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线、论"等11个生字,《春雨的色彩》教案。会写"你、们"等6个字。
2.愿意和同桌合作认读生字、用自己的方式识记生字词。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4.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有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教师用有关雨的谜语导入新课,学习本课生字、词语。在掌握生字的基础上学习这篇课文。本课采用合作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感受雨给大地带来变化的同时,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中句子的意思。
2、结合搜集查阅的资料和制作的课件,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思想感情,丰富语言积累。突破方法: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学词。利用图画和多媒体帮助,通过反复朗读,角色表演理解句子课文,体会思想感情。难点:感受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突破方法:能够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通过体验朗读,情境感悟。
三、教学准备
1、搜集描写春天的成语、古今诗人的诗歌。2、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导语:春天到了,各种各样的花争先开放,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小草也探出了小脑袋,小树也伸出嫩绿的小手,多美啊!咦,下雨了!听--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春雨,并配上雨声。
3.说说雨的声音是怎样的?
4.仔细看,雨像什么?用"春雨像…"练习说话。(如像牛毛,像细丝…)
二、品读第一自然段。
1.师:春雨在小朋友的眼中是那么美。有一段描写春雨的.句子,你们能不能也读得很美呢?
2.利用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
3.想一想,春天的雨与夏天的雨有什么不同?
(1)引导学生再读第一自然段,读好"沙沙沙,沙沙沙"。
(2)联系实际说说,你在雨中最想做什么?
把孩子的情感移入文境,再次去感受文本,感受春雨之美。
三、初读课文,引出课题
1.创设情境:听,谁来了?(放鸟叫声)噢,原来来了几位小鸟朋友。咦,它们唧唧喳喳在说什么呢?小朋友想知道吗?
2.请读课文的1~5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要求:①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看看拼音多读几遍。②看看我们的小鸟朋友叫什么名字?③它们在干什么?
3.交流:
①我们的朋友叫什么名字?
生答,师板书小燕子、麻雀、小黄莺。
②它们唧唧喳喳地在干什么?
4.出示课题:春雨的色彩(引导学生读好课题。)
四、学习生字
1.我们的小鸟朋友给我们带来了几位生字宝宝。看,这些生字宝宝都笑眯眯地看着我们,等着我们去跟它们交朋友呢。你有什么好办法不仅记住它们的名字,还记住它们长什么样?
2.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线论趣题底颜淋洒滴油欢
(1)学生自由拼读。
(2)带拼音齐读后去拼音齐读。
(3)同桌合作,拿出生字卡片互读,并介绍识字的方法。
(4)开小火车读生字,用"欢""题""滴"组词。
3.在这些生字宝宝中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例:"淋、洒、滴、油"都有三点水;"线、论、颜、淋、洒、滴、油、欢"都是左右结构的字等等。
4.游戏猜字。
(1)雨落在树林前。(淋)
(2)动作表演:滴管滴水(滴);洒水壶浇水(洒)。
5.检查巩固:全班快速读字词卡片。
赋予生字生命,使学生感到亲切,愿意与它们交朋友。在交朋友的过程中认识了生字,记住了字形,孩子们不觉得乏味。
五、细读课文,感知课文
1.把生字宝宝带到课文中再读读,边读边想想:我们的朋友各自说雨是什么颜色的?
2.反馈,学生回答,教师在小燕子、麻雀、小黄莺图片的旁边板书"绿""红""黄",教案《《春雨的色彩》教案》。
六、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在这些颜色中,你最喜欢雨是什么颜色的?选择你喜欢的颜色美美地读一读。边读边想,小鸟为什么要说雨是这种颜色的?
2.学生自由读。
3.品读美句。
(1)谁能读一读你喜欢的颜色,让同学们都能感受到你是真的喜欢。
(2)指名读、比赛读3~5段,师生共同评议。
4.师生齐读3~5段。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颜色读,给学生自主感受的机会。以读为主,以读促情,引导他们发现阅读的乐趣。
七、写字
1.出示本节课要写的字"你""们"。
2.请学生读一读,说说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请学生在书上各描一个,看看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教师根据学生的提示在黑板上范写一遍。
5.学生练写,展评。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己先描写,发现如何把字写漂亮,然后提醒老师和其他同学,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写字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画,是一首优美的歌,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春姑娘带着雨娃娃来了。上节课我们跟雨娃娃交了朋友,让我们一起把课文背诵一遍。
二、巩固生字,组词
雨娃娃还带来了美丽的春花,让我们摘一摘。1课件出示:线论趣题底颜淋洒滴油欢读生字。(个别读-小老师带读-集体读)
2.出示生字卡片"滴""欢""题",学生组词。
3.读一读书上"读读说说"中的词语。
4.任意选择生字;分小组互相组词。
三、读好3-5自然段,感受雨的美
1.在雨的滋润下,大地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不知什么原因,田野里飞来一群小鸟。这群小鸟在干什么呢?(它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
(1)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齐读第二段。
(2)在生活中你和爸爸、妈妈、同学争论过问题吗?怎么争论的?
结合日常生活体验:大家为了一件事情,都说出自己的看法,你一言,我一语,你一句,我一句,谁都想说服别人,这就叫"争论"。想知道小燕子、麻雀、小黄莺是怎么争论的吗?这群鸟儿在争论什么问题?
