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游戏》读后感

时间:2024-06-08 00:01:03 宇涛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学前儿童游戏》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前儿童游戏》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前儿童游戏》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

  《学前儿童游戏》读后感 1

  飞跃发展的时代注定了我们每一个人必须有终身学习的思想。俗话说的好“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近期我们和集中心幼儿园举行了教师读书活动。我选择了《学前儿童游戏》一书。这本书向我们全面介绍了儿童游戏的发展历程,游戏指导策略思想。书中的思想和理念就像一盏指明灯,指引着幼儿教师在儿童游戏教学的道路上更轻松有效的前行,着实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儿童游戏的开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著名的教育学家福禄贝尔曾说过:“游戏是在儿童阶段最纯洁最神圣的活动”。说到做游戏相信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或者不愿意参加。游戏是幼儿自愿自主选择参加的活动,一个幼儿不喜欢的游戏是不可能很好的进行的。因此我们在组织和指导游戏时,应该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遵循“整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整合性原则”,让幼儿游戏成为具“自然性和教育学”的活动。

  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游戏活动。无论走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你总会发现只要有孩子的地方,就一定会看到一群群游戏的孩童,听到一片片欢声笑语。

  游戏是快乐的。而快乐的游戏真的是任性自由,为所欲为的放飞自我吗?相信很多老师也会困惑。其实毫无原则的放任自由导致的结果是儿童没有一点规矩,缺乏行为规范,最终也没有玩出什么“花样”,那怎样才能教会孩子“会玩”有意义的游戏呢?通过这次读书学习后我认识到:让儿童的自主游戏绝对不是不需要规矩,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我曾做过一次观察实验,在一次户外游戏活动中,我将幼儿分成两组,分别为每组准备了同样的圆环,一组幼儿自由玩耍,只见孩子们拿到圈后随便滚两次,跳两下几分钟后就变得无精打采了。而另一组我们设置了游戏规则一个圈单脚跳两个圈才能双脚跳,踩到空地就算失败。第二组孩子积极性很高,互相比拼,挑战比赛,遵守规则。事实证明有了规则的游戏反而让孩子们增添了更多具有挑战自我的那种快乐。

  至于自主性游戏,教师是不是需要指导呢?读书学习后我理解到,幼儿游戏发挥幼儿的主体性的同时,教师的引导作用同样非常重要,而如何有效的指导幼儿游戏,那就要考验教师的教学水平了。在本书游戏指导方面我学到:积极鼓励幼儿勇于探索尝试,自己发现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或者同伴团结合作意识。在适当的机会给予科学的引导,不包办孩子的任务。及时对幼儿的成功给予鼓励,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并增加游戏热情和游戏积极性。

  儿童游戏中如何为幼儿选择或者提供材料的问题这时候就特别重要了。这次的读书学习后,我发现其实自主性游戏材料的提供并非越多越好,材料太多会使幼儿出现无从选择,或喜新厌旧。在一次游戏观察过程中我发现,当孩子面前有很多材料时候孩子的整个游戏几乎都是独自在那完成,根本就没有和同伴讨论交流的意识,当然结果往往也很一般,没什么创意。其间教师的启发引导也很重要,记得那是在一次拼图游戏活动中,乐乐小朋友兴致勃勃的要拼一个机器人,他发现自己需要一个梯形做帽子。而正好此时已经没有梯形了?乐乐说:“老师能不能再给我找个梯形?”我看了看他,蹲下身笑着对孩子说:“梯形没有了,那你看这现有的图形宝宝能不能拼一个梯形呢?”孩子恍然大悟,几分钟后我发现乐乐已经用两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平成的'一个梯形帽子。所以教师的教育引导要让儿童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磨合中,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本次读书学习后,我摒弃了过去对儿童游戏不正确的的认识,将更科学的儿童游戏理念运用的现实教学中。比如建构区游戏指导。建构区游戏在幼儿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操作性强,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可创造性,有利于幼儿积极动手动脑,促进幼儿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幼儿创造潜能充分开发的有效途径与手段。在开展建构区游戏之前:我会和幼儿一同讨论,确定好今天要玩的游戏主题。提醒幼儿进区规则。材料的提供方面我会尽可能提供各种材料,为幼儿提供想象创造空间,在游戏过程中遇到困难,我会引导幼儿和同伴讨论商量,尝试改正。自己想办法而不是老师先说出解决问题方法,游戏过程后,我会和幼儿对今天的游戏成果进行分享,并及时给予鼓励。我的实践结果是:班级里的游戏活动越来好,孩子的参与热情高涨。真正做到了在“玩中学”“玩中获”。所以,建构区中的自主性游戏的开展,既尊重了幼儿的游戏意愿,又发挥了幼儿游戏的主观能动性,真正让幼儿在快乐中进步成长。

