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7-27 10:15:49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9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9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在申奥胜利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

  3、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规范书写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人们在申奥胜利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一、谈话导入

  1、每个人都有胜利的经历,请大家简单地用一两句话说说自身做什么事胜利了,胜利后感觉如何?指名述说。

  2、大家说的都属于个人胜利,有没有什么胜利的事情是很多人甚至是几千、几万人努力的结果呢?指名述说。

  二、创设情境

  1、讲述北京申办奥运胜利那神圣时刻的画面。

  2、记得这情景吗?谁看了,这是什么时刻?

  3、看过的同学当时心情怎样?

  三、初读课文

  1、激趣: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就非常生动地描述了那感人的情景,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描述的情景是否和你看到的画面一样。不认的字可以借助课文下边小礼物里的拼音,也可以互相请教。

  2、同学读书,教师巡视指导。要求同学边读边划出难读的词、句,并把这些词、句认真读一读。

  四、识字写字。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指会读的同学先示范读一读,然后同学每个词读两遍,检查同学认读情况,可让同学单个读、指名领读、小组读来巩固。

  2、在朗读重点词句中进一步指导认读生字。如,第一段中的'“喜讯传来……”一句,第二段中的“人们挥舞……”一句,第三段中的“人们相第……”一句,都包括了较多的生字,可重点指导读正确。

  3、出示单字同学认读,给这些生字找朋友,组成词语。

  4、说说记字的方法,结合旧字识字,反复重现巩固识字。

  5、写字指导:

  引导同学发现:拥、抱、扬三字都有提手旁,都是左窄右宽的字;泪、洋都有三点水,也是左窄右宽的字。

  提醒同学注意:1)、京的上横、互的下横是长横;

  2)申、洋二字的竖为主笔。

  3)互字中竖折的竖和横折的折笔应该向左边斜。

  4)匹字的笔顺是:横、撇、竖弯钩、竖折;

  5)、泪是从眼睛里流出来的,所以右边是“眼目”不是“日”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设计思想

  古诗词教学应该提倡“三要”:诗句要反复诵读;诗意要大致了解;诗篇需熟练背诵。首先,古诗的音韵美、节奏美、语言美,只有出声诵读才能领略到其中的妙处。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诵读还有利于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其次,要阅历肤浅的现代儿童去深刻理解古代诗人在特定情境中表达的情感志趣,实在是勉为其难,所以了解大概诗意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再次,教材中选编的古诗都是古诗中的精品,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经典性。不仅需要熟练背诵,而且应该在以后任何时候都能脱口而出。基于以上“三要”,在古诗教学中,我把诵读贯穿始终,并且层层推进,第一个层次要求“会读”,第二个层次要求“读懂”第三个层次要求“吟诵”。在诵读中读熟诗句,在诵读中理解诗意,在诵读中体会诗韵,在诵读中感悟诗境。

  二、教材分析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静”是全诗的血脉,“独”是全诗的诗眼。诗中写了许多鸟高高地飞走了,单独漂浮在天空中的一片云彩,也悠闲的越飞越远。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相互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整首诗中流露出了诗人孤寂的心声。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要夸这首诗是“传‘独坐’之神”了。

  《望洞庭》,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诗篇。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确切的比喻,描绘了洞庭湖宁静的山水风貌。诗句充满了语言美和韵律美。但是对学生来说,诗中有些字词难免有些深奥,如“相和”、“白银盘”、“青螺”,对于一个阅历尚浅的小学生来讲,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如何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诗句描写的意境、领悟诗句的语言美和韵律美,就成了教学中的难点。

  《忆江南》是古诗词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真切有力地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眷恋之情。然而,江南之春,无所不在,美不胜收。“江南好”,“好”在哪儿呢?并不是“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所能概括的。词中的一个“好”字,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也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个“好”字,才能欣赏到真正的江南之春。

  三、学情分析

  根据四年级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理解词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与同学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能力。根据诗的描述进行想象,在脑海里浮现画面。在这些环节中,学生可能对古诗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师点拨,因为诗人写诗的心境生无法理解,这需要师适当介绍诗人当时的背景,朗读方面可能没真正把诗人的心情溶入情境中,可能交流时有的学困生被冷落,教师重要的是要生通过反复读,想像画面,体会意境。

  四、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生字“亭”“庭”“螺”“谙”“潭”等五个生字。,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诗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五、重点难点

  重点:能通过想象和朗读理解古诗大意。

  难点:感悟古诗意境和诗人的感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六、教学策略和手段

  古诗的教学最重要的是领悟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课中应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的学习时间,感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然后在此基础上伙伴讨论、交流,最后大家将自读自悟及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把自己置身于古诗的意境当中,并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通过交流表现出来,同时受到语言艺术的熏陶。

  七、课前准备

  1、事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古诗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李白吗?(知道)那你能给我们来介绍一下李白吗?(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音律和谐多变。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师:李白的诗我们已经学过不少了,谁来背一首?根据学生的背诵相机点拨。《望庐山瀑布》——寄情山水的诗人。《静夜思》——乡愁满怀的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重情谊、珍友谊的李白

  评析:[上课伊始,教师通过和学生聊李白,背诵李白的诗歌,让学生认识了一个丰富的,丰满的李白,同时也为学好新课打下了基础。]

  二、 会读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是古诗百花园中一朵清新、雅致的小花。谁来读一读题目?(生读)

  1、学写“亭”字

  师:这个“亭”字是我们今天要求写的字。看到过亭子吗?跟我们的这个字有没有联系呢?(生答)

  师边简笔画亭,边说“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生写)

  评析:[“亭”字是本课中唯一要求要写的字,这个字学生虽早已认识,但不一定了解该字的字理,教师采用字理识字法,既让学生牢牢地记住了该字,又让学生感受到了汉字的表意作用。中高年级的语文课堂同样不能少了语文基本功训练的时间。]

  2、介绍敬亭山

  师:知道敬亭山在哪儿吗?(生答)

  师:我们通过预习已经知道了。敬亭山在安徽省宣州市郊。大诗人李白一生七次到过宣州,多次登临过敬亭山。在李白之后,白居易、杜牧、苏东坡等等这些大诗人也都先后去过,并且在那里留下了大量的诗文,所以敬亭山后来被称为“江南诗山”。好,谁再来读题目?注意敬亭山前面还有“独坐”两个字。(生读)

  3、学读诗题

  师:知道题目的意思吗?这又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课件出示课文画面)这座山就是有“江南诗山”之称的敬亭山,山边的这个人肯定就是大诗人李白了。诗人如此观望着敬亭山。看着这幅画,请你再读一读课题

  (1)(生读,读得比较轻)教师可以说:“老师听出来了,你似乎已经感受到了诗歌带给你的那份静寂。”

  (2)(一生读,读得比较慢)教师可以说:“你把后面几个字拉地比较长,仿佛李白一个人在那儿已经坐了很久很久!”

