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复活》读书笔记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书笔记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复活》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复活》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以检察官柯尼为他提供的一个真人事件为素材创作的。
这个故事大概是,一个青年贵族(涅赫柳多夫)引诱了她姑母家的婢女(马斯洛娃),这个婢女在怀孕后被赶出家门,这时这个青年已经踏上了从军之路。
后来婢女从事了令人不齿的行业,又被指控盗窃而面临牢狱、流放之灾。审判这件盗窃案件的陪审员之一正好是这个青年,青年当庭就认出了婢女,从此开始了自己心灵和行为的“复活”之旅。
涅赫柳多夫作为一个上流社会的贵族,每天周旋于不同的上流人群中,似乎满足,似乎又有什么不满。
他与一位有夫之妇的不齿关系令他矛盾,他无法面对有夫之妇的丈夫;他理不清与另一个想同他结婚的女人的关系,想摆脱又不知从何说起。
直到他作为陪审员参与审判了马斯洛娃的案件,他在法庭上认出了曾经天真无邪如今却坠入深渊的马斯洛娃,一切都归于他曾经对她犯下的罪行。
那天的案件审理结束以后,涅赫柳多夫陷入了巨大的烦躁之中,他突然对他熟悉和拥有的一切感到憎恶。
他手持香烟在卧室里不停地踱步,不停地思考,他忽然明白,他对他周围一切的憎恶就是对他自己的憎恶,他憎恶自己曾经的卑鄙行为和现如今与一些上流人士虚伪的周旋。
就是那晚,涅赫柳多夫对自己的思想进行了“灵魂的扫除”,也正是经过这次“灵魂的扫除”,使他选择了“复活”的道路。
就像我们普通人,虽然不至于做这种洗心革面式的觉醒,但平时也会时不时的进行一下“灵魂的扫除”。
比如我,有时可能会感到莫名的紧张与焦虑,我就会让自己平静下来,仔细分析一下会有什么事情带给我这种感受。把家庭、工作、各种关系都分析一下,该做的制定计划逐步完成,杞人忧天的让自己放宽心,经过这样“扫除”,各种紧张和焦虑就会释放,自己也归于平静了。
生活总是一成不变的,变的只有对待生活的态度,时不时的对自己的心灵去去尘,生活才能保持光鲜。
托尔斯泰在这本书中运用了大量的对比和心理描写,批判了当时俄国社会的土地制度和官僚贵族不辨是非、滥用权力、漠视生命等现状。
涅赫柳多夫开始“复活”的首要任务就是他作为一个贵族,开始反思土地制度的不合理,并用实际行动与之对抗。
他决定要处理掉他土地,把土地租给农民,这个过程详细描绘了农民们不信任他,到尝试与他开始交涉的情景。
一个过惯了舒适生活的贵族,忽然决定要放弃自己的土地、豪宅,我想这也算一个伟大的决定吧。
在涅赫柳多夫为马斯洛娃的案件奔走的过程中,托尔斯泰既写出了监狱等低等组织内部混乱、肮脏,各类官员的麻木与残忍,也写出了在彼得堡枢密院一切都非常好的表象下的虚伪。
我映像最深刻的就是涅赫柳多夫刚到彼得堡,一切看上去那么美好,一尘不染的街道,人们考究的装扮,优雅的谈吐……然而却是在这些表象之下制定了最无人道的规则。
这是多么的虚伪啊。
从涅赫柳多夫开始为马斯洛娃的案子奔走以来,我都觉得他像一个“战士”,与土地制度作斗争;帮助无辜的囚犯,为他们申冤奔走;憎恶官员们的麻木不仁……
但让我不解的是,涅赫柳多夫在同马斯洛娃流放过程中,在与“革命者”接触的过程中,似乎并不接受“革命者”的做法。
最后,涅赫柳多夫竟然在一个英国人发的《福音书》里找到“复活”的归宿,即反对任何斗争,当面对压迫时,应该进行“道德上的自我修养”,感化施暴者。
这是多么匪夷所思的理论啊,难道革命不才是推翻剥削和压迫的唯一出路吗?
《复活》整本书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只是遗憾在结尾处,作者却蒙上了眼睛,选择了一条不可能“复活”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