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读书笔记

时间:2024-07-03 07:28:32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管理学基础读书笔记6篇【优秀】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管理学基础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管理学基础读书笔记6篇【优秀】

管理学基础读书笔记1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学生主动书写读书笔记,有效地书写读书笔记

  在提高读书笔记教学质量之前,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可以有效地融入读书笔记教学的情境中来,对此,老师首先应该全面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尤其是需要了解每个学生在书写读书笔记时的阅读偏好以及写作能力,然后再安排或是选择具有针对性的读书笔记任务,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书写读书笔记的教学活动中来。

  二、做好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尤其应该巩固与延伸标点符号、修辞手法等学生语文基础能力

  老师应该做好对学生基础语文知识的培训,尤其应该将标点符号、修辞手法、关联词等常用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细致化的讲解与梳理,保证学生可以拥有良好的语文基础能力,使学生准确进行词汇选择、语言组织、段落划分等,?读书笔记成为学生锻炼写作能力,提升写作技巧的重要方式,进而提高读书笔记的书写质量。

  三、弱化读书笔记的形式,让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想要写的、愿意写的、能够写的

  老师应该弱化读书笔记的形式,也就是不能将读书笔记的内容敲死,一方面应该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设计,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写随想、写感悟、写体会,总之,就是要让学生选择自己想要写的与愿意写的,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读书笔记的.作用,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读书笔记的质量,促使学生完全投入到书写读书笔记的教学情境中来。

  四、发挥老师对阅读教学的引导与管理作用,做好学生读书笔记教学的个性化辅导

  老师还要主动发挥对阅读教学的引导与管理作用,重点放在对学生写作质量的管理与辅导上,而不是对学生写什么、怎样写、如何写的关注。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及写作能力来合理分配读书笔记的写作任务,让学生有话说、能够写、写得好,让学生个性与个性读书笔记结合起来,让读书笔记不是学生的学习负担,而是情绪与心理的释放。

  五、组织读书笔记交流活动,开展主题辩论会或者演讲会,让读书笔记活起来、动起来

  老师还可以定期组织读书笔记交流活动,尤其是让学生根据生活、情感、人生、理想等读书笔记内容来组织主题演讲会或是辩论会,一方面让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促使读书笔记的内容变得更加立体与丰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分享读书笔记内容来激发学生写作的荣誉感与积极性,让读书笔记从量到质都有一个全面的提升。

  六、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资源进行读书情境的创设,安排学生在课堂上书写读书笔记

管理学基础读书笔记2

  一、课前要预习

  上课前一天,一定要抽出时间自觉地预习老师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学会“先预习,后听课”这种良好的学习方法。预习的好处很多:1、它能强化听课的针对性,有利于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2、它可以提高记听课笔记的水平,知道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哪些详记,哪些略记;3、它可以节省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通过预习时的独立思考和听课时留下的深刻印象,从而缩短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4、它可以培养自学能力,预习的过程就是自觉或独立思考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使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预习的方法是:1、通读课文。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与重点,把自己看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或用铅笔在书上做记号,用以提醒自己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和注意力,有意识、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自己不懂的问题,详细对比跟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这样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2、扫清障碍。在读课文后了解了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已学过的与之有关的基础知识,如果有遗忘的就要及时复习加以弥补,这样才能使新旧知识衔接,以旧带新,温故知新。3、确定重点、难点和疑点。在通读课文和扫清有关障碍后,在对新知识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思考课文后的习题,试着解答,在此过程中找出新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如果有潜力,还可以做点预习笔记。

  二、听好每堂课

  听课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上能不能掌握好所学的知识,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功在课堂,利在课后,如果在课堂上能基本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后复习和做作业都不会产生困难;如果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当堂没听懂,在课堂上几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课后可能要花费几倍的时间才能补上。所以,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好每一堂课,是学习好功课的关键。听课时,一定要聚精会神,集中注意力,不但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过的.思路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及难点。边听课、边记笔记,遇到没有听明白或没记下来的地方要做记号,课后及时请教老师或问同学。同时,还要注意听同学对老师提问的回答以及老师对同学回答的评价:哪点答对了,还有哪些不全面、不准确和指出错误的地方,这样也能使自己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听课时,一定要排除一切干扰和杂念,眼睛要盯住老师,要跟着老师的讲述和所做的演示实验,进行积极的思考,仔细地观察,踊跃发言,及时记忆,抓紧课堂上老师所给的时间认真做好课堂练习,努力把所学内容当堂消化,当堂记住。