  没有学习就没有进步,终身学习才能不被飞速发展的社会所淘汰,这次的读书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我相信在儿童游戏指导活动中我一定会做的更好。

  《学前儿童游戏》读后感 2

  最近阅读了《学前儿童游戏》第四章第三节自主性游戏,系统地了解了幼儿园自主性游戏的概念与含义、特征与关系,深有感触。

  我们经常说的,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就是什么时间段的活动都是以自由游戏活动为主。难免有老师会质疑这样的问题:难道连幼儿上厕所、吃饭、睡觉也要以游戏来进行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幼儿园可能就是一个绝对自由的地方,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了起码的行为规则和要求,培养出来的人也许会不适应小学的正规学习。而我们的这本书中提到自主有两个尺度:

  一是相对于客观状况、生活环境等外部强迫和外部控制的独立、自由、自决和自主支配活动的权利与可能;

  二是相对于客观现实的能够合理利用自己的选择权利,有明确的目标,坚忍不拔和有进取心。从这个概念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部分教师对自主性游戏理解的几大误区,比如给任何活动都冠以游戏的名称,追求游戏活动的热闹场面,以单一的游戏形式贯穿一日活动,这也是我自己经常会走的误区。

  其实这样是与理论相违背的,因为从自主性游戏的特征来说,它又具有游戏计划的生成性;游戏环境的多样性;教师角色的`多重性;游戏机会的均等性。而实践中不少教师认为:自主性游戏教师是不能指导的,当儿童有了问题教师不敢去介入,惟恐别人指责又在“导演”,无法把握教师指导的“度”,这样势必就会削减游戏的教育作用。

  对于我们心中的很多困惑,在这一章节中也有明确的解说,在自主游戏的几对关系中指出,在游戏中,儿童是游戏的主人,教师是指导游戏的主人。许多研究表明:有教师指导的游戏更能促进儿童游戏水平的提高和儿童能力的发展。儿童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游戏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在鼓励儿童自主探索、尝试的前提下,给儿童以适当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不仅能促进游戏继续延伸下去,而且能让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和胜任感。

  最后我想用书中的一段话来总结我的感想: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幼儿对游戏活动能自主地选择、支配,在游戏中充分享受游戏的趣味性、娱乐性、自主性。教师在游戏中的作用在于如何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为幼儿自发、自愿的活动提供条件,同时也将教育目标、要求渗透进去,以促进幼儿的发展。

  孩子是今天的花朵,更是明天的太阳,作为我们来说,为了他们,我们做什么都值得,虽然这条路很漫长又迷茫,还看不到边,但是我相信我们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都愿意这样前行,这就是我们的专业,我们的责任。

  《学前儿童游戏》读后感 3

  黛安在《儿童世界》中谈到:儿童在游戏中成长,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儿童在游戏中成熟。可见,游戏对儿童的重要性,儿童在进入幼儿园后,一周有5天在幼儿度过,每天与老师度过5-8个小时,而游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所占比例是最多的,可见教师在儿童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掌握一定的游戏理论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学前儿童游戏》是面向一线教师而编写的一本学前教育教材。主要涉及游戏的概念、观点、操作的原则和方法等,解决学习中的“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通过案例解决学习中的“怎么做”的问题。

  作为一名新教师,最大的困恼是:组织幼儿游戏时教师的指导策略。本书的.第四章明确了游戏中教师的角色、讨论了教师介入游戏的时机与具体方法,并介绍了实践中常见的感觉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和规则游戏的指导方法,让我受益匪浅。到底教师该不该介入游戏?答案是肯定的,但何时介入?最要紧的是向儿童要答案,一般来说,当幼儿出现以下情况教师应该介入:幼儿遇到困难、挫折,即将放弃游戏时;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产生认知冲突时;游戏出现不安全因素时;幼儿主动寻求帮助时;游戏中出现不利于游戏开展的过激行为时,游戏中出现消极内容时。