  (3)齐读

  4、学读诗句

  (1)师范读古诗

  多好啊!咱们眼前似乎浮现出了一座敬亭山!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课件出示)古诗我们一定要吟诵,这不同于一般的读,先听老师吟一吟(师范读)

  (2)生读古诗

  同学们自己也轻声地吟诵两三遍,把它念到自己的心里去。(学生试读古诗)

  师:读得很流利!如果你能理解、体会诗的意境,那样你会读得更好。(再请一位学生读)

  师:静幽幽的,让这首诗听起来别有一番风味!(继续请一生读)

  师:听出来了,你已经对这首诗有了自己真实的体会。现在让我们把自己看作诗人,试着用这样的语气一起吟一吟!(师生齐读)

  评析:[刚才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读贯穿,要求学生“会读”全诗。教师范读以后,先是学生自己“轻轻地吟,要念到自己的心里,念上两三遍”;然后是指名学生诵读;最后是全班一起诵读。这一组诵读设计,时间不长,但学生连听带读有10遍之多,学生对这首古诗从陌生到熟悉,从不会读到会读,有效性应该是很高的。]

  三、 读懂

  1、这首诗一共20个字,古诗下面还有注解。借助注解,请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听听你的同桌对这首诗是怎么理解的?你说给他听,他说给你听。(生同桌交流)

  2、老师提几个问题好不好?如果都能回答出来,证明你真读懂了!第一个问题:“独坐”是什么意思?

  3、第二个问题:四句诗里面哪几个词也能看出李白他只有一个人?拿起笔,认真地一句一句地读,圈出能证明他只有一个人的词。(生边读边画)

  (1)从“众鸟高飞尽”中可以看出当时李白是一个人的。

  师:这句话你怎么理解?

  生:很多的鸟都已经飞走了(板书:鸟飞尽)

  (2)从“孤云独去闲”这句话中看出来

  师:“孤云”是什么意思?(“一朵云”)“闲”呢?(悠闲)这句话连起来是什么意思呢?

  生:一朵白云飘地很悠闲。

  师:在解释这句话时我们应该调换一下语序,可以说成“一朵白云很悠闲地飘去。”(板书:云去闲“)

  4、山里的鸟群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连影子都看不到了,万里碧空没有一朵云彩,那该是怎样的景象?(安静的,寂寞的)

  带着这种静寂的感觉,谁来读一读这两句?(2生读)

  师:读得很寂静,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

  5、第三个问题“相看”是互相看的意思,就是你看着我,我也看着你。那么李白明明只有一个人了,他和谁在看呢?

  生:李白和敬亭山互相看着

  师:我们在解释这一句的时候可以说成:“李白静静地看着敬亭山,敬亭山也静静地看着李白。”“厌”我们知道是“满足”的意思,那“不厌”是什么意思呢?

  生:“不厌”是不满足。

  师:“两不厌”可以说成是“彼此总是看不够”。“相看两不厌”我们连起来可以怎么说?

  生:李白看着敬亭山,敬亭山也看着李白,彼此总是看不够

  6、第四个问题:“看”原本是人的动作,这里诗人想象成敬亭山也在看着诗人是运用了什么手法呢?(拟人)

  师:是啊,此时此刻的敬亭山已经不再是一座山,而变成了诗人的一位……

  生:(好朋友)板书:(以山为伴)

  师:李白在敬亭山上静静地坐着,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怎么看也看不厌,就带着这样的感觉读一读。谁来读三四句?(2生读)李白看着敬亭山,敬亭山也在看着李白,人山相望,人山融合在一起。请再读!(2生读)

  四、诵读

  1、好一个“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呀,你一生游历了那么多名山大川,一座小小的敬亭山你也多次地去过,为什么现在要久久地坐着,为什么这么深情地看着敬亭山呢?

  他把敬亭山当作是自己的朋友,向他来倾诉自己心中的……

  2、说得好。你又从哪些诗句感受到了李白的孤独呢?(板书:孤独)

  生:从“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中感受到的。

  师:在李白的眼里,那只无情的鸟儿飞了,弃他而去;在李白的眼里那些高傲的白云也……(离他而去)

  师:多么孤独的李白呀!来,再读前两句。(生读)

  师:鸟儿飞了,云儿去了,只有敬亭山。老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当时的背景。《独坐敬亭山》这首诗写在公元753年,那时离李白被罢官逐出京城长安已整整10年的时间了,在10年期间,李白一直过着流离失所、颠簸不定的生活,他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于是,某一天当他独自一人登上敬亭山时,心中就涌上了无尽的孤独和寂寞。谁再来读读前两句?(生读)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那该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人看着山,山看着人,人陪伴着山,山陪伴着人,“相看两不厌”——

  生:(齐)只有敬亭山。

  五、体验

  1、李白就这么久久地坐着,静静地看着,他是不是想对敬亭山说些什么呀?敬亭山呀敬亭山,你这样久久地、静静地陪伴着李白,是不是有些话想对李白说呢?拿出你的笔,把自己心中想说的写下来。

  课件出示:李白深情地看着敬亭山,轻轻地对他说……

  敬亭山深情地看着李白,轻轻地对他说……

  (生写感受,师巡视)

  2、李白呀李白,连鸟儿都飞走了,你怎么还不走啊?不用问,不用答,一切都在“相看——”

  师生:(齐)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3、敬亭山啊敬亭山,连云儿都飘走了,你怎么还在陪这李白啊?不用问,不用答,一切都在“相看——”

  六、积累

  1、《独坐敬亭山》这首诗,李白他向我们委婉地道出了心中无可奈何的孤寂心声,现在我们再来补充一首,这首诗是《独坐敬亭山》的姊妹篇。这次我要求你们:我写完这首诗,你们就背下来,行不行?(师板书古诗,生背诵。)

  望木瓜山

  早起见日出,暮见栖鸟还。

  客心自酸楚,况对木瓜山。

  2、从这首诗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白呢?谁能来读一读?

