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15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1
在阅读教育类书籍时,经常看到一个响亮的名字——苏霍姆林斯基,看到文中引用他的经典名句。可从未真正静下心来阅读过他的任何作品。近期刚好遇得一本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它真是一本好书!
其中一篇文章《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提到,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
看了《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后,我真的触动很大。我也常抱怨没有时间,忙啊。每天早早到校,很晚才离开学校,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处理学生之间的问题,已有点应接不暇,还要忙着生活中琐碎的事情。正当我看不清方向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了我答案——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优秀教师,课堂上总是那么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管学生出现什么突发事件,他们都能巧妙引导,让课堂因生成焕发精彩。想想自己的课堂,也做了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但课堂上却总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教得费力。这才恍然大悟,优秀教师是平时的点点积累,在日常工作中提练,借鉴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用一辈子来备课,而我只用课前的几个小时来备课,“书到用时方恨少”,效果当然不同。
一位优秀的高级教师曾说过:“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读书可以提升自己的教育的爱心和社会的良心。这是做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有人说‘没时间读书’,关键还是他不想读书……”这样的读书箴言,我完全赞成,并深有同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那就是喜欢读书的精神。”
读书吧,读苏霍姆林斯基,你会感到教育可以一生追求。老师们,你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你不读书,怎能让你的学生与书为友?读书吧!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2
今年暑假中,我仔细的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切感受到如今教师与学生应该建立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自己在教师职业道德、教师教学行为、教师教育教学等方面都要有全新的认识,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
在书中,第35条讲的是如何培养记忆力。记忆力,不管对于学生的学习或者是成人的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大凡在学习上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无一不是具有比较强的记忆力,那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呢?靠死记硬背能锻炼出好的记忆力吗?苏氏在这两条建议中做出也比较详细的说明。在文章里,他特别反对“死记硬背”,他会这种记忆方法“甚至会造成幼稚病,简直会把人变成傻瓜”。
那么他强调的是怎样的一种记忆方法呢?他说,依靠自身的努力和顽强的.意志而获取的知识越多,逻辑的认识对学生的情绪领域触动得越深,那么记忆就越牢固,新的知识在意识中的安置就越有秩序和严整。在这里,他特别强调了有理解的记忆。也就是说,在记忆的过程中,不随意记忆占得成分越大,他可能记忆的东西就越牢固。
怎样识记要记忆的内容呢?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建议:在开始识记以前,应当让儿童经过一番训练,而且,摆在记忆面前的任务越复杂,越困难,对思维和智力的训练就应当越细致耐心。这里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要对实际的内容进行指导,而且提出了指导的重要性。
怎样才算是有理解的记忆,如何将记忆长久的保持下来呢?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向老师们提出了一个建议,也就是要确定随意识记和不随意识记之间的合理比例。他说,假如我们把六年级学生需要记住的教材量用x表示,那么学生就应当同时思考和理解多出好几倍的教材。同时,这些不随意识记的东西要和随意识记的东西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虽然不一定是最为直接的联系,但也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由不随意识记随时能勾起随意识记的内容。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随意识记(比如阅读的书籍)有助于使人的思想活跃起来。人的思想活动越积极,他的随意记忆就越发达,他保持和再现大量材料的能力就越强。如果一个人思考过的材料比教科书要记熟的材料多好几倍,那么再照教科书去识记(熟记)就会是死记硬背。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3
偶然从书店的角落中看到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B·A·苏霍姆林斯基著的《给教师的建议》.扉页上写着: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利用这2个星期的假期细细的阅读一番,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通过假期中对这本书的阅读与学习,它让我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也有许多心灵感触,在此谈谈我的体会.
它是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书籍之一,虽成旧,却给了我深刻的回忆.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一共谈了一百条建议,涉及到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并给出实例来加深真实感,更能引起我的共鸣.书中的'理论为我指点迷津,对可能遇到的困难提出建议和措施,读了以后增加了信心.
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
"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书中提到这个问题就是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点燃智慧的火花.因为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
联系教学中,一再地强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关键;再联系生活中的自己,何尝不是兴趣产生动力.