  三、认真记好笔记

  要学好化学,记笔记也是重要的一环。记笔记除了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外,对课后复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要学会记笔记,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因此,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应该记好笔记。记笔记的类型有:

  1、补充笔记。讲新课时做补充笔记,老师讲的内容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将课本内容重新组织,突出重点加以讲解,记笔记是边看书,边听讲,边在书本上画记号,标出老师所讲的重点,并把老师边讲边在黑板上写的提纲和重点内容抄下来,还要把关键性的、规律性的、实质性的内容和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扼要地在书本上或笔记本上写上几句,把老师讲的但书上没有的例题记下来,课后再复习思考。

  2、实验笔记。老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重在通过实验验证化学原理或掌握化学性质或物质的制法操作。可做简明图解、补充笔记,把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的现象及讲解记下来,书上有实验插图的可以直接在上面补充,例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装置图边上记下老师讲的重点:①药品不能堆积在试管底部,而应平铺在试管底部,记:为了增大受热面积,药品受热均匀,气体容易逸出;②给试管加热时,为什么要先把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加热,然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记:让试管受热均匀,不易破裂。

  四、课后及时复习

  一堂课的内容,十多分钟就可以复习完,有时也可以像过“电影”一样地过一遍。复习能加深理解,复习能巩固知识。

  复习要及时,不能拖。复习中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这样,在学习上就不会留存障碍,不留疑点,为以后顺利学习打好基础。复习时,要重视教科书,也要读听课笔记,要反复读,边读边回忆老师的讲解,边理解书上的内容。

  五、认真完成作业

管理学基础读书笔记3

一、营造良好读书氛围

  我们学校的特色就是阅读,所以我在班级管理中,根据学校举办的读书活动,提出“让阅读成为学生每天学习的一部分”,动员每一位同学从家中挑选1~2本适合阅读的图书带到班级建立图书角。同时,让学生自主建立图书俱乐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民主选举班级图书管理员、小组图书管理员,共同商讨图书管理制度,形成一套借书登记、还书记录、护书公约等规范的管理。此外,还让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了“读书三要”制度,即读时要动笔做好读书笔记,读后要动脑写好读后感,读完要动口进行交流。创新的阅读形式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也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营造了浓郁的读书氛围。

  二、养成读书习惯

  所谓阅读习惯,指的是不需要别人强制,也不需要自己警觉,就能自然而然地去进行阅读的种种行为。阅读习惯是在阅读实践中养成的,它对阅读能力的提高,乃至人的工作学习都会有直接的影响。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可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受用不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吸引小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找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小学生的心扉,引导小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从而为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服务,最终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往往撷取文中精彩片段,绘声绘色地向学生朗读,或介绍文章的开头、结尾,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以此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光有兴趣还不行,还必须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此外我们发现有的学生阅读时喜欢做小动作,如挖耳挠腮,摆弄小玩意儿,吃零食,东张西望等,注意力容易分散;有的学生阅读时坐姿不好,趴在桌子上;还有的习惯躺着看书,这些不良习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影响了阅读的效率。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时专心致志、精力集中的习惯。所谓专心,就是身心合一,聚精会神。

  三、学会使用工具书

  阅读时碰上生字或不理解字词意思的时候,手头有本工具书就方便多了。因此,要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着重培养小学生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小学生学完汉语拼音后,能够利用工具书进行阅读,教师适当加以指导,并且身体力行,上课时带上工具书,多创造机会强调带工具书阅读的好处,使小学生谨记在心。学会使用工具书,除了自觉查阅字、词典外,还应学会查阅图书目录和参考资料,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提高阅读效率

  首先,做好读物推荐。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有些并不适合学生阅读。而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差,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其次,选择课外读物应注意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我们不能拿“毒花”去喂我们的孩子。众所周知,诸如《童话大王》《少年文艺》《小学生周报》等趣味性、知识性和文学性的少儿读物,均是孩子们爱看的“花”;诸如《中国古代励志丛书》《成语故事》等有思想性的书籍也是他们必看的“精神之花”。我们还要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