  3、刚才我们学的两首诗中,我们都能够感受到李白的孤独与哀愁,同学们你想安慰他吗?你想怎么对他说?

  3、背诵《静夜思》,李白你不要孤愁,你时刻想着家乡的亲人,家乡的亲人此时也正想着你。

  ▲背诵《赠汪沦》李白,不要孤愁,因为你拥有,你不忘故人,你的好朋友汪伦同样也念叨着你呢。

  ▲背诵《望庐山瀑布》李白,不要孤愁,因为你拥有,你一生游历了名山大川,此时庐山的瀑布也正想着你呀!

  ▲李白啊,李白,你永不孤愁,因为你拥有,时隔千载的今天我们仍在传承,仍在大声诵读你那不朽的诗篇。背诵《独坐敬亭山》

  (第二课时)《望洞庭》

  (一)整体读,感知美。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板书:望洞庭

  2、指名说了解的刘禹锡和洞庭湖。

  (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所著有《刘宾客集》。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绵延八百里,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

  4、自己练读,达到正确、流利。

  5、同桌互查读,力争人人过关。

  (注:介绍刘禹锡生平和洞庭湖考察学生课前搜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读诗的欲望。正所谓“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熟读古诗,人人过关,是下步教学的良好开端。)

  (二)理解读,洞察美。

  1、导入: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2、学生各抒己见。

  3、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1)自由理解。

  (2)小组内研讨。

  (3)全班交流。

  (相:相互 和:和谐 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

  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 遥望:远望 )

  重点研讨(1)作者在什么时候望洞庭?(2)刘禹锡是在哪儿望洞庭呢?(3)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

  引导学生想象:作者观察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该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4、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

  (2)小组内练说,让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先说,其余同学做好补充。

  (3)指名到台前看投影上的插图解说。

  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

  教师演示: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

  让学生谈看到的感受。

  质疑: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诗中这样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呢?(比喻)

  再与课文插图对照,洞察艺术之美。

  (古诗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5、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

  (1)自由练读,想象画面。

  (2)同位赛读,欣赏插图。

  (3)展示评读,美化诗境。

  6、背诵古诗,水到渠成。

  (注:诗中有画,读诗要想象重现诗中的画面;画中有诗,读诗要欣赏诗中精妙语言对画面的描述。如诗如画,品诗赏画,古诗词文字精简,给读者留下了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通过启发学生想象,填补了诗句的含蓄和跳跃,丰富了诗句的语言和画面。学生边读诗,边想象,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三、总结:

  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第三课时)《忆江南》

  一、调起来

  1、 一说到春天,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然后用一两个词语来描绘。

  在音乐中回味、想象春天后,交流词语: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光明媚、春花烂漫、百花盛开、百鸟争鸣、桃红柳绿、鸟语花香、春意盎然……

  春天真是太美了!此时此刻,你还想起了哪些有关春天的诗词?生吟诵春天的诗词:《咏柳》、《春夜喜雨》、《春晓》、《江南春》……

  [评析]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是语文教学艺术的一个特点。教例中,教师善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进入作者描述的意境之中,让学生回忆对春天的感受,并用词语、语句来描述,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情境,激发了他们对春天的兴趣,调动了他们感受春天的欲望,学生的求知欲也就自然而然地调起来了。

  2、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家喻户晓的名篇《忆江南》,同时认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词。(板书课题)通过你们的预习或搜集的资料,你对词有了哪些了解?(指名说)

  教师小结。(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关系,作者只是以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也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发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

  3、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这首绝唱《忆江南》。

  4、教师范读录音机播放古筝曲。

  【意图:古诗词有其背景且古诗词的文字优美,语言精练,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古诗词教学要引领学生入情入境。优美的导言和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的向往之中,进而有一中渴望要了解这首词的心情,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

  二、沉下去

  1、 学生 自由练读、读准字音,把词句读通顺、流畅。

  2、 指名读,指正读音。

  3、 全班齐读。

  【意图:读是感悟的基础,读得流利,读得有情有趣,感悟才能深入。】

  4、指导学法。回顾 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交流: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伙伴讨论交流,借助书中的`注释等方法去了解诗的意思、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学习古诗的这种方法来学习这首词,在学习和交流中去领略词中的景,感悟词中的情。

  5、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词意。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教师多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6、分句理解诗句

  师:在刚才的学习中你领略到了什么样的意境,能描述下吗。(这首词写得是江南清晨日出时的美景。初升的太阳很红,把江南的花映衬得更红艳,红得胜过了火,而江水绿得如蓝草染过一般,我怎能不怀念江南呢?)

  师:诗人白居易一开口就用这个通俗的“好”字来赞颂江南,这个“好”让你体会到了什么,能说说你的看法吗?