通过对《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的学习,确实获益良多.我准备把在书中学到的理论运用到新学期的教学中去,在工作和学习中争取不断的进步.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4
宋代词人苏东坡说过这样一句话:“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高尔基也曾说:“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手捧书籍,潜心阅读的身影,应是世间最美的姿态。
今天,在我的读书分享开始之前,我想和大家讲述一个关于娜娜的故事。
娜娜的故事
“陈老师,看看你班的娜娜,地理课上又睡着了。”唉,记不清这是科任老师第几次跑来我的办公室告她的状了。
娜娜,长得倒是挺不错的,白皙的皮肤,高挑的身材,活脱脱的美人胚。但是一上课,她的状态就令人头疼,逢课必睡,每睡不醒。至于她的学习成绩嘛,若是哪次考试能够考及格,那便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为此,多少次,我气急败坏地冲进教室。当着众多学生的面点她的名,大声呵斥,甚至敲打她的桌子,把她的书翻倒在地。而今,历史还要重演吗?那么,之后呢,之后的之后……她依旧趴在桌子上,怎么办?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终不得其法。
就在我踌躇焦虑之际,学校给我们八年级语文组送来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从此开启了我们快乐阅读的智慧之旅。通过我们语文组的这些活动,我们与伟大的教育家对话,汲取养分,解除困惑,走出迷茫。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她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时是一种乐趣,真是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与悲伤,了解他们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自己也曾是个孩子。”读到此处,我顿时心头一热,有了一种“众里寻她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
于是,我从抽屉里取出一个纸杯,在办公室里倒上一杯热水,不动声色地来到娜娜身边,把她轻轻地唤醒,然后慢慢弯下身子,轻抚她的额头,对她低语:“娜娜哪不舒服呀?不舒服可一定要告诉老师,这样趴在桌子上,老师会很担心的。”
听到我如此一反常态的话语,娜娜惊愕了,抬头望着我:“老师,我错了,我保证以后不会再犯!”“老师,相信你!”我坚定地笑了笑。
有时候,教育很复杂;有时候,教育又很简单。简单到只需一句问候,一个关切的眼神。
过去,我为孩子们无厘头的吵闹,各种大大小小的错误伤透了脑筋。我不喜欢这样,他们偏要这样。有时候,我不得不声色俱厉地予以禁止。但情况并未因我的.急躁而好转。还好,我想起了这个故事。还好,我遇见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
写在最后
书在左右,或信手闲翻,或倾心细读,或一笑而过,或反复品赏,芬芳盈口,满心余香。
老师们,我们选择的工作,尽管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未必就是我们生命的燃点,因为仅有外部的光和热是不够的,燃点的能量更多来自于内部。教育是个长期的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教育却潜藏着巨大的魔力,那便是唤醒。我想需要被唤醒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我们老师自己。教育的过程就是与学生分享自己阅读体验的过程,阅读到达哪里,教学就到达哪里,教师视野的边界就是教学的边界。教师思想的深度就是教师育人的厚度。
让我们都做一个带有书香气息的老师吧,在书香里畅游,与文字无语相对,读它的渊博,它的哲理,它的睿智。漫漫教育路,因为读书,因为感悟,因为体验,我们知行合一,我们把读书和育人结合起来,这样我们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稳!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5
好书犹如夏日里的一阵微风,清爽舒适,沁人心脾;它更像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生生不息,指引方向。假期在家,我再次捧起《给教师的建议》,通读下来,我发现章节多以设问开端,联系事例,最后得出可行之法。这对于任教小学阶段的我非常受用,接下来我具体谈谈感受较深的几点:
一、小学低段可巧用“词汇财富本”
书中在谈及词汇教学时,作者明确提出建议:“小学各年级的老师要培养儿童对词的感情色彩的敏感性”,“学生应当成为词的`音乐家,正视词的正确,纯洁和优美”。看到这里我便想到在小学低段,我们可督促学生用专门的笔记本摘抄每日词语。入校清晨,教师板书好每日学习词语,例如“朝霞”、“鲜花”。孩子们清晨走入教室便把词语抄在词汇本里。日复一日,有计划地回顾复习,那记录过的词语一定会成为学生的老朋友。而且受到书中“词的音乐家”这一说法的启发,在抄录每日词汇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大自然或各种多媒体资料,让学生们感受到每个词语都是有温度的。例如教师把孩子们带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朝霞、鲜花”,再用它们编写作文。孩子们学习用词来表达最微妙的感情,用词来反映从周围世界得来的印象。长此以往,我相信“词汇财富本”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扎实的知识,更有对于美的鉴赏能力。
二、复习时可利用“红色空白处”
古语有云:“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预习、学习、复习是我们收获知识必不可少的三部分。在书中的第14章节,有这样一种复习方式,我非常赞同。学生们可在听课笔记里画一条竖线(留下一些空白地方),把那些需要牢记的知识点用红铅笔写下记在空白处里。当书上布满笔记后,红色笔记会格外引人注目。这样方便学生在复习笔记时,高效回顾相关重点定理。这便让我想到,每次在末考复习前期,年级教研组总会讨论如何带领学生梳理重点生字词,有效又有趣。有了这本书给的启示后,我们可以尝试将那些一定要掌握的字词,引导学生们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有意识地归纳整理,并将重点词语填在相应红色空白处。每天晨读课上必读必记,我相信学生们无形之中对词语更敏感,复习时就会事半功倍。
三、给自身的建议——不断积累智力财富
当我看到“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的几点建议”这一章时,我便像一块海绵如饥似渴地想汲取书中的知识。章节开篇便说到一条真理:无论年轻的时候充满了多么热烈而紧张的劳动,但是我们总能够找到时间来逐渐地、一步一步地积累我们的精神财富。作者苏霍姆林斯基更是建议青年教师每个月看三种不同类型的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我校教师读书活动启动仪式上,老教师教导我们:“能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途径——读书”。当时听完我暗暗告诉自己:好读书,开卷有益:勤读书,学海无涯!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此言虽老,其意却真。我们可以将读书笔记的摘抄与自己的学习紧密结合,遇到释疑解惑之处不妨抄录标记,让自己真正的有所学,有所得。
通过阅读,我收到了不少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呢,最后,我将用书中的这样一句话激励自己——“为了上好一堂课,你是一辈子都在备课的”,期待每天进步一点点,收获一点点的自己!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6
一直以来,我都因为工作忙而疏于静下心来读书,总借口没时间而不能够静下心来学习,读了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尤其是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这条建议时,让我豁然开朗。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确实,做教师的都知道,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占用了我们绝大多数的时间: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处理学生之间的种种问题……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我真是不知道该怎样才能做好所有的工作!