  关于教师介入的策略主要有参与式介入、材料指引和言语指引。在自选游戏时,中班的语言角已经多次无人光顾,即使有光顾者也是逗留几分钟便离开了,桌面上的塑料小动物和一些画有故事背景的图板被冷落在一边。这天教师在这里投放了一些橡皮泥,红红来到这里,用橡皮泥造了一座假山,山洞里躲着小动物,加上原来的背景图案,红红津津有味地玩了半天。磊磊则用橡皮泥捏了一只大恐龙,肚子里装了一只小恐龙,说恐龙妈妈要生小恐龙了。结果还引发了一场争论:恐龙宝宝是从蛋里出来的?还是从恐龙妈妈肚子里出来的?这以后,孩子们围绕这个话题谈开了。分析以上案例:一块橡皮泥的投放,无需教师更多的语言,就给了儿童一个可拓展的空间。

  《学前儿童游戏》读后感 4

  最近阅读了邱学青写的《学前儿童游戏》一书,系统地了解了幼儿园游戏的一些理论、结构、分类,深有感触。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含义是什么呢?何为基本活动?基本也就是根本,具有基础的、本质的性质的性质,基本活动就是本质性的活动。“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就是幼儿园所开展的活动本质上应该是具有游戏的性质。而游戏这个概念,似乎是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提起它谁都知道,但游戏究竟是什么,每个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对于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有这样几种错觉:

  1、给任何活动都冠以游戏的名称。

  如果把“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理解为以游戏活动为基本活动,那就难免可能导致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以几个游戏名称来安排活动,就好像厨师烧菜时,每道菜都离不开盐一样。游戏作为调味品存在于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之中,而这些游戏活动之间可能都是没有什么本质联系的,它们是孤立的、分割的。这种理解只能达到形式上以几个游戏活动来填充主要的活动时段,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种做法相对于过去那种不重视游戏的现象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它仅仅是形式上给予了关注。

  2、追求游戏活动的热闹场面。

  对“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错误理解有可能使各种活动都一味地去追求游戏的外在形式,追求热闹的场面,幼儿也许是感觉在玩,但活动目标的达成可能就会大打折扣。比如:在一个大班的主题活动中,教师要求幼儿自己选择材料、自己构思,把自己的`想法用各种方式表现出来,结果有不少幼儿选择了绘画这种形式,但从画面反映出来的水平只相当于对中班、甚至小班的要求。仅仅追求游戏的外在形式,而不从活动内容本身去考虑其游戏性,所得到的结果也许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幼儿园教育在促进儿童发展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

  3、以单一的游戏形式贯穿一日活动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就是什么时间段的活动都是以自由游戏活动为主。难免有老师会质疑这样的问题:难道连幼儿上厕所、吃饭、睡觉也要以游戏来进行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幼儿园可能就是一个绝对自由的地方,先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了起码的行为规则和要求,培养出来的人也许会不适应小学的正规学习。

  《学前儿童游戏》读后感 5

  《学前儿童游戏》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术研究成果,这本书对儿童游戏研究的历史和现状都进行了整理、介绍,并对有关理论观点做了评述,表达了作者的游戏观念。全书共分为十三章,上、下两篇,上篇是一至七章,下篇是八至十三章。上篇主要是涉及观念层面的问题,下篇主要从实践的角度加以探讨。第一章论述了相关学科对游戏的看法,游戏的描述性特征和本质性特征,以及儿童游戏的性质。第二章运用了较为详实的研究成果来论述游戏与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第三章较为系统、详细地介绍了游戏的理论流派,对每个理论流派都给予了简要的评价。第四章是对游戏分类问题的论述。游戏的分类直接影响幼儿园游戏的开展,因此,对分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第五章专门论述了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第六帐探讨了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地位,这是必须要面对并搞清楚的话题。第七张关注了我国儿童游戏研究的历程及发展趋势。第八章专章论述了幼儿园游戏的知道策略。第九、第十、第十一章则分别从环境创设、材料提供及游戏观察记录的角度,对第八章中提及的策略加以详细的论述。第十二章又在前面游戏指导策略的基础上,对各类游戏的指导提出了具体的方法。第十三章则是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游戏治疗作介绍,包括游戏治疗的理论及具体实施方法。

