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忏悔录》有感

时间:2023-04-02 13:57:2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 忏悔录》有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 忏悔录》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 忏悔录》有感1

  本来,追求学问并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奥古斯汀在上述人生历史中形成的学问观念却对他认识基督带来了障碍偏差。这些偏差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虽然奥古斯汀一直没有放弃对真理的追求,但是,学问带来的既得利益使他常常无法摆脱世俗幸福的引诱,并把其当作生活的目标,从而怠慢了对真理的追求。他自己承认∶大约十二年,我始终留连希冀於世俗的幸福,不致力於觅取另一种幸福,这种幸福,不要说求而得之,即使仅仅寄以向往之心,亦已胜於获得任何宝藏......

  第二,对学问的喜爱以及由学问带来的满足使奥古斯汀有意无意地把他喜欢的学问和学者抬到最高的高度,而使他失去了尽早接近耶稣和圣经的机会。他承认自己对圣经的一度蔑视,他以为“圣经这本书和西塞罗的典雅文笔相较,真是瞠乎其後。”後来,他才醒悟,圣经正是真理的最高昭示。

  第三,奥古斯汀掌握了高深的学问和理性思维的方法後,自然比一般人更能分析社会自然现象和规律,从而使他误以为通过理性分析就可以拿到取得绝对真理的钥匙。「因信称义」的门被他关上了。他说∶“我灵魂的病,本来只能靠信仰来治疗的。”但他却拒绝了。

  说到底,奥古斯汀对理性、学问的崇拜就是对自己的崇拜。他在批判自己曾经一度迷恋过的摩尼教时说∶“有人以意志的两面性为藉口,主张我们有两个灵魂,一善一恶,同时并存。他们不愿在主里面,而想在自己身内成为光明,以为灵魂的'本体既是神的本体,这样更加深了他们的黑暗,他们由於这种滔天的傲慢,所以跟神照耀入世之人的真光距离更远了。”

  正因为奥古斯汀一直执著以知识和理性来寻求终极真理,所以当他听到蓬底希那讲了《神贫者》的故事後,大受震惊,对好友阿利比乌斯发生了这样的喊叫∶“我们等待什麽呢?你没听到吗?那些不学无术的人起来攫取了天堂,我们呢?我们带著满腹学问,却毫无心肝,在血肉中打滚。”这个喊叫,既叫出了理性学问在寻求终极真理方面的苍白无力,也叫出了奥古斯汀对理性崇拜、学问崇拜的觉醒。

读《 忏悔录》有感2

  忏悔?为什么忏悔,这个人生前做了什么坏事,值得他写一本书去忏悔。相信不少读者在看到这本书的译名时,脑海便会涌现出类似的想法,完全提不起来兴趣去研读它,毕竟我们唯一不缺的其中之一就是选择,书架上琳琅满目的书,这一本绝对不是最吸引眼球的,但绝对是值得欣赏的一本,话说回来,那我们缺的是什么呢?这便是这本书最大的亮点之一,真诚。"如果在我的著作中看不出我的真诚,在书中没有什么话可以证明它,那就表明我书中的话不是出自真心。"卢梭这么说,也的确这么做了,这本身不是忏悔,只是作者真诚的将自己的经历用他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呈献给读者,阅读这本书,更像是了解一个人,这种感觉,就像是听一位年迈的老者,在讲述他一生的故事,分享他的想法,读者必将受益匪浅。