正当我看不清方向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了我答案——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优秀教师,课堂上总是那么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管学生出现什么突发事件,他们都能巧妙引导,让课堂因生成焕发精彩。想想自己的课堂,也做了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但课堂上却总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教得费力。这才恍然大悟,优秀教师是平时的点点积累,在日常工作中提炼,借鉴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用一辈子来备课,而我只用课前的几个小时来备课,“书到用时方恨少”,效果当然不同。
荀子曾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很多知识都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读书在精不在多,每天积累一点点,每天再怎么忙也能抽出时间。今后我准备:每天坚持读书一点点。不管是《小学语文教师》还是与教学有关的杂志,都坚持写读书笔记,并将积累的读书的知识运用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就像曾校长所说的那样:读别人的书,想自己的事。相信假以时日,坚持下去,一定能收获非常多知识,能向优秀教师看齐!
一位优秀的高级教师曾说过:“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读书可以提升自己的教育的爱心和社会的良心。这是做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有人说‘没时间读书’,关键还是他不想读书……”这样的读书箴言,我完全赞成,并深有同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那就是喜欢读书的精神。”
前段时间的电影《心灵奇旅》中有句非常感动的话:每个人拥有的时间都是短暂而有效的,我们应该珍惜当下!正如这句话所说:我们教师应该读在当下,珍惜一分一秒的时间读书。成长,有时候就是一本书的距离。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7
应星光读书会之约,拿出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再次品读,不知不觉读了一个小时,读了前5篇,掩卷沉思,苏翁说得很多,我目前虽然还做不到,但至少在教育理念上,还是有所提高的,现在稍作总结一下。
苏翁说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我理解为在每一节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好每一位学生求知欲望,要让每一个学生跳一跳都能够着桃子,能更好地激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有力所能及的不同的任务去完成,或有成就感,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这样上课就不会出现调皮和做小动作的孩子。
苏翁举例子说,一个历史老师课上的很精彩,他是在用一辈子备课,真正备这一节课才花了15钟,让我感悟到厚积薄发的力量,体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大语文观,只有多读名家大家的学术著作,站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能在课堂上驾驭住学生,知道把学生往哪里引领,在课堂上才不会只重视对知识的讲解,才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对知识的感知、思维、识记方面,才会主动注重训练学生的智力,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对牛弹琴”的情况不会再出现。
苏翁说:“阅读要跟学习紧密结合地联系起来,如果能通过阅读能深入思考各种事实、现象和事物,它们又是应当保持在记忆里的那些概括的基础,那么这种阅读就有助于识记。”也就是说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使用“两套教学大纲”,我读后豁然开朗,我理解为挖树根的'原理,每节课要传授的知识,就好比是要挖的大树根,树根太大怎么能挖出来?先绕着树根周边挖,当树根周边一圈都挖空了了,树根就自然而然的出来了,一切都水到渠成了。
在这一章中,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为了帮助儿童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必须重视学科中“关键”知识的牢固识记,而要促进这种牢固识记,就必须给学习和识记创造必要的智力背景的阅读。他明确指出:“考虑到这一条非常重要的规律性,我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始终把握住两套教学大纲:第一套大纲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第二套大纲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料来源。”
结合他在文中列举的物理和生物教学案例,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他提出的“两套教学大纲”:一套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一套是促进基础知识牢固掌握和基本技能有效内化的背景资料。正如他在这一章的最后一节提出的:“尽力为你们的学生识记、熟记和在记忆里保持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而创造一个智力背景吧。
我们要思考的是,“智力背景”到底指的是什么?
