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营造良好用餐环境,培养文明健康习惯》广播稿[优秀范文]
在广播站锻炼的同学们都知道,我们广播前一般都会预先准备好广播稿,一份漂亮的广播稿能提高节目效果,那么什么样的广播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营造良好用餐环境,培养文明健康习惯》广播稿[优秀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营造良好用餐环境,培养文明健康习惯》广播稿[优秀范文]1
班主任的工作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管理,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等都与班主任有着密切联系。
本学期,我担任了三(1)班的班主任工作。开课初,面对着来自七个班级的学生,还有插班生,他们好动,好奇心较强,但幼稚,思想单纯,怎么把从四面八方的同学纽在一起学习和生活呢?怎么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呢?我就着力于抓好学生的“十字”习惯的培养。
一、“整洁”的培养。
由于他们在二年级的时候,清洁的工作只有教室和教室前的走廊,没有公区,而且很多时候都是老师做的。他们对教室的整洁,清公区好象不需要自己过问,所以教室的桌椅摆得歪歪斜斜。地面有纸屑,他们都不认为是一件事。我觉得他们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应该教会他们如何保持教室的“整洁”,但靠班主任的力量去做是行不通的。因此,开课初我就着手这方面的工作。首先安排好每天扫教室、抹栏河、拖走廊、扫公区的名单,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尽管是这样安排好,但他们还是没有形成习惯,每天都要老师督促才做。扫公区的就更加难搞,因为老师一个人不可能分身每天都看着他们,再加上我们公区的地带是沙池,有单双杠、攀爬等体育设施,学生到了公区不是搞卫生,而是在玩自己喜爱的活动,8:20分还不见人进教室,把垃圾铲也掉在公区。针对这些情况,我特设一人负责管理教室的卫生,一人担任督促并做记录公区的情况,每天把表现好的打“√”,没有去清洁的打“0”,不认真或玩的打“×”。每天都向老师汇报,我对表现好的进行表扬或鼓励,对不认真的同学进行扫教室的处理,并且以后都不准扫公区。另外,杂物房是最乱的。每天都是由卫生委员负责,要求每个同学扫地后要把扫把放整齐,卫生委员把杂物房扫干净,并检查好扫把、垃圾筒、垃圾铲是否按一定的位置放好,从近阶段来看,同学们都渐渐形成习惯,扫公区的都能在8:00前回教室,教室地面有污迹的都能主动用地拖把污迹擦干净,初步养成了整洁的习惯。
二、培养“守纪”的好习惯。
三年级的学生处于好动阶段,很需要我们班主任经常督促和提醒,也需要有一些规章制度。刚开课,我就向学生宣读了班级公约,要求学生按照班级公约去做,早读和上课的纪律都由班长负责,对一些特别调皮的同学我就亲自去处理。因为刚接班,摸不清学生的情况,因此我有时就向原班的老师了解,有时就联系家长。例如,我们班的小彭和小凌两位同学,他们平时特别好动,上课不留心,下课追逐,作业不认真,问题多多。我就密切与家长联系,从家长的口中了解到,他们一向都是这样,总是不听教,几条校服裤都磨穿了,再加上小凌同学在家爱玩电脑,对电脑很快就懂,就是不喜欢学习。针对这些情况,我就不厌其烦地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对他们有时表现得好就大力表扬,使他们知道自觉守纪是一件光荣的事。另外,自从我班被推荐为示范班后,我对同学们的纪律更加重视,设置了“十字”习惯的记录本,如果谁人违纪就把他违纪的次数记在“守纪”的记录本上,一周公布一次,并作为评“十字”习惯之星的依据,每周评一次“十字”习惯之星,并贴上照片,使他们有自豪和光荣感。我还利用语文科第五单元的习作要求学写公约,因势利导,让学生小组讨论,共同制定“守纪”的公约,使每个学生都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守纪”,怎样做才是一个好学生,培养自己“守纪”的好习惯。
三、“安全”习惯的培养
三年级的学生不知生死,有得玩就开心。孩子天生就好动,又好奇心强,生活经验少,自我控制能力差,因此,我们当班主任的就要多一个心眼。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教会他们怎样保护自己,遇到危险时应该怎样处理,在班级里,同学比较多,很多时都会有你碰到我,我碰到你的事情发生,这个时候,同学之间千万不能动手动脚,否则就会出现安全问题,如果出现这些事情后,我都会及时进行教育,并把事情记录在“安全记录本”上。课间时,班内设有课间督促员,专门看管走廊、教室是否有人追逐,如有发现,及时制止,并作记录。同时,我教育学生不要到人集的地方。如做完早操上一楼的.楼梯时,人流量最多,一个楼梯几个班同时并进,而且这里光线很暗,非常危险。看到这种情况,我教育学生另慢一分,莫争一秒,站在一边,让全部的班级都上完楼梯,我们班才上。这样既培养学生礼让的习惯,又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大大地培养了学生注意安全的好习惯。
四、“礼貌”习惯的培养。
