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活动总结

时间:2024-08-19 00:18:42 活动总结 我要投稿

课堂活动总结15篇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因此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总结哦。那么总结要注意有什么内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堂活动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堂活动总结15篇

课堂活动总结1

  一、本次活动的意义

  1、通过本次活动提高对高效课堂的再认识。

  2、通过本次活动进一步提高校本教研能力。

  3、通过本次活动使我们的年轻教师尽快走向成熟。

  4、通过本次活动提升我们对课堂的反思能力。

  本次活动历时半个多月,从准备到展示到今天的评课结束,各个教研组通过集体备课,到试讲再评课,再修正,反复锤炼,既体现了团队精神,又提升了集体备课的水平,也使讲课教师得到了锻炼。本次活动各位教师踊跃听课达500多人次,积极参与评课,收选评票108张,不言而喻,本次活动的任务已完成,目的已达到。

  二、听课后所引发的几点思考

  1、以生为本的课堂才是有活力的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课堂。

  以生为本是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把问题交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去交流、去合作、去探索。

  当然,这里的提问是关键。

  比如,刘瑞芳老师的《从算式到方程》整个课堂设计了15个大问题和若干个小问题,全部由学生自主作答,问题的设计是一环紧扣一环,环环相扣,教师简炼精准的语言起到控制课堂节奏,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思维的作用,整堂课一气哈成,效果极好。

  这15个问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极好得展现了知识的生成与发展过程,问题之间的思维连续性让学生不由自主的饶有兴趣地去思考,去探究去解答。

  随着问题的解决,学生之间的交流,本节课所达成的目标自然完成,这个目标就是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王杰老师的《美国南北战争》也体现了这一点,王杰的问题设计前后存在逻辑连续,是用演绎推理的方法来教会学生读历史、来讲解历史,来享受历史,来反省历史。历史课本来就是应该这样来上的。

  以生为本就是教学中要面向全体,一节课下来,让每位学生都有收获和进步。

  比如刘萍老师,汪宏志老师的课让每位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学生的发言面宽。

  又比如,刘瑞芳老师的课专门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了一个拔高问题(鸡兔同笼问题)课堂既富弹性又有张力。只有以生为本,三年以后,我们的学生才有后劲,我们的尖子生的苗子才厚实,我们的学生才不会两极分化。我们的学生才乐于学习,有兴趣地学习。

  2、课堂评价是提高学生能力和兴趣的法宝。

  课堂评价就是对学生课堂中的回答问题,参与活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教师所给予的评价(也只能说是点评)。有时是语言,有时是动作,有时是眼神。比如刘瑞芳老师课堂上的掌声以及微笑地看着回答问题的同学并耐心地聆听,汪宏志老师分小组赛给一面小红旗,还有其他老师的“表现得很好”,“说得太好了”等鼓励性的语言。“不错,还有谁要补充的?”

  “再读一遍试试看”,等启发性的语言。当然,课堂点评是一门学问,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老师们都在朝这方面努力在做,有这方面的意识,但仅仅是上面所说的作法是远远不够的。课堂点评并没有具体的模式和公式。比如鼓掌并不是人人回答完问题都鼓掌,每节课都要鼓掌。(掌声是给对问题的解答具有创造性学生的,是同学们不由自主的)。少用“很好”、“很对”等肤浅的词语。点评要有启发性,扩展性、延伸性。“点评”是融洽师生关系、沟通师生认知的桥梁,是联系师生情感的纫带,是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课堂上的评价语言应该准确而得体,生动而有效,而这决非一日之功,它虽生于即兴,却根植于深厚的教学积淀和文化修养中。另外,批评、挖苦、嘲笑的语言,不能用到课堂点评中,请老师们高度重视。

  3、完善的教学的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是高效课堂的保障。

  应该说通过各个教研组的集体备课,以上8节课的课堂结构都是合理的为一堂高效课提供了保障。这里无需要展开,希望以后各教研组加强这样的集体备课研究,形成成果。我有这样的想法,通过这样的研究,每学期完成一部分教学设计,几年后完成所有学科内容的每课时的教学设计是不愁我们上不出高效课了。

  4、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教学的实施者。在备好课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当然有时也是一种经验的积累,这次讲课的刘萍、周盼、张南三位教师本身的素质还不错,具备扎实的学科功底。由于才参加工作,表现出较为青涩是难免的。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他们会逐渐走向成熟。就拿刘萍老师的这一节课来说,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比较合理的,既注重了内容的教学,也重视了形式的教学。通过学生自读课文来挖掘人物的面貌、性格和内心世界。通过通读课文来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精神实质。通过品读课文来体验语感和美词、美句、美文。通过细读来品尝写作技巧与方法。