以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为例,我们如何更清楚的理解“智力背景”。一篇课文,学生读通读顺并不难,而要理解事实和情感却不容易,因为其间既有知识的隔膜,更有历史的隔阂。认知和经验决定了学生直接接触文本进行思考的艰难,学生需要一个阅读思考的支点和平台。给学生提供或引导学生搜集必要的背景文字或“链接”文字的阅读,对文本形成立体的感受,学生才能与文本展开无隔膜的对话,才能读有所得,所以要尽力扩大学生相关阅读的知识面。
我们的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创建了“1+X”的阅读形态,是不是苏霍姆林斯基这种思想的延伸和发展呢?如:同主题阅读,同题材阅读,比较阅读,回顾性阅读。这些延展在教读课文的练习、自读课文阅读提示后会有提出。统编教材一直在倡导这一理念:要把语文课堂,语文学习,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不只在课堂上发生,不只是课堂上的事情,课外也是重要阵地。
以上是我今天读老霍后一些粗浅的体会,有说的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拍砖!由衷感谢余芳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星空读书会提供的平台,我相信团队的力量,跟着团队一起飞翔!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8
人类进入21世纪,书籍——这一古老的传媒似乎已离我们越来越远。人们越来越不喜欢读书,我们读书的目的性、功利性也越来越强,为考试而读,为作文而读,为娱乐而读,我们已越来越欣赏“快餐式”的文化,而我们的文化底蕴也变得越来越浅薄。
我利用近两年的时间,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该书是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为了解决中小学的教育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专门为中小学教师写的。书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即使在今天,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他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很多都是他在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真实生动。读完之后,我由衷地说:“苏霍姆林斯基真伟大,不愧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如道家常般的每一句话是那么实在又是那么在理,列举的每个事例是那么熟悉,就好像是自己曾经碰到过的。能吸引我的地方很多,如《提高教学质量的几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谈淡教师的教育素养》等,因为这些是我在工作中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看了后,对我帮助很大。在这里我谈一谈自己读后的感受与启发。
一、教师要理解学生的苦衷
体谅学生的苦衷,是一个讲不讲人道的问题,是一个教师职业道德问题,同时也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问题。你只有去体谅学生,以他的苦为苦,你才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将他作为提高你教育业绩的工具。是一个教育方法问题,是说你体谅他的苦衷,你就会尽力去除那些能导致他苦衷的方法。这些方法因为让学生极不舒服,所以一定是不科学或不艺术的。你体谅学生的苦衷,你被学生从心底里接受了,你就握着一把钥匙,一把让学生学业成功,也同时让你事业成功的钥匙。其中这句话最值得我们深思一—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共产主义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
二、教师要有宽容精神
宽容不仅是一种方法或手段,宽容是精神,是一种美德。如果我们凡事只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别人是错误的,如果我们甚至不能同有不同见解、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如果我们与任何独立独行或标新立异的人无法沟通,那么我们没有学会宽容。我们已迈入了一个多元化的世界,进入这个世界的资格就是要具有宽容精神。宽容会使我们挣脱身心的一切束缚,使我们每一天都很自由。
三、教师要学会敬畏
我们教师敬畏什么?要敬畏真理。学校是传达真理的地方。敬畏真理,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才能真正实现,师生间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理想才可能变为现实。教师要敬畏权威。一所学校里有多个权威代表一所学校的实力。敬畏权威很重要,敬畏权威就意味不妒能忌贤,意味着对权威的某些缺陷保持宽容。学校应有权威的氛围,才能催生出众多权威。教师要敬畏生命,生命是自然的精华。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生命体,即使你看到的学生再厌恶,你也应把他视为生命。敬畏生命才能真正地爱每个孩子。学会敬畏的人,格外谦逊,格外自足。
四、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
我们往往通过外部手段让学生读书,这些外部手段合起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逼”!用批评、教育、帮助、指导、训练、惩罚的办法来逼,或用表扬、奖励、哄骗、引诱的方法来逼。外部手段往往有效,却没有长效。最持久的办法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力量。对知识的渴望是人的本能,没有比本能更大的力量。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孩子。
五、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学习
我认为学校要形成师生共同学习的特色。师生共同学习,首先是一种姿态,一种教师将自身与学生置于平等地位的姿态。在许多方面,师生之间不可能完全平等,平等是有条件的,如果教师和学生都作为学习者的身份出现,则师生同时面对知识,才可能平等起来。师生共同学习,是一种氛围。教师和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就会激发起很大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教师在学生主动学习的状态下,教学才会更有效。师生共同学习,更是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对教师的课堂组织的技巧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师生的共同学习对教师课堂控制方式是个挑战。
六、教师应当与书籍结下“终生之缘”
书中提到一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天只有24小时啊!确实,做教师的都知道,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带着这些问题。我寻找答案。书中所写:“怎样进行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我们应当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读了这些,我茅塞顿开,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而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创造、自我提高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应该首先考虑的!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9