2.自由读3~5自然段。(教师随堂巡视,指导读书的方法,并及时鼓励、表扬会读的小朋友。)
3.集体交流。
语文教案 篇2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设计
A案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读课文,想象大瀑布以前和现在的不同景象,找出造成大瀑布悲剧的原因。
3、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1、让学生查找大瀑布的资料、准备课件、在黑板上画花圈、让学生准备地图。
教学过程
激趣设疑,导入新课
老师今天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花圈,准备把它送给一条大瀑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板书课题:大瀑布的葬礼。齐读课题。
读了课文第一自然段,看到课题,你是不是有什么疑问?自己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由读文。
读完课文后,是不是还有问题没有解决?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读书?
(提示读书方法: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思考)
回到课文中,试着运用这些方法,看能不能解决你的疑问。
2、提出没有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直奔重点,体会情感
1、提示学生读课文前的连接语,根据提示再读课文。
2、概括20世纪80年代大瀑布的状况和人们的态度。
(瀑布雄伟壮观,人们流连忘返)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提示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景象。
3、汇报几年后的大瀑布的状况。
对比前后两次描写大瀑布景象的.不同方法,体会表达效果。
说说面对大瀑布的悲剧,人们的反映。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了解大瀑布被葬送的原因。
(1)交流。
(2)体会关联词“……而且……再加上……”,并用这个联系词概括大瀑布悲剧的原因。
激发想象,拓展延伸
1、让我们穿越隧道回到总统为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举行葬礼的那一天,如果你是菲格雷特,你会说些什么?
2、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溪和树木的关系。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语言及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角色朗读课文和合作交流中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育学生保护环境、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想到保护环保的重要性,从而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抓住动物们的神态和语言,理解植树与溪水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位新朋友。瞧,(出示图片:小兔子)小兔子想请大家到它住的地方去看看,一起来吧!
(出示课件:小兔子站在清水旁)小兔子呀,就住在一条小溪边,溪水清清的,又凉又甜,小兔子在这儿过得可快乐了。可是有一天,它发现溪水变得浑浑的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小朋友们想知道答案吗?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清清的溪水》这篇课文吧!(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展示成果
课件出示:读一读词语和生字,并说说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的。
三、 认识生字,指导书写
(一)出示生字:让学生在小组交流自己掌握的情况。
(二)出示去掉生字的拼音。
1、指名读。
2、请小老师带读。
3、开火车读。
4、小组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记住这个字的?
(三)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互、象、被、掉”四个字,学习新偏旁“衤”。让学生观察字的笔画和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示范,指导学生书写。
2、学生范写生字“俩、读、沿、朝”。引导学生在己认识偏旁和字的基础上能自己正确书写。
3、学生书写,互相欣赏,检查订正。
四、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自由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课文中这几个动物发生了什么事?
(二)创设情境,理解课文前半部分
1、出示课文中的两幅图:请选择其中的一幅图,说说这幅图说的是什么?
2、课文是怎样写的?请自由读一读。
3、小组讨论: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树旁边的溪水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4、及时总结,合作讨论。
你认为大象、棕熊做得对吗?为什么?如果再这样做,大自然会变成什么样?所以,假如你是大象、棕熊,你会怎样做呢?
(三)创设情境,理解课文后半部分。
1、过渡:同学们说得对极了。大象和棕熊也知道错了,它们也懂得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了。
2、指导读课文第10、11自然段。
3、说说启发:读了课文,你想对大象,棕熊说些什么呢?
五、汇读全文,整体感悟
(一)自由读课文,感悟课文。
(二)小组分角色读课文。
(三)分角色表演。
语文教案 篇4
知识目标:
⑴了解评论的文体特征。
⑵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从事例中引出观点、层层深入说理的特点。
能力目标:
⑴继续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阅读评论的能力。
情意目标:
了解人类探索精神的可贵之处,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建议
课文主题
文章通过对"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事件的追思,回顾了人类敢于探索的精神,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一切科学事业都需要探索精神,"挑战者"号爆炸了,人类的探索精神是不灭的。
课文思路
全文共4个自然段。围绕着人类的探索精神展开。
第1段:由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入笔,写到因此而罹难的麦考利夫以自己探索太空的勇气,为全世界上了惊心动魄的一课。
