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清照传》有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李清照传》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李清照传》有感1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是3号选手,我向大家分享的是《半生烟雨,半世落花:李清照传》。
在话题开始之前,我想问大家,大家心中的诗人是怎样的?
随园散人印象中的诗人是这样的,他们悲伤过,落寞过,愁怅过。说着世事无常,笔下却是岁月无恙。
在悠悠历史中有许多的诗人,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中自信的`李白,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满腹豪情壮志的杜甫,也有“”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中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李清照。
那么今天我们便来聊聊李清照。
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她是宋朝世界里的一代词女,她的一生经历了繁华之败落。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世家,自有饱读诗书,又备受父亲的宠爱,故而不受俗礼约束。之后十几岁的李清照凭借着一首《如梦令》,轰动了京师,也在北宋的文人圈中逐渐名声鹊起。再后来李清照与赵明诚相遇,与他相爱成婚。他与赵明诚之间有过许多赌书泼茶,羡煞世人的日子,以至于后人总觉得他的爱情美极了。
只可惜世事无常,后来的故事却急转直下。江山破碎,世事飘摇,深爱之人不幸离世,而两个人的花前月下也变成了独自的地牢天荒。
也许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在不经意间,月缺了,花落了,而故事也暗淡了。
她刚以女子之身立于一种文人之中,她是婉约派词人,却也曾写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般豪气的诗句,她写下的诗词流传千古。
书上是这样描写她的:“她是风姿绰约的,亦是多愁善感的”。这句话许是对李清照的总结。
我想阅读《名人传》,不仅仅是阅读名人传,更是从文字中去看看他们那精彩的一生。我由衷的邀请大家来阅读这本书,从文字中去看看这位千古才女的一生。
谢谢大家!
读《李清照传》有感2
半生烟雨,半世落花。
李清照是中华文坛中最具有人格魅力的一位女词人,有才有貌,灵秀聪慧,一支生花妙笔,写尽她一生的美丽与哀愁,也写尽了一个时代的兴盛与衰亡。
一直对李清照怀有高山仰止般的景仰,她风姿绰约的一生,她香如兰芷的慧心,她婉约清丽的'辞章,无不让我感动让我痴迷。她的词美、人美、意美,在她诗词的背后都是一种心情一个故事,有的是年少天真活泼的欢乐,抑或是后来世事惨淡的悲凉。从古至今,人们对李清照的评价数不胜数,少时“沉醉不知归路,惊起一滩鸥鹭”的少女情怀,后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家国情怀.
前期她的词清新秀丽宛然曲折,到后期凄婉黯然,感叹国家大事,风格突变,从安居乐业到颠沛流离,经历了情感悲剧与国仇家恨,依然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她无需后面的磨难做铺垫,一首《如梦令》已名动京城,可世事难料,人生多磨难用在李清照身上再恰当不过,在靖康事变后,遇“国破,家亡,夫死”一连串的打击使天真烂漫的李清照坠入无限的愁苦之中“怎一个愁字了得”。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乱了一颗少女心,“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等来梦中人赵明诚,“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在倾慕与欣赏中,有情人终成眷属。如果就此一生便是我们所向往的人生美满,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莫道不消魂,人比黄花瘦”独守空房,顾影自怜,“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在优柔与决然,脆弱与坚强之间,她重新憧憬。“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痛失所爱的悲凉。又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舟”、“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对家国充满哀伤,证明李清照不只懂得伤春悲秋,故国春深,她亦有颗炽热的爱国之心,怀有一腔正气,挥笔写就铿锵悲壮。这些才是她一生的精彩绝伦。
合上《李清照词传》,我似乎经历了这位才女她风雨的一生,她对爱情的渴望与思念,对祖国的热爱与悲叹,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虽然命运多舛,经历了那么多花开花谢,潮起潮落,李清照的人生才显得更加圆满。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
疏钟已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
醒时空对烛花红。
读《李清照传》有感3
读《李清照传》小感
是谁,挐扁舟一片,摇曳在鱼戏莲叶的藕花中;
是谁,嗅青梅一枝,仓促离开又不舍倚门回望;
是谁,挽幽梦一帘,忧愁叹息自己的颠沛流离。
------题记
淡淡的墨香袅袅地回旋,合着一盏清清的香茗,倏尔氤氲着过往的云烟。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和甜言蜜语的家庭中,我都能寻到你的身影。你出生在名望世家,从小就受父亲的熏陶,对诗词充满兴趣。一句“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就足以看出你小小年纪内心的志向和愿望。而你的才气有多高呢?“文章落纸,人皆传之”。当然了,人在名门贵族,可骨子里却没有一点的大家闺秀之气,不然怎会有“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惊鸿”呢?
