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读后感14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父与子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父与子读后感 篇1
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中,有一篇屠格涅夫的短文《麻雀》,使我朦胧的觉得屠格涅夫温和细腻富于同情心的人。
屠格涅夫的《初恋》、《阿霞》、《父与子》,这些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程序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构成了一幅又一幅生动的社会风情画.
《初恋》述说的是,当时只有十六岁的男主人公爱上新搬来的邻家女孩齐娜依达,但是女孩性情怪僻,时而热情奔放,时而冷若冰霜,令主人公非常不安。后他得知父亲也在跟她秘密约会,结果闹得不欢而散。
初恋,就像含苞欲放的花朵,灿烂在情窦初开的时节,却只能开放在记忆深处。
《阿霞》,因为热切于“屠格涅夫的少女”——个性独立,善于思考,冷静任性的外表下掩藏着炽热的心灵,愿意为爱做出任何牺牲。而阿霞正是其中最被人津津乐道的典型。
《父与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小说深刻揭示了两代人的矛盾和冲突,这一冲突在屠格涅夫笔下着上了时代的色彩。巴扎罗夫代表了19世纪年轻一代——激进的平民知识分子。而巴威尔和尼古拉则代表了保守的自由主义贵族的老一代人。当然,在对待年轻人的态度上,父辈中的人们态度各有不同,尼古拉比较温和,希望理解子辈,想跟上时代,只是不太成功。巴威尔则固执己见,信奉贵族自由主义,对年轻人的反叛耿耿于怀。父与子的冲突在广义上表现为巴威尔和巴扎罗夫之间的`对立,由此,在巴扎罗夫身上塑造了时代“新人”的形象。
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既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又擅长于抒情。人物形象生动,尤其善于细致雕琢女性艺术形象,而他对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写也充满诗情画意。这些小说内容紧凑、凝炼,着重描写主人公一生中的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有的故事结构精巧、层次错落有致,令人有曲径通幽之感;有的故事情节起伏跌宕,主人公的命运大起大落,把人生悲剧展现到了极致,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父与子读后感 篇2
这本书是老师要求我们必读的。对我来说一般老师要求必读的书都是不怎么好看的。如果不是老师要求,我压根就不知道有这么一本书,更不用说去读了。
我怀着无奈的心情翻开了书的第一页。谁知这一翻,竟触动了我的心,让我想到了许多。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与长子傅聪间精神接触和思想交流的实录,这是傅家的一部大书。这份两代人双向交流的文字实录,严肃不失亲切,深刻不离日常,以小见大,乐在其中。
这一百多封家书中,大部分是傅聪的父亲傅雷所写。一开始的信中是对儿子离家的不舍,思念和关心。想到儿子的童年,又对儿子产生懊悔之情。后来又关心儿子的学业,对儿子进行各种学业上的指导与和人交往的注意事项。父子俩渐渐像朋友一样交流,谈身体,谈事业,谈生活,谈爱情。可是傅雷的身体却越来越差了,写的信也很少很少了,但从母亲的信中可以看出傅雷即使身患大病,仍关心着儿子。
傅雷父子间的交流让我想起了我父亲,为了养活我们一家五口人,父亲在家的`时间少之又少,陪伴我的时间更是没有多少。在我的童年,见到的最多的便是父亲忙碌的背影以及我犯错时他板着的脸。所以我极粘母亲,而疏远父亲。当我们一家人在饭桌上时,我都不敢随便说话,气氛严肃又尴尬。而当父亲走时,气氛立马活跃起来。现在想想,父亲那时一定心酸得很吧!父亲知道我们几个孩子不怎么喜欢他,他便在一家人吃饭时,讲上几个消化,想活跃活跃气氛,可我们却并不买账,只有父亲一个人在笑,气氛更尴尬了。父亲也未说些什么,只是默默工作来赚钱养我们。
现在我也长大了,也懂得了许多,明白了父亲的不易。渐渐的,与他讲话多了,父亲脸上浮现的笑也多了,可是他一笑,便有皱纹爬上他的脸。我猛然意识到:
现在我们每长大一点,陪伴父亲的时间就少一点。我们要趁现在多陪陪父亲,不要等到以后后悔也无济于事了!