  我本人没有什么社会地位,但我了解所有一切有社会地位的人。除了没坐过国王的宝座以外,我在最底层社会和最高层社会都待过。——卢梭。

  他曾在书中描述过这样一段故事,他在维尔赛里斯夫人家做仆人时,维尔赛里斯夫人过世后,他偷走了一条已经用旧了的小小玫瑰色和银色相间的丝带,但是还没藏好就被发现了,质问之下,他慌了神,诬陷了一个叫玛丽蓉的山村女孩,她是一个对主人极其忠心,而且也受大家喜欢的姑娘,作者本身也非常喜欢这个姑娘,可是当时的情境下,他却是在一个劲的昧着良心指控她,谎称这个姑娘喜欢他,然后将偷来的丝带送给他做礼物。这样做确实很蠢,从作者的言辞中可以看出他对当时发生的事,以及这件事对这位年轻姑娘一生的影响让他多么自责,他的指控让她蒙冤受屈,名誉受到了极大损害,让其他人认为她是一个既撒谎,又坚持错误,集诸多恶习于一身的女人。这件事作者难以向他人启齿,即使是向最亲密的朋友,他也从未提及,因为这件事,他在书中写到"这个心灵上的重负直到今天还依然压在我的良心上,而没有一丝一毫的减轻。我可以说:正是由于我有解脱这个重负的愿望,所以才决定把我的忏悔之心在书中向各位读者详细阐述",我们看到了作者的真诚,可为什么偏偏是那个曾经对主人忠心不二,漂亮善良又受人欢迎的农村姑娘呢?作者是这样回答的"当时我把罪行推到那个可怜的姑娘身上时,我确实没有故意害她之心,而且我那样做,还恰恰是出于我对她怀抱的友情".设身处地的想一下,在当时的情况下,一群大人拿着铁证逼问一个犯了错的年轻人,让他承认自己的错误,承认自己是一个卑鄙的小偷,这种情境下年轻人的羞耻心总会异常的强大,这便往往会伤害我们认为是亲近的人。现实中的我们也是如此,尤其是今天刚刚踏入社会不久的我们,真正到了自己自力更生的时候,方才发现自己父母的不容易,父母对我们的爱是那么的无私,以至于许多人将其视之为理所应当,不懂得回报,不懂得感恩,甚至有些人变本加厉,欲求不满,可心底里,我们明白,父母是我们最亲最爱的人,越长大,越明白,没有什么东西应该是理所应当的,我们不必自己骗自己,而是应该努力去珍惜,去维护一切现有的东西。

  我们总是习惯从别人眼中认识自己,甚至高过自己对自己的认识,以至于我们一直摸不清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卢梭年轻时的生活非常多变,但是唯一不变的是,他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无论是主动选择,还是迫于生活压力的暂时苟且,他时刻都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以及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这颗既骄傲又温柔的心就是这样形成和表现的。我既怯懦又十分倔强的性格,时而胆小,时而勇敢;时而优柔,时而坚强,因此最后使我自己和自己发生矛盾;行事既缺乏克制又不敢恣意行乐;既得不到欢乐,又不日益聪明".

  "我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满了十六周岁;我成天焦虑,对我周围的一切和我自己都不满意,既不喜欢我的学徒生活也没有我这个年龄的孩子的欢乐心情。我心中充满了向往,但又不知道我具体向往的是什么事物。我经常无缘无故地哭泣、无缘无故地叹息。由于看不到周围有任何一样能使我喜欢的事物,我就只好深深地沉浸在幻想里".写这段文字时,作者正经历他的学徒生涯,跟着一位专横作风的师傅学习雕刻,这本来是他所喜欢的工作,但是他师父的作风使他对原本喜欢的工作感到难以忍受,使他本来憎恨的坏事反倒喜欢上了,例如撒谎、偷窃和干活磨洋工,原本自由,没有束缚,后来由于受到来自师傅体罚的压力,而变得事事瞻前顾后、胆小如鼠,这使得他对于这一境况做出改变的决定也做的非常坚决,为了避免受惩罚,在第三次回师傅家晚了之后他这样写到"而我也拿定了我的主意,只不过我的主意与他们的主意完全不同。我当场决定,发誓从此不再回到师傅家".

