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5-31 08:04:27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语文教案模板汇总8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推荐】语文教案模板汇总8篇

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同时认识2个偏旁部首。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

  教具: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2)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对,今天,我们就来听听足球的自我介绍。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再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3.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生字词)。

  ⑵自己读读词语,哪些生字的字音值得注意?

  ⑶正音,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出示长句子)

  ⑴谁能来读读这个句子?你是怎么停顿的?

  ⑵指导读句子。

  5.文中还有长句子,用老师教的方法读一读。

  6.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7.齐读课文。

  三、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复习巩固生字读音。

  2.教学“示字旁”、“巾字底”,两个偏旁的“竖”不同。

  3.自学课后笔顺表,并描红。

  4.反馈:检查“运、带”的笔顺。

  5.指导写字。

  6.师范写生字,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初步了解足球运动的起源及发展概况,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录像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给“纪、祝”扩词。

  二、新授

  1.自读第1自然段。

  ⑴读完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⑵“年纪一大把”是什么意思?

  ⑶齐声有感情朗读课文。

  2.自读第2自然段。

  ⑴为什么足球的年纪一大把呢?

  ⑵谁通过查资料知道:足球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⑶足球那么风行全世界,原来可是我们祖先发明的,你想说什么?

  3.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

  ⑴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⑵你能感受到足球是最流行的运动吗?说说看。

  ⑶为什么足球能给人们带来欢乐呢?

  三、总结课文

  1.指名读得最好的3个学生读课文。

  2.你能做个足球,向别人介绍一下自己吗?

  3.指名介绍,评析。

  历史长

  板书:17我叫足球

  给别人带来快乐

  (二)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端正的书写“宫、祝”两个生字,认识新偏旁

  3、了解有关足球的一些知识,知道足球运动是当今的流行运动,同时让学生明白能给人带去欢乐,自己才是最快乐的。

  教学重点:朗读、写字

  教具:多媒体动画,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纪、皇、帝、庆、祝宫、进、运、带、踢、自、己”

  (1)、指名读、齐读

  2、出示写过的生字“纪、庆、进、运、带”

  (1)、指名读并组词,全班跟读。

  二、学课文

  1、自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主要讲了什么?(出示第一自然段投影)

  相机出示“圆圆的身体,个头不大,年纪可有一大把喽。”

  2、指名读

  3、指名上台表演,评奖。

  4、齐读

  过渡:是啊,足球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关于足球的历史,让我们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你知道些什么?

  1、自读

  2、交流

  (1)、点出“很久很久”“中国”读好、自豪

  (2)、“只有……才”师:可见足球是件非常高雅的活动。

  (3)、“他们在皇宫前…….里”(放动画)

  师:有谁对当代的.足球有更多的认识?

  1、指名说

  2、齐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许多年过去了,今天,踢足球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流行的运动。

  师展示何以为流行:大连的足球建筑,足球的望远镜,足球报,印有足球图案的衣服……

  师:小朋友们再来看这两张图,人们都在干嘛?(欢笑)是谁带给他们“欢笑”(足球)

  平时生活中你或你的家人有没有这种举动?说说怎样的?

  1、指名交流(球迷)

  2、师:足球为我们带来了许多欢笑,那么课文中的最后一句中“我就觉得自己也是快乐的了。”什么意思。

  (1)、指名说(能给别人带来欢笑,自己才是最快乐的)

  (2)、指名读最后一句

  过渡:课文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足球,你还知道足球的什么知识?

  1、交流

  2、齐读全文。

  三、教学生字

  1、出示“宫、庆、祝”

  (1)、认读,并组词。

  (2)、说说如何识记。认识新偏旁。

  (3)、师范写,生书空。

  (4)、生描红,师巡视。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阅读

  (1)了解议论文的一般常识。

  (2)了解议论文提出论点的多种方法,把握论点论据之间的关系。

  (3)学习分析每篇议论文的论证思路,理解运用多种论证方法的好处。

  (4)学习议论文准确、严密、生动的语言特点。

  2.写作

  (1)仿写课文中优美而富有哲理的文句。

  (2)学习有理有据地证明自己的一个观点,注意论据的选择。

  (3)针对生活中的某一种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在证明自己的观点时使用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