父与子读后感 篇3
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我觉得感动万分。
课文讲了有一年,在美国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在混乱中有一位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家人后,抱着坚定的信念,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儿子的同学。
文中“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和你在一起!”这是父亲的.承诺,这个承诺让父亲决不放弃,这个承诺让儿子坚强不已,这个承诺创造了爱的奇迹。
母爱如太阳,热烈而温暖,而父爱如海洋,深沉而含蓄。或许,我们并没有感受到它的存在,可是它总会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为我们撑起一片蓝天。
我读完这篇课文已是泪流满面了。因为这让我想起了,家人不愿想起的事情——那天,我和叔叔一家去游泳。当时我在水下练习怎样睁眼,我一抬头便看见小茉(叔叔的女儿)她正往水中游。我连忙提醒她别大意,她向我微微一笑。她开始练习潜水,可游泳圈被水漂走了,这是小茉已经上到水面,她一伸手没抓来,脚没站好便沉了下去。她开始挣扎,却越来越往河中央漂,河中央是最深的地方。我急忙往小茉的方向游去。此时,有一个比我还快的身影向小茉走去。原来是阿姨!我惊呼出声,因为阿姨不会游泳。我游得更快了,小茉没力气了,阿姨已经被水淹没了下巴。在小茉往下沉时候,阿姨冒着生命危险去河中央。阿姨用了全身力气把小茉举起来。我大喊:“叔叔,阿姨危险了!”叔叔离我们比较远,听到喊声后,就像箭一般穿过来,马上把阿姨的头抬起来,要我接过小茉一起游出水面。上岸后,叔叔问了阿姨一句:“为什么会这样,要不是这位小女儿,你就……”阿姨坚定地说:“我爱小茉,所以我要救她!”我听了这句话,手紧紧握住小茉的手,心里想:是啊!因为这是一个母亲对女儿的爱,在危险时,愿意对自己付出一切,让人得到幸福。
我通过《地震中的父与子》和小茉的事,我明白了,父母可以为你付出一切,甚至生命!
父与子读后感 篇4
马克·汉林,他是一个专业性演讲者,他给不同的人带来积极和深远的影响。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始终鼓舞成千上万的人创造一个更加强大、更有自己的未来。马克是多产作家,他创作了一系列书籍、录音带、VCD等等。今天,我有幸读到了他的作品——《地震中的父与子》,读了之后,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文章是1994年在美国洛杉矶的一次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经过三十八个小时的艰苦挖掘,他终于在废墟中救出自己的儿子和十三位同学的故事。
在文中,那么多位好心人都劝着这一位父亲:“冷静些,你要面对现实、这里太危险了,随时可能起火爆炸,请你快点儿离开!”但是这一位父亲自始至终都坚信着自己的儿子一定还活在人间,他坚信着自己的儿子一直在等着他去解救他,为什么呢?是什么是在支撑着他,是他和儿子常常挂在嘴边的“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会和你在一起!”正因为有着这个诺言在支撑着他,才使这一位父亲有了坚定的信念,用一双手进行了长时间的挖掘,他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的`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读到这里,我不禁感叹:父爱真是伟大啊,整整三十八个小时,这么长的时间,如果他不是想着儿子,他能有那么大的毅力吗?由此可见,父爱的力量真是无穷无尽啊!而在同时,儿子也在想着父亲的这一句话:“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会和你在一起!”因为这个诺言,儿子变得坚强,他安慰同学不要害怕,勇敢地与死神作斗争。这也说明了儿子对父亲深深的爱和信任。在这一对父子中,我们看到了浓浓的父子亲情,感受到了父子之情的伟大至深。
天灾无情,每一年我们都会听到像地震、台风、火灾等灾难降临在人间,我们感同深受,我们更能体会到人间有爱,而父爱更是伟大而无私的,就像文中的父亲,他用爱为儿子支撑起一片天,父爱就像一盏灯,他能够提点我们前进的方向,能够给我们带来无微不至的温暖。父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东西,让我们向所有的父亲致敬,让我们做一个孝顺父亲的孩子吧!
