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22 05:56:26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锦集十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锦集十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要求:

  1、加强识字教学,学会8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课文形象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使学生了解上海广播电视塔雄伟壮观的景象,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3、激活学生的经验,使他们展开想像的翅膀,学会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朗读能力和背诵能力。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教学过程:

  低年级阅读教学是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面对的是六、七岁的蒙童,必须从最基本的东西抓起,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好基础,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第一位的要求是能够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

  一、引言激趣,大胆猜测

  读书之前,为了造成悬念,教师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并借助贴画,用简洁生动的导语把学生带入课题情境,同学们,你们猜一猜我国最大的城市在哪里?并贴出上海全景图点出14多万人口,世界最高的塔是什么塔?亚洲最高的`塔是什么塔?贴出广播电视塔并说明是世界第三高塔,随即引入课题“东方明珠”。

  [这样导入旨在给学生营造一个“入境悟情”的氛围]

  二、自读尝试,在课文中找寻兴趣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要使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要把学生的注意焦点集中到“喜欢”和“能读”上来,而不是理解多少。

  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尝试小声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并且知道文中有几句话,几个自然段,每段都写了哪些内容,懂得课题为什么叫“东方明珠”。

  (2)通过几次自由朗读,读通全文,圈出生字,生字多读几遍。

  (3)及时检查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在读通阶段,学生感知的是课文一幅轮廓式的鸟瞰图。

  [低年级的学生阅历浅,知识少,教师对学生“自读尝试”的引导不可忽视]

  2、细读课文,突出重点,理解词句,采用上下文,结合自己生活经验,观察实物,看挂图,投影,演示等方法有所侧重地理解一些重点词句。

  (1)观察“明珠”,兴趣激发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指名读,说说有几句话?(两句)

  ②指名读第一句,观察“东方明珠”的挂图,知道由11个圆珠球,6条腿组成,并且思考,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③指名读第二句,理解“美丽的名字”,想想你们吃的、玩的东西有好听的名字吗?(比如吃的有:汉堡包、娃哈哈、酸奶、喜之郎果冻、qq糖、沙琪玛……,玩的有:溜溜球、碰碰车、滑滑梯……)“东方明珠”名字美在哪里?

  ④这么好听的名字,我们该怎么读呢?指导读第二句

  ⑤齐读第一自然段

  ⑥尝试背诵

  小结: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上海广播电视塔的位置和美丽名字

  (2)表现“明珠”,其乐无穷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通过自由朗读,引导学生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在教师的指导下读懂重点词句。

  ①理解“像一个巨人”,从哪里看上去像人?“巨”是什么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高而大?(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再读出塔的壮观。

  ②理解“五光十色”、“五颜六色”,看图“东方明珠”塔上的灯光有哪些颜色?可以用一个什么词?(五颜六色)这些灯光不仅颜色多,而且闪着五光十色的东西?(节日的烟花、彩虹、圣诞树,舞台的灯光……)闭眼想橡“东方明珠”五光十色的情景,师描述,在夜晚,我们来到黄浦江边,看到塔上成千上万盏灯亮得像一个小小的太阳,五颜六色变化多端,一会儿像飘荡的彩云,一会儿像飞舞的浪花,一会儿像闪烁的星斗,美丽极了。学生睁开眼睛美美地读这句话。

  ③尝试背诵

  (3)赞美“明珠”,又增新趣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齐读,展开想像

  ②师讲述,上海广播电视塔既高大又美丽,她高高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真是一颗美丽的“东方明珠”,指名读。

  ③当你看到这段美丽景象你会怎么赞美?假如你站在塔下会问什么?(如这座塔是谁建的?什么时候建成的?建了多长时间?总投资多少?有什么作用……)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生活中的无限情趣。

  ④尝试背诵这自然段

  [根据儿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从具体可感的观察实物,看图像,演示等入汽船引导理解,根据其无意注意占优势的特点,在“乐”和“趣”上下功夫]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要求认的字及要求写的字,能够正确准确的书写。

  2、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学生是怎样升旗,并从中爱到爱祖国的教育。

  3、 有感情朗读课文,并且能够背诵下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认识7个会写的字,会写8个会写的字。

  教学难点:

  通过有感情朗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机、挂图。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 录音导入: 2分

  播放录音,说一说你都在什么时候听到过这首歌?(在升旗时)那升旗时你们会怎么做?

  看一看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二、 初读课文 6分

  1、 借助拼音来正确的读课文。

  2、 边读边画出要求认和要求写的字,在读这些字时要注意读音。

  预设:有些学生在读时字与音对照不准确。

  解决办法:要求学生来指读。

  3、 指着这些字给你的同桌读一读。

  4、 只看汉字不看拼音读一读,不认识的字看一看拼音。

  预设:学生们会依旧照着拼音读。

  解决办法:教师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们看着读,不会的再看书。

  三、 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5分

  读课文,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学生会说出好多种答案,只要是与课文有关就可以。也有可能说的与课文内容不符。

  解决办法:教师引导,你能试着说一说与国旗有关的内容吗?