第2段:由航天飞机,联想到早期的飞机,说明从早期的飞机到今天的航天飞机都是人类探索精神的物化。"挑战者"号虽已化为碎片,但人类的探索精神却得到了发扬。
第3段:由航天事业推及到一切科学事业,说明探索精神不可缺少。
第4段:由自然科学论及社会科学,说明社会科学同样需要探索精神,并由"挑战者"号爆炸了,美国的宇航局并没有因此关门,航天飞机仍会在万里苍穹中穿行,得出结论:人类的探索精神是不灭的。
写作特点
1、摆事实、讲道理。
文章在第1、2段中先后列举克里斯塔·麦考利夫为实现上两次"太空课"的愿望,冒险登上航天飞机最后遇难;以及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的发明者莱特兄弟和早期飞机的乘坐者的事例,证明探索精神在航天事业中的重要性。作者把"挑战者"号化为碎片,看作是"人类的探索精神"得到了发扬。
在第3段文字中,又列举了达尔文、诺贝尔、利赫曼和罗蒙诺索夫等科学家的事例,说明一部科学史证明一条定理:为了开拓,必须冒险。生动的事例,使人信服,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2、层层推进、深入说理。
本文追思"挑战者"号的目的在于赞扬人类生生不息的探索精神。作者认为:从早期的飞机到今天的航天飞机都是人类探索精神的物化。航天事业需要探索精神,一切科学事业也不例外,自然科学如此,社会科学同样如此,这样层层推进,由点到面,有力地证明了人类探索精神存在的可贵之处和普遍意义。
文章由事及理,事理结合,血肉饱满,富于活力。
教学重点切入方法建议
本文是一篇针对"挑战者"号升空后爆炸一事发表看法的评论,旗帜鲜明、举例典型、说理透彻。如何针对当前发生的重大事件表明观点和态度,摆出事实从不同角度论证观点、层层说理,这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学习本文可以从这样一些角度切入:
一是从题目的解析入手:"追思"是追忆和思考的意思,表明本文是对"挑战者"号升空后爆炸一事发表看法的,阅读时,要思考作者对此阐述了怎样的观点。
二是从介绍评论特点人手:评论被称为报纸的"旗帜"、"灵魂",是新闻宣传的"第一提琴手",评论有社论、短评、述评、编者按等不同形式。本文属短评,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平易灵活。
三是从比较阅读人手:与新闻《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相比较,在内容、写法、表达方式等方面有何区别、联系,注意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或通过怎样的方式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的。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简说:
打开课文,精美的画面映入眼帘,仿佛把我们带入中生代时期,漫游在遍布恐龙的世界里。看,不同种类的恐龙,有的在空中飞翔,有的在地上行走,有的在水中戏耍。看到这般景象,人们不禁会想为什么“今天的人类只能在博物馆或者从电影和书籍中,来想象恐龙往日的辉煌了”呢?是地球的突然变冷,使它们耐不住寒冷,还是行星的撞击破坏了它们的食物链?是越来越多的哺乳动物偷吃恐龙蛋切断了恐龙的繁衍之根,还是流行的传染病带来毁灭性的灾难?这都是至今尚未揭开的'谜团。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带着这些疑问阅读课文,在想象中漫游恐龙王国,在漫游中轻松愉快地朗读课文,同时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不久的将来,这些谜团可能会被正在捧书读本文的孩子们揭开。
设计思路:
1、本课生字较多,涉及的新词语也较多。除了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认记外,主要要把生活识字与根据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结合起来。如“遮住、偷吃、书籍、死亡、孵出”等都是二年级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词语。要通过反复朗读词语,认识词语中生字的读音和意义。“枯萎、尘埃、耐不住、庞大、哺乳、或者”等带有生字的词语不容易感悟,则需要学生自己结合上下文理解,或者查字典理解字义、词义,教师也可做一些简单的解释。
2、本课是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朗读课文时,重点要求学生读正确、读通顺;要在朗读中感悟理解一些词句和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学会积累并运用语言;同时能对书上的解释提出一些疑问,或者自己能提出别的猜想。
.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积累词语。
3、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界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二、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 展示恐龙模型,学生谈对恐龙的认识。
2、 欣赏课文插图。
3、 理解课题,认识“恐”字。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新词
1、 自由读课文,要求:标出自然段,读通每句话,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生字新词,并多读几遍,记住。
2、 以小组为单位做“生字拼词”游戏。
3、 各小组派代表领读词语。
4、 开火车认读词语。
5、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耐不住、尘埃、枯萎、哺乳。
(三)细读课文,积累语言
1、 学习第1自然段。
(1) 投影出示第1自然段。指名读, 其他同学仔细听一听,看一看,说说自己了解到哪些知识?
语文教案 篇6
一、介绍柳永生平,导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柳永的《雨霖铃》。柳永的一生仕途坎坷。他两次进京赶考,均以失败而告终,所以他厌弃了官场,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词的创作上,“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成为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柳永的作品以言情为特色,语言柔婉,道尽了人生的悲欢离合。一年秋天,柳永离开汴京南下,时值傍晚,黄叶飘零,寒蝉低吟,骤雨初停,一对情深意长的朋友在长亭送别。下面请一位同学来读这首词。
二、学生初读
生1读词。
师:有请同桌来评点他读得怎么样。
生2:他没有读出词的感情来,声音太轻。
师:再请一位同学来补充。
生3:我觉得他读得不够好,没有把悲的味道读出来。
师:哦。我们读一首词不是看谁读得轻谁读得重,而是看谁更好地读出了词的感情。为什么要读得悲?先看,这首词主要抒发了哪一种思想感情?
生(想了一想后)回答:离别之情。
师:这首词直接指明作者情感的是哪一句话?
生(找了一找)齐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师:因为这句话直接道破了全词的主题,所以我们可以称之为……
生齐答:词眼。
(师板书清秋节伤离别词眼。)
师:既然这首词抒发的是离别之情,那么读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呢?
