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语文教案[必备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童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
2.齐读课题.释题.(侣:伴侣.)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作批注.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作者“ 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
2.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与大家交流读懂了什么.
3.出示关键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b.“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再充分说说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
4.齐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新东西”指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第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
第二课时
一、激趣读文,深入感悟
1.朗读课文第1~6自然段.
2.自由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我”读那本书的方法到底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我”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读.(抓住“首先、然后、最后”这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语感悟.)从这“一遍又一遍地读”,你们感受到什么?
3.联系实际交流作者读书的方法.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说一说.
4.默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除了把书比作一位朋友,还比作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这样比的好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1.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第7自然段,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思考交流: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说说如果有一本书陪伴你去旅游,你会怎样去读?(用上首先……然后……最后……)
3.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三、拓展活动
1.读一读“阅读链接”——《神奇的书》,把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
2.向大家介绍你怎样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并说说你喜爱它的原因.
四、布置作业
1.背诵第7自然段.
2.抄写生字词.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晋察冀、苇絮、飘飘悠悠”等难读的词,能读好句子中的拟声词,初步感受课文语言的口语化特点。
2、练习快速、正确地阅读课文,根据每部分大意,初步学会给每部分加上小标题,并借助小标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自主品析课文的人物语言、动作描写,通过引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进一步体会雨来机智勇敢、坚强不屈的英雄形象,同时感受故事语言文字的生动。
4.体会作者的写法,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练习快速、正确地阅读课文,根据每部分大意,初步学会给每部分加上小标题,并借助小标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自主品析课文的人物语言、动作描写,通过引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进一步体会雨来机智勇敢、坚强不屈的英雄形象,同时感受故事语言文字的生动。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写法,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魅力。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上课前,老师想跟大家做一个游戏,请你根据老师大屏幕上给出的提示句子,来猜猜老师说的是谁?
2、你们看,之所以大家能够猜出老师形容的是谁,是因为什么啊?(预设:因为老师形容的具体形象、抓住了他的特点)是的,你们能够通过一些动作、语言、神态。猜对人物,这也正说明了,对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外貌等描写的重要性,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就能够认识一个人物。
3、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小英雄雨来(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解决词语
1、你知道吗?这是我们小学阶段学的最长的一篇课文!根据序号,它分成了六部分,在预习的时候,你有没有碰到一些难读的词语,要和同学们交流的?(学生汇报)
2、老师也归纳了一些难读的词,谁来读?(出示:
ǒu liè qiè ǎn qià xuán àng
黝 黑 趔 趄 门 槛 刀 鞘 漩 涡 炕沿
tiá zhu ìn ì guān
笤 帚 吆喝 晋察冀 还乡河 鸡冠花
sǎng níng
推推搡搡 软鼓囊囊 嘟嘟囔囔 咬着牙拧 )指名读,全班齐读。
3、课文中还藏着不少有特色的词语呢,你找到了吗?(出示学习单第一题)
(预设:我找到不少描写声音的词语,比如“嗡嗡嗡嗡”。)这样的词语我们称之为拟声词。我们把它们放回句子里读一读。
(出示:女老师走到黑板前面,屋里嗡嗡嗡嗡说话的声音立刻停止了,只听见哗啦哗啦翻课本的声音。
不知什么时候,门吱扭响了一声。忽然听见街上咕咚咕咚有人跑,把屋子震得好像摇晃起来,窗户纸哗啦哗啦响。背后咔啦一声枪栓响,有人大声叫道:“站住!”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只听见子弹向他头上嗖嗖地飞来。两个人唧唧咕咕说了一阵。)指名读。
4、小结:你发现了吗?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拟声词,句子才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三)列小标题,概括内容
1、同学们能把词语读得那么准,说明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把课文读了很多遍。
现在谁先自告奋勇,用一句话来说说第一部分的内容?
