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名人格言说说

时间:2023-04-22 19:19:50 格言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曾国藩名人格言说说大全90句

  衣冠之族,以清白遗世为本,务要恬穆省事,凡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与之相接。——《曾国藩家书》下面这篇文章是关于曾国藩名人格言说说的句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曾国藩名人格言说说大全90句

1、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2、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3、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4、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5、君子贵通天下之志,疾恶太严则伤公明之体。

6、将古人心信今人,真是信不过。若以古人至诚之道感今人,今人未必在豚鱼下也。

7、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8、短不可护,护则终短。长不可矝,矝则不长。尤人不如尤己,如圆不如好方。用晦则天下莫与汝争智,谦则天下莫与汝争强。多言者老氏所戒,欲纳者仲尼所臧。妄动有悔,何如静而勿动?太刚则折,何如柔而勿刚。吾见进而不己者败,未见退而自足者亡。为善则游君子之域,为恶则入小人之乡。

9、天下无容易的境况,天下无困难的境况;终身有快乐之处,终身有忧愁之处。

10、凡是专注于一桩事业的人,必定有自己的心得,也必定会有疑惑之处。

11、小心谨慎安于天命,埋头做事不问其他。

12、君子大为超过常人之处,只是在虚心这一点上。

13、习于奢华之后,再回到俭朴,好比登天一样难。

14、雅量虽由于性生,然亦恃学力以养之,惟以圣贤律己,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度量闳深矣。——《曾国藩书信》。

15、勋位并隆,务宜敬以持躬,恕以待人。敬则小心翼翼,事无巨细,皆不敢忽;恕则凡事留余地以处人,功不独居,过不推诿。常常记此二字,则长履大任,福祚无量矣。——《曾国藩书信》。

16、初非预定之品,要以衡材不拘一格;论事不求苛细,无因寸朽而弃达抱,无施数罟以失巨鳞。——《曾国藩书信》。

17、凡有一长一技者,兄断不敢轻视。——《曾国藩书信》。

18、不苛求于全材,宜因量以器使。——《曾国藩书信》。

19、用兵之道,全军为上,保城池次之。——《曾国藩书信》。

20、善战,其得诀在"不轻进不轻退"六字,弟以类求之可也。——《曾国藩书信》。

21、攻城最忌蛮攻。兵法日:"将不胜其忿而蚊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罪也。"以蛮攻为戒。——《曾国藩书信》。

22、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曾国藩家书》

23、心以收剑而细,气以收敛而静。——《曾国藩家书》

24、体强者,如富人因戒奢而益富;体弱者,如贫人因节啬而自全。节啬非独食色之性也,即读书用心,亦宜俭约,不使太过。——《曾国藩家书》

25、凡读书有难解者,不必遽求甚解。有一字不能记者,不必苦求强记,只须从容涵泳,今日看几遍,明日看几遍,久久自然有益。但于已阅过者,自作暗号,略批几字,否则历久忘其为已阅未阅矣。——《曾国藩家书》

26、有气则有势,有识则有度,有情则有韵,有趣则有味,古人绝好文字,大约于此四者之中,必有一长。——《曾国藩家书》

27、常守"花未全开月未圆满"之戒,不稍涉骄矜之气,则名位日隆矣。——《曾国藩家书》

28、风盛衰在气象。气象盛,则虽饥亦乐,气象衰,则虽饱亦忧。——《曾国藩家书》

29、乡间早起之家,蔬菜茂盛之家,类多兴旺,晏起无蔬之家,类多衰弱。——《曾国藩家书》

30、富贵之家不可敬远亲而慢近邻也。——《曾国藩家书》

31、困心横虑,正是磨炼英雄玉汝于成。——《曾国藩家书》。

32、一一一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曾国藩日记》。

33、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谚日"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曾国藩家书》。

34、以诚换诚,无人不诚。——《曾国藩书信》。

35、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曾国藩家书》。

36、凡与人交际,当求其诚信之素孚;求其协助,当量其力量所能为。——《曾国藩家书》。

37、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曾国藩

38、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曾国藩

39、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曾国藩

40、家勤则兴,人勤则健。——曾国藩

41、有才干,定要表现之。——曾国藩

42、盛怒极喜时,性情改常。遇有所行,须一商之有识者。不然,悔随之矣。

43、凡与人晋接周旋,若无真意,则不足以感人;然徒有真意而无文饰以将之,则真意亦无所托之以出,《礼》所称无文不行。

44、君子所信者,此心也。若愿后世之毁誉,是有待于外也。

45、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曾国藩

46、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曾国藩

47、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

48、办大事者胸怀要宽,肚量要大,能忍善忍。

49、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做事。做人一定要像人,做官不可像官。

50、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得,则孝弟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子是也。此二者由我做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定,丝毫不能做主。——曾国藩