而年少的你,也有着少女的'春心一个晴朗的早上,你正在荡秋千,突然,一位俊俏而又风度翩翩的公子走了进来,你不禁起了红晕“袜刬金钗溜,和羞走”,拐过头来又“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少女终将长大,18岁那年,你披上了红装与赵明诚结缡。你与丈夫情投意合。“云鬓斜插,徒要教郎比并看”。赵明诚即将远游,你满是不舍写到“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字里行间透露出浓浓的爱意,虽然两人相隔一方,却心心相印。
这时的你,就像怒放的花儿一样,至美至极。你本以为就能这样安安稳稳的度过一生,谁知天意弄人,只给了你半生幸福,剩下的一半却是颠沛流离。自从金军入侵后,你便跟着赵明诚一起颠沛流离。
赵明诚的突然病逝,给了你很大的打击,回想以前,让你“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你“寻寻觅觅”与丈夫的回忆,寻到的却只有“冷冷清清”,何尝不是“凄凄惨惨戚戚”呢?忽然想起辛弃疾“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寂寞。才明白,那些零零碎碎的小时光,是你无法释怀的。
让你慢慢习惯一个人,看开了世间的世态炎凉,我便从你的诗词中读到了些许惆怅和忧伤。“人比黄花瘦”的身影,永远在“帘卷西风”的映衬下显得更凄美。你是一朵永不凋零的花。误闯清照世界的我,不知能否用生涩的,勾勒出你消瘦的背影。
读《李清照传》有感4
李清照,这位历史罕见的才女,她随着时光逐渐变幻的模样,经历了甘之如饴的爱情过后,独自的地老天荒,如画卷一般展现在我眼前。
想来对这本书并无太多印象,这是因为从前思想太浅,只知词美、人美、意美,不知词或诗的背后,是年少天真活泼的欢乐,抑或是后来世事惨淡的悲凉。这本书里描绘了她的一生,她所保留下来的.每一首词作,几乎都在这故事中渐渐道出。她是一位宋朝词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还是苏轼的弟子。在那样一个女子并不受重视的时代,她还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可以随心所欲地填自己的词,尽管朝廷之事扰人,依旧扰不乱她那颗淡然的心。她的一生,以北宋灭亡为明显的分界线,词作从此转变了风格,前半生的岁月静好,后半生虽是人走茶凉,但她还保留着自己那股子才情。战火、朝廷的偏安,世事的难料,让她看透悲欢离合,然而,岁月虽凄凉,她却从不绝望。
她被誉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但其实,她内心深处的浩然正气也时时刻刻影响着她,不然又怎会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样的千古名句呢?她是个温婉的女子,曾经乘舟采莲,细嗅青梅;后来与赵明诚结为夫妻,煮酒论诗,醉心于金石书画……世事不问,毫不挂心,岁月里是那样的悠然自得。诗词中无不透出的是活泼灵动。到了后来,却让她遇见了生活的真相,遭受了国家的风雨飘摇,让她何去何从。
虽然命运多桀,经历了那么多起起落落,李清照的生活才显得更加圆满。然而,在这历史长河中,她真正没有被忘却的是什么?是才华。作为一位女词人,在重男轻女的社会,她的才气纵横才让所有人记住了她。如果她仅仅是一个平庸的女子,或许已被许多教条管住了脚步,再也迈不开来。她的才华,是她所拥有的骄傲。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是那样贴切,她的学识,她对人生丝毫不屈服的态度,对周围人事的理解,都是她的才华。她成为了一颗历史中永不磨灭的明珠。
并非岁月深情,而是她的才华惊艳了岁月。
读《李清照传》有感5
没人在意她在独守空闺时写下“静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时的寂寞惆怅。没人知道她爹爹受牵连入狱时,她求公公赵挺之搭救却受尽白眼,道出“炙手可热心可寒”时的绝望。没人知道赵明诚弃城逃跑时,她内心生当人杰,死亦鬼雄的气节。没人知道她丧偶后被骗二婚再离婚,锒铛入狱而后获救时对友人的感激涕零之情。晚年,无儿女承欢膝下的孤独寂寞谁人能怜?到最后只能幽幽叹一句:玉骨冰肌未肯枯!一词作罢,历史上多了一个女词人,世界上少了一个李清照。
初读这本书,还是在少年时期。那个暑假,与李易安就此萍水相逢。通过与书中的易安同悲、同乐,同呼吸、共命运,一个情感细腻、敢爱敢恨的女词人闯入我的世界。于是乎,我开始到处搜集李清照的著作、传记甚至是各种周边,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这本书不但让我与李清照的邂逅,也让我与文学开始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旅程。
