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存在感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存在感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存在感读后感1
小懒的新书《流经存在的邂逅》刚刚已经看完了。从昨天早上送来拿到手,到今早十点看完,不过短短一天的时间。果然感兴趣的言情小说,总想快点看到结局,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其实看得不是很仔细,大段大段的文字都是走马观花般匆匆浏览一遍就翻页,当然不会遗略的是聂双和季澄两人恋爱的细节。小懒在序言里说自己想写一本在寂寞或困惑的青春期里极其渴望看到的书。她也说,她尽了最大的努力来实现,如果这本书做不到,哪怕书中只有一句话带给读者思考,她也觉得成功了。我想小懒是的确做到了她所希望的。聂双和季澄的恋爱故事,不是我们每个人的恋爱版本,可从那些或惊天动地或平淡无奇的小事里,总能找出一丝丝我们有关爱情的`理解与感受,即便是从没试过恋爱滋味的人。其实小懒那段关于大学毕业,初进职场的文字描写最令我感触。
聂双是脑子想法很单纯的女生,她不会明辨是非曲直,即使进入职场五年,她也学不来说大话,也学不来游刃有余地与各色人周旋。大学里,倘若她觉得那个人人品不好,她便与那人拒绝来往。工作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却又迫使她不得不硬着头皮与那种人打交道,但始终做不到轻松自如。我自己也是那样的人吧。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可是沙子存在,我只能装作看不见,于是愈发变得人家眼里的冷漠与清高。其实只是自保。自己真的不会与这种人打交道,于是选择逃避。给我十年,性格使然,我也学不会。虽然有些可悲,虽然大概树敌众多,但我的心就是那样诚实,不愿屈就。可能很多人认为,没谈过恋爱的人没资格讨论爱情吧?可是,没谈过恋爱,不代表人就是无知无觉。再不屑爱情的女生,在某年某月某个时刻,对爱情都曾有过那么一些幻想。借白木珊的话,小懒道出了我心中的想法:世上的人那么多,谁会是爱我,我也爱,彼此又非常适合的那一个?没遇到爱情前,大概就是这样。想着世上芸芸众生,在红尘里不知以何种形式就遇见那么一个人,最终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很奇妙。一切的偶然都是必然。迷信点讲,这叫命中注定,逃也逃不掉。小懒的结局都是温馨而美好的。
有时,不是悲剧才能盘踞于人的心头,才能让人永世不忘。其实我们想要的,不过是小小的温暖,才不至于衍生出绝望之情。平淡的温暖与幸福一样能长驻心底,与悲伤一样刻骨铭心。只是悲伤会让我们难过,幸福会让我们微笑。不急不躁。相信缘分的到来吧!
存在感读后感2
《昆虫记》这本书教会了我怎样观察昆虫,怎样识别昆虫,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们要爱护昆虫。《昆虫记》告诉我每一个生命的存在都自有它的价值,就连我们讨厌的屎壳郎也一样。
卷五的第二篇文章《埋粪虫与环境卫生》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它告诉我们,苍蝇、蜣螂、葬尸虫、皮蠹和食尸虫类,其作用不可缺少,不能忽视。它们从事尸体、粪便分解工作,它们把尸体、粪便分割切碎,用嗉囊细细消化,最后,将其再归还给生命。比如,野外的鼹鼠、蛇或什么动物死了,如果一直没被清理,就会腐烂、发臭,环境就会遭到破坏。人们不可能发现,也不可能一一去清理。不用担心,尸体在哪里出现,这些小家伙就是收尸工,片刻工夫就会蜂拥而至,在24小时之内就能收拾干净。
在大自然中,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如果没有这些收尸工,病菌就会在尸体里繁殖,导致疾病流行。由此可以看出,每一个生命都有它存在的价值。
法布尔在《昆虫记》中,凭借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描写昆虫,体味昆虫的处境,以虫性反观人性。他笔下的昆虫世界其实是人类生活的缩影。
《昆虫记》写道:这些掩埋工提供的服务,对原野卫生意义重大,而我们则正是这持之以恒的净化工作的主要受益者。然而,我们遇到这些忘我的劳动者,投去的只是一种轻蔑的目光;不仅如此,还用民众俗语给他们取了种种难听的名字。
是呀,这些掩埋工中,作者尊称其为“圣甲” “金龟子”的昆虫,在法国,就叫作“食粪虫”“埋粪虫”,在我们国家,它的名字也不好听——“屎壳郎”。
然而,屎壳郎正是最勤快的工人。不停地收集粪便到它的“仓库”里,尽管已经超量了,多得不得了,派不上用场,它还在不停地收集,为存储而劳其筋骨。它藏的小粪球,总有一天,会有一株植物吸收它的营养,长得绿油油的,有牛羊吃了这植物之后,会长身体。这不是人们所希望的吗?屎壳郎的'产业,终有一天会转化成我们餐桌上的食物。可是,人们却很讨厌这些长相不雅,浑身发臭,整天与粪打交道的昆虫,见到就踩。
你看,这些做好事的自然界的小小朋友,到头来却受到鄙视,背上臭名,挨石头砸,被脚后跟碾得粉身碎骨,这是何等不公平的待遇啊!