  我们把前面两点称为内容的教学,把后两点称为形式的教学,语文课应该同时重视这两方面的教学,根据不同的课文略有偏重。当时刘萍在上课时,可能太注重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在课堂的调控上没有做到恰到好处。内容的教学上花的时间过多,以至于在形式的教学上匆匆忙忙,效果降低,实际上越是后来越出彩。这节课因为在进行语言教学时,预设性的问题逐渐减少,生成性的问题不断增多,这里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机智参与其中处理问题。如她在试讲时,在进行以“家是什么”为题写一句话的环节时,有一位学生说“家是温暖的”一时卡壳,教师及时补充:“摇篮、港湾”。当学生表达的语言太生活化、太口语,教师建议用词语进行修饰等,这时就可看见教师和学生融为一体了。这样才能上出高效课堂。

  5、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是提升教师素质的捷径。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的主旋律,学校的实际是每节课40分钟,双休天不补课,课外活动不讲课。要提高质量必须提高效率。课堂必须上出高效课堂。课堂教学的高效关键在教师,提高我们教师的素质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教师素质的提高靠学习专著只是杯水车薪,靠外出学习不太现实,靠自醒自悟太慢,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听课多评课。今天的评课希望能给我们以启示,以促进。有道是:教学研究促发展,静待花开别样红。

课堂活动总结2

  推行“三学一反馈”教学模式,构建生态高效课堂总结

  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学模式大多是以讲代学、以考代练,长期下去老师疲沓喊累、学生厌学喊烦,教学效率低下,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反思,我们外出学习,我们反复研究,决定从今年秋季起,根据校情,结合“课内比教学”活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即全面推行“三学一反馈——导学、自学、研学、反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生态高效课堂,实现教学质量新的突破。

  该模式的基本要求是以备课组为单位集体备课,集中讨论,轮流执笔,将导学、研学教案和自学学案合二为一,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体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学、自学、研学、反馈四大板块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包容、相互关联。该模式为师生、生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平台,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强了教学实效。该模式的成功之处在于减轻了教师备课工作量,用“同步检测”完全替代了学生的教辅资料,真正实现了减负增效,同时充实和完善了课堂容量,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又体现了因材施教,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诚然,任何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最终的着力点都是要在最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最有效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养成习惯,提高素质,从而达到健康全面发展的目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将真正的转变思想,还学生以“学习的自由”的生态课堂,在教学中彻底扭转“牵得过牢,导得过细,教得过死”的局面,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切实提高学习的效率。

  让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地方,把老师看作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让学生在课堂上发出质疑的声音,发出讨论的声音,发出研究的声音,甚至是争得面红耳赤的声音,真真切切地表达出自己的心声。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记忆的支点,生成的空间,心灵的情感,力争每堂课上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

  为了配合课堂教学改革,我们要求老师加强学习,不断自我充电。自去年秋季始,学校积极开展全体教师读书活动,营造书香校园,力争人人有新的读书收获。组织教师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从编者的角度去钻研教材、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树立课程意识,以便探索适合本年级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三学一反馈”教学模式在我校刚刚起步,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困惑,但我们坚信有专家在教育发展的制高点上为我们把脉,有一批名师站在教学研究的最前沿上为我们引领,有全体教师孜孜以求地学习、锲而不舍地钻研,我们将不断丰富研究理论,不断完善课堂结构,不断深化研究内容,从而使我们在课堂教学之路上行走得更快、更远。

课堂活动总结3

  通过这次教学《交通运输方式多》这一课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品德与社会》课不是以书本上的系统知识为目的的课程,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大胆地进行创新,在上好教材内容的同时,应以课本为依据尽可能多地利用社会资源,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独立观察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服务社会的意识。在课堂中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寓教育于活动中,把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真切地感受到主动参与学习所获得的乐趣,使其始终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参与学习活动。

  一、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老师。而创设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创设情境就是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教学进入情感领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凭借情境,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生活化,为我们进行情境教学提供了极好的条件。我在导入新课时,先通过让学生猜谜语引出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四样交通工具: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然后再通过一组交通工具的图片了解生活中的其他交通运输工具。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感受到交通运输工具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感受我国交通运输所取得的飞跃进步。

