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读后感9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十六计》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十六计》读后感1
“瞒天过海”,“调虎离山”,“上屋抽梯”……这些成语是什么意思,它们又出现在哪儿呢?你们的脑袋里一定装着大大的问号吧!带着满是疑惑,我们一起来看看《三十六计》吧!
《三十六计》一共有六套总计谋,而每个总计谋而分为六个小计谋,一共乘起来就是三十六计啰。这么多五花八门的计策凝聚了不少心血呢!所以这一个个故事既妙不可言,有时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但认真细读起来时,你会觉得妙趣横生,对主人公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空城计和马陵之战了。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那就先说空城计吧!这一天诸葛亮正在派他的手下运送粮草,身边不足三千人。可探子飞马来报:司马懿率领十五万大军来攻西城。诸葛亮身边的军士们大惊失色,个个提心吊胆。可诸葛亮竟很快下令士兵们打开城门打扫街道。而他自己坐在城楼上若无其事地焚香抚琴。司马懿见诸葛亮如此从容淡定不慌不忙,便怀疑城中有埋伏,居然撤兵回国。就这样司马懿的十五万人马被诸葛亮的三千人马“吓”跑了,这无不让人拍手称奇。我不但佩服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更佩服他的心态。如果没有诸葛亮的`这种临危不乱的心态,就不会成就大的事业。我觉得用空城计一定要小心,稍不注意敌人就会乘虚而入,但有了诸葛亮这样厉害的人物,一定让敌人疑中生疑,落入他的圈套了吧!
再说马陵之战吧!它和空城计一样都是了解敌人特征后见机行事的。孙膑和田忌两位大将是奉命来救援赵国的。当讨论该如何救赵国时,孙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在田忌面前耳语几句,两人一拍即合,想出了一条妙计。原来,孙膑得知魏军轻敌就用减灶示弱之计让敌人感到齐军很懦弱。第一天,魏军看见他们有十五万的灶营,第二天就减少了一半。第三天仅有三万个灶营了。魏军哈哈大笑,以为人都跑光了。与此同时,孙膑见时机成熟便把魏军引到地势险要的马陵。魏军以为齐军只剩三万人,便卸下重武器带着一队轻装的人马去追……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读了这本书,我有很大的收获。我觉得在学习上、生活上,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不能因为一点胜利而骄傲,一点失败而气馁!
《三十六计》让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我觉得古代人在战争岁月中能发掘这么多的计谋,我们在生活之中也要善于探索,勇于发现,以智取胜。
《三十六计》读后感2
我国古书数不胜数,《孙子兵法》《资治通鉴》《三十六计》《论语》……一本本文学巨匠在世界名著中脱颖而出。这个暑假,我就读了其中的一本:《三十六计》。
本书中的三十六个计策分别来源于古代的三十六个经典故事,诸葛亮七擒七纵;薛仁贵瞒天过海;张良釜底抽薪;苏代隔岸观火……三十六个经典故事,三十六个不同的智慧,读中悟,悟中读,能悟出不同的感受。
抛砖引玉是本书中我特别喜爱的一个故事,它不包含沙场,战争之类的事,而是讲诉的姜子牙以自己的古怪来赢得姬昌的重用的.一件是事,这件事中,姜子牙抛出了用直钩鱼这块砖,引来了姬昌对他的重用,我想,这就正是姜子牙希望得到的美玉吧!
假痴不癫的故事我也很喜欢,它选自于《三国演义》中《曹操煮酒论英雄》这一回。刘备天天在曹操的地盘上种菜,想让曹操知道自己胸无大志,曹操却说他是英雄,使刘备吃了一惊,正巧此时轰隆隆的雷声突起,便借机说是拍打雷而混了过去。我觉得刘备这种随机应变的能力很难得,而且他这种假痴不癫的“演绎”很有趣。当然,在“演”时不能太夸张,否则就过犹不及了。
悟时不妨联系生活,或许你有更多的发现!
