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时间:2023-04-19 19:26:3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13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13篇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篇1

  《穆斯林的葬礼》是由著名女作家霍达写的一部文学经典,它讲述的是一代回族人之间的家庭故事,结局十分悲惨。对于回族人民,我所知甚少。看了《穆斯林的葬礼》这一部小说,就如同走进了一个完全新奇的世界。

  这是一部关于穆斯林的圣洁诗篇,虽然结局十分悲惨,且有些离奇,却会给人一种独特的美感,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过去的生活已经过去了,新的生活开始了。尽管生活得十分悲惨,但也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面对。这是我看完这本书后悟出的深刻道理。

  我想,这也许就是悲剧的长河,命运的`长河,人生的长河。从开篇到结局的新月之死,我实在无法抑郁情绪,不觉留下感动的泪水。如果不是作者把人生的真谛写得如此深邃,描绘得如此动情,能给人这种撕肝裂胆的艺术魅力吗?

  的确,一页一页读下来,我进入一个庄严而伟大的世界。独到《玉殇》梁亦清之死,这是一个大斧铿锵的雕塑,悲壮淋漓,令人震撼;读到《玉王》,韩子奇青云得意,勾心斗角,用笔如此老练,千万世态,游刃有余,我深为这种艺术动力而赞叹。围绕着这一条清澈而晶莹的玉的长河,梁军璧、韩子奇,各有鲜明的性格,各有独特的内心世界。但在这庞条的人生之林中,却响起一支幽幽的乐曲,它由小而大,由轻而重,由弱而强,一个形象表现出的,正是这一纯洁、幽静、美丽的灵魂。

  正如作者所言,人心无论是优美的还是残酷的,人的心灵,压倒一切、镇住一切。新月之死,令人悲痛欲绝。新月之死,可以说是祝英台之死,是缠绵的,又是壮烈的,不是柔情感人,而是苍天泣血。

  默默苍天,沉沉大地。结局中出现的新月,不仅仅是一个新的新月,也是她纯净美丽的心灵,是一个甜美崭新的关于未来的梦,还有一个美好的希望。

  这本书,我百读不厌,因为每次读完一遍,都会有一种新的感悟,也会有一种别样的感受。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篇2

  读过回族著名女作家霍达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之后,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梁君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梁君璧个性鲜明,性格刚强,书中说:璧儿还比母亲更胜一筹,天资聪颖,长于心计,家里的内外开支,都比母亲还有数。虽不识字,却全凭心算,安排得井井有条。刚刚十二三岁,就顶替了母亲大半,几乎梁亦清小小的“账房”。梁冰玉却叫她“管家婆”。我个人认为她是一个能干、做事果断、刚强,但眼里不揉沙子的人。

  在小说中,她与妹妹梁君玉的'矛盾最突出。首先梁君璧是韩子奇的妻子,由于战争爆发,韩子奇不得不带着他用半生心血收藏的珍贵玉器,随着沙蒙。亨特远渡重洋去了英国,受到爱情挫折的梁君玉执意随韩子奇前往。没想到,因为战争他们在英国一住就是十年,十年两茫茫,他们与中国的亲人完全失去了联系。一再受爱情折磨的梁冰玉却与相依为命的韩子奇产生了爱情,并生下了女儿韩新月。抗日战争胜利后,韩子奇在与梁君璧取得联系后,他们又不顾一切的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北平,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博雅宅”。他们没有想到梁君璧无法忍受这母女俩,韩子奇又不肯为了爱情抛下爱子韩天星,绝望的梁冰玉留下韩新月后,独自返回英国。从此,这姐妹俩反目为仇,失去一切联系。表面看起来,梁君璧胜利了,但是从这一天起,韩子奇和梁君璧之间的夫妻感情也已名存实亡。从情感方面来说,梁君璧是失败的。

  梁君璧是个独断专行且不懂爱情的的女人。从儿子天星的婚姻来能看出这一点。天星与同厂的女工小容子感情很深,但梁君璧看不起小容子的出身,设计让小容子离开了天星,并暗中撮合天星与新月的同学陈淑彦结婚,而天星一切都被蒙在鼓里,使得天星在厂里抬不起头来。梁君璧亲手毁了儿子的爱情,毁了他的名声,但她是最爱天星的,她想儿子设计人生,儿子不理解她,甚至恨她,因为她不懂爱情。

  其实梁君璧又是最大的受害者,她留住了韩子奇,但他失去了韩子奇的心。她把对韩子奇和梁冰玉的恨转嫁给了可怜的新月,其实当新月年纪轻轻撒手人寰时,她何尝不痛苦。

  梁君璧虽然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却没有去珍惜她,也许内心的痛苦太多太多……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篇3

  前段时间,曾匆匆读了穆斯林的葬礼,可惜的是并无暇去深入透彻地了解品味。今年寒假,我终于能够弥补这个遗憾,重新翻开了书的扉页。随着书中情节的跌宕起伏,或喜或悲,我被其优美冷峻的文笔深深吸引着。新月的死,令我潸然泪下;韩子奇一生的心血——价值连城的历代古玉被人大肆抢掠,狠狠地揪痛着我的心;看起来不过四十多岁,却已顶着满头白发的楚雁潮在新月坟前深情地拉小提琴曲梁祝,让我心如刀绞。整本书叙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感谢霍达,她告诉了我许多从不过问的穆斯林的生活方式,信仰,习俗。