(预设:雨来的游泳本领高超。雨来爱游泳,而且游泳技术高。)
把这句话再浓缩成简单的词,可以是—— (游泳本领高)“游泳本领高”这几个词既简洁又概括了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就是这部分的“小标题”啦,我们把它写在序号(一)旁边。
2、同学们看,把长长的一部分内容浓缩成一个简短的小标题,多有趣啊!会用这样的方法来写小标题了吗?请同学们给课文的六个部分分别列上小标题,写在序号旁边。注意,我们今天列的小标题既要能概括这部分的内容,又要尽量的简短。
3、(请一生上台投影)介绍自己列的小标题。
(预设:①游泳本领高 ②雨来上夜校 ③掩护李大叔
④勇斗鬼子 ⑤河沿枪声响 ⑥雨来没有死
第六部分标题“雨来没有死”引用的是课文中的句子,我们应该用引号来表示。)
4、把六个小标题连起来,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预设:抗战时期,在芦花村有一个游泳本领高,受过爱国教育的小男孩名叫雨来。他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李大叔,与鬼子斗智斗勇,乡亲们以为雨来牺牲了,没想到雨来凭着他高超的游泳本领从鬼子的枪口下巧妙地脱险了)
(四)品析文本,感受形象
1、雨来的故事流传了60多年,感染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同学们,读了课文,你觉得雨来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从哪看出来的?
(预设:鬼子的威逼利诱,也没有使雨来屈服,说出李大叔的下落。——板书:坚强不屈
雨来被鬼子毒打得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但他想到的却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板书:热爱祖国雨来小小年纪就智斗鬼子,与鬼子斗智斗勇。——板书:机智勇敢
2、老师发现,在刚才的交流中,许多同学都把目光关注到课文第四部分,这是为什么呀?(这部分描写了雨来与鬼子作斗争的场景,最能表现雨来的英雄形象。)的确,这也是课文中最关键、描写最精彩的部分了。就请同学们默读第四部分,边读边思考,你从哪里具体感受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
预设一:品读雨来和鬼子之间的对话
(1)在鬼子对雨来的一连串盘问、哄骗、利诱中,有这样几段对话。(出示对话)读着这些对话,你感受到什么?(鬼子的奸诈狡猾,雨来的沉着与机智)
(2)是呀,不论鬼子使出什么手段,雨来自始至终机智应对,毫不屈服。能把这几段对话读好吗?
学生自读,指名分角色朗读。
预设二:品读鬼子毒打雨来的片段
(1)鬼子是怎样的毒打啊!请你找一找鬼子毒打的动作。(标红相关动词)从这一连串的扭、打、拧、揪中,我们完全可以想象,鬼子是多么——(残忍、残暴、没有人性)
(2)从这一段描写中,你能否感受到雨来的英雄气概呢?在敌人的惨无人道的摧残下,雨来还是咬着牙,艰难吐出的三个字:没看见。是的,我们从描写扁鼻子军官的句子中,看到了雨来宁死不屈的英勇形象,这种描写我们叫做侧面描写。
(3)难怪要叫他们鬼子,他们竟然如此残忍地对一个年仅12岁的孩子痛下毒手,哪有人性可言?
你看,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生读)疼得直咧嘴。
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生读)雨来的脸立刻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
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生读)雨来打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
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鬼子打得累了——(生读)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枪毙,枪毙!拉出去,拉出去!”
3、面对敌人的.威逼诱骗,严刑拷打,雨来心心念念想的是什么?(预设:决不能告诉他们李大叔的去向)为什么要这样?(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1)这句话还在什么情况下出现过?
雨来坐在昏暗的教室里,大声地跟着老师念道——
(2)在一篇里,后面出现的情节,前文有所交代,这种写法就叫作“前后照应”。
文中的这两句两句话互相照应,是想告诉我们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是的,这都是雨来英雄行为的思想基础。
(3)面对敌人的威逼诱骗,严刑拷打,雨来想的是这句话,念的是这句话。这句话已经深深地镌刻在雨来的脑海里,这句话也一直在默默得在支撑着他。来,让我们一起把这句话放进我们的心里。来,饱含深情地读一读——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五)体会表达,探究联系
1、 我们刚才交流了第四部分的重要片段,品读了其中精彩的语言,小英雄雨来的形象在我们心中越来越清晰。现在我们在回到这篇长长的中来,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魅力。
2、迅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还有几处“前后照应”,说一说句子所表达的效果,谈一谈你的体会。
(1)两处环境描写相互照应(出示: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2)这两段话给你什么相同的感觉?
