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语文教案模板汇编8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设计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如指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在插图上给风娃娃做记号,并说说原因。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扬学生灵性服务。
2、“充满情趣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本设计针对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创设多种情境,如识字教学中赋予“生字宝宝”以生命和活力,在“风娃娃赠送礼物”这一情境中巩固生字。朗读教学中,评选“最高兴风娃娃”和“最伤心风娃娃”,置身于这些情境中,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并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
1、会认“抽”、“续”等11个生字,会写“夫”、“表”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一个精美盒子,里面装有许多星星,每颗星星后面都有生字;一个风娃娃的头饰。
2、课件:5张:
⑴风娃娃的样子
chouxu xu xi ji
⑵抽上来、 断断续续、吸 气、高兴极了、纤夫、流汗、表
shi zheng zong shangze
示、风筝、无影无踪、伤心、责怪、转动
⑶抽、续、吸、极、夫、汗、示、筝、踪、伤、责
⑷课文插和课文插
⑸课文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唤起体验
1、猜谜语: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谜底:风)
2、你们在生活中感受过怎样的风?
3、(出示课件⑴)瞧,多么可爱的风儿呀,让我们一起喊喊它的名字吧!(生:风娃娃)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练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难读的字音或句子多读几遍。
2、小组合作,互读生字,轮流读课文,读错了,小组成员互相帮助。
3、讨论交流:
课文中风娃娃做了那几件事,哪些是好事,哪些是坏事?
三、创设情境,游戏识字
1、学习生词:
师:听到你们的读书声,课文中的词语都高兴地跑出来了,大家看,他们是谁?(出示课件⑵,指导学生认读)
2、认读生字:
师:生字宝宝离开了队伍,还脱去了拼音帽子,你们还能喊出他们的名字吗?(出示课件⑶,指导认读)
3、游戏巩固:
师:看你们读得这么好,风娃娃给你们送礼物来了,这么漂亮的星星,你们想要吗?风娃娃说了,如果你们能读出星星背面的生字,就能把星星带回家了。(生从盒子中摸出一颗星星,并领读后面的生字。)
四、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1、品读1~3段,感受“快乐”:
⑴(出示课件⑷)风娃娃作了哪些事?
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1~3段,想想你喜欢风娃娃吗?在你的插图上给风娃娃做上记号。
⑶展示交流:你给风娃娃做了什么记号,说说原因。
(生有的画上,有的画上∨,有的 画上大拇哥,还有的画上笑脸。)
⑷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呢? 读给大家听。(指导学生感悟“快乐”,并读出“快乐”)
⑸评选“最快乐的'风娃娃”,戴上头饰表演。
2、品读4~8段,感受“伤心”:
⑴(出示课件⑸)说说风娃娃在干什么?这时,你会给风娃娃做上什么记号?(有的画×,有的画哭脸)
⑵小组合作,练习读4~8段,评选“最伤心风娃娃”,戴上头饰表演。
3、深入理解,发展语言:
瞧,伤心的风娃娃哭着来到我们的教室,(出示课件a,并加入风娃娃的话:“小朋友,你们能告诉我人们为什么责怪我吗?)你们能帮助风娃娃吗?