父与子读后感 篇5
这两天利用上班闲暇时间读完了这本书,昨天读到二十四章,今天读了后面几章,读的内容不同感受也是不一样的,昨天上班时间由于无事可做几乎读了一天,下班回家路上自己很激动,感慨颇多:巴扎洛夫虽然作为小说的主人公无疑是作者很喜欢的角色,但我却不喜欢,但太过骄傲自信而冷漠,反而更喜欢阿尔卡季,以及他的爸爸。父辈与子辈随着时代的变迁,成长环境的不同,观念自然不同,最终难免会有隔阂,这是哪对儿父子都无可避免的,但我认为这不是无法缓和的,只要有爱,可以通过相互包容接纳,多沟通理解,父辈与时俱进、乐于学习接受新事物以及子辈的帮助谅解去化解这一矛盾的,就如阿尔卡季父子,我觉得就应该那样。但巴扎洛夫和巴维尔所代表的父辈和子辈(当然他们不是父子,不会有感情做纽带,所以这种矛盾更尖锐,这也是作者不把他们写成父子的原因)但作为本书思想的.深刻体现的两个人物,凸现那个时代的特征的这两个人作者把他们塑造的比较极端,巴维尔风度翩翩却固执,巴扎洛夫性格独立,勇敢无畏却太过冷漠,看看他如何对待他那爱他如命却极力克制的可怜父母吧!尤其仅呆两天后甩父母而去不免让人气愤!
今天看了书的结尾,有点儿让人迷惑,巴扎洛夫这种人物总觉得作者会让他有所作为,或者壮举什么的,可他与老巴维尔决斗后却像换了一个人,没有之前的那种自信和勇敢,反而消沉下去,最后竟然莫名其妙的染病死了,短短三四章就把这个思想独立,敢于和陈旧势力斗争,且不惜丢掉性命与之决斗的勇士草草的写死了,而且死的一点儿也不壮烈!
后来看来书评,解释说作者屠格涅夫本身也是贵族后裔,仍有贵族观念,对这种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新思想终是不认同的,甚至讽刺般的把巴扎洛夫后来的消沉颓废一定程度上归到失恋上,和巴维尔一样的宿命……对巴扎罗夫的死个人除了惋惜倒没什么感觉,只是小说最后巴扎洛夫坟前的那对可怜的老夫妇让我潸然泪下!
这部作品的时代意义我才疏学浅不做评论了,我只是想说说我个人的想法,以及读完这本书给我所带来的感触,或者说使我学到了什么,就是第一段所说的,教我学会了如何与父辈以及几十年以后与子辈们如何相处,如何对待两代人中间的隔阂或者说鸿沟,这本书无疑是不错的。
父与子读后感 篇6
在我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篇文章让我印象深刻,难以忘怀。那就是《地震中的父与子》。这是一篇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故事,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
这篇文章讲述了在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的时候,一位父亲怀着坚定的信念,冒着生命危险去救自己的孩子。父亲在废墟中,艰难地挖掘了36个小时。最终,救出了他的儿子。
这是多么执着的父亲啊!你瞧!“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他的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文中的这句话突出了父亲坚定不移的信念。他是那么执着,那么爱自己的`儿子!为了自己的孩子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在营救儿子时,父亲非常痛苦,父亲深爱儿子的心也倍受煎熬!读到这里,我不禁眼圈红红,为这位父亲而悲伤。时间漫长,让父亲非常疲惫,可就算父亲再累,再渴,再饥饿,他也一定要把自己的儿子从废墟中救出来。因为父亲对儿子承诺过:“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那个埋在废墟下的儿子,被他的父亲深深地爱着,而我的父亲也深深地爱着我。记得有一次,我上完作文班放学的时候,爸爸在寒风中等着我,爸爸看我背着沉重的书包时,二话不说,毫不犹豫地从我的手中抢走书包,背在自己的肩膀上。寒风呼呼地吹着我和爸爸,我不禁瑟瑟地发抖,而当时我还戴着厚厚的手套。而我看到爸爸的手冻得通红,我关心地问:“爸,你冷吗?“爸爸却毫不在意地说:“没事,我不冷。你冷吗?马上到家了。“听着爸爸的话,我心里暖暖的。地震中的父亲深爱着他的儿子,而我也在生活的点滴中感受着浓浓的父爱。
世上的每一位父母,都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孩子,他们都像阿曼达的父亲那样,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我无时无刻都沉浸在爱的温暖之中,幸福成长!