  "一切进行得很顺利。我几乎已经获得了大家的敬重,对我的考验已经结束。这一家人都普遍认为我是一个有前途的年轻人;现在屈居人下,将来一定会出人头地的。然而,我认为,我的`前途是不能由别人来安排的;我要通过完全不同的道路去争取。在这里,我要谈一下我天生的个性;对于这种个性,我无需多加解说,只把它向读者陈述清楚就行了".

  诸如此类的自述,贯彻于忏悔录的上册全文,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这样类似的描述出现,前面提到过,年轻时期的卢梭更像是一个漫无目的的旅者,他到过不同的地方,感受过不同风景的魅力,难得的是,他一直按自己的方式进行选择,既冒险又大胆,重要的是与众不同。这便是除了他的真诚以外的第二个让我认为最亮眼的地方,这一点,说好听了叫自信,说不好听了也可以叫自私。我们生而不同,因而承认自己和别人的不同点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可现实生活中却并不是这样,这个年代的人们,被异军突起的互联网浪潮带向了"速食时代",人们不再静心思考自己的所缺所需,漫天的广告、资讯、推送让人们完全成为了毫无主见的个体,不知不觉中,我们在被迫进行选择,而不是主动的去发现,去寻找,一切都来的太快,以至于现在不少人呼声要过慢节奏的生活,为什么我们与众不同,因为"思考"是我们天生的武器。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作者在年轻时所经历的各个阶段,一直在进行自我的总结和反思,通过这种方式,他一方面明白了自己,另一方面在自我了解的基础上让他进一步去求知和探索的旅程更加顺畅,可见不定期的进行自我总结和评价是大有裨益的,尤其是处于青年期的我们,总有人说,谁的青春不迷茫?时间滴滴答答从不停歇,于是有很多步入中年的人感慨时间飞逝如白驹过隙,青春最为美好却总是在不经意间就与我们擦肩而过,要想青春无悔,作者给我的答案就是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承认自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大胆地去探索、去发现。

  这本书要告诉我们的显然不止我看到的这些,可读书就是这样,一方面引发读者的思考,一方面作者并不能把控读者的思考方向,原因很简单,因为时代在变。这位在法国 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大放异彩的思想先驱,他的思想,在《忏悔录》下册中会有更形象的描述,上册更多的是描述了他有趣而又别类的年轻岁月。我写这篇读后感的目的则更直接,希望大家能提起兴趣去读读这本书。

  最后再给大家分享一段我非常喜欢的话"我到巴黎的第二天,就急不可耐地到歌剧院去看了一下,他的样子也不过尔耳。后来去参观凡尔赛宫,再后来去看大海,都是如此,看到的景象与过去人们向我吹嘘的样子,相去甚远,因为,无论是人们的渲染,还是大自然本身,都既不可能也很难超过我的想象力所想象的气象的宏伟".

读《 忏悔录》有感3

  我继续以级大的耐心来读卢梭的《忏悔录》。

  我觉着自己从来都没有象现在这样认认真真的去读一本书。而且是绕有兴趣的去读。不是为了完成任务或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来读。我有一种强烈的愿望,那就是想了解这位伟大的人物。这要感谢两个人。一个是送我这本书的冯哥,是他的原因,让我喜欢上的阅读。再有就是谷哥,是他的关于介绍卢梭的文字,让我喜欢上了卢梭,并如此认真的阅读他的作品。

  我继续跟在伟大的卢梭身后,用一双敬佩的眼睛观察着他的生活。书中介绍的他的朋友们,以及他赖以生存的达官显贵们,他们的名字希奇古怪,我真的记不住,我只记住了他所爱的一个人瓦朗夫人。

  瓦朗夫人一如继往的爱着卢梭,她在卢梭的生活中办演了很多的角色。母亲,伴侣,情人,保护者。可是她不是卢梭唯一的拥有者。这上他痛苦着矛盾着。他几次出走,想靠自己的本事生活,想在外面的世界里闯出一片新天地,从而能够更好保护他的这位妈妈,可是他的本性又遇这个社会格格不入,导致他连连的.失败,不但没有帮助她的妈妈瓦朗夫人,反而让她浪费了大量的钱财。他终于被现实击倒了,患上了严重的疾病,几乎断送了性命。

