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常用15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观后感就是自己的一种思想感悟,观后感相当注重“感”,也就是从作品中领悟出的道理与思想。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
“池塘之底”是一个住满调皮孩子的学校,因为里面有许多都是父母离异,没有人管孩子,所以非常调皮。马修是一名刚被调到这所学校的新学监,校长是一个性格暴戾的人,我真不明白怎会有这样的校长,他虐待学生,大家都讨厌他,但是太怕了。马修以前是一名音乐家,他总拿着一个包夹,因为他决定教孩子们音乐,马修很幽默,对孩子们非常好,大家都很有兴趣地学,如果马修看见哪个孩子要被校长罚了,他回去求情,他十分善良!贝比诺很可怜,父母死了,他不相信,校长就骗他星期六父母就来了。
马修发现莫安琦很有音乐的`天赋,所以成了他的合唱团的独唱。我认为这是最好的结局了,可是谁知道呢?一场大火就灰飞烟灭了,其实马修救了孩子们,因为他带他们去玩捉迷藏了,但是校长却为他没有看守学校而解雇了马修。之后,其他的老师投诉了校长,这所学校就这样消失了。贝比诺无处可归,执着的请求马修带他走,马修心软就带他走了。
马修用他的方式造就了善良的孩子们,我为哈山校长的残忍而感到十分愤恨,对孩子的遭遇而感到十分心疼,对孩子们遇到马修而感到十分开心,对被比诺的执着而感到十分快乐!我还是不能忘记马修临走的那天,孩子们把门锁起来(不让校长阻止)对着窗口写下自己的名字和祝福扔给马修,对着窗口合唱送行!马修幸福得流下了眼泪,他曾说过,虽然他没有妻子,但他有六十个孩子!
这部电影真的很励志,他告诉我,要看准自己的优点,有了梦想,就去追梦,只要真心的对待一个人,就一定有回报!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2
《放牛班的春天》,一部看过数遍,仍让我参不透的电影,因为人物与人物之间太多的眼神交流,让我总忍不住揣度这一颦一笑背后的深意,这一揣度也就更深刻地感受到:教育是需要载体的。曾看到过这样一句话:衡量教育是否成功,不是看分数,而是看受教育者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如果受教育者对所学知识的越来越大,说明教育成功了,反之则教育失败。看了这部电影,我觉得不妨改一改:衡量教育是否成功,就看孩子转变了多少。我们要看的不是孩子在教者强压下的表面化的乖巧,而是在无强压的情况下他们能懂得自我约束,学会自我管理,最终成就自我。这就是我理解的成功的教育。
电影中,那个让孩子们难忘的学监——克莱门特·马修的教育无疑是成功的,他让那个一直坚信着“爸爸周六来接我”的派皮诺在电影最后发出了“求你把我带走吧”的恳求;他让学生们敢于向不合理制度反抗,锁住了门,提起笔写下真挚的话语,托那一架架飞落的纸飞机传递他们对马修的不舍与喜爱;他让一个个面无表情,一脸阴郁的孩子们有了笑容;他让一群会偷盗、说谎、抽烟、搞恶作剧等的问题学生成为了明辨是非,做事有分寸,有理想的人;他让一群冷漠的同事变得感性起来,敢于同不合理制度抗争······电影中不光成功的塑造了马修这个优秀的音乐家、学监的形象,也成功塑造了一个浅薄、势利而冷酷的“铁血”校长,一个常常把“行动—反应”挂嘴边的校长,“犯规——处罚”是他一贯、单一的教育模式。在这里你看不到教育、教化的影子,那厚重的大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会客安排、关禁闭罚劳役的处罚等近乎军事化的管理使这里更像是一座监狱而不是学校。马修的出现无疑让这个“放牛班”的'孩子们迎来了春天。
起初,我觉得马修是一个胆小、懦弱的人,他眼睁睁地看着无辜的孩子被强行拉进去关禁闭却不敢吱声,他只敢站在校长室门外,听着孩子被校长无情掌掴,却不敢进去劝阻······但后来我理解了他的这份懦弱,因为对于一个失业的人来说工作有多重要,他要保住饭碗就必须在这样的制度下工作,接受领导,这是他的无奈。所幸,他骨子里是一个有爱心,有耐心,满怀教育热忱的优秀教师、音乐家,他会在无力改变大环境的情况下进行力所能及的探索。孩子们爱唱歌,他就牢牢地抓住了这个兴趣点,以音乐作为他教育的载体,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最佳境界。唱他自己亲自为孩子们量身定制的乐曲,让孩子们饶有兴趣地唱自己的生活;他根据孩子们的情况,给他们分好声部,一点点地教孩子们唱,体现了他的因材施教······一段时间后,我们看到孩子们唱歌时的专注动情,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快乐活跃却遵守规矩的身影,看到了他们的互助友爱······教育是需要载体的,这个载体是以孩子的兴趣点为着力点的,所以我们得向马修一样,发现问题后该分析问题,寻找教育的载体,然后加以实践、反思、总结。