五、小结
看来同学们都懂得了做什么事都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帮助。
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指导写字
三、课外拓展(任选一样)
1、背诵古诗《风》。
2、画一幅有关风的图画。
3、搜集资料:风能做哪些好事,会做哪些坏事。
【板书设计】
16风娃娃
(高兴)
(伤心) 吹风筝、吹衣服、吹小树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会在默读中思考,在朗读中理解小男孩买黑色气球的心理活动,理解卖气球老人那段话的含义。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认识到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自信。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在默读中思考。
教学难点:
从老人与小孩的对话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领会老人那番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灯片。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交流,导入课题。
1.高老师用和“我”约定的秘密,让“我”找到自信,并“照亮我快乐的童年”,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今天老师和大家再来学一个关于自信的故事。板书课题:自信。
2.齐读课题。
二、指导初读,感知课文。
1.读好一文章有什么要求?(正确、流利。)怎样才能读得正确、流利?(眼到、口到、心到。)哪些地方反复读?(难读的字音、读不通的句子。)
2.学生按要求自读、教师巡视。
3.表扬读书认真的学生,出词卡投影,指定三个学生读,准备后齐读。特别注意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的读音。
A组:
肤色关键货车是否基础惊讶
B组:
著名一窝蜂一件事兴高采烈
色彩艳丽肤色拖惊讶
4.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观察B组中带点的生字,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如与熟字比较,记字形:蜂——峰:“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
加一加:“月”加“夫”,肤色的“肤”。
5.指导写字。
a.让学生观察8个会写字的笔画、偏旁、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b.说说哪些是上下结构,哪些是左右结构,哪些是左中右结构。
c.小老师讲经验:各类字该怎么写。
d.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e.巩固检查,适当展示习字作业,点评进步学生。
三、检查朗读。
1.同桌互查,每人一小节轮读(快的两遍交换)。
2.指名6人分自然段朗读,随机正音,面向慢生(朗读稍吃力的学生)。
3.师点评。
4.解词体会。
(1)联系上下文多想想有助于理解词语意思,不信试试。
(2)不理解的词画下来,默读,用上法与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四、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
2.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在“采蜜本”上。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小组之间比赛,认读生字(要求:读准音、声音亮)。
2.上一课大家学了《自信》(板书课题),读得非常认真,做到了“正确、流利”,但这还不够,我们还要读得有感情,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理解课文,把课文都读得有感情。
二、读文感悟。
1.默读课文2、3段。(提出默读的要领:心读,既不能读出声,也不能动嘴唇。)
(1)思考:
a.肤色很黑的小男孩为什么偏要买黑色气球?(自卑)
b.你从哪里看出他内心的自卑?(相机指导朗读“公园的角落里……羡慕……不敢……”。)
c.他为什么会自卑呢?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词语。(“肤色很黑”“拖着残疾的腿”)
(2)相机介绍:在当时的美国,存在肤色歧视即种族歧视。
(3)你在生活中有自卑的时候吗?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设想你就是这个黑人小朋友,你会怎么想?指导朗读。
2.朗读感悟,重点突破,学习4、5、6自然段。
(1)出示小黑板:
“记住,气球能升起,不是因为它的颜色和形状,而是因为气球内充满了氢气。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不在他的外表,而是要看他的心中有没有自信。”
a.指名朗读。这话是谁的话?(卖气球的老人说的。)
b.你知道卖气球的老人为什么要说这些话吗?(他看出了这个小男孩的自卑。)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到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老人惊讶地看了看小孩”;联系到前文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追逐着这些色彩艳丽的.气球”。)
(2)分角色朗读老人的话和小男孩的对话。(注意读出小男孩的“怯生生”“略带恳求”的语气、老人的“慈祥的目光”“温和”“惊讶”的语气。在朗读中再次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a.指名读,并点评:谁能胜过他?
b.个读,自由读,体会小孩自卑胆怯的心理。
c.分组朗读4、5自然段。
(3)再读老人的话。
a.找出老人说这段话的态度。(老人一边眯着眼睛看着气球上升,一边用手轻轻地摸了摸小孩的头。)
b.老人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感悟出老人是在鼓励小男孩。)
c.边读边悟:读老人的话,你明白了什么?(前一句,揭示了气球升起的原因是“气球内充满了氢气”而不在于它的颜色和形状。这里隐含着一个道理:外表是次要的。后面一句,老人推论出“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不在他的外表,而是要看他的心中有没有自信。”)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如果人是气球的话,那么升起来是成功,而自信就像氢气一样,是成功的关键。)
板书:气球——人升起——成功氢气——自信
d.指名读,齐读。
3.默读最后一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对比体会。
讨论:作者对老人的话为什么会“至今难忘”?(不仅因为老人的比喻生动、准确、深刻,更重要的是作者的经历证实了老人的话是正确的——从一个有残疾的自卑的小男孩成长为著名的心理学博士。)
4.。谈谈你读了这个故事的感受。
三、实践拓展。
小组合作: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演出。
在编演时,教师提示:剧中人物除了小男孩和老人外,还有一群活泼的无忧无虑的孩子们玩色彩艳丽的气球。他们要在小男孩面前炫耀,甚至还有对小男孩的轻视。在表演中,再次体会感悟理解课文。
四、作业设计。
1.采访你的家人、老师或有成就的人,请他们谈谈自信在人生经历中的作用,并以此为主题编出一份手抄报。
2.将你自己学习经历中印证自信与成功关系的事例,讲给家人或同学听。
3.阅读《尼克松败于不自信的故事》《小泽征尔胜于自信的故事》。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设计】
1、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学对象及课时】
初中二年级、一课时。
【教学手段】
实物投影、学生自由讨论发言,教师讲解总结。
【教学方法】
激趣法。
【教学步骤】
一、课文导入
向学生介绍古希腊“特洛伊木马”的故事,了解什么是入侵者进而提出什么是生物入侵者的.概念。
二、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正字音
三、转入正文学习,主要通过以下问题的解决来完成教学重点(问题由实物投影展出)
形式:学生自由讨论找出问题答案,教师加以总结归纳。
问题一: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答案:课文第一段。
问题二:本文向我们还介绍了哪些内容?