  穆斯林对主的信仰之深,令我敬佩、感叹。梁君璧始终坚持回汉不能通婚,可她的丈夫韩子奇却在临终之际道出了压抑了自己一生的秘密——“我……不是回回!”主着实开了个玩笑,到头来,韩家的后代身上原来是流着回、汉两个民族的`血液。可笑,可悲。穆斯林的葬礼仅仅是想告诉世人在回族里发生过这样凄美的爱情故事?不是。书中,时时提到种族的不同。回汉不能通婚;穆斯林的葬礼上,不能有汉人参加;韩太太以种族不同,宗教不同反对楚雁潮与新月相爱。人与人之间并不存在什么障碍,为什么要分种族,有所歧视呢?也许,这也是作者霍达所想要问的吧!“楚老师,鲁迅为什么要写起死?”“也许,他要唤醒沉睡的人生……”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篇4

  梁冰玉跨出“博雅”宅的大门,迎着寒风、踏着雪走去了,连头也没回。她把这里的一切都忘了,耳边只萦绕着一个声音:“妈妈……”

  妈妈走了,新月还在梦中。

  新月还在甜甜地睡着。她不知道,妈妈只有30岁,却经历了多少苦难。如今,她只能扔下新月,在陌生人中孤独地旅行。

  当妈妈爱上一个人时,得到的是欺骗;当妈妈拒绝真心爱她的人时,那个人却为了她而死。爱与恨、愧疚与痛苦的交织,摧残着一个年轻女人虚弱的心。此刻,为了韩子奇,妈妈要割下心肝,从此无依无靠,如同蒲公英的种子一般,任由风吹,会漂泊到何处生根发芽呢?

  人生是一场梦吗?不,梦醒之后可咀忘却,人生可咀忘却吗?

  人生是一部书吗?不,书成之后还可咀删改,人生可咀删改吗?

  新月黛青朦胧,唯有她娇小的身影在冰玉前跳跃,她甜甜的声音在冰玉耳边萦绕。她日夜思念着女儿。女儿,把妈妈忘了吧,让妈妈独自承受思念之苦。

  爱让她受尽折磨。她爱自己的女儿,却见不到女儿。无限的思念,却只能在窗前望着天上的新月。爱是刻骨铭心的。想念,却只能在刻骨铭心的记忆中寻找女儿的脸庞。每到女儿的生日,只能在心里为她点燃蜡烛,为她祈祷。你可曾想象,一个孤独的母亲在梦中梦到女儿,笑着醒来后发现只有自己,她流着泪扑向床边,失落地呼唤着女儿的'名字,却猛然发现自己是在异国他乡。童年时的那片天空,“博雅”宅的影壁,与姐姐玩耍时天真的笑脸……这些,只在记忆的转角中。

  爱不是温暖的春风,不是明媚的阳光,爱在她心里是残酷、折磨。她将自己温暖的爱给了新月,自己留下的,是寒冷的冰块,永无止境的思念。时间与记忆的长河流动着,她要在痛苦中适应着“梦里不知身如梦,醒来发觉旁无人”的生活,她要怀着几十年后再次见到女儿的希望,在人群中站稳,在茫茫人海中寻找迷失的过去。

  每一个夜晚,在梦与思念的交织中,都是一个母亲的苦苦守候。只要妈妈还在,妈妈心中的新月还是明亮的。永远守候着,陪伴着。如果那样,新月将永远不懂得伤。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篇5

  初识此书,源于父亲口中。曾闻他看此书于床上两天两夜,于是我便对此书产生了一些兴趣,仅听书名,以为只是回民的宗教之事。身为一个汉民,原以为自己不会欣赏于此,但仅读几章就沉迷于中,不可自拔,时而为此书中的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而感到欣慰欢喜,又时而为主人公家庭的一波三折而潸然泪下。

  浅读此书,围绕"玉""奇宝斋"的升沉为主线,在战乱纷飞的背景下反映出家庭的起起伏伏,或许会想,为何一本这样的脱离时代背景的书会对我产生如此大的感触。我想其中的原因有几,小说的情节出人意料,不如一般的小说,只读一章,你便在脑海中大致猜测其余几十章的情节发展。而此书则不然,不读最后几章,定然不会想到韩新月(主人公韩子奇)的女儿,怀着一份赤诚与热血,怀着对爱情那样的美好的向往,怀着对一个男人的爱慕与痴情,在花儿般的十九岁,就那样遗憾的离开了人世。又或许你一定想不到,主人公会与自己的妹妹相爱,在异国他乡,过着夫妻般的生活,而且还生下了孩子,正是上边所说的韩新月。若不通读此书,你也定想不到结局为何如此悲凉,韩子奇一生所追求的那些藏品被洗劫一空,最后似是一个独来独往的幽灵,又似是一只无依无伴的孤雁。他失去了自己最爱的女儿,他失去了自己最爱的事业,最终,他也失去了那个孤单影只的自己。而又如此吸引我的是作者对于人物的细致入微的描写,如同是真实的事情就发生在你的身旁,他笑了,你也便笑了,他哭了,你也便哭了。你也会感受到那撕心裂肺的痛楚,对于主人公韩子奇,你会感受到他对自己的孩子深沉的爱;当他最爱的玉被损坏,被抢走的时候,他苦苦哀求,跪在地上之时,你也竟想恨不得与那些人拼命。又当读到韩新月与楚雁潮那圣洁般的爱情时,会忍不住在内心祈祷:望有情人终成眷属。却又奈何不随人愿,爱而不得,叹息不已。

  小说最后,主人公爱人的妹妹,或者又可以称之为韩子奇的爱人,梁冰玉回到了那个已经人走茶凉的家。推门之时,她眼所能及之人,皆以为是自己的女儿新月,可却不曾想,白发人送黑发人,女儿新月已经离开人世,她走进墓园,与那个曾经深爱自己女儿,不过四十多岁却已满头白发的.楚雁潮擦肩而过。我仍然记得,在小说的最后,韩冰玉在淡淡的月光下,在幽幽的树影旁,响起了那轻柔虚幻的小提琴声,如泣如诉,如烟如梦,琴弓亲吻着琴弦,诉说着一个流传在世界的东方家喻户晓的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