生:悲切……
三、学生再读
师:知道了词的感情基调,下面请同学们用悲切低缓的语调来读词,尽可能读出词的感情来。
可以读给同桌听,讨论商量怎样才能把这首词读好。下面开始读。
全班学生读词。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来读词。
生4读词。
师:请同桌来评点他的朗读。
生5:读得很有情感,把悲的感情读出来了。他的声音很好听。
师:再请一位同学来补充。
生6:我觉得他读这首词的时候一直是比较低的一个语调。我觉得如果读得有一点点起伏,会更好。其它,节奏方面还可以。
师(小结):我们的同学具有一双聪耳,非常灵敏的耳朵,评得不错。读词不但要正确把握词的感情基调,还要读出词的起伏感,作者的思想情感是有变化的,我们要学习用轻重缓急的语音语调把感情读出来,也就是说读出词的起伏感。
四、学生品读
师:听了刚才同学的读,加上自己对这首词的感悟,请思考“你觉得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一句话?为什么?你是怎样来读好这一句的?为什么这样读?”我们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四人一小组,待会儿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热烈地讨论。(时间为4分钟。)
师:好,现在小组代表发言。
生7: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比较打动人。因为这句话写出了宁静、凄凉的意境,使人想起离人的思念,感觉眼前的孤单,情景交融。它抒发的是作者在酒醒之后,伊人不见,又不知自己身在何处的悲伤。这句话让人觉得非常悲。
师:那你怎样来读好这句话?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7读词。
生7:因为它写的是悲的感情,所以用悲的语调来读。
师:好。这句话写的是想像之景,写出的是酒后的心境,运用了点染的手法,“今宵酒醒何处”点明了离别之情,“杨柳岸晓风残月”用写景渲染了人的离别后的思念之情,融情于景,又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极致。因为这里用写景渲染出作者的离别之情,所以尽可能用悲的主调去读,前半句可读得稍重,后半句可读得稍轻,这里的轻读,也是对“离愁”的一种强调。
师:好,下面,第二小组发言。
生8:我们小组讨论的是“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句话最打动人。在词人眼前的“良辰好景”,因为没有朋友共同享受,所以是“虚设”的。他心中的“千种风情”,因为没有朋友可诉说,所以离愁更深。这句话表达的是一种对朋友的牵挂之情。
师:请你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8读词。
生8:读的时候,“良辰好景”“千种风情”要扬上去,“虚设”和“更与何人说”可读得低一点。因为这样读可读出词人的心伤。
师:轻重处理很不错。这句写的是想像之景,是一种虚景。“良辰好景”本来营造的是一种欢乐愉快的氛围,但是随后而来的“虚设”二字顷刻间就将这种欢乐冲淡得无影无踪,所以,良辰好景无人共赏。再退一步,面对良辰好景,即使产生了一些感想,又无人可以诉说,万千情感无人共语,这不是更加让人觉得伤感吗?它把伤感之意刻画得淋漓尽致。我们在读的时候,首先要处理好停顿,“应是”“便”后面停一停,“更与何人说”这句语速要减慢,读出愁味来。
师:接下来,下面一个小组发言。
生9:我们小组讨论的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因为这句话写出了悲凉,集中抒发了作者的悲凉心情。
师:好,那请你来读一读,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9读。
生9:因为要读出悲味,所以前面读得重一点,后面的读得轻一点。
师:刚才有同学在小声发笑,可能是刚才同学的停顿稍显生硬,如果能柔婉一点,那会更好。他对轻重的处理,前轻后重,这也是可以的。这句话中的“自古”二字拓开一笔,把自己的感情赋予普遍的意义,意思是说,自古以来,多情的人都会因离别而伤心,可我的这次离别,又与一般人不同。一方面仕途失意,另一方面和朋友分别,这是双重的痛苦,再看到秋季的凄凉之景,所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强调自己的痛苦比常人、古人更多。
师:下面,这边的小组。
生10:我们小组最喜欢的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句话的意境很好。因为它选取了很多意象。比如“酒”“柳”“风”“月”。酒在古代大多和“愁”相关,柳的谐音是“留”,写出了柳树还在,朋友难留的无奈。用“晓风”写出天气很冷。而“残月”则写出了人的“不团圆”。这句话给人很有意境的感觉。
师:说得很有条理。你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10读词句。(他边读边笑)
师:离别是件很伤心的事,我们同学用微笑着来读这句,感情把握得不对。你再试着读读看。
生10读词句。
师:这次好多了。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10:因为我这样读比较有意境。
师:好,下面的小组发言。
生11:我们小组最喜欢的是词的第一句。因为第一句话写的景是秋天之景,秋天之景给人的印象比较悲,而作者选取这么悲的意象是为了抒发自己悲的情感,景物起到烘托的作用,借景抒情。
生11读词“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生11:这么读的理由是:风景本身就比较悲了,再加上作者心情的悲,整首词的`基调也悲,所以要读得这么悲。
师:言之有理。这句话主要在渲染一种悲凉的氛围。“寒蝉”“长亭”“骤雨”这些景象是为了抒发作者的凄凉心情作准备的。再看中间一句,“对长亭晚”不是二二结构,而是一二一结构,这种结构特别能尽顿挫之致。
师(小结):刚才几个小组已经说了各自的看法,现在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再读这首词。
学生读词。
师:好。现在我也来说说最打动我的一句。我们知道这次离别的时间背景是秋季傍晚,有一处白描写得很传神。大家说,是哪一句?
生:“杨柳岸”“执手相看”……
师:对了,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句话刻画的是一对朋友难舍难分的情形。再看前面,“留恋处,兰舟催发”,一边是依依不舍,一边是阵阵催促,不想分别却又不得不别。一对朋友,只好紧握双手,泪眼相对,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时候的“无语”恰恰是体现了离人心中难以言传的痛苦啊!