的确,这两段话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我们感受到了芦花村的美。大家再想想作者把芦花村写得像诗一般美有什么其他的用意吗?
是的,作者通过环境描写的有机照应,展示了祖国河山的无比美丽,表达了岂容日寇在这片土地上践踏的情感
(3)继续谈体会:这两段话给你什么不同的感觉?(用心感受第2段话,这是雨来遇害之后的一段描写,从中你还能感受到什么?)我们感受到了失去雨来的悲痛和伤心。这里我们所感受到的美是——凄美
(4)小结:残阳如血,山河呜咽——语言有温度,字字总关情。这就是作者写作的高明之处,他不仅直接写故事的人物,故事的情节,还通过描写故事的环境,使故事写得更感人!来,同学们,让我们用心感受这些文字所带给我们的温度和情感吧,谁再读一读这些文字?
想着画面,读出诗情画意,如泣如诉,读出真情实感。
(5)还有哪里用了照应的写法?说一说(雨来游泳)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几处游泳的场景?
预设:一写游泳:雨来和小伙伴儿们一起游泳的场景
写游泳:雨来在水里望着妈妈笑
写游泳:雨来安然脱险
(6)开头的两段写雨来游泳本领高,这两段内容是否可以省略?这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开头描写雨来游泳本领高,为后文雨来在鬼子枪口下通过游泳逃生埋下伏笔。
“伏笔”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理解为前段为后段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使结构紧密,使读者督导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怀疑之感。
(六)总结延伸,布置作业
1、读着雨来的故事,讲述着雨来的英雄事迹,我们了解到战争中的孩子就是这样不惧危险与敌人斗智斗勇来保卫自己的家园的。有人问小英雄雨来的作者管桦:“雨来这个人物是真实的吗?”管桦说,雨来的形象绝不是凭空想象的。
(出示文字: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里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小说中的情节,美丽的田园风光景物,鲜活的方言土语,无一不是抗日战争时期燕赵大地的真实写照。——管桦)
2、那么今天的作业就是,把这个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课下去读一读管桦的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
四、板书设计:
小英雄雨来
坚强不屈 照应
热爱祖国 烘托
机智勇敢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欣赏方法欣赏课文。
2.积累词语,会用刚刚转眼间、最、特别是更是,懂得比喻、拟人,对称等修辞的特点和运用的好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学会欣赏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准备
分好小组,配乐两段,投影片七张(其中文字片四张),小黑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如果说庐山云雾以其特有的多变、多情、多彩赢得了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千古名句,那么,课文(庐山云雾)就宛若一件精美的艺术晶,任我们玩赏、品味。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半是仙境、一半是人间的.庐山,去领略趣味无穷的{庐山云雾)。
出示幻灯片:美丽的庐山云雾
二、初赏课文。
1.师配乐朗读(庐山云雾》(第三自然段),学生闭眼欣赏,体会美感。
2.像这样美的景物、美的文章就值得我们去欣赏。今天,我们将要上一节语文欣赏课。
3.出示小黑板,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①词语、句式、段式、节奏
②划、议、读。
三、分赏课文。
(一)师生共同欣赏(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生晶词赏句,用。。。标出好词,用一标出好句,并想一想为什么写得好?
2.师生共同欣赏。
(生漫谈,师整理)
(1)游客乘车登山,刚刚在九江看到的山间云,转眼间变成弥漫窗外的浓雾。
a.这句话写出了云雾的什么特点?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b.训练。
把句子补充完整:
庐山云雾______,刚刚______,转眼间______。
春天的天气说变就变,刚刚______,转眼间__________________。
c.指导朗读。
用惊叹的语气读。
(2)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
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a.理解蕴意: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写得好?