英语阅读是提高英语学习的重要途径,对于刚接触这门语言的学习者来说,学习英语的兴趣都是很浓厚的,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要想学好这门语言,必须有丰富的词汇量,所以有许多学习者往往会觉得记忆单词很困难,甚至有部分人会产生厌学情绪。那么随着课程的改革,怎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呢?通过仔细阅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后,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学习英语首先要有兴趣,所以我觉得我们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是在课堂上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我通常按照下面的教学方法来展开自己的教学,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我会首先教会学生应该记住的一些简单的日常实际用语,刚学英语时,每个学生都会感到好玩,都想尽量多说点英语,每个学生想说英语的心情都很急切,所以我选择了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交际用语,然后尽快地教会学生,这样能很大的激发初学者的学习热情。如:你好。早上好。晚安。谢谢你。生日快乐。等一些在日常用到的交际用语。
学习兴趣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的效果,所以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从多个方面获得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产生学习语言的'兴趣,这样才能产生成功的体验,使学生从内心中充满自信心,他们会感觉到原来学习英语也没有什么困难,自己一定能把这门语言学好。
充分利用小组活动有助于学生掌握词汇,词汇量丰富了,学会便会感觉到学习英语就不困难了。学习英语最大的特点就是词汇量大,要求学习者记忆的内容太多。通常的教学方法是老师教读,然后同学们跟读,一连读了许多遍,然后让学生去背,其实这种方法效果很差,学生经过不断地机械地记忆,才能背上几个单词,有点甚至还不会读,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对英语没了兴趣,但是如果采取了小组活动的方法,就有助于学生掌握词汇了。在小组的帮助下,会读的帮助不会读的,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枯燥的词汇。
多创造展示的机会,在课本中有许多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到班级前面展示出来,鼓励学生到讲台上说英语,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又可以使学生产生自信心,一旦学生有了自信心,就会对英语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
通过平时的仔细观察,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自己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采用多种灵活的放法保持学生学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其实学习英语和语文意义昂,他们都是语言学习,语文要求学生大声朗读,所以英语也要让学生大声朗读,甚至比语文还要加强朗读。平时还要及时地复习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学的快,忘记的也很快,如果缺少复习这个重要环节,就无法进行新知识的学习,那么就会失去学习英语的信心,所以这个很重要。
以上就是我英语阅读后的心得体会,今后我将更加注重英语的阅读,吸取更大的启发,使它用到教学中去。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10
在认真阅读了《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这本经典后,内心禁不住波涛汹涌,《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提起笔来,有些感慨,也有点激动,我发现我的手正在微微颤抖,这让我不由地想起自己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样子,清楚地记得那一堂45分钟的课,课程过半,我的手和腿才停止了抖动。
教师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职业?我常常这样问身为老师的自己,在不断的工作、学习和成长中,我凝炼出了这样几个等式。
第一个等式:教师等于一个农夫。一样的春种秋收,一样的辛勤耕种;小苗破土而出,要有我们来不辞辛苦地灌溉滋润、悉心养护。秋天来到的时候,总是满心欢喜地期待它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就如同老师,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了热切的期望。
第二个等式:教师等于一个厨师。厨师不能做一盘菜强迫谁来品尝,而是努力要把自己的拿手菜做得色、香、味俱全,于是就会有人慕名而来,争相品味,这就是老师。不是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而是要把课讲得有声有色,有点有面,有张有驰;调动学生自发学习的积极性,传授对他们最有用的、讲解他们最感兴趣的,交给他们最想要的。
第三个等式:教师等于一个舵手。学海无涯,对于学生来说,不只是获得最有用的知识,面对成长,老师也不仅仅只是引导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于是在这条载着无数希望的航船上,我们甘心做一名舵手,带着莘莘学子的理想,指引他们不畏艰难风浪,坚定信仰,迎向收获的彼岸。
最后一个等式:教师等于工程师。这几乎已经成为了教师的另一个代名词,从我的老师的老师那时候就已经开始这样说起。作为工程师的我们在完成怎样的一个设计呢?我们的作品有思想、有灵魂,有独到的品位,他们要求独立和个性,有属于自己的鲜明特点。所以工程师的设计就不能千篇一律,而是要不断创新、要与时俱进;这就要求设计思路要紧跟时代不会过时、不能落伍,要使我们的作品经得起考验,在任何时候都能够淋漓尽致地展现属于他们的优势。
七年的'工作经历,四个与教师有关的等式,我用它们对照言行,总结自己。幸福的感觉几乎每一天都在,从清晨的上课铃声响起,在悦耳的铃声中走进教室;推开教室的门走上讲台,从讲台上凝视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向他们问好,然后聆听他们真诚的回应。这就是我的一天,日复一日地积攒着这样的小幸福,然后沉淀为令一番大大的幸福,那就是——职业的幸福。
职业生涯的第一堂课,看着孩子们稚嫩的小脸,我问自己,为什么我会选择教育这个专业?我是否会将它作为我的终身职业?我要怎样做,才能担得起“师”这样一个神圣地称谓。
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名新兵,我是幸运的,因为在前方这条弥漫着书香的路径上,已有许许多多勤勤恳恳、无私忘我的教育先行者,他们用温婉、含蓄的方式,深刻的诠释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行立教、以德立身”之精髓。让我懂得了作为“老师”,我们不仅仅是获得他人的尊重、信任和敬仰;更多的是要用真心、爱心、责任心来回报这一份情谊。
如先行者般爱学生,要像母亲一样无私和不求索取;爱我们的学生,要像手足一样把心和他们贴得更近;爱我们的学生,要像朋友一样与他们风雨同舟;爱我们的学生,不溺爱不袒护,在他们跌倒时,鼓励他们勇敢的站起来!“人民教师”这光荣而神圣的称谓,它总能让我拥有无穷的力量,将一份希望与责任扛在肩上,倾尽我全部的生命让他们离各自的理想更近一些、更近一些!