  四、 精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10分

  1、 读课文说一说这首儿歌中一共有几句话?

  2、 在小组内熟读这几句话。

  预设:每个同学都读完整这首儿歌时间不够。

  解决办法:由小组长布置一个同学读一句。

  3、 把你读的那一句读给你们的同学听。

  预设:在小组有些同学读的不够准确。

  解决办法:要求小组成员要指出同学们读的不足的地方并给予改正。

  4、感悟课文内容。

  (1) 在文中找一找在升旗中我们是怎么做的`?

  (2) 找出来在你们组内读一读。

  (3) 谁能有感情的把这句读一读。

  预设:由于学生的这种经历少,读的不够有感情。

  解决办法:老师范读。

  教师总结:是啊,国旗是我们国家的象征,它是老一辈们用鲜血换来的,今天的我们是幸福的一代,在国旗下茁壮成长,我们为此而自豪。

  五、 有感情朗读全文。5分

  1、 找出你喜欢的一句有感情的读一读(在小组内练读)

  2、 指名读一读。

  六、 背诵课文。 7分

  1、 把你喜欢的那句话试着背一背。

  2、 试着背一背全文。

  七、作业:把这首儿歌有感情的背给爸爸、妈妈听一听。1分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的

  (一)通过本课教学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沉和浮,会用这两个词描述物体在水中的状态。

  (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有条不紊地进行操作,用简单的符号做实验记录。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物体在水中是有沉有浮的。

  三、教学难点

  创造性活动:怎样让小瓶沉下去?怎样让橡皮泥浮起来?

  四、课前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水槽(或水盆)、石块、木块、橡皮、橡皮泥、乒乓球、泡沫塑料、铅笔、钥匙、钉子、硬币、牙膏皮、带盖的小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水槽

  2.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仪器叫什么?它有什么用?(装水)我们今天要用它来做实验。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观察、认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1)认识水槽: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个圆形(或方形)的盛水容器,它叫“水槽”。

  (2)小组观察:把石块和木块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发生什么现象?

  (3)汇报观察结果。(引导学生用“沉”和“浮”来描述这两种现象。)

  (4)教师小结:把石块和木块放入水中,我们看到发生不同的现象。像石块这样沉入水底的现象叫做沉,像木块这样浮在水面的现象叫做浮。在这节课里,我们就学习“沉和浮”的知识。(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识记“沉”和“浮”两个字。)

  2.指导学生实验:把物体一个一个放入水中,哪些会沉,哪些会浮。

  (1)观察:看一看要做实验的物体是什么。

  (2)指导学生实验

  ①讲解实验的目的:实验一下,这几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②实验方法:把物体一个一个轻轻地放入水中,看一看它是沉还是浮。

  ③试一试其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④把实验结果填写在书中第8页下面的表格里。表格的第一行是物体的种类,如果你实验的物体在表中没画出来,可以在后面的空格里补充上,可以画图,也可以用拼音写出这种物体的名字;表格的第二三行用来记录物体的沉浮情况,如果沉,在对着物体下面的第二行的格子里画一个“√”,如果浮,在对着物体下面的第三行的格子里画一个“√”。

  (3)学生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

  (5)小结:通过以上实验,我们了解了很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平时在生活中还应该注意观察其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了解这些知识很重要,例如我们在做米饭的时候,总是先用水洗米,借助水把米和稻壳分开,就是因为米要沉在水底,而稻壳要浮在水面的缘故。

  3.指导学生研究改变物体在水中沉浮状态的方法

  (1)怎样让小瓶沉下去?

  ①观察:把带盖的小瓶放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②讨论:怎样让这个小瓶沉入水底?

  ③学生分组实验。

  ④汇报实验结果。

  (2)怎样让橡皮泥浮起来?

  ①提问:我们已经知道把橡皮泥放入水中,它会沉入水底。(边说边演示)我们能想办法让它浮在水面吗?

  ②小组讨论、实验。

  ③汇报实验结果。(可以边汇报边演示)

  ④讨论:如果有一块铁,我们也把它做成中间是空的.,它也能浮在水面吗?

  ⑤教师演示:把牙膏皮放入水中,沉底;把牙膏皮捞出来,折成一个碗状,再放入水中,浮在水面上。

  ⑥讨论:你们看,这浮在水面上的橡皮泥和牙膏皮像什么?(像碗、盒或船)

  (3)小结:通过以上实验,我们知道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可以改变的。本来是浮在水面上的空瓶,如果在瓶内放入水或沙,增加了它的重量,就会沉入水底;本来是沉在底的橡皮泥团或牙膏皮,如果把它做成空心的(船状、碗状或盒状),就能浮在水面。这个道理很重要,在生产和生活中很有用,例如很多船是用钢铁做的,却能浮在水上,就是这个道理。

  做游戏

  (1)讲解游戏方法: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比赛小船装东西的游戏。各组的橡皮泥团都是一样大的,用这块橡皮泥做一个小船,比一比哪个组的小船装的硬币多。做之前,先商量一下,然后再做;做的时候,不要着急,慢慢做;往船里放硬币时要轻,一个一个地放,直到小船没入水里,减去最后一个,就是这个小船能装的数量。

  (2)小组讨论、制作、试验。

  (3)汇报制作、试验结果。

  (4)演示。(请制作得比较好的一二个组在讲台上给同学们演示。)

  (5)观察、分析:取得优胜的组制作的船有什么特点?