  读完此书,便也觉得听到了这么一首悲伤之曲,哀伤之歌。天上新月朦胧;地上琴声缥缈;天地之间久久的回荡着这琴声,如清泉淙淙,如絮语呢喃,如春蝉吐丝,如孤雁盘旋。每本书,都会带给我不同的感悟,而读这本书,感悟到了什么?我觉得或许是轮回,是善恶,是人性,是温暖,是复活,是煎熬,是你,又是我。伴望着黄昏的落日,迎着初升的太阳,随着黑夜的降临,希望你也会捧起这本书,眼目之所过,嘴唇之呢喃,走进这本书,走进你自己。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篇6

  白的纯粹,白的洁碧。

  回回……

  忆往昔,峥嵘岁月。阿訇带着韩子奇在礼拜途经清碧玉石下的奇珍斋开启了命运的征程。

  原以为这是命的宿劫。而情愫也随着文字在呼吸间急促了些许。思碎的顷刻间,试图迅速整理获取一个所谓的果。理清画面与片段在脑海的模样。似乎,玉碎……这运命的轮盘才赋予使命,开启它转动的闸。

  这债的开始,也或许注定了成为玉王的因。誓言为徒,赔上一生。在梁老爷子倾注的培养中,日夜赶制,为了活命,为了传承,为了民族的荣誉……为了…正因为每一种情愫的相融与交织。郑和航海船在昼夜赶制中断送了梁老爷子命后,二次琢玉。不仅奠定了其手艺的精湛,更为完成民族的事业刻下了师傅与自己的名字。

  在还为理清那命运中冥冥间的安排时,也相继踏上了伦敦的征途。

  诚然,每个人的人生都赋予着独特的意义。去感受那所谓生活中参半的苦楚与甜蜜,何尝不是一种活着的滋味。就像韩子奇的女儿新月的宿劫一般。美貌与智慧并存,考入北大与她的'老师相爱。然而命运的齿轮并没有按相爱就能有美满的相守中渡过余生。命却草草的在风湿性心脏病里结束了18岁的生命。或许新月是幸运的,成长里因为努力、因为才华遇见了挚爱的老师。而每一份赋予韵律的人生都只在一呼一吸间,悄然的开始,无息中结束。

  这一切,似乎只有雨夜最能与此刻的物境与己境陪衬,才能找到那一点点慰藉…

  许诺里无法兑现的诺言,交织在雨夜里,密集的雨丝抽打着玻璃,又像瀑布似的朝下倾泻……没有了结局,或许这已是结局。

  努力不让自己去记住梁玉清梁君壁梁冰玉楚雁潮韩天星韩新月那原本错综的三代的名字。

  那“为玉而生,为玉而焚”在别人的故事找到平衡命运的想念,就正如契柯夫曾经说过:当喉咙发干时,会有连大海也可一饮而尽的气概——这便是信仰。

  带着念,一呼一吸吧……

  忆往昔,唯爱不破。

  璞玉,爱得纯粹。

  掩卷,停思,止笔。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篇7

  我想,我是一直在和你对话。

  你说,天空中,一轮新月悄然升起的时候,你的心里曾是寂静的欢喜。可是,那欢喜只是太短。

  听,是谁拉着小提琴奏出了《梁祝》的哀婉与凄凉。你抬头望着新月问,你是因为这琴声才不舍得离开吗?你抬头,看到天上的银河流淌成一条玉的长河,可你不知道,你的终点在哪里。

  是的,玉的长河,世世代代流淌在不卑不亢的梁家人的血脉中,你玩手中的翠玉,就像把玩着自己的命运,绚烂却又无奈。

  “博雅”宅,这座故园,真的承载了太多太多的恩恩怨怨。有时候,人忍辱活着,只是为了一口气。所以我看到了曾经背负玉王盛名的韩子奇,他所谓背信弃义表面下的那颗强烈的属于回族人的自尊心。

  当梁亦清口吐鲜血终将宝船染红的那一刻,我看到了逆境我的拳头。

  奇珍斋只不过是一个名字,玉王也只不过是一个无关痛痒的称呼。你负箧漂洋过海只为了追随你生命的根源。

  所以,你的女儿完美地继承了你的一切。

  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她做到了,可是代价太大。你说你再也忘不了葬礼上楚雁鸿那个冰凉的吻。一个人心里积压了太多,爱,却只剩下那么一刻。可是你告诉我说,这一刻比一生还要长。

  我想继续追寻,就像每一个回回追寻日夜萦绕心间的麦加城一样准许你的心迹。是的,你说你的玉太脆,一不小心就碎了一地的惆怅,然后和着那个时代的动荡,汇成了两代人殊途同归的悲剧。

  一个优秀的作家,应该控制不了他书里的主人公,而是心随着主人公的起起伏伏而变化。霍达就是这样一名作家。他用这样一个让人忍不住轻叹的故事向人们展示了世界上这样一个民族。他们坚韧,他们清澈,他们的.心里永远只有一个方向,这个方向指向麦加,指向每个人心底最纯粹最善良柔弱的地方。

  我是读完这本书后才开始了解这个人数并不多的民族。可是,我想说的是,在这个并不算兴旺的民族里,竟有一位这样伟大的作家,用自己的笔书写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命运和眼泪。

