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7-20 12:55:03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集合]小学语文教案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集合]小学语文教案8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我喜欢小动物》是著名作家秦牧的文章。课文先介绍了作者在儿童时代很喜欢小动物,并列举了养过的小动物;接着总述在逗弄小动物时有过趣事,也有蠢事。然后,分别用逗“过山鲫”和“鳖”来表现作者对小动物的喜欢之情,也表现了儿时的我那种天真、调皮、可爱的特性。同时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愚蠢是要受报复的,小愚蠢受小报复,大愚蠢受大报复。

  本文条理清晰,先开门见山直接点题,然后总述、举例分述,最后总结教训。

  二、学情分析

  进入三年级,学生基本具备了自学字词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运用他们喜欢的方法,如:查字典、找近反义词、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等来理解词句。但教师并不能因而放弃字词教学,因为他们各种理解词句的方法掌握上还不够熟练。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应一如既往地重视容易混淆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的比较、辨析和运用,加强词句的理解训练,让学习形式更加丰富。

  三年级的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很少有顿读、唱读、一字一顿等现象。在老师的引导下,初步能通过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品词析句等方法理解课文的中心,并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堂上,教师要继续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阅读,并逐步学会阅读,可以在多种形式的读的过程中感悟、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情感,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三、教学目标设计

  1、在阅读中学习生字10个“鳄、蠢、鲫、旱、缸、鳖、哼、鳖、颈、悬”,指导书写“鳖”。

  3、继续学习运用适当的方法理解词语,能说出“恳求、不胜其烦”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10个“鳄鱼、逗弄、干涸、水缸、不胜其烦、鞭子、平安无事、血淋淋、愚蠢、报复”。

  2、学习课文,读懂句子与句子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喜欢动物的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学会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难点:体会作者亲近动物、喜欢动物的感情。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激趣

  1、谈话激趣,出示课题。

  2、读注释,了解作者。

  3、学习第一节,了解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式。

  二、整体感知。

  1、过渡:作者很喜欢小动物,不但养了种种小动物,而且常常逗弄小动物。

  2、理解“逗弄”。板:逗弄

  3、找出作者具体写的'逗弄的小动物。板:过山鲫鳖

  4、指导书写“鳖”的笔顺。板:鳖

  5、了解哪几节写过山鲫,哪几节写鳖。

  完成:联系课文内容填空。

  7、小结:作者先用在逗弄小动物时,我做过有趣的事,也做过蠢事总起,再分别用逗弄“过山鲫”和逗弄“鳖”来写具体。

  三、细读课文。

  1、学逗“过山鲫”

  1)抽读第三节——用自己的话介绍过山鲫。

  2)默读第四节——我是怎么逗弄过山鲫的?圈出表示我动作的词。

  自由读,读出作者对“过山鲫”的喜欢之情。

  抽读。指导朗读(我的语言)。

  (要读出“!”的语气。要读出“,”的停顿。)

  3)齐读句子,读好我的话,读出喜欢之情。

  2、学逗“鳖”

  过渡:逗“过山鲫”真是有劲,玩起来真开心。可是在逗“鳖”的时候,我就不敢这么放开地玩了。这是为什么呢?

  (1)读第五节

  理解词语:“恳求”(辨析法),不胜其烦”(关键词)。

  (2)抽读第六节——我是怎么逗弄鳖的呢?边听朗读边划逗弄的句子。

  说说“蓝色的句子”在这里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承上启下)

  体会多次逗弄和作者情感的变化。

  理解平安无事。(联系上下文)

  想象说话:经过多次逗弄,我都平安无事,此时,我会想些什么呢?

