得神乎其神,他把我们的现实生活和宇宙紧紧相接在了一起,表面上看起来不足为奇,可慢慢的品尝,才能尝出真正的味道。
阅读完这本书后,我对科幻作品的形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科幻作品可以通过创造出地球上不存在的人或生物来展现其独特之处,也可以通过将我们的日常生活与不可思议的事物联系起来来实现。这本书为我打开了真正的科幻世界,激发了我对科幻的浓厚兴趣!
流浪地球读后感8
这周,我读完了刘慈欣的一本科幻小说——《流浪地球》。
早在三周前,我便在鲍仙的几次推荐下,去到电影院看完了同名电影《流浪地球》,其中的一句话“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令我印象颇为深刻,也提醒了广大司机们要规范行车才能安全回家过年。
小说的背景,是在不远的将来,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地球面临被吞没的灭顶之灾。为拯救地球,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万座行星发动机,以逃离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地球和人类就此踏上预计长达2500年的宇宙流浪之旅。
电影中的结尾,是刘培强中校引爆空间站点燃木星,牺牲自己成功利用木星引力将地球推出太阳系,向4。2光年之外的比邻星进发。而小说中的结尾则是截然不同,地球人分成了两派,“地球派”与“飞船派”,“地球派”主张将地球推出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而“飞船派”则主张放弃地球,利用飞船将人类移居到别的星球。两派打得不可开交,但最后“飞船派”却是以压倒性的优势战胜了“地球派”,关闭了所有的行星发动机,就在处死最后的5000名“地球派”的时候,太阳终于发生了氦闪,这时,已经晚了……
“看来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的确是一种奢求”这是影片中人工智能莫斯的最后一句话,也体现了人类是一种理性与不理性并存的矛盾体。这也侧面写出了这时的人工智能已经发展到能独立思考的地步了。
记得我是在一本科学类的'报刊上第一次看到了《流浪地球》的文章,当时就引燃了我对科学幻想的兴趣,而报刊上只有短短的几篇,而刚好从下一期开始我就没有订了,我恨不得将作者刘慈欣给“抓”到我的面前,给我当面讲后续的故事。慢慢的,我都忘记了这一本书,直到今年,同名电影《流浪地球》一上映,我便想去看看,当拿出鲍仙发的那条推荐的消息,父母才答应。
这本书的作者刘慈欣简直把科幻描写得神乎其神,他把我们的现实生活和宇宙紧紧相接在了一起,表面上看起来不足为奇,可慢慢的品尝,才能尝出真正的味道。
读完这本书的时候,就感觉到科幻原来由许多不同形式。如——塑造写地球上不可出现的人或生命体,如通过写我们的生活联系到不可思议的事……它让我认识到了真正的科幻,也让我对科幻又一次燃起了浓厚的兴趣!