初见李清照,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少女。一个静谧的清晨,一位妙龄女子正在怡然自得地打着秋千,罗衣轻飏,像燕子一样地在空中飞来飞去。额间鬓角挂着汗珠,一颗颗汗珠俏皮地从脖颈间滑入了轻薄的衣衫里,微微浸湿了后背。突然,花园里闯进来一个陌生人。女子霎然间变得惊慌失措,像兔子一样窜出去躲了起来,都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就跑了。也许这是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第一次相见,大概是惊慌中看到了男子的模样,躲在暗处的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只能倚门回首,故作嗅青梅的样子,偷偷瞄一眼客人,以表现其若无其事来遮掩她的`紧张。一个惊诧、惶遽、含羞、好奇的少女形象,栩栩如生地刻划进了我的心里。当然,随着不断深入地了解,李清照的形象绝不止于此。
莲子已成荷叶老,是她对大自然最真实的观察和近乎于天真烂漫的想象;惊起一滩鸥鹭,是她对生活无比的热爱和不羁的追求;何须浅碧深红色,是她无与伦比的自信和睥睨一切的高傲。成婚以后的她,依然保持着独一份的生活情趣。轻解罗裳、云鬓斜簪,少妇的千娇百媚跃然纸上;绿肥红瘦、暗香盈袖,是她以女性的视角对这个世界和社会的感触。当然,国破夫丧对她的打击也是巨大的。双溪舴艋、满地黄花,诉不尽天上人间的哀思,却无人堪寄。
她有趣的灵魂热烈而奔放,无比美好。作为一个女子,她冲破了封建时代桎梏,突破了宋明理学的束缚,尤其她的“别是一家说”在文学史上为宋词确立了地位。她向往归去来兮辞中“审容膝之易安”的生活,可她的人生却又颠沛流离。
如果想了解这位传奇女性的一生,刘小川的《李清照》值得一读。
读《李清照传》有感6
有句话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易安便是她,一个饱经离乱坎坷却依旧坚强的女子,一个至今鲜妍在历史长河中的女子。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起初,她也是个活泼明媚的少女。她会"沉醉不知归路,误入藕花深处",颠覆名门淑女端装矜持的形象,天真率性;她会与侍女调笑"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挣脱闺秀不苟言笑的严肃枷锁,随和自然;她也会"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见到心上人时露出女儿家的娇态,真实可爱。她的整个少女时期,在叔父与父亲的庇护与教导下过的格外快乐而无忧无虑。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与宰相之子赵明诚成婚后,因志趣相投,夫妻一起收集金石文物,吟诗填词,赌书泼茶,极为恩爱。美中不足的是,赵明诚几次出仕于外,而致夫妻分离,许多相思便寄予诗词。她说"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她的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阙阙词,写尽相思。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生活不会怜悯诗意,苦难也不会因才华绕道。靖康之难,他被迫南渡,赵明诚却在途中病逝,国破家亡的痛苦如浓云密布般袭来。她遇人不淑,第二任丈夫张汝舟假意逢迎,只为那些名贵的文物,得知目的无法实现,便对她拳脚相加。她做了那个时代的壮举,状告张汝舟,不管流言蜚语,她终于又回到了冰清玉洁的自己。时代的忧伤,个人的际遇,让她吟出了她唯一的豪放词《渔家傲》,她说:"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豪放旷达,意境瑰丽,却难掩其中悲苦。这是她幻想中的精神归宿,是她对这个山河破碎的时代喊出的悲音。她陨落在命运的颠簸中。
她说:"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她钦佩项羽,便也想和项羽一样生为人杰,死为鬼雄,不知道她自己如何评价自己,但在我看来,她敢于打破封建礼教的枷锁,敢于掌控自己的命运,是为人杰;她带着她率真的'个性,真挚的情感,成熟精美的艺术手法徜徉在诗歌长河,近千年不朽,是为鬼雄。
她,不管是年轻活泼,还是白发苍苍,都只遵照自己的意愿而活,不去看那些势利嘴脸,不去听那些风言风语,终活成了世间一瞬风采,在词坛留下深刻而悠长的印迹。她,李清照,她的率真与诚挚,她的魅力与才华,她的坚强与无畏,正适合她那句吟咏桂花的词——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她就是那朵开在词坛中独一无二的永不凋谢的桂花。
读《李清照传》有感7
秋日午后,一缕暖阳,手捧一杯香茗,感谢随园散人,让我遇见最好的你。在诗词恣意流淌的北宋文坛,多的是才思敏捷的文人骚客,少的是婉约清淡的窈窕淑女。在男尊女卑的北宋社会,多的是噤若寒蝉的闺阁少妇,少的是绝代风华的娉婷才女。而钟灵毓秀的济南城涵养了婉约至极、而又不失豪放的你。
家有才女初长成