父与子读后感 篇7
父与子读后感这是一本选材于家庭故事的漫画,它出自德国漫画大师埃·奥·卜劳恩之手。该书主人公是一对父子,爸爸幽默搞笑,儿子淘气可爱,是一对世界著名的欢喜冤家。虽然这本书里没有文字,但其有趣的漫画,却让人更懂得了漫画的内容。父与子,他们过着无忧无虑,快乐温馨的生活,从一对普通的父子成了200万马克和宫殿的继承人,又漂流到无人的小岛,但他们那善良、淳朴的性格和深深的父子情一直伴随着他们到漫画结尾。这部漫画以深深的父子情感动了数亿读者,但其间又不失搞笑之风。那就让我来介绍父子俩吧!
爸爸这位爸爸深爱着自己的儿子,虽然没有真正为我们说明,但在他的`每一个举动中,都可以看出这一点。他非常善良,也非常幽默,同时带着一种傻乎乎的感觉,让人一见到他就有一种想笑的冲动。哦,对了,他还经常为了一些小错误,打儿子。不过,棍棒底下出孝子,儿子非常爱他的爸爸;俗话说;打是情,骂是爱。爸爸因为把孩子当做亲人,所以才打孩子。这是一位十分爱自己孩子父亲。儿子这是一个聪明、淘气的小男孩,他时常会“捉弄”老爸,但同时他又会使用他的小聪明替爸爸解决问题。但有时却会被爸爸“误解”,招来一顿痛打。他爱他的爸爸,当他的爸爸受到别人嘲笑时,他总会替他的爸爸打抱不平。这个小男孩虽然有一点小聪明,却总是想找机会不学习,哦,对了,他还很贪吃。就像我一样,会偷偷拿零花钱买东西,他和我一样有着纯真的遐想,有着无限的幻想。我们唯独不同的是:他有的是快乐的童年,巨大的空间。这是一对快乐的父子,这是一对犹如兄弟的父子,这是一对搞笑幽默的父子。他们善良,他们淳朴,他们乐观,他们……
他们就像是一对铁哥们(哦,比铁哥们还铁!),形影不离,最令人羡慕的是:他们之间没有隐私!这就是父与子,一对不一样的父子,一对乐观善良的父子,一对令人羡慕的父子……不仅小说里,真实生活里也是有的哦!
父与子读后感 篇8
一本散发着墨香的语文课本放在我的面前,我好奇地翻阅着,一篇篇文章是多么生动优美啊!特别是《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文章讲的是19xx年,美国发生大地震,面对巨大的废墟,许多人都绝望地放弃了救援,只有一位父亲,为了救自己的儿子,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在废墟里挖了38小时,最后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14名同学。
当我读到“他挖了18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阻拦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时,使我深受感动。我真敬佩极了这位了不起的父亲。为了儿子,他可以不顾一切,在废墟中挖呀挖呀,这是爱的力量的支撑,这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诚的爱!是不求回报的全心全意的付出。为了孩子,生命可以不要,一切身外之物都可以舍弃。这位坚强、勇敢的父亲,正因为他心中有爱,任何事情都动摇不了他救儿子的决心。此时,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不见到儿子,决不放弃!多么伟大的父爱啊!
读完文章后,我想到我和爸爸虽然没有遇到过类似文中所说的`危险,但是爸爸对我的爱却是平凡而又伟大的,他对我的爱表现在对我的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关心。我原来钢笔字写得非常难看,爸爸发现我的字很差劲儿,心里非常着急。就跑到书店买了小学生字帖,让我天天练字,但是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认真练。爸爸知道后,为了督促我,每天坚持和我一起练字。现在我的字有了很大的进步,这可离不开爸爸的帮助呀!你说,这难道不是爸爸对我的爱吗?