流浪地球读后感9
前天看完了书,今晚看了电影,觉得可以动笔了。先说说书与电影的区别,内容基本除了大背景一致外,没有太多重复的地方。这次的影版与其说是改动,不如说是续写,续写了一个在流浪计划下人们齐心协力克服困难的故事。
原著是一篇短篇科幻小说,不到一小时便可看完,但是原著的视角很大,让人看完了还得理一理思路。本书主要介绍流浪的背景、流浪计划的内容、后太阳时期人们的日常状态。其中有2个片断我印象比较深刻,第一个片断是主角的爸爸离开妈妈和小星老师一起,两个月后又重新回来,但是家庭中所有成员都没有过多关注这件事,大家更关心天花板上的全息影像。
引用书中的.一段文字“在这个时代,死亡的威胁和逃生的欲望压倒了一切,除了当前太阳的状态和地球的位置,没有什么能真正引起他们的注意并打动他们了。”
另一个片断是主角在比赛中结识了新婚妻子,在经历空难后第一时间到基地找他的父亲,但是被告知父亲已经在执行任务时牺牲了。这件事情放到任何一个人身上都是哭天抢地的事情,但是书上只用几行便带过了。“……但在基地,我只见到了追授他的一枚冰冷的勋章。这勋章是一名空军少将给我的,他告诉我,在清除地球航线上的小行星的行动中,一块被反物质炸弹炸出的小行星碎片击中了父亲的单座微型飞船。
当时那个石块和飞船的相对速度有每秒一百公里,撞击使飞船座舱瞬间汽化了,他没有一点痛苦,我向您保证,没有一点痛苦。’将军说。”
人类的苦难太过庞大,牺牲是常有的事,只要死的时候不要太痛苦便是一种幸运了。
说实话,不管是在看书还是在看电影,我都没有太多的代入感,因为我生于前太阳时期,我并不关心太阳,哪怕我刚目睹完电影里的灾难,我也不关心太阳。我关心的事情太俗,离人类的命运发展太远。我是万世沙砾中的一颗,今晚,只想有个好梦。
晚安。
流浪地球读后感10
故事在太阳氦爆炸的预言中拉开序幕,为了避免地球在爆炸危机中灰飞烟灭,人类成立了联合政府利用高科技使地球停止自转,同时在地球的各个角落修建巨大发动机带动地球脱离太阳系,远离曾经带给人类光明与温暖的太阳。在这个过程中,地球面临着重重危机,陆地淹没,海洋冰封,火山爆发,气温骤变,幸存下来的人们迫不得已进入黑暗的地下生活。在生与死面前,爱情、艺术、鲜花、权势、金钱……都变得无足轻重,人类变得冷漠麻木,在机械的秩序运转中努力争取活着的机会。
当地球脱离太阳系获得短暂的安宁后,少数自以为聪明的公民开始质疑太阳爆炸这一理论,率领历经绝望变得心力交瘁的众人攻击联合政府,指责他们危言耸听,破坏人类的生活与文明。联合政府仅剩的五千人为了保护地球发动机不受损坏,选择了接收众人的惩罚,被抽取了隔离服中的恒温核材料后默默冻死在广袤无垠的冰封的大海上,他们的身躯凝固成五千尊雕像,向世界诉说着他们的坚守与正义。而令人讽刺的是,就在这时,太阳氦爆炸发生了!这个美丽的星球50亿年的壮丽生涯画上了一个并不完美的句号!太阳死了!
"幸运的是,还有人活着!"
小说的一开始读起来并不引人入胜,因为个人的天文知识缺乏读来甚至有些费力,但里面的'感情线索亦是非常明显:对地球母亲的热爱,对太阳光明的追求,对生存生命的渴望,对责任理想的执着……我想:如果人类得以延续万代,这颗叫做地球的行星,将是那些为此努力的前人们永恒的纪念碑,而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位公民,都有义务也有责任为在纪念碑上刻下生动而辉煌的一笔,贡献我们仅有的一点力量!
让流浪不再继续!
让生灵找得到回家的路!
流浪地球读后感11
作为一个从小不读科幻、对宇宙星球没有太多探索欲、就是大刘的作品也只读了《三体》第一部的我,下笔实在心虚得紧。
不过,观看电影《流浪地球》时的激动和感动是真切的,还是值得记录一下。
是的,我的总体感觉就是,这部科幻电影达到的效果远远超出了我的期待,我要赞美它!
当然,正如导演所说,《小破球》还很稚嫩,还需要观者的善意和宽容,呵护它不断茁壮成长,虽然我也能察觉到一些并未交代清楚的背景,一些不太合逻辑的情节,一些本身还存在质疑的技术,也在个别刻意煽情的地方略有不适感,但观影结束时,我心里的确有一个声音在高声呼喊:中国从此有科幻(电影)!
看完后询问一直痴迷于科幻小说、读完了大刘所有作品、经常将那些作品拿来抑扬顿挫慷慨激昂朗诵的侄儿,评价如何,得到的答复是8分。侄儿冷静地说,虽然电影情节与原著相差甚远,虽然电影效果与美国的科幻还有较大差距,但是作为中国的硬科幻作品,已属不易,值得肯定。
赶紧讨了原著来看。
没想到,看完之后,最强烈的感觉是:活在前太阳时代,真好!