  “旧曾谙”是什么意思?一个“旧曾谙”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1)我认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句写得非常好。(这句用火焰与江南的红花作比较,写出了江花的红艳,用蓝草的蓝来形容江水的绿。太阳很红,原来花就是红的,在阳光的照射下,所以红花就更红了,胜过火。)

  师:江水又怎能绿如蓝啊?这个“蓝”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这个“蓝”字感受到了这不是平常的绿,绿的很纯净,很美。)

  师:这“绿”在“红”的映衬下……你来说

  (由于江花是红的,太阳是红的,在红色的映衬下,江水就显得更绿了,如同蓝草染过一般。)

  师:于是就出现了─

  生:(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这是何等的一种境界啊?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生: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红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红胜火”;绿者更绿,“绿如蓝”。

  师:好一个红得更红,绿得更绿啊!请你读出花红胜火,水绿如蓝的美!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这两句。

  8、回归整体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写法之妙。

  9、播放《忆江南》歌曲。(学生自由发挥,尽情抒情,展示自身独特的体会,和诗的情感产生共鸣,师生沉浸在忆江南的美好境界之中。)吟读成诵。

  【意图:古诗的教学最重要的是领悟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课中应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的学习时间,感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然后在此基础上伙伴讨论、交流,最后大家将自读自悟及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把自己置身于古诗的意境当中,在音乐和画面的伴随下让学生体会到诗的意境,并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通过交流表现出来,同时受到语言艺术的熏陶。】

  三、放出去

  1、白居易一共写了三首《忆江南》,赏读其它两首。再次深刻的感受诗人对江南无限的赞叹和思念。自学、感悟、诵读。

  《忆江南》之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忆江南》之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意图:课程标准建议小学阶段学生要背会古今优秀诗文160篇,除推荐的120篇外,其余可有教师补充推荐。一节课只读一首词这是不够的,要用一篇带多篇,增加学生古诗词的积累。在优美抒情的旋律中结束这节课。留下意犹未尽的诗意美!】

  九、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忆江南

  鸟飞尽 湖光秋月两相和, 江南好,

  云去闲 潭面无风镜未磨。 风景旧曾谙。

  相看两不厌, 遥望洞庭山水翠, 日出江花红胜火,

  只有敬亭山。 白银盘里一青螺。 春来江水绿如蓝。

  十、作业设计 能不忆江南?

  (一)《独坐敬亭山》作业

  1、抄写学过的古诗词一次,并默写一次。

  (二)《望洞庭》作业

  1、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2、词语积累

  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蒙蒙胧胧、宁静和谐

  3、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三)《忆江南》作业

  1、背诵《忆江南》,并能想象所描绘的景色。

  2、了解并尝试背诵白居易的另外两首《忆江南》。

  [问题研讨]

  1、 古诗词教学中,古诗的意思是否需要学生完整的背诵?

  2、 古诗教学中引领学生体会意境是否恰当?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课《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这节课着重体现“以学定教”的思想。改变以往教师牵着学生演教案剧的现象,变硬性设计为软性设计,一切预设都是根据学生的学情来定,但教师绝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把握文章特点,围绕教学目标,及时给予引导。本课极力体现“美、新、实”的特点。美指教师的语言以及教学手段使学生产生美的愉悦;新指设计新颖,实指教学不能仅仅为了体现美而流于形式,要将学生的语言训练落到实处。同时,着眼于学生,关注学生自身发展,着重体现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主选择学习伙伴。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审美意识及实践能力。

  二、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文中的插图基本反映了课文中描写的桂林山水的特点。作者以诗的语言,带着读者观赏了风景秀丽的桂林山水。

  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同时引起了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以激情的赞叹引出了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在点出特点之后,又具体描写了漓江的水怎样静,怎样清、怎样绿。这种以赞叹的语气写实,让读者和作者一样,犹如亲临漓江,荡舟观赏这一美景。接着,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以同样的笔法,描写了桂林山的特点:奇、险、秀。文中二、三自然段以抒情的语言写实,并运用排比、比喻的手法让读者切实地感受到漓江的水美,桂林的山美,《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语言更美!文章第四自然段,综合观赏印象。山水相映,云雾迷蒙,绿树红花、竹筏小舟点缀其间,构成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首尾呼应。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语言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 运用自制课件展示画面,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之美,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理解力和想象力。

  四、重点难点

  理解桂林山水的独特美,对观察到的及合理的想象能流畅地表达出来。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教学方法与手段: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展开丰富想象,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补充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学习方式:本课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的研读为主体;探究发现为手段,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在重点词句的研读中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读思结合,动静配合,在研究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真正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同时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他们进行充分的交流探讨。

  七、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桂林山水录像,自制课件

  2、 学生准备:搜集桂林山水资料

  八、课时安排:一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早在一百多年前,清代诗人金武祥曾这样写到:“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样的好地方,你妈愿意去吗?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同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设计意图]“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人人皆知的古代名句,而对它的出处人们却知之甚少,点名出处,能增加学生的知识积淀。

  二、 观看录像,整体感知

  1、 播放《桂林山水》录像片,教师配乐朗读。

  2、 学生集中积累资料,初读感受

  三、 小组合作,自学交流

  1、 自由朗读课文

  2、 在桂林的山水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段重点朗读,再声情并茂地读给大家听,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3、 小组内,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组内成员解决,组内解决不来的,拿到全班解决(教师巡视、参与)

  4、 小组内初步交流学习收获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话行为,放手让学生用各种方式 阅读,目的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获得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组内合作是为后面的组间交流做准备。

  四、 择其所好,全班交流

  师:刚才,小组内的同学已经自学了课文,谈出了初步的感受,现在,请各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小组针对其发言提出问题或补充意见。

  1、 如果有学生谈漓江水,就设计教学环节如下:

  (1)读出写漓江水的段落

  (2)谈收获,并提出组内解决不来的问题

  (3)梳理问题,集中讨论:既然是写漓江的水,作者为什么要拿大海和西湖做比较?这样写有审美好处?