  我们无需哀愁。我听着玉河汨汨的流水声,就像听到了他们喃喃的梦呓。

  我们也无须哀叹。因为我看到了世世代代繁衍不息的回族人们脸上虔诚的微笑。

  所以,就像所有的葬礼一样,我们要做的,就是默默地哀悼和祝愿,祝愿那些逝去的亡灵,一路走好。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篇8

  《穆斯林的葬礼》这部作品描写的是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而又扭曲的爱情悲剧。一个是玉,一个是月,作者运用了穿插的写作手法,为我们展现一个穆斯林家族的风俗特色和戏剧人生。

  古都京华老字号玉器行奇珍斋的主人梁玉清,原是回族的底层琢玉人。他家有两个女儿,长女君璧长于心计,次女冰玉聪慧善良。一天,有一位长者带着一名少年去麦加朝圣路过梁家,少年被眼前精美的玉器所吸引,决定留下当学徒,这就是本书主人公韩子奇。师徒两人正为一件订货劳作,这是专做洋人买卖的汇远斋定做的“郑和航海船”。郑和是回族的英雄,他们决心做好这件光耀民族精神的作品,三年的精雕细刻将在中秋佳节完工。不料,梁亦清突然晕倒在转动着的玉坨上,船毁人亡。为了抵债,韩子奇到汇远斋当了学徒,苦熬三年终成行家。他回到奇珍斋娶了长女君壁,决心重振家业,十年之后名冠京华,又得贵子取名天星,幸福度日。可是日寇侵华战争爆发,韩子奇担心玉器品被毁,随英商亨特来到伦敦。妻妹冰玉不顾姐姐反对,偷出家门执意随姐夫远行。冰玉在孤独的异国他乡与韩子奇相爱,并生下女儿新月。

  战后一同回国,姐姐不容两母子,冰玉决定带女儿远走他乡,韩子奇苦求,留下女儿。新月逐渐长大,楚楚动人,才华横溢。上学后与班主任楚雁潮产生爱情。因楚系汉族,为梁家反对,他们的爱情却在阻挠中愈加炽热。新月红颜薄命,因严重心脏病不幸逝世,楚雁潮及新月一家悲痛欲绝。韩子奇瞬间苍老,母亲也终于明白自己的过错,哥哥,嫂子挑起了家里的担子。后来韩子奇、梁君壁相继去世,韩天星也有了一双子女。多年以后,冰玉回来了,但一切早已物是人非……

  读完这本书,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尤其是天星与新月深厚的'兄妹情,韩子奇与新月血浓于水的父女情,楚雁潮和新月惺惺相惜的爱情,深深地感动了我。文中韩子奇因病住院,新月也随之病倒,彼此牵挂惦念,这样的亲情怎能不使我潸然泪下?一想到新月那无尽的呼喊,仿佛印在我的脑海,让我不能忘怀。回想起我因发烧病倒,妈妈一直守在我身边,一夜没合眼,眼睛红红的。当我醒来的时候,看见妈妈那憔悴的脸庞,听到嘘寒问暖的话语,不由自主的流下眼泪,我感受到亲情的温暖无私。

  这本书刻画了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反映了穆斯林生活的圣洁诗篇,一个平凡而闪光的心灵世界。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篇9

  记得初次接触霍达的这本成名著《穆斯林的葬礼》,是在二十多年前上中学的时候,那时中午吃饭有个习惯,每天准时收听中央广播之声的长篇小说联播,上高中时,之声正热播这本轰动一时的长篇小说,从此这部长达50多万字的独特的长篇小说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书中的那些鲜活的呼之欲出的人物,韩新月、楚雁潮、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等等,总是盘旋在脑海之中,挥之不去。

  上个月去西单的图书大厦买书,在文学类图书中竟然发现这本二十多年前就出版的小说,现在还在热卖。于是当即买了一本。此后又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把这部被冰心称为“奇书”的书,从头到尾,仔仔细细读了一遍,当读到韩新月病逝出葬的一段,竟然还是泪流满面,伤感不已。

  《穆斯林的葬礼》确实是一本好书。这是一部最有生命力的茅盾文学奖经典作品,二十年发行上百万册、感动中国几代读者。最纯洁的梦想、最凄美的爱情、最痛楚的命运,这个评价毫不过誉。

  我觉得这部书最大的优点是,整部书结构安排的非常巧妙,两个时空相互穿插,并以“玉”“月”为每章的标题,交织在一起,在小说的结尾又合二为一。小说情节紧凑,高超迭起,使读者看书,如入迷宫,登山光景,佳境不断,总是能不断地吸引读者,不断地往下读下去、读下去。尤其是韩新月的身世之谜,深深地吸引着读者看下去,去解开这个谜团。此外,异于汉族的回族伊斯兰穆斯林文化也是小说的一个亮点。千年古都北京又为小说展现了一个富于文化底蕴的背景。

  霍达为小说设置了一个清绝的艺术基调。小说中的主人公姓“韩”“梁”“楚”,隐喻了“寒凉、凄楚”。小说中人物的“清、冰、玉”等,也给小说笼上了一层凄清的意境。“韩新月”这个名字,显得多么清新美丽,而小说作者为读者塑造的韩新月,也是那么的冰清玉洁,完美无瑕。整部小说文笔清新优美,和茹志鹃的《百合花》很像。

  据作者自述,《穆斯林的葬礼》的故事是取决于真人真事,通过小说可以大概推知小说中隐藏的真实故事。我猜想应该是作者本人熟悉的一个亲朋好友,她就是书中“韩新月”的原型,她的父辈也有类似书中的感情纠葛,而这个原型也经历了类似“韩新月”的忠贞不渝的师生恋情,不幸的是年纪轻轻就患病夭折了。