出身于书香门第的李清照,从她周岁那天起,命运似乎就将她与文字联系在了一起。作为“苏门后四学士”的北宋文人李格非,对聪慧无比的女儿也格外用心,书房成了年少的李清照经常流连的风景。年少时期的易安拥抱了所有的岁月静好、云淡风轻,这是她生命中飞扬烂漫的春,此时的易安满目皆是春色。在那个年华如诗的日子里,某一天,忆起溪亭日暮的往事,笔落有声,便有了那首忆昔之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寥寥数语,信手拈来,清新别致,毫无雕琢之感。这首小令让世人赞不绝口,也让岁月记住了她。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年少的李清照,以她才女的情思,拈花成诗,向我们款款而来。从此须眉当道的北宋词坛上,易安以她旷世的才情,惊艳了岁月。
只愿君心似我心
何为缘分?缘分是席慕蓉笔下所写的“如何让我遇见你,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的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缘分亦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花样的'十七岁,东京大相国寺,一次不期而遇,浅浅的回眸,缘分便定格为永恒,爱情亦随之生根发芽。于是,久不成眠的易安,枕着月光,娇羞成词,一首《点绛唇·蹴罢秋千》让我们看到了待字闺中的少女那颗青色、美妙而又微妙的初恋之心。微妙的心理,细致入微的动作,写尽了少女纯真的情思。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对于赵明诚而言,亦如此,他知道从“词女之夫”的梦境开始,易安已经成为他生命中不能错过的风景。正所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纵使万千女子,纵使春风十里,都不及你巧笑嫣然。易安在她年华最好的时候,遇见了赵明诚。从此只愿“一生一代一双人”,“只愿君心似我心”。
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仅仅七个字,道尽了人生多少的悲凉,多少的无奈。如果世事都如初见般惊艳、美好,这何尝不是红尘之人追求的一种美妙的人生境界。可是这也仅仅是“如果”而已,红尘之中充满了太多的辛酸、感伤和无奈。
北宋王朝,一个失去骨气的时代,一个文弱之人太多的时代,赵明诚也与许多畏缩的男子一样,骨子里是懦弱的。在那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他的选择打破了所有的琴瑟合鸣。“缒城宵遁”让易安清楚地看到了这个她许之一生、倾尽所有温柔的男人,最终选择了逃之夭夭,弃妻子与百姓不顾。无言诉说,尽管失望,但这个男子毕竟给了易安多年的岁月静好。有些心情,只能诉诸于文字,于是数月之后,易安写下了我们熟知的《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通过诗句,我们看到了易安凛然的风骨,浩然的正气,这种“威武不能屈”的英雄豪气,让整个大宋王朝的须眉胆战心惊、为之汗颜,易安唱出了那个气息奄奄的大宋王朝的最强音。
物是人非事事休
人生路上,有些人,有些事,走着走着就走散了。月光如水水如天,这如水的月光,带走了易安一世的绚烂,也带走了易安一世的芳华。当年那个曾经风华绝代、恣意飞扬的易安,在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无嗣、财散、再嫁风波之后,又有了怎样的人生况味呢?一首《声声慢》道尽了晚年易安内心的无限酸楚与痛苦。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起句连用七组叠字,不愧是一种天才的写法,整首词秉承易安词一贯的写作风格,善于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表现内心世界,抓住了周围的环境,人物的动作、心情,将晚年易安艰难辛酸的生活体验表达的细腻而又震撼人心。人生最无奈、最艰难的莫过于“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同样的所见,不同的人生况味,昔日的风景,变成了今日的苍白,只因,看风景的那个他已经从你的生命里消失不见。正如人们所说:你在的时候,你是全世界;你去了以后,全世界是你。这真的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此花不与群花比
在风云变幻,须眉当道的北宋文坛,有一花独秀,她就是惊鸿般掠过岁月时光的易安。纤弱婉约是易安,壮怀激烈亦是易安。一首《夏日绝句》睥睨不思进取、苟且偷安的当权者。其凛然势气,浩然正气无疑是对懦弱残喘的大宋男子们有力的一击。在那个失去了风骨的年代,需要易安这样的女子,“九万里风鹏正举”这就是她骨子里的豪迈正气。我想她的柔中带刚,她的豪迈正气,是她能在几千年的中国文坛青史留名的原因之一。
提到李清照不能不提的是她的《词论》,在书中她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理论,这种勇气与个性,使她的“别是一家”的学说成为中国词学史上最重要的理论观点之一。易安的诗词也好,理论也罢,总能透露出犀利的历史眼光与远大的政治目光,这也是她在宋代词坛上艳压群芳的主要原因。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半世繁华,半世飘零,历尽时光的淘洗,一代词宗,万古流芳。