  我们每天应有一定的阅读时间。每天阅读,关键在于坚持,自觉地养成阅读的习惯,每天不少于30分钟。先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阅读,有不认识的字也没关系,可以家长念,我们听,逐渐形成家庭的生活惯例,从而每天都有一段读书时间,一到时间,开始阅读。这样,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在学校,我们每天在午休或早读时留出一刻钟时间进行读书,天天如此,最后形成自觉行为。最后,让他们感觉哪一天不读书,不读报,就寝食难安。

  五、学会阅读

管理学基础读书笔记4

  在语文教学中,读是理解吸收,是入口,是基础;写是理解表达,是出口,是关键。对于语文学习来说,读与写就像是我们身体上不可或缺的两只手,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把读与写紧密结合起来,齐抓共用,两手都硬,语文学习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预期目标,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促学习的一点体会和认识。

  一、抓住“读”这个基础,以读促写

  读,是一种眼、耳、口、脑并用的阅读活动,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通过读,可以更真切地体会作者的感受,领略作品的精妙。

  首先说“读什么”。一是读课内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的课文,荟萃了大量古今中外的名著名篇,包含着丰富的艺术形象、深邃的意味境界、生动的词语句段、浓烈的抒彩,在题材、体裁、词句、艺术等方面独具匠心,可以说是语言的海洋,思想的宝库。教师要注意用好教材,引导学生认真读,充分读,用心读,吃透课文,发挥好课本的作用,利用好课堂的时间,组织好课内的.朗读、诵读,在课上将读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二是读课外的。教师要努力在全班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带头读书,并且经常性的向学生推荐有价值的课外读物,引导他们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还可以和他们一起欣赏课外名家名篇名作,理解文章阐发的道理、抒发的情感。另外,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充分利用图书馆、报亭等社会资源,扩大阅读材料的来源,并养成活学活用、终身阅读、随时积累的学习习惯,从而为“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说“怎么读”。对于课内阅读来说,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这样一步步循序渐进地展开,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理解内容、深化认知。在读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的意义、形式,体会作者察物、造句、表情的方法等。对于课外阅读来说,可根据不同内容选用精读、略读、泛读等阅读方法,还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学会摘抄、记录成语、名言、警句、歇后语、好词好句、优美片段、经典文段等,在博览群书的同时,摘抄收集,领悟情感,充实积累,增加储备,在读中写,以读促写。

  二、抓住“写”这个关键,写中促读

  写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书写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通过写,可以更准确地描绘缤纷的世界,表达丰富的情感。由于小学生受知识、阅历等所限,笔者认为,“写”一般会经过仿写、记录、创作这样几个阶段,“读”积累的材料为“写”铺平了道路,“写”的过程也促使“读”有了更深入的挖掘和扩展。

  首先是仿写。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写”从模仿起步。语文教材在立意、构思、布局、表现手法等方面有很多值得学习的精妙之处,提供了丰富的仿写资源。学生可以仿写句子,如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这些既有形式感又有表现力的句式写法,有助于丰富句群,活跃篇章;仿写段落,可从课文中选择一些符合学生认知且具有典型意义的、与写作结合比较紧密的段落让学生仿写,帮助他们逐步提高构段能力;仿写篇章,例如引导学生学用好的文章框架去填充新的内容或是模仿文章的写作顺序、模仿谋篇布局的方法等,提高篇章构架布局的能力。在模仿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发展、创造,正像郭沫若先生说的那样,“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这种以仿带写、以仿促写的学习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现力,并逐步向自主创作、表现自我过渡。

  其次是记录。生活是“写”的源泉,为“写”提供了丰富翔实的材料。教师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经历的事情及时记录下来,“用我手写我心”,想写什么写什么,想写多少写多少,鼓励他们写真话、实话,并要宽容他们由于年龄、心理等方面的幼稚而出现的问题,尽可能尊重他们的原始表达、自由表达,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展现个性,吐露心声,乐此不疲,长此以往,相信学生一定会写出令人称道的作品来。另外,培养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不失为一种值得推介的方法,尤其需注意的是要放宽对日记的要求,可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让学生记下成长过程中的大事小情、心理历程,这样在不知不觉中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善于感知的心,从生活中汲取“写”的“源头活水”。