  要说书中的不足,就是通读全书,还是能明显地感觉到,作者在描述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情景时,常下笔如神,活灵活现,而当描述不熟悉或未经历的事件时,就显得有些单薄不够丰满。如描述韩子奇与梁冰玉在英国时候的经历时,细节上就觉得经不起推敲。还有就是有些情节安排的不够自然,如女仆“姑妈”初到韩宅,刚换完衣服,一看见嗷嗷待哺的天星,就母爱大发,当着陌生人,解衣露乳喂奶,就算姑妈是一个乡下妇女,起码的羞耻感还是应该有的吧。我觉得书中最失败的一处描述是韩子奇与梁冰玉在国外生下新月,回国,冰玉与君壁姐妹相见,毕竟姐妹之间血浓于水,冰玉是君壁一手带大,这里的感情应该是很深很深的,而书中的梁冰玉从海外归来,姐妹相见,完全是一副小三见原配的感觉,还口口声声喊着“我也有权利生活,有权利爱。”难道你爱了,就能伤害爱你养你如同亲生母亲的亲姐姐,梁冰玉还声称“我只知道她是我姐姐,只这一点儿。”还鼓动韩子奇离开苦苦等待了他十年的结发妻子(她的亲姐姐)和儿子,和她远走他乡。这是人话吗?是在国内海外受过最好教育的人说的`出来的吗?如果梁君璧和梁冰玉是完全的陌路人,韩子奇已经不爱君璧,那梁冰玉说这话还能理解。所以说这一段书中对于梁冰玉的塑造失败的。实际上梁冰玉当时的心情是应该是很复杂的,既有对于韩子奇的爱,又有对于姐姐的思念愧疚,又有对于家园的依恋怀念等等,但作者并没有完美地把这种充满人生无奈的复杂情感表达出来,确实是书中的一个比较大的瑕疵。还有就是小韩子奇初入梁家门,把梁亦清的玉碗打碎,突然决定留下来,也比较突兀。最后就是此书初版时,有韩子奇在临死前吐露说自己是汉人的孤儿,这一段极具震撼力的描写,最后在此书再版时,据说霍达迫于回民同胞的压力而删改为韩子奇临终前的忏悔不尊教规,故事感就差了一些。但是就算完全按照原来初版,写韩子奇是汉人的孤儿,欺骗了吐罗耶定巴巴和梁家,在小说前也应该不断地有暗示,才能在临死前的吐露真言的一刻,不至于让人觉得太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和突兀,让人吃惊。还有韩子奇回国几十年与梁君璧分床,也有点怪,毕竟梁君璧并没有对比起韩子奇,韩子奇也并没有抛弃这个为他生养儿子的结发妻子。

  小说的高超境界是要写出人生的无奈,而不是简单化、概念化。

  小说也有许多精彩的描述,印象最深的是写北京的春天,干燥风沙大,花还没盛开就被风沙中吹残,生活在北京二十多年,深有感触,北京春天常常是花刚开没多久,几阵风沙就落花满地了,春天的北京并不令人愉悦。写韩新月临终时眼睛突然看不见了,若是没有亲身经历,是很难写的如此真实的。写韩新月大学时候的校园生活和同学情谊,也是活灵活现,肯定也是作者的校园亲身经历为素材的。尤其是罗秀竹讽刺上海人小气一段儿,令人喷饭。肯定也是却有其事。

  《穆斯林的葬礼》这个书名,总让人觉得应该是一种历史类图书,好像是要介绍穆斯林的风俗似得,而以此小说改编的电影取名《月落玉长河》就婉约诗意多了,可能也是觉察到了这一点儿。

  《穆斯林的葬礼》是一本奇书,也只有像霍达这样的出身经历背景天分才能写得出来,很难再复制了,也难怪这本书有这么多喜爱者,感动了那么多读者。

  《穆斯林的葬礼》值得一读。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篇10

  从开学到现在,一个多月的时间,这本书带我浏览完了“奇珍斋”在三代人手里的兴衰。从民国八年一直到1979年,三代的命运都被紧紧锁在了“玉”上。

  民国八年,梁亦清数年如一日地在水凳上延续着祖辈们传下来的手艺。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老实人,买家说多少钱就拿多少钱,他不可能想得到日后“奇珍斋”的名声会远渡到欧洲,但这一切又归功于他因信仰而收留了易卜拉欣——韩子奇。

  韩子奇从小就跟随传教者四处朝拜,直到他见到了玉,他此生唯一的归宿。在汇远斋三年的忍辱负重,十年里辛苦创业,重振“奇珍斋”,这里不仅包含了自己对玉的着迷,更重要的是报答师父的“养育”之恩。

  在英国的韩子奇,我认为他是糊涂的。自己玉王的称号响彻整片大英帝国,但仍然就坚守自己的玉王,不离不弃。远在中国的妻子——梁君壁,不仅操持家业,还要抚养未断奶的天星。而,他却“销魂独我情无限”。但是,我又认为这份“扭曲”的'爱情是理所当然的,是“合情合理”的。在当时德国对英国进行大轰炸的岁月里,他是梁冰玉唯一的依赖,唯一的依托。他与梁君壁之间并没有夫妻间应有的感情——爱情。而正相反,他与梁冰玉之间的是最真挚的爱情。或许没有战争,他们不会相恋,韩子奇只会像许多百姓一样过着麻木的生活。梁冰玉说的没错;“我有权利生活,我有权利爱!”即使是在错的时间,只要遇上了对的人,我们难道没有权利去爱吗?