  小结:这一段先同大海和西湖做比较,然后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目的是要突出漓江水的特点和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中心。通过大海和西湖的衬托,使人对漓江的水产生锦上添花的美感。

  [设计意图]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支离破碎的,甚至是经不起推敲的,教师既要放的开,又要收的拢,把问题集中到一个点上,更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鉴赏。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漓江的“静、清、绿”,大海的波澜壮阔和西湖的水平如镜。(提示:朗读、简笔画、语言描述等方式。)

  (5)指导朗读。(重点指导读排比句,其中“啊”的变音应重点强调。)

  (6)给画面做配音朗读。教师提出两点要求,第一,朗读内容要与画面内容一致,第二,朗读速度尽量与音乐节奏一致。(播放漓江水录像)

  (7)小结写法。这段采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方法,向我们展现了漓江水的平静、清澈、碧绿,真是名不虚传。

  [设计意图]让学生做配音演员,是心、眼、口、耳多种感官并用的一种能力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如果有学生汇报桂林的山,设计教学环节如下:

  (1)朗读桂林的山这一段

  (2)谈自己学到的收获

  (3)朗读排比句

  A.对比读,有“啊”和没“啊’进行对比,体会啊表达的感情色彩(‘啊’能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

  B改换字词读,把“真”换成“多”字来读,体会真字的作用(“真”更能体现漓江山的特点)

  C教师引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体会每个分句的写法,先概括,后具体。

  [设计意图]运用多种方式的读,使学生更能体会汉民族语言文字的魅力。师生合作读是一种美的展示,心的升华,将文章精妙尽情领悟。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体现桂林的山的特点

  A.学生依据课文中的语言描述,板画老人峰、象鼻山、骆驼山

  B.展示课外搜集的有关赞美桂林山的诗句

  (5)播放桂林的山的录像,学生配乐朗诵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全体参与,把讲台变成学生展示才能、自主发展的舞台,使得黑板变成师生共同创造的美的世界。学生口、动脑、动手,调动诸多感官,将作品静态的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以有声言语的形式形象化、动态化、审美化。

  六、引读学习最后文本

  师:从课文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桂林的水以它的“静、清、绿”闻名于世。桂林的山又以它的“奇、秀、险”闻名遐迩。重要的是山美得不孤独,水美得不寂寞,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相依。正如课文最后一段所说的——(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听音乐,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感觉。

  七、 课外拓展,语言实践

  教师导引:近年来,桂林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吸引了成千山万名中外游客,相比之下,旅游人才紧缺,为此,桂林市旅游局像招聘导游,应聘的同学必须为桂林山水设计一段导游词

  (1)小组合作创编

  (2)作品展示,学生评价、鉴赏

  [设计意图]学做导游是一种语文实践活动,能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能培养学生凝练语言能力和审美意识。

  十、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甲 天 下: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十一、作业设计

  1、 导游表演,训练口头表达呢你能力

  2、 仿照第2、3节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用整齐的句式具体地描写一个景物。

  3、 作业本练习

  【问题研讨】

  如何让方学生进行有效地自主学习,而不只是所谓形式上的自主,如何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人,做到真正的以学论教。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学习10个生字,会认识8个生字。

  2. 感受槐花给人民带来的美丽和快乐,体会对槐花的喜爱之情。

  3.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是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的含义。

  教学准备:

  槐花的图片

  生字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

  1. 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2. 多么美丽的花朵啊,同学们能有自己的话来赞美它吗?

  二、过度:

  1. 在我国的乡村,一到五月槐花就争相开放,那时的乡村真成了——美丽的槐乡。(板书课题)

  2. 请生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1.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五月的槐乡是孩子们满意的季节?

  2. 生自由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 洋槐开花的时候,是一副这样的景象?请同学来读第一自然段。

  2. 生读第一段,并引用书上的话,回答该问题。

  3. 槐花盛开的时候给大家怎样的`感觉?

  4. 请大家带着这样的感觉来读一读地一段吧。

  5. 生齐读第一段。

  五、练习背诵课文第一段:

  1. 小组练习

  2. 大组展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请生个别有感情地背诵第一段。

  2. 有感情地一齐背诵第一段。

  二、学习课文:

  1. 过度: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课文的最后一段: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2. 从哪里可以看出,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3. 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边思考边做记号。

  4. 大组交流:

  把你勾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

  5. 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三、总结课文

  1. 槐乡的槐花给孩子们带来了这么多乐趣,大家喜爱它

  ,所以当它盛开的时候,才会那么满意呀

  2. 文章的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

  四、练习背诵

  五、书写生字

  板书:

  3. 美丽的槐乡

  吃槐花

  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别槐花

  喜爱槐花

  装槐花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理念:

  1.本课的设计以“是什么样的美让作者在天涯海角都为它而骄傲?”为探索主线,力求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实践氛围,引导学生走进文中情景,自主地去探寻美、体验美和交流美。

  2.尊重学生独特的读书感受,并让这种感受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出来。

  3.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提高,在读中升华。

  教学目标:

  1.通过资料的收集、教师的展示、文章的学习,了解凤凰,读懂课文。

  2.强化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领略小城凤凰的自然美和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重点:

  强化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领略小城凤凰的自然美和作者的情感,

  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情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游览了一下凤凰小城,谁来说说小城凤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说)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凤凰,一起去细细品味一番凤凰的美。(板书课题)

  二、师生互动,学习新课

  1.提出疑问,直入主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时侯生活在故乡的作者最大的愿望是什么?而现在他又是怎样想的?是什么原因使作者发生了这么大的转变呢?又是什么样的“美”让作者在“天涯海角都为它而骄傲”?(请大家认真把课文读一遍,边读边找找作者抓住了哪些地方的美来进行描述。)

  交流:作者主要描写了哪些地方的美?(师随机板书:城墙、大桥、街道、清泉)在这些景物中你最喜欢哪一处景物?请把你最喜欢的地方美美地读一读。

  2.(课件展示城墙图片)引导看图: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描写城墙的。(出示句子)请大家把这句话齐读一遍,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最好?(绣)从这个“绣”字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读出这种美吗?(指名读,齐读)

  3.作者常常漫步在家乡的桥上,凤凰的桥有什么特别之处?课文中哪些句子是描写大桥的?谁来读读?(出示大桥图片)这座大桥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引导看图)如此美丽的`景色,不仅作者喜欢,连我们也禁不住想到那里看一看,去感受一下大桥的美,去体验一下青山白塔的迷人!你能读出这种美,读出你的喜爱之情吗?(齐读,赛读)

  三、创设情景,发挥想象

  1.走过如画的大桥,我们再到街道上去瞧瞧。请大家闭上你的双眼,听老师读3、4自然段,发挥你的想象,看看你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师朗读后,指名说)

  作者把自己的家乡生活描写得如此形象,说明作者对家乡生活怀有一种怎样的感情?(热爱、怀念)请大家自己把这两个自然段读一读,感受一下作者家乡的人文风情,读出作者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2.接下来我们再来品尝一下作者故乡的清泉(课件出示清泉)哪一个自然段是描写清泉的?谁来读一读?