读《李清照传》有感8
一直很喜欢李清照的词,却从来没有将她的词连贯起来看。借助《李清照词传》,才发现她的词,仿佛今人流行的公众号一般,忠实地记录着她不同年代的点点滴滴,读来很是有趣。有趣之余,难免伤感,因为人情终究抵不过光阴薄凉。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女词人,被后人誉为婉约词的“一代词宗”,与丈夫赵明诚相爱、相敬、情深意浓、志趣相投,创造了令人称羡的爱情佳话。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仿佛是条欢悦的小溪,充满着粉嫩光阴里的不可思议。估计有一次是疯玩到天黑才往回划船,不知不觉划进了荷花荡里。看着被惊起的满滩水鸟,她充满了好奇、兴奋。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那时候的李清照,心里清澈通透,未经世事,一尘不染。
贪玩之余,少女的身体和心智在慢慢发生变化。阳春三月,临水照花,花乱了,心也乱了。再看另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侍女不懂李清照的心思,只说“海棠依旧”,没什么变化。李清照发了点小脾气,“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终于等到了她的梦中人赵明诚,有《点绛唇》作证: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独自一人在院子里荡秋千,恍惚之间听见有人来,匆忙回避,又忍不住回头偷看那少年的风采。他不一定是最早出现的那一个,但一定是恰好出现的那一个。结婚之后,赵明诚尚在太学,只有每月的初一、十五才能回家探望,聚少离多,缱绻感伤,于是便有了这首《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思念是一种病,两地分居,根本治不好。这首词里最经典的`就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独守空房,顾影自怜,再作《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据说,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反复叹赏,闭门谢客,用尽心力作词回赠。经过几日努力,他将李清照的《醉花阴》一词混入他创作的50首词里,邀请友人陆德夫品赏。岂料陆德夫赏玩再三,认为“众词作里,唯有三句惊人,就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生活颠沛流离,夫妻又长期分居,李清照多年没有生育,赵明诚无奈之下只能蓄养歌姬,再纳侍妾。李清照对爱情始终是苛刻的,对这份感情有了不满,并且猛烈汹涌,因为她不愿看到这一幕。且看她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在优柔与决然之间,脆弱与坚硬之间,她只能真诚地重新憧憬。这估计是她唯一能做的。
北宋亡国,南渡之初,李清照写下了气壮山河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但历史的车轮,还是无情地碾碎了她的豪情。这再次说明:光有雄心是不行的,更何况一个女流之辈?
南宋疲软,丈夫赵明诚也去世了,独处陋室的李清照,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所有经历过的事情都是沉默的,等待着她一一数落,然后再次销声匿迹。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无需多言,她心中那无限的痛楚和抑郁之情,在词中喷薄而出……
被誉为古代“第一才女”的李清照,一生都是用濒临爆裂的力量在绽放。纵然人情抵不过光阴薄凉,纵然生命难免有曲折、有跌宕,依然绽放得毫不迟疑。
读《李清照传》有感9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知识世界的桥梁,更是我们“缺一不可”的良师益友。同时,也正是一本书帮我打开了历史沉甸甸的宝箱。而这本书的名字就是《李清照词传》。
书中以作者细腻的笔触和优美婉转的文字将全书大致分成李清照一生的四个时期——“少女时期”、“别君时期”、“流离时期”和“晚年时期”,并收录了她在各时期的经典诗词。通过不同的作词背景,探索她内心的世界,并生动地写清楚了李清照的一生。
初读时,我的心中总藏着很多的疑问。李清照温婉多情,才华横溢,语出了“绿肥红瘦”的千古佳句,道出了“生当作人杰”的豪情壮志,“寻寻觅觅”的悲哀凄凉,“席卷西风”的悠闲舒适,又写出了“凄凄惨惨戚戚”的离别愁绪……但,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李清照?