答案:本文还讲了生物入侵者带来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四、了解课文内容后,进而探究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明确:
1、使用了逻辑顺序 作用: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2、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
五、教师总结全文
明确:这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说明文。它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者以及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生态现象的高度警觉。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获得一定的生态知识,还能提高我们的环保意识以及培养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
六、板书设计
引出话题: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第一段
摆出现象:生物入侵者与非生物入侵者的介绍。 第2~4段
《生物入侵者》 探究原因:新鲜水果、蔬菜贸易,跨国宠物贸易。 第5段
揭示态度:两种不同态度(截然相反)。 第6~7段
采取措施:通过议案、成立部门。 第8段
七、作业
抄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语文教案 篇4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该年级的教学要求,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3.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识记生字,认识偏旁“登字头”。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道理。
教学难点是:
感悟课文揭示的道理。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明确要求,以读为主。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 ,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演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终追求的教学境界。课上,我花了很多时间用以指导学生读好课文,先是让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自由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标好课文自然段的序号,然后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让学生逐段练读,重点检查学生字音读得是否正确,文中句子读得是否通顺。在这基础上进行精读训练,在读的过程中注意了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并使用了一些手段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例如在指导读好“天哪,这么高的山!”“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能上得去呢?”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1)、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很想看看大海,于是,苍鹰是怎么对它说的?指名一生读苍鹰说的话。
(2)、要想看到大海,有一个什么条件?
(3)、板画一座小山:这样行吗?为什么?
(4)、出示“天哪,这么高的山!”并画上一座高高的山。
(5)、指名读这句话,相机指导。
(6)、换一个说法
(7)、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青蛙对登上这座山有没有信心?你还可以从哪看出?出示:“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大腿,怎么能上得去呢?”
(8)、指名读这句话,引导理解:怎么能上得去呢?意思是什么?为什么青蛙觉得自己上不去?
(9)、我们还可从青蛙的动作上也可以看出它对此没信心。出示:吸了口凉气 指名表演这个动作,说说自己在什么情况下也会有这样的体会?
(10)、再读这两句话这样就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打好了基础。学生都读得有声有色,读出了山的高,和青蛙的信心不足,为理解下文打好了基础。
二、创设情境,帮助朗读。
情境的创设,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课文叙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才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他们在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感受、操作,才能实现对语文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才能使学生的朗读更有滋有味。本课教学中我在情境的创设上是花费了一番心思的:?
1.画面再现情境。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的一开始,我就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再现了故事的内容,精美的画面和恰当的音乐以及绘声绘色的朗读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勾起了学生要学好这篇课文的'兴趣,也使他们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使得这些生活经历有限、生活感受粗浅的低年级学生,不仅眼里有语言文字,还有相对应的形象画面,“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只有这样,他们的朗读才那么地精彩,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课文。我是这样设计的:
(1)、小朋友,童话王国的大门又向你们敞开了,你们猜猜看,今天又是谁来到我们教室里做客呀?出示“青蛙”图片:你们认识我吗?一起写我的名字好吗?
(2)、板书:青蛙 指名读
(3)、你们知道青蛙的家在哪里吗?
(4)、就是,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池塘边,从来没见过大海,今天它非常想去看看大海,你们愿意和它一起去吗?