  3.口语交际

  (1)复述本单元中的任意一篇议论文,注意文章的论证思路,要抓住论点和各部分要点进行复述。

  (2)选择一个话题,明确自己的观点,构思后口头表达,做到语音清晰,语句连贯,条理清楚。

  学法指导

  1.单元聚焦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由一个选择题入手,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然后层层推进,阐述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号召人们坚信自己的创造力,努力保持好奇心,不断探求,成为有创新意识的人。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由古代文化典籍中引出观点,以王阳明和自己的实例为论据,论证了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号召中国学生应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才能有所建树。

  《谈读书》首先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用书的智慧;接着阐述读书的方法,提倡读书与讨论、作文结合起来;最后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作者笔法灵活,比喻论证使表达显得生动。

  《不求甚解》先摆出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接着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以陶渊明的不求甚解的含义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作了否定,并阐述了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读的正面主张。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篇驳论文,作者针对当时有些人散布中国人对抗日前途失去信心的悲观论调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批驳,明确提出了中国人绝大部分没有失去自信力,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表现了作者一颗拳拳的爱国之心。

  2.阅读建议

  (1)《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语言较浅显,宜先速读,了解文章梗概,再细读,分析理解本文论述的中心,然后抓住本文紧扣中心逐层论述的特点,分析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及其好处。

  (2)在学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篇文章时,首先应认真阅读课文,领会句意、段意后,再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学习实际,深入理解本文的论点,自觉养成格物致知精神。

  (3)《谈读书》,可采用圈点批注式阅读的自学方法,阅读时直接在课文上画上思索的轨迹,打上认识的烙印。可摘抄自己喜爱的名句,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诵读并背诵。

  (4)《不求甚解》是一篇驳论文,可先梳理结构提纲,体会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地驳斥对方论点,同时阐明自己观点的。本文在思想内容上与《谈读书》有相似之处,可与之进行比较阅读。

  (5)《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大家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络或者其他途径搜集这篇课文及作者的相关背景资料,用列提纲的方法把握课文的层次结构和思想内容,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同学们可以对文中关键问题展开讨论、探究,各抒己见。

  (6)议论文阅读能力指导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即能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是阅读议论文关键的一步。如果不能准确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就不能说读懂了文章。要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首先要整体阅读,整体把握文章大意。至于论点的概括,有的可选用文章的原句,有的要用自己的话把它概括出来。

  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事实和道理(包括科学、理论、名言、谚语等)是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阅读议论文时,要能够找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同时要从文章的事实中看出道理,从作者提供的道理中联系相应的事实,理解这些论据与文章的论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

  论证是运用论据摆事实、讲道理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问的逻辑关系纽带。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在议论文中,结构是作者思路的体现。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逐层深入论述的纵式结构;二是并列展开论述的横式结构,如总论--分论--总论式。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先要弄清楚各段落层次的内容及其内在联系,还要注意文章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

  议论文的语言主要具有严密性、概括性的特点。阅读议论文,要从整体到局部,注意抓住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句子、关键性词语,反复琢磨,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

  3.相关知识

  (1)联想:指回忆时由一事物想起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是现实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在人脑中的反应。有多种形式,一般分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

  (2)想象:利用原有的表象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在外界刺激物的影响下,在人脑中对过去存在的若干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成。人不仅能回忆起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即表象),而且还能想象出当前和过去从未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但想象的内容总是来源于客观现实。一般可以分为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两种,它们对人进行创造性活动和掌握新的知识经验起重要作用。

  (3)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活动中的思维过程。通过反复地有步骤地连贯地思考,提出前人未提出的问题,解决前人未解决的问题。要求有创新的设想和理智的判断。与一般思维不同,主要表现在想象、尤其是创造性想象的参与。形成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条件有: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对要解决的问题有强烈的好奇心、坚强的信念和永不满足的求知欲,以及有关的广博知识;追求事物的普遍性规律与结论;把要解决的问题具体化和形象化;周围环境(如切磋讨论)的激发等。创造性思维常与发明、发现、革新、设计及绘图、写作等实践活动相联系。作为一种方法,在科学研究中有重要作用。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跟随着小洁的目光,我们欣赏着蓝天白云、碧水青山,那跳跃的“青蛙”、展翅的“雄鹰”、赛跑的“龟兔”,栩栩如生,美不胜收。当小洁正想把面包纸扔进湖里的时候,她看见那清澈的湖水像镜子一样,映照出蔚蓝的天空和如画的山峦。谁忍心把这“镜面”打破呢?小洁攥紧了面包纸,一直到船靠岸,才把它放进了应该放的地方。