看着马修深夜还在为孩子们创作歌曲,看着他全情投入地训练着孩子们歌唱,看着他发现了孩子身上的问题,在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的前提下进行的适度教育,看到他时刻关注着孩子们的举动,揣度孩子们的内心,总是站在孩子们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我觉得很惭愧,不由得扪心自问:我能教给孩子们什么呢?我的教育能改变什么呢?繁重的工作,巨大的压力让我渐渐丧失了工作的热忱,面对那些问题学生,我常常表现得很没有耐心,除了一味地训斥,没有别的方式。学生骂疲了,自己也训累了。这部电影给了我一个启发,我也应该寻找教育的载体,孩子们喜欢玩,我也可以在无力改变大环境的情况下进行力所能及的探索,制定游戏活动方案,加以实施,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呢?能成功固然很好,失败了也没关系,可以反思总结,从头再来。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3
这周,乐理老师推荐我们看一部关于音乐的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星期天,我在家里和妹妹认真地看了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十分感人,说的是一位平凡的老师来到了一所被大家视为“教养院”的学校。这里的学生都很淘气,校长和老师一直用“犯错就罚”的简单办法教养孩子们,但是同学们并没有变好,而是变得更加叛逆。但当那个音乐老师来后,他用音乐来感化同学们,并成立了一个合唱团。孩子们非常争气,懂得了老师的爱,孩子们也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最终,这位老师用他的爱和宽容改变了这群淘气的.“坏”孩子,孩子们的梦想也如愿达成了。
看完电影,我感觉到了音乐强大的魔力,同时知道了每个孩子都应有自己的梦想,孩子们都是有无限可能的。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4
一直想看《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近日有点空闲,看了这部电影,这部电影,与其说是教育孩子的,还不如说是教育成年人如何对待孩子,如何正确的对待孩子,这部电影中对待孩子给我几个感触
一是平等公正的.对待孩子。这里有两种不好的例子,原来的校长,采用体罚、粗暴的手段对待孩子,得到的是孩子的欺骗、粗暴和不尊重;
二是建立了一种理念。尊重,耐心,信任的应用。教育孩子不仅仅是纪律更需要的是关心孩子的需要,
二是教育孩子的手段或方法。音乐或体育的作用可以起到纪律和团结全体人员的作用;体育和音乐,是一种仪式,可以起到培养个人主动,积极的意识的作用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5
刚听到这影片的题目,有些不解,何为“放牛班”在观看影片后,才明白这个“放牛班”与真正的“放牛”一点关系也没有,所谓“放牛班”指的是一群放任自流的孩子,“春天”就是影片中这群孩子碰到了一个善良幽默的教师,他带领孩子们走出了一片新天地,给他们带来了春天的期望。一部法国影片,中国博大精深的五个字翻译后,一种隐喻恰到好处的展示了影片所想表述的含义。
同时,这部温情的电影给了我最直接的启示:感动,震撼,反思。
一群被认为应当抛弃、放任自流的孩童,从新拾起了期望,从唱歌中找到自我的兴趣,让我感动;那些写着孩子们离别祝福的纸飞机就在万分恰当的时候出现,让我感动;那个一开始就在门口等爸爸的佩皮诺最终在星期六找到了“爸爸”,让我感动……当马修孤独离开时,那一只只从窗口伸出的手,还有飘落的字条,让我一下子落泪了。感动,更是因为平凡的马修那颗博大的爱心。
马修他或许称不上是一个优秀的音乐家,但他绝对是个好教师。他用不一般的爱心、信任、理解和真诚改写了孩子们灰色的记忆,留下了欢声笑语!使我震撼!他用音乐给予了孩子期望,引导他们走回正途,看到了自我的“春天“,使我震撼!艺术的力量如此巨大,让多少冥顽的灵魂得到救赎。使我震撼!