上屋抽梯的故事给我的影响比较深刻,刘琦为寻求诸葛亮的帮助,而上屋抽梯,诚恳的请教诸葛亮,令我很受感动,他的聪明才智也不得不令人敬佩。但是,此计用在军事上,是指用一些微小的利益引诱敌方,再切断敌人的援兵。生活中,当别人用一些好处引诱你时,要保持头脑清醒,止住自己的冲动心理,否则的话,一旦“上屋”了,就很难退下了!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周瑜的苦肉计演得堪称完美,周瑜和黄盖先商议好,假戏真做,自家打自家,骗过曹操。但说起苦肉计,最令人不能忘怀的就是春秋时期的要离了,要离不惜牺牲自己为国效力,我觉得非常难得,宁愿用这种特殊的离间计去为国效力,好样的!生活中,这里的“苦肉”往往指经济上的损失,然后取对方的信任,趁机与他作对。
《三十六计》作为“益智之荟萃,谋略之大成”的兵学奇书,书中的不少计策都蕴含着深刻道理,值得体会!
《三十六计》读后感3
开学时,王老师让我们读《三十六计》,可能王老师是为了让我们变聪明吧!过了几天,妈妈给我把书买了回来,我迫不及待的翻开书读了起来。
《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被誉为东方思想宝库的“明珠”,与《孙子兵法》并称为兵法双绝。书中的计名来源颇广。有的来源于历史的典故,如“围魏救赵”;有点来源于古代的兵书,如“声东击西”;有的来源于日常生活,如“指桑骂槐”;有的来源于诗人的诗句,如“擒贼擒王”。
虽然我还没有将这本书读完,但我深深的被里面的事例所折服,它让我明白了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哪怕是遇到麻烦,只要将事情巧妙的'做好,将麻烦巧妙的避开,这便是智慧的所在。我最喜欢的是第一计“瞒天过海”,因为我在生活中也有过瞒天过海的情形。
记得我在八岁生日的时候,我约了班上的几个同学,让她们在楼下等我,结果没过一会儿,我去了酒店,他们竟然在楼下等了我两个多小时,在星期一去学校的时候,看到他们都很不高兴的样子。我心里知道他们是在为那天的事情生气,我只好走过去问他们:“你们怎么了?”他们说:“那天你为什么骗我们?”我只好说:“那天,我来不及找你们了,我爸妈领我出去了,一时回不来,所以只好委屈你们在楼下等了。”她们也相信我的话了,最后我们又在一起玩了,其实我的心里一直很愧疚,我不应该骗她们,但我用了瞒天过海这一计,挽回了我们之间的友情,但我下决心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了。
《三十六计》讲到的每一计,都是智慧的结晶,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读法,并在其中学习到自己需要的知识。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很多,它带给我很大的启发,深层次的知识我将进一步获知。这也是一本思维挖掘的书,让我们明白,很多问题要多方面、多角度的想,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教师点评:《三十六计》聚合了中国古代的重要军事思想和丰富战争经验,是一部兵法和智谋的奇书。给四年级学生推荐这本书,一是教材的要求,二是训练学生思维理解能力,三是了解历史……小作者通过细心研读,收获颇丰。望我们向小作者一样爱读书,会读书。
《三十六计》读后感4
这个假期,我读了一些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是这样一本,它就是根据中国古代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又是中外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最为重视的智慧宝典《三十六计》。全书分为六块,分别为:胜战计、强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弱战计、退战计,每一块都充分展现了“三十六计”中所蕴含的智慧结晶。
《三十六计》是一部堪称“益智之荟萃、谋略之大成”的兵学奇书。完全可以概括我这篇读后感,因为《三十六计》的的确确是一部耐人寻味、值得钻研的好书。其中共有整整三十六个计谋,可谓之计计精彩。我这里就择要述之:苦肉计、连环计、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等等,这些都是很著名的计策,但最著名的要数最后一计,也就是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总之,由三十六计引出的故事很多,说不完,数不尽。
我看了《三十六计》之后,只想说一句话:它是一部使大家能在通俗生动的文字和精美形象的图片中领会“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的精彩的好书!“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这是我常从电影、相声听到的一句话。
《三十六计》里面的故事有难有易,我有些词不是很懂,但觉得这些词读起来琅琅上口:金蝉脱壳、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打草惊蛇、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指桑骂槐。细细。读来,还真爱不释手呢!特别是里面的《空城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阳平,军队都派去攻打魏军了,只有少数老弱残兵留在城内,司马懿率兵15万前来攻城,此时急令蜀兵救援已经来不及了,诸葛亮临危不乱,传令大开城门,自己登上城楼顶端坐弹琴,吓走了曹兵。这虚张声势,刚柔相济的'计谋因此被传为美谈,我真为诸葛亮的沉着冷静和足智多谋叫好!当然书中还有许多回味的故事,它收集了我国许多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可谓计计精彩。打战、经商需要三十六计,我们教师学习、工作、生活也离不开它。平时你可千万别“瞒天过海”“混水摸鱼”。看到“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的事情别“隔岸观火”袖手旁观。学校的发展,年级的建设需要你献计献策,我在这“反客为主”“抛砖引玉”了!