  如此美丽的景色,如此清甜的泉水,让人们心情变得怎样?(心旷神怡、陶醉、忍不住诗性大发……)所以作者说——好的诗应该是从这样的地方才能产生的。如此美的凤凰,给作者留下那么多美好的回忆,让我们再来一起读读课文第2—5自然段,齐读。

  3.小结,体会作者情感

  这里山美、水美,处处都美,难怪作者说“无论走到哪里也还是觉得自己的故乡好。”(板书:故乡好)

  (1)从这些描写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板书:热爱、怀念)

  (2)讨论交流,深入主题:既然这里如此美好,为什么这里的孩子总想奔赴他乡呢?这里的孩子们是怎样想的? “翻阅另一本大书”指什么?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凤凰是美丽的,但它又实在太小了,虽然我们很热爱家乡,但是外面的大千世界对我们充满了诱惑,使我们总想奔赴他乡。那么同学们也是否如凤凰的孩子们一样,尽管我们的东江湖很美,尽管我们也很热爱自己的家乡,但总想走出这里的大山,去翻阅另一本大书呢?那老师送你一句话:有志者事竟成!只要你肯努力,我相信你们也能像作者一样,穿过洞庭去“翻阅另一本大书。”但是,我得提醒你们,无论将来你走多远,我们的根还在生育养育自己的家乡!

  五、小练笔

  你能否也像作者一样,写写自己的家乡,写写我们美丽的东江湖?

  附:板书设计

  城墙 美

  小城凤凰 大桥 美 故乡好 热爱 怀念

  街道 美

  清泉 美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课是冰心老人的一篇关于如何读书的文章。课文中作者生动地回忆了幼年和少年时代读书的经历及多年读书的经验,告诉青少年“读书好”,勉励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课文首先总说作者对读书的感受,体会强烈;接着叙述幼年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说明读书的快乐;然后以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读书的经验体会:读好书;最后概括全文的主旨: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出文章的内容要点。

  4.联系自己平时的读书实际,加深对读书的认识。交流自己读过的有关书籍和搜集的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初步把握文章的内容。

  2.搜集信息,了解作者。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中“岂”“聊”容易写错;要求认识的字中“斋”和“煞”都是翘舌音,“浒”“觅”也容易读错,要注意强调。

  2.阅读教学

  (1)了解预习情况,联系学生预习或读书情况导入新课后,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找出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再品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围绕“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切身体会,回忆了自己幼年和少年时代读书的哪些往事,然后逐一引导学生精读。在精读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抓住作者讲述自己读书体会的语句认真感悟,认识到读者对一本书的喜好不是简单地从个人的感情出发,而是从书中读出历史、读出生活、读出人间的喜怒哀乐。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读书的益处。

  (2)学习本文可以结合课文中所提到的各部书,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

  (3)以下词语可供理解课文时参考: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味。知半解: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章回小说:长篇小说的一种,全书分成若干回,每回有标题,概括全回的故事内容。

  3.活动提示

  (1)思考与交流

  “认真读课文,找一找,作者读了哪些书?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你是否也读过作者在文中所列举的书呢?”这道题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回答:由一知半解到越来越读懂,到越来越爱读《三国演义》。读文言小说《聊斋志异》及其对自己作文有帮助的事。忆自己读《水浒传》的过程。忆自己背《满江红》和酷爱古典诗词的往事。忆读《茶花女遗事》和对外国文学产生兴趣的事。忆十二三岁时看《红楼梦》与中年时看此书的不同感受。“说一说你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读书好:生动的情节,鲜明的形象能激起感情,获得美的享受;能扩大知识面;对写作有帮助;能提高人的品德修养。多读书:读书的范围要广博,数量要多,读万卷书。读好书:要对书的优劣比较选择,能感染人,陶冶人,有助于人品,有助于写作,扩大知识面的书是好书。

  (2)拓展与运用

  “与同学讨论,怎样的书才是好书?你都读过哪些好书,它们给你带来怎样的 快乐?”此题可引导学生熟读课文,交流讨论,达成共识:那些能感染人,陶冶人,有助于人品,有助于写作,扩大知识面的书是好书。“文中作者写自己读书过程中或引用书中原话,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书的主要内容或特点,请你们小组合作把这样的'内容找出来并试着列一个表格。”此题可引导学生结合“思考与交流”第一题来回答,或引用书中原话,或引用作者自己的话来概括书的主要内容或特点。

  (3)积累

  悬念:欣赏戏剧、电影或其他文艺作品时,观众、读者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很想知道又无从推知的关切和期待心情。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义愤。酷爱:非常爱好。风骨:(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荒唐: (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行为)放荡,没有节制。怒发冲冠: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非常愤怒。

  4.课时安排:建议3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忆读书》是冰心老人在八十年代末写的一篇随笔。本文以“忆”为行文线索,记叙了自己快乐的读书生活,读书的感受和认识。文章看起来形很散,但有线索贯穿。学生对这样的构文方式,把握起来会有些困难。教师引导学生理出“忆”这条线索,并抓住它研读课文。这样就能够体会到作者热爱读书,以读书为快乐的情感,认识到“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重要。