虽然这篇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但是这对伟大的父与子的所作所为永远留在我的心里。当我想起他们,我就会认真地跑步,认真地学习,认真地做人。他们的伟大品质使我终身难忘,永远激励着我前进。
父与子读后感 篇9
在我的书架上,放着一本绿色的书,它就是获得全国优秀畅销书奖的《父与子》。作者卜劳恩用漫画的形式、夸张的手法展示了他们父子之间的一个个生活小故事,让人忍俊不禁,我非常喜欢它。
书中的父亲非常爱儿子。例如《哄儿入睡》,儿子睡不着时,父亲陪儿子玩、给儿子表演,儿子还是睡不着,父亲就陪儿子睡,高个子的父亲躺在小小的床上,只能把两只脚挂在床架上。《误把光头当足球》中,球掉进了窨井里,父亲下去捡球,上来时,心急的儿子以为父亲的头是足球,就使劲踢了一脚。父亲责骂儿子,儿子哭了,父亲马上又安慰儿子,抱着他亲亲热热地回家了。
书中的父亲有一颗“童心”。儿子把墨水打翻在地毯上时,他和儿子一起巧妙地把墨迹“变”成动物图案,感受《艺术的魅力》。他还和儿子玩在一起,在浴盆里用玩具军舰“打仗”、扮小孩陪儿子玩儿童专用跷跷板、……。所有的.爸爸妈妈都应该看看《父与子》。
有时,书中父亲的爱是愚蠢的,愚蠢中透着可爱。比如《差透了的家庭作业》,父亲帮儿子写作业,结果第二天老师来家访,狠狠地打父亲的屁股。《孩子吵架大人闹》中,儿子和小朋友打架了,“搬”来了双方老爸,爱子心切的老爸动起了手,孩子却和好如初,开心得在一起玩了。
读完这些,我们都能体会到浓浓的父爱。是呀,天下的父亲没有一个不疼自己的儿女,都在时时刻刻地关心儿女的健康成长。我的爸爸也很爱我,如果我犯错误,也会像书里的父亲一样,耐心地和我讲道理。俗话说:“人无完人”,“打是疼,骂是爱”,如果爸爸妈妈打我们,也是关爱我们的缘故。所以,我们也应该学会站在父母的角度看事情,将心比心。
如果你要看一本能让人大笑的书——选择《父与子》,没错的!
这本绿色的小书,至今我还时不时地翻看它。
父与子读后感 篇10
《父与子》是我最喜欢的一本漫画书。每当我捧起这本书,就会被深深吸引,对着书里的漫画发出会心的微笑,也会忘掉身边的一切烦恼。
这本书是由德国的连环漫画大师埃·奥·卜劳恩(原名埃里西·奥塞尔)作的。《父与子》的第一部作品《差透了的家庭作业》于1934年12月13日问世于柏林画报第50期,之后每周一次,每次一篇。其中的作品实际上是作者与他3岁儿子的真实写照。一幅幅小巧精湛的画面闪烁着智慧之光,无言地流泻出纯真的赤子之情与融融的'天伦之乐,永远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书里的每幅漫画我都很喜欢。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爱子的力量》和《击中了要害的题词》。《爱子的力量》主要讲儿子在银行门口玩陀螺,一劫匪准备去银行抢劫,不料撞到儿子。儿子向爸爸哭诉了事情经过。爸爸很生气,带着儿子进银行找那个人算账。此时劫匪正好举着枪抢劫。父亲一拳打上去,很快,劫匪被制服。人们把父子当成英雄高高举起…《击中了要害的题词》,讲了父亲带着儿子和小伙伴滑冰。有一个人自认为技术很好,高昂着头,旁若无人地滑冰,结果撞上了儿子和小伙伴。大家都摔倒了。这个人起身大骂两个孩子,随后又高昂着头,旁若无人地滑起冰来。父亲气不过,就在冰面上滑出一个“爱虚荣者”的单词,狠狠地嘲笑了那个人,然后父亲带着两个孩子快乐地滑开了,那个人看到冰上的单词后,肺都要气炸了…每次看,我每次都要咯咯笑个不停。
读了这本书,我体会到了:父与子的亲情是无比伟大的。父亲对孩子的爱很深沉。我知道,虽然我的父亲平时对我很严厉,但他的内心是非常爱我的。以前因为不懂事,每次父亲批评我时,我总是心里对他很生气,经常顶嘴发脾气。喜欢上这本书后,我很羡慕书里父与子之间亲切的相处。妈妈吿诉我,在我小时候,爸爸对我也很亲切,经常陪着我到处玩。但我现在明白我长大了,该懂事了,爸爸对我的要求也提高了。所以今后我要听从他的教导,和他建立轻松友好的父子关系。