  图片了解吻端。

  (3)齐读被咬后的句子,体会作者的被咬痛苦。

  (4)齐读最后一节——了解“愚蠢”带来的后果。

  3、总结:课文写了两件逗弄小动物的事例,一件是趣事,一件是蠢事。这两件事都很好地体现了儿童时代的我对小动物的喜欢。也只有这个时期的孩子,才会对小动物喜欢到这种程度,甚至忘了危险。

  四、拓展说话。

  我喜欢_,

  我这样逗弄它的,_

  五、作业超市。

  1、完成本课作业本,抄写课后词语。

  2、完成课后写话练习。

  3、回想自己曾经做过的一件蠢事,并说一遍这件事。

  六、板书设计。

  我喜欢小动物

  逗弄

  过山鲫(趣事)鳖(蠢事)

  (动词)(动词)

  五、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

  2、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逗弄过什么小动物。

  3、ppt课件

  六、评价设计

  七、专家点评:

  本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集中。小郭老师努力改变以静止分析为主的教学模式为动态的语言实践模式,指导学生运用具体的听、说、读、写,语文学习的方式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的内心变化,但还有一点内容分析的痕迹。本课教学重点突出,凸显学段要求,如结合文本学习用举例法把句子意思写具体,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学习过渡句等。学以致用,课堂教学和课内练习、作业一致性程度较高。

  八、自我反思: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初步能通过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品词析句等方法理解课文的中心,并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堂上,继续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阅读,并逐步学会阅读,所以在这堂课上我用了多种形式的读的过程中感悟、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情感,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从这堂课中不难发现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但还不够规范,但是如何使语言更加规范,使语言更具有感染力还有待我给他们一些方法上的指导。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山、石、土、田、人”5个生字。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能按笔画记字形,能结合插图了解字的意思。

  2、认识新笔画“竖折”,能按笔顺规则书写本课生字。

  3、继续认识田字格,能依照田格里的范字写字。

  4、会读指定的词语。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能读准字音,记住字形,了解字义,正确书写。

  教学重点:

  “山、石”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前几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我们是怎么记住他们,和他们成为好朋友的?愿意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出示生字卡片复习前两课学习的生字)生字朋友认识的越多我们的本领就越大,你们愿意认识更多的`生字朋友吗?好,这节课我就在给大家介绍5位新朋友。

  二、整体感知。

  打开识字第三课,看看这课一共有几幅图,我们要认识几位生字朋友?借助拼音叫一叫这些生字朋友的名字?

  三、学习生字。

  (一)识记。

  1、学习:山。

  (1)出示图片:看图,你看到了什么?用图画引出“山”的象形字,进一步认识生字“山”,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电脑出示象形字“山”,古时候的人就是用这样的符号记录的,我们把这样的字叫象形字。随着时间的不断变化,为了便于书写,就把这弯曲的笔画拉直,逐渐规范就成了今天这样的字了。)

  (2)出示小朋友爬山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话。

  (3)我们应该怎样记住“山”字呢?“山”共有几笔?课件演示按笔画记字形,同时认识新笔画“竖折”。(学生伸出小手和课件一起写,边写边说笔画。)

  2、学习:石。

  (1)看图认识“石”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用“石”字组词或说一句话。

  (3)按笔画记字形。

  3、学习:土。

  (1)看图认识“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用“土”字组词或说一句话。

  (3)按笔画记字形。

  4、学习:田。

  (1)看图认识“田”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用“田”字组词或说一句话。

  (3)按笔画记字形。

  5、学习:人。

  (1)看图认识“人”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用“人”字组词或说一句话。

  (3)按笔画记字形。

  课中休息:找朋友

  (二)指导书写。

  1、让学生认真观察生字的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

  2、观察后,说说每个字的笔顺和笔画的位置。

  山:第一笔是“竖”,写在竖中线上,写到下半格的中间靠上一点收笔。

  第二笔“竖折”,起笔在左半格中间横中线下边一点,注意竖短折长。

  第三笔“竖”,起笔比第二笔竖折的“竖”略微高一点,要写对称。

  石:第一笔是“横”,起笔在上半格中间竖中线左边一点写,横不要太长。

  第二笔“撇”,起笔在横中间偏左一点写,注意不要出头。

  第三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第四笔“横折”的“横”靠近横中线,注意“口”不要写得太宽。

  田:“田”字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注意里边的“横”写在横中线上,两边不要写满,“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笔顺是先外后内再封口。

