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11 10:10:52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优】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优】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样特殊的作业给你们,你们完成了吗?

  (学生出示收集的柳叶)

  2.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吗?因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板书:3咏柳)

  3.全班齐读课题。

  4.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

  5.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6(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7.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板书:贺知章)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l.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五个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从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l)(放远看柳树的图片或录像)

  (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课件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l)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4)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5)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3.全班齐读。

  4.能背的站起来背。

  四、指导说句,写句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大家下去和小伙伴们互相说说柳树的样子。

  2.指名说。

  3.和同桌说。

  4.把你说的写下来,只要求两三句即可。

  五、布置作业

  1.回家修改自己写的句子。誊写工整。

  2.背熟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

  1.开火车背。

  2.指名有感情的背。

  3.全班背。

  二、讲评

  讲评学生写的关于柳树的句子(课前收好,批改)

  l.选出优秀的到台上读。

  2.指出不足之处。(注

  意字要写正确,句子要通顺)

  三、指导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五个字。学生观察讨论:哪些字好记好写。

  2.学生提出难写难记的字。老师指导。

  “垂”的笔顺要多次书空,让学生记牢、写的时候四横的长度不一样。

  “裁”字注意笔顺。下面的部件与“衣”字要区别:一捺改成了一点。

  “剪”字下面是个“刀”不要写成了“力”。

  3.学生自己练习,老师指导。

  四、板书设计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教案点评:

  古诗《咏柳》,通过描写在春风吹拂下,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教学中以学生实践导入,并通过温故知新,从以前学过的“咏鹅”理解“咏柳”就是赞美柳树。并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课堂练习突出对学生说和写的锻炼。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教具准备

  1、实物展示台。

  2、学生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

  教学课时:

  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出示实物

  引入: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读书情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脚的样子;b、脚的形状;c、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老师巡视)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b、找出爬的动作词;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

  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

  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男、女分开读)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吗?(学生说)

  板书设计:

  爬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山 特点样子:像……像……(细丝)

  虎 颜色:嫩红(灰色)

  的

  脚 爬 触→巴→拉、贴(牢固)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内容简析】

  本课通过写小女孩儿捡树种、交树种的事,表现了小女孩儿做事认真的特点和纯朴的性格,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小女孩儿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9个字以及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体会和学习小女孩儿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儿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体会小女孩儿是怎样捡树种、交树种的,学习小女孩儿做事认真的好品质,学习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朗读配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展示实物,谈话引题

  1.展示种子:你们能说说这些种子有什么不同吗?(提示:从饱满和成熟两个角度比较。)

  2.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课《种子》。(板书课题。)

  二、学习生字、新词

  1.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词,正音。

  (2)指名读生字词、开火车读、齐读。

  (3)学生汇报:你认为哪个字最难记?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生字?

  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识记“兜、恐、涩”这些字。

  3.认读词语,了解词义。

  掺杂、羞涩、惭愧、凝望、唯恐、小心翼翼。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不漏字,不错字,读通顺。并用序号标出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范读课文(可播放录音机),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预习课文,用横线、波浪线、括号等符号画出描写小女孩儿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在不懂的语句旁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生字词。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可分为几个部分。(三部分。)

  2.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说说体会到什么。

  (2)汇报:

  A.我从树种颜色“有浅黄的,还有豆绿色的”这一描写中,知道这些种子不成熟。

  B.我从“掺杂”一词知道种子不纯,杂质多。

  C.我从“虽然……但……”知道老师一点儿也不怪学生,而是很欣赏孩子们的劳动成果。

  3.学习第2至第8自然段。

  (1)默读思考:为什么那位小女孩儿交的树种很少,“我”却被感动了,心中充满了温暖?找出有关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一是小女孩儿交的树种“一般大小……光泽”,二是想象小女孩儿是怎样捡树种的,“她那双小手挑了又挑……闪闪发光”,可见小女孩儿捡的树种虽少,但颗颗都是经过挑选的成熟的种子,说明这次任务完成得最好,她做事非常认真。)

  (2)小女孩儿交树种时,作者细致描写了她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生动形象。画出有关句子,认真读一读,说说小女孩儿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做事认真、诚实、纯朴可爱。)

  (3)你们喜欢这位小女孩儿吗?为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第7自然段,体会作者喜爱小女孩儿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老师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幻灯出示)练习:这两处的“小心翼翼”用法有什么不同?各体现什么情感?

  A.她……然后凝望着那小葫芦的嘴儿,小心翼翼地往外抖。

  B.我小心翼翼地把这些树籽包起来,唯恐丢失一颗。

  三、再读课文,积累词句

  1.自由读,找出你认为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次。

  2.朗读全文,师生合作读。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2.把课文里的好词佳句,搜集到“采集本”里。

  3.把课文复述给家长听,注意观察他们听后的动作、神态、语言,写一段话。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劝说别人不要做有损于公共利益的事情,说话有礼貌。

  2、关心身边的事情,勇于表明自己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说出这两件事情的做法为什么不好,该怎样劝说。

  三、教学准备:

  课件、损坏公共利益的图片。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以题激趣

  1、揭示话题:这样做不好。读题。

  2、质疑:说说你想知道什么?