从事教育工作也已经三年多了,这样的孩子我也会遇到,尤其是班级里平常调皮捣蛋的孩子,真的是让人头疼。有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也是狠狠的教训他们,让他们下次不敢犯错误。说实话,这确实有效果,但我却发现,这些孩子已经失去了他们做为孩子所应有的活力。我们跳过了在教育过程中的情感环节,直奔目标。我们强调了太多的是管理,教育反而从主角变成了配角。
苍鹰能在天空中翱翔,因为它有丰满的羽毛;蝴蝶能在花从中起舞,因为它有七彩的飞翼;海鸥能在大海上徘徊,因为它有矫健的翅膀;幼儿时,那双双好动的眼睛对这世界的一切一切充满了好奇,想象着未来是如何的--是有着花仙子的芬芳国度,是有着蓝精灵的欢乐天堂,是有着阿童木的机械世界,还是有着小丸子的搞怪笑园每个孩子在他降临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是天使,给我们带来欢乐,带来期望。(就如《三字经》中说的:人之初,性本性。)
但长大了又是如何呢为什么天使会变成魔鬼呢
原先,魔鬼是感觉被遗弃的天使为了获得关注的一种反叛,那并非他的本性。影片中的皮耶尔--拥有天使的面孔,魔鬼的心灵,是一个十分反叛的孩子,可是马修却看到了另一面:他在唱歌方面的潜力。然而马修却用自我爱心、信任、宽容、真诚将“魔鬼”拯救,慢慢的变回“天使”。可能那时孩子们的心灵,真的是在天堂了,因为被认可,被肯定,被赞扬,或许他们真的是第一次找到了自我。再来想想我们的孩子,当他们因为犯错而战战兢兢的走到我面前的时候,批评、惩罚或许有效,但想想这并不是最好的办法。我们应当看到:孩子们都有自我的优缺点,关键要看我们怎样去发现,怎样去挖掘,怎样去引导。我们作为教师应当用发现的眼睛,去寻觅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或许我们教师每一次真诚的表扬,每一次的宽容,都会给他们一份自尊和自信。
作为教师宽容和真诚真的很重要,“放羊班”的孩子找到“春天”跟马修教师的真诚和宽容是分不开的。宽容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教育的智慧。学生之为学生,就是因为他们还是孩子,有缺
点,不懂事,甚至会犯错误。教师之为教师,就在于我们年长于学生,涵养胜于学生。宽容能使我们看到欢乐的曙光,享受教育的过程,感悟人生的成长。仅有宽容,才有真正的理解;仅有理解,才有会心的沟通;仅有沟通,才有真诚的信任。其实,无论这个世界多么不乐观,多么灰暗,其实一些也只是伪装的,其实人人心中都有爱,人人心中都明白感恩,人人都可体会别人对他们的仁慈与付出。真诚的爱在世上是稀有的,但也是人间最宝贵的。每个人心中都渴望理解爱。马修教师,一个怀才不遇的作曲家,一个在世间不被重视的穷教师。他所付出的心血没有白费,至少重燃起一些孩子们心中的期望,看到了自我的“春天”。一位教师能够让一个孩子得到对自我的肯定,对人生的期待,真的很伟大!但并不是每一个教师都是伟大的。每一位孩子都渴望着在自我的人生路上能遇见一位好教师,能够遇上便是一种幸福。而做这种教师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像马修,虽然被校长开除了,但那一双双从窗口伸出的小手,那一个个写满了孩子最真挚祝福的纸飞机已足以让他感动,让他幸福!
再仔细想想我作为一名教师我的价值又再哪我何尝不学学马修也用自我尊重、宽容、爱心、真诚去感动孩子们,去接纳每个孩子,让他们在自我的世界里找到自我的“春天”,让他们在自我的蓝天中自由的翱翔,越飞越高!作为教师我也渴望自我也能象马修一样收到孩子们的纸飞机,写满了祝福与期盼的纸飞机!更期望在自我的教育事业中真正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6
永远别说永远,凡事都有可能
池塘之底,没有光亮,这里充满了无序、混乱、惩罚、叛逆、撒谎、冷漠、罪恶、破坏、恶作剧,在“行动——反应”的机制下,一切恰似和谐——直到马修的到来——这是一种改变的力量,改变顽固单调乏味的力量。“在灰色的晨曦中,找寻通往彩虹的路,揭开春之序幕”,剧中反复的歌唱这首歌,就是在告诉我们,希望总是会到来,只要我们执着的等待,
教育是一门艺术,不是单纯的`惩罚和告诫,否则也必然如片子前期的孩子们更加的放肆与无忌。马修的出现,善良如约而来,他用自己的特定教育方法纠正了孩子的方向,从开始的没一个愿意成为老师都后来转变为合唱团的一份子,每一个孩子找到了真正的快乐。掩幕而想,这种境界不正是我们所要的吗。
只要用心付出,用爱奉献,凡事都有可能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7
读了放牛班的春天后,我感到老师是多么的强大,值得尊敬!使我又一次受到了良好的师尊教育。“池塘之底”是一个住满调皮孩子的学校,因为里面有许多都是父母离异,没有人管孩子,所以非常调皮。
马修是一名刚被调到这所学校的新学监,校长是一个性格暴戾的人,我真不明白怎会有这样的校长,他虐待学生,大家都讨厌他,但是太怕了。马修以前是一名音乐家,他总拿着一个包夹,因为他决定教孩子们音乐,马修很幽默,对孩子们非常好,大家都很有兴趣地学,如果马修看见哪个孩子要被校长罚了,他回去求情,他十分善良!