  土:上边是十,“横”要写短,写在横中线上,“竖”写在竖中线上,第一笔横上边的竖和下边的竖应一样长。最后一笔“横”稍微长一点。

  3、让学生按笔顺把书中的红色笔画描一遍,及时巩固笔顺。

  4、学生在书上把每个字独立试写一个。

  5、学生提出难写的字,如:“石”字,教师范写,具体指导。

  6、学生照书上范字把每个生字再写一遍,写后评一评。

  四、练习。

  课件演示:数笔画。

  五、小结。

  六、作业。

  写生字。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多幅图片,准确把握图意,并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篇短文,再现当时的情景。

  2.学习能及时地用文字或照片,把生活中捕捉到的能打动心灵的真实情景和当时的想法记录下来。

  教学重难点:

  准确把握图意,并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篇短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你的印象中,燕子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

  二、整体观察,初知事件

  1.描述事件开头。

  2.出示一至五幅图,引导观察。

  3.说说图意。

  三、细致观察,述说感动

  1.选择最打动自己的.画面仔细观察,展开想象,同桌互说。

  2.交流:哪些画面最打动你?

  四、练笔、评议

  1.学生练写片断。

  2.展示评议。

  五、布置作业

  1. 修改自己练写的片断。

  2. 注意观察生活,及时用文字或图片记录下来,积累习作素材。

  板书设计:

  打动心灵的画面

  看到……

  想到……

  第二课时

  (书面习作并评点、修改,略)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材简析:

  《 司马光救友》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元朝的《宋史》通过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聪明机智,肯动脑筋等品质。篇幅短小精悍,内容显现易懂,叙述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设计理念:

  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读通文言文,在具体语境中,通过多层次、多元化朗读,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借助注释、工具书插图、动作等方法,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掌握文言文学法;以读促悟,以演促情,以议促心,拉近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感悟文中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学会文言文的朗读。

  借助注释、工具书或动作等多种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文中人物形象,激励学生形成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爱动脑筋的品质。

  教学重点:

  感受古文的特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结合注释,自己尝试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借助注释能用自己的话把古文的内容表达出来。

  教学手段: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

  1、 同学们,我们站起来转过身去看看,坐在后面的就是来自邻水各个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亲临指导表示欢迎。常言说得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大家还会说这样的.句子吗?我们所说的这些都是文言,用这样的语言写成的文言叫做文言文,又称为古文,其特点是语言简练。

  2、 我们一起来学习29古文两篇中的第一篇,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书写课题,教师板书课题:司马光救友

  3、 学生齐读课题两遍,说说课题的意思。(司马光救朋友)这篇课文出自于元朝的《宋史》。

  二、 出示目标

  师:那请同学们熟记学习目标,记住就举手。(大屏幕显示)

  1、 学会文言文的朗读。

  2、 理解课文内容。

  师:我们6(4)班的学生有没有信心完成目标呢?(有 )

  三、 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师:教师念自学指导

  (一) 大屏幕出示:

  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分钟后比比谁读音准确,声音响亮,吐字清晰。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2.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过程与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方法

  导学法。朗读法,质疑探究法。

  教学准备

  1.磁带;

  2.按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3.找几首儿歌读一读;

  4.了解《水浒传》里的英雄人物。

  教学设计:

  一、学习《我想》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指名读导读部分的前三句。

  师导: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儿童诗。刚才同学们读的这几句话实际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首赞美童年的诗。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看看它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二)诵读诗歌,感悟想象

  1.生自由读诗。想想每个小节作者所表达的愿望。

  2.指名分小节读诗,想一想,每节写什么?

  3.指名说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

  4.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小节,为什么?

  5.学生自由品读诗句。

  (1)“我”为什么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2)“我”为什么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如,平日里看见阳光的感受、脚踩土地的感觉以及结合天空、白云的样子和土地上草木葱翠的情景,谈感受。

  6.生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7.比较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三)回归全诗,感受意境

  1.师:让我们把整首诗串起来完整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这首诗在表达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鉴的地方?