风起浪涌:想象海上风浪的景色,写出了雾来时的气势。
飘飘悠悠:哪些事物也是飘飘悠悠的? 写出了雾去时的轻、慢。
b.比读,体会节奏
换成: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轻轻地飘呀飘。
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披向了千重山川。
c.指导朗读。
男生读雾来时,雾浓时的句子,女生读雾去时,雾稀时的句子。
小组赛读,站起来读。
3.集体朗读及分读。
4.谈欣赏体会,小结欣赏方法。
读、划→议、读→评、读
过渡:同学们,别留恋多变的云雾,那多情的云雾会更让我们忘情。
(二)学生讨论欣赏(第四自然段)。
1. 分小组按欣赏方法讨论欣赏。
2.指名汇报欣赏过程。
师整理板书:时而时而
一半(隐)一半(留)
出示幻灯片:半是仙境、半是人间的庐山云雾
3.评价讨论学习的汇报情况。
指名一组感情朗读。
4.集体朗读。
过渡:同学们把多情的云雾读得多忘情啊!但等待着我们去欣赏的将是更壮观、多彩的云海。
(三)学生独立欣赏(第五自然段)。
1.独立欣赏。
2.老师考查。
(1)先填空,再照样子积累(找或写)几个词语:
①( )峰( )岭 (②) (③)
④( )( )云海 (⑤) (⑥)
(2)填空:
庐山云雾中(⑦)壮观的要算云海。
每当(⑧),只见(⑨)。
特别是(⑩),更是(11)。
(3)用_______划出两个比喻句。
出示幻灯片:像彩练,又如芙蓉
3.指名朗读,师予以配乐。
4.小结独立欣赏情况,总结分赏情况。
欣赏课文不仅从词语、句式、段式;节奏等方面着手,还可看段落连接、开头、结尾、照应等。
四、表现课文。
(一)古人是用诗句、言行来表达对庐山云雾的热爱、赞美之情,今天的我们就大显身手,去用诗赞、歌赞、书赞、舞赞庐山云雾吧!
1.学生发挥特长,表达对庐山云雾的赞美之情。
2.学生表现。 (配乐)
(二)总读课文。
同学们,庐山云雾是多变、多情、多彩的,但如果没有课文《庐山云雾),我们又怎能一睹庐山云雾的风采呢?,让我们一起随着美妙的音乐朗读(庐山云雾》。
音乐渐起朗读声渐起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生字“卢、辗、篱”,理解并积累“辗转数地、悲喜交集、高堂华屋、竹篱茅舍、别墅”等词语,重点指导书写“辗”。
2、了解课文所讲的两个故事,通过对故事中关键语句的品读,理解最后一节。
3、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把父女俩见面的情景说得具体些。
4、初步感受亲情的可贵,懂得有了亲情,有了爱,才有真正的家。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所讲的两个故事,理解最后一节。
2、加入适当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把父女俩见面的情景说得具体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设置悬念
1、师述: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家。早上高高兴兴来学校上课,放学都要回家。家是什么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
直接板书: 16 家是什么 (齐读)
2、师述:请把书打开,认真读课文后来回答:家是什么?
自由读课文 (指名回答)
3、过渡:你们都说出了自己对家的理解,有的说对了,有的不一定正确,家到底是什么,我们在学习课文当中再来讨论。
(设计说明: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契入口,创设轻松的氛围,导语直奔主题,在带着问题初读课文后,家到底是什么引发学生强烈的找寻答案的欲望,使他们积极而又主动地进入文本当中。)
二、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1、师述:请你们再次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文中讲述了哪两个故事?请你读了之后简单地来说一说。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或哪些问题需要讨论的,可以提出来?(学生再次阅读课文)
2、师述:老师已把最难读的.词语打在了大屏幕上。
出示词语:
洛杉矶 卢旺达 热拉尔
竹篱茅舍 高堂华屋 别墅
辗转数地 离散丧生 无家可归
第一组:谁能做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指名读)
第二组:指名读,并说说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区别?
第三组:指名读。师范写“辗”,学生书空一个。
(学生可自主从音、形、义上交流。)
3、师问:词语会读了,文中讲述了哪两个故事?(指名回答)
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或哪些问题需要讨论的?
学生质疑预设:富翁有别墅为什么还说自己没有家?
为什么富翁把家说成是他的房子?
热拉尔已经没有了家,为什么当他找到女儿时说自己又有家了?
为什么热拉尔有了女儿就有自己的家?
根据学生问题板书: 富 翁 有别墅 没有家?
热拉尔 有女儿 就有家?