五、教师范读
师:听了刚才同学们的朗读,我也想来读一读这首词,等下请同学来评点。
师朗诵全词。
师:下面请同学来说一说感受。
生12:老师把悲的感情读得很好。我有一处疑问,不知道老师为什么将“何人说”三个字分开读。
师:我先回答你的问题。把“何人说”三字分开读,这是一种拖音的读法,每个字的读音延长一会儿,这是一种强调,强调词的言尽而意不尽,这样读可以给听的人以回味。
生13:老师读出了悲的味道,有些句子读出了颤抖、哽咽之感,很感人。
生14:前面两位同学都说过了,我没有补充了。
师:我们读词可以分成三步走:第一步,确定好词的感情基调;第二步,要读出词的轻重缓急;最后,就是要读出词的神韵来。(板书:神韵)
因为词人在写词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感情内化在作品的语言之中。如果作为一个朗读者,能把词的感情读出来,能激发自己和听者的想像,达到遐思的状态,这是很不错的。当然,这个境界有一写难度,希望我们的同学在以后的朗读中学习和尝试,读出词的美感,读出作品的神韵来。
六、熟读成诵
师:听了同学的读,老师的读,还有自己的读,相信大家对这首词一定有了新的感悟,请大家带着新的感悟再读这首词,多读几次,最好能熟读成诵。
生读词。
师:下面我们试着来背诵这首词。先想像一下,秋天郊外的长亭、两个人依依送别。雨霖铃,柳永,开始……
生齐背。
七、读的迁移
在读词的过程中,我们领略了词中和谐的韵律,隽永的语言,还有凄美的意境,我们被伤怀怀的离愁别绪感染。其实,除了《雨霖铃》,柳永还创作了很多的慢词。我从柳永的词中挑出了四首,请大家把预习资料拿出来。从“柳永词四首”中任选一首,根据刚才的方法读出词的感情来。
生读词。
师:好。下面请一位同学来读词。
生15读词:我读《蝶恋花》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师:大家说她读得怎么样?
生:好。(都表示认可)
师:来点掌声。(教师带头鼓掌)。学生也鼓掌。
八、作业迁移
师:那好,现在我来布置作业。在“柳永词四首”中,任选一首,以“如何读出《 》的词味”为题目,写一篇400字左右的短文。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让我们在《雨霖铃》歌声中和柳永作别。这首歌是由今人邓丽君演唱的。下课。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妈、午、放、合、收”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棉花被阳光晒了会变暖和”的知识,懂得关心老人。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师板书“阳光”,你知道哪些关于阳光的知识?
2.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关于阳光的课文《棉鞋里的阳光》,齐读。学习“棉”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
二、感知性阅读,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自然段。
2.再读课文,用“0”圈出文中的生字。
3.生字教学:
(1)小黑板出示本文的生字词(带有拼音),自由读,齐读。
(2)擦拼音,同桌互读,指名读。
(3)小组合作:读读生字卡片,想想怎么记。“午”—“牛”区别。
4.再读课文,选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
5.读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第1--4段,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
2.小峰是怎么说的?妈妈又是怎么回答的?(指导朗读)
3.小峰知道了这个“棉花被阳光晒了会变暖和”的知识,他又是怎么做的`呢?(自由读第5—6段)
4.理解“舒服地”,用“舒服”说话。
5.奶奶起来发现了什么,她是怎么说的?
出示:“咦,棉鞋怎么这么暖和?”
6.“咦”说明奶奶怎么样?奶奶奇怪什么?朗读时,要读出奇怪的语气。
7.总结,知道从小要关心老人。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你还有什么不懂的?(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五、指导书写
六、布置作业:回家替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七、扩展:除了棉被、棉鞋里,哪些地方还可以钻进阳光?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本文的8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2.通过识字、读书活动,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法识字;通过诵读课文,展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宜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
写字;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蝈蝈的知识;推荐学生阅读普里什文(前苏联)的作品《金色的草地》。学生准备:自己预习课文,了解蝈蝈及其他小动物的歌声。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三、朗读评比:
四、学写生字:
五、课堂小结:请同学们说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设计:1.把课文读给
教案《语文A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绿色的歌》教案》,来自网!
爸爸妈妈听。2.想想你还听过哪些小动物的歌声?3.积累形容词。( )的晚霞 ( )的`月亮 ( )的秋天 ( )的心情
板书设计:老师把要写的字范写在黑板上。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导入:
二、精读课文:
三、指导朗读:
四、语文实践活动:
五、课堂小结:这篇课文是按总——分——总的顺序来写的,写得非常优美,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写作顺序来写作文。
六、作业设计:1.背诵课文。2.推荐学生阅读普里什文(苏联)的作品《金色的草地》。
语文教案 篇9
师:今天我们学一篇古文(板书“古文”)知道什么叫古文吗?
生:古代的文章
生:古代的人写的文章。
师:说得有道理。古时侯的人写的文章自然就是古代的文章了。古文有时也叫文言文。古文和我们现在学的现代文有很大的区别。我们现在学的文章,包括你们自身习作课上的写的一些文章,都叫“文言文:”。文言文是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开始大力倡议的。古文与现在的文言文有很大区别。比方这个字(板书“之”)。谁能把它组成一个词语?
生:明日之星。
师:对,你们学校墙上就大大地写着这四个字。知道词语的意思吗?
生:学校让我们好好学习,成为将来的明星。(众笑)
师:解释得不错,但这个“星”可不是让你们都去当影视明星、当歌星,它是指一切有成绩的人。我再问你,这个词语中的“之”字当什么讲?
生:就是“的”的意思,明日的星。
师:讲得很明白。谁还能组词?