(5)、欣赏“课文”(多媒体课件)
(6)、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0课《青蛙看海》。板书写完整
2.以生活体验情境。这课要让学生充分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和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登上山顶。课前,我在体育老师的配合下设计了“青蛙跳”的体育活动,让学生跳学校那栋五层教学楼的台阶。学生当时跳完以后个个累得叫苦连天,有的一屁股坐在地上不愿起,有的直喘气,还有的在三楼就停下来跳不动了。看的出来学生对此感受是深刻的。这样,上课时学生都会联系自己的经历来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学生们有的说心脏都快跳出来了,有的说想吐,还有的说脚好痛好酸。于是在课上,他们就把这种感受融合到朗读中,体会到了青蛙登上山的不易和辛苦,感受到了他们顽强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刻苦精神
3.以表演感受情境。教学中,在充分理解和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师生带着头饰表演课文描叙的情景:松鼠(老师)带着青蛙(学生)来到了山脚下,不畏辛苦地一级一级地登上山顶,最后终于看到了大海。这就促使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带着小青蛙的真切感受理解课文,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的加深了内心体验。学生的兴趣很浓,思维很活跃,表演和朗读都挺到位。表演后,伴随着热烈的情绪,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记忆,也体会出登上山顶要靠不懈地努力,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去走,这样才能成功。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能说出“海”“山”在诗中的深层含义,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品味诗歌凝练的语言。
学习重点:目标1
学习难点:目标2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痴()想隐秘()凝()成喧()腾一瞬()间
2.查字典或词典,弄清楚“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可仿照示
例,仿写句子。
例:山对海说:你博大辽远,深邃宽容,是值得我尊敬的老师。
海对山说,,,。
请学生用楷书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抄写三遍,要工整、规范、力求美观。
3.学生查阅资料与工具书,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下来。
4.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想一想,本诗讲述了什么内容?“山”与“海”在诗中除了指自然界的山与海外,还有什么别的'含义吗?
5.孩童时代,谁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梦想(幻想、理想),相信你
也不例外,请用一句话大胆地写出来。
二.学习·研讨
1.导入(由预习.导学导入),简介作者有关知识(学生答,师做适当补充)。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⑴范读、自读、领读、齐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读,尽量读出自己的理解。
指导朗读,朗读时语速与情感的关系,重读与词语意思的关系。
朗读要求:放声朗读,正确流利,充满感情。
达到效果:与诗人的感情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启示。
⑵读后讨论:
探究质疑:为什么说“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爬过山就能见到海”,作者借这首诗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3.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在理解了作者的感情后,你对这首诗的内容、语句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请列出,我们共同解决(生提问或师引导学生提问,培养其主动探究的习惯,生答或师点拨,培养其合作学习能力)。
示例:⑴为什么说是“隐秘想望”?
讨论并归纳:因为“我”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而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是“隐秘”的。
⑵“我常伏在窗口痴想”,“痴想”的原意是什么?在这里有什么含义?
⑶为什么说“山那边啊,铁青着脸”?
⑷“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是什么意思?
⑸“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中“种子”指什么?为何说是“飘来的“?
⑹“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你是如何理解诗中“山顶的诱惑力的”?
⑺“因为我听见海依然在远方为我暄腾……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句话什么意思?
⑻“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句话蕴涵作者怎样的情感?
⑼为什么“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却“又一次次鼓起信心”?
小结:激越的情感,显示出我们已深深懂得:要翻过山,见到大海,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让我们永远牢记,心中要有个“海”,为了这个“海”,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翻过一座座山。
4.回读课文,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选择你最欣赏或喜欢的一段诗句或全文来读一读,要求读准语气、语调。
三.巩固·延伸
1.检查“读一读,写一写”内容。
2.课外练笔:根据“山”与“海”在文中的含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也可以写自然的海)。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知识与能力:
1、过自主认读词语,在互相交流中积累词语,并认读量词。
2、了解包含递进关系的复句,并会正确运用。
3、积累名言警句。
4、通过短文,引导学生搜集资料。
5、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书中人物。
5、习作要按照一定顺序表达的能力并努力做到详略得当;表达具体通顺,能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能够修改自己的文章。
过程与方法:
1、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语言训练。
1、课前观察了解:课中交流、交流习作,修改提升。新-课-标-第-一-网
2、观察、体验生活法、合作探究法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叙事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积累量词。
2、理解关联词的作用,并能熟练运用。
3、习作要按照一定顺序表达的能力并努力做到详略得当;表达具体通顺,能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能够修改自己的文章。
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
第1课时
教学设计:个性化备课:
一、学习“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反复读,读正确,读流利,读熟练.
2.带着问题去发现:
(1)指名读词,想想能发现什么
(2)交流与提示:带点的'字在词语中的意思。
(3)结论:相同的字在不同的词语环境中意思不同。
(4)指名读第一排和第三排的字,想想能发现什么
(5)交流与提示:带点的字与数字连在一起。
(6)结论:这些字与具体的数字在一起,是数量词。
3.齐读,积累词语。
4.你能想到具有相同规律的另外几个词语吗?