  (6)小结:通过比赛和分析可以知道,把同一块橡皮泥捏得越薄,做成的小船越大,装的东西就越多。

  (三)巩固新课

  1.简单概括本课教学内容。

  2.提问:

  (1)分别说出三种在水中沉浮的物体。

  (2)怎样让浮在水面的物体沉入水底?

  怎样让沉在水底的物体浮上水面?

  (四)布置作业

  1.把鸡蛋、苹果、梨、桃、桔子、番茄等放入水中,观察它们是沉还是浮?

  2.观察刚下锅的饺子和快要煮熟的饺子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相同吗?

  六、参考材料

  (一)物体沉浮的条件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与物体受到的重力有关。当物体的重力大于物体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物体就下沉;当物体的重力小于物体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物体就上浮;当物体的重力等于物体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物体既不上浮,也不下沉,而是悬浮在水中。阿基米德的浮力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水的重力。因此,也可以说当物体的重力大于同体积水的重力时,物体就下沉;当物体的重力小于同体积水的重力时,物体就上浮;当物体的重力等于同体积水的重力时,物体就不上浮也不下沉而悬浮在水中。

  (二)空心球制法

  将中药丸的塑料壳或乒乓球的外面包上一层薄橡皮泥即可。用空心球和橡皮泥球可做浮沉实验。

  (三)物体在水中悬浮实验的做法

  把鸡蛋放入盐水中,调节盐水的浓度,当盐水的浓度合适时,鸡蛋就可以悬浮在水中。

  板书设计

  第二课沉和浮

  1.沉(沉入水底)

  石块、钥匙、橡皮、铁钉

  2.浮(漂在水上)

  木块、泡沫塑料、乒乓球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喜欢旅游吗?假期的时候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呢?

  2、有个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旅游,还把自己在不同地方看到的景物画了下来。我们看看,他都画了些什么?

  (CAI:四副图——定格)

  他画了些什么?

  3、你们看得真仔细!想去这些地方玩玩、看看吗?刚才大家所看到的就在今天我们要学的识字6里面。(板书:贴识字6)咱们把识字6的字音读准了,词儿读好了,就出发去这些地方。

  二、初读词串

  1、快快翻开书,开始读吧!把生字多读两遍。

  2、读得多认真哪!我们来听听生字都读准了吗?(出示生字卡)

  都读准了,词儿一定也能读准!大家在小组内读读吧!哪个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其他组仔细听,他们词儿读准了吗?

  4、词儿也读准了,词串连起来会读吗?自己试试,要和以前一样,注意词之间要停顿。

  5、读好了,咱们男女生来个小比赛好吗?男生推荐一个代表,女生推荐一个,比比谁读的准。你们说,怎么比?(CAI:韵文)

  读的怎么样?

  6、还想比赛吗?这次男生一起来,女生一起来,男生读一遍,女生读一遍。

  三、读好词串

  (一)大家读的都不错!好,现在咱们说走就走!(CAI:小火车)瞧,咱们的“神州行”小火车都开来了!小火车会载我们去哪些地方玩呢?大家先听一听——(CAI:配乐范文录音)

  知道了吗?

  原来我们要到塞北、江南、海南、高原(齐读)这些地方去旅游。

  (二)你最想去哪儿呢?

  那咱们就出发吧!做好准备,小火车就要开了!(CAI:歌曲《小火车》)

  (三)哎呀,火车到了你最想到的地方,快下车吧!

  赶快把写那个地方的词串好好读读,呆会儿给我们介绍介绍那儿有什么?

  读好了吗?快给同桌的小伙伴介绍介绍你最喜欢的地方。

  (四)谁来给我们大家介绍介绍?

  *骏马秋风塞北

  (1)塞北有什么吸引你?

  (2)你知道“塞北”指哪儿吗?有同学知道吗?

  (3)塞北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看看。(CAI:塞北风光)

  (4)我从你们的眼神中看出,大家也被塞北吸引住了,我相信这个词串一定能读的很好!谁想试试?

  我发现一个小秘密,好多男生都喜欢塞北,你们一块儿读读吧!

  *杏花春雨江南

  (1)喜欢江南?介绍介绍?

  (2)(CAI:图)瞧,粉红粉红的杏花露出了笑脸,在蒙蒙春雨中显得更加娇艳,装扮着江南美丽的春天。

  (3)我们还知道江南的什么呢?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很喜欢江南,还写下了一首赞美江南的古诗,我们来欣赏欣赏——(CAI:忆江南)

  (4)想说什么?能将你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还有喜欢江南的吗?我们大家一齐读

  *椰树骄阳海岛

  (1)对海岛感兴趣?谈谈

  (3)现在,我们就去领略一下海岛风光。(CAI:海南风光)

  (4)看来,你们的心被海南深深吸引了!谁想读?指名读——想去海南的都来读读!