《三十六计》读后感5
六六三十六计,数中有术,术中有数!以少胜多的壮丽,奇骑突袭的传奇。这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寒假我仔细品读,体会古典军事文化的精华,学习古人高超的智慧谋略。
其中三十六计一一调虎离山,让我印象深刻。在东汉未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东吴的孙策也打算向北扩张自已的领地。江北的庐江郡是一个战略要地,孙策打算占领这个地方,但他心里明白,庐江郡南边是长江,北边是准水,易守难攻,不能硬攻。于是他和众将商议,定出了一条妙计。
孙策先是派人给庐江郡的守城将领刘勋送去一份厚礼,还附上一封信。在信中,孙策先是夸刘勋才华横溢,功勋卓著,接着以弱者的身份向刘勋求救。孙策说:“上缭经常派兵骚扰我们,我们弱小不堪骚扰,恳请将军发兵收复上缭,我们将感激不尽。刘勋看信,非常得意,而且上缭一带非常富庶,刘勋觉得孙策这样软弱无能,就没有后顾之忧,于是决定先攻自己早已垂涎三尺的'上缭,命令一出,刘勋的部将极力劝阻,但是此时,刘勋已经听不进去了,他带着精兵强将,开始攻打上缭。
孙策得知刘勋带领精锐部队去攻击上缭,非常高兴,便亲自带兵袭击庐江郡,因庐江城中空虚,大军几乎没遇到什么抵挡,就占领了庐江郡,孙策夺取庐江郡,为后来孙氏统一江南,割据江东奠定了基础。
看完这本书我发现,嘿!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用到了三十六计。
下课了,我和同学一起玩“盲人摸象”,当盲人快要摸到“象”时,我急中生智,在“盲人”身后拍了拍手,因为“盲人”看不见,只能靠听音识别,所以他就会转身朝声音走去,当他快接近我时,別的同学又制造出声音,他又掉转头去……这不是用到了“声东击西”一招吗?
还有一次,我考试没考好怕挨骂,于是我想了个计谋。回到家一进门,我弯下腰,用手捧着肚子,装成痛苦的样子说:“妈妈,我肚子疼。”妈妈信以为真,焦急得问东问西……当知道我的成绩后,也沒批评我了。嘿嘿!"苦肉计”演的怎么样?
"三十六计",计计都充满了智慧,大家都去读一读吧!
《三十六计》读后感6
读《三十六计》纯属偶然。一则该书名字太过响亮,什么“借刀杀人”“笑里藏刀”“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等等太为常见。二则这么常见的书作为一个读书爱好者又是一个古典文化的附庸风雅者一直没读过,不合适。三则家里人买书正好赠了一本,你说巧不巧?这就好比瞌睡了正好第一枕头,反正我是不用专门掏钱买了。
印象最深的是“瞒天过海”计与“笑里藏刀”计中的故事。先说“瞒天过海”计,这是第一套战胜计中的第一计,源自《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大概讲了一个唐太宗为平天下率军欲过大海然而众将暂无对策,此时一人来声称三十万过海军粮此家业已独备,请求见驾。帝大喜,率百官随至其家,见万户皆用彩幕密遮,室内皆绣幔锦彩,茵褥铺地。一度宴饮,突然风声四起,波响如雷,杯盏倾侧,人身动摇,良久不止,揭开彩幕一看才发觉大军竟已航行于大海之上!