  但,这种爱,这种自愿结合的爱在礼教面前是无耻的,是下流的。在礼教面前,梁冰玉只能走,留下新月远走高飞。在那个年代里,不知有多少人被囚禁在传统婚姻中,面对自己毫无感情的伴侣,过着麻木,毫无幸福可言的生活。这样的婚姻,难道不是一座大大的坟墓吗?

  在外人看来,韩天星——韩子奇的大儿子的婚姻看似门当户对,美满幸福。但又有多少人知他的初恋是怎么不明不白地结束的?韩天星本与同是穆斯林的“切糕客”的大女儿相恋,二人情投意合,早已私定终身。但韩太太——梁君壁,却认为其家境贫寒,配不上“玉器韩”便自己用小伎俩,使二人从此形同陌路,不相往来。

  与现在的众多家长一样,韩太太反对裸婚,支持“门当户对”。但他们又何曾考虑过感情?金钱就一定可以代替爱情吗?金钱是爱情不可或缺的吗?金钱是万能的吗?

  韩新月是本书中的主角,也是命运最悲惨的人物。她是韩子奇的私生女,在韩家生活的快二十年中,没有得到过真正的母爱。而正当她考入了自己生母曾经就读的学校——北大时,病魔又断送了一切。或者在她人生最后的三年,是楚雁潮在支撑着她。可是这份爱情也被挡在了礼教的门外。也许是命运的安排,二十年前梁冰玉获得了一份不合情理的爱情,二十年后她女儿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

  在送她去往二十七斋的路上,在未名湖畔为她朗诵诗歌:在备斋讨论译文:在医院许下诺言:在西厢房善意的谎言······在坟墓旁边的最后一面。

  这段凄美的爱情以新月的长辞告终了······

  十六年后,梁冰玉推开“博雅”宅的大门,可是早已物是人非。回民公墓的大树下,一位身材高高的中年男子久久地伫立,小提琴诉说着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梁山布偶与祝英台》。

  ······

  合上这本厚厚的书,耳边仍旧回响:“我有权利生活,我有权利爱”。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篇11

  笔架山麓,莲花水湄,醉美山水,等你遇见。诗意生命,从遇见山水开始。

  王摩诘一遇竹林明月,琴声长啸悠扬千年;李太白一遇鄱阳飞瀑,九天银河叱咤诗坛;孟襄阳一遇洞庭,云梦大泽激荡云天……浩浩卷帙中的珠玑文字,灿烂思想,无不得山水之浸润,天地之濯染。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唯山山水水,能赋我们以灵感,诗意,精神。

  良辰美景皆具,良师益友伴行。亲爱的同学,流连在这醉美的山水校园,匆匆一瞥便是文思涌动、信步徜徉便是诗兴大发。此刻,此景,天立,等你遇见;此情,此心,《鸿鹄》,与你有约!

  终于合上了书,我的脑海里飞快闪过书中的一幕幕,或悲或喜,或乐或忧,如经三世人生,浪击礁石,风过沙丘,心中震憾交杂人生百味,在脑中空空回响,久不能平。

  三代人,三世悲欢,交融、分散、破碎、迷失,像莫比乌斯环,从不同空间交融而来,又走向各自不同世界,再不能相见。分分合合,来来去去,千头万绪之纷繁,纠缠之后,只剩寥寥之尘般平静。它们乱而不乱,在圆里画弧,弧合成圆。三世交于圆心,丝丝缕缕慢慢相连,千头万绪慢慢理清,但它不是终点,它们继续往前,直到走向自己的终点。小说构思之精妙,之“圆满”,令人惊叹。

  小说表达的关键,是塑造人物,然后以人物的思想来表达思想。每当我融入书本,不自觉地就被牢牢牵引,感叹着他们的感叹,欣慰着他们的欣慰。但我只是一名旁观者,我会折服于他们的信仰,也会批判他们的愚昧,会痛恨他们中某些人的私心,为他们内心的矛盾唏嘘;我只是一名旁观者,只能目送他们彼此纠纷不断,最后咎由自取,他们思想丰富,各有各的信仰。我几乎敬佩他们所有人,因为他们鲜活。我敬佩梁亦清,因为他有着匠人的巧手与执着,他呕心沥血,将生命耗得油尽灯枯,吐血而亡;我敬佩韩子奇,他一生追随于玉,也做过聪明的`决择,但他命运坎坷,比其他人经历了更多的风雨磨难,他也有糊涂的时候,一时糊涂只留无尽悔恨;我敬佩韩新月,敬佩她的学识、她的为人、她的聪慧,我也曾满怀希冀地为她祝福,愿她的爱情长长久久,可她早夭了,年轻的生命像流星,一闪而过,留下家人,留下楚雁潮,离开了人世;还有梁君碧、梁冰玉、韩天星、陈淑彦,还有蒲绶昌、沙蒙·亨特、姑妈……但是最能牵动我的人,还是梁君碧,论这个人,我并不喜欢,她愚昧、死板、私心很重,我叹其自以为是、妇人之见且狭隘同时,却怜其可悲的、缺乏安全感的身世,她曾经失去太多、方害怕失去,但自作聪明终究适得其反。无疑,梁君碧这位人物形象塑造得鲜活有肉、十分成功。

  我尚不能以专业的文学评判去谈《穆斯林的葬礼》这部小说,只是以一名读者的直观感受来说:它是三代人生命的悲壮诗篇!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篇12

  《穆斯林的葬礼》是伟大的!是那种震撼人心的,也是让人不愿放下的!有1991年获第三届矛盾文学奖,还曾经获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许多作家、评论家、穆斯林学者和广大读者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是我国第一部成功地表现回族人民悠久历史和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具有民族史诗的品格和当代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文学价值与美学价值。本书的印数已经超过140万册,二十余年畅销不衰,这是读者的喜爱,也是作者呕心沥血的结果。