  遗憾的是,那面“镜子”还是被一个小孩弄了个污点。那块香蕉皮,吓跑了小鱼,就连湖水也“皱起了眉头。

  清澈的.湖水需要我们每个人精心呵护。小洁只是在那面”明镜“面前,控制了一下自己的正要撤开的手,但对每个人来说,在这一瞬间做出克制,并不是都能做到的。

  这点滴小事,反射出的是小洁美好的心灵。

  让我们把这清澈的湖水,作为一面永远的”明镜“吧。别忘记小洁那企盼的目光。

  二、教学目标

  1、认识”侧、卷“12个生字,会写”失、觉“等8个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风景的优美和小洁心灵的美好。

  3、有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

  三、教学重点

  认字12个,会写8个,能熟读并背诵课文。

  四、教学难点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养成环境保护意识。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联系实际,谈话导入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都看到过湖水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眼睛里的湖水是什么样子的?面对湖水你是怎样想的?(出示课题)

  2、出示”清澈“一词,该怎样读?怎样记?

  二、初读课文,识字认字

  1、教师范读、领读生字。

  2、指名学生读,教师注意听,纠正错误发音。

  3、出示”幻“和”幼“:请学生观察这两个字的区别,并说说怎样读?

  4、出示”扔“和”跨“:想一想用我们学过的识记方法,应怎样识记?

  5、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标出不认识的或易错的字。

  6、请学生自读、教师在旁边巡视指导答疑。

  7、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分段学习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认读第一段。

  2、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画面,配置音乐,进行范读。

  3、请学生朗读思考两分钟,说说本段的段落大意。

  4、”欣赏“一词怎样理解?它的同义词有哪些?是否可以替换?为什么?

  5、两岸的风景怎样?请找出描写风景的句子。

  6、你觉得这段中哪些地方写得很美,为什么会写得这么美?

  7、请大家注意:”小洁坐在船上吃面包“这句话。看下文,想一想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多媒体展示画面,配置音乐,老师有感情范读。

  2、指名朗读,认真听其发音及语气,并及时纠正其错误之处。

  3、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在旁指导。

  4、提出问题:

  (1)小洁想把面包纸丢进水里的时候,看到了什么?

  (2)”小洁回过头不满地看了他一眼,又用企盼的目光望着湖水“

  ”他“指的是谁?你从”看他一眼“和”企盼的目光“中体会到什么?

  5、组织学生交流。

  6、小洁的面包纸怎样处理了呢?你想知道吗?(引入下一段)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段,反复朗读,理解课文。

  1、指名朗读。

  2、提问:”忽然,她眼睛一亮,飞快地向前跑去。“请大家思考一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出示”攥“字,怎么读?怎样识记?说说相应的同义词。

  4、请大家再次齐读课文: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四、小结

  1、老师总结本课内容,鼓励和表扬课堂上敢于发言的同学。

  2、布置作业:请大家在熟读课文基础上独立完成课后”读读说说“一题。

  [第2课时]

  一、复习引入,通过复习巩固课文

  1、请学生背诵课文。

  2、出示多媒体课件,请学生观察主题图。用自己的话把课文大意叙述出来。

  3、请学生朗读课文,让大家指出读得不准确的地方。

  4、请大家带着对课文的理解,齐读课文。

  二、谈感想,小结

  1、请学生谈谈学习了本课有什么感受?

  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今后自己该怎样去做?

  2、老师点评。

  三、认读课文生字

  1、请学生自己认读课文生字,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指名学生认读课文生字。

  3、反复出示生字,让学生集体认读,并组词。

  4、板书多音字:得为卷

  请学生组词认读。

  四、指导写字

  1、请学生认读”我会写“中的字并组词。

  2、请学生观察”我会写“中的字在写的时候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3、提醒学生注意提手旁和目字旁的写法。

  4、请学生描红”我会写“一题。

  5、争做”小医生“。

  (1)教师把学生写得好的,或是存在共性问题的字,拿到黑板上,学生做”医生“,诊断哪些字写得好,哪些字写得不够好。

  (2)同桌互查,比较欣赏。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激趣热身

  任务:搜集主题资料,并进行分类整理

  活动:主题预设------走近儒家传统文化(结合北师大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十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走近孔子(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主题活动:《孔子世家》---司马迁、《孔子:第一位教师》---冯友兰、《孔孟》---黄仁宇、《四书五经的假面目》---南怀瑾、《孔子家语》---王肃、《儒学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余翔林等)、走近《论语》(《论语》相关简介及评论)

  学情预估:

  传统文化知识的搜集与整理长期以来是语文学习的“禁区”,学生相对来说比较陌生,同时又略显有点难度,因此,平时我在阅读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比较注意让学生搜集、分类并进行整理这方面的知识,依此作为文言学习的知识储备。与“走进儒家传统文化”相比,“走进孔子”“走进《论语》”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搜索与分析。

  说明:

  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是本节课学深学透的基础,同时随阅读量的增加,疑点会呈波浪式出现,有些问题不解自知,而更多的疑点则会呈现一派“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情景。我们正是抓住这点点滴滴的疑,从而展开探究。

  二、文本导读质疑

  任务:依话题为导向,结合文本交流汇报资料,从而使资源共享达到最优化,依此激趣导课

  活动:话题预设-----“遨游儒家传统文化”、“感悟传统经典”“我心中的孔子”“我与孔子的心灵对白”“走进《论语》”……依小组为单位,依据搜集资料的实际选择言之有物的话题,结合文本具体信息完成初读学习的生疑、质疑,进而为下一步的悟疑、解疑作下铺垫!

  学情预估:

  初一的学生交流自己查找的资料,可能不很主动,最重要的是交流要切中主题,这需要教师既要点燃学生自我展示的热情,又要进行方向性极强的指导。

  说明:

  关注文本,注重文本的生成与创新是文言学习的主旨所在,依据资料生疑、质疑,进而围绕文本展开讨论,走进文本,深入探究。(重点参读南怀瑾《四书五经的假面目》)

  三、探究研读赏析

  任务:圈点文言重点字词,训练句读,分类商译文本内涵

  活动:1、抄读文本,删除标点,训练句读,自主探究

  2、圈点字词,商译(商讨、翻译)文本,分类整理

  3、交流异议,反复诵读

  4、《论语》成语、格言、警句集锦

  学情预估:

  学生可能对文言文中的通假、句式、词义的演变以及文言文常识性问题的解决产生障碍,诸如“说”同“悦”;“知”同“智”;“女”同“汝”以及“三省”、“三人行”中“三”的用法等,这些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进行正确诠释!同时,在进行句读训练时,注重语法,商译文本时,也要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说明:

  句读训练是文言学习的最基本能力,通过训练可以增加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为商译与诵读做好了铺垫。而商译与诵读的过程则是对文本的深层次的探究研读。由文本归纳总结成语、格言以及名言警句便是活学活用文言文的标志,更容易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

  四、交流感悟,强化体验,自省笃行(实践)

  任务:沉浸文言经典体验感悟实践

  活动:1、诵读感受,体验经典

  2、交流感悟,结合所搜集资料,整体感悟孔子思想及《论语》

  3、归纳大家的想法,进行类的升华

  4、参照文本,强化自我体验,实践真知

  学情预估:关注学生的是实际情感体验,给学生搭建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内化文本知识,拓展学生视野,关注学生的知识构建和人文素养。交流这个环节是最具开放性的,学生依据《〈论语〉十则》的文本信息,加之补充读物和所搜集资料,从而学生会更有可言之的话题,因此,“放之有度”的教学在这里更能体现语文学科的民主与开放,也更具有人文关怀,因为我们始终在关注着学生。

  说明:

  归纳是对共性的提炼,学生可能会发现都是气势很大的东西,类的升华能提高学习效率。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训练思维,进行情感与价值观的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三个维度的规定值得我们仔细琢磨。

  情趣盎然品文言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反思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囿于“精华”二字,文言文作为课程内容,似乎已被反复固化,精确性、示范性的特征被反复强调,因此文言文的教学一味强调知识接受,只注重将语法、文法讲深讲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权威意识”尤其突出,依赖教参的统一要求是教学活动变得极为机械,教师死输硬灌,学生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整个过程忽视了学习主体,师生独特的体验无法融入整个教学的动态活动中,使整个教学丧失了主体的独立性与创造性,最终文言文教学被简单化的处理成了文言文诵记过程,并越来越呈现为单一化、模式化的过程,使得学生对文言文产生了厌烦、畏惧、排斥心理。

