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7-24 15:35:30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语文教案集锦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语文教案集锦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金龟子,激发学生热爱、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

  2、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感悟在说明中兼用文艺的笔调,揣摩语言的准确和形象。

  3、 学习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金龟子,激发学生热爱、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

  2、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细致的描写。

  教学方法:感悟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演示多媒体

  1、让学生说一说他所见到的图像中的金龟子的形象,进而导入新课。

  2.作者介绍。

  (1)让学生进行介绍。

  (2)明确: 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作家。达尔文赞扬他是“难以效法的观察家”,他以毕生精力写出的《昆虫世界》十卷本被认为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本文选自《昆虫世界》。

  二、自主学习

  本文科学地介绍了松树金龟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婚恋、发音、死亡和繁衍等方面的情况,渗透着作者对昆虫的人文关怀。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

  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同桌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了解金龟子的外貌、生活习性、婚恋、发音、死亡与繁衍。

  4.法布尔对金龟子有哪些主要发现?他为什么会有这些发现?你有什么感受?

  5.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介绍动物抓住了特征,说明准确,描写生动形象。请你找出几处你欣赏的语句,并加以体会。

  6.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三、反馈交流

  1.给加点字注音。

  触角 上颚 殷勤 炫耀 魅力

  献媚 鞘翅 咫尺 螽斯 无动于衷

  要求:让一名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其他同学进行纠正。

  2.法布尔对金龟子有哪些主要发现?(了解金龟子的外貌、生活习性、婚恋、发音、死亡与繁衍。)

  明确:第(l一3)段,外貌特征。

  第4段,介绍金龟子的生活习性。

  第5—7段,介绍金龟子的婚恋生活。

  第8一18段,介绍金龟子的唱歌、发音原理、唱歌的原因。

  第19、20段,介绍金龟子的死亡与繁衍。)

  要求:熟悉课文内容,初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他为什么会有这些发现?对你有什么启发?

  明确:他之所以有这些发现,是他走出实验室的结果,是他走进田野,深入昆虫的生活。进行长期仔细地观察、并认真思考的结果。文中“我抓住机会跟踪她们,观察他们”“要想观察清楚他们”等语句,文中还写到“用食指浸按在玻璃板上来回摩擦发声的方法研究金龟子发音原理”等,这些都是佐证。

  启发:多观察,多思考。

  4.法布尔以毕生精力写出的〈〈昆虫世界〉〉被誉为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而本文正是选自〈〈昆虫世界〉〉,你能否结合课文内容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例:①松树金龟子长得仪表堂堂,它身披黑色或者棕色外套,外套闪着金属的光泽,上面还点缀着一些白色斑点,显得既朴素又高雅。

  ②它是暑天暮色的点缀,是夏至那天镶在天幕上的漂亮外套。

  ③很显然,它们是在向美人大献殷勤,每天都进行到深夜。第二天早上,雄虫和雌虫通常停在低矮的树枝上,成双成对,一动不动,对周围的事和物视而不见。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介绍动物的特征,说明准确,描写生动形象。

  本文用词的准确与生动与作者细致入微地观察是分不开的,难怪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称赞法布尔是“难以效法的观察家”,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学生交流)

  四、重点研讨课文第8一13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

  ①选文第8自然段中作者提出了什么猜想?作者对这个猜想没有作出结论,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态度?

  ②作者是如何探索松树金龟子的发声原理的?

  ③“在通常的情况下,双双快乐地生活在松树枝头,它们是有可能一唱一和、夫妻对唱的”一句中,“有可能”三个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明确:(①作者猜想松树金龟子是有可能夫妻对唱的。没有作出结论是因为“无法作证”,这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先找到它的发声部位,然后仔细观察,找不到特殊的发声器官,这样就断定是腹部最后一节跟鞘翅的后翼摩擦而发声。

  ③不能。“有可能”表明这只是一种推测,而非肯定。)

  五、写作:

  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比较喜欢的或者常见的一种小动物,(也可以是一种植物),用一、二百字生动准确地写出它讨人喜欢的体态或动作。(提示:描写动物,除了应该捕捉其形态特征和动作特征之外,还可以描写动物的静态和动态所反映出的生活习性,以及对动物生活环境的描写。)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作品,进行比较,作出点评,并将评价内容及修改意见逐一附在文后。

  六、课外研究:

  假如现在你是技术员,一果园中出现大量金龟子,正严重危害果树,根据你收集的资料,制定防治措施以及实施细节。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以读反义词,引导学生采用识记相反的词的方法来学汉字,激发学生认字兴趣。

  2、准确认读26个汉语拼音字母,为用音序查字法打下基础。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了解大脑和双手的用处。

  4、通过猜谜活动,培养学生爱动脑筋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汉字特点,自己小结识字方法。

  2、能准确朗读好26个字母。

  3、通过猜谜活动,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认读反义词,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以前通过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认识了不少汉字,今天我们又将要学习新的方法,马上进入我的'发现小栏目,你可别忘了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噢!

  二、讲授新课

  1、认读反义词

  a、学生自己认读汉字,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b、指明试读、同桌读、齐读。

  c、说一说,你发现了这一组组的字都有什么特点?(反义词)

  2、我会认

  a、出示生字卡片。

  矮暗瘦丑闲旧

  b、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c、激趣识字。开展反义词认读比赛。

  d、拓展运用。

  (1)分别用这些字进行组词练习。

  (2)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反义词。

  3、我会读

  a、自由读词语。

  b、边读边想:这些词语有哪些地方相同?(每个词语里都有打这个字)

  c、谁能把每个词语里的打换的字,说说打的意思。

  d、采用多种形式,巩固认读。

  4、展示台

  a、激趣读题,了解题意。

  b、各小组展示、交流教学书、美术书、音乐书上认识的字。

  c、认字擂台赛。(各小组进行识字比赛)

  d、评出优胜小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26个汉语拼音字母。

  2、通过正确朗读儿歌,让学生了解大脑和双手的用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一些字和词。这节课,老师看看大家是不是还认识它们呢?(学生开火车认读)

  三、讲授新课

  1、读读背背。

  a、出示26个字母,学生认读。

  b、找一找,哪些字母大小写完全一样?

  c、仔细看有哪些大小写字母相近?

  d、剩下的是哪几对大小写字母差别大?

  e、指导学生背诵字母表。学唱《字母歌》。

  f、拓展练习,游戏巩固。

  2、我会读。

  a、学生自由读儿歌。

  b、小组内同桌互读。

  c、指名读。

  读准:双手(shuangshou)思考(sikao)

  事情(shiqing)创造(chuangzao)

  d、小组比赛读。

  e、读了这首儿歌,你知道了什么?

  f、齐读。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猜谜游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合作能力、养成爱动脑筋的习惯。

  2、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课前准备

  每人准备几则谜语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谜语,学生猜,并说出猜谜语的方法。

  2、咱们这节课继续玩猜谜语的游戏,好吗?

  二、猜谜语。

  1、小组交流。

  a、学生展示自己准备的谜语,请同学们一起猜一猜。

  b、如果猜对了别人的谜语,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全班交流。

  a、一起交流还没猜出的谜语。

  b、组织学生评出猜谜高手。

  3、总结

  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在课后,大家可以自己编谜语。今后,我们还要举行类似的活动,希望大家能表现出色。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教学重难点:

  1、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2、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3、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教学设计思路:

  口语交际:教学可从本组几篇课文导入,由课文中的荷花、珍珠泉、燕子等,想想家乡的植物、动物、风景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把自己观察和发现家乡的美和可爱之处表达出来。

  习作:这次习作安排的是写家乡景物,教学时可以结合口语交际进行。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开拓学生思路,写出家乡的景物及感受。如果学生想写其他地方的景物也可以。学生写的时候,引导他们展开想象,注意学习本组课文的表达方法。完成作文后,学生自己修改作文,也可以同座交流提出修改意见。可以办一期以“家乡的景物”为主题的.习作展览。