  游戏伴着儿童发展,儿童在游戏中成长。游戏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现象,从小至年幼的孩子玩耍打闹,到成人的各种娱乐,甚至古稀之年的笑谈,无不诠释着它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广泛性及其独具的魅力,而游戏在儿童的世界中则更为普遍,对儿童的魅力更为独特。从繁华的都市到淳朴的乡村,从古朴的街巷到雅致的公园,人们随处随时可以看到孩子们在性质盎然地做着各式各样的游戏。正是孩子喜欢游戏,才使得无论是在哪里,都始终不忘将那些花样翻新、大小各异的儿童玩具展列其中,成为吸引孩子的最大亮点。游戏成为孩子们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

  古往今来,任何时代,任何民族,任何国家,任何地区,没有不做游戏的儿童,没有不喜欢游戏的儿童。在时间上,游戏的历史与人类社会的历史一样古老而悠久,它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历史。千百年以来,由于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和社会发展历史条件的局限,游戏一直被认为是与儿童的学习、成人的工作不相融的,甚至是消磨时间浪费生命的活动。游戏慢慢开始成为人类研究的课题。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学前儿童的游戏,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思想观点,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系统。

  在新形式下,为了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更好的哦诶样未来社会的人才,加强对学前儿童游戏的研究,实现对儿童游戏的科学指导和实施,已经成为教育界特别是幼教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新世纪来临之前,面对世界性提高公民素质的需求,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位置爱需要进一步确认,游戏的教育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展,经过长久的研究实践,我国广大的幼儿教师已从被动的教育实施者成长为积极主动的教师研究者。

  《学前儿童游戏》读后感 6

  这几天,我阅读了《学前游戏论》中的“学前儿童游戏教育实施中的评价”这一节。对如何在幼儿游戏中进行评价有了进一步的感受和认识。学前儿童游戏的评价在学前儿童教育实施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它是学前教育实施游戏的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检验、评价教师指导组织游戏的能力和效果、乃至全部教育活动的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它能够推动学前教育中游戏的科学实施和开展。只有在评价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及游戏发展的特点和水平的情况下,学前儿童游戏的评价对儿童的教育和游戏的实施及教师指导才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在以往老师组织游戏评价,常常是以老师为主体的游戏评价,是将幼儿强行的拉入老师的思维中来,老师通过对游戏目标的把握、对游戏过程的指导去抓住符合教育目标的游戏内容或突发事件来展开游戏评价。而这些可能是孩子对游戏兴趣之外的东西了。实际上老师也知道:游戏的主体是幼儿,游戏评价的内容也可以交给幼儿来完成。但在以幼儿为主体的游戏评价中,老师常常会因为缺乏方法在评价中遭遇瓶颈:分享快乐和经验一般总是围绕玩了什么,怎么玩的,有什么高兴或成功的事,解决了什么矛盾等问题来展开。久而久之,这种游戏评价也会失去魅力,幼儿也会对这样的游戏评价漫不经心。评价也就失去了它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我联系自己的角色游戏教学经验,总结了几种不同类型的评价方法,和大家一起分享学习。

  1、开门见山型:在游戏后的讲评中直接点题。当老师在游戏中发现了有价值的内容时在游戏中先和幼儿产生互动,以游戏者的身份丰富该游戏中幼儿的经验,这样在介绍时幼儿就会显得不紧张,也会乐意分享介绍。然后在点评时直接点题,采用“渲染”的方式开头:“今天呀,XX和平时不一样了,你们看,XX多了些什么呢?”从而引起幼儿的.关注并急于聆听不一样的地方。

  2、情感宣泄型:让孩子表达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引发经验交流。当大家都热衷于自己的游戏情节时,可以用:“今天你有什么事想告诉大家呀?”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幼儿进行游戏的回忆,不管是开心事和不开心的事情,在聆听幼儿的介绍中,及时捕捉到“闪光点”,通过和孩子的互动,让幼儿发现问题,自主讨论,自主得出结果。