《昆虫记》就是这样以虫性映射人性。看这些昆虫的遭遇,让人不禁想到了从事艰苦劳动的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的遭遇,他们为我们提供了多少实实在在的服务,我们却对他们毫无所知,还心存鄙视。
从这篇文章中,我悟出了两个道理:一、生命万物的存在自有它的价值,我们要尊重它们。二、底层劳动者的工作是辛苦和必要的,他们的贡献不可小视,我们要尊重底层的劳动者。
存在感读后感3
《存在与时间》是德国马丁·海德格尔的著作,曾被教育局称为“不合格”的一本书,却被不少学者认定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在书里蕴含了太丰富的内容,讨论的问题也庞杂且深刻,有些地方让人根本看不懂,但是某些话却让人印象深刻,若有所思。人想要本真的存在,就必须本真的理解和面对死亡,海德格尔说:“死是存在的最本己的可能性,像这种可能性存在,就为此在开展除它的最本己的能在,而在这种能在中,一切都为的是此在的存在。”
“为生存而生存就是本真的”乍看就觉得是废话,人肯定都是求生的,不会是求死的呀,所以自然是为生存而生存,这样的问题还有讨论的意义吗?但是结合很多人各种生存论,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个哲学家要讲出这样的话来。有人觉得生存是为了赚钱,有人说是为了工作或者其他形形色色我们觉得对于生存很重要的事情,或者满带文艺范儿的“为了让生命有意义”。但是生存就是生存本身,与其他一切都无关,我们是为了让自己活着而生存的,为了维持生命而呼吸、饮食,而只有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才有了工作、金钱……所有的一切。下次再给自己找理由的时候,请记得告诉自己,生存就是我们的目标,于是很多我们觉得乏味的东西可能也会有意思起来,很多困难也就不那么可怕了。
生死一向是哲学领域很容易提到的话题,于是,探讨了生存本质后,海德格尔又说“死亡不是人实际能经验的。”谁知道到底这样的话是不是正确的呢,至少现在的你我都不知道。没有经历过的人自然没有发言权,经历过的人又有什么方法能告诉我们他们的经验?“死亡也不是能被他人代替的'。”要是能,那不知道有多少冤魂会因为别人的推责而无辜走在黄泉路上。也许真的是死亡使人个体化,使自己的生存整体地呈现出来。有时候想想还真的是死亡让人去注意某人,文学上更是如此,我们经常都爱说,只有死人才能出名,因为实在有太多的好的作品都在作者死后才受到大众的认可。甚至觉得大家好像忽略了生存的意义,明明人死如灯灭什么都留不下,不管是盛名还是厚利,很怀疑这样的规律是依靠怎样的理据形成的,但是它就在那里。人所畏的情绪向自己展示了自身的生存作为一种有限的存在是终有一死的。谁也代替不了谁,也无可逃避。不管这辈子怕不怕死,在世上也不过几十年,谁也逃不了,当下的日子好好过便好了。
生死由天,我们总是在纠结自己的存在,总是计算着在世间的时间,但是既然不受我们思维活动或者情绪的左右,我们为什么要花这样的时间和精力呢?或者我们真的想要用脑子重新整理出更适合我们的生存法则或者避免死亡的窍门?