  *牦牛冰雪高原

  (1)喜欢高原?说说

  (2)了解牦牛吗?(看图)师简介:牦牛全身长着长长的毛,生活在冰雪覆盖的高原地区,是那儿人们耕地和运输的好帮手。

  (3)牦牛不怕寒冷可真了不起!我们一起读读,好吗?

  (五)刚才,咱们来到祖国的不同地方欣赏到了不同的`美。咱们迎着瑟瑟秋风,来到辽阔的塞北草原——;咱们沐浴蒙蒙春雨,漫步美丽的江南——;让咱们再去炎炎夏日下的海岛——;咱们再登上冰雪覆盖的高原——。喜欢这篇词串吗?那么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词串吧,可以邀请小伙伴和你一块儿读,也可以加上动作。

  准备(配乐)——指名展示——都这么喜欢,那就一起来吧!

  (六)看你们读得这么好,相信这次旅行大家一定玩的很开心,对吗?其实我们家乡常熟也是个美丽的地方,非常有特色!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够也用词串的方式向外地的游客介绍介绍我们常熟,是吗?好好想想,咱们常熟有什么特色啊?——同位互想说说,看谁说出了常熟的特色!——谁给外地的旅客介绍?

  (虞山、方塔、大闸蟹)(尚湖、剑门、言子墓)

  (七)看,大家刚才介绍的时候,一个个都那么自豪!我想,外地的游客听了我们的介绍,一定恨不得马上到常熟来玩!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老师认为大家的发言都很有见地。把你们所谈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习作要求。

  2.投影出示习作要求:

  内容具体;

  写出真实感受;

  题目自定。

  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

  誊写作文,制作墙报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再抄写在作文本上。

  2.整理习作和资料,办一期以“热爱生命”为专题的板报。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复习导入

  1.读词语卡中的词语。

  2.听写其中的词语。

  我的发现

  1.同学们,学习完本组课文后,你发现一些句子有较深的含义吗?下面请同学们先来看看小林和小东都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小林和小东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理解句子较深含义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方法。如:仔细想、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揣摩感悟等方法。

  3.快速浏览本组课文,你还能发现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

  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先指导学生读正确,然后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或认识,之后请学生快速背诵。

  2.教师补充出示一些名言,请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a.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

  b.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c.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d.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e.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3.请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关于热爱生命的名言,共同进行赏评。

  4.鼓励学生课下将自己最喜欢的生命格言制成书签。

  成语故事

  1.自己读故事,感受句子的含义,画出不懂之处。

  2.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故事的理解,互相质疑解难。

  3.全班交流,说一说这个成语故事蕴含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的体会。

  4.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镭、陋、弘、癌、签5个生字,会写镭、陋、郎、贯、囊、弘、捐、赠、数、癌、签,掌握简陋、法郎、富甲一方、困惑不解、出乎意料、腰缠万贯、解囊相助、弘扬、捐赠、数年、癌症、签字等词语。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通过三克镭的故事,了解居里夫人科学家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

  3。引导学生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贡献巨大,哪些事情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并初步了解课文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读懂课文,通过三克镭的故事,了解居里夫人科学家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

  2。能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贡献巨大,哪些事情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并初步了解课文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镭、陋、弘、癌、签5个生字,会写镭、陋、郎、贯、囊、弘、捐、赠、数、癌、签,掌握简陋、法郎、富甲一方、困惑不解、出乎意料、腰缠万贯、解囊相助、弘扬、捐赠、数年、癌症、签字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简练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

  2。能简练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背景介绍(有关居里夫人的生平)

  出示ppt:

  居里夫人(18671934)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物理学家,最早荣获诺贝尔奖的女性。她勤奋努力,于1893年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1894年又获得数学硕士学位。1903年,居里夫妇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1911年12月,居里夫人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居里夫人终生为人类的幸福献身科学,从不计较个人的私利和荣誉。她先后获得奖金10种之多、奖章16种之多,以及100多个名誉头衔。

  二、初读课文

  (一)过渡:居里夫人确实是个伟大的科学家,她的伟大并不只在于她在科学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还在于她的人格,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居里夫人的三克镭》。

  (二)自由读书,要求正确流利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听写:

  简陋弘扬腰缠万贯解囊相助癌症保留穷困一贫如洗镭捐献

  2。解囊相助的反义词是什么?

  一贫如洗的反义词又是什么?

  3。结合句子读懂词语:

  (1)简陋什么样?文中说什么简陋?该怎么读。

  出示ppt(句子):

  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与简陋的实验室。

  那简陋前面再加上异常呢?又有什么新理解,那读怎么读这句话。

  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与异常简陋的实验室。

  4。能从听写的词语中选择几个,来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吗?