你看,无论是书中还是电影中,无论是刹车时代、逃逸时代还是流浪时代,都没有“蓝色的天空”,没有“绿色的草原”,没有“清澈的小溪”,没有“银色的小鱼”,也看不见太阳、星星和月亮,温度要么零上七八十度要么零下七八十度,人们只能生活在地下城,随着地球与木星和太阳的'位置变化而焦虑不安……
电影中说,在那个时代,大家曾经关注一种叫做钱的东西;书中说,“在这个时代,人们看四个世纪以前的电影和小说时都莫名其妙,他们不明白,前太阳时代的人怎么会在不关生死的事情上倾注那么多的感情。当看到主人公为爱情而痛苦或哭泣时,他们的惊奇是难以言表的。”
因为,“在这个时代,死亡的威胁和逃生的欲望压倒了一切,除了当前太阳的状态和地球的位置,没有什么能真正引起他们的注意并打动他们了。这种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关注,渐渐从本质上改变了人类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生活。”
所以,当爸爸说“我要离开你们和她在一起”时,妈妈说“那你去吧”;当爸爸两个月后回来时,妈妈没有高兴也没有不高兴,事实上她已经几乎忘记了这件事情。果然是“对于爱情这类东西,他们只是用余光瞥一下而已,就像赌徒在盯着轮盘的间隙抓住几秒钟喝口水一样。”
哎呀,我可真庆幸自己生活在前太阳时代那个“让人神往的黄金时代”啊!
还有“希望”,应该是一个关键词,因为无论是原著还是电影中(姑娘的求助讯息)都有专门的强调。书中说,只要我们拥有希望,就是高贵的。这句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电影中一句“要让人类一直保持理智,真是件难事”引发了不少关于人性与理性的讨论,我感觉还需要慢慢体会。
总而言之,看完这部电影和这篇作品,我会愈发热爱这花红柳绿、天蓝云白、充满人情味的时代和生活,哈哈,这也说明这是部好电影吧!
流浪地球读后感12
太阳系即将毁灭,人类将地球家园推离太阳系轨道往半人马星系去,历时2500年,100代人。这时候人们会发现,除了生存和生命本身,其余对功名利禄、出人头地的追求都无甚意味。事业上摆人一道的权谋,业务上觥筹交错的应和,锱铢必较的算计,低头哈腰的唯诺,套路和苟且,职位和金钱都不再值得耗费思虑。就连爱情都无意价值,亲情也可随意舍弃,人生价值的'排列,仅仅在于去往逃生通道路上的那条长长队列的先后。
而人类的可悲,在于对生命的感悟,非不能置之死地而后得,只有在悬崖处勒住马辔,看见碎石自马蹄处坠入无尽不见底的深渊的那一刻、那一刹,才能突然体会到了生命的分量,才能在人生的圆饼图上把它从一轮新月,瞬间标注成了一个圆盘。
但还好,生活、生命的意义,会在炼狱时顿悟,也会在天堂里发现。
看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如果置身隔绝凡尘的世外桃源,亦会豁然开朗,看向远方。亦会不再拘泥那些看似重值千鼎,实则轻如鸿毛的尘事,而是着眼人类不过短短几十载寿命的本身。
新西兰就是这样的世外桃源。忘却其他,返璞归真。《桃花源记》所述:“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只道生活,无顾功名,大概与此无异。
太阳系的毁灭不过文笔杜撰,无法有切肤之感受。而新西兰之旅,则可有身体力行之亲历。置身其中,才会发现“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儿”,不再是一种戏谑,而是值得频频点头。