  3、经验回放型:让孩子回忆平时的生活经验,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在讨论某一个游戏情节时,帮助幼儿对已有经验进行回顾,引起幼儿产生认知冲突,从而让幼儿自主意识到某一游戏该如何正确进行。例如:针对小吃店服务员服务不周的情形,在点评时,抛出一个问题:“你们去饭店吃饭就是站着的么?”针对小吃点没有点菜单的情况,点评时又会以“你们平时去饭店吃饭,爸爸妈妈是怎么样点菜的呢”,从而让幼儿乐于说、急于说,在诉说中进行自主创设。

  4、及时干预型:在游戏的过程中,直接用语言引导与儿的游戏。当发现孩子游戏中的问题时,老师直接用语言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如:看到超市的物品未放整齐时,老师会说:“今天的超市怎么这样乱呀?”帮助幼儿回忆参观超市的情景,将已有的经验运用到游戏中。又如:当警察在随意奔跑时,老师会问:“警察叔叔,你在忙什么呀?”通过询问帮助孩子审视自己的行为,回归游戏的思维。

  5、情境再现法:对幼儿的游戏情境再现,共同总结经验。

  让孩子对于游戏的情节进行再表演,可以通过录像的方式,让幼儿在具体形象的视觉感知中,自己去欣赏同伴的模仿过程,自己做出判断,通过相互的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共同积累游戏的经验,从而增强对游戏的兴趣。

  不同的评价方法,帮助老师以合适的身份评价游戏,有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去关注幼儿的游戏,倾听孩子的需求,这样就让孩子获得了更多的自主空间,在这样的空间中,推动游戏发展的进程,孩子可以更多地满足自己游戏的需要,玩得更快乐。当老师改变了游戏的评价方法,让孩子投入到评价中来时,他们已经成为了游戏主人,此时他们的角色游戏是幼儿最最喜欢的游戏,孩子也就是在这样的快乐游戏中前进着,同时推动着游戏发展的进程。

  《学前儿童游戏》读后感 7

  《学前儿童游戏》是我阅读率最高的一本书,今天和大家共读,我是带着一种分享珍爱之物的心情开始的。

  在我们幼儿园里,民间游戏和角色游戏是分别位于孩子们第一和第二喜欢的游戏类型。我们认真研究了邱学青的《学前儿童游戏》,依次对小、中、大班幼儿游戏特点进行分析,明确了民间游戏的种类、组织的方式、方法等,为我们实践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同时,我们还以此书作为理论指导我园特色“民间游戏”园本课程的研究,这本书提到了游戏分类为“规则游戏”和“创造游戏”,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解与实现也带给本人不一样的视角,在此基础上,我们才会在“游戏空间安排、游戏时间、游戏材料、游戏态度和游戏主题”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研究。比如,我们把游戏拓展到时了户外,包括操场、草地和跑道,同时优化了户外运动场地设施。在游戏活动中,充分挖掘乡土资源及废旧物,依据幼儿年龄特点有目的性地投放适宜的游戏材料,把农村资源有效地运用于户外体育锻炼和早操中。民间体育区域将传统的民间游戏纳入活动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组织幼儿一起玩耍,让幼儿自主制定游戏规则,尝试创新玩法,使传统民间游戏得以传承并焕发出新的活力。本人边阅读边思考,结合自班的事例向大家分享感悟最深的几个观点:首先我们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其次注重游戏材料的使用细节;然后挖掘游戏材料的多种功能;最后梳理幼儿最喜欢的游戏类型。

  第七章中,我国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老先生,他指出玩具在幼儿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管是贫瘠的山区还是繁华的城市巷道中,总能看到孩子们手中把玩着各种玩具。正因为孩子们都喜欢玩游戏,才使得不论在何处,都会将那些大小不一、种类繁多的幼儿玩具罗列出来,无时不吸引幼儿的眼球,游戏成为孩子们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古代有投壶、蹴鞠等游戏,近代有那些打陀螺,打面包,捉迷藏,摔泥炮等游戏,现代的孩子则是手中玩着电子游戏和各种工艺反复的商品玩具了,显然,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没有不玩游戏的儿童,没有不喜欢玩具的儿童。令我印象颇深的还有第十一章:游戏观察指导。笔者根据自身实践的困惑,与幼儿游戏学习情况相结合,重点解读了教师应以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的身份去参与游戏,帮助本人梳理如何更好的指导游戏,同时,重点学习了儿童行为观察描述的方法:实况详录法、日记式记录法、轶事记录法、样本描述法。