51、求静是初学收心之法,若只在静上用工,久之习成骄惰,遇事便不可耐。孟子四十不动心,正是从人情物理是非毁誉中磨炼出来,到得无动非静,乃真静矣。——曾国藩

52、习字临《千字文》亦可,但须有恒。每日临帖一百字,万万无间断,则数年必成书家矣。

53、以耕读二字为本,乃是长久之计。

54、人遇逆境,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见识超群。然君子用以力学,借困衡为砥砺,不但顺受而已。——曾国藩

55、古来豪杰,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惟数万人困于坚城之下,最易暗销锐气。弟能养数万人之刚气而久不销损,此是过人之处,更宜从此加功。

56、遇疾恶太严之人,不可轻意在他前道人短处,此便是浇油入火,其害与助恶一般。

57、微雨晴时看鹤舞;小窗幽处听蜂衙。

58、圣代褒崇迈古今,生而旗常,殁而俎豆;忠臣精气塞天地,下为河岳,上为日星。

59、沉默是一种态度,拖也是一种方法。

60、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着。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

61、居高位者,以知人晓事二者为职。

62、古来豪杰,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惟数万人困于坚城之下,最易暗销锐气。弟能养数万人之刚气而久不销损,此是过人之处,更宜从此加功。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

63、身体虽弱,却不过于爱惜;精神越是用还越精神;阳气越提越盛;每天做事越多,晚上睡觉时越快活。如果存一个爱惜精神的念头,想进又想退,奄奄没有中气,决难成事。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

64、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曾国藩《曾文正公家训》

65、凡有用之物,不宜抛散也。

66、一国有一国之气,一家有一家之气,一身有一身之气,元气者,生气也。能养生气,则日趋于盛矣。

67、女相妒于室,士相妒于朝,古今通患也。若无贪荣擅宠之心,何嫉妒之有? ——曾国藩

68、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曾国藩

69、处事当务详慎,不可尽兴燥脾。凡饮食举动言语笔墨,尽兴便放肆。一燥脾便刻薄,其始无害人之心,而其事必至于害人。初若不至杀身,终至杀身而有余也。 ——曾国藩

70、倚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 ——曾国藩

71、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 曾国藩

72、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 曾国藩

73、予人一分面子,人必予两分面子。伤人一分面子,人必损十分面子。为人处世,面子不可不慎。

74、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笑,乃有进步也。—— 曾国藩语录

75、曾国藩的"善用人"还体现在有效的奖惩机制上,他针对不同的人不同需求,采取武人给钱文人给名的措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使得皆大欢喜,军心一统。幕府为曾国藩出谋划策,筹备粮饷,办理文案,处理军机,兴办军工,出尽了力效尽了劳,可以说曾国藩前进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幕僚们的支持与帮助,于此同时曾国藩也成就了许多人的一生。

76、曾国藩倡导的洋务运动,开创了中国近代史上的许多第一:第一家军工厂,制造出中国第一艘轮船,经办起中国第一家大型多功能近代化工业基地,建立中国第一个翻译馆,派出中国第一批留学生,从而赢得洋务运动之父的美誉。

77、道听途说,聪明的人嘲笑你,无知的人为之惊骇。惊骇之人也最终会弄明白,会说你实际上在欺骗他。嘲笑你的人看不起你,你再发誓他们也会怀疑你。——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78、精神越用就越多,阳气越提就越盛。每天做的事情越多,晚上睡眠就越轻松。——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79、祸福由天主之,善恶由人主之。

80、惟柔以制刚狠之气,惟诚以化顽梗之民。

81、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曾国藩

82、一毫善行皆可为,勿徼福望报;一毫恶念不可萌,当知出乎尔者反乎尔。

83、闻见之知,非德性之知。物交物,则知之非也。今之所谓博闻多能者是也。德性之知,不假闻见。

84、须有宁拙毋巧之意,尔后可以耐久。

85、今天所说之话,嫡勿因小好坏而变。

86、遇棘手之际,须从耐心二字痛下功夫。

87、男儿自立,必需有倔强之气。

88、劝人不行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89、从人可羞,独断专行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90、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行恭然自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