李清照的'一生经历了太多太多:踏着轻快的脚步走进了生命中无比浪漫的春,闺中少女,如花如梦;带着火热的爱,来到了无比焦灼的夏,离人相别,心不离;在失去爱人的痛苦中,又来到了无比肃杀的秋,国破家亡,黍离之悲;最后,拖着疲惫的脚步,走进了人生的最后一站---生命中无比凄冷的冬,凄惨晚年,物是人非。随着时间的流逝,火热的心变得冰冷,乌黑的发变得雪白。没错,她老了。也许“一代词宗”,是后人对她的怀念与些许补偿。但历史与人性,本就是错位的,历史给李清照荣耀,也许并不是她所向往的,而她苦苦追求的,命运却偏偏给不了……
读到这,我想到了《红楼梦》。曾经贾府的兴盛繁荣,不是和李清照的少女时期一样吗?可到了后来,黛玉命归黄泉,贾母、王熙凤驾鹤西去,一个个悲哀的故事让人垂怜。读完两本书,也许给人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我们要珍惜大好春光。没错,人的青春是可贵的,时光一去不复返,而正在少年时期的我们,要更加珍惜青春,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长大后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来来去去皆优雅,分分合合亦淡定。人间经历风吹雨,锦瑟年华与谁度?人生恰似花一场,花开时节满芬芳。
读《李清照传》有感10
在漫长的暑假中,在炎热的夏天里,我在宁静的书香中认识了才貌双全的奇女子。
李清照出身书香门第,灵秀聪慧,尤擅诗词,一支生花妙笔,写尽人生的美丽与哀愁。她爱花、爱酒,敢饮敢醉,敢爱敢恨,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男儿之豪气。她有过如诗的爱情,也经历了爱人离世的悲苦。她的一生既有真心的欢愉,也有彻骨的悲凉。她用沾满诗香的笔墨,描绘出一个春暖花开的人间。
年芳十六的李清照,初试笔墨,就写下了句句清丽,富有自然之美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小令将李清照当日尽兴游玩的美好时光完整地雕刻下来,初秋的风,仲夏的夜……每种事物都成就了少女情怀,清透至纯,简单美好。人一生最美好、最值得怀念的时光,就是此刻了。
十七岁,美好的雨季,一生仅有一次,这样绚丽美好的时节,少女多了一份敏感、细致的心思。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此时的李清照,俏丽芳华,正等待痴心的'男子恩爱白头。她不知,远山之外,一位丰神俊秀的少年早已私心暗许,盼见芳颜。
可世事难料,李清照的一生可谓是多磨难,在遭遇了"国破、家亡、夫死"一连串的打击之后,让天真浪漫的她坠入了无限的愁苦之中。
合上书,我似乎经历了她一生的风风雨雨,她对爱情的渴望与思念,对祖国的热爱与悲叹,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李清照虽命运多舛,经历了花开花谢,但她渊博的学识,她对命运毫不屈服的态度,对周围人事的理解,成为人类历史中永不磨灭的明珠。并非岁月深情,而是她的才华惊艳了岁月。
读《李清照传》有感11
皎皎兮如繁花,飘飘兮似浮萍,瑟瑟兮如秋风
——题记
中国有着灿烂的诗词文化,相比可言志的诗,我更喜欢句子长短不一,却更善于抒发情感的词。一说到词,那我便不得不谈到一个女子。
虽是女子,却“巾帼国不让须眉”,。在众多男性词人中斩头露角,在词坛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是“古代第一才女”,也是乱世之住人。她就是南宋女词人-“易安居士”李清照。
我轻轻打开《李清照传》走进这个不凡的女子。清照的故居在大明湖畔的趵突泉边,垂杨处的一户书香门第。小清照还在襁褓之中时,母亲便之故,而此时父亲李格非又恰好被调为京官,无奈之际,只好将她留在了明水老宅。好在,那里还有她的家人,在家人的关爱和书香的熏陶下:她工诗善词,才情过人。
犹记得 我学过她的第一首词:《如梦令》;那年,她劣龄十五,应行“及笄之礼”,意味着到了出嫁的年龄,可那时的'清照内心仍是个少女。于是那天,她喝了酒。少女不胜酒力,“沉醉不知归路”却“误入藕花深处”晕红了的脸;夹杂着微醺的酒气:醉染了一池藕花那一方静水,以及那一天的晚霞。惊起了一滩鹭鹭,披着沉沉暮色,翩翩起舞。那时的她:天真烂漫,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待字闺中的清照是青涩的。她
的那首《如梦令》引起了文坛的轰动,她也因此遇到了丈夫赵明诚。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她说“此花不与群花比”,又说“自是花中第一流”我仿佛能从字句中看到她的快乐与自信。可她的自信中却又不缺含蓄与内敛。“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她像是一个美好的清晨,又是一个幸福的可能。她这一时期的词,给我的是一份单纯、一份温柔。
可世间终没有一帆风顺的路,她的人生也在靖康之变中走入低谷,北宋灭亡,破国之恨已让她痛苦不堪。仓皇南渡,又惊闻丈夫染病猝死建康,丧夫之痛更是让她伤心欲绝,可这个羸弱而历尽沧桑的女子却愈发地坚强。“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六年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是她对故国不绝思念;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苏。”是她对南宋偏安一隅的可耻行径的愤怒斥责。
而我最欣赏的,也就是她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大气。