贝比诺很可怜,父母死了,他不相信,校长就骗他星期六父母就来了。马修发现莫安琦很有音乐的天赋,所以成了他的`合唱团的独唱。我认为这是最好的结局了,可是谁知道呢?一场大火就灰飞烟灭了,其实马修救了孩子们,因为他带他们去玩捉迷藏了,但是校长却为他没有看守学校而解雇了马修。之后,其他的老师投诉了校长,这所学校就这样消失了。贝比诺无处可归,执着的请求马修带他走,马修心软就带他走了。
马修用他的方式造就了善良的孩子们,我为哈山校长的残忍而感到十分愤恨,对孩子的遭遇而感到十分心疼,对孩子们遇到马修而感到十分开心,对被比诺的执着而感到十分快乐!我还是不能忘记马修临走的那天,孩子们把门锁起来(不让校长阻止)对着窗口写下自己的名字和祝福扔给马修,对着窗口合唱送行!马修幸福得流下了眼泪,他曾说过,虽然他没有妻子,但他有六十个孩子!?这部电影真的很励志,他告诉我,要看准自己的优点,有了梦想,就去追梦,只要真心的对待一个人,就一定有回报!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8
今天下午,校园安排咱们看了一场电影,电影名叫——《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日记体影片,十分积极向上,叙述了一个坐落法国的一个教养院里的故事
电影首要叙述的是国际闻名指挥家皮埃尔由于要参与母亲的葬礼回到了他的故土——法国。一天晚上,他的老友贝比诺来到他家,给了他一本陈腐的日记:这是他们的教师马修写的日记。看着教师的日记,皮埃尔的回忆又重现在了他的眼前。
1949年,马修因受不到重用,来到了法国的`一所教养院。这儿的学生都很不听话,不是犯过罪便是十分难缠。当他发现院长先生运用体罚来赏罚烦了错的学生,他开端厌烦起了院长。他为了不让学生们遭到体罚,学生做了恶作剧伤害了一个人的眼睛,他只让他照料那个人,没有让他遭到赏罚,
当他发现这个教养院没有音乐的时,就在自己的班里创办了合唱团,他期望用这个方法来管束学生,很管用。可是,天公不作美,院长发现了他们,所以,马修被赶走了。可是马修走得时分,孩子们不能来送行,可是,他们用纸飞机来跟教师说再会,并且,他还带走了贝比诺。
这个影片很感人,所以,咱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之后,酬谢爸爸妈妈,酬谢教师,酬谢祖国。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9
这是我第三次观看此部电影,第一次是在参加幼师教师资格证考试之前;第二次是在自聘老师培训班上;第三次是在今天晚上。虽说,随手写一篇电影观后感。但如果没有以尊重的心态认真体会电影中的精神,这是不好的思想,起码没有做到尊重导演、尊重推荐这部电影的前辈老师。电影的开始,出现的人物根本不知道是谁,直到一个人的出现——贝比诺。50多年之后的相见,已是满头白发之人,基本上都认不出来了。贝比诺先生带来了一张他们上学时的合照,说起了当时的代课老师马修先生的故事,回忆起了在池塘畔底辅育院的种种往事。
这是一所行为偏差的青少年辅育院,1949年1月15日,马修老师提着行李箱来到了这里。他看到的第一位学生就是贝比诺,他说自己在等“星期六”,因为会来接他。麦神父给马修老师开了大门,并带他去了校长那儿。校园里弥漫着冬季的寒冷和阴森,路上遇到一名被校长处罚的学生正跪在地上擦地板。麦神父在开医务室大门的时候被某个孩子的恶作剧划伤了眼睛,哈善校长立即暴怒的要求全体集合捉拿凶手。校长根本不知道谁是凶手,就让马修老师随意点一个名字进行处罚,并且命令“全体不准休息,停止探亲”。哈善校长的行为完全违背了教师的耐心、公平、公正、尊重学生的教书育人行为规范。校长还命令大家互相监督举报真正的元凶,马修老师马上意识到“这是鼓励大家打小报告,这不利于学生健康的`心理发展,是有悖正确的教学理念。”然而,校长却批评了马修老师的言论。马修老师在上课之前,送别了前一任的老师,这位老师告诉马修:“这些孩子是天使的脸庞,魔鬼的心肠。一犯规,就要处罚。”马修老师一脸疑惑的看着他,可能在想:孩子们会变得越来越好的,不应该被否定的。