  二、对课堂进行延伸,让社会课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

  学习课堂知识是小学生认识社会、观察社会的第一个台阶,但只有将所学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运用才能使知识得到内化。引导学生思考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有拓展型的学习和探索,尽量让学生从自身的体验中找出答案,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态度。教学《交通运输方式多》时,在学生认识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后进行练习,练习时选一些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用品让学生选择适当的运输方式。如:一吨活鱼从密云水库运到北京、两箱急救药品从北京运到拉萨等,通过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选择运输方式,进而培养学生选择运输方式的实际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另外,在本节课的最后,我还设计了一个比较综合的实践运用活动,五一快到了,由于今年颁布了新的休假制度所以五一只有三天假期,老师打算用这三天假期到大连去旅游,都可以选择哪些交通工具呢?这就要求学生应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和他们已有经验全面分析各种因素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是在有了一定社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的,在教学中又通过学习教科书、解决实际问题逐步认识了社会。由此可见,品德与社会课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培训基地,它能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初步能力。

  总之,品德与社会课必须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丰富的知识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去发现学生的思维方向,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参与社会的实践活动,参与社会热点的讨论,通过正确的引导、启思,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与实践能力。同时,也要不断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课堂活动总结4

  9~10月份,中学教研室遵照漳教综[20xx]193号文《关于组织开展“局长校长走进课堂月”活动的通知》精神,根据学校制定的活动方案,分成两个小组,第一组:语文、数学、政治、化学学科;第二组:英语、物理、生物、体育、音乐学科,分别由邹校长和柯副校长带队,先后深入二中、湖林中学、五中、六中、三中、南中、华中、一中等校开展“蹲点式”听课调研活动,本次调研的重点是课堂教学,主题是“探索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在为期两个月的活动中,各学科教研员听、评课总量都能达到或超过 90节,其中基层学校听、评课量占60%以上,除个别学科特殊原因外,听、评课均能做到“双百分百”,即学科教师覆盖率100%,面对面评课100%。每到一校,各学科教研员都能组织并参与学科教研活动,做到三个结合:与薄弱班校跟踪相结合、与教研室常规教研相结合、集体听与个人随机听相结合。各学科教研员能致力于课堂教学的研究,针对教师在教学实践和反思中存在的问题,为基层学校教师送课、开讲座。我们还随机抽查教师的教案、作业布置与批改、听评课记录、阶段考试及质量分析等教学常规,并及时向相关学校领导反馈。与学校领导、老师交流谈心,了解各校教学管理、校本教研、毕业班工作及教师专业发展等情况,积极为学校建言献策,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中肯的意见的建议。

  一、通过两个月来的听课、评课,组织参与各学科的教研活动,抽查教师的教学常规,以及和学校领导、教师们交流谈心,我们欣喜地看到,全县各中学紧紧围绕县委教育工委、教育局提出的“质量更高、管理更优、效能更好”目标,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从学校层面上看,一中、南中坚持查课制度,二中、三中、南中加强学校“三化”建设,积极为教师、学生创设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一中、三中、五中、华中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在“细、实”上下功夫,三中、六中加大寄宿生管理力度,实施中午“静校”制度,选派教师下班辅导,各校积极开展“月考”工作,实施阶段质量跟踪,六中对每次月考都认真进行质量分析,对成绩优秀的学生颁发奖状,及时表扬鼓励。

  从教师层面上看,感觉全县初中教师总体素质还是比较好的,教师的教学观念在不断转变,大部分教师的备课比较认真,能制订具体适宜的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难易适度,切实做到一课一得。能根据教学目的、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充实,能选择好合理的教学方法,突出教学重点、解决难点问题。有许多教师已经主动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有意识的进行改进,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有的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在有限的时间里接受大量的信息,学到更多的知识,使教学直观形象,有效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部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抢答比赛”“书法比赛”等活动,以自己的艺术魅力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真正做到“教出个性”。数学科一中的郑荣坤、南中的林艺芬、六中的邹玉峰、湖中的陈少青、华中的林艳玉、邹国山和黄淑英等老师能在把握课标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处理,积极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精心编选例题、练习,凸显学生学数学的特征——“做”中学,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课程理念。英语学科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能引入竞争机制,开展小组合作,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利用实物、图片导入新课,呈现话题,很多老师能充分利用课本或课件上的一些图片来对学生进行看图造句的训练,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就能够接触和掌握中考题型中的看图写话;注重词组造句、课文复述等能力培养;重视课文朗读、背诵以及单词小测等过去教学中好的做法;能够建立学生写作习集、错误档案集等。物理、化学科部分教师能根据教材要求,认真做好演示实验,个别教师还能根据教材特点和课堂教学的需要适当补充一些观察性强和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演示实验,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了学科特点。生物学科五中的赵丽娜老师的教案特别突出,她每节课的教案均为详案,教案里详细的体现教学内容,资料补充,活动组织,板书设计等,还用红笔将主要内容或需强调事项进行标识;教案旁边有内容较为真实的教学随笔;备课的类型也较多,不仅有新课教案,还有试卷讲评课,复习课等的教案。华丰中学林国河老师善于用专业的语言和分析来引导学生学习;对教材的处理总是能准确的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 教学目标,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系在一起。大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师都较好地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现标准的基本精神,并能根据体育课程的性质和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从实际出发实施教学。注重组织教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教学步骤较清晰。音乐课程改革开阔了音乐教师的视野,转变了教学方式,不再是过去的旧模式(发声练习乐理知识—学唱旋律—学唱歌词—律动表演),而是根据教材的教学内容,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讨论,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学生也不再是一味地听教师说教,而是主动参与,课前查阅歌曲的相关文化知识,课堂上能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曲式等的特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与学的互动成了课堂教学中的亮点……