作为一个婉约派女词人,她的词并没有局限于儿女情长,她的晚期作
品大多都牵挂到家与国。她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紧密联合起来。用自己的词作剑。暗含尖刻的批评与讽刺,直击南宋统治者的要害。
李清照终是孤独的,在程朱理学对女子紧密的束缚之下,清丽洒
脱的她仿佛是一个“异类”。可正是这个“异类”让我们看清了一个时代的悲剧。她不仅仅是一代词宗,她更代表了一段历史。二十多年青灯照孤壁的孑然独处,李清照在苦苦地跋涉,顽强地抗争。看透了沧桑变幻的她,在晚来风急之时,勤修《金石录》。在梧桐冷雨之夜考撰《漱玉词》。她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孤灯,蹒跚册地走过。
一开一合,一本《李清照传》已不足以说尽李清照。她的风华绝代,她的才气出人,她的优雅与悲伤是道不清也说不明的。品李清照的词,一品学句之婉已转,二品意境之凄美,三品命途之多舛,四品家国之兴哀。她只是一个女子,却将自己的生命演绎成了一段传奇。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柔美与刚强,这个不屈的女子应是历代女性的榜样。
读《李清照传》。我用心品着她的一生,感悟着她的感悟,我似乎看到她在沧海水天一线中,仰望那即将到来的黎明,而那鱼肚白的天空,也泛起点点微笑。
读《李清照传》有感12
炎热的天气,我也是暑假来临的预告,今年的暑假依然是一如既往的闷热,而我却在这宁静的书香中认识了一位让我终身难忘的人。
他幼年执笔,写下一篇篇千古流传的'舒张,被人们称赞为邢台他才华横溢,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她容颜如仙女下凡,被人误认为是天上之人。
李清照,一位被世人永远记住的奇女子,她的魅力绝不仅仅是那冠绝天下的诗篇,还有他的人格。
他们说他天资聪颖,他却说自己只是喜好读书,人们说他的诗章如同一幅山水画,他却说那聚一聚,尘封的笑谈,人们说他的文笔有如苏轼重生,但又带自己的独特,他却说自己只是信仰的苏轼。人们说他寻思仙女,但她只是说自己略有姿色。
是在我的周围也有这样的女子,天资聪慧,容貌清纯,热爱文学,它就是按朝阳,他的作文总是被老师当做范文,他的文章总是出现在各种文康报纸上,而且他彬彬有礼。谦虚,不张扬。在我心目中的李清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只要我们坚持而不言弃,努力而不骄傲,就会实现自己的梦想。所以说这世间有许许多多的李清照,东三段,让我们积极向上,努力拼搏,放射出自己的光芒,成为下一个李清照吧。
读《李清照传》有感13
吟诵着随缘散人的《李清照传》,蓦然间想起了那个与风花雪月有关的年代。杨柳岸,断桥边,春花秋月,斜阳芳草,处处有着太多的悲喜交织。
那个女子她就在那里,在诗词的世界里,素手执笔,写风雨飘渺,写流水落花,写人间悲欢。
陌上芳草萋萋,庭前夕阳依依,她深邃的眼眸望向这良辰美景,折射出的却是记忆中美好的点点滴滴。
忆当年,她还是个明媚的少女,溪亭日暮,把酒盈樽,乘舟误入藕花深处,难以言说的`兴致盎然。
忆当年,她和他于茫茫人海中欣然相遇。她窈窕端庄,他温文尔雅,他们对彼此的爱慕投影在各自的心波上,他们盼望着花前月下的相聚,他们坚信着长相厮守的诺言,艰涩的两处相思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然而甜蜜的爱情却抵不过时代的巨浪。
山河破碎,风雨飘摇,金兵南下,仓皇北顾,深爱之人也不幸分离,两个人的相互陪伴,变成了一个人在风雨中踽踽独行。
昨日那个少女,今日已老了;山河依旧好,只是人憔悴。后来的李清照更多的是处于一种孤寂与凄凉的生活中。寻寻觅觅,凄凄惨惨,她寻不到归处。独行远方,快意恩仇,不过是在风雨中打捞自己。《金石》未完,文物失窃,甚至爱情也凋零破碎。张爱玲说过,乱世的人得过且过,没有真正的家。
朔北挥戈南下,南宋固守半壁,流离失所的她竭力追随皇帝的步伐,到头来却像飘飞的蓬草,哀哀打旋。世界早已不是以前的模样,落红满地,荒凉人世,无枝可依,把酒消愁,愁却更愁……然而她选择了坚强的活着。她的性情中除了伤感,亦有倔强。她能吃苦,生离死别,悲痛伤寒,所有痛苦她以一个弱柳扶风的女子之身挺住。
绍兴二十五年的那个秋天,李清照离开了人世。带着些许凄凉,些许不舍,她蓦然转身,走得无痕无迹。
人生本就是未知的旅行,山一程,水一程,风雨无定,岁月凄迷。有人沉缅旧事,彷徨无措;有人抛下从前,步履从容地走向远方和未来。我想李清照一定毅然选择了后者,难怪梁衡评价她为“乱世中的美神”。
纵观李清照的一生,悲盖过乐,哭淹没笑,又何妨呢?在文字的世界里,她一直坚守,浮华煮酒与时光对饮!那个女子穿越了时空,在我眼前坚定的说:不要害怕,生活中的风霜雨雪,皆是祝福……
读《李清照传》有感14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知识世界的桥梁,更是我们“缺一不可”的良师益友。同时,也正是一本书帮我打开了沉甸甸的宝箱。而这本书的名字就是《词传》。
书中以作者细腻的笔触和优美婉转的文字将全书大致分成李清照一生的四个时期——“少女时期”、“别君时期”、“流离时期”和“晚年时期”,并收录了她在各时期的经典诗词。通过不同的作词背景,探索她内心的世界,并生动地写清楚了李清照的一生。
初读时,我的心中总藏着很多的疑问。李清照温婉多情,才华横溢,语出了“绿肥红瘦”的千古佳句,道出了“生当作人杰”的豪情壮志,“寻寻觅觅”的悲哀凄凉,“席卷西风”的悠闲舒适,又写出了“凄凄惨惨戚戚”的离别愁绪……但,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李清照?