马修老师带着崇高的到的情怀,专业的教师素养,开始于这一群别人眼里的“恶魔”相处。第一次走进教室就被孩子们捉弄,并未向校长举报,选择了保护他们。马修老师知道是谁的恶作剧伤害了麦神父的眼睛时,对这名学生做了处罚,处罚他卡间休息时去麦神父的医务室做志愿者照顾他,直到麦神父的眼睛康复为止。马修这样的惩罚而不是送给校长关禁闭,这让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用行动向麦神父说了“对不起”。使孩子的心理滋生了善良的种子,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要负责任的。而校长的做法就是揪着学生的耳朵拽进校长室进行各种粗鲁的体罚。马修老师在音乐课上耐心的倾听着每位学生的声音,并把他们放在了适合位置上,体现出了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随着合唱队的进度,这所死气沉沉的学校里开始变得有朝气、有阳光、有欢乐。学生们在一起开心的万户外游戏,认真的做手工,闹事情的情况明显减少了,这些都是马修老师带来的教学理念所改变的。
这部电影有太多的学习内容,其中的多处故事情节都在阐述如何做老师?怎样做个好老师?就如,上午严校长所说的:俗话说“老师是吃良心饭的”这是老前辈们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如今的教育更是强调广大老师要学做“四有”好老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并且明确指出学校的教育是“五育并举,德育为首”,把“关爱学生、保护学生、不做伤害学生的事、敬业守法”铭记于心,牢记于行;坚守十项准则——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潜心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加强安全防范、坚持言行雅正。秉承公平诚信、坚守廉洁自律、规范从业行为。
电影中马修老师的做法让我深刻体会到桂贤娣老师所说的如何关爱学生?做到严慈相济,真心关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不得歧视侮辱学生,严禁伤害学生。马修老师也做到了“因生给爱”十法:
1、体弱生爱在关心;
2、病残生爱在得体;
3、过失生爱在信任;
4、屡错生爱在耐心;
5、向师生爱在珍惜;
6、背师生爱在主动;
7、个性生爱在尊重;
8、普通生爱在鼓励;
9、学困生爱在赏识;
10、后进生爱在鞭策。
我要经常读读这些前辈老师的教学经验总结,希望自己能领悟的更透彻一点,并践行在我的教学中。电影中哈善校长的教书育人行为是错误的,他的眼里看到的都是邪恶的一面,不愿意看美好的一面。他的体罚行为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使得学生变得冷漠、孤僻、敌视、心里闭锁等畸形心态心理。老师的工作职责是很重要的,就像今天下午朱校长所讲的那样“做有高度的教师——你可以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也可以扼杀一个孩子的命运;具备专业的学科知识,做个有广度的老师——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我只崇拜能人;了解孩子,懂得孩子,做个有温度的老师——亲其师,信其道”。
总之,通过这部电影,让我有了更清晰的教学思路。我要学习电影中的马修老师,学用他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更会听取各位前辈老师给出的教学经验总结。希望自己的悟性能有所提高,能更多的领悟电影中的精神,也希望自己能像马修老师一样帮助到每一个孩子,望他们以后都能“以梦为马,不负昭华”。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
“放牛班”是一种俚语,在台湾话中被译为“垃圾班”。这部影片中合唱团深情的演唱洗涤了我的心灵,而马修成功的教育更让我心生无限感慨。
马修是一位热爱音乐而又郁郁不得志的乡村教师。他为了生计而来到名叫“池塘之底”的学校教书,他所面对的是一群问题少年。
他为校长的“行动反应”的惩罚教育而深感无奈。他明白,尽管这些问题少年们时常搞恶作剧,但他们的本性依然很善良。于是,他决定建立一个合唱团,用歌声融化坚冰、净化孩子们的心灵。
莫翰奇是一个热爱音乐且有一副天生好嗓子的帅气少年。他的眼中时刻透露着坚毅。在受处罚期间,他听见同学们的歌唱,满眼都是羡慕和无限的向往。莫翰奇情不自禁的歌唱声被马修听到,这种天籁之音得到了马修的赏识。