文明有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孩子们从小养成礼貌的好品德是我们当班主任不可缺少的一环。因此,我常教育学生礼貌待人,同学之间和睦相处,教会孩子一些日常的礼貌用语和礼貌习惯。例如早上进校园应自觉地向老师问好。回到教室主动向同学说声“早晨”,迟到进教室或进办公室说声“报告”,经老师同意后方可进入。要进妈妈的房间轻轻敲几下门,经得别人的允许才能进入。这些都是礼貌的常规,我们从小就要养成习惯,并开展“有礼貌的孩子人人爱”的主题班会,讲述一个没有的礼貌的孩子向老爷爷借称,结果空着手回来;另一个有礼貌的孩子也向老爷爷借称,就高高兴兴地拿着称回来的故事。让学生充分讨论,为什么一个借不到称,而另一个借到称?并让学生谈谈自己从中受到什么的教育,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向别人借东西,由应该用什么态度去借呢?如果自己不小心碰倒别人应该说什么?(对不起)。别人碰倒你又应该说什么?(没关系),在班内形成一个人人礼貌的班集体。
五、营造“友善待人”的班集体。
三年级的学生无知、自私,惟我独尊,别人不小心碰了他一下,就会动手动脚,或大哭大闹,打得满面通红。根据不懂得自我控制情绪,这些都是他们年龄的特别。因此需要我们当班主任的教会他们掌握情绪的调节和自控的方法,从而使他们改善与同学交往的方式,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我们班56人在一个教室里学习和生活,免不了会发生冲突,我常常拿一些个案来让同学分析这怎样才叫友善。例如,一个同学正在写字,他的同桌在喝水。一不小心把水弄湿了他的作业本,有两种情况:①双方大打出手;②被弄湿作业的同学马上拿来纸巾把水吸干,并说“没关系”,“真对不起”,大家笑着把作业本弄干。这个个案让学生小组讨论:
1、哪个情况好?为什么?
2、哪个情况不够友善,表现在哪里?经过这些的讨论分析,同学真的明白“友善”的可贵。在一个班集体真的需要“友善”,这样才能使同学们之间和睦相处。
“十字”习惯的培养,需要我们班主任付出艰辛的汗水,就一定会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营造良好用餐环境,培养文明健康习惯》广播稿[优秀范文]2
我国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由此可见实行文明礼仪教育,不仅是教会学生讲文明,懂礼貌,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是落实民族精神的一个有效途径。可是,现在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学生,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从小就受到百般呵护甚至溺爱,不懂得尊重、关心、体谅他人,很多学生不了解一些基本的礼仪,有的学生即使了解,在行动上也不能很好做到。因此,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有着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里仅就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谈一谈我的做法。
一、做学生的榜样
“身教不如言教”,在小学生还不能明辨是非的时候,模仿是其天生的本领。老师的言谈举止是无声的语言,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因此,我特别注重自己在学生面前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进行文明习惯的培养先从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做起。比如,当有学生给我递过书本时,我会由衷地说:“谢谢你,xx!”;当班级大扫除结束后,我会对所有学生真切地道一声:“你们辛苦了!”;当我不小心判错作业或对学生产生误解时,我会放下师道尊严,真诚地对学生说声:“对不起,是老师错了。”;不管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我见到学生都会主动和学生打招呼问好。说实话,刚开始这样做时,别说学生不习惯了,就是我也要经常提醒自己时刻注意自己在学生面前的文明形象。天长日久坚持下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这样使用文明语言已经成为一种很自然的习惯。
现在,无论你走在校园里,还是走进班里,学生们那一声声发自内心的“老师好!”、“谢谢你!”、“对不起!”“没关系!”会让我深深感觉到:对学生进行文明习惯的培养,老师的榜样力量是多么重要和必要。作为教师,不能只关注于向学生提出各种行为要求,然后像检查官一样检查学生做得好与坏,像法官一样判断学生做得对与错,而忽视了自己在与学生交往中的榜样作用。
二、积极开展丰富的活动
我在教授语文课的'同时还兼代品德课。我注意到在品德教材中有很多涉及到文明礼仪方面的知识。编者以生动有趣的故事、童谣,再配上好看的漫画向学生讲授文明礼仪知识,我觉得这就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我经常利用品德课和学生们一起学习,一起背诵教材中有关文明礼仪的童谣,并有意识地向学生补充讲述孔子、孟子、毛泽东等一些历史人物有关礼仪方面的故事,从而使学生对“文明”与“不文明”逐渐形成自己的认识、理解和判断,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做到自我约束。记得有一次作文课上,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秋天的校园》,我带学生们到校园里去观察,在下楼的时候,学生们兴奋地像小鸟一样说话声很大,这样肯定会影响到其他上课的班级。我就对学生们说:“什么时候要安静点呀!”学生们脱口而出:“楼道走路安静点”,然后所有人都马上放轻了脚步,停止了窃窃私语。