  听课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学校、老师中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一、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从抽查的教案看:

  (1)多数教案教学目标确定不全面,只体现知识与技能,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不够,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要求。

  (2)部分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缺乏深度,分析不深刻,挖掘不够,局限于教参;不能设置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问题,不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的学习方式,教法单一。

  (3)例题、练习、作业的设计缺乏选择与变化,同步练习册内的练习没能精选精练,不能做到量和质的有效统一。

  (4)大部分教师的教学反思过于简单,针对性不强,不善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经常用寥寥数语概括本节课的教学意图或目的,没有真正发挥教学反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或累积成功经验的功能,部分教师无教学反思。(5)个别教师的教案过简,每课时的教案只有半张教案纸。

  二、课堂教学。

  (1)从我们所听的'课中可以看出,约四分之一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属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不符合现代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新的教学要求。

  (2)相当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的形式比较单一,课堂导入局限于“温故知新”,长期以往,势必让学生感到厌烦,应适当穿插“设置疑问、悬念导入法”、“创设特定的氛围导入法”、“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设计导语的导入法”等方法,让学生有新鲜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教师放手不够,学生主动性发挥少,教师讲解提示过多,学生练习、思考的时间空间较少,有些教师习惯于满堂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培养思维能力重定向轻发散学生独立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缺乏。

  (4)大约三分之一的教师教学基本功和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肤浅,知识点教学不到位,重点内容分析不深刻,知识点教学不到位,组织教学能力差,学生纪律涣散,看课外书、打瞌睡、做小动作的现象比较严重,有一个班级上课的19个学生中有12个俯在桌子上睡觉,师生互动少。有的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底下学生讲话的声音比教师还大,教师也不加以阻止,整个课堂乱哄哄。

  (5)教师讲课情感投入不够,课堂教学局限于课本,没有向课外延伸拓展,照本宣科,例题、习题、设问、活动缺乏精心设计,难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沉闷,教学效果一般。

  (6)学校、教师的学生观不正确,有的学校过早分班,教师抱怨差班学生基础差、纪律差,学生不愿学习,不配合,教师放任自流,导致学生两极分化严重,人为造成辍学。

  (7)不重视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多媒体教室使用率偏低,远教教学资源的应用不多,教师利用远教设备的积极性不高。有的教师虽然使用多媒体教学,但整节课用多媒体代替板书,教学内容的呈现都用投影仪,节奏快,学生思考和练习的时间、空间欠缺,不合理、不科学。

  (8)许多教师对讲评课比较随意,目的性不强,题目不加选择,从第一题讲到最后一题,内容缺少安排,整节课从头讲到尾,没能对题目进行延伸、拓展,学生只听不练,教学效果不好。

  (9)体育课有些教师课前没有强调,出现许多学生穿着凉鞋,甚至拖鞋,戴钥匙上课。很多学生戴红领巾上课。还有少数体育教师在站队时背对太阳,学生面对太阳。这些都不符合体育课堂常规的要求,虽然都是细节问题,但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个别体育教师基本功不是很扎实,对口令、哨子等的运用不是很熟,有些教师讲解语言针对性不强,概括力不够。

  三、作业与考试。多数教学班的作业量足,次数够,有书面作业、同步练习册、练习卷三种类型,书面作业基本有批改,有订正,三中要求教师同步练习册分单双号批改,落实较到位。但从抽查中发现个别教师书面作业次数少,作业量不足,练习卷、练习册无抽改,书面作业格式不规范,作业教师批改后学生无订正等 。有的学科单元考试次数过少,单元考试只登记成绩,没有质量分析,个别学科试卷出得过难,全班只有一个学生及格。