  《〈论语〉十则》作为传统文言教学名篇,知识点、考点以及文言文常识性问题是极其好把握的,但是,我没有按照常规的教学思路去教授,而是暂且“抛开”教学目标来与同学们谈论起了厚重却又富有情趣的中华传统文化,同时也涉及到很多颇富哲理的历史典故,同学们在这无拘无束自由畅谈的课堂气氛中表现的异常活跃与兴奋,自然这一切都是在我的“阴谋”之中的,因为这一节课我的目的就是希望激起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拨开他们心中一直以来存在的学习文言文的阴霾,告别他们一直恐惧的“之乎者也”的“古文”时代,同时我也没有忘记这节课应该达到的教学目的。于是,我和同学们在探讨影响中国人思想的宗教和学派时,便将他们的注意力慢慢的迁移到了儒家学派,当然这一切都是在学生文化积累沉淀的基础上进行的,先前的一段时间我和他们一直搜集和积累古典文化方面的知识,当然更偏重于儒家学派的知识积累,所以学生们谈起来可谓“头头是道”,有的纷纷讲解孔子的思想及其奇闻轶事,有的讲“四书五经”,有的讲到古代的典章制度,有的还讲到一些古代社会的文化常识和社会人情风貌┅┅我感觉这时时机已经到了,便直接切入我们的主题,让学生们来自主学习《论语》中的这十则,学生因为有了刚才的你一言我一语,所以学习起来就更有了劲头。但是接下来一系列的问题又来了:何以为“仁”?仁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恕”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呢?儒家“贤人”的标准又是什么呢?孔子的弟子有哪些呢?他们又有哪些思想主张呢?┅┅一系列的问题如雨后春笋般从学生们的脑瓜中涌了出来,诚然隐藏在古诗文中的.微言大义,也在学生们的激烈讨论与研究学习中得以深入透彻的理解,很明显这其中有他们思想的痕迹,尽管有些想法显得那样稚嫩,但这确实是他们自己的所得,这一点一直是我所企求达到的效果。于是,我也很兴奋的加入到他们的合作探究学习之中,尽可能多的给他们提供资料,引导他们扩充知识面,加深对文本的深层次的理解。一节课在我与学生们的交流探讨中很快就结束了,但是学生的学习热情丝毫没有减退,当然这其中充满的更多的则是疑惑与企盼得到挖掘的冲动,于是,我便安排了这一节课的课外作业:围绕本课内容搜集相关知识,深层次的理解领悟其中的微言大义;搜集更多的《论语》资料依此解决你心中的疑惑;写写你学习后的点滴感悟。

  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我不禁又对文言文教学多了一些思考:(一)调动经验,缩小差距。文言文、现代文是一脉相承的,许多的语词、语句、语义是相同的,学生生活中就大量存在耳熟能详的成语、名言警句,学生积累的知识经验、已有的学习方法本身就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基础,这些与学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经验因素一旦得到尊重并被充分调动,文言文与学生的距离就会大大消除。同时,还应加强学科间的整合,从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尤其是历史与政治学科,让学生在自己熟知的“历史背景中”采用合理的思维方式作出研讨。

  (二)调动情感,关注体验。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体的。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却每每发现学生与文言文文本之间缺乏对话,学生“活生生的体验”及“自我的精神体验”得不到重视和尊重,属于学生自己的、自由的体验被冷漠无趣的所谓翻译所代替,学生学习的诗文似乎是与己无关,与情趣、精美无关的一堆符号。因此,调动经验之后,还需对学生的情感体验予以充分的关注,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想象,让生活帮助他们来理解文本,促使他们的趣味、感情融入教学之中。让学生以感知为基础,以吟诵品味为感情投入和个性理解为切入点,最终达到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心灵沟通”。

  (三)提高能力,激活课堂。语文能力是人的心理文化结构表现于语言层面的品位、格局和发展的倾向,其核心是语感,语感的获得说到底则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形成。我们应该关注文言文的文本特点,凭借“注释”、“文言空白”,凭借工具书来培养学生的文言思维能力,通过诵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加入了学生知识与生活经验,融入了学生情感体验的文言文阅读就是融入学生主体和个性见解的过程。,这从而从一个更高的层面和更广阔的视角去把握文言文。通过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小组间的交流与探讨等多种途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情感经历“自由的言说”,自主的表达自己观点的过程。海德格尔曾说:“语言就是人的生命活动,”语言本身具有提高人类修养、使人精神高尚的人文价值,加之文言文作为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大量的精神财富,我们何不在这片深邃的海洋中积极探索,在古文的世界中尽情沐浴人文素养之光!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我的影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影子是光学现象,文章围绕形和影子、光源和影子,动作和影子几方面写“我”观察到的现象,“我”的想象以及“我”的感觉,一个活泼、好奇孩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基本脱离了幼儿时期的幼稚,他们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心,对什么事情都想弄个明白,课间休息时,常常有学生兴冲冲地跑到我跟前问长问短,问东问西。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影子是怎么形成的,以及影子的变化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认读本课10个二类字,会口头组词、扩词;能写好本课的7个生字。