二、学习“读一读,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1.学生自由读句子。
2.说说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3.师讲解转折。
4用这些关联词写句子。
三、学习“读一读,记一记”:
1.学生读句子,指名读。
2.你知道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学生交流。
3.回想句子的意思,尝试背一背。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能根据说明文的常识和小品文的特点去学会自我分析文章。
二.过程与方法
1.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掌握段落中心句的方法来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并理解本文的主旨。
2.通过与《中国石拱本桥》的对比阅读,来进一步掌握本文在内容与写法上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桥之美的领悟和熏陶,进而使学生能够获得一些简单的审美方法,并培养自己健康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由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
2. 找出文中说明性的文字,并指出其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 引导学生能对本文的重点语句,学生入情入理的分析。
教学手段: 本文借助两个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
媒体之一:有关卢沟桥、宝带桥、赵州桥、风雨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英国的康桥、《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乡间的小桥流水人家中的小桥等图片。
媒体之二:课堂教学过程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及一些问题的提示答案等。
教和学的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5分钟
1.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文中所提及的桥。
2.提问:为什么看了这些图片之后,能给人产生一种审美的愉悦之感?
引入:今天我们就来听听画家吴冠中先生,是怎样告诉大家这个答案的?
1.欣赏图片 2.思考并回答问题
二、整体感知 10分钟
提出默读要求:
1. 默读时要集中注意力,尽量做到不指读,不回读,不发出声音来读。
2. 对默读的内容要进行最大限度的有效记忆。
(一) 默读课文
(二) 根据记忆,简单复述课文的内容
三、细研课文 15分钟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以下所提出的问题及问题的答案提示)
(一).说明文的角度来提出问题:
1. 从作者的角度看,桥之美主要体现在何处? (让学生把握被说明事物的特点)
2.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在文画出能表示这些说明顺序的句子或词语。
3. 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4. 从说明的`角度看,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如何?
5. 本文有哪些语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试举例说明。
(二).从小品文的角度来提出问题:
1. 什么是小品文? (小品文是散文的一种形式,篇幅短小,形式活泼,内容多样化。)
2.找出文中诗意化的描写性语句,并简述这些句子中所蕴含的情味。
1.根据课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问题。
2.学生查阅《现代汉语词典》,以获得其简略的答案。
四、合作与探究 10分钟
提出师生合作与探究的问题:
(一).找出文中作者描述桥之美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得出那些审美的基本原理则?
(二).从生活中举出一些实例,来印证这些基本的审美原则。
1.找出句子,并简答文中所呈现的三条基本的审美原则。
2.从生活中举出实例来印证。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A组(学优生):完成练习册
B组(中等生):整理课堂老师讲解的知识。
C组(后三分之一学生):复述课文。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课前复习: 5分钟
二、提出有关课文内容整合性的问题: 15分钟
(一).文的主旨是什么?
(作者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挥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同时也引领我们去品味、感觉美好而说不出好在何处的景物,并教给我们一些简单的审美原则如:对比、变化和和谐等,从而提高我们的艺术欣赏水平。)
(二).本文作者的写作思路又是怎样的?