  这本书的作者是回族女作家霍达,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学者,她有着汉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身兼回族文化的精髓,从她的书中可以得到诠释。从她的这本书中与其说是一个玉器世家的六十年沉浮,不如说是回族人民的信仰与汉文化的碰撞,两种世界或认知的碰撞,也只有这两种文化的碰撞才会结出灿烂如星辰的硕果。

  读这本书,有如读《红楼梦》,大气磅礴,奥秘无穷。能够轻松驾驭历史,特别是在她的笔下所涌现出来的高贵的人性,我认为才是这本书的真正所要展示的东西。在梁亦清的身上体现的是一个雕玉的小作坊老板的肤浅人生,只要能够养活自己的妻儿老小,没有大的理想,也不可能有大的理想。在他的认知里,他只负责雕玉、赋予顽石于灵魂,相信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能过上好的生活,也只是想通过自己不断提升的雕玉的技艺来传承《奇珍斋》的延续,所以他心甘情愿的接受一个不会雕玉的蒲綬昌的压榨与剥削而不敢拒绝,最后呕血而死。在韩子奇看来师父的一切都是不值当的,自己明明给一块没有生命的顽石赋予了生命,给予了灵气,但是却不能主宰作品的命运,也不能热爱自己的心血。他要忍辱负重,光大《奇珍斋》,他也是成功了,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玉王”,但他已经不知不觉的进入了魔界。他不懂得玉是大家的,只有大家一起来欣赏才是玉的价值所在!后来的一切都是守玉的身份,而失去了快了,也失去了一生最爱的人。

  我觉得读这本书真正给我震撼的是梁冰玉和韩新月。我不掩饰我读书的喜好。梁冰玉是一个有追求、有才华的.现代知识女性,虽然年少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但是她有追求!特别是对爱人的追求!她对爱人的追求是崇高的,眼中留不下一粒沙子的,她的爱是民族的,是无邪的。她在燕大读书时爱上了同学杨琛,可后来发现他向自己的同胞发出暗箭,果断的离开了。这是一种真善美的体现,也是一个热爱民族的体现。后来她同韩子奇逃去英国。在海外的十年,爱上了养大她的韩子奇,生了韩新月。一个生命的轮回开始了。真正让读者放心不下的可能就是韩新月了,一个美丽单纯、对生活充满爱的一个女孩!努力上进,刻苦学习,有毅力,考上了北京大学西语系的高才生。正当青春年华的时候悲惨的去逝,这本身就对读者是一种莫大的打击!在韩新月身上展现的一个有朝气、充满阳光活力的新青年,当读者被她的那种纯真那种善良所感动时,她却死在黎明,死在第一缕阳光中,这应该是美的消亡,就象是挖读者的心!

  《穆斯林的葬礼》是一部悲剧。没有人怀疑!不该死的死了,美好的憧憬也没有了。这使我想到《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山川日月之精秀,美丽,有才情的无上女子,孤零零的死在潇湘馆中;也让我想起《平凡的世界》中的美丽的田晓霞,可最后都死了!还是鲁迅先生说的好“悲剧就是把人生中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就是把人生中无价值的东西撕破了给人看”。我想这基本著作都用了同一个道理,只有悲剧才会震撼人心!才能引起读者的内心的共鸣吧!

  我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来读这本书的,反正我觉得这部书是洗心得,有这一点就足够了!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篇13

  啊,安拉!在我们当中,你让谁生存,就让他活在伊斯兰之中;你让谁死去,就让他死于信仰之中。不要为着他的报偿而剥夺我们,并且不要在他之后,把我们来做实验。——题记穆斯林葬礼上的祷词

  这部书讲述了一个震惊旧社会的家族,从兴起到落败的过程。人性的自私,社会的险恶,心机的深重,让我瞠目结舌。

  奇幻与珍宝

  奇珍斋主梁亦清,是一名回族的琢玉高手。他毕生只收了一名徒弟,就是让奇珍斋星兴起又落败的韩子奇。

  梁亦清的技艺高超闻名当地,有不少卖玉的斋主都常来找他做活,这些人中,就有汇远斋的斋主蒲寿昌。蒲寿昌是个及狡猾的人,年轻时白手起家,几年之后就做起了大生意。他善于做越洋买卖,店里的玉通常都卖给洋人,因为多数人都不识货,所以随意要价都不会遭到怀疑,赚了不少钱。

  他有一位老主顾,沙蒙·亨特。一次沙蒙·亨特要求蒲寿昌找人给他琢一幅《郑和下西洋》的宝船,要价很高,蒲寿昌自然就把这活计给了梁亦清,但出价只有沙蒙·亨特要价的不到五分之一,但这对于穷苦的梁亦清一家已经是个大数目了。

  梁亦清为此日以夜继的埋头苦干,琢了三年,却在中秋节的前一晚惨然猝死。闻讯赶来的蒲寿昌幸灾乐祸,让梁家剩下的人赔偿玉钱,可之前的钱早已应付了生活。于是韩子奇为了复杀傅之仇,就撇下梁家老小,“投靠”了蒲寿昌,成了汇远斋唯一的匠人。他在汇远斋用了一年功夫把师傅的“郑和宝船”雕琢好,并在汇远斋学到了不少买卖的技巧,于是背弃蒲寿昌,重振奇珍斋。