  2.生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每一小结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每一小结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

  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4.全体齐读。

  二、学习《童年水墨画》

  (一)自读自悟,理解大意 .自读全诗,要求基本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并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概括主要内容。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等。 2.指名读诗,交流预习所得,概括全诗大意。 3.学生质疑,释疑。尤其是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语句教师有必要加以解释。如:“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让学生体会“笑声”怎么会蹦跳?这说明什么?

  (二)赏读诗句,学习借鉴

  1.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2.欣赏交流佳句。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瑰丽多彩。

  三)比较鉴赏,模仿习作

  1.默读两首诗,想一想,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2.生探究、发现。

  3.交流感悟。

  4.师小结:

  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

  第二首主要是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5.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这两首诗中其中的一首,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与童年往事。

  6.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

  7.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四)总结谈话,结束教学:

  1.童年的生活是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我们以往阅读了许多描写童年生活的文学作品,今天又学习了两首儿童诗,再一次打开了通往儿童世界的大门,请大家课外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

  2.课后小结。

  二次备课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扩展识字量,反义词练习,朗读、识记成语,能写话,口语交际,才艺展示。

  通过认、读、识、记、说、做完成练习。

  培养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利用部件区分形近字,扩大识字量。能看图说反义词。

  能在具体语境中区分意思相近的词语。

  培养同学朗读、说话、写话的能力。

  教具准备:

  形近字卡片,找反义词的画面,几种熟悉的动物、植物画面。

  一枝蜡烛。

  课时划分: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这个活动布置了两局部内容:一是引导同学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二是通过看图,引导同学发现由图中的事物可以构成许多反义词。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同学仔细观察教材所提供的内容,让他们去主动发现,自主归纳,以培养同学自主学习的能力。

  过程:

  1、读小泡中的话,然后让同学自身发现许多字都有相同的部件这一汉字特点。

  2、让同学展开想象认记这些字。如:第三组的四个字可以这样记,衣被是一家,用手来披挂,土坡一口缸,砸破石头上。

  3、“看看说说”让同学自身发现,不必引导。指名说。如:黑、白,大、小,长、短,高、矮,多、少,前、后,左、右,单、双。

  第二课时

  本局部布置四项内容:读记四字词语;选词填空;写话;读短文。“读读记记”重点是指导同学读熟、记住,通过创设语言情境协助理解词语的意思。“我会写”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同学发生写作的愿望,对于内容和语言方面不必提出过多限制。“读短文”目的在于培养同学朗读能力,激发同学的`读书兴趣。

  过程:

  1、自身读词语,一起读。

  2、创设情境协助理解:如,太阳一出来——金光闪闪,黄山的风景——秀丽神奇,小兔子跑进树林——无影无踪,广阔的大海——无边无际。

  3、自身想方法记住这些词语。(也可以让同学的把这些词语写在自身的积累笔记上。)

  我会选

  1、引导同学自读词语和两个句子,想像一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自身选词填空,请同桌检查,并说说自身的理由。

  我会写

  1、启发谈话:平时你们有很多悄悄话在心里藏着没有说,你想说说吗?

  2、组内同学互相说自身想说的话。(内容不限,长短不限。)

  3、你可以说更可以把他写下来。这样自身以后看了还能想起来呢。

  4、同学自由书写,教师巡视了解。也可以组织组内同学互相读读一读,评一评。

  我会读

  1、自读,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2、同学竞赛读,读给老师听。

  3、组织同学说说韩愈聪明在什么地方。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

  单元概述:

  今天你看过蓝天吗?可曾注视过白云?又是否对着那可爱的花朵露出你灿烂的微笑?每天我们都可以看到湛蓝的天、雪白的云、鲜艳的花,我们曾为此而停下自己的脚步、为此而激动得心跳不已吗?多数的时候,我们都让他们在身边悄悄的溜走,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可以天天的拥有。可是,你是否想过,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失去感受色彩能力的朋友(中国现有学龄视力残疾儿童少年6万多人),他们是盲童,他们怎样去体会阳光、山水、花草┄┄走进他们的世界,感受他们的坚强和勇气,走进他们的世界,送去我们的友谊和爱心,我们眼睛里如花的色彩会开放在他们心里。