  总而言之,每天我都会和孩子们在约定的时间段进行阅读,由衷的希望自己的阅读习惯和热情也能给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样,期待孩子们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学前儿童游戏》读后感 8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指导纲要》中同时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幼儿童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孩子童年的欢乐、自由和权利的象征。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行,而且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发展智力。

  游戏是最好的思维训练

  游戏是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最佳活动。通过游戏唤起幼儿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促进幼儿智力发展。按照皮亚杰的理念,从认知活动而言,游戏是同化的过程。幼儿玩游戏越多,他们智力会发展更好一些。

  “现在的家长不愿意孩子在幼儿园玩得太多,他们更关注孩子从老师那里学到了多少知识,这几乎是所有老师都面临的困境。”北师大刘焱教授认为,幼儿园教育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获得幸福的童年、该年龄应有的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幼儿园游戏一方面要服务于教育目的,但更重要的还是让儿童在游戏中得到满足和快乐。”

  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中

  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

  游戏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运用,不仅可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也可作为组织教学活动的有效手段,更应是贯穿整个幼儿园教育教学所有过程。这样才能给幼儿一个真正的游戏童年、快乐童年和成长童年。在游戏中,幼儿的动机是“我要玩”“我要学”,因此幼儿身心总处于积极主动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游戏的魅力主要不是“好玩”,而是幼儿主体性的体现与发挥,幼儿的游戏与学习是发生在同一活动过程中,游戏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所以是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使幼儿的学习游戏化,培养和提高他们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兴趣与好感,使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日有长进,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增长知识,就好象春风化雨般使草木生机盎然。

  精心创设游戏活动环境

  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教师要确保幼儿在游戏中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时间在半小时左右,如果时间太短幼儿游戏不能尽兴,时间太长幼儿会对游戏失去兴趣。所以教师一定要掌握游戏时间的度。

  准备足够的游戏材料。材料是幼儿游戏的工具,在游戏中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有利于幼儿通过探索接受丰富的感官刺激,利用不同的材料去替代和想象,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促进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比如在活动区中为幼儿准备许多半成品的材料,有各种质地不同的纸类材料(白纸、腊光纸、皱纹纸、信封),白纸可以画画、折纸。腊光纸色泽艳丽,可以折各种小动物,也可以作为剪纸的材料。皱纹纸可以做小花、拉花、还可以搓成纸球等。形状各异的纸盒(包装盒、药盒、化妆盒),可以做家具、汽车、玩具等。插塑玩具,木制玩具,美工材料(笔、油泥、剪刀等),可以让幼儿动手捏、搓、团、揉做成各种小动物和各种形状物品。用剪刀可以剪窗花、动物轮廓等等。

  营造宽松和谐的游戏氛围。游戏是幼儿的第一需要,为幼儿的游戏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它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满足身心发展的需要,给孩子带来快乐。如户外活动、餐前、餐后、离园前后等,此时,幼儿可以自由自在的玩耍,气氛宽松愉悦,从而能调节幼儿在各项集体规则活动后产生的疲劳,在心理上获得放松。在自由游戏中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的心理氛围,让幼儿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提高兴趣,从而激发幼儿的独立自主性,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增强自信心。

  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扮演

  做游戏活动的旁观者。当孩子们在寻找游戏材料,创造游戏主题时,教师应该沉默,不主动发表建议,要相信孩子们的创造潜能,让孩子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考虑。因为,在孩子们心理,教师总是对的,教师的话总是应该听的,教师的发言会打断孩子们的游戏思路,扼杀幼儿的创造灵感。不管孩子们想出来的游戏多么的幼稚或游戏主题的选择多么的盲目,教师就是应该放手,让孩子们去体验快乐、体验失败,教师做幼儿自主游戏的旁观者、支持者。

  做游戏活动的合作者。当孩子们分配角色,安排任务时,教师应作为游戏中的一员,服从游戏组织者的分配,教师是作为幼儿的游戏合作伙伴,是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共享快乐。就如陶行知先生说的:教师要“变成孩子”,与孩子共享欢乐。教师的童心、童趣会使幼儿倍感亲切、自然、融洽,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游戏氛围。以合作的身份参与游戏也有助于教师更深入细致地了解幼儿,更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