  在我看来,韩子奇固然机智,但有失江湖道义。他背信弃义,最后又义无反顾的回到奇珍斋,这有些荒。唐。可是为了一家的兴起,他又付出了比梁亦清更大的心血,这已经不是一个徒弟该做的了,韩子奇相较于梁亦清,已经如同梁亦清的儿子了。他代替师傅照顾梁家大千金梁君壁,并且将君壁娶回家,他们携手共同操持奇珍斋,将奇珍斋办的风生水起,兴起固然有梁君壁的功劳,但最后的落败,也脱不了梁君壁的干系。

  月梦中,月已落

  韩新月是韩子奇的后代,韩家的千金。她自小生活在博雅老宅中,还有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当然,她后来才知道是同父异母)。她的哥哥为了整个家,念完高中就没再上学,去工厂当了工人;她天资聪颖,报考大学时只填了第一志愿:燕京大学,并且凭借着相当高的分数考上了。

  燕京大学改变了她的一生,也正是在这里,她遇到了改变她一生的人——楚雁潮。楚雁潮是韩新月的班主任,他们的思想一致,在文学上有很大的共鸣,也是生活中的好朋友。韩新月一次病重,楚雁潮担心之至极,每次探望日都去看望韩新月,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对韩新月已经产生了爱意,这不是师生之爱,而是男女之间的爱恋,于是对韩新月表达了自己的心意,韩新月答应了楚雁潮,于是两人就幸福的在一起。

  但生活总是会有些强差人意,韩新月的母亲梁君壁因认为他们两人是师生关系,说出去让人说闲话,于是拒绝了这门亲事。韩新月为此再次大病不起,心脏病复发,最后身亡。一直很疼韩新月的姑妈也心痛的为猝死,韩家从此便一蹶不振。楚雁潮悲痛欲绝,打破了穆斯林的习俗,是第一个参加穆斯林葬礼的汉人,他亲自为韩新月的棺材试坑,将自己的眼泪与韩新月共同葬在一起。

  楚雁潮与韩新月跨时代的爱恋,令人为之感动,也不得不令人歌颂青年们不分你我的疯狂的感情。文中描写细腻而感人,让人如临其境,不仅潸然泪下。

  玉魔怔,玉诀别

  韩子奇重振奇珍斋后,风光了几年,被人赠以“玉魔”的称号,这个名字流芳百世,而这个名称的主人,也正是因此而亡。玉魔玉魔,韩子奇为玉而魔怔,把玉当做自己的生命一样。

  日本侵略中国的那几年,他为了躲避日军的掠夺,带着玉和梁亦清的二千金梁冰玉去沙蒙·亨特的国家英国避难。但是好景不长,德国军队在1940年在英国发起号称“自卫”的侵略战争,英国沦陷。在这危急时刻,韩子奇接到了管家老侯的信,信中说道奇珍斋已经落败,卖给了汇远斋,家道中落,让韩子奇不要担心国内了。事实上,老侯已经被韩子奇的太太梁君壁间接性害死了,给韩子奇写信的是汇远斋主蒲寿昌,他为了个人利益,歪曲事实,把韩子奇劝了回去。

  梁冰玉得知此事,于是就向韩子奇表达了爱慕之情,韩子奇经不住诱惑,于是在国外和韩冰玉混在了一起。几年后,韩冰玉为韩子奇诞下韩新月,战争也快平息了,于是韩子奇决定带着梁冰玉汇回国去看看自己毕生的心血。

  回国后的情况却大相庭径,博雅宅没有家道中落,但奇珍斋被梁冰玉卖给了汇远斋,其他并无大碍。只是韩子奇与梁冰玉的事情让梁氏姐妹的关系僵硬,让韩子奇处在十分尴尬的境地中。最后梁冰玉被赶出了家门,韩新月被梁君壁极不情愿的代养了。十几年后,老侯家的后代来报复梁君壁的杀父之仇,掠夺了韩子奇所有的玉,捣毁了他最珍爱的.博雅老宅,搜出的玉上缴政府,政府于是下令抄了韩子奇的家,让韩子奇一家老小住在博雅老宅的一个小小的倒座南房里。

  冰心评论说梁君壁是这部书中的代表人物,我却并未这样觉得。我认为梁君壁虽然是文章的中心人物,但也正是使玉魔落败的楔子。通俗点说,梁君壁就是导致玉魔一家相继去世的间接性杀手。

  月亮之魂魄,玉魔之信仰

  十几年后,韩新月的生母梁冰玉来到博雅老宅的门前,她是来给自己的亲生女儿过生日的。可是谁承想,给她开门的却是韩新月哥哥的妻子,韩新月的好朋友。

  得知韩新月早已去世多年,梁冰玉手中的蛋糕掉落了。她悲伤地来到韩新月的墓地,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了果园。恰巧遇到了楚雁潮,今天是新月的祭日,楚雁潮用小提琴在韩新月的坟前拉了她生前最喜欢的的曲子《梁祝》,歌颂他们凄美的爱情故事。梁冰玉为这痴情的音乐所沉醉,却不知道,这两个互不相识的人,来这里是为了寻找同一个自己所深爱的人。

  故事的最后,从近代切换到了现代,结尾的落差也很大,令人出人意料。最令我感动的就是楚雁潮为韩新月拉小提琴的那一段,他们的爱情着实令人为之流泪。而想起这一切不幸的来源,却都是来自最爱自己家人的梁君壁。她的自傲与自命不凡,葬送了这个伟大家族的辉煌。同时这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也让人叹息不已。

  一个家族的兴亡,始于契机,终于年代的纷争。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珍惜来之不易的安逸,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相关文章: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04-16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04-19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14篇04-17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15篇04-19

穆斯林的葬礼心得体会04-02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心得03-13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心得03-16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1-24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0-19

《穆斯林葬礼》读后感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