  本单元有《我就是你的眼睛》、《七色光》两个课题,通过艺术手段,关心残疾儿童,体现人文关爱,感受面临困难而不畏惧生活的人,热爱并珍惜我们所拥有学习与生活环境,学会运用所学的内容表达情感,感受生活中被爱和爱别人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

  课时建议:4课时

  课题一 我就是你的眼睛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讲盲童的故事等艺术活动,让学生在表演中锻炼、学习角色的塑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体会盲童的心理世界,培养坚强的性格。

  2、让学生用手触摸不同的材料,感受各种材料的质感,用不同材料制作一幅粘贴画,送给盲校的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心。

  3、学唱歌曲《摘星星》,感受节奏规律和旋律的高低。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准备:

  1、彩纸、毛笔、剪刀、纱巾。

  2、《摘星星》歌曲录音带、花的图片(录像带)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

  1、通过眼睛观察周围的色彩(如看到教师里的、窗外的),感受色彩,并试说自己喜爱的色彩名称。互相交流,根据学生能力不同,认识5-7种色彩。

  2、欣赏绘画作品《童眼看世界》,看一看画中都描绘了什么,说一说你都认识哪些颜色?体会用色彩表达快乐的情感。

  活动二:

  1、故事切入。教师可以为同学们介绍一位自强不息的盲童的故事,引导学生讲一讲他们所了解的盲童的故事。教师事先与学生共同研究故事内容,选择学生讲述故事。倾听《光明行》(作者金光辉)中的一段钢琴曲。教师为同学们介绍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在他只有七、八岁时,也就是你们这个年龄,就能够舞动着一双小手弹奏乐曲,弹得那样有灵气,可是他从来都不画画(讨论为什么?)。教师讲授:因为他是盲童。他的名字叫金元辉,现在他长大了,走上了世界各地的舞台弹奏钢琴。一个盲童,一个连自己亲生父母是什么样、他弹的钢琴是什么形状、穿的衣服是什么色彩都不知道的孩子。

  2、学生用戏剧表演的形式,体验一下,眼睛蒙上纱巾,站起来,伸手四处摸一摸,感受盲童生活中的困难。运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方式,让一组同学蒙上眼睛,老师带领引导其他同学参与对话。同学谈感受,有哪些困难?心情是怎样的?

  主题围绕着让我做你的'眼睛这个内容,学生展开讨论(怎样克服困难,看不见害怕吗?体会坚强,这么多困难,他自己能克服吗?谁在帮助他?)关爱来自父母、老师、同学、朋友和社会,最后教师引申中国有6万多盲童,怎么办?引入到主题:我就是你的眼睛(教师可引导同学,盲童看不见却听得到,让我们一起大声说:“我就是你的眼睛。”)。

  活动三:

  1、讲述《七色花》的故事,引导学生发扬关爱的人文精神。

  2、你想拥有这样的花瓣吗?看图片(录像带),观察花瓣的形状,每人介绍一种自己喜爱的颜色,学生们之间互相学习,根据学生能力记住5-7种色彩的名称,用对称的方法剪花瓣(可分小组拼摆),在自己制作的花瓣上穿毛线(丝带)完成花瓣书签。用神奇的花瓣来实现自己的愿望,把花瓣书签夹在书里,那是善良的心灵。

  活动四:

  1、学习歌曲《摘星星》,感受歌曲旋律,根据“小星星”高低的变化,用手在空中画出音调的高低跟随着慢唱,感受音的高低变化并逐渐感受音级之间的相互关系。

  2、引导学生讨论歌词内容,认识歌曲三拍子的特点是怎样更生动地表现了儿童的善良。感受四拍子与三拍子节拍的不同特点,学生分组用二声部来演唱,用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评价建议:

  本课师生、学生双边活动较多,建议采用随机评价、口头评价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摘星星》,诗歌《盲童》