生:之乎者也。(众大笑)
师:“之乎者也”可不是一个词。这原本是互不相连的四个字,它们是古文里的一些语助词。不过也有人用它来讽刺那些文言文还写不通,却老想胡撰两句文言的人,如:“这个人之乎者也说了半天,谁也不知道他说了些什么!”明白了吗?(生答明白)
师:还能组词吗?
生:军属门上有时贴一张“光荣之家”的纸。
师:对。其中的“之”字怎么讲?
生:当“的”讲。
师:也当“的”讲。刚才说了这个“之”字是古文中常用的一个字。现在用它一般都当“的”字讲;但在古文中,它却有许多种讲法;我们今天这篇课文里,“之”字行后一共出现了六次,大致有三种讲法;有时即使是同一个讲法,但所指的对象也不同,真的有点复杂。大家一会儿读的时侯要注意细心区分、理解。好了,现在大家打开课文,读一下课题。
生:(齐)学弈。(师板书课题)
师:翻开后页的注释。看看这个“弈”字是什么意思。(生看注释)
生:“弈”就是下棋。
师:“学弈”呢?
生:学习下棋。
师:完全正确。你知道这一课是学习下什么棋?象棋?军棋?还是跳棋?
(该生无语,另一生举手。)
生:这一课说的是学下围棋。因为古代肯定没有什么军棋,跳棋呀!
师:可是象棋自古就有啊!(另一生举手)
生:他们下的是围棋,我从图上看出来的。那个棋盘,还有那么多子儿,应该是围棋。
师:你很聪明。会下围棋吗?
生:不会,看人家下过。
师:好好学!围棋可是我们中国古人发明的,但现在我们的棋手往往下不过韩国人。你学好了,将来为国家争光。行吗?
生:(踌躇了一下)行!
师:好,经过片刻考虑说“行”,看来你说话很负责任。下面大家各自把课文多读几遍,直到你觉得读通了为止。(同学各自朗读课文)
师:能读给大家听吗?谁敢为天下先?──就是谁敢第一个读?(有生举手)好!敢为天下先的人出现了。请大胆地读给大家听!
(生读课文,有的地方读不通。)
师:敢读就很好!虽然有些地方读得比较费劲,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最值得称誉。这样吧,你们看一下注释。这篇课文的注释很多,一下子记不住。你可以依照序号,把注释的内容简单地标志在课文中相应的字词旁边。然后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对照注释想想这些字、词、句子的意思。知道意思了,可能读起来就顺了。大家开始做这个工作:标志注释,理解字、词、句。开始吧,给大家10分钟时间。
(生开始按要求自学课文。)
师:读古文讲究“断句“。原来古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我们的课文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加上了标点。读课文时,有标点的地方当然需要停顿,但在一些句子中,根据它的意思,那些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需要拖个长声。这样读,你自身比较好理解,听的人也容易听懂。大家拿出笔来,听我读一遍,注意听我读到哪里没有标点却拖长了字音,你就在哪里画一条斜线。(板书画斜线“/”)为了大家便于听和画,我读得慢一些,拖音也放长些。明白吗?(生答明白)
(下面是教师示范拖音的读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师:下面各自依照画出的斜线朗读一次,拖音的地方,可以夸张些。(同学各自练习朗读)
师: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后还要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
(师示范:“弈秋,通国这……善弈者也。”生笑。)
你们别笑,读出滋味来的人都是这样。你们也试一试,看看能读出滋味来吗?
(同学继续练习,不少人摇晃起来,气氛很热烈。)
师:大家读得真不错,敢站起来晃一晃吗?(众笑)
师:好多了。再重读一下这一句。(示范:“为/是其智/弗若与?”)注意是问号。(生重读此句)
师:谁再来读?(先后有四人读课文,师随机指导、示范)
师:你们觉得这样读是不是课文也好懂一点了?生:(齐)是。
师:那我问几个问题行吗?第一个问题:“弈秋”是什么意思?讲详细点。
生:弈秋是一个人的名字。这个人很会下棋。
师:没有说得太明白,很会下棋到什么程度?
生:他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
师:啊,放到现在他能拿到全国围棋竞赛的金牌!(众笑)哪句话说了这个意思?读出来。(生齐读:“通国之善弈者也。”)
师:这句话中那个“者”字是什么意思?
生:“者”就是指那个人。
师:没听懂。我问你,什么叫“作者”?
生:“作者”就是作文章的人。
师:“读者”呢?
生:读文章的人。
师:“胜利者”呢?
生:胜利的……得到胜利的人。
师:不简单!“善弈者”呢?
生:善于下棋的人。
师:说得都对。这样看来,这个“者”字,严格地说应该当什么“的人”来讲。你看你刚才讲的:作者──作文章的人,读者──读文章的人,胜利者──获得胜利的人,都是“的人”,是吗?(生答是)
师:第二个问题:课文里的人让弈秋干什么?
生:叫他教导两个人下棋。
师:听着别扭!老师今天教导我们《学弈》这一课。别扭吧?怎么说?