  相关资料

  冰心(1900~1999),现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其父谢葆璋是一位参加过甲午战争的爱国海军军官,在海浪舰甲军营中她度过了男装骑马射击的少年生活,1921年参加了茅盾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宗旨。1923年留学美国,一生创作出了许多举世瞩目声誉不衰的小说诗文。她19岁成名,直至老年,度过80多个创作春秋,“叶里深藏云外碧,枝头都借日边红。曾陪桃李开时雨,仍伴梧桐落后风。”用古人赞玫瑰花开季节长的诗句来比喻她的一生很相宜,她的创作生涯仿佛是一丛葳蕤的玫瑰,长年开放出清露凝香的花朵,她的散文思路开阔,意境深远,她的小说构思灵巧,寓意深邃,她的小诗语言清新,格调自然。她的成功,和她4岁始认字,7岁始读《三国演义》,11岁就读过“多部丛书”,如《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

等古典名著,并且自己尝试着写作有着密切关系。读书创作的经历得出的结论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于是凝成了《忆读书》一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 学目 标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教 时 第2教时 授课时间 月 日 上 午

  课前准备 执笔人 林中坤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带着你们到三亚观赏那富有诗意,美妙绝伦的日落的景象。

  二、精读第二段

  过渡:在三亚看落日怎么有诗意?三亚是个怎样的地方?

  1、(出示投影三亚风光)自由读这一段图文结合,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集体交流。(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很美;作者非常喜爱三亚的热

  带风情。)(板书:热带风情)

  (1)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三亚很美?在有关语句上作记号。交流:

  ①“蓝透了”“碧玉般”“玉屑银末般”“金灿灿”等词语写出了海、椰子树、细沙的色彩美和形态美。②“挺拔俊秀”等词语突出了椰子树的姿态美。③“低翔”和“摇曳”等写出了白鸥、椰子树的动态美。

  (2)结合课文对白鸥、椰子树和细沙的`描写,展开对三亚神奇而又

  瑰丽画面的想象。

  (3)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的喜爱之情?(如:“浓浓”、“金灿灿”“软 软”等叠词的运用。“蘸”“搔”拟人手法的运用。“真让人担心”“谁都想”等心理描写。

  (4)指导朗读,读出喜爱之情。

  三、精读第三段

  过渡:三亚的风采神奇而又瑰丽,在这样的地方观落日,的确“真有诗意”,

  下面我们和作者一起欣赏夕阳滑落的美景。

  1、自由读第3、4自然段。体会太阳滑落前与滑落时景色的不同。

  2、交流:(1)在第3自然段中,作者把太阳比作什么?(板书:像孩童)

  投影: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

  研读:a 、哪些地方写出了太阳像个“快乐的孩童”?(红扑扑、抖落、溅出)

  b、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鲜明生动,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C、想象夕阳的“孩童”形象及海天一色的奇观。d、指导朗读。抓住关键词语,读出对此种景象的无限喜爱。

  (2)研读第4自然段,画出描写夕阳滑落过程的语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在海面蹦跳——轻快入水〕

  ①投影: 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变得温和起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学法:a、轻读这一组句子,比较哪种写法好,好在哪里?b、指名说。(板书:像灯笼)C、指导朗读第2句。

  四、小结

  五、作业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题 2、三亚落日 教时数 3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本课生字“嚼醉蝇膜”会写“园棚碰摘剥”等13个字。学习“奇异、花棚、艳丽、醉意、清脆”等词语。

  能力目标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植物世界的奇异,激发探索植物世界奥秘,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几种企鹅及企鹅的一些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想象出企鹅的样子。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教学学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第一课时

  一、 宣布课题。解题。

  1、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 引导分析:从课题你能知道课文写的对象是什么吗?从哪个讲习班你还能看出课文要写的重点吗?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 读中思考:课文写了哪几种植物?

  三、再读课文,自学生字

  1、画出生字,借助注音读准字音。有有兴趣的学生可结合词语查字典了解字义。

  2、老师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3、说一说自己最感兴趣的句子。

  4、质疑问难。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难,一般放在细读课文时解决。有的问题则可立即解决。

  (1)齐读课题。

  (2)(植物)(奇异)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几种植物?

  三、自学生字

  1、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 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2、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细读课文1、2自然段。

  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 教师范读课文。

  2、 引导学生读。学生边读边想:李叔叔向同学们介绍了哪几种植物?这些植物奇异的地方是什么?

  3、 引导学生学习第二三自然段课文,教给方法。

  4、 教师出示思考题。学生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然后组织议论。

  思考题

  (1)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

  (2)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3)这个自然段的第1句话和写植物有什么关系?

  二、指导朗读,读出感情

  1、 提出朗读要求,学生自由练读。

  2、 教师范读,并指导。

  (1)学生边读边想:李叔叔向同学们介绍了哪几种植物?这些植物奇异的地方是什么?

  (2)学生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读了第1自然段,你了解些什么?

  3、 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课文写了哪种植物?(哈哈树)是怎样写的?(先写小星触摸叶子角电而惊叫;再写李叔叔的`介绍。)它奇异的地方是什么?(叶子带电)

  4、 引导学生理解最后一句话,知道这是全文的中心句,体会“奇异”的含义。

  先带着问题读课文,分小组议论,然后组织全班议论。

  读后进行议论。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拓展知识面。

  三、 疏理全文,体会写法。

  1、 围绕课后中描写同学们行走路线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2、 引导思考:想一想,课文是围绕什么意思,从哪几方面写具体的。1、 读一读。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2、 想一想,课文是围绕什么意思,从哪几方面写具体的。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板书设计:

  15奇异的植物世界

  到植物园去参观

  在植物园参观

  作者的赞叹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设想

  一、 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创造等能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质疑、讨论、表演与朗读以及讲故事的课堂教学形式。

  二、 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课前鼓励学生他们查找资料,自主探索科学知识,并且根据学生爱动手做手工的特点,让学生做青蛙、小鱼的头饰。

  教案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理解青蛙和小鱼是怎样成为朋友的?

  2、 了解青蛙既可以在水里游又可以在岸上跳,而小鱼只能在水里游。

  3、 学会编故事,模仿青蛙的语调给小鱼讲故事。

  4、 熟读课文。

  二、 教学过程:

  1、 兴趣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哪些动物,能模仿出它们的叫声吗?