  教学准备:录音机、录音带、欣赏录像带等

  课型:综合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二、导课:请听,老师今天为大家带来了一首配乐诗歌。

  盲童

  从小我就是一个盲童娃娃,在摸索探求中渐渐长大。

  虽然我看不见五彩云霞, 心中却盛开着芬芳的鲜花。

  虽然我看不见奔腾的江河,汹涌的波涛却在我脑海拍打。

  燕子在为我吟唱着春天的故事,小溪在为我讲述着金秋的童话。

  我不寂寞,我不忧伤,

  我的知音,我的朋友遍天下。

  大家了解这类人群吗?(请学生回答他们所了解的故事。)

  三、新授:

  唱一唱:

  1、学习歌曲《摘星星》,感受歌曲旋律,根据“小星星”高低的变化,用手在空中画出音调的高低跟随着慢唱,感受音的高低变化并逐渐感受音级之间的相互关系。

  2、引导学生讨论歌词内容,认识歌曲三拍子的特点是怎样更生动地表现了儿童的善良。感受四拍子与三拍子节拍的不同特点,学生分组用二声部来演唱,用打击乐器伴奏。

  方法:集体齐朗读歌词:

  1、朗读歌词:集体听教师有表情地朗读歌词。

  2、范唱:集体听歌曲范唱一遍。

  3、学生跟琴演唱

  要求:1、唱准音名和音高及节奏。

  2、注意演唱的方法。

  听故事:

  1、讲述《七色花》的故事,引导学生发扬关爱的人文精神。

  2、你想拥有这样的花瓣吗?看图片(录像带),观察花瓣的形状,每人介绍一种自己喜爱的颜色,学生们之间互相学习,根据学生能力记住5-7种色彩的名称,用对称的方法剪花瓣(可分小组拼摆),在自己制作的花瓣上穿毛线(丝带)完成花瓣书签。用神奇的花瓣来实现自己的愿望,把花瓣书签夹在书里,那是善良的心灵。

  说一说: 说一说你的感受。

  将自己所了解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你同时又是怎样做的。

  课堂拓展:

  1、了解身边盲童的故事,并设计怎样为他或她解忧。

  2、和你的爸爸、妈妈谈谈自己的感受并了解他们的想法。

  3、当一次小老师,将歌曲《摘星星》教给家长学唱。

  课堂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歌曲《摘星星》、了解身边的各种材料和颜色,用自己身边的工具和材料制作一幅作品送给盲童小朋友

  教学准备:录音机、录音带、欣赏录像带等

  课型:绘画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二、导课: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听一段小故事。这是关于一位盲童小朋友的。现在,他已经能够周游世界各国进行巡回演出了,你们相信吗?

  三、新授:

  听一听:

  1、故事切入。教师可以为同学们介绍一位自强不息的盲童的故事,引导学生讲一讲他们所了解的盲童的故事。教师事先与学生共同研究故事内容,选择学生讲述故事。倾听《光明行》(作者金光辉)中的一段钢琴曲。教师为同学们介绍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在他只有七、八岁时,也就是你们这个年龄,就能够舞动着一双小手弹奏乐曲,弹得那样有灵气,可是他从来都不画画(讨论为什么?)。教师讲授:因为他是盲童。他的名字叫金元辉,现在他长大了,走上了世界各地的舞台弹奏钢琴。一个盲童,一个连自己亲生父母是什么样、他弹的钢琴是什么形状、穿的衣服是什么色彩都不知道的孩子。

  2、学生用戏剧表演的形式,体验一下,眼睛蒙上纱巾,站起来,伸手四处摸一摸,感受盲童生活中的困难。运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方式,让一组同学蒙上眼睛,老师带领引导其他同学参与对话。同学谈感受,有哪些困难?心情是怎样的?