生:人们让他教两个人下棋。
师:这样说多顺啊!第三个问题比较难答,他这两个同学表示怎么样?一个一个说。
生: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听弈秋的教导,但一心认为有天鹅将至,想拉弓用箭射。
师:你很会利用注释,所以讲明白了,很好。你这段话说是说明白了,但听起来有点硬邦邦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你只是把注释原封不动地套了进去,就显得有点死。其实你把注释的'意思理解了,然后把它变成你自身的话,自自然然地讲出来就行了。现在大家练习说一下,同桌的两个人互相说一说。
(同学练习,有的互相讨论。)
师:大家停一下。我这里有几个字不明白,想请教你们,能帮帮我吗?“一人虽听之”中的“之”字是什么意思?(有同学翻看注释)
生:这个“之”字的意思是指弈秋的教导。
师:没错。注释上就是这么说的。但是,我们平常说话不会这样说。比方我说:“我们要听家长的话。”这个“家长的话”是不是教导我们的话呢?
生:是。
师:对呀!假如我们老是说:“我们要听家长的教导。”“我们要听老师的教导。”多累呀!(众笑)所以,依照我们平常的语言习惯,“一人虽听之”可以怎么解释?
生:一个人虽然也听弈秋的话。
师:你看,这样说就简单明白多了。是不是?第二个字,“惟弈秋之为听”中的“之”字是什么意思?(同学翻看注释)这次你不要再看注释了,注释里只是整个讲了这句话,没有单讲这个“之”字。你得自身动脑子想。
生:这个“之”字还是指弈秋的教导。
师:变成平常的说法怎么说?生:弈秋的话。
师:恭喜你答对了!(众笑)那么“惟弈秋之为听”怎么讲?
生:只听弈秋的话。
师:再次恭喜你答对了!(生答谢谢,众笑)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刚才的两个“之”字,都指的是弈秋的话。再看“思援弓缴而射之”中的“之”又是指什么?(生无人能答)
师:联系上一句“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想一想他想射的是什么?
生:射天鹅。
师:对。你看这个人,不但不好好学习,上课思想开小差,他还想猎杀珍贵的野生动物。(众笑)你把两个小句连起来讲一下。
生: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话,但他一心以为有天鹅将至,老想着拉弓用箭射天鹅。
师:对他讲的有什么意见吗?
生:他那个“将至”没讲出来。“将至”就是将要来到了,就要飞来了。因为“李白乘舟将欲行”的“将”就当“就要”讲。
师:你真不简单,能联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还有没有意见?
生:最后那个“射之”的“之”是指天鹅,但他前面已经说了天鹅就要飞来了,所以他要射的肯定是天鹅,不会是别的。所以最后这个“之”字说成“它”就行了。称动物的那个宝盖头“它”。(众笑)
师:你说得非常正确。按你的说法把两个小句连起来说一下。
生: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话,但他一心以为有天鹅就要飞来了,他就想拉弓用箭射它。(掌声)
师:讲得很漂亮!大家看,这一段我们研究了三个“之”字,特别是第三个“射之”中的“之”,注释上并没有解释,但大家也理解了。很好!到现在为止,弈秋的两个同学各是怎么学习的弄清了吧?我接着提第四个问题:这两个同学学习的表示不一样,那他们学习的结果呢?
生:书上有一句话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就是讲结果的。意思是:这第二个同学虽然和第一个人一起学,但学习成果不如第一个人好。
师:得了,一个问题全叫你一个人承包了!(众笑)你既然这么聪明,我问你,你刚才读的书上那句古文“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中又有两个“之”字,它们都指的是什么?
生:两个“之”字都指的是那个好好学习的人。
师:非常好!这两个“之”字也有一个没加注释,他根据句子的意思也解释出来了。请坐!最后一个问题:造成他们学习结果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分析的?先把有关的原句读出来。大家一起读,我看你们的想法一致不一致。
生:(齐读)“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师:谁能直接用自身的话把它解释出来?
生:有人说,是他的智慧不如前一个人吧?有人说:不是这样。
生:我认为应该这样说:有的人说,是他的头脑不如前一个人吧?也有人说,不是这样啊。我把他说的“智慧”改成了“头脑”,说“脑子”也行。因为人们平常都这样说:“这个小孩脑子好!”不会说:“这个小孩智慧好。”(鼓掌)
师:这是这节课第二位获得老师们掌声的同学,祝贺你!
生:老师,我说得比他们还简单,您看行不行?
师:你真客气!(众笑)你说吧,让大家共享一下!
生:有人说他不够聪明,有人说不是这样。(掌声)
师:老师们的掌声说明了一切,你到前面来,站在台口,向老师们说声谢谢。
(该生走上前,但行动有些局促忸怩,抓耳挠腮。众笑。)
师:你看,掌声变成笑声了!你刚才漂亮的发方,多么优秀,所以赢得了掌声;现在为什么大家都笑了,知道吗?
生:不知道。(笑声)可能是笑话我吧?
师:大家的笑还是善意的,是看见你一下子变得那么腼腆,那么不好意思,觉得挺有趣。一个人不但要有知识、有学问、有道德,而且行为举止也要大大方方,礼仪周全。特别是面对大庭广众,更要落落大方、文雅而又潇洒,你愿意这样吗?(生答愿意)那就大大方方到台前向老师们敬礼致谢。老师们再给点掌声鼓励他!(掌声热烈)看老师们多保护你,去吧!