过渡:要知道能善于解决问题,还要勇于提出问题,有学有问才能使我们的脑子越用越灵活,越学越聪明。接下去,我们就进入两个小故事来研究。
(设计说明: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此次读要求学生了解文中讲了哪两个故事,提出自己的疑问。“学贵有疑”,把学生的问题归类梳理记录在黑板上,这既激发、鼓励了学生,又有助于他们掌握提问的技巧。
词语学习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他们从课余查找到的卢旺达资料,与旧知相联系的对洛杉矶的了解,生字音、形的掌握,词语的理解,不是教师机械的灌输,而一一由学生口中道来,使新旧知识有机的整合。)
三、深入学文,自主释疑
(一)第一个故事
1、出示故事,自由读第1、2节。
师问:为什么富翁认为别墅不是他的家? (指名回答)
2、师述:我听出来了,是课文中的这句话引起了你们的思考。
出示:当你或你的亲人一旦从那里搬走,一旦那里失去了温馨和亲情,你还认为那儿是家吗?
师问:你能否把“?”改成“。”意思不变?(指名回答)
富翁不认为那儿是家,因为—— (指名回答)
(指名读,齐读)
3、 师述:你看,富翁醉卧街头没有人去关心,所以当警察问他时他说:那不是我的家,那是我的房子。同学们,当时富翁该是怎样一种心情呢?
(指名读富翁的话。)
师述:是啊,再大的房子,如果没有亲人,没有亲情,就不是家。(释疑)(齐读第1、2节。)
(二)第二个故事
师述:富翁虽有豪华的别墅却不认为那儿是家。那为什么热拉尔找到女儿时说:“我又有家了”?我们来看第二个故事。
(师述时代背景)
1、带着问题默读故事。 (指名回答)
2、师述:当热拉尔找到他女儿时是——(生答:悲喜交集。)
“悲喜交集”解释: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
出示填空:热拉尔“悲”的是 ,他“喜”的是 。
出示:卢旺达内战期间,有一个叫热拉尔的人,37岁,他的一家有40口人,父母、兄弟、姐妹、妻儿几乎全部离散丧生。
(指名读,热拉尔悲在什么地方?)
过渡:40口人只找到1人,多么的痛彻心扉!(指名读,男生读。)
当时的热拉尔甚至想到了——(学生想象回答)课文中用的一个词是——(生答:绝望。)
出示:最后,绝望的热拉尔打听到5岁的小女儿还活着,辗转数地,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自己的亲生骨肉。
(指名读)
师问:当热拉尔知道5岁女儿还活着,他怎么找到她的呢?(女生读)
师述:哪儿有女儿的消息,他就找到哪儿,枪林弹雨他也要闯,因为有女儿,有亲人,他就——(生答:可以重建家园。)
(指名读第4节最后一句,齐读。)
3、观看视频
师述:40口人的大家庭,由于战争,现在只有一个女儿活生生地站在自己的面前,久别后的重逢,绝望后的惊喜,热拉尔看到女儿时神情如何?会有什么样的动作?会说些什么,女儿又会说些什么呢?(指名说)
请你们展开合理的想象,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小组交流)
师述:有了女儿,就又有了一份牵挂,有了一份血浓于水的亲情。(释疑)
(设计说明:在这一环节中,精读课文与品读课文相结合,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扶放”结合,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他们思维的敏捷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四、回应开头,情感延伸
1、师述:让我们再快速浏览这两个小故事。(学了这两个故事,给我们的启迪)
师问:家是什么? (指名回答)
2、师述:课文最后一节是这样对我们说的——
出示最后一节 (齐读、引读)
师述;没有人关心,没有人安慰,钱再多、房子再大,也感到孤独寂寞。而有了亲人,有了亲情,即使没有房子也可以重建家园。所以家,它是一个地方,但仅仅有这还不行,必须有亲情,充满温馨。
板书:充满亲情的地方
3、师述:学到这儿,问题都解决了吗?(释疑)
4、师述:最后让我们在一首小诗中结束今天的课。
出示:
家是什么
家是一叶小舟,让我们在人生的长河中遮风避雨。
家是安全的港湾,让我们休息停靠。
家是用爱筑成的。
家是用情装饰的。
家是充满亲情的地方。
没有亲情和被爱遗忘的人,
才是真正没有家的人。
(设计说明:“家”到底是什么呢?回应开头,解决最后的疑问。)
五、分层作业,自主选择
1、把热拉尔的故事讲述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或朋友听,可适当地加入人物的神态、动作。
2、你的家里有谁?是不是充满了温馨?向同学介绍你的家。
(设计说明:作业根据学生的差异,分层布置。能力强、知识掌握牢固、对自己有信心的学生可以选择作业2,反之则选择作业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情况和个人爱好,选择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作业,这样既保证了学习任务的完成,又使自己的爱好兴趣得到了发展。)
附板书:
16、家是什么
富 翁 有别墅 没有家?