  最后,他还是下定了决心,离开了瓦朗夫人,只身去闯天下。可是他总是碰壁,他所有的才能与付出在此时都不能得到很好的回报。他心地善良,尽心尽力的做事,他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他非常努力的去做他热爱的事业,可是他付出了很多,却丝毫看不到光明。这让他一度崩溃。比如,他研究了用数字来记录音乐的方法,就是我们现在经常用到的简谱。他做了论证,出书,可是并没有得到认可。他写歌剧,却换不来他想要的银子。他替伏尔泰改写歌剧,可成功后却没有他的属名。他做大使馆大使的秘书,竭尽全力的唯护他的地位,却遭到大使的妒忌,最后离开的时候连工资也没拿到。

  他不是个很有天赋的人,可是他有那种执着的,不懈的追求的精神,他内心是无比坚强的。他始终坚守着一种与生俱来的道德准则。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我想,这句话也很适用于卢梭。

读《 忏悔录》有感4

  第一次读卢梭的《忏悔录》,当时对许多人和事的看法非常幼稚,觉得这么伟大的一个人物,怎么会骗人、调戏妇女、偷东西……伟人应该是“完人”,没有一点暇癖。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当我第二次重读《忏悔录》时,才感到敢于赤裸裸地公开披露自己的隐私、揭示自己伤疤的卢梭,才是人格意义上的人,值得让人尊重和佩服。而中国当代的传记文学创作,是否应该学一点卢梭的精神呢!

  现在,不管是在大大小小的书店里还是大街小巷的书摊上到处是各种名人的传记。然而,翻开一本本书,从头到尾,通篇都是过五关、斩六将,而看不到他(她)走麦城,更有甚者,把自己说成一朵花,把别人说成豆腐渣,借 (读书笔记 )机抬高自己,为自己树碑立传。总之,不是他(她)实际的那样,而是他(她)希望的那样。其实写自传的不管是自己写还是请别人写,真正写出自己的成长变化,犯过什么过失,倒是对世人有益。

  其实学一点卢梭的精神,并不是象某些明星那样拿自己那点隐私来吸引读者。更多的'应该是对读者、为后人有教益的功过是非、经验教训。一个人在几十年的经历中,他所走的路程,很难说是笔直的,一点弯度也没有。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的。问题是看你有没有卢梭的那种自我剖析的觉悟。敢不敢象卢梭那样揭露自己的伤疤,对自己的功过是非有没有一点实事求是的精神。周总理生前曾说过:如果我写书,我就写我一生中的错误,要让活着的人们都能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翻译者刘思慕在《歌德自传》译者新序中说:“深刻的自我解剖和坦率的自我披沥,是《歌德自传》的第一个特点……”而这些伟大的、著名的人物,敢于披露和承认自己的缺点,并没有因此而影响自己的威望,后人不是同样敬重他们吗?

  我和许多的普通人似乎没有写自传出一本书的资格或兴趣。不过活着的每一个人无时无刻不在写自己的历史。因而,在这个文化浮躁的时代,我不合时宜地重读了《忏悔录》,发一点愚不可及的感受。

读《 忏悔录》有感5

  淅淅沥沥的雨下了一天,低气压使我有些憋气,只能懒懒的窝在沙发上看书。今天终于看完了卢梭的《忏悔录》,心中有些感慨。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成就了卢梭。卢梭先后做过学徒、仆役、音乐教师、剧作家、作家等,还学过数学、音乐、化学、植物等方面的知识。虽然没有进过专业的高等学府,通过自学和请教朋友也能精通各方面的知识,通过读书、旅行与深入的思考,成为世界历史上有名的大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与文学家。