  我的发现:这部分安排的内容是关于反义词的练习。每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共有10个词语:动静、得失、吞吐、详略、攻守、进退、始终、呼吸、是非、爱憎。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汉语言的丰富并积累词语。可以引导学生先自己读词语,结合或同学讨论,读懂词语的意思,然后按泡泡中的提示去思考,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思相反,合成一个词时表达出另外一个意思。

  日积月累的内容有两项:一是“我会填”,以填空的方式,学习量词,二是“读读背背”,读背四字词语。目的是学习准确运用量词,积累词语。教学“我会填”时,可先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填一填。如果填的不同,可以引导学生用这些短语说说句子,互相讨论一下哪个填得正确,还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其他量词填写,如,一束(道)金光,看看是否准确。

  课前准备:

  1、搜集家乡景色的照片。

  2、搜集一篇描写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文章。

  3、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3课时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一( )歌曲 一( )微风

  一( )羽毛 一( )清泉

  一( )翅膀 一( )金光

  一( )画面 一( )珍珠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腾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赞美自己的家乡吧。

  二、明确说与听的要求

  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

  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学生明确听、说要求。

  三、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四人小组互相交流,介绍的同学要介绍的清楚、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的同学还可以补充、提问。

  四人小组介绍交流。

  四、全班交流,其他人点评或提问。

  同学们,刚才在小组内我们已经交流过了,现在我们请小组推选小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听、说的要求还是跟刚才一样。小组代表全班交流。

  五、布置生活中的交际。

  请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同学们,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家乡都是非常可爱的地方!你们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要知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因为你们的介绍,会使你们的家乡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呢!这次习作就请小朋友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了!

  二、明确习作要求。

  引导学生阅读第15页习作要求,明确这次习作的内容、范围、注意事项等。学生明确要求。

  三、例文赏析读与本次习作有关的范文,引导学生赏析。

  学生赏析。

  四、自主习作

  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全班习作的情况。

  第三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3、交流: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悬是相反的。

  4、说一说,还发现哪些词有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

  1、 学生读词语。

  2、 学生思考词语中的规律。

  3、 学生互相交流。

  4、结合以往的学习经验,总结出有类似规律的词语。

  二、日积月累

  1、我会填

  (1)自己尝试填一填

  (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如:一(身)羽毛。

  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2、读读背背

  (1)自由读成语

  (2)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认读生字:姹、紫、嫣、缤、郁、旭、皓、崇、峻、悬、峭

  (3)引导发现: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行: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

  第二行:写日月的

  第三行:描写山的

  (4)多样读

  (5)背诵

  1、完成我会填。

  2、完成“读读背背”

  三、宽带网

  1、自读教材中的导语。

  2、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勾画出精彩片断。

  3、抄写在采蜜本上。

  4、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

  1、学生自读导语。

  2、学生自读课外文章。

  3、采摘好词佳句。

语文教案 篇4

  一、预设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 会认6个字,会写14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等20个词语。

  ⑵ 读懂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⑶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 在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教师指导下读懂课文。

  ⑵ 学习作者按事情发展顺序有重点地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并学习李四光勤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教学准备

  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找资料。

  3、生字、新词卡片。

  五、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李四光,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大朋友──课件出示李四光头像,简介他的生平。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小时候的故事,看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3、你对小李四光有什么印象?

  教师相机板书学生对李四光的印象。如:爱思考,爱提问,好问好学,等等。

  4、能用书上的话来充分说明你的观点吗?

  三、再读课文,合作研读

  1、再读课文,划出说明自己观点的`理由。

  2、小组合作,互相说说自己的观点和句子。

  由记录员做好记录,准备全班交流。

  四、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藏、卧、旅、考”

  第二课时

  一、认读词语

  二、全班交流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研读有关句子。

  1、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为什么李四光会对这块石头感兴趣呢,这块石头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

  让学生说说原因,感知巨石形象及李四光的好奇之心。

  2、李四光跑去问老师……

  想象情境,进行说话练习。

  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同桌演一演对话。

  指名演一演。

  3、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

  老师的回答令李四光满意吗?