存在感读后感4
翻译这本书的过程中,有一个想法始终在脑子里盘旋:大家说存在即合理,果真如此的话,我们似乎毫无必要为自己的存在多作证明,就像路边的石头一样,实实在在地位于那里,毋庸赘述。但现实却相反,在这个社会里,大家都争先恐后地为自己代言,好的坏的言论,唯恐迟一秒说出口,别人就看不到听不到我们似的。现在可供我们发表言论的手段太多,有时候我甚至会想,也许我们多多少少都患上了“证明强迫症”。我们不懂何为真正的沉默,也不愿沉默,我们迫不及待地证明自己的存在,却觉得存在感愈发稀薄。
我看了很多白智娟主持的访谈节目(白智娟的people inside),这位优雅端庄却言辞犀利的女主持在节目里的话语不多,字字句句却掷地有声,所提出的问题都能引出被采访对象的人性光辉。这位充分获得了社会认可,可谓美貌与智慧并重的女子竟然在谈论存在感这么一个接近生命本质的质朴话题,这不禁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存在即合理,没错,但存在感却不是理所当然地伴随生命而来。存在是一个客观事实,它让我们得以进入他人的眼睛,让我们占据一个角落,但存在感却是一个认识自我检讨自我完善自我的旅程,它使我们活出一个更美好的自己。本书以话语、思想、感情、表情、关系、自我为主题,展开讲述了如何获得、维持并升华属于我们自己的存在感。它告诉我们,存在感也是需要经营管理的。书中内容也许不够深入,但全书却没有一句空洞的大话。也许有的读者会将其视作又一部的心灵鸡汤,但我却更愿意把它当做现实的行动指南。
总能看到这么一番光景,人们围坐桌旁争论得脸红耳赤,把话说到绝处,毫无退路;总能看到这么一种现象,有的人虎视眈眈地刷着微博,只为了能在第一时间一言否定他人的意见;总能看到这么一种奇怪的风气,有的人喜欢把钱当做玩弄的把戏,铺满一床或盖满一身;总能听到这么一句话,“他/她爱我更多”……倘若你的存在只是为了把话语的'利刃插到别人心上,倘若你的存在只是为了成为二八定律里的20%,倘若权力和金钱就等同于存在,倘若存在意味着在感情中占上风,那么最后多问一句,倘若这些外物都消失了,你会在哪里?所以,抱歉,这些都不是存在感。
存在感是一种内化到生命中的自省自谦自爱自重的力量,正是这种不为外物牵绊,不为他人转移的力量让你在最后的最后可以说出一句“不枉这一遭”。
引用书中的一句话:我想告诉他们,人生中什么是绝不能失去的,什么是需要毅然甩开的;什么是只需一看而过的,什么是真正美好的;什么是只需一听而过的,什么是对的。
存在感读后感5
《另一种存在》读后感似乎每一个周末回家,老师都回布置读书的任务。
好像是我们这些学生除了周末回家休息之外,就不会有时间看书了似的。当然,周末所读的书与平时读的完全不在同一档次,毕竟,谁有本事在读完一本科幻小说或是漫画之后能写出合乎要求的读后感?在校老师强逼我们看书,我和我的同学们只好拿起平时只放在书架上冲样子的名著读了起来。我却幸运得多了。
多亏我的伸手快,厚厚的一本《另一种存在》,让我利用每天早上的时间一点一点蚕食,到进天时只剩下几十页了。我只需趁热打铁,将之读完即可。本来刚看开头几章时,觉得好无聊,虽然周国平这个人是个很有名的哲学家,可是他写出来的书也不怎么样嘛。可没办法,厌倦的双眼牢牢盯着每一行字,给我最初的感觉是无聊,可是后来以一种平静的心去读,而有一种与本来截然不同的感觉渗入脑海中:这本书为何这么让人有对自己人生的感叹呢?刚读完,我就对着自己说:“人生这么美好,为何你这么悲惨,不能拥有美好的生活,对,也对,我不肯努力怪谁,所以我要拼搏,一自己的目标而奋斗,这才是最后成功的过程,不能如守株待兔里的那个主人公一样,等待天上掉好处,应自己去奋斗,读后感《《另一种存在》读后感》。周国平这个名字,很多人都觉得陌生。倒是和他一字之差的周和平老师更有些知名度。周国平先生是一位典型的读书人,著书立说和翻译外国哲学著作似乎就是他工作的全部。他的书或是文章,无非两个方面:散文随笔和哲学论著。前者描绘了一个文人的精神家园,后者反映了他的学术生活。我读到的,自然是他文人的一面。 我最喜欢周国平书的`二辑的一篇叫“纯粹写作”中的几句:我相信,凡真正的诗人,小说家,文学写作者都是作品至上主义者,他的野心仅到作品上,最大的野心便是要写出好的作品。这就是我所说的纯错写作立场。
当然,除了这个做大的野心之外,他也许会有一些较小的非文学性质的野心,例如想获得社会上的成功。有时候,这两种野心彼此混杂,难以分清,以为谢出的究竟是否好作品,似乎不能单凭自己满意,往往还需要某种来自社会的承认。然而,自己满意始终是第一位的。我想在这一本本哲学书之后会是一番令人感叹的哲学,将来这周国平会永远是每一个人的哲学老师,带领我们前进。
【存在感读后感】相关文章:
存在初中作文08-18
存在的价值作文09-09
夏感读后感04-11
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引导路径论文05-14
《小河男孩》读后感 读后感400字05-26
读后感写作思路_读后感怎么写09-28
雷锋的故事读后感感04-07
《钝感力》读后感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