热拉尔 有女儿 就有家? 充满亲情的地方。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过乡村生活的经历吗?想了解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吗?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麦哨》这篇课文,读完后,相信你一定有美好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应”“和”“乐”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注意“肺”“嚼”“裹”的字形特点。
2、同桌互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描写的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乡村孩子淳朴可爱,乡间景色美丽亲切,孩子的活动丰富多彩,孩子的情感热烈活跃)
3、同桌交流,小组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默读课文,画出你最喜欢的部分,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⑴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这是一个比喻句,这里把“孩子们的脸蛋”比作了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月季花,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会产生一种意境的美)
⑵
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将一个五彩斑斓的田间世界再现出来,同时也蕴涵着一种丰收的.喜悦)
⑶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简直”表示完全如此,这里运用对比、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软,也写出了孩子们的玩耍是那样地贴近自然,更写出了作者由衷的赞叹。阅读时,要读出赞叹的语气)
⑷把你最喜欢的、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四、感受全文,积累语言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课外拓展,丰富语言
按照本组课文的读书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和《同步阅读》中的相应文章。
语文教案 篇6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本不是教本,而是读本。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本课的设计力求让学生置身于多重对话关系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文本意义。从而达成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目标。
三维目标
认知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本课九个生字。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阅读年轻护士用母爱唤醒小女孩儿的故事,使学生感受到母爱可以拯救一切,它是任何力量都无法相比的,感受护士高尚的精神品质。
重点难点:
理解小女孩儿苏醒过来的原因;
理解“母爱可以拯救一切”这句名言的含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悬疑导人,情迷离,急于求知。
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词,同学们来看一下(板书母爱),请大家齐读。都说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相信同学们也深有感触,谁想说一说自己的母亲是怎样爱你的?是啊,母爱的方式有多种,只要它存在,不管有多深,总会显现。母爱可以改变一切,甚至可以拯救孩子的生命,让奇迹发生。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屋八》去感受一下母爱的力量。(板书)
二。 自读自悟,情燃烧,构建认知。
1。我会学: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主要读准字音,遇到长句子多读几遍
2。我能认:检查识字情况。
3。我来说:课文讲了()用()唤醒小女孩儿的故事。
4。我会读:
5。师生品读:课件出示三句话,逐句分析读法:
①女孩儿在昏迷中不时地喊着:“妈妈,妈妈!”
引读:女孩儿多么想有妈妈陪伴她,帮助她逃离死神的魔掌,所以……
②女孩儿能不能活下来,要看她对这个世界是否充满生的渴望。
引读:医生该用的药都已经用尽了,女孩儿现在需要的是自救,所以……(设疑:从这两句中,你能否知道女孩儿对谁充满生的渴望?是啊,女孩儿命悬一线,这一线生机就在妈妈身上,不禁让我们的希望之火熊熊燃烧起来——只要女孩儿的.妈妈来了——她的妈妈会来吗?)
③我们离婚很久了,我找不到她。引言:花一样的生命呀,怎忍心看她在春天就凋零?什么力量才能挽救她呢?)请同学们走近那位可敬的护士,用笔画出描写她的语言行为的句子,去感受一种神奇的力量。
学生速读6——10自然段,勾画相关语句。
三。 拓展延伸,情深化,发展认知。
学习自选课文《第三个遇难者的电话》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找出文中语言描写的语句读一读,体会一下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四。 读写结合,情升华,提升感知。
小练笔:
运用语言描写,写一段我和妈妈的小故事。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有关语文的教案12-07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穷人教案11-23
语文《掌声》教案11-20
语文天地教案06-17
语文《风筝》教案11-14
语文《咏柳》教案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