  三、深入读书,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按时间顺序)

  2。分段段意

  出示ppt:

  第1—4自然段先从美国记者麦隆内夫人1920年5月的一天采访居里夫人讲起,讲居里夫妇在十八年前炼出了第一克镭,当时每克镭价值七十五万法郎,这位夫人应该早已富甲一方了,事实上十八年后居里夫人却买不起一克镭。原因是居里夫妇十八年前就放弃了他们的专利。

  第5、6自然段讲麦隆内夫人为居里夫人奔走、募捐购买一克镭的饯的经过以及数年以后美国公众再次向居里夫人捐赠一克锂的情况。

  第7、8自然段揭示了居里夫人始终不要专利的崇高思想和美好的内心世界。

  四、引导质疑

  1。题目是《居里夫人的三克镭》,对于这三克镭文章有描写吗?读文章,找出来,读读。

  2。你能结合居里夫人的处境,想想有什么疑问?

  (这三克镭她都做什么用了?第一克镭研究出来时她做什么?)

  3。读课文自己试着解答问题。

  五、布置作业

  1、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通过三克镭的故事,了解居里夫人科学家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

  2。引导学生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贡献巨大,哪些事情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并初步了解课文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读懂课文,通过三克镭的故事,了解居里夫人科学家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

  2。能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贡献巨大,哪些事情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并初步了解课文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可不可以对居里夫人做个简单的评价。

  (居里夫人十分伟大;居里夫人很傻)

  二、讨论、辩论中加深理解

  1。过渡: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令我们惊讶,哪种评价更符合居里夫人的做人准则呢?我们从书中寻找答案。

  2。用笔画出有关描写居里夫人的句子,来证实你对她的评价,准备时间(5分钟)。

  3。引导发现,深入探究,感悟居里夫人的伟大。

  出示ppt(句子):

  端庄典雅的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与异常简陋的实验室。

  (1)对于这段文字,认为居里夫人伟大的同学,你是怎么理解的?

  出示ppt:

  镭倾注了居里夫妇巨大的心血、智慧、体力,甚至生命。为了证实镭的存在,他们在一间夏不避燥热,冬不避寒冷的破旧棚屋内从事起脑力加苦力的劳动,从1898年到1902年四年时间里,坚持不懈,终于从几十吨铀沥青矿废渣中提炼出十分之一克纯镭盐,并测定了镭的原子量。1903年,居里夫妇和柏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2)结合资料,对于这段文字,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

  (居里夫人的伟大就在于她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毫无保留的贡献给了人类而没有考虑自己。)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师:一克镭的价格曾高达七十五万金法郎,我们一起来换算一下,合人民币多少?

  生:(略)

  师:那这一克镭可以为居里夫人换来什么?

  生:豪宅、汽车、高档实验室

  师:这些居里夫人有吗?

  生:没有

  师:那她有的只是

  生:简陋的实验室

  师:这简陋前面再加个异常呢?

  生:感觉居里夫人的生活十分贫困,也感受到她对科学的追求是那样的执着。

  师:(出示资料,最初研究出的一克镭的去向)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抓住人物语言,体会居里夫人的伟大

  (一)还能找到什么理由来说明居里夫人的伟大?

  (二)体会重点句理解

  1。出示ppt:

  居里夫人的解释异常平淡:没有人应该因镭致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1)读懂了什么?

  (2)用平淡的语气说说这句话。

  (3)用异常平淡的语气说说这句话。

  (4)从这平淡的语气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什么?

  (5)从这平淡的语气中,我们还可以感到那异常不平淡的是什么?

  (6)带着赞美的语气来读。

  2。出示ppt:

  他们所说的并非没有道理,但我仍相信我们夫妇是对的。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取得极大的收获,既不忘记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

  (1)读懂了什么?

  (2)读出居里夫人的无私

  (3)读出居里夫人的忘我

  (4)引出资料理解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

  出示资料:

  居里夫人、牛顿、爱迪生、研制神州的科学家的阅读资料。

  3。读读这些人的故事,你们发现了什么?

  4。在这些醉心于事业的梦想者心里有的只是什么?

  生:有的是人类科学的进步,没有自己

  生:有的只是科学研究,没有自己

  生:有的只是为人类造福,没有

  (1)能用一个词来评价这样的人吗?

  (大公无私、伟大)

  (2)赞美的读

  五、从三克镭的用处上体会伟大

  六、对比体会伟大

  第四自然段对那些冷漠的富商的描写是否可以不要,为什么?

  七、归纳结论

  现在你再来评价居里夫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八、布置作业

  1.写感受

  2.给课文换题目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认识本文的8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参照“我的词语库”和课后习题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通过识字、读书活动,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法识字;通过诵读课文,展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写字;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准备:

  有关蝈蝈的知识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认识蝈蝈吗?介绍蝈蝈的有关知识。你们听过蝈蝈的歌吗?谁愿意模拟一下蝈蝈的歌?如果让你给蝈蝈的歌取一个好听的名字,你会取什么样的名字?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在豆花盛开的季节,去乡间聆听蝈蝈充满快乐和希望的歌。板书课题《绿色的歌》。为什么歌是绿色的?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感悟,自主识字:

  1、初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和自然段的序号。

  2、小组合作识字,学文。

  a、对于书上有注音的生字,借助汉语拼音认识。

  蝈、挂、蔫、挚、虑、秧、胳、膊、朴、素

  b、没有注音的生字,通过查字典认识字音,了解字义。

  盛、露、霞、秧、粉

  c、读准多音字的读音。

  盛:shènɡ 盛开

  chénɡ盛饭

  露:lù 露珠

  lòu 露馅

  乐:lè 快乐

  yuè 音乐

  3、学习生词。

  a、联系上下文理解。

  b、通过查阅工具书理解生词。

  圆润:饱满而润泽。

  晶亮:晶莹光亮。

  清凉:凉而使人感觉爽快。

  忧虑:忧愁担心。

  朴素:不浓艳,不华丽。

  真挚:真诚恳切。

  4、检查识字情况。

  5、巩固月字旁的字,找出“真挚”的近义词,“朴素”的反义词。

  三、朗读评比:

  1、教师朗读课文。

  2、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做好竞赛的准备。

  3、学生汇报朗读课文,全体参与评价。

  4、老师评价朗读情况,重点指导第2自然段的朗读。

  四、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仔细观察。

  2、自由发言: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为什么?

  3、教师范写,学生认真观察。

  4、独立练习,揣摩,老师巡视,指导。

  5、书写评价。

  五、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说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设计: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想想你还听过哪些小动物的歌声?

  3、积累形容词。

  ( )的晚霞 ( )的月亮

  ( )的秋天 ( )的心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导入:

  1、认读生字卡。

  2、出示本课学习任务。

  二、精读课文:

  1、要求学生齐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说说每一段写了什么?有哪些小动物唱歌?

  第1自然段:写蝈蝈在豆花盛开的季节不停地唱歌。

  第2自然段:写蝈蝈的歌很好听。

  第3自然段:写蝈蝈自由自在地歌唱,许多动植物都在听。

  第4自然段:赞美蝈蝈的歌。

  3、哪一段写了蝈蝈的歌好听?画出各个时间蝈蝈的歌有什么不同?找出比喻句。

  4、自由发言:小歌唱家在什么地方歌唱呢?

  5、师读二、三段,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画面。

  6、讨论:为什么说是“绿色的歌”呢?飘着“金色的梦”又是怎么回事?

  三、指导朗读:

  1、激趣:谁愿意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2、重点指导朗读方法。

  3、师生一起在读中感悟。

  四、语文实践活动:

  1、想想,你还听到过哪些昆虫的歌声?由此你会产生什么感受?

  2、抄一抄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五、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是按总—分—总的顺序来写的,写得非常优美,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写作顺序来写作文。

  六、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推荐学生阅读《金色的草地》。

  板书设计:

  9 绿色的歌

  早晨 像……

  蝈蝈的歌 午后 像…… 绿色

  傍晚 带、飘、伴

  (自然、朴素、真挚)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语文人教版第九册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通过学生质疑与解疑,理解课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

  教学重点:

  理解鱼游到纸上和游到心里的关系;培养学生质疑与解疑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由题质疑,导入课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七课——《鱼游到了纸上》。读了这个课题,你觉得奇怪吗?(鱼怎么会游到纸上)

  很好,同学们通过题目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果大家仔细读读课文,我们还能提出一些问题。请大家认真地自读课文,边读边划,看还能提出些什么问题。

  二、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1、学生自读课文,寻找问题。

  2、交流:

  你们能说说看,自己通过读课文提出了多少问题吗?(学生举手,汇报自己提出问题的数量,鼓励提得多的。)

  3、大家开动了脑筋,认真地读了课文,所以一下子能提出这么多问题,真不错。请你们把自己提出的问题放在小小组中讨论一下,看哪些问题大家都提到了,哪些问题你提到了,对方没提到,或对方提到了,你没提到。

  4、小组讨论

  说说你提出的问题是什么?(重点的用小黑板出示,非重点的请其他同学简单回答后解决)

  小黑板出示:

  ①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

  ②为什么说这是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特别”在哪里?

  ③为什么说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④“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它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三、再读课文,解决疑问。

  1、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很有价值,这些问题你们准备怎么解决呢?(读读课文,与同学讨论)

  2、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答案,能解决几个就解决几个。

  3、学生再读课文。

  4、有些问题同学们已经找到答案了,有些问题也许还没解决,大家先在小小组中讨论一下,看自己的答案与其他同学找的是否一致,不懂的问题也可以互相讨论。

  5、全班交流。

  ①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

  (因为这位青年画鱼画得活灵活现,就像在纸上游动。)

  ②这位青年特别在哪里?

  (说他特别,是因为他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

  ③为什么说他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

  (a、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从“老是”可以看出他总是这样;从“呆呆”可以看出他看鱼看得很入神。)

  b、他有时工笔细描,……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练习朗读。

  c、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d、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e、他告诉我,……忘了回家。

  ④“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它与“先游到纸上有什么关系?”

  (“先游到心里”指青年对金鱼观察很仔细,金鱼的形状已清晰地印在他的心里。它与“先游到纸上”是因果关系。)

  四、总结全文,归纳学法。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我们了解到这是一位聋哑青年,但他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同学们今天学会了从课题和文章内容中发现问题,并通过读书和讨论来解决问题,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运用这种方法来读懂课文。

  板书设计:(小黑板)

  ①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

  ②为什么说这是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特别”在哪里?