  四、实验教学重视不够,学生的探究实验基本没做,教师 的演示实验也做得不多。规模较大的学校在课程安排上存在缺陋,演示实验和组织实验不能正常开展。一些易损易耗仪器和药品没能及时补充,仪器管理不善 ,不能配套,部分演示实验无法完成。另外一些规模较大的学校实验室配置不足,10个班级只有一间实验室和一、两套的实验仪器,造成同时上课的教师只能在黑板上“做实验。”

  五、教研组建设较薄弱,教师教研意识淡薄,教研风气不浓,教师缺少对教学理论、课程标准学习,教师间探讨教学的风气不浓,目前,不少学校教研组教研活动的形式主要就是开设公开课, 组织过程简单草率,重听课轻评课,赞赏的多,提建议的少,教师间互帮互动风气有待加强,教学反思肤浅、不深刻,针对性不强,落后教师的业务水平难于提高。许多小学校的小学科教师基本上没参加过本学科较为正规的教研活动,学校组织的教研形式非常单一,外出学习机会少,这很不利他们的专业成长。

  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教研组建设,加强年段备课组(或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活动,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课程标准的研读,注重发挥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作用。教研活动要针对教师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教师教学的困惑等事项,定时间、定地点、定主讲人、定专题内容进行有效研讨,注重教学反思,要求教师注意发现、思考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努力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学校要把反思作为教学常规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教师备课、撰写教案中,应多关注学生课堂活动的预设。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一些与学生较为熟悉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加强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教学设计力求倡导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环环引申拓展,真正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

  三、加强教法和学法研究,科学地安排教学步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须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理解,不断加强知识积累和储备,加强教法和学法研究,深入研究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考试等教学基本环节,并把握其中蕴涵的规律。备课既要备教材,更重要的是备学生的学法和教法。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科学地安排教学步骤,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有利于激励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步骤,注意围绕教学目标和能力的培养来组织开展一切课堂活动,授课要挖掘教材特点,注意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积极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多用启发式、讨论式、谈话式等教学方式,做到讲练结合 ,杜绝“满堂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教师语言表达要注重精练、准确,板书应工整,教态要自然,课堂教学一律用普通话。

  四、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校不宜过早分快慢班,关注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让更多的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实际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特别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多数学生回家学习时间难于保证,因此课堂上我们要立足于各自班级的实际,认真好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积极创设情境,尽量关注更多的学生,精心设置例题和练习,改变教师“满堂灌”教学方式,强化学生主体活动训练,让他们在课堂上都能学有所得。

  五、加强教学管理,狠抓教学常规。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具有人性化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努力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这次“走进课堂月”活动的开展,我们对各校的教学管理、常规工作以及教师的课堂教学有了比较全面、准确的了解,教研员通过与一线教师面对面的交流,共同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比较清晰地把握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这为我们今后在帮助学校营造良好的校本教研氛围,为学校在教学方面提供多方面切实的指导与帮助,更好地服务一线教师,帮助一线教师提升专业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等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第一手材料。从中我们也感到各学科教研员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业务指导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我们将以这次活动为契机,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更好、更有效的指导教学奠定基础。不断探索符合时代需要的教研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针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开展课题研究,实实在在和教师一起解决问题,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课堂活动总结5

  一直以来,作为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家长一贯的理解和支持,为孩子们的成长、幼儿园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教育多元化的今天,家长不同的职业背景、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成功的育儿经验、都是促进孩子们全面发展的有利补充。为促进我园与家庭、社会的密切配合,更好地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和条件,也为了满足广大家长朋友关心幼儿教育、参与幼儿管理、热心公益事业的美好愿望,为了增进家长对孩子在园情况的了解,让家长更详细、更全面地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情况,更好地实施家园共育,能充分利用家长丰富的教育资源,拓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经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同时"家长老师"这一新的'角色给幼儿园老师模式化的教育教学一种新的促进和启迪,使《指南》精神在幼儿园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

  近日,我们XX幼儿园“家长进课堂”活动正在进行中,瞧!我们点点鹿中队,蹦蹦兔中队,喜羊羊中队,壮牛牛中队的家长老师们不约而同的给孩子们带来了精彩的绘本故事,我们伶俐猴中队来了一位医生妈妈,告诉孩子们如何保护自己的小牙齿,时刻注意自己的口腔卫生,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课堂活动总结6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供给教师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本学期,我组积极开展教学教研活动。于10月22日—10月24日下午,举行了“高效课堂研讨课”活动。王艳华校长、张玲玲主任都参加了本次活动。此次活动由张芳、李小玲等六位老师分别给我们上了《8和9的认识》《角的认识》等六节课。大家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积极准备,深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异彩纷呈、各具特色。由史校长带领数学组全体教师进行了评课,既肯定这六节课的优点,又提出了宝贵的意见。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优点:

  1、教学理念新。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都注重了形成性评价,对学生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及时的肯定,对回答不上的学生给予鼓励。注重了学生良好学校习惯的培养。

  2、教学设计新。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执教教师各显其能,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不同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展现了不同的教学风格。张薇老师的课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注意了学科的整合。戎路路老师语言清晰准确、层次分明、注重了算法多样化的指导。周玲老师的板书设计很有特色,非常直观,值得大家学习。总之上课的几位老师构思不同、方法各异,课堂教学结构紧凑,气氛活跃,训练及时到位,有的课还有学生上台表演的'环节,整个课堂,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普遍参与,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注重了学习方法的指导。

  3、教学活动实。让学生在分组学习中做到人人有事做,人人有话说,人人有想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有了真实的情感交流,有了思想的碰撞,真正做到了在活动中探讨,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提高。

  4、教与研相结合。全组老师都主动调好课,认真听课,认真记录,积极思考,对比自己课堂寻找差距,课后及时进行研讨,就这堂课的优点与不足进行客观的建议,坦诚交流,有效总结,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实现了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教学研讨教落到实处。

  存在的问题:

  1、在教学准备中,有的教师对教材不够熟悉,对新课堂教学缺乏研究,对学生的活动不能适时的进行点拨和引导。

  2、有些教学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设计的相关活动也往往因方法简单而流于形式。

  3、有些老师对时间的把握不太好,是课堂显得有点前松后紧。

  4、部分老师的数学语言还不够精准。

  改进措施:

  1、做好青年教师指导工作,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请专家来我校讲座。

  2、教研组营造良好的课改氛围,认真领会课标精神,多读优秀文章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全校教师的课改理论水平,更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

  3、继续加强教师的常规工作督查,突出二次备课的有效性,实效性要求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在教学中真正落实三维目标。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全组老师都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会加强学习,更积极的开展教研活动,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也推动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有更大的提高。

课堂活动总结7

  20xx年4月27日至4月30日,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举行了为期一周的教学开放活动,现将本次活动的相关情况作如下小结:

  一、基本情况

  1、开课教师。本次教学开放周中心小学50位教师全部开课。他们基本功扎实、综合业务素质高,教学理念新,为我们搞好本次活动提供了一流的师资保证。

  2、开放学科。本次教学开放周课堂教学开放涉及到语文、数学、英语、思品、音乐、体育六个学科,涉及的面是比较广的,克服了过去只开语文、数学面窄的缺点。

  3、听课家长达到900多人次。

  二、研讨重点:

  1、本次教学开放,我们把落实新课标,实践新课标作为研讨的重点。体现在具体的课堂教学的层面上,主要是看教师对新课标的精神是否理解透彻和把握到位;教师教学的理念是否得到了较好的更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否得到了较好的定位,是否达到或接近达到新课标对教师角色转变的要求;教师是否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研究者和教学过程的调控者和反思者;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了突显。

  2、通过举办开放周活动,使社会各界广泛了解我校的办学状况,吸纳社会对办好学校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同时也是我校师生展示才华、发挥创造力的重大活动,从而达到扩大影响、增进交流、完善发展的目的。

  三、效果

  本次课堂教学开放周除了将新课标精神的体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作为研讨内容之外,我们还把新课标条例下各种课堂教学结构模式的构建作为重要的研讨内容并与听课教师进行交流。在构建新型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时,我们遵循“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一核心理念和基本要求,在语文学科构建了“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感悟理解→精读课文、尝析品味→诵读课文、内化升华”四步阅读教学结构模式;数学学科构建了“三环六步”导探式教学结构;音乐学科构建了“乐中学”,体育学科构建了“玩中学”,英语、思品学科构建了“做中学、演中学”等结构模式。在课堂教学操作的过程中,我们力求实现过程让学生参与,目标让学生明确,教材让学生阅读,问题让学生提出,新知让学生发现,重点让学生感悟,方法让学生归纳、结论让学生总结,由“师本”向“生本”的转化。本次活动取得的效果或者说是收获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更新;

  2、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转变;

  3、教师对新课标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新课标的实质有了更准确的把握;