  3、能仿照课文中的几种例句造句,如会用:“一会儿……一会儿……”练习说话。

  4、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

  熟读课文,认读10个二类字;写好7个生字,会用“一会儿……一会儿……”练习说话,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学习难点】

  理解影子的形成以及影子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习准备】

  1、蜡烛、实物。

  2、观察阳光下自己的影子。

  【学习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猜谜语:一只小黑狗,沉默不开口。你停它也停,你走它也走。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生字,运用学过的办法认出生字(看上下文猜字、看拼音、查检字表、问别人、查字典……)

  2、请生尝试读课文。

  3、听课文录音,要求听清字音。

  4、分析句子的语气,再尝试读课文。

  5、全班齐读,自我评价。

  三、合作识字

  1、小组交流二类字,相互帮助。

  2、小老师领读词组。

  四、学文解趣,点燃火花

  1、随机学习课文一、二、三自然段。

  (1)丁丁说自己的影子很有趣,你认为呢?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影子有趣?

  学生读课文,说说自己读到的内容,全班交流。

  (2)这是丁丁在哪里照出来的影子?

  (3)你们还知道在哪里有影子?

  2、学习第四自然段,探究影子的变化。

  (1) 齐读第四自然段。

  (2) 质疑:影子为什么会变来变去呢?

  学生进行实验、讨论、交流。(蜡烛、实物、)

  (3)汇报

  抓住两点:

  A、要有影子,必须要有光和物体。

  B、影子的变化是因为光源或者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五、户外活动,实践强化

  在操场的`阳光下做上几个动作,边做边观察自己的影子的变化,是不是和丁丁说的一样有趣?

  六、课外延伸,自主探索

  回家或上学的路上、课间十分钟、夜间注意观察自己或物体的影子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语文教案 篇6

  《古诗二首》编排了两首古诗,它们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描写了春天。

  《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美景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咏柳》是首咏物诗,描写了早春二月的杨柳,借柳树歌咏春天。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春天已有了自己的感受,能较好地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利用这一点,激发课堂教学的情趣,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古诗教学达到魅力无穷、活力四射的境地。所以,在本课的古诗教学中,要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进入到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教学建议

  学习本课,可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然后再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还可先引导学生依据插图来体悟课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再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从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含义,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2.借助画面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小组合作朗读、想象、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句,背诵古诗。

  难点

  1.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2.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古诗的配乐曲子,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彩笔及画纸。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莺、拂、堤、柳、醉”5个生字,会写“诗、村、童”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村居》,背诵古诗《村居》。

  3.理解古诗《村居》,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体会诗人对春光的赞美之情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三、激趣导入

  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大家跟随老师一起吧!(板书课题:村居)

  四、自读古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学习符号标记应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

  2.(出示风筝图,上面带有生字)大家瞧,这些风筝多美呀,你能将它们放飞得更高吗?(指名认读生字)

  提示:“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in”。

  “堤”的声母是“d”,不是“t”。

  3.同学们真不错,将漂亮的风筝都放上了天。让我们再来认认它们!(齐读生字)

  4.自读古诗,想一想:古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5.小组交流。

  五、品悟古诗

  (一)学习第1、2句。

  出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早春二月的小山村是冰冷沉静的吗?它有怎样的美景?

  1.自由读读古诗,你会有很多发现的。

  2.学生自由读第1、2句。

  3.你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

  4.你能把你看到的景物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第1、2句)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5.瞧,早春二月里,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堤上的杨柳仿佛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里,在春风中轻拂堤岸。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你们想配合这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吗?(指名读)

  6.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生汇报)

  7.这么多美妙的感受,我想大家一定能读好这两句诗的。(生齐读第1、2句)

  (二)学习第3、4句。

  出示: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你能读好它吗?