亲爱的同事们,今天我们不说辛苦,因为我们正收获着幸福;今天我们不言付出,因为我们已获得了最多的财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们无需表白。
耕耘知识的沃野,兢兢业业、永不懈怠;三尺讲台、一生情愫,那里有我的精彩;直到双鬓斑白就算青春不在;只要有孩子叫上一声“老师”,再多的委屈我们都无憾!感谢人民赋予我们这神圣的职责,我会谨记这份嘱托,淡泊名利,安贫乐道。
我的三尺讲台啊,是我人生最绚丽的舞台,我要与你、与你们一道。在这育人的大路上坚定地走下去!亲爱的老师们,让我们献身这阳光的事业吧,为花儿纵情绽放,为桃李处处芬芳,让教师的生命在奉献与耕耘中——熠熠闪光!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11
晚上坐下来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提的第十一和第十二条建议。
第十一条建议是说“思考教材是上课的一个阶段”,苏氏在这篇文章开头所提出的问题恐怕是每位教师都遇到过的,就是在前一天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当时都懂的情况下,到了第二天又忘记了,或者是作业会出错。这其中的原因何在?难道仅仅归结为学生不用功,没有到家复习,或者是粗心马虎?看看苏氏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教学实践,绝不是这么简单。学生当时明白了并不等于记住了,记住了并不等于理解了。也就是说,面对新的知识,也许当时学生懂了,可他们却没有一个消化或者“反刍”的过程,对知识的理解停留在表层上,所以第二天会造成印象模糊或者忘掉。
所以教师在每一节课上,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回味一下,会用自己的思考将知识的获得过程在脑子里放一遍“电影”,这样,学生就会看出哪些地方出现了断挡,他们就会自觉地重新看书或者请教老师,将自己薄弱的环节给补上。这样获得的知识是经过自己加工的,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知识留在他们头脑中的印象就会是深刻而持久的.,也就不会出现上面说的情况。
如何保证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回味的过程呢,关键是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而不是老师的讲解)去理解所学的内容。不要怕耽误时间,苏霍姆林斯基在文中说: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心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吧!这些时间会得到百倍的补偿。思考知识时的脑力劳动越有效,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所需要的时间就越少,下一节课上检查功课所花的时间就越少,因而可用来讲解新教材的时间就越多,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
说到检查作业,也是老师头痛的问题,因为老师上课时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对班上的每一位学生都检查到,而在检查其中的几位时,有些学生还不听。(这里所说的检查主要是针对前一天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的口头检查。现在很多老师已经省略掉了这一环节)如何进行检查呢?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第十二条建议(怎样使检查家庭课业成为学生有效的脑力劳动)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那就是运用草稿本的方法。
草稿本是每个学生所必准备的,就是每到上课的时候,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前一天所学的知识出一些题目,这些题目不是简单的知识的再现,而是经过教师的加工和思考,将知识点融入到一些题目当中,这些题目学生答出来必然对知识深入了解,重新思考,并会实际运用。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把检查知识变成了知识的积极动用;二教师可能密切注视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工作情况,考虑到他们的个人能力和特点。
那么,这些作业教师如何进行评判呢,是每本都看,还是看一部分呢,或者是让学生之间互相检查呢?苏氏在文中没有写出来,还有待我们老师们去不断摸索。
也许在后面的建议中会找到答案的。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12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的作者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这是一本教育经典之作。在十几年前作为新教师的我就认真研读过,当时虽然感觉自己从中学到了很多教育教学知识,但是没有相应的教学经验,所以没有真正懂得其中的含义。近来在学校组织的“悦读阅美”双语阅读活动中,我再次拿起了这本教育经典,认认真真地又学习了一遍。做了十几年的英语教师,我带着一些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与体会再次读书,对书中写到的100条建议中的几点建议感受颇深。
第65条.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
“让学引思”是盐城市教育局在20xx年对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提出的总体要求,这一指导思想与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思想不谋而合。
“让学”:尽可能地把学生的权利让位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创造地学习,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做学习的主人。“引思”的方法在于点拨、引导、启发、唤醒。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将课堂教学始终置于积极而和谐、欢愉的气氛之中。
虽然《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距今已有很多年,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依然是千千万万教育者的追求。教师要运用巧妙、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习得能力。
第76条.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