  4、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得到了重新的定位,教学的过程不再只是传道授业,而是变成了教师与学生进行情感对话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基本实现了真正人格意义上的平等对话与交流互动;

  5、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较好的突出与发挥;

  6、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自身的业务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7、强化了校际间的交流,互通了彼此间的有无。

  另外,从本次参加听课的900多人次中反馈过来的信息看,家长们对我们这次活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四、反思

  反思本次教学开放活动,我们发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还或多或少地可以找到新教材老教法,新汤煮旧药的痕迹,教师还没有从应试教育的心理条件下和束缚中彻底的解放和解脱出来。教师还需要松绑,需要真正的松绑,从心理到行动都需要。

  其次,我们发现目前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模式在提法的顺序上有待商酌,我们认为应改为“自主探究合作”更为科学。同时我们还发现,此种学习模式在数学、自然等操作性较强的学科运用,效果比较好;而在语文等阅读性较强的学科运用就不怎么合适,容易产生“死角”现象。

  通过活动,活跃我校教育教学教研氛围,促进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与提高;给教师与家长之间搭起交流平台,让社会人士及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评价活动;使老师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课堂活动总结8

  1、禁毒“流动课堂”活动总结

  为贯彻落实《关于深化全民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禁毒办决定在春节期间在全国继续开展禁毒“流动课堂”活动,根据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和天津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区工作实际,区禁毒办特制定本实施总结。

  一、组织领导

  禁毒“流动课堂”活动在区禁毒办统一领导下进行;各镇相关部门负责本镇项具体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指导;相关禁毒委成员单位负责牵头、落实本系统开展活动。

  二、活动主题和工作对象

  充分利用春运期间人员高度聚集、流动频繁,春节后外出务工人员集中求职的有利契机开展禁毒宣传活动,大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各类流动人群抵制毒品侵害的能力

  三、活动时间、口号

  (一)时间:20xx年1-3月。

  (二)活动口号:

  (1)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2)出门在外,牵挂家中;禁毒宣传,不能放松。

  (3)吸毒违法,种毒必究,贩毒有罪。

  (4)远离毒品,拥抱未来。

  (5)一日染毒,终生戒毒,远离毒品,健康人生。

  (6)不让毒品进我家,健康幸福乐万家。

  (7)出门在外,时刻警惕,沾染毒品,害人害己。

  四、活动内容及相关要求

  (一)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参与禁毒宣传教育活动。

  各相关单位要加强策划,积极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利用节后外出务工人员集中就业的有利时机,利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或者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在外出务工人员培训中加入禁毒宣传教育内容。基层乡镇人民政府要发动乡镇、社区村干部、派出所民警、妇女干部、禁毒志愿者和社区热心人士,充分利用现有禁毒资源,借助“不让毒品进我家”等禁毒宣传教育“六进”品牌活动,深入每个家庭全面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切合地方工作实际、贴近基层人民群众、适宜春节节庆气氛的宣传教育活动,使流动人群普遍接受一次禁毒宣传教育。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禁毒职责,借助各系统、单位开展的迎新春送温暖、下基层走访和主题宣传活动,融入禁毒宣传教育元素,关注禁毒宣传教育工作,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

  (二)重点面向流动人群开展禁毒宣传教育。

  春运期间是外出务工人员和大学生集中返乡返城的高峰期,也是外出探亲、旅游的高峰期。春运期间在人员聚集场所集中开展禁毒宣传活动具有受众多、覆盖面广、效果好的特点。各相关单位要在长途汽车站、公交车站等外出务工人员、大学生、探亲旅游人员集中场所,通过悬挂禁毒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标语、摆放宣传展板、散发宣传材料等灵活多样、易于接受的形式开展宣传教育。

  (三)全面实现对重点场所的禁毒宣传覆盖。

  各相关单位要深入人员集中的繁华街区、娱乐场所、集贸市场、建筑工地、休闲广场,大型厂区,人才劳务市场等人员聚集的公众场所和重点部位,广泛发动禁毒志愿者,开展经常性的禁毒咨询和宣讲活动。要依托新农村建设,利用广大群众喜爱的赶年集、赶庙会等有利时机,积极开展送春联、文艺汇演等活动,集中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在公路沿线、乡镇人口集中居住地的醒目位置制作禁毒法制宣传的固定标语,提高广大群众增强识毒、防毒、拒毒能力。