李清照的一生经历了太多太多:踏着轻快的脚步走进了生命中无比浪漫的春,闺中少女,如花如梦;带着火热的爱,来到了无比焦灼的夏,离人相别,心不离;在失去爱人的痛苦中,又来到了无比肃杀的.秋,国破家亡,黍离之悲;最后,拖着疲惫的脚步,走进了人生的最后一站---生命中无比凄冷的冬,凄惨晚年,物是人非。随着时间的流逝,火热的心变得冰冷,乌黑的发变得雪白。没错,她老了。也许“一代词宗”,是后人对她的怀念与些许补偿。但历史与人性,本就是错位的,历史给李清照荣耀,也许并不是她所的,而她苦苦追求的,却偏偏给不了……
读到这,我想到了《红楼梦》。曾经贾府的兴盛繁荣,不是和李清照的少女时期一样吗?可到了后来,黛玉命归黄泉,贾母、王熙凤驾鹤西去,一个个悲哀的让人垂怜。读完两本书,也许给人最直接的就是我们要珍惜大好春光。没错,人的青春是可贵的,一去不复返,而正在时期的我们,要更加珍惜青春,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长大后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来来去去皆优雅,分分合合亦淡定。人间经历风吹雨,锦瑟年华与谁度?人生恰似花一场,花开时节满芬芳。
读《李清照传》有感15
她这一生,以诗词表露心声,以诗词唱和生活,以诗词记录人生的历程。可以这样说,融入了她的心脏,更融入了她的灵魂。
她是易安居士,李清照,我所喜爱的女词人。
当我于书店中看到这本《李清照词传》时,心情是激动的,是快乐的。我当即便买回了它。这本书中讲述了李清照一生的经历与所写诗词。这本书似乎如一个活灵活现的李清照,在向我们讲述着她的过往。
其文笔所令人惊艳之处,最大的属于其“第二卷:少女不知愁滋味”中壹伴清照初见赵明诚之时所被描述的情景:这个少年身着一袭青衫,清癯玉立,俨如是文质彬彬的倜傥公子,而此时这位公子也正望向她。清照慌了,乱了,脸也滚烫了,甚至顾不得穿上鞋子,只穿着袜子就掩面而走。匆忙之下,连头上的金钗都顺着头发滑落到地上。在这一段中描写的的情景活灵活现,赵明诚倜傥公司的形象与清照娇羞少女的形象顿时跃然纸上。
清照从小便多才,从这本书中我才知,清照小时候两次抓周,却都是毛笔。大了时,她也十分用功读书。而我小时候却只想着玩,看了这本书后,我发现了小时候的自己是多么幼稚。
清照的诗词随着这本书中她的人生经历展现了出来,翻开这本书:“常记溪亭日落,沉醉不知归路”中所体现出她不屑于世俗的'眼光;从“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中看到了她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从“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看到了她直抒胸臆的女子间的真性情;从“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中观看出了她不屈的气节。这些品德值得我好好学习,以此为榜样。当然,这一切我所学习到的,能给我这样好的学习机会的,都要归功于真本书。
从这本书中,我找到了一个可爱的清照,也获得了心灵上的慰藉。
【读《李清照传》有感】相关文章:
李清照传读后感08-11
《李清照传》读后感03-16
读《名人传――贝多芬传》有感04-25
读《悟空传》有感04-12
读贝多芬传有感04-18
读《拿破仑传》有感04-19
读《苏轼传》有感03-25
读《袁隆平传》有感03-24
读《爱迪生传》有感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