描述一个国家,无非美景、美食、风土、人文。但我觉得这些都不足赘述,只总结为这是一个尚“有问津者”的桃花源,是一个可以了解什么是生活、生命,什么是人类、社会的地方。
足以。
流浪地球读后感13
身为一个不称职的刘慈欣的粉丝,电影的热度让我在看完《流浪地球》电影后翻开了原著。可能是之前《三体》和《时间移民》的关系吧,总觉得大刘的作品应该有一个宏大的世界观乃至宇宙观,很长时间的过程,几代人的变迁,又如何会拘泥于一个时间点写一部英雄向的小说呢。果不其然,文字的表达和电影毕竟是不一样的。
电影《流浪地球》:美国科幻大片真得不要太好看哟,我对科幻电影的爱日月可鉴(虽然如今穷到买不起电影票),当看到这样一部《流浪地球》真的是感动的,看电影的第一眼便知道这真的是良心之作了,场景里冰冻着的著名建筑,刘培强刘启父子间的情感连接,王磊上尉对于职责的坚持和生命的责任无不令人动容。作为一部2h的电影,带着一份东方特有的.对故土的眷恋流浪,何其浪漫。可是这样一部电影还是令我遗憾的,从韩朵朵那偶像剧般的呼吁到洛希极限计算的错误,我期待着更加成熟的国产科幻片。
小说《流浪地球》:小说的情节那自然是比电影丰富的,以一个人的一生作为时间跨度,以一个人的经历反映时代,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在看电影时其实是有疑惑的,为什么要带着地球流浪?为什么希望那么珍贵?而文字是给了答案的,一个小小的生态球实验,一段绝望的滑雪比赛中邂逅的婚姻,一声“我的流浪地球”的呐喊。。。这般看似脆弱的人性和不灭的智慧,太阳氦闪,变轨加速,弹弓效应,让这部画面感极强的硬科幻小说耐人寻味。谁也不知道未来到底是什么样,坐在井底的青蛙虽然看到的蓝天很小,可是它抬头了,它想看,不是吗?
真的很喜欢大刘耿直的硬科幻小说,也很看好中国的科技和电影业,《流浪地球》就是那希望。
啊,地球,我的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读后感14
寒假里,爸爸带我去看了《流浪地球》。影片讲述了太阳在未来将会氦闪爆发,为了避免灾难,人们给地球装上了行星发动机,让地球停止自转,飞离太阳系。这个计划被称为“流浪地球”计划。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有无数的人为此丧失性命。
电影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希望如钻石一样珍贵。”是啊,如果没有了希望,地球就无法飞离太阳系;如果没有了希望,人类就可能灭亡。影片里,人们造出了行星发动机,因为人人心里都想着让自己的子孙一代代延续下去,这就是每个人心中的希望。虽然许多人倒下了,一些人更是亲眼看着自己的亲人倒下,但是他们没有放弃,而是选择坚强地走下去。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死亡,人们不敢行动,坐以待毙。为了希望,全球都组织起救援队,把“火石”运送到行星发动机上,给行星发动机提供能量。
当地球经过木星时,由于木星引力,地球即将撞上木星而毁灭,很多国家的救援队都选择了放弃,只有中国的救援队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因为他们心中都有一颗坚强的种子,它的`名字叫“希望”。影片最后,刘培强中校在太空驾驶着飞船撞向了木星。在韩朵朵一番感人肺腑的鼓舞之下,全球人民又看到了希望……最终,地球被拯救了。
影片中的地球已经成了一块不毛之地,人类的生存环境又回到几万年前的冰河时代,但人人相信地球一定会恢复到以前的样子,因为人们心中都有一颗“希望”的种子!