马修了解了孩子们的情况后,便为他们分配了任务。虽然他们走调严重,五音不全,但每个人都被委以重任,甚至年幼的贝比诺都得到属于自己的任务。这种被发现、被重视的感觉,多么好!那是对心灵的一种唤醒。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的眼中渐渐的不再满是蛮狠和霸道,而是多了几分柔和,甚至还懂得了感动和谅解。最后一次为公爵夫人演唱时,马修把最后独唱的部分留给了莫翰奇。悠扬的歌声响彻教堂,他的脸上洋溢着得到老师谅解后的快乐和懂得感恩的欣喜。
马修尊重学生,他严厉而宽容的爱,感化了这些问题少年。他们的眼中有了自由的光,心中有了美好的梦想。而被校长拳打脚踢的'蒙丹,被校长冤枉而去坐牢的他,则以一场纵火案件回馈了这所寄宿学校。
马修把热爱的音乐分享给了孩子们,歌声环绕着“池塘之底”,给死气沉沉的学校带来了勃勃生机。而孩子逐渐开朗的性格,渴望自由的本性和无比温暖的眼神,也让马修如沐春风,迎来了美好的春光。
马修摇动指挥棒,用音乐感化更多的心灵,用尊重和信任洗涤着每一个人的灵魂。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马修离开学校时,孩子们的纸飞机和摇动的双手让他感动得热泪盈眶。愿教育其乐融融,愿所有的师生都能享受无限春光。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1
野百合的确迎来了春天,可它并非亘古不变;我们也幸运地聆听到夜莺美丽的歌喉,可音乐毕竟不是万能。马修的出现,给“池塘之底”带来了一束光芒,转瞬即逝。
就在哈桑校长为经费解决而振奋时,一个电话让这一切灰飞烟灭。因误解而被蒙羞的蒙丹,纵火烧了给自己带去无尽痛苦记忆的学校,留下一个诡秘的笑容,转身远去。幸运的是,其时马修恰好带领六十多个孩子去野外游玩,幸免一死。然而,马修的擅离职守而造成的损失,也是无法推诿的。终于,这个可怜的失败的音乐家,失业的学监再次沉如池塘之底。他被解雇,并要求立即离开,不得与孩子们再见。
也许,我们在唏嘘之余,为之扼腕痛惜,甚至愤愤不平。然而,我以为马修的确需要全面地检省自我。在校长采取“连坐”制而让他任意选择名字时,他委曲求全了;在皮埃尔因为漫画辱骂校长而被禁闭,马修支持了,空留一个无助而又充满期待的眼神;在他的课堂上,屡屡充斥着以送到校长室来恐吓学生;面临蒙丹的到来,由于所谓的心理专家的测试近乎白痴,以及邪恶倾向,马修企图树立绝对权威,结果造成自身的胆怯与班级的混乱;在佩比诺遭到蒙丹的强势威胁时,马修再失良好的'教育机会,而是以不向校长告发食堂用餐为交换条件,警告他“不允许再看佩比诺一眼,即使是一眼,也会让他的生活变成噩梦”;在蒙丹因为偷窃沙贝的手表而被禁闭时,他也只是埋怨失去了唯一的男中音;更无法谅解的是,在学校资金丢失而误解为蒙丹所偷,被校长拷打半小时,强行送往警察局时候,沙贝向他投去求助的一眼,他竟然无动于衷,只留下蒙丹意味深长的一笑……
然而,法国人毕竟浪漫而温情。当马修再次拎起饱经沧桑的皮箱远去,而叹惋这些孩子的谨慎看起来更像是冷漠的时候,我们看到一只只飞机从窗口飞降下来,折叠的飞机上写满充满个性而深情款款的语句;也看到一只只尚且幼小的小手在空中飞舞,似是告别,又似是追索未来。在那一刻,马修感觉
自己的每寸肌肤都透出了愉悦和乐观。作为教师,其存在的意义与享受的幸福得以呈现。
池塘之底固然有其值得讽刺的意味,是对人格的亵渎,也是对自我的否定。但对于优秀的教师而言,这同时也意味着“冰山效应”,我们可以将更多的视角转移到学生的潜在的待开发的领地,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被忽视的群体或个体中来。
教师的意义在于开发学生潜能,拓展心智发展的疆域的同时,培养可持续性发展的自觉性。从这个角度去审度马修,他只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带领学生飞翔。因此,莫杭治是幸运的,他因顽皮过度而遮盖了的音乐天分,被马修敏锐地洞察到,并得到很好的培育,至少得到了肯定与张扬。这为后来跨上更高的平台夯实了基础并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他终于成为声名远铎的指挥大师。
然而,我们要追问的是,作为学科教师,他除却合唱教学外,本身的学科素养培育呢?还要追问的是,作为教育工作者,他将班级分散的心聚焦于音乐,这无可厚非。然而,教育到底要给予学生怎样的影响?莫杭治终于前往里昂音乐学院进修,追随他而去的佩比诺呢?纵火洗校的丹东呢?为买热气球而偷窃的郭邦呢?