当时读时就心有疑惑却不能解,后做梦大致想象了下画面,再读不解之处俞多已。其一“三十万过海军粮此家业已独备”什么样的`钟鸣鼎食之家可以单独拿出三十万的粮食?这样的人家应该是地方一巨,唐太宗可曾有闻?“万户皆用彩幕遮围,十分严密”这和平常人家或达官贵人家的房屋装修风格迥然不同,充满神秘色彩,不可疑么?“大军竟已航行于大海之上”皇帝与朝臣赴宴,三十万大军也一同去么,再者发现不对军中或朝臣无一人告知么?
还有一“笑里藏刀”编为第二套敌战计三十六计第十计。该计源于战国时期,秦国为对外扩张,派公孙鞅攻打魏国,大军直抵魏国吴城城下,该城地势险要,工事坚固,难以从正面进攻。公孙鞅探得守城将领是与自己曾有过交往的公子卬,于是休书套近乎,谈矫情还做出欲求和的种种假象。公子卬受骗,崤山一带被轻取。
只叹公子卬,为人太过天真。两军交战,更何况来扰者花费财力物力人力,千里迢迢声势浩大来了,在城外住着,不捞点好处会轻易撤退?还会主动求和?他背后的大王能答应?两军对战,各为其主,也为背后的责任,国家的意志,岂是私人旧时一点点交情可换取的?
读到后面发现有些计其实都是一生二二生三的演变,其中的故事有些可能因为时代的问题无法理解与想象,但从这样的经典中我依然可以学到很多。
《三十六计》读后感7
说到《三国演义》,大家一定知道”三十六计“,对于”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欲擒故纵“,它们背后的故事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我想说说我读《三十六计》的感受。
我读的《三十六计》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共三十六计。现在同学们所背的成语:欲擒故纵、调虎离山、釜底抽薪、指桑骂槐、声东击西、暗度陈仓等等都出自于三十六计的故事。
我读完《三十六计》,不仅暗发感慨:”在古代,要是把三十六计运用得炉火纯青,那不就是天下无敌了?“同时,我也有了疑问:”三十六计这么厉害,到底是谁编写的呢?“通过查找资料,我得到的答案是——据说,”三十六计“出自《南齐书·王敬则传》:”谭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后人沿用这一说法,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也有:”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直到明末清初,引用此种说法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了《三十六计》一书。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切考证。
哦,我心有所悟:原来《三十六计》是这么来的啊!看来要想把三十六计掌握得炉火纯青还不是那么容易。《三十六计》虽然是古人战争时期所用的书,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它教会了我们要学会运筹帷幄,才会决胜千里,取得成功。
《三十六计》的精彩内容,让我想到了做游戏。于是乎,在我和朋友的商讨下,发明了名为”三十六计“的游戏。游戏至少需要四人或四人以上,可以通过”石头剪子布“来决定谁当”大敌“,其他人扮演联盟的”小国“。当”大敌“快要抓住一名玩家时,同学只需喊出三十六计中的一计并保持一个姿势不动,”大敌“就无法抓他;这时另一名同学用手拍被定住的同学,喊出”解“,被定的`同学便可恢复行动。两个人一起被定住时,可以互相击掌(成为”联盟“),也可以恢复行动。如有一名同学被”大敌“抓住,双方便交换身份。(游戏中每人喊出三十六计中的计谋之一,尽量不要重复)这个游戏我和同学们玩的可是热火朝天,大受欢迎。
《三十六计》,在古时候的战乱时期被当做”法宝“,已成为古人智慧的结晶;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把它转化成了游戏,也是”法宝“。
《三十六计》读后感8
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一些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是这样一本,它就是根据中国古代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又是中外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最为重视的智慧宝典——《新三十六计》。全书分为六块,分别为:胜战计、强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弱战计、退战计,每一块都充分展现了“新三十六计”中所蕴含的智慧结晶。
《新三十六计》是一部堪称“益智之荟萃、谋略之大成”的兵学奇书。完全可以概括我这篇读后感,因为《新三十六计》的的确确是一部耐人寻味、值得钻研的好书。
其中共有整整三十六个计谋,可谓之计计精彩。我这里就择要述之:苦肉计、连环计、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等等,这些都是很著名的计策,但最著名的要数最后一计,也就是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总之,由三十六计引出的故事很多,说不完,数不尽。