  ③为什么说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④“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它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说课材料:

  学生创新意识与质疑能力的培养是五年级的课题研究重点,我所选择的《鱼游到了纸上》这一课正是要展示学生的质疑能力与解疑能力。

  《鱼游到了纸上》是一篇讲读课文。作者通过写在西湖玉泉的见闻,赞扬了一位画金鱼的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这篇课文含义较深的词句较多,要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逐一加以理解,不能轻易地滑过去。其中,理解“游到了心里”的意思以及它和“游到了纸上”的关系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理解这句时可联系聋哑青年如何观鱼的内容,并启发思考他为什么要这样专心致志地观鱼,同时结合“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来体会“游到心里”的含义。

  这堂课的主要设计如下:

  1、揭题质疑,再寻问题

  通过课题,学生提出质疑“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鱼怎么会游到了纸上?”鼓励学生从课文中再找出其他问题。

  2、交流数量,讨论梳理

  找出问题后,让学生交流他找到问题的数量,表扬他们能积极动脑。请他们在四人小组中讨论自己所寻找到的问题,互相补充启发。

  3、归纳重点,再读讨论

  四人小组将他们的问题面向全班交流,归纳出几个重点的问题,非重点的由他们自行解决或相互解答。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在读中理解。

  4、全班交流,诵读体会

  通过读课文,小组讨论,学生将自己的答案在全班交流。最后通过诵读来体会文章的中心。

  这其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表现在:

  1、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学生被动参与学习的现象在课堂上屡见不鲜,它是一种低水平、低效率的学习方式,而主动学习是指学生对学习怀有浓厚兴趣,发自内心想学,有“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是当前学习创新的关键所在,而这堂课的学习方式就是以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为特点,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而且改变学生“迷信权威、死记、死背、死练”为大胆质疑和奇思异想”,保护发展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2、变“书本学习”为“实践学习”

  事实证明,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不仅让学生学得快,而且有利于创新。陶行知说:“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结论;结论生行动。”在实践中学生易于遇到新困难和产生新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这堂课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实践,促使学生养成主动思考、认真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专家评课:

  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

  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无疑——有疑——无疑——有疑”的循环中探求,从而培养他们的刻苦钻研精神,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设疑,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追根求源、不断探索的'精神。其次,要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质疑,放手让学生讨论,培养他们好求甚解的精神。崔蕾老师执教的《鱼游到了纸上》,就是按照这个要求设计的。

  1、崔老师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从课题开始:“‘鱼游到了纸上’觉得奇怪吗?奇怪在哪里,你想知道什么?”

  2、“读了课文,你肯定还能提出很多问题来。认真读一读课文,在有问题的地方做上记号。”教者的目的在引导学生边读书边思考,学会在课文中设疑。

  3、自学后交流:“你提了几个问题?”崔老师没有让学生说提了哪些问题。当一个学生说“提了9

  个问题”时,崔老师表扬说:“真棒,提问的本领真大!”“再读读课文,看还能提出几个问题来吗。”这是进一步鼓励学生认真读书,大胆思维,变无疑为有疑。

  4、小组讨论:“把个人提出的问题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边交流边读书、讨论,看哪些问题通过读书解决了,哪些问题在小组里解决不了,需要提出来的。”这是让学生自己梳理问题,学会提有价值的问题,为大组交流做准备。

  5、大组交流,读书解疑。这是解决问题的阶段,也是展示学生思维过程的阶段。

  6、存疑,留作学生课后讨论,使学生始终处于“无疑——有疑——无疑——有疑”的循环活动之中。

  分析崔老师设计的教学过程有两个特点。

  1、教师善于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看似无疑,其实有疑之处进行生疑,从而触及学生“最近发展区”,引导他们进入思维的高一级阶段,也就提高了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

  2、问题提出来以后如何解决,教师又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从具体的语境中去找答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说自己的感悟,从而又提高了学生的解疑能力。

  鼓励学生在读书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读书中解决问题,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长期坚持这样做,不仅能形成学生勇于探究的心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教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了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力、手、水"3个字。

  2.了解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对祖国语言

  文字的喜爱。

  二、教学准备:

  师生每人-套构成本课会意字的独体字的卡片。

  三、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培养学生初步的识字能力。

  四、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揭题

  你们还记得《阳光》这篇课文吗?太阳光芒四射,洒遍了大地,所以"口""月"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新的字一-明。(板书)

  二、学习"明"字

  1.学生拼读,注意读准后鼻音。

  2.猜一猜"明"是什么意思?用"明"组词。

  三、学习"鲜、尘、尖"