  主题围绕着让我做你的眼睛这个内容,学生展开讨论(怎样克服困难,看不见害怕吗?体会坚强,这么多困难,他自己能克服吗?谁在帮助他?)关爱来自父母、老师、同学、朋友和社会,最后教师引申中国有6万多盲童,怎么办?引入到主题:我就是你的眼睛(教师可引导同学,盲童看不见却听得到,让我们一起大声说:“我就是你的眼睛。”)。

  学一学:

  1、通过眼睛观察周围的色彩(如看到教师里的、窗外的),感受色彩,并试说自己喜爱的色彩名称。互相交流,根据学生能力不同,认识5-7种色彩。

  2、欣赏绘画作品《童眼看世界》,看一看画中都描绘了什么,说一说你都认识哪些颜色?体会用色彩表达快乐的情感。

  画一画、做一做:

  鼓励学生用自己身边的各种材料制作一幅作品,并且送给盲童小朋友。

  作品大展示:

  将学生作品展示,给予鼓励。

  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特别是一些制作精美的作品。使学生体会到制作过程的不易和作品完成时的欢喜。

  摸一摸:

  感受一下盲童小朋友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请你闭上眼睛,触摸一下,体验各种材料的质感。

  演一演:

  各小组可以先讨论设计出主题,然后进行表演。

  例如:“遇到盲童时”为主题,分配角色进行表演

  此环节让学生自己设计主题,充分发挥孩子们的自主能力。

  课堂拓展:

  1、将你在课堂上的收获说给家长听。

  2、可以为盲童小朋友设计一种器械为他们解除看不见的困扰。

  课堂评价:

  1、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2、学生们可以进行自我评价的方式,对自己在表演中的表现予以评价。

  3、老师恰如其分的利用时机对学生进行开发,开发他们善良的本性。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学习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读后感.

  2.通过习作和口语交际,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整理本组学习过程中收集的资料,阅读一两篇课外读物.

  第一、二课时 习作

  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民族的耻辱历史、侵略者们的残虐暴行、人民的沉重苦难、烈士们的光辉事迹,把一幕幕鲜活的、触动人心的中国近代史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想同学们和我一样,很想把读书后的感受写下来,是这样吧?

  明确要求

  请同学们默读习作提示,看看有哪些要求.

  出示要求:读懂文章内容;写出读后感受;引用相关资料.

  读悟写作方法

  转自由读例文《圆明园的毁灭》,用不同符号画出哪些是课文中的内容,哪些是作者的感受,哪些是作者引用的相关课外资料?

  小组交流,总结读后感应怎样写.(使学生体会到,写读后感要先写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重点写自己对文章中一两方面内容的感受,还可以结合其他相关资料进行思想表达.)

  自由写作

  请同学们就本单元所读的课文或课外读的文章写一篇读后感.

  评议修改

  读一读自己写的习作,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地方标出来.

  在小组内互读,小组推出两篇习作在全班展示.

  全班评议,提出修改意见.

  结合评议,自己修改作文.

  第三课时 交流平台口语交际

  图像导入

  请同学们先看一段录像,从录像中你知道了什么?(激发学生的演讲热情.)

  提出要求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演讲比赛,你们能说说演讲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吗?

  是的,演讲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围绕一个主题

  抓准几个方面

  列举有力事例

  组织通顺语言

  表达有声有色

  这节课,就让我们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展开一场演讲比赛好吗?

  自主准备

  请同学们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想一想你对近代中国所受的屈辱有了哪些了解?

  你认为要振兴中华应从哪做起?列一个简单提纲.自己先试着说一说.

  组内交流

  在小组内交流、试讲,并提出改善意见.小组推选一个代表参加班组比赛.

  演讲比赛

  全班评选演讲优胜队.

  第四课时 词语盘点日积月累展示台

  词语盘点

  学生自读.

  出示投影,看拼音写词语.

  同桌互查.

  自选三个成语造句,写在练习本上.

  日积月累

  小组内互读词语,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请同学们说一说每个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并选几个说句子.

  展示台

  办一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中队报刊,将同学们写的读后感、演讲稿、收集的历史资料(文稿、图片)展示出来.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2-18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03-26

小学语文教案03-25

小学语文《翠鸟》教案09-02

小学语文翠鸟教案07-06

小学语文《aoe》的教案09-08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06-15

小学语文母鸡教案07-11

小学语文汉字教案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