  2、 引发学生质疑:

  池塘边的`叫声是谁发出来的?

  三、 初读课文、认字。

  1、 学生自读课文,自己解决不认识的字。(可以看上下文猜字、可以问同桌)

  2、 听课文录音,进一步熟悉课文。

  3、 检查生字:

  4、 看动画,进一步熟悉课文。

  学生一边看动画,一边听老师复述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

  5、 让学生第二次质疑:

  (1) 青蛙的眼睛为什么转了一下(两下)?

  (2) 青蛙为什么不怕累,每天都会给小鱼讲故事?

  (3) 青蛙会给小鱼讲什么故事?

  6、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以上问题。

  7、 指定小组汇报。

  8、 分角色朗读课文。

  (1) 自愿结合小组,分角色练习朗读。

  (2) 指定小组反馈。

  9、 学生表演青蛙给小鱼讲故事。

  10、 想一想,填一填。

  只有尾巴没有腿。

  只有腿,没有尾巴。

  只能在水里游。

  能在水里游,也能在岸上跳。

  长着大眼睛。

  11、总结拓展:

  学了这个故事后,我们知道了如何交朋友,朋友之间如何友好相处。请你们好好想一想,在生活中,你是如何跟朋友相处的?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喜欢旅游吗?假期的时候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呢?

  2、有个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旅游,还把自己在不同地方看到的景物画了下来。我们看看,他都画了些什么?

  (CAI:四副图——定格)

  他画了些什么?

  3、你们看得真仔细!想去这些地方玩玩、看看吗?刚才大家所看到的就在今天我们要学的识字6里面。(板书:贴识字6)咱们把识字6的字音读准了,词儿读好了,就出发去这些地方。

  二、初读词串

  1、快快翻开书,开始读吧!把生字多读两遍。

  2、读得多认真哪!我们来听听生字都读准了吗?(出示生字卡)

  都读准了,词儿一定也能读准!大家在小组内读读吧!哪个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其他组仔细听,他们词儿读准了吗?

  4、词儿也读准了,词串连起来会读吗?自己试试,要和以前一样,注意词之间要停顿。

  5、读好了,咱们男女生来个小比赛好吗?男生推荐一个代表,女生推荐一个,比比谁读的准。你们说,怎么比?(CAI:韵文)

  读的怎么样?

  6、还想比赛吗?这次男生一起来,女生一起来,男生读一遍,女生读一遍。

  三、读好词串

  (一)大家读的都不错!好,现在咱们说走就走!(CAI:小火车)瞧,咱们的“神州行”小火车都开来了!小火车会载我们去哪些地方玩呢?大家先听一听——(CAI:配乐范文录音)

  知道了吗?

  原来我们要到塞北、江南、海南、高原(齐读)这些地方去旅游。

  (二)你最想去哪儿呢?

  那咱们就出发吧!做好准备,小火车就要开了!(CAI:歌曲《小火车》)

  (三)哎呀,火车到了你最想到的地方,快下车吧!

  赶快把写那个地方的词串好好读读,呆会儿给我们介绍介绍那儿有什么?

  读好了吗?快给同桌的小伙伴介绍介绍你最喜欢的地方。

  (四)谁来给我们大家介绍介绍?

  *骏马秋风塞北

  (1)塞北有什么吸引你?

  (2)你知道“塞北”指哪儿吗?有同学知道吗?

  (3)塞北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看看。(CAI:塞北风光)

  (4)我从你们的眼神中看出,大家也被塞北吸引住了,我相信这个词串一定能读的很好!谁想试试?

  我发现一个小秘密,好多男生都喜欢塞北,你们一块儿读读吧!

  *杏花春雨江南

  (1)喜欢江南?介绍介绍?

  (2)(CAI:图)瞧,粉红粉红的杏花露出了笑脸,在蒙蒙春雨中显得更加娇艳,装扮着江南美丽的春天。

  (3)我们还知道江南的什么呢?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很喜欢江南,还写下了一首赞美江南的古诗,我们来欣赏欣赏——(CAI:忆江南)

  (4)想说什么?能将你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还有喜欢江南的吗?我们大家一齐读

  *椰树骄阳海岛

  (1)对海岛感兴趣?谈谈

  (3)现在,我们就去领略一下海岛风光。(CAI:海南风光)

  (4)看来,你们的心被海南深深吸引了!谁想读?指名读——想去海南的都来读读!

  *牦牛冰雪高原

  (1)喜欢高原?说说

  (2)了解牦牛吗?(看图)师简介:牦牛全身长着长长的毛,生活在冰雪覆盖的高原地区,是那儿人们耕地和运输的好帮手。

  (3)牦牛不怕寒冷可真了不起!我们一起读读,好吗?

  (五)刚才,咱们来到祖国的'不同地方欣赏到了不同的美。咱们迎着瑟瑟秋风,来到辽阔的塞北草原——;咱们沐浴蒙蒙春雨,漫步美丽的江南——;让咱们再去炎炎夏日下的海岛——;咱们再登上冰雪覆盖的高原——。喜欢这篇词串吗?那么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词串吧,可以邀请小伙伴和你一块儿读,也可以加上动作。

  准备(配乐)——指名展示——都这么喜欢,那就一起来吧!

  (六)看你们读得这么好,相信这次旅行大家一定玩的很开心,对吗?其实我们家乡常熟也是个美丽的地方,非常有特色!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够也用词串的方式向外地的游客介绍介绍我们常熟,是吗?好好想想,咱们常熟有什么特色啊?——同位互想说说,看谁说出了常熟的特色!——谁给外地的旅客介绍?

  (虞山、方塔、大闸蟹)(尚湖、剑门、言子墓)

  (七)看,大家刚才介绍的时候,一个个都那么自豪!我想,外地的游客听了我们的介绍,一定恨不得马上到常熟来玩!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2-18

小学语文汉字教案03-03

小学语文《假如》教案03-30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04-06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06-15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03-26

小学语文教案03-25

小学语文翠鸟教案07-06

小学语文母鸡教案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