现在,我们虽然没有遇到灾难,但是在生活中,我们也会碰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失败,只要我们选择“希望”,勇敢坚强地走下去,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流浪地球读后感15
《流浪地球》是一本很经典的著作,也是中国科幻大师刘慈欣的代表作之一。在班级的阅读活动里,我才真正地见识到了这本书的好看之处。第一天看,我并没有弄得太懂,但从接下来几天的阅读中,我逐渐发现这本书构建了一个宏大的世界观,把地球推出太阳系这件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写得令人信服,这也是《流浪地球》原著中,我最欣赏的地方。刘慈欣的文笔也非常好,整篇文章都是以“我”的视角来写的。在开头中,他写到“我没见过黑夜,我没见过星星,我没见过春天、秋天和冬天。”这句话引发了读者们的思考,也把我们带入了他的流浪世界。在这本书中,既有宏大的科幻构思,也不乏对人性的思考。
先说说科幻构思吧,刘慈欣的流浪地球计划是一个很宏大的计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刹车时代:用50年的'时间研发制造行星发动机,使发动机喷口固定在地球运行的反方向;第二阶段逃逸时代:全功率开动行星发动机,使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飞出太阳系;第三阶段流浪时代Ⅰ(加速):地球在外太空继续加速,飞向比邻星;这个阶段,地球脱离太阳系轨道,飞向目标,不间断地加速500年,加速至光速的千分之五,然后地球以光速的千分之五滑行1300年。第四阶段流浪时代Ⅱ(减速):地球掉转方向,用行星发动机开始长达500多年的减速;再用100多年的时间,泊入比邻星的轨道。第五阶段新太阳时代:地球成为目标恒星系新的行星,人类抵达新家园。这是一个很宏大的世界观,把地球本身变成了一个大飞船,飞向别的星系。
再来说说对人性的思考,刘慈欣在书中写道:“在这个时代,人们看四个世纪以前的电影和小说时,都莫名其妙,他们不明白前太阳时代的人怎么会在无关生死的事情上倾注那么多感情。在这个时代,死亡的威胁和逃生的欲望压倒了一切,除了当前太阳的状态和地球的位置,没有什么能真正引起他们的注意,并能打动他们了。”在这里,刘慈欣提出了他对人性的深思,当我们的生命里只剩下了活着这一个念头的时候,我们的生命也就失去了色彩。
流浪地球这整件事写得很完整,但作为一个读者,我还是觉得刘慈欣有些地方写得简略了,比如在原著中,有一段是人类经过木星的场面,我很喜欢这一段,但刘慈欣只用了短短两页就概括了。虽然文笔很好,不过我觉得可以写得细一点。还有,书中人物的感情也有些平淡了。在文章中,我有一个印象非常深刻的场景,是在“我”的爷爷弥留之际说出:“啊,地球,我的流浪地球啊……”但文字到这儿就戛然而止了,没有人哭,也没有人说些什么,这些人都冰冷的不太像人了。所以如果刘慈欣能改写这本书,我很希望他能详细写一写人物感情。
20xx年《流浪地球》电影上映的时候,我看了一遍,只觉得很震撼,并没有其他的感受。但最近我看了原著之后再去看电影,发现这部电影改编得很好。虽然剧情是原著中没有的,但还是很值得去看,他是围绕着人类经过木星这个情节来写的,把事情描写得很具体,剧情也很有逻辑性。但我最喜欢的部分还是人物的感情,有家国情怀,也有亲情,都是很自然的流露,没有一丝生硬,让人感动。
故事的开头是刘培强对刘启说:“当你能用肉眼看到木星的时候,爸爸就回来了,当你想爸爸了,只要数3,2,1抬头,就能看到爸爸了。”故事的结尾,是刘培强毅然决然牺牲自己和整个空间站撞向木星拯救全人类时,他对刘启说的最后一句话:“3,2,1,抬头,你就看到爸爸了。”这既是父亲对儿子最后的爱,也是一位国家航天员对祖国的爱。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已经泪流满面了。
我很喜欢《流浪地球》这一本书,希望大家也能去看看原著和电影,相信你们一定会喜欢的。
【流浪地球读后感】相关文章:
流浪地球读后感04-06
流浪地球读后感范文07-15
《流浪地球》读后感15篇03-17
流浪地球读后感15篇04-11
《流浪地球》读后感(15篇)04-07
流浪地球读后感1000字06-11
《流浪地球》读后感汇编15篇04-21
《流浪狗和流浪猫》读后感03-07
《流浪狗和流浪猫》读后感15篇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