不仅如此,我还针对学生们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大力开展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如引导全体学生深入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举行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做到“心中有规范、行动见规范”;开展《文明伴我行》“五个一”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学唱一首反映文明礼仪的歌曲、写一篇感想文章、出一期专题黑板报、召开一次主题班队会、做一件讲文明讲礼貌的实事等,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学生自己“管”自己
刚开始时,面对学生的不文明行为,总是由老师去说去管,效果不大,有时还会出现学生“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现象。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督促学生们要讲普通话,出语要文明,我就在班里定了个“规定”,那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要文明礼貌且不能说脏话,如果谁违反了这个规定,就会被记录在一张由学生自己填写的表格上,该记录一周在黑板上公布一次。一周下来,看谁的“犯规”次数最少,谁就会被评为本周的“礼仪之星”。学生自己是记录员,又是监督员,一个学期下来,我利用这种学生自己“管”自己的方式培养了学生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待人接物习惯和劳动习惯,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有效的也是成功的。
四、在微笑中纠正学生的缺点
孩子毕竟是孩子,生活中难免会有很多“失礼”的地方。特别是对于这些课上说普通话,课下说方言的农村学生,怎样纠正学生的这些问题,曾经是一直困扰我的问题。太严厉或过于直接了当,有可能损害学生的自尊心,那将适得其反,如任其发展,显然又不是明智之举。刚接手这个班时,我发现班里很多学生在课下张嘴就用方言骂人,说脏话,我严厉批评过好几回但收效甚微。我想,由于学生从小就没有养成好的文明习惯,又怎能要求他们一下子就改正过来呢?我必须得改变我的做法。后来,每当学生再有类似情况发生的时候,我总是会微笑着告知他这些话或行为太不文明,并请他做班里的“礼仪监督员”,老师的温和与耐心让学生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现在,班里的学生都能自我监督,互相提醒,为我在开学初提出的“做文明学生,创文明班级”的目标而共同努力。
五、开展文明礼仪家校联系活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平时的言谈举止以及对子女的要求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直接在孩子身上发生作用。每次在学期初的家长会上,我都会把文明礼仪教育要求向家长通报,并把《“文明礼仪”家校联系卡》发给家长们,要求他们配合学校加强对子女的教育,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如:要求家长每天都对学生进出家门主动跟父母打招呼、能接受家长教育不顶嘴、能说话诚实不撒谎等具体项目进行评价。一周之后老师收到这张表就能够了解到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根据表上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很多家长都表示很希望继续开展这项工作。本学期,带着家长们的希望和重托,我根据家长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文明礼仪”家校联系卡》进行了完善。现在的《“文明礼仪”家校联系卡》不但有家长评价,还加上了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学生既能够看到家长的评价又能够看到同伴对自己的评价,为了得到同伴们肯定的评价,很多同学都改掉了很多不文明的行为习惯。
中华民族号称“礼仪之邦”,具有几千年的文明史。学校的环境和老师的教导将会对学生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产生终身的影响,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是我们每一位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学生文明习惯的培养还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只有二者共同配合,学生才会真正把文明礼仪形成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才会在学生心间撒下文明礼仪之花的种子,让它逐渐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