我们在倡导教育理念多元,形式开放的春天,是否会被繁华与喧闹迷失了教育的本色?无论是本片中的马修,还是《摇滚校园》中的奈德,我以为都只能作为另类的教育方式,或者作为教育的参考与补充,警醒与鞭策。设若以之为模板,甚至为之振臂高呼,摇旗呐喊,我以为是另种形式的迷茫!永不放弃,前方总有希望在等待!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2
这是在家写下的最后一篇观后感,三天之后的现在就是在学校了。感慨时间的步履匆匆,世间的阴差阳错,世界的千变万化也从未从停歇。对一部电影的思考与感想,也是对自己的反思与沉淀。《放牛班的春天》(法语《Les Choristes》)是20xx年3月17日上映的一部法国音乐电影,由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执导,杰拉尔朱诺、让—巴蒂斯特莫尼耶、弗朗西斯贝尔兰德等人主演。讲述的是一位怀才不遇的音乐老师马修来到辅育院,面对的不是普通学生,而是一群被大人放弃的野男孩,马修改变了孩子以及他自己的命运的故事。
记得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在高中时期,当时听到这部电影的名字便觉得十分奇怪、。电影为何叫做放牛班的春天,当时猜想着或许这是一部以乡村为背景的电影。后来才知道放牛班的春天是台湾译名,放牛班在台湾的意思就是垃圾班差班的意思。放牛班中的放牛二字指的就是我们常说的对学生不教不管也就是所谓的放羊之意。
记得当时看完这部电影的第一感受是:如果我也能遇到像马修一样的老师,或许我的人生也将会大不相同吧。就像《垫底辣妹》中的沙耶酱遇到坪田老师,在坪田老师的指引与帮助下,由年级倒数第一走上开了挂的人生。而这一次观影感受却完全不同,当时的自己只是站在一个学生的角度,而此刻的'自己的却是一名师范生。
现在的我常常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真的成为了一名教师,那么我到底该怎么教育学生呢?我时常会在脑海中思索着《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这些教育课程中的原理和方法,规律和手段。经常想着想着便思绪紊乱,一团雾水。但当我在一次看完这部电影,答案好像逐渐明晰爱与尊重。那些方法、原理、规律和手段仅仅只是辅助性手段,而真正的核心才是爱与尊重。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特殊的存在。所谓的好孩子与坏孩子的定义不过只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没有人能够保证好孩子不会变成坏孩子,也没有人能说坏孩子不会转变为好孩子。但是往往很多时候的一些界定,也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定义了自己。就如同的影片中学校的名称池塘之底在潜移默化中将所有的孩子定义成顽皮、品行恶劣的孩子。
而仔细思考这些孩子为何会被送往这所学校的原因,也大多数来自于原生家庭的成长环境影响。给他们幼小心灵造成的伤害,导致了他们性格上的一些缺陷。但这并不是不可逆的,影片中的马修便通过教育,通过音乐让孩子们变得日益快乐,发现他们的音乐天赋,让他们找寻到了心之所向甚至是人生道路。老师仿佛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位过客,对于每一位老师来说,这一生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学生,而对于一生中仅有几位老师是黑夜中星星般的存在。而星空之所以美丽,就是因为在无限的宇宙中,不管黑暗如何蔓延,总有星星会在黑暗中闪烁。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鼓励,一声夸赞,一次惩罚,一声责骂对一个学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漫天撒下爱心种,伫看他日结果时。今夜繁星似锦,对着满天繁星许下愿望,愿数年后的我也能如同马修一般用爱与尊重去滋润与灌溉我的学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3
开学这些天,我们班同学的表现一向都很好,孔教师一高兴,利用午时两节课的时间,让我们看了电影——《放牛班的春天》。
电影讲的是一位新音乐教师名叫马修,他们班的同学调皮捣乱,教师不细心摔了一跤,同学们就开心地拿着他的包传来传去。遇到这样的情景,院长一向是犯规就要惩罚,可马修教师对于这些学生的错误,就不会惩罚,他会告诉学生错误在哪,并让学生去弥补错误。
多么好的一位教师啊!在同学们犯了错误,不是惩罚,而是让学生明白他们自己的错误在哪里,他爱每一位学生,为了他的学生,他付出的太多太多,每一天晚上,他都自己写乐曲,自己编歌词,再教给学生们。
其实,我们孔教师也是这样的呀!她平时对我们关怀备至,对每一位同学都那么有爱心。为了让我们学习吟诵,她自己先从电脑上自学,学会了,在认真地一遍遍教会我们。此刻,当我们那首诗不会背时,只要把诗吟诵一遍,就会想起忘掉的诗句。
多么好的一位教师啊!他自从发现很多同学都喜欢唱歌,嗓子都挺好,对自己写的歌词异常感兴趣后,便发誓要成立合唱队,教会同学们唱歌。
我们音乐教师也是这样的好教师。六一儿童节前一个月左右,他决定成立一个合唱队,参加六一的汇报演出。音乐教师从每个年级的各个班里挑出队员,每一天利用午时放学后辅导我们唱歌,不图一分钱,不要一点儿回报,心甘情愿地一点点教我们乐理、唱歌技巧。
多么好的一位教师啊!正因为他赢得了同学们的喜爱,当他因故被院长开除,将要离职时,院长狠心不让学生们与马修教师相见,于是,同学们便叠出纸飞机,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在了飞机上,当教师走过教室楼下,一只又一只的'纸飞机从窗口飞落下来,上头写着不一样的送别话。同学们在没人指挥的情景下,又一次唱起了马修教师教的歌,挥手与教师告别……
我又想到了我们以往的英语教师,她教我们英语只教了一个学期,第二个学期只上了几节课,教师就因为家里的原因辞职了,当时,教师有样东西忘在了教室,当已经致辞的教师又回来拿东西时,我们全班同学一下子围住了教师,拉住教师的手,舍不得教师走……
这样的好教师,爱心送给了一大群调皮的学生;这样的好教师,把一位简直无药可救的学生教成了歌唱家;这样的好教师,教出了一群团结友爱的合唱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4