  做游戏活动的引导者。当孩子们在游戏中碰到了他们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应该以幼儿平等身份,发表一些参考性的建议,供他们参考,不发表决定性的意见;当个别幼儿游戏碰到困难了,教师应象同伴一样,问问原因,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强行劝说,但教师的意见、建议必须是一种正确的引导,有助于幼儿受到启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学前儿童游戏》读后感 9

  阅读《学前儿童游戏》这本书,让我对儿童游戏的教育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本书系统地阐述了游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不仅为我打开了一个观察和理解儿童的新视角,也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指导策略,帮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引导和支持孩子的游戏活动。

  首先,书中强调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权利,它不仅仅是娱乐消遣,更是儿童学习和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游戏,孩子们能够在探索、模仿、创造中自然地习得社会规则、语言表达、问题解决等多方面的`能力。这让我意识到,作为成人,我们应当尊重并保护孩子游戏的权利,为他们提供足够的自由空间和适宜的游戏材料,鼓励他们在游戏中自由探索和学习。

  其次,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游戏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具体影响,比如象征性游戏(如扮演医生、老师)能够促进儿童的社会认知和情感发展;建构游戏(如积木搭建)有助于培养空间感知能力和创造力等。这些内容让我认识到,每一种游戏都蕴含着独特的教育价值,作为家长或教师,应当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有意识地引入多样化的游戏活动,以全面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再者,书中提到的成人角色在儿童游戏中的引导策略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它提倡成人应当成为游戏的“支持者”而非“主导者”,通过观察、倾听、提问等方式参与其中,适时给予孩子鼓励和引导,而不是过度干预。这提醒我,在与孩子互动时要保持耐心和敏感度,尊重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同时通过正面反馈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

  最后,《学前儿童游戏》还强调了家庭和幼儿园环境在促进儿童游戏中的重要作用。一个安全、丰富、充满爱的环境能够极大地激发孩子的游戏兴趣和想象力。这促使我反思自己是否为孩子营造了一个有利于游戏学习的环境,并考虑如何进一步优化这一环境,让游戏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乐园。

  《学前儿童游戏》读后感 10

  阅读了《学前儿童游戏》这本书,我深深地被其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见解所吸引。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关于儿童游戏的理论指南,更是一盏照亮教育者心灵的明灯,让我对学前儿童的游戏行为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本书强调了游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孩子们消磨时间的方式,更是他们认知发展、社会性交往、情感表达和身体运动等多方面能力发展的关键途径。书中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研究数据,生动地展示了游戏如何促进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这使我意识到,作为教育者或家长,我们应当更加重视并积极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自由探索、快乐学习。

  其次,《学前儿童游戏》深入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游戏及其对儿童发展的不同影响,如角色扮演游戏能帮助儿童理解社会角色、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建构游戏则激发儿童的空间感知和逻辑思维。这些分析让我认识到,每一种游戏都蕴含着独特的教育价值,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尝试多样化的游戏活动,以全面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书中还特别提到了成人(包括家长和教师)在儿童游戏中的角色。它提倡“成人应成为孩子的游戏伙伴而非指导者”,强调观察、倾听和适时引导的重要性。这一点对我触动很大,让我意识到在与孩子互动时,保持耐心和尊重,给予他们足够的探索空间,是何等的关键。成人的积极参与和正面反馈,能够极大地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和游戏的乐趣。

  最后,本书也探讨了现代科技对儿童游戏的影响,提醒我们在享受数字时代便利的同时,也要警惕过度依赖电子产品可能带来的副作用,比如减少户外活动、影响社交技能等。这促使我思考如何在传统游戏和数字游戏之间找到平衡,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既有传统乐趣又不失现代元素的游戏环境。

【《学前儿童游戏》读后感】相关文章:

儿童节游戏策划方案05-10

幼儿园儿童节游戏活动策划方案05-12

学前实践心得05-11

学前教育读后感04-12

威斯汀游戏读后感04-29

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的读后感05-10

《有趣的篮球游戏》读后感09-01

《安德的游戏》读后感04-28

安德的游戏读后感04-28

学前教育说课稿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