  (四)认真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

  各相关单位要协调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媒体,及时报道禁毒宣传“流动课堂”活动开展情况,拍摄制作专题节目,刊发合成毒品知识和防范技巧,播放禁毒公益广告、禁毒专题片,扩大活动社会影响面。要注意运用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借助发送春节问候短信,植入禁毒宣传教育内容,引导人民群众在春节娱乐之余,关注支持禁毒工作。

  五、切实加强活动组织保障。

  禁毒工作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禁毒宣传工作,切实加强对春运期间禁毒宣传“流动课堂”工作的组织领导,早部署,早安排,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取得实效。要认真设计制作禁毒宣传教育资料,有针对性地设计、张贴公告、宣传画、折页,有效扩大活动影响范围。要会同相关成员单位加强督导检查,视情组织联合检查组深入重点地区,督促各项活动措施的落实,确保活动不走过场。区禁毒办将强化对各

  基层单位工作的总结评估,对工作成绩突出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奖励,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对工作措施落实不到位的要给予通报批评。

  六、组织活动及考评要求。

  禁毒“流动课堂”活动作为20xx年第一季度部署的工作,区禁毒办鼓励各镇、各成员单位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积极主动地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各镇、各成员单位每次活动信息要及时上报(区禁毒办互联网邮箱:xxxxxx),区禁毒办将择优上报市禁毒办或向禁毒周刊推荐刊发。

  各镇此次活动开展情况将纳入全年禁毒宣传教育工作考评。各相关禁毒委成员单位的活动开展情况,将作为评选今年津南区禁毒社会化工作先进集体的优先条件之一。

  各镇、各成员单位请于3月3日前将活动总结及活动图片或者相关视频刻录成光盘报送至区禁毒办(公安津南分局禁毒支队)。

  2、禁毒教育“流动课堂”活动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大武口区禁毒委员会《关于组织开展禁毒“流动课堂”活动工作总结》的精神,进一步推进市七小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广大师生禁毒防毒意识,有效遏制的毒品蔓延,现结合市七小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总结。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结合大武口区禁毒委员会《关于组织开展禁毒“流动课堂”活动工作总结》的精神,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禁毒方针、政策、决心及措施,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广大师生深刻认识毒品的严重危害性,以提高广大师生“知毒、识毒、拒毒、防毒”的意识和能力。

  二、活动时间

  2月15日——3月5日

  三、组织领导

  为确保禁毒教育“流动课堂”工作取得实效,市七小特成立了“流动课堂”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贾百义

  副组长:张建玲、姜建明、马桂萍

  成员:沈艳琳、李吉平、田红梅、童永春、姚志军、王月萍、

  崔恩杰、李艳秋

  四、活动安排:

  1、国旗下讲话进行动员和宣传。姜校长在周一升国旗时进行主题为《抵制毒品诱惑,平安出行,文明娱乐》的专题教育讲座,号召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到禁毒教育“流动课堂”的活动中去,以加大禁毒教育活动的宣传效果。

  2、各班制作以“抵制毒品诱惑,平安出行,文明娱乐”为主题的禁毒宣传黑板报。板报要求精心设计、板面新颖、主题鲜明。

  3、开展禁毒宣传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活动的开展,广泛向学生宣传毒品的危害以及国家有关禁毒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毒品的严重危害性,真正做到人人知毒、恨毒,自觉防毒、拒毒,提高广大师生对毒品的防范能力。要求:

  (1)各班要认真组织,准备充分。各班主任要认真备好班会课,精心设计。

  (2)主题要鲜明。本次班会课的大主题是“抵制毒品诱惑,平安文明出行”,各班可以有自己的主题,并把主题写在本班黑板上。

  (3)形式要多样化。演讲、辩论、知识抢答、小品、故事会等形式均可。

  4、播放禁毒警示教育片《黑白记忆》,组织各班播放学习,要求撰写心得体会。

  5、开展禁毒知识竞赛活动。要求学校4——6年级的'学生积极参加,通过竞赛活动的开展,加大禁毒知识的宣传力度。

  6、制作“知毒、识毒、拒毒、防毒”为主题的手抄报。要求A4纸制作,3——5年级参加。

  7、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号召学生将学到的禁毒知识向父母、亲戚进行宣讲,加大学校禁毒教育的宣传效果。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禁毒流动课堂活动总结)

  石嘴山市第七小学

  20xx年2月

  

【课堂活动总结】相关文章:

课堂活动总结03-03

高效课堂活动总结15篇07-27

课堂教学调研的活动总结03-09

课堂大比武活动总结07-10

二课堂活动总结06-21

二课堂活动总结12-09

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总结03-03

宪法进学校进课堂活动总结(精选6篇)02-01

第二课堂的活动总结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