(该生大方地敬礼:“谢谢老师们!”老师鼓掌。)
师:看,这样多好!回座位吧。好了,这几个问题一讨论,课堂内容就都明白了。谁还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语文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很多事情,有时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看,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生活就是这样,只要善于思考,劣势也可能转化为优势。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不妨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一下玲玲情感的变化──满意、伤心、着急和战胜困难后的喜悦;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体验生活中这些开动脑筋而使坏事变好事的例子。
[教学目标:]
1、通过开火车和小老师带读的形式,使学生巩固本课“玲、详、奖、脏”四个后鼻音的字,“筋”前鼻音的字,“脏、催”两个平舌音的字;通过书空笔划的方法正确学习“糟”字的书写,“肯、脑、筋”三字中“月”的区别比较学会正确书写这三个字。
2、通过表演动作、表情表演理解词语“满意地端详”的意思,体会玲玲画好画后开心的心情;通过与平时画坏图画的情感对比,知道今晚已经不早了,再画一幅来不及了,体会玲玲弄脏画后的伤心;通过学生自己“在图上画些什么?哪些能画?哪些画这不太好?”的思考,使学生知道要开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3、通过朗读、抄抄写写,品味、思索、懂得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体验生活中这些开动脑筋使坏事变好事的例子。
[教学重点:]
1、通过开火车和小老师带读的形式,使学生巩固本课“玲、详、奖、脏”四个后鼻音的字,“筋”前鼻音的字,“脏、催”两个平舌音的字;通过书空笔划的方法正确学习“糟”字的书写,“肯、脑、筋”三字中“月”的区别比较学会正确书写这三个字。
2、通过表演动作、表情表演理解词语“满意地端详”的意思,体会玲玲画好画后开心的心情;通过与平时画坏图画的情感对比,知道今晚已经不早了,再画一幅来不及了,体会玲玲弄脏画后的伤心;通过学生自己“在图上画些什么?哪些能画?哪些画这不太好?”的思考,使学生知道要开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抄抄写写,品味、思索、懂得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体验生活中这些开动脑筋使坏事变好事的例子。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25、玲玲的画》,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生字宝宝都认识了没有?
出示词语,抽生开火车读,小老师带读。
2、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5、玲玲的画》
板块二、朗读感悟,启发思维
板块目标:1、通过表演动作、表情表演理解词语“满意地端详”的意思,体会玲玲画好画后开心的心情;
2、通过与平时画坏图画的情感对比,知道今晚已经不早了,再画一幅来不及了,体会玲玲弄脏画后的伤心;
3、通过学生自己“在图上画些什么?哪些能画?哪些画这不太好?”的思考,使学生知道要开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板块流程:
1、师:玲玲是个小画家,今天她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画。请看——
出示图画,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2、师:玲玲喜欢自己画的这幅画吗?快速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出示句子: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1)“端详”是什么意思?谁来表演一下“满意地端详”?(提醒学生注意表情:微笑,动作:频频点头)
2)谁能带着高兴的心情来读一读这句话?指导朗读。
3)分组读句子。
3、师:玲玲终于画好了这幅画,可是正当她收拾水彩笔的时候,意外发生了,什么意外呢?
学生回答,出示有污渍的图画。
1)这幅图和刚才的有什么不一样?看着这样的画玲玲的心情怎么样?
2)画弄脏了,虽然伤心,难过,但是再画一幅不就行了吗?
(引导学生找出:“时间不早了,爸爸又在催她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从而知道玲玲为什么会“哇地哭了起来”。)
出示句子: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3)齐读句子。
4、师:爸爸听到了玲玲的哭声,过来了——(播放父女对话录音)
1)爸爸让玲玲在画上做点什么?如果你是玲玲,你会在画上画点什么呢?
2)想一想,刚才同学们说的画的东西哪些画在这儿是合适的,哪些画在这儿不太合适,说明理由。
3)玲玲开动脑筋后,在这儿画了什么?(小花狗)
出示句子: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
齐读
5、小结:玲玲花了很长时间画了一幅《我家的一角》,她心里可开心了——生读: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可是在她收拾水彩笔的时候,意外发生了——生读: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生读: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
6、是呀,看到了吧,孩子们——
出示句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1)这里的坏事和好事分别是课文中的什么事?
2)想想生活中有什么通过自己开动脑筋使坏事变好事的例子。
3)小结:生活中,只要能开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齐读
板块三、指导书写,感悟句子
1、爸爸的话让玲玲记忆深刻,我们也应该把它牢牢地记在脑子里。下面,让我们来抄抄这两句话。真糟糕,这两句话中有四个拦路虎,我们要先去把它扫扫清。
2、出示“糟”
1)这个字比划很多,同学们伸出手来跟电脑一起书空这个字。
2)同桌两人你写我看,正确书写这个字的笔划。
3、出示“肯、脑、筋”
1)为什么这三个字放在一块?(都有“月”)
2)仔细观察这三个“月”有什么不一样?
肯:“月”作底,竖撇变竖;
脑:“月”作偏旁,写狭长,先竖后撇;
筋:“月”在左下部,竖短一点再撇。
3)老师范写,学生书写,共同评价。
4、师:拦路虎被扫清了,我们可以把这两句话抄一抄了。一个小小的提醒,这里面的两个“像,象”可别抄错位置了。
学生抄写句子。
板块四、总结课文,深化主题
同学们,生活中有些事真有意思,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会变成好事;要是肯动脑筋,看来不可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碰到问题我们要认真想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在这里,老师送你们几句话,希望记在脑子里,放在心里。
出示名人名言,齐读。
下课。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公输》教案03-11
语文《植树》教案02-05
《语文园地》教案04-14
语文写作教案12-03
语文翠鸟教案03-30
语文的设计教案12-27
语文母鸡教案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