  说话练习:

  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 ),应该会把草地( ),可它没有卧进土里,所以一定( )。

  从而让学生感受李四光好问好质疑的品质。

  4、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师生演演这次对话。

  李四光在请教多人失败后,你觉得他会怎么想?

  5、这个问题李四光一直想了很多年,直到……才……

  用直到……才……说话。感受李四光的执着,认真的态度。

  6、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感受李四光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三、总结升华

  1、小李四光从一块巨石质疑,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有什么感想?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2、你想对李四光爷爷说什么话?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四、课外积累

  找一找课外资料,搜集名人小时候敢于质疑,勤学好问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做好准备。

  板书设计:

  奇怪的大石头 ← 李四光

  ↓ 勤于思考

  产生疑问 → 善于动脑

  ↓ 执着追求

  寻找答案,再生疑问 ↓

  地质学家

  ↓

  多年研究,实地考察 震惊世界

语文教案 篇5

  【方案一】

  教学角度:品味诗意语言,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品位。

  主要教学步骤:

  1.配乐朗诵课前收集的与屏风有关的古诗词句,营造诗意氛围。

  2.多媒体显示各种屏风图片,形象感知我国传统器具的特色。

  3.配乐朗读全文,提取说明性文字,用自己的话介绍屏的知识。

  4.寻读,齐读并品味:

  ①文中引用的古诗词句,理解其大意;

  ②文中流露作者情感的语句,体会对屏的喜爱之情;

  ③文中体现屏独特魅力的语句,感受传统艺术的神韵。

  5.点击,分组活动,给几幅屏的图片配以生动的解说词。

  6.全班交流,对照图片配乐朗读自创的解说词。

  7.教师总结,评选“最佳解说词”。

  【方案二】

  教学角度:引导多角度的自学活动,在自主学习中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主要教学步骤:

  1.由《口技》或《故宫博物院》中有关屏的文字激趣,导入课文。

  2.速读,整体感知,条理性地把握文中的信息。

  3.细读,围绕专题自主讨论,并做自读笔记:

  ①本文语言的`韵味;

  ②本文说明方法的多样;

  ③本文说明层次的明晰。

  4.全班交流,自行归纳、分类整理自读笔记。

  5.教师小结。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解答。

  6.课余上网或从图书馆查阅有关屏的古诗词句、片段及相关材料,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7.组织“话说屏风”的读书交流会,书写活动心得。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一、感受南极人的民族胆识和气概,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意志品质和创造精神。

  二、理解这则通讯“南极精神”的内涵和创造性的体会“三个太阳”的含义。

  三、理解本通讯在选材和构思上的特点以及语言的特点。

  四、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

  一、感受南极人的民族胆识和气概,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意志品质和创造精神。

  二、理解本通讯在选材和构思上的特点以及语言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这则通讯“南极精神”的内涵和创造性的体会“三个太阳”的含义。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研讨探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南极洲:

  1、设题讨论:依据教材和你所收集的资料,谈谈你所了解的“南极”有哪些特点?

  2、观赏南极探险动画

  二、本课时学习目标

  1、感受南极人的民族胆识和气概,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意志品质和创造精神。

  2、把握本文作者构思、选材上的巧妙之处。

  3、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南极雪山海

  三、标题与作品

  1、观赏图片:南极的雪、山和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长城站。

  2、这是一篇通讯,一篇以描写一位向往南极的女画家和我国南极考察队员的生活为内容,以歌颂南极精神为主题的文艺通讯。

  四、初读识音义

  1、填字:吞shìcù眉步lǚ翩xiān

  2、注音:亘()古伫()立粗犷()俯瞰()

  3、改错别字:喜出忘外沤心沥血晶荧剔透

  五、再读知人事

  1、本文主要写的是女画家,而叙事线索是什么?(属人、物、事、情的哪一种)

  2、记叙顺序是什么?