  1.出示"鲜、尘、尖",学生认读。

  2.认读的这三个字,学牛自由说发现了什么,并把秘密告诉大家。

  3.指学生认读、评议。

  4.用这三个字扩词,小组进行竞赛,交流、评议。

  5.自读课文第一节。

  四、举一反三,自学其他小节中的生字

  1.小组合作学习。

  2.各小组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五、读文、巩固认字

  1.集体读文,要求读得流畅。

  2.游戏:找朋友(配乐)。

  3.检查认读情况。

  六、扩展练习

  用下面的字组词,再说一句话。

  森 众 鲜 力 从 明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二、熟读全文

  1.指学生读课文,评议。

  2.同桌用"对口令"的方式读一读。

  3.教师示范读,强调韵尾。学生仿读,看谁读得好。

  4.齐读。(边拍手边读)

  5.自己试着背一背。

  三、完成课后"我会读"

  1.自读

  2.认读新词,并在生字下面打上点。

  3.用带点的字组词或说一句话

  四、指导书写

  1.出示"力、手、水"三个字,学生观察一下,怎样才能把这三个字写好。

  2.教师示范写。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小组评选好的作业 ,进行展示。

  五、读读想想

  汉字的.结构很有意思,很多汉字都是由不同的字组合在一起,表示另-个意思。

  1.出示"歪、晃、品、晶"四个字,学生认读。

  2.指学生说说意思,组词。认读"歪歪扭扭、晃眼睛、品茶、亮晶晶"几个词语。

  3.把这四个字仿照课文编一编韵文。(小组合作进行)

  4.交流。

  六、扩展练习

  找一找前面学过的汉字,如:妈、笔、坐、肚、朋,学着课文的样子,编一编韵文,或编

  字谜。

  教学追记:

  日 月 明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课题) i u ü第(1)教时共(3)教时主备人

  教学目标1.学会i u ü三个单韵母,能读准音,认清字形。

  2.学会正确认读i u ü 的带调韵母。知道i上标声调时,上面的小圆点不写,并会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

  重点难点重点:i u ü的发音及带调读。

  难点:读准i u ü的第二声和第三声,懂得i上标声调时,不写小圆点。

  课前准备拼音卡片,投影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复习认读带调的a,o,e。

  二、教学单韵母i及其四声。

  1.看图说话引出i 。

  图上画着阿姨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板书:iI

  教师范读。

  2.启发学生看图,记形.

  3.指导书写。

  4.教学i的四声。

  你发现i标上声调字形有什么变化?

  三、同法教学单韵母u ü及其四声。

  四、复习巩固。

  卡片认读带调的i u ü,比一比,看谁读得又快又对。

  开火车读。

  回答。

  看口形,听发音,认真仿。

  学生编顺口溜记形:1加小点还念i,发音牙齿要对齐。

  书空,念顺口溜:先写竖,再写点,iii。

  在四线格内抄写。

  念顺口溜:小i有礼貌,标调就摘帽。

  在语言环境中练习四声。

  多种方法练读i u ü。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课题) i u ü第(2 )教时共(3)教时主备人朱 佳

  教学目标1.学会y w两个声母,能读准音,认清形,会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

  2.学会yi wu yu三个整体认读音节的发音及带调读。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yi wu yü三个整体认读音节的发音及带调读。

  难点:学习y和ü组成音节时,ü上两点省写的规则。

  课前准备拼音卡片,投影。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复习认读带调的.i u ü

  二、教学声母y w。

  1.谈话引出y,并板书。

  2.示范好y的发音。

  3.指名读。

  习。

  4指导读课文。

  5指导书写ü。出示投影,说说像什么。范写。

  复习巩固6个单韵母及其四声。

  认读6个单韵母。

  游戏:亮卡片,记字母。

  开火车,认读打乱的6个带调单韵母,再同桌互查《课堂作 业本》第二题。

  游戏:摘橘子。

  四、总结。认读。

  看口形,听发音,模仿读,练读。

  试读。用顺口溜进行四声练习。

  读课文。

  说话:小鱼吹泡泡。在作业本上抄写ü。

  认读。

  做游戏。

  开火车读,互读互查。

  做游戏。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课题)2 i u ü第(3)教时共(3)教时主备人徐月芬

  教学目标1.复习i u ü y w及yi wu yu。

  2.看图读带调整体认读音节yī wū yú和音节yā。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yi wu yü三个整体认读音节的发音及带调读。

  难点:学习y和ü组成音节时,ü上两点省写的规则。

  课前准备拼音卡片,投影。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认读带调的I u

  教学单韵母ü及其四声。

  1出示投影引出ü。

  2教师范读

  3教学ü的四声。指名试着读ü的四声,及时纠错。鼓励学生编顺口溜进行四声练习。

  4指导读课文。

  5指导书写ü。出示投影,说说像什么。范写。

  复习巩固6个单韵母及其四声。

  认读6个单韵母。

  游戏:亮卡片,记字母。

  开火车,认读打乱的6个带调单韵母,再同桌互查《课堂作 业本》第二题。

  游戏:摘橘子。

  四、总结。认读。

  说说:一条鲤鱼吹泡泡。

  看口形,听发音,模仿读,练读。

  试读。用顺口溜进行四声练习。

  读课文。

  说话:小鱼吹泡泡。在作业本上抄写ü。

  认读。

  做游戏。

  开火车读,互读互查。

  做游戏。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6-09

小学语文的教案11-21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05-17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2-18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优)03-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荐】11-2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28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