在这么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每一届、每个班都有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教师一定不要轻易放弃。教师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运用多种方法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发挥出他们的能量小宇宙,相信他们可以克服困难。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会运用“学生教学生”的教学方法,经实测,效果比较显著。
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大多数都是没有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上,习惯被动,没有主动性。在课堂上被动地听课,老师讲的东西没有真正成为自己的,所以学习效果是很差的。“听过看过,不算学过;思过讲过,才算学过”,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把课堂上听到的知识讲一遍给其他学生听,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第98条.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对于学生来说,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一节课45分钟里,教师把最精华的'知识以最简练的语言教授给学生。但是由于课程容量、课程时间的限制,在课堂教学中展开的阅读难以完全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还需要有大量的课外阅读。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关系一定是相辅相成的。
课外阅读是指在课堂之外进行的阅读,是在课堂学习时间之外,对教材之外的阅读材料展开的阅读活动。随着阅读考核在高考中的比值越来越大,从老师到学生、家长都极其重视阅读。很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进行绘本阅读,学校也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阅读比赛。
“进德敬业,精益求精”这是我们学校的校训,是学校对每位教师提出的要求。再次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经典之作,让我重新对教师这一职业充满喜爱之情,对自己说:“加油!徐老师!”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13
记得在我小时候,人们把叫幼儿教师为孩子王、擦屁股老师,幼儿教师在教师这个群体中的地位是很低的。而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腾飞,在独生子女成为家庭中的小公主、小皇帝的时代里,幼儿教师开始慢慢的被人关注,慢慢的被人重视。“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年青一代的家长对幼儿教育的价值、幼教与人生发展的关系、幼教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开始有清醒的认识,形成如此广泛的重视。也因此,幼儿教师的队伍竞争日益激烈,幼儿教师面临着生活、工作上的压力,如何给自己减压,做个幸福的幼儿教师呢?读了《给幼儿教师的建议》一书中的做个美丽的幼儿教师一文,我深感一个美丽的幼儿教师应该既有语言、行为、仪表等外在美,更应该具备有涵养的内在美。
1.幼儿教师的外在美
语言美,幼儿教师的语言要童趣,迎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教师的行为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给幼儿树立榜样; 幼儿教师的仪表,主要指一个人的容貌、姿态和衣着服饰。幼儿教师的服饰端正、健康而不娇艳,朴素大方而不奢侈小气,整洁高雅而不拖拉。教师不是服装模特儿切忌过分时髦;教师不是舞台演员切忌化浓妆……总之,幼儿教师外在美的一言一行,都要注意自我形象,时时处处都要考虑自己给孩子们的影响。自觉的以自己的言行使孩子们具体感受到美的存在。
2.幼儿教师的内在美
罗丹说:“我们在人体中敬仰的不仅仅是美丽的.外表形象,更是那种能使人透明发亮的内在的光芒。”作为一个幼儿园的教师,作为一个党员老师我觉得内在美就是应该热爱幼教事业,一颗爱孩子的心,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技能,提高文化水平,为人师表,终于职责。幼儿教师的工作不同于其他教师,它繁琐而细小,不仅需要保证教育还要关注幼儿的保育;不仅需要搞好班级常规工作还要进行环境的创设……如何从这些琐碎的事情中解脱出来,带着轻松心情去开始每天的工作。正因为幼儿教师的工作不同于其他教师,她才可以在聆听孩子的童言无忌中开怀大笑,在欣赏孩子的稚嫩舞蹈中放松释怀……这就是幼儿教师特有的优待,是其他教师群体所享受不到的。真因为有了这样的优待所以我们更应该爱每一个孩子,爱他们成长过程中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就像有人说:爱是江河,浇灌着今天,滋润着未来!每一个孩子都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关爱的。在平时的工作中用平等的眼光去对待每一给孩子,使孩子们能够真心的喜欢我。愿意和我玩。或许有时,他们需要我们适时的提醒或批评,让他们浮躁的心沉淀下来;而有时侯他们也需要我们的表扬肯定,让他们失落的心变得自信起来。孩子们都是天真无邪的,只要我们用心关爱他们,他们一定可以感受得到,也一定会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回报你。
不记得哪位诗人曾这样评价过女人,他说:“女人如花,美丽娇艳;女人似水,悠远绵长;女人如钢,坚韧挺拔;女人如针,缝进去的是点点细心,缝出来的是悄无声息……”是啊,美丽的女人,坚毅的女人,体贴的女人,宽厚的女人,该是怎样的让人欣赏至极,向往至极的美丽风景啊?我喜欢这样的女人,并努力做这样的女人。这并不代表我只关注漂亮的外表,我更期望自己在大家心目中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孩子工作认真负责的好老师!虽然,我已经三十多岁了。不再年轻不在貌美,但岁月的沉淀又给了我另一种美:走过十年幼教生涯的我对工作充满自信,这个时期的我也更加成熟稳重了。不是吗,今天我还能站在幼教这条战壕里,和许多比我年轻许多的同事们共同竞争,你能说我不美吗?哈哈!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14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苏联杰出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他出生于乌克兰一个贫苦家庭,兄弟四人都是教师。1935年,年仅17岁的他踏上了光荣的教育之路。卫国战争期间,他的妻子和刚出生的孩子被法西斯匪徒残暴的杀害,他也在浴血奋战中负了重伤,伤愈后,仍从事教育工作。1947年,他当上乌克兰巴普雷什中学的校长,这一当就是二十多年,直到他逝世。苏霍姆林斯基在其短暂的一生中,把自己无私地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一、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知识