  很多家长都早早的给孩子选择了以后发展的方向,我却不能苟同。孩子的未来有无限可能,没必要非要在单行道上行走。所以,只要有条件孩子喜欢学又有精力学习的技能就让孩子学吧。孩子喜欢读的书也尽可能让孩子去读。

  开卷有益,我始终认为孩子多读读书比多玩几局游戏要好得多。只要家长身先示范的引导,从小就经常带孩子去书店逛逛,到图书馆坐坐,每晚抱本书和孩子读读,讨论讨论,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从事哪个职业,干什么工作是现在很多孩子都迷茫的问题。这也必将影响到大学课程的'选择。非常赞同国外大学通识课程的设置。其实不论是音乐美术还是文学历史知识,都是必不可少的人文素养。没有厚实的文化底蕴,想要在学术上走的远根本就不可能。卢梭之所以能在哲学、文学等方面有那么深的造诣,与他深厚的各科知识基础和丰富的阅历是分不开的。所以,不要急于考虑专业,打好文化基础是关键。

  但是,我很难理解写出教育巨著《爱弥儿》的卢梭对自己的孩子的教育选择。卢梭曾经有过五个孩子,全部被他送到了巴黎的育婴堂。卢梭曾在《忏悔录》中如是说:我一想到要把孩子交给这样一个乱糟糟的家庭去抚养,我就感到害怕。如果把孩子交给他们去教育,那必然会愈教愈坏。育婴堂的教育,比他对孩子的危害小得多。这就是我决定把孩子送进育婴堂的理由。

  也许因为自己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也许不满情人的教育水平底下,卢梭把孩子送给育婴堂抚养。但是我还是不认同这样的做法。这就像现在有好多家长,觉得自己孩子教不好,送到贵族学校或者请个家教就好了。还有那些国内学习不好的孩子,家长认为是国内的教育太严压制了孩子的天性,送到国外接受自由的教育,自然而然就好了。可是,在国内家长眼前盯着老师天天看着都不能好好学习,到了国外家长鞭长莫及,任其自生自灭,缺乏自律的孩子怎么能发展好呢?教育孩子,最重要的还是家长的教育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密切配合方能教育好孩子啊!

  不过,《爱弥儿》确实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教育专著。虽说以前读过,今天禁不住再次翻看,很有必要反复阅读。让孩子自然生长,在实践中学习,确实是非常好的教育方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读啊!

读《 忏悔录》有感6

  我在春节期间读了卢梭的《忏悔录》,越读到后面,我越是激动。这是个伟大而真实的灵魂!

  这是卢梭在晚年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它不但彻底剖解自己,毫不掩饰自己的过错,还揭露他人的虚伪及上流社会的狡诈。卢梭生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里,温柔美丽的母亲在她几岁时就去世了。父亲培养了他对文学的兴趣,日内瓦优美的环境熏染了小卢梭。在16岁时,因父亲遭遇不公,卢梭被迫离开日内瓦,开始漂流。他做了许多临时工以维持生计。直到遇到华伦夫人,她与他过了10年幸福生活。之后他到了巴黎,做过音乐教师,写记员等。在他成名后,由于他的性格,他得罪了许多上层人物,这令他备受折磨!

  我对卢梭的人生产生了浓厚兴趣。他是一个真诚,热情,羞怯,崇尚正义与平等的人。他喜爱自然,欣赏下层人的朴实,极其讨厌上流社会的做作,尔虞我诈。他极其真切的对待每一个人,不愿轻易伤害一个人。当他受够了巴黎上层社会的压抑气氛,住到退隐庐时,众多巴黎知名人士攻击他假扮“清高”。卢梭极其反对压迫,不公正,他满腔热情的反击了他们。

  卢梭热爱艺术,尤其是音乐。他受狄德罗之邀编写了百科全书中的音乐部分。他观察敏锐,感受力强大,同情民众,反对封建专制,主张民主共和。卢梭将他的热情化为《爱弥儿》,《社会契约论》,《新爱洛伊丝》等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书。