这部影片用倒叙的方式讲述了一个老师和一群孩子之间的平凡的故事。让我再次看到了人之初,性本善的力量。让人相信了天生我材必有用。马修老师就像伯乐一样,将希望之光照相了那群在池塘之底的孩子。他们本来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在黑暗里挣扎。看到孩子们一个个被院长和其他老师体罚,他们不分青红皂白,完全不给孩子们辩解的机会,从来没有想过要真正用心教育孩子,用他们的行动—反应模式来对待孩子们,看着很残忍,为孩子们感到惋惜。孩子们像囚笼里的小鸟一样在高墙之内绝望的生存着。孩子们脸上写满了憎恶,个个都是面部狰狞的表情。自从马修老师到来,他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找到每个孩子的特点,比如让孩子们随意唱一段,分高低音来编排音乐。让孩子们获得了重生,他用音乐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给他们平静的生活激起了一朵浪花。他特别用心从孩子眼光中转变教学方法,让孩子找到心灵的自由。甚至违反教养院的规定,带孩子们去野外郊游。
用心地做老师,我们应该在孩子最困难的时候去尊重,相信理解他们,要知道孩子们都是独立的个体。马修老师虽然是一个代课老师,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业绩,但却是一名伟大的老师。至少在孩子们心中很伟大。不管什么时候马修老师都在理解,宽容,尊重这些被园长看来是劣迹斑斑的差生!我的记忆深处从此烙下了一个不可磨灭的情节:当马修神情黯然地离开学校大门时,收到了曾经是顽劣甚至邪恶的.学生在卡片上写满了的思念与祝福,那一双双挥舞着的手诉说着留恋与不舍,这一刻,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脸;那一刻,我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看了这部影片,感动之余,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启示: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应该看到: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应该充分挖掘每个孩子的闪光点。给孩子犯错的机会和解释的机会,让孩子充分的去展示自己。用心,用情,用爱对待每一个孩子。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
古之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今之师者,业绩升职加薪也。
老师,一直都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小时候就知道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老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人之楷模,为人敬重。
但是老师也是人,不是神,并不是每一个老师都是俯首该为孺子牛的,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并不容易。
影片中有两个对立面,那就是马修老师的亲和派和拉齐校长的规矩派。
在马修老师的观念是“从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他热爱他的学生,面对学生的.顽劣乖张,他会去指正他们的不足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让他们对自己犯下的错误进行自我反省,教导他们怎么去弥补自己所犯下的错。他让他的学生们有所追求,让他们爱上了合唱,让他们知道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让学生们得到一种自我的归属感。
而拉齐校长的观念是“行动,反应”。学生对于他来说只是他升官发财的工具,对于学生他没有以仁爱之心去爱护他们,只是用机械的方式去要求他们,不许做这个,不许做那个。每个人都渴望被关爱被认同,在那没有爱的教育模式下,学生们就越发的叛逆任性,其实这也是学生无奈的一种反抗吧。因为在大人的世界里他们永远都是对的,孩子们没有能力去批评他们的不是,孩子唯一有能力去做的反抗就是以同样的方式以暴制暴。
孩子就是纯净的一面镜子,你对他笑,他也会对你笑;你对他好,他也会对你好;你对他生气,他也会对你生气。所以马修老师用友善和爱的照亮了孩子们的世界,在马修老师被校长开除的时候,孩子们想反馈马修老师他们对他的爱,但是他们无力去反抗成人世界的各种规则,所以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用纸飞机去寄托他们的感谢与思念。
所以在影片的最后马修离开时说了这么一句台词,在那一刻我感觉我的每一寸肌肤都透出了愉悦和乐观,我想向着全世界呐喊,可是谁能听到呢?没有人知道我的存在。伟大的艺术家透过镜子看到了真实的自己,我叫做克雷芒马修,失败的音乐家,失业的学监。最后马修虽然离开了,但他是满心欢喜的,因为他用音乐和爱去感化了学生,让孩子们学会了感恩,让他们拥有了爱的力量,这对于孩子们的影响会是一生的,他自己的内心也得到了满足,他的爱在孩子们身上得到了传承,即使离开他也特别的欣慰。
教育者的伟大成就和内心的富足,在于他影响和改变了多少人。所以马修老师不用对着全世界呐喊,他也感受到了孩子们真诚的心声了。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相关文章: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06-13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06-16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热门】12-07
【推荐】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2-07
【热门】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2-07
【精】《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2-07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热】12-07
【精】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2-08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精】12-08
【热】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