  再次是创作。创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艺术加工、创造性表达的过程。结合教材来说,可以是学生根据自身理解及生活体验而对课文进行的加工、改造,如补白、扩写、改写、续写等,也可以是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等。扩大开来说,一方面“生活处处可为文”,一方面“文无定法”,这就大大扩大了“写”的领域和方法。只要学生善于发现、乐于感知、勤于记录,发掘生活中的人、事,留意细节,敏锐捕捉,把从课本中学到的语言、章法、技巧创造性地应用到“写”当中,不管采取记叙、议论、抒情或是什么形式,也不管是写实还是想象,必定能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作品来。

  总之,读与写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读和写的内在联系,因势利导,以读促写,写中促读,让学生多读多写,在读中积累,在写中运用,扎扎实实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和水平。

管理学基础读书笔记5

  阅读是学生学习功课,接受新知识的主要途径。阅读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关键的作用。阅读能力差,就很难有效地掌握课本知识;阅读速度慢,阅读策略不对头,在阅读课外书时就很难作到广采博取,知识量就会受到影响。笔者就教学实践中的摸索,浅谈如何掌握正确的阅读策略,改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

  1、认识阅读中的“通”

  古人把阅读概括为三个词:磨破,识破,突破,这三个“破”,正是我们阅读过程中应达到的目的。阅读中的“通”就是“磨破”的过程。“通”就是对文章进行通读,只有在通读的基础上,才能获取大的有效信息,得到总体印象,概括地了解文章的主题,大意,观点,才能深入理解,加深记忆,这也是古往今来学有成效者学习的必经之道。

  2、理解阅读中的“点”

  阅读要实现由浅到深的转化,必须在通读基础上,进行以理解为核心的.精读,抓住文章的精髓,也就是文章中能提纲挈领的要点,实现由浅入深的转化,体会文章的深层含义。有人把阅读状态分为两类:一类如沙漏漏沙,注进去,漏出来,到头来一点痕迹也没留下;另一类像开掘宝石的矿工,把矿渣甩一旁,只要纯净的宝石。阅读时,如何才能做到“留下宝石”首先要穷究道理。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时。在通读的基础上把道理弄懂,把中心弄明白。全文看完后再串起来看一看,想一想,找出重点,要点和各段之间的联系,以便从整体上来理解全文。其次,要提纲挈领。也就是说,阅读时一定要提要与钩玄,抓住作者的思路。遵循这一思路去阅读才能理解文章的实质。同时,作者的思维规律和方法就能启迪我们的智慧,进入创造性阅读过程。第三,以问题为焦点。在阅读中发现问题,以问题的解决来推动阅读的深入,可以说,“问题”是推动阅读的动力。

  3、阅读表达中的“解”

  阅读表达,就是要提高语言吸收能力。阅读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阅读表达分为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口头表达就是对文章内容进行口头复述,解释或表达。著名学者张学诚认为阅读不做笔记,就像雨水落大海一样,很快就会毫无踪迹。可见书面表达对于阅读的重要,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强调的就是一种渎写的有机结合。做阅读笔记的好处可以提高和改善阅读能力,又可以帮你积累资料,锻炼文字表达能力。读书笔记可写评点,心得,随笔等,记的方法也很多,如批注法,摘录法,纲要法等。

  4、创造性阅读中的“变”

  通过阅读再经过自己的思考,创造出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进入创造性阅读阶段,这是阅读的最高境界。读书就是用心灵和作者对话,与他们交流,不管作者有多大的名气,是多高的权威,我们在阅读过程中都应该有自己的立场。我们必须是对原文理解得越多越深入,才越容易发现其中合理和不合理的东西,或是原文的某一点知识启发了你,使你茅塞顿开,从而诱发你进一步的探索;或是某一些欠缺激发了你,从而使你产生另辟蹊径的想法。鲁迅先生读书时,特别爱向自己提问题,他认为带着问题去阅读,边读边问,边问边读,逐步深入,是个很有效的阅读方法。一方面要竭尽全力弄懂原文,一方面又要摆脱原文的思路,不被它所“锢”,从中找到“可以把自己引向深入的东西”,从而形成新观点,新思路。所以,我们在阅读中要作到:克服自卑,自怯的情绪,珍视自己的独特见解。要有打破传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勇气。