  [提示:线索-——画家的切身感受。时间顺序,部分结合插叙。]

  六、认识女画家

  浏览全文,找出并概括有关女画家的主要经历事情;并与文中小标题比较优劣。

  1、历尽周折,申请成功。

  2、投放漂流瓶。

  3、踏上南极,参加建设。

  4、生日之夜,感慨良多。

  5、艰苦创作“三个太阳”壁画。

  七、探究标题义

  “三个太阳”既紧扣女画家的长城站壁画内容,又突出南极的特点:这里没有黑夜,正如南极考察队员开拓事业的忘我献身精神。

  作用:这样命题,新颖醒目,含义深长,给读者以想像、思考的空间。

  八、分析第一部

  1、女画家申请去南极,遇到了哪些周折?

  [开始名额挤不上;性别不方便;行业不对口;经费得部分自筹等。]

  2、这部分插叙有什么作用?

  [这样写既可以交代清楚事情的缘由,使内容完整;又以女画家成行的曲折、艰难,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

  3、想像与创造

  朗读第15、16段,体会女画家临近南极后,向大海投下一个漂流瓶的情景;请你以此为开头,展开想像,创作一个故事。比一比,看谁的更精彩。

  九、课后作业题

  1、笔头完成续写《漂流瓶的故事》。

  2、用复述的方法完成练习三。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习过渡

  本文体裁是什么?叙事线索是什么?

  二、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

  1、理解这则通讯“南极精神”的内涵。

  2、创造性的体会“三个太阳”的含义。

  3、理解本通讯在选材和构思上的.特点以及语言的特点。

  三、观赏南极见闻景

  四、朗读、讨论、探究——南极见闻之感受

  1、踏上雪原,女画家看到了什么样的南极?为什么“迟迟不敢迈步”?

  [提示:纯洁、宁静、可爱的南极。不敢相信自己真到了南极。]

  3、第44段描写南极雪原的文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提示:运用三个比喻,生动地写出了南极这个雪世界的奇异风光。]

  五、品味南极人

  1、仔细阅读第24--27段对南极考察队员的描述,小组讨论、分析他们各有什么样的性格、品质。

  (1)队长—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有巧妙的鼓动艺术

  有丰富的情感世界(40段)

  其他队员也各具以苦为乐、幽默、自豪的良好品质。

  (2)文章为什么不更具体地写这些人物呢?

  ①本文是写女画家的南极之行;

  ②每个南极人身上都有着太多的动人故事,一篇文章无法完成。

  六、探究南极精神

  仔细研读第57—59段,小组讨论南极精神的内涵。

  1、艰苦卓绝、不怕牺牲的团队精神

  2、献身事业、代代追求的民族胆略和气概。

  七、探究“三个太阳”的含义

  读了这篇通讯,你对画中的“三个太阳”作何理解?小组讨论、交流。

  言之有理即可。

  八、总结全篇

  这篇通讯记叙了中国女画家经过执着努力来到南极,战胜生理和自然条件造成的困难,为中国长城站建设出力并为之作画立传的经过,表现了南极考察队员为祖国、为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情景,赞颂了我国科学工作者的民族气概和非凡胆略。

  九、写作特点

  学生讨论、归纳:

  1、线索清楚,构思巧妙

  组材没有逐日逐事地悉数照录,而是抓住典型事例——最能表现中国妇女的坚强意志和高贵品质,中国科学家的献身精神和民族气概的事例。

  小问:四个动作性很强的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提示:揭示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2、多处运用比喻,并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富有表现力。

  3、语言准确、凝练,富有感情,表现力很强。

  (1)对考察队长用个性化的描述

  (2)善于运用女画家的真情流露、画画前的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

  (3)还借助景物描写来烘托女画家的心理感受。

  十、布置作业——语段阅读分析

  阅读课文53—61段,回答下列问题:

  1、女画家创作壁画运用了哪些手法?

  2、你认为她赋予了这幅画什么内涵?

  3、作画之前,女画家有哪些构思上的表现?你在创作诗、文、画等之前有没有类似经历?请举一个亲身事例谈谈。

  以上第二课时结束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经典教案07-18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经典】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精选]07-28

语文阅读教案02-20

语文的教案【推荐】03-07

语文《画》教案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