父与子读后感 篇11
这学期,我学习了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文中流露出的浓厚的父子亲情,深深地震撼了我。
这篇文章主要讲:美国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一位父亲冲向孩子的学校,当时学校已倒塌,孩子生还的机会渺茫,别人都放弃了寻找孩子,仅有这位父亲坚信儿子在等着他。父亲不停的挖掘着。最终在废墟里救出了儿子。
地震发生后,在学校倒塌的废墟上,一位满脸灰尘,双眼充满血丝的男子爬在瓦砾堆上挖着、挖着,当我读到“挖到第38小时”时,我不禁在心里赞叹:天哪!38小时!那可是一天半还多2小时,是什么力量促使这位父亲不顾安危和疲劳,去挖掘学校的废墟救儿子?是伟大父爱和他作为父亲对待儿子的职责心!继续读,我认为儿子也是十分了不起,他信任父亲,相信父亲对他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齐!”。然后,他就这样等待着父亲来救他,并且他不断给予同学们鼓励,让同学们有信心活下去。最令人惊叹的是他说的一句话:“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明白你会跟我在一齐,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明白你总会跟我在一齐。”7岁的`孩子,竟然会在如此危险的关头,让同学先脱离危险,若没有高度职责心和临危不乱的处事态度是不可能做到的。
相比而言,我十分缺乏这种相互信任。当别人好心帮忙我时,我生怕别人会搞砸了,所以就不领情;当别人耐心提议我时,我会研究别人是否还另有图谋。
读了这篇课文我明白了:信任是双方共享的所有关系中最重要的特质。对别人的信任会自然而然地拓展你的胸襟。同时,你也赢得了别人的信任。这世界上,信任是一种弥足珍贵的东西,没有人能够用金钱买得到,也没有人可用利诱和武力争取得到,它来自于一个人的灵魂深处,是活在灵魂里的清泉,让心灵充满纯洁和自信。
父与子读后感 篇12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在电脑上看漫画《父与子》,我给大家讲一个里面的故事,叫《有趣的漫画书》……有一天,一家人该吃饭了,妈妈和爸爸坐到了餐桌上,爸爸说:“小明怎么不在呢?”妈妈说:“你去儿子的屋看看,儿子是不是在屋里呢?”于是,爸爸就去小明的房间看了看,小明趴在地板上看书呢!
爸爸说:“你快点儿,妈妈等着你去吃饭,快吃饭去!”小明就听了爸爸的话去吃饭了。小明和妈妈坐好了,一看,爸爸怎么又不见了。妈妈就跟小明说:“去看看你的房间,是不是爸爸在你房间呢?”于是,小明就去了,一看,爸爸又在地板上看书,小明很生气:刚才爸爸让他去吃饭,结果爸爸还在看书。这个故事不是一般的'笑话,是特别的搞笑,小明很可爱,爸爸也很可爱,他们可以演笑话了。
半个月前的一次教育活动观摩,让我看到了系列漫画书《父与子》的魅力,这是德国埃·奥·卜劳恩的一部经典之作,据说是作者与儿子的真实写照,简单的黑白线条,向人们展示了一对可爱父子的平凡又温情、幽默且诙谐的生活片段。受到那位老师的启发,让我认识到漫画作品的教育价值,看图——理解——讲述,在我们轻松一笑之后,父亲和儿子乐观、幽默地面对人生的态度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妙儿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欠佳,生活中也缺少幽默感,这不就是一部很好的教材吗?通过这样的练习,不知道会一举几得呢!