(概述桥在不同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从正面举例具体阐述桥在外观、材料、与所处位置上各不相同,而都能和周围景物既能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
从反面举例,谈桥与周围景物要相互衬托、相互响应。
(三).本文在内容和写法上与《中国石拱桥》的区别何在?试举例说明。
(《中国石拱桥》与本文的区别:中国石拱桥以准确的数据、例子等对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进行了说明,是人对石拱桥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本文则用艺术家的眼光对桥的美进行了描写和评价。)
三.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一些难句的情味. 20分钟
例如: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2.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方法指导——
1.根据文中的段落中心句,来思考并归纳本文的主旨和思路。
2.从横向对比的角度,即:文章的主旨、表达方式、结构、语言特点等方面来思考并回答问题。
3.启发学生:从这些句子在文中的语境、表达的作者的情感、文中所提及的哪些审美原则等角度去感悟和分析。
四、课堂小结 5分钟
五、布置作业 2分钟
A组(学优生):仿造本文的写法,写一篇题为《我校大门之美》的小短文,字数不少于200字。
B组(中等生):研讨与练习一、二 。
C组(后三分之一学生):整理笔记。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桥之美》板书设计一
总——桥美在何处
芦苇石桥——感觉舒畅
现实中的桥 杨柳拂桥——令人销魂
正面 长桥卧龙——宛如史诗
风雨廊桥——令人驻足
分—— 艺术中的桥
—————————————————————
反面 南京长江大桥
钱塘江大桥
————————————————————————
总 总说桥之美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词,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感悟个性鲜明的语言描写,了解名著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
3、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的能力。
4、了解精彩故事情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像。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孙悟空战胜天兵天将被封为“齐天大圣”的经历,感受其形象,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学会阅读名著的方法。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图片,视频 课 时:两课时,本节为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歌曲导入新课
2、同学们,听着这熟悉的歌曲,看着这精彩的画面,我们都知道这是哪一部电视剧的内容?(西游记) 我们知道《西游记》里有许多人物,难么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谁呢?(学生各抒己见)
3、你们知道孙悟空有一个与天齐名的称号吗?(齐天大圣)你们知道这个称号是怎么来的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孙悟空成为齐天大圣的经过。
二、检查复习
1、读一读 调派 夸口 垂头丧气 神通广大擒拿 派遣 气势汹汹 蟠 桃
2、填空
他戴上( ),披上( ),手拿( ),带领猴兵猴将冲出门外,摆开了( )。
哪吒三太子六般兵器变作( ),孙悟空金箍棒变作( ),打来( ),打去( )。
三、初读课文
1、想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2、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
四、按照文章顺序深入学习课文
事情的起因
1、首先因为什么原因讨伐悟空?(悟空反下天庭)
2、孙悟空为什么反下天庭?(孙悟空嫌“弼马温”官小)
3、从中可以看出孙悟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非常勇敢,敢作敢为)
事情的经过
1、大战巨灵神(找学生分角色朗读)
①、在没有战斗之前,巨灵神是什么样的态度?(轻蔑、小看)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从语气喝道、喊道;从表情冷笑;从语言“弼马温”“妖猴”)相对孙悟空的态度是怎样的?(从语言:喝道;从表情:大怒;从语言:“毛神”)从这里可以看出孙悟空什么特点?(勇敢,不畏强势) ②我们从哪些地方还可以看出孙悟空这些特点?
A、众猴向孙悟空报告一开口就是“祸事来了!祸事来了!”(对话很传神,显出了焦急和害怕),而孙悟空则回答说“把我的披甲拿来!”(话语简短有力,毫无惧色,显得胸有成竹)
B、他戴上紫金冠,披上黄金甲,手拿如意金箍棒,带领猴兵猴将冲出门外,摆开了阵势(孙悟空镇定,从容应对,且微风凛凛,体现了孙悟空的特点)
③在战斗中孙悟空是什么态度(不慌不忙)结果巨灵神大败,和前面态度有什么不同(垂头丧气)
2、与哪吒大战(分角色朗读)
巨灵神败下来,人们一定不服气,因为他们都小看了孙悟空,于是哪吒迎战了孙悟空。
① 这一部分中哪吒和孙悟空各有什么神通?(三头六臂 六般兵器变化 吹毛唤兵 分身变化)
② 他们打了三十个回合不分胜负,证明了什么?为什么哪吒最后输了呢?
③ 看两个人交战的场面(播放视频) 例:哪吒三太子六般兵器变作千千万万,孙悟空金箍棒变作万万千千,打来密如雨点,打去疾似流星(说明两个交战场面非常激烈)
④ 从孙悟空与哪吒大战中你能看到怎样的一个孙悟空呢?(神通广大 从容面对 镇定勇敢)
3、事情的结果(分角色朗读) 巨灵神(败阵回来) 哪 吒(回头逃走) 玉帝害怕,封为齐天大圣 李天王(大惊失色)
4、小结
学了这篇课文,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孙悟空便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崇拜、喜爱,在脑海里久久不能挥去。
五、思考总结
1、通过学习课文,请你总结一下文中还体现孙悟空其他哪些特点?(你觉得孙悟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2、在全剧中,还有哪些形象的孙悟空呢?(放视频)
六、拓展练习
你还知道《西游记》中哪些人物的特点呢?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社戏的教案08-27
《语文园地》教案04-14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检阅》教案05-02
语文母鸡教案04-26
语文《植树》教案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