  2.自由读这两句古诗。

  3.在这么好的春光里,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说)

  4.村子里的孩子也和大家一样喜欢这美妙的春天吗?他们在干什么?(分组交流)

  5.你们能配合画面,说说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景吗?(分组交流,尝试练说)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归来早”“忙趁”体会孩童欢畅的心情。

  6.读了这两句诗,你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听吗?(生汇报)

  7.你们的想法都很有意思,你们能将自己的想法融进诗里读出来吗?(指名读)

  8.想不想加入他们放风筝的队伍中去呢?这样吧,让我们朗读古诗,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吧。(生齐读第3、4句)

  六、背诵古诗

  1.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多美的春景图呀!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这首古诗你们一定能背下来。

  2.集体配乐吟诵。

  3.生自由背。

  七、指导书写

  指导写好生字“诗”“童”“村”,重点写好生字“童”。

  1.看“电脑小博士”的笔顺顺序,学生认真观察笔顺顺序、笔画写法。

  2.指名反馈。

  “童”字是上下结构,共有12画,可组词为“儿童、童年”。

  3.观察田字格中的“童”字,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找到关键笔画,再通过课件演示,提醒学生“立”的最后一横最长。)

  4.教师范写3个生字。

  5.学生描红并临写3个生字。

  6.师生评议。

  八、梳理板书

语文教案 篇7

  文章分析:

  这是一篇儿童诗,极富童趣,用儿童的语言,儿童的眼睛,儿童的思维展示给大家一个热爱生活、充溢幻想的小朋友的多彩的内心世界。

  教学本课应注意这样几个点:

  1、诗歌的朗读。

  2、生字的学习。

  同时应该处置好这样几种关系;

  1、银河的知识和本诗的关系。

  2、本诗的朗读和扩展内容的'衔接。

  3、读诗和识字的比重。

  教学准备:

  1、研究性学习专题——《银河,让我了解你》

  2、背动作儿歌、课前一只歌《蓝猫》。

  教学过程:

  一、从歌曲入手,引出课题,学习串字。

  1、你们刚才唱的是哪个动画片中的主题曲?那你们一定非常熟悉和喜欢动画片中的主人公蓝猫吧!

  (蓝猫)先给大家出一个字谜:门里一张口同学说谜底,老师出卡片.

  2、老师想知道,在家里的时候,你遇到问题,喜欢问谁?(问爸爸、问妈妈,读卡片)

  3、在一个晴朗的夜晚,有两个喜欢问问题的小朋友仰望银河,发生了很多想象,于是他们就--------出示词卡:问银河。谁想读读?

  4、谁知道这个词中的第2个字念什么?(银—板书拼音和生字)

  a、这个音节可以拼读吗?为什么?

  b、你看,这个字的哪局部比较熟悉?蓝猫老师出的第二道题就是与金字旁和艮字有关的内容,请看大屏幕。(出题)发小组合作单。

  A 你认识的带有金字旁的字有哪些?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B 带有“艮”的字,你认识几个?能不能写下来。(很狠恨跟根银)

  喜欢做哪道题就做哪道题。

  汇报A题:

  1、看了这些带有金字旁的字你发现了什么?(带有金字旁的字一般都与金属有关)

  2、对,我们学的这个“银”就是哪个银?(白银、银子、银圆、银钱)

  汇报B题:

  1、小组交流

  2、出示:很狠恨跟根银

  二、学习课文

  1、范读课文

  2、同学自读

  三、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其他同学考虑:读前两行诗时,你发现了什么?随机出示第一段书面形式和诗歌形式(一个词重复出现了两次)

  讨论:1、在你学过的课文和诗歌中,发现过这样的句子吗?说出来给大家听一听。

  2、讨论这两个同样的句式重复出现你突出了什么?(为了突出强调自身要说的话。)

  3、怎么读才干达到这种效果?你找一句读一读。(第二句加重语气)

  4、说说文中的小朋友先向银河提了提了哪两个问题?

  板书:鱼儿水草小朋友

  出示银河图:根据板书谁来试着问问银河?

  5、出示句子比较:

  (1)、在你清澈的河水里,有戏水的小朋友吗?

  (2)、在你清澈的河水里,有没有戏水的小朋友?

  6、练习说话

  银河啊,在你()里,有()吗?有()吗?

  7、看板书试背第一节。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1、轻声自读,考虑:接着小朋友又向谁提了哪两个问题?

  2、读后指名对对着银河问一问,练习感情朗读

  板书:客轮、货船、航标灯

  电脑出示“南来北往”的场景,说说什么是南来北往。

  3、它们指的是什么?你知道航标灯有什么用吗?

  4、朗读第二段,各自读,齐读。

  5、练习说话:银河啊,在你()里,有()吗?有()吗?它们()吗?

  看板书试背第二节

  6、对比第一、第二节。

  五、自学第三、第四节。

  1、自学第三、四节。要求弄清每节中的小朋友向银河问了哪两个问题?