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但是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的教育方法,他的《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其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一条就是“要天天看书,终生与书籍为友。”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书籍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带领我们走出平庸、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每天读书,那些知识就会像潺潺小溪般流入我们思想的江河,读经典的书就如同是在与大师面对面地交流一般,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的困难。
二、教会学生学习
我们所带的班级中往往有很多后进生,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帮助他们也能取得学业上的进步呢?“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老师可以针对性地挑选一些内容丰富而有生动活泼的书籍,让这些后进生得到思维上的锻炼。但是,阅读不是死记硬背,应该是有理解的阅读,有理解的阅读可以激发学生对阅读书刊的兴趣。
但是,现在的学生学习负担越来越重,阅读似乎越来越成了一种奢望。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想克服负担过重现象,就得使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有了自由支配的时间,学生才有工夫去阅读书籍,才有工夫在阅读的过程中解决一些课堂上来不及思考的问题。相反“学生的学习日被各种学校功课塞得越满,给他留下的供他思考与学习直接有关的东西的时间越少,那么他负担过重、学业落后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阅读不仅不会干扰正常的教学,而且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知道的越多,他学习起来就越轻松”。表面看起来晦涩难懂的知识,往往在经过大量主动阅读后“死的知识”也会变活,然后再通过教师的教导,同学之间的'交流,所有的困难都会变得简单。
读完《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不但对苏霍姆林斯基书中讲述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对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人格也充满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诚的心﹑火热的血﹑坚强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时时不忘己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的人才。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15
这本书是由有了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的B.A.苏霍姆林斯基所著的,里面的一百多条对于中小学生教师的建议,有实践故事和理论性。对于我们教师的影响是非同凡响的!
从开始对孩子的解读和教师的意义到教育的工作以及教育的引进,这是有着真正教育实践经验的人才能做出的。
书中的一些的事情写得非常的详细。是的,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每个学生的定型都与家长,老师有着重大的意义,所以,家长和老师之间应该保证的一种良好的关系,两者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应该好好的商量解决。
每天的时间只有24小时,教师的时间除了为孩子们上课,还要许多的'时间为孩子们的课程、未来而努力着,我们教师的时间应该就如鲁迅说的这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这是我们为了教育事业的付出。
对于学习,要让孩子们学得快乐学得心甘情愿。要做到这样首先得让课堂丰富起来,让孩子从学习中早到快乐,一旦这样,孩子们就会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要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然而,现在的学习当中,不要让孩子只从课本上得到知识,比起课本上的知识,一下课外可能会让孩子懂得更多,我们要让孩子得到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做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一切都必须从小做起。
小学老师的责任是相对来说比较大的,所以我们应该要更加的懂得教育工作的内容,可以从书中,前辈那里获得相对的知识,但我们也应该好好的让自己对孩子们负责!
这是我对于《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所明白的,我们的教育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这本书对于教师来说实在是意义颇大。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相关文章: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03-01
读《给教师建议》有感03-27
读《教师的建议》有感03-16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13篇03-26
读《教师的建议》有感18篇03-16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15篇03-16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04-14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02-16
《给教师建议》读书心得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