于是,从网上找了一些《父与子》的漫画图片,试着和妙儿一起看,今天看了其中的一集《有趣的圣诞书》,在看完图片后,妙儿呵呵地笑着,并主动要讲给我听,她给儿子起了个名字叫“小明”,故事讲完后,还说:“这个小明和他爸爸太有意思了,真搞笑!”要不是因为时间关系,真想让她多看几集。
今天算是首战告捷,妙儿对这部漫画很有兴趣,对画面内容理解也不错,只是不太注意有些小细节,另外,个别地方的语言使用不够恰当。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父与子读后感 篇13
陈老师推荐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父与子》,作者是德国的卜劳恩。这本书被誉为“德国幽默的象征”,充满了人情和喜感,把父子间的生活琐事刻画得非常纯真、动人。
我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在五年级语文书中看到的。现在拿到这本书,我就迫不及待地看起来了。这本书的封面上画了父与子的拥抱,两人十分开心。当我打开这本书时,我发现整本书几乎没有文字,每一个小故事都以漫画方式呈现。每一个小故事讲述父与子在一起所发生的事。
当中,我最喜欢第14篇《忘加葡萄干怎么办》这个故事。当我看到这个标题时,我心想:父与子干什么事,就忘记加葡萄干呢?我带着疑问看起了这篇漫画。原来,父与子在做蛋糕,把没有加葡萄干的蛋糕放进烤箱,儿子发现了,指着葡萄干对父亲说:“我们忘加葡萄干了。”父亲看着烤箱想办法,儿子一只手摸着头走来走去,也在想办法。突然,儿子走向房间,把挂在墙上的枪拿了下来,告诉父亲自己的小方法。父亲也觉得儿子的方法可行,就用枪把葡萄干一发发打进烤好的蛋糕里。
看到这里,我不禁笑了起来,这父与子就是一对活宝啊!看着看着,我仿佛看到了我的'爸爸。记得有一次,妈妈给我买了一件T恤,我穿着十分得意。在课间时衣服不小心被勾出了一道缝,我看见之后,心想:怎么办呀?妈妈肯定要骂我,我该怎么办呀?放学时,我跟爸爸说了事情的经过,爸爸路上一边安慰我,一边想办法补救。
到了家,爸爸就想出了方法,他拿出了剪刀在我的白T恤缝的边上又剪下了一道又一道的缝。我想:爸爸这是帮倒忙吗?我急忙大声叫道:“爸爸你在干什么呀?”“你不要慌呀!等一下就知道了。”爸爸不紧不慢地说。当剪好时,那一道道缝变成了美丽的花纹出现在我眼前时,我对爸爸竖起了大拇指,说:“爸爸你好厉害呀!”“小意思!小意思!”爸爸难为情地说。当然,最后,我也没有被妈妈批评。
有一个这样的爸爸是多么幸福呀!你想看更多父与子之间有趣的故事吗?那赶紧拿起《父与子》这本书吧!
父与子读后感 篇14
今天,我认真地读完了马克·汉林的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我感触很深。
在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群正在学校上课的孩子被困在废墟下,其中就有七岁的阿曼达。阿曼达年轻的父亲因为自己曾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一个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而不停挖掘着,被困的阿曼达同样坚信父亲会来救他,于是,年仅7岁的阿曼达一直鼓励同学们坚持。38小时后,父亲终于听到儿子的声音,顺利救出了儿子和其他13个同学。
这是,我感到了父爱的力量。要知道,阿曼达的父亲整整挖了38个小时。38小时啊,在这么漫长的时间里,不吃,不喝、不睡,甚至连歇息一下都没有啊!这是一种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是父爱的力量!是父亲的责任感!虽然他明白,这里随时会发生爆炸;虽然他明白,这里随时会有余震;虽然他明白,自己稍一马虎,就会有生命危险!但他为了自己的儿子,愿意付出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
这时,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我以前学习成绩很差,我快要放弃了,老师的责骂,同学的嘲笑,令我感到自己的前途一片灰暗。在我欲哭无泪时,是他,是父亲,是父亲为我拭去泪水,慈爱地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努力啊,千万不要轻易放弃,你可以的,爸相信你,加油!”我笑了。那晚,我努力了,我在父亲的陪同下一起复习功课。考试时,我同样也在努力。成绩快下来了,我希望我的努力没有白费。我把发下的试卷盖在桌上,一点一点的掀开。啊!太棒啦!满分!我高兴的'笑了。我把好成绩告诉了父亲,他却不以为然地开玩笑说:“嘿嘿,我就说吧,你能行的嘛!要相信我,但更要相信自己,你可以的!不过,别骄傲哦,在努力,保持这个好成绩!”那天,我终于见到了雨后的彩虹,它,是多么的美,我心中的云层被父爱轻轻地拨开了。
父爱是深沉的、伟大的!我想,《地震中的父与子》将会感动更多的人!
【父与子读后感】相关文章:
父与子小学作文09-06
父与子教学反思02-26
《父与子》读书笔记03-20
父与子小学作文(精选22篇)09-14
父与子小学作文12篇09-21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四篇07-08
【精选】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3篇07-16
父与子的读后感11-24
《父与子》的读后感08-16
《父与子》读后感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