  2、用线划出来。假如有不理解的句子或词语,请在旁边画上小问号。

  3、分小组交流

  4、说说老师该板书些什么?随机在电脑里出示斜拉桥、拦河大坝、葛洲坝水力发电站。

  5、说话练习

  6、试背第四第五节。

  六、学习第五节

  1、文中的小朋友对着银河问了这么多问题,其实他还有有好多好多的问题要问,你能猜猜他还会问些什么?你也有问题吗?来试着问问。

  2、所有问题你能解答吗?为什么?

  3、是啊,文中的小朋友非常想知道银河里到底有什么,于是他怎么说的?“总有一天是什么意思?

  4、齐读第五小节,说说你读了那个小朋友的话后有什么想法?板书:总有一天去做客

  5、看板书,试背。

  七、总结,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奥妙。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注意多音字“好”的读音。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爸爸”的好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热爱科学。

  指导学生朗读和识字、写字。

  三、教学准备:

  教学软件

  生字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三教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好学的爸爸。

  2、讲“好学”的“好”是一个多音字,“喜爱”的年意思。问:“好学”是什么意思?齐读课文。

  3、“好学的'爸爸”这一课题告诉我们文章写的是谁?

  过渡:爸爸怎么好学呢?让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初步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学生自读。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①爸爸很好学,每天晚上“充电”。(第一自然段)

  ②爸爸上业余电脑培训半电脑。(第二到六自然段)

  ③爸爸现在是电脑高手。(第七自然段)

  (2)分部分指名朗读并提出生字词

  (3)引导理解部分生字词的意思,重点讲“业余”、“上网”、“资料”。

  3、巩固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2)自主学习记住字形,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学新的偏旁并结合学生发言小结记住字形的方法。

  三、作业。

  1、读读、写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一想哪些句子是写爸爸好学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学生上讲台读生字词卡片,读一个放一个

  2、先猜字谜后写字:

  二、精读训练

  1、自由读课文,互相交流已经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地方不够明白。

  2、学生提出问题估计较多,教者可梳理出以下几个:

  (1)“充电”就是“再学习”的意思吗?三个“充电”为什么有两种标点符号?

  (2)《好学的爸爸》为什么很少写爸爸是怎样好学的?

  (3)什么叫“业余电脑培训班”?

  (4)“上网啦,制图啦……”这后面的六个点是什么意思?

  学生继续读书,开展自由讨论。下面的内容视学生理解程度有选择地讲解。

  问题:①什么叫充电?②爸爸为什么要充电?③业余指工作时间以外。④“……”叫省略号,表示不需要全部说出来。

  3、揭示练习题。

  (1)下面两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①你不是早就会在电脑上打字了吗?

  ②这还不简单!

  (2)读下面的两组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

  ①光会打字是不够的。光会打字是远远不够的。

  ②爸爸把我要找的资料找到了。

  爸爸在电脑前敲了几下键盘,鼠标点得飞快,一会儿就把我要找的资料找到了。

  (3)学生再次读书,开展讨论交流,指名当众回答,师生共同评述后教师小结。

  三、作业

  1、填空:我的爸爸很(),最()()吃()晚(),()夹着包往外走。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用下列生字扩词:好近业网现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朗读指导

  1、出示下列句子。

  (1)爸爸说:“充电就是再学习呀。”

  (2)我说:“你不是早就会在电脑上打字了吗?”

  (3)我说:“爸爸,你能帮我从电脑上找一点骑牛比赛的资料吗?”

  (4)“这还不简单!”

  2、各自练习朗读,认为自己读得最好的,进步最大的小朋友,请大胆举手要求朗读。

  3、学生读后,请他们说说自己的体会。教师小结。

  4、学生继续体会、朗读,指名朗读全文,评议。

  三、写字指导

  1、怎样才能把下面这些字写好呢?请小朋友们看看、想想、说说。

  2、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

  业、网:为了写得对称、美观,一定要安排好开始的两笔。“业”的两竖写在和竖中线等距离的两侧,第二面的起笔略高于第一笔。第三笔是侧点,第四笔是撇点。

  完、学:给关键笔画定好位。“完”的第一笔、“学”第二笔要写在竖中线上。

  爸:上下结构。“父”字头,张开的幅度要比写独体字时大些,以便覆盖住下面的巴。

  四、作业。

  1、练习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12、好学的爸爸

  充电

  (再学习)

  要学的东西可多

  找资料一会儿就------

  电脑高手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植树》教案02-05

语文《公输》教案03-11

语文翠鸟教案03-30

《语文园地》教案04-14

语文母鸡教案04-26

语文《检阅》教案05-02

语文园地教案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