我看了《新三十六计》之后,只想说一句话:它是一部使大家能在通俗生动的文字和精美形象的图片中领会“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的精彩的好书!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这是我常从电影、相声听到的一句话。《新三十六计》里面的.故事有难有易,我有些词不是很懂,但觉得这些词读起来琅琅上口:金蝉脱壳、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打草惊蛇、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指桑骂槐。
细细读来,还真爱不释手呢!特别是里面的《空城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阳平,军队都派去攻打魏军了,只有少数老弱残兵留在城内,司马懿率兵15万前来攻城,此时急令蜀兵救援已经来不及了,诸葛亮临危不乱,传令大开城门,自己登上城楼顶端坐弹琴,吓走了曹兵。
这虚张声势,刚柔相济的计谋因此被传为美谈,我真为诸葛亮的沉着冷静和足智多谋叫好!当然书中还有许多回味的故事,它收集了我国许多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可谓计计精彩。打战、经商需要三十六计,我们教师学习、工作、生活也离不开它。平时你可千万别“瞒天过海”“混水摸鱼”。
看到“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的事情别“隔岸观火”袖手旁观。学校的发展,年级的建设需要你献计献策 ,我在这“反客为主”“抛砖引玉”了!
《三十六计》读后感9
暑假里,我读到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三十六计》,此书让我大开眼界。这是我国古代兵家宝典,集中国兵书计谋之大乘。它蕴涵了丰富的哲理,里面计谋无数。其中开篇“瞒天过海”之计,让唐太宗顺利过海;民族英雄郑成功用“声东击西”的计谋赶跑荷兰侵略者;三国时,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刘备“假痴不颠”借惊雷遮掩自己的才能和报复,从而摆脱牢笼,成就了一番大业;诸葛亮高坐城头,谈笑风声,演绎了令人拍案叫绝的“空城计”……其中最妙的要属“欲擒故纵”了。诸葛亮“欲擒故纵”,他连续七次抓住孟获,又连续七次把孟获放了。孟获认为自己很不知道羞耻,所以投降了。而我最早认识诸葛亮是在课文《草船借箭》里,并被他的镇定自若和超凡智慧所深深折服。今天再次在《三十六计》中感受到他的`睿智和人格魅力,大为兴奋。他为收获人心竟然能如此耐心和用心。他真不愧是一代军事家和谋略家。
而我最感兴趣的是“围魏救赵”。此计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计——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就是说与其强攻集中的敌人,不如使用计谋将它分散,然后逐一击破;与其出兵正面打击敌人,不如迂回到它虚弱的后方,尔后将它置于死地。
这一计源于孙膑,是讲齐国帮赵国攻打魏国的事。孙膑使用“围魏救赵”占领了魏国的都城,等魏兵回到自己的都城中,齐兵早已在那里设下埋伏,魏兵大败而归。多么高明的计谋啊,以迂为直,避实就虚,当本军某部遭敌军围困不得突围时,救援的军队不应直接攻击围困的敌军,而选择敌方防守相对空虚、又地处要害的地区进行攻击,以迫使敌方撤围回援,从而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多么了不起的孙膑!我被他那份睿智所深深吸引。我对孙膑这个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虽然这些计谋表面上好像跟我们现实生活并没有任何关联,然而我们却可以从中得到很多生活启迪、做人道理及学习方法。我更开心的是此书还让我结识了一大批古代杰出的谋略家和军事家。它很适合我们小孩子看,里面既有原文,译文,点评,又有许多扣人心弦、生动有趣的故事,让我们小孩深深地沉浸在书海之中……
读书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三十六计》让我变得更加聪明。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畅游书海吧!你一定能收获到更多知识的。
【《三十六计》读后感】相关文章:
《三十六计》读后感12-09
三十六计读后感08-03
三十六计读后感02-27
《三十六计》读后感03-08
三十六计的读后感03-10
《三十六计》读后感【热门】04-22
【荐】《三十六计》读后感04-26
三十六计读后感(15篇)06-27
《三十六计》读后感15篇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