  卢梭在书中毫不掩饰自己的丑陋。他说自己曾偷过老板东西,将自己5个孩子送到孤儿院,因害怕受罚而诬蔑一个品德良好的女孩。他极其坦诚的将自己所犯的错误写了出来,并毫不掩饰的剖析自己。这样的做法,令许多人都自愧不如,包括我!同时卢梭也对许多人的丑陋面目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卢梭将这本书写成了活的,极具思想价值的人性批判书,影响了文学及艺术的发展。

  我极其欣赏卢梭对民主,正义的追求!他像夸父逐日,坚持民主共和的政治。他是勇敢的斗士,启蒙先锋!他的思想引发了革命及社会变革。他不惧怕迫害,忍受病痛,享受孤独,与狄德罗,达朗贝尔,伏尔泰等进行尖锐的笔战。即使受法国,日内瓦,普鲁士等国的'政治压力,他也不放弃自己的主张。

  卢梭易受伤害,但又很乐观,坚信人类有光明的未来。《忏悔录》是划时代的作品,卢梭将自己赤裸裸的展现给世人,教一个人应如何生活,如何追求生命的价值!

  有幸读到卢梭的《忏悔录》,我知道自己将永远以他为参照,去修正自己的人生。对自己永远诚实,才会品尝到爱的滋味!

  引用卢梭的名言:“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来结束本文。他是人类进步星空不可忽略的一颗耀眼星辰,照着人类的思想进步之路!

读《 忏悔录》有感7

  卢梭在书中充分地剖析了自己,他把自己的真实面貌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地揭露在世人面前。他以惊人的诚实、坦率的态度描写自己,深刻地剖析了自己复杂的内心冲突和种种自相矛盾的冲动和感情。可是在他那对自己忏悔的真相背后,我看到的更是一个正直、高尚、细腻和脆弱的心灵。

  由于幼年丧母,生活所迫,他小小年纪就离开故乡、亲人,徒步从一个城市流浪到另一个城市。在他当学徒时,他边干活边看书,是书把他的心灵引回到比他的职业赋予他的感情更加高尚的那种感情上来。他是个重心灵重感情远胜于重理智的人。在他一次次的旅行中,山峦、草地、树林、村庄还有清晨小鸟的歌唱以其无穷无尽的魅力吸引了他的整个生命。他后悔没有写旅行日记。我可以想象得出我们这位天才的幸福。田野的风光、清新的空气、步行所带给他的那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快乐,自然界一切美好的事物,这一切都是我们这位伟大的作家一生所努力追求和向往的。

  读卢梭我会无法入睡,读他我的心灵会为之震撼。我进入了卢梭的内心世界,于是,我的世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失去了它应有的平静。因为我在卢梭的世界里找到了太多太多与自己心灵相符的共鸣!这是多么奇妙的事啊。卢梭叮嘱他的这本书要在他去世很久以后才能出版。可我相信伟大的天才卢梭就是有再强的`心灵感应也绝对预想不到他的这本《忏悔录》给世人留下的财富和产生的价值。历经两百多年了,卢梭,我与你生活在两个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世界里,如果可以,我多想对你说:我为你悲惨的命运而偷偷地哭泣,我多么多么爱你伟大而纯洁的心灵。划过时代的巨轮,我能与你相拥吗?纵然你只剩下一付白骨或是一堆泥土,我也愿意拥你入怀,就像母亲拥抱自己疼爱的儿子,就像爱人拥抱自己亲密的伴侣。

【读《 忏悔录》有感】相关文章:

忏悔录读后感04-06

忏悔录读后感 11篇03-21

读《窃读记》有感01-16

读《国学经典》有感04-02

读《童年》有感09-23

读《白杨》有感06-19

读《童年》有感10-19

读《信任》有感01-13

读边城有感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