  阅读中的“通”,“点”,“解”,“变”都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通”是认知的第一步,“点”建立在“通”的基础之上,“解”是“通”,“点”的延伸与发展。“变”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又是“通”,“点”,“解”更高层次上的结合。只有把这四步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提高,不断成熟,有效提高阅读的效率和质量。

管理学基础读书笔记6

  一、阅读引导是基础

  多年从事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实践得知,受年龄限制,学生在起始阶段的写作还带有明显的写实和想象色彩。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阅读量和习作经历有限,所以阅读的引领应该是习作的奠基之石,应该是常抓不懈的。于是我就一直致力于“书香班级”的打造,努力彰显班级阅读特色,和学生们一起从绘本、拼音读物开始,加大阅读量,丰厚学生的语言积累。

  记得在课题研究的一年里,我引领学生们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包括传统经典书籍、经典名著、国内外经典童话、寓言故事等。为开阔学生阅读视野,平时注重书香氛围的创设,诸如把学生们带来的图书和从图书室借来的新书放在班级图书角,再加上读书文化墙的布置,整个班级充满着书香;同时引领学生们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设置“红黄蓝三色读书激励卡”,评比读书笔记、日记,设置阅读指导课,设置闲余时间读书交流会等。这些阅读内容和形式,既开启学生智慧,又丰富精神世界,还潜移默化让学生们学到了写作方法。最可喜的是,学生们和我都养成了阅读习惯:书包、抽屉都有课外书,闲时就拿出来美美地阅读。在进行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笔者及时抓住学生每次习作中的闪光点,不断激励学生们习作的自信心,让学生们乐于书面表达。

  二、生活感悟是源泉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我以为:要让学生对习作感兴趣、产生欲望,就要引导学生学会留心观察,感悟生活。

  我们都知道,习作要“言之有物”,不能空洞无物。对于熟悉的习作内容,学生一般都会很容易地写出来,因为能说就可以写;对于没有生活经验和缺乏观察、思考的东西,学生普遍感觉比较难。这就是典型的写实作风――有生活就能写,没生活就不会写。

  基于此,作为语文教师,我尝试引领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丰富学生生活体验,努力让学生做到“言之有物”,甚至“言之有情”。具体做法就从家庭、学校、社会入眼,不断引导学生如何去留心观察周围的`一切。开始时,不妨先从和自己密切相关的人、事、物开始,诸如家庭、教室、伙伴之间,然后再到和自己距离稍远的。在具体引领中,可以分角度、分类别进行观察,在观察中逐步提高观察能力,尝试加入情感体悟。引导学生思考,探讨,然后写一些东西。一句话,学生习作不可以强硬命令去逼着写,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热爱生活,发自内心地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方法引导要渐进

  对于开始学习写作的学生,我们一开始不必要讲授具体写作方法,让学生们心生畏惧。我就是引领学生们大量阅读,引领学生们学习说话,引领学生们观察、感悟生活,引领学生们在平时习作中尝试运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东西,追求“我手写我心”。

  这么多年,我始终认为写日记是很好的写作训练,在日记中引导学生记录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日记中潜移默化地教给他们写作方法。一年级时,我尝试过和学生们一起“画日记”。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很多字不会写,拼音也不熟练,那就画。二年级时,借助拼音和学生会写的汉字,我和学生们记录简短的日记,三言两语也行,能够理解意思即可。记得二年级下学期,学生们的日记格式有了,内容有了,情感出现了。在学生习作起步阶段,不管学生们的日记、习作有多短,我都会坚持把自己和学生们的日记读给全班学生听,听完了再适当评价,习作优秀的表扬,习作进步的鼓励。现在,我仍然记得:在班级每周一次的“读书笔记”和“日记随笔”展示活动中,许多学生的作文话题很吸引人,很多学生的作文虽然很短,但其中的不少句子很精彩,我都会尽可能在教室内张贴这些有进步的日记或者习作。

【管理学基础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管理学基础读书笔记07-01

学习管理学基础心得体会04-23

英语基础模块说课稿11-16

管理学专业自我鉴定08-23

管理学心得体会04-17

基础施工合同03-26

基础销售工作计划02-17

基础教育调研报告01-01

创业基础学习心得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