  (二)、了解图意

  图上讲了一件什么事?(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三)、讨论、交流、评议

  这样做为什么不好?你怎么劝说他们不要这样做?

  (1)自己练说。

  (2)师生角色交流。

  老师承担阿姨的角色,学生承担劝说者的角色。如:

  生:阿姨,不要让水龙头的水不停地流。

  师:水多了,菜洗得干净。

  生:这样做不好。

  师:没关系,水多得很,用不完。

  过渡:阿姨不听你的',怎么办呢?再想想办法,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

  (3)评议:为什么阿姨不听劝说?要怎么说阿姨才会接受我们的意见?

  (4)相机引导,明确怎样劝说最有效:劝说时要讲出道理,讲话时态度大方,有礼貌,采用温和的语气。

  过渡:同学们再想想,这样做为什么不好?怎样劝说他们不要这样做?把你的好办法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每组准备推选两位代表汇报,一人说一幅图。

  (5)分组讨论。

  (6)全班交流。在交流中使学生认识到:在草地上踢足球会伤害小草,破坏环境,影响别人休息。开着水龙头洗菜太浪费水,而水资源是有限的。

  (7)评一评。学生互评,教师提醒学生多发现同学的优点,给予肯定。对说得好或说话有进步的同学,给予肯定。

  (四)、表演

  1、每组选一幅图演一演。联系实际,注意劝说的语言、方法、态度、语气等,可以加上被劝说人的语言和动作。

  2、汇报表演,评评哪组演得好。

  (五)、联系实际,扩展延伸

  同学们,平时,你们是否看到过好像这样不好的事?

  1、学生举例。如:用小刀在树上刻字,把衣服晾晒在树上,攀折树枝,往稻田里扔石头,等等。

  2、学生分组交流:遇到这种事,你们应该怎么做?

  3、各组选送代表在班上交流。

  4、设置情境,演一演。

  5、评议、总结。鼓励学生在学校、家里发现不该做的事大胆劝说。

  六、作业布置:向爸爸妈妈说说“这样做不好”的事情。

  七、板书设计: 这样做不好

  八、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教育与训练目标

  1、知道自己学校的名称和自己是一年级几班的学生。

  2、初步学会大胆地向老师、同学介绍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及自己的爱好。

  3、初步学会向老师和同学讲讲自己想当怎样的小学生的愿望。

  二、教育与训练点

  1、我是什么学校一年级几班的学生。

  2、自我介绍: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及爱好。

  3、讲讲自己想当怎样一个小学的愿望。

  三、教育与训练准备

  1、选择几位胆子大、口齿清楚的学生按教学要点先作准备。

  2、用小黑板先写好课题、校名、班级并上拼音。

  四、教育与训练过程

  1、谈话揭题

  小朋友,从今天起,你们有两个名字,一个是自己的姓名,另一个是大家共同的名字,那就是——小学生。(揭示课题)跟老师读“我是小学生了”。当小学生高兴吗?当了小学生说明你们已长大了,能懂得更多的道理,能学到更多的本领,这是很光荣的。

  2、认识校名、年级、班级

  当开学的第一天,大哥哥大姐姐把小红花戴在你们胸前,这说明,全校的老师和同学欢迎你们来到我们这所学校。我们这所学校的'校名谁知道?

  (1)出示带有注音的小黑板。

  (2)教师按拼音正确地把校名念一遍。请学生跟老师念。请个别学生念。

  (3)谁知道,我们的学校在什么路上?我们学校周围有什么商店、机关、公园?教师正确地介绍学校所在地的道路名称、学校周围的环境。

  (4)教师边画边讲年级与班级。

  请每个学生自己讲讲:我是一几班的小学生。

  (5)巩固校名、年级、班级。

  出示:我是( )小学( )年级( )班的小学生。

  指名讲、同桌讲、开火车讲。

  3、自我介绍

  我们这个班有( )个小朋友。大家今后要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一起玩耍,那就得认识一下。

  (1)示范引路。

  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姓名,家住在哪里?

  (2)同桌互相介绍。

  (3)介绍爱好。

  我们小朋友在幼儿园或在家里,都有许多爱好,有的爱唱歌,有的爱跳舞,有的爱画画,有的爱讲故事,还有的爱下棋。谁能把自己的爱好大声地向大家介绍一下?

  (4)连起来作介绍。

  现在请小朋友把自己的姓名,家住在哪里,自己喜欢什么,连起来讲给全班小朋友听。讲的时候人要站正,声音要响亮,说话要清楚,用普通话讲。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着重介绍了它的“脚”。写了“脚”的生长部位、形状和作用。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去学习写出内容具体的文章来。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背诵3、4自然段。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多种方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谜语:

  ⑴ 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⑵ 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激发兴趣,并从中了解到植物的特点。)

  2、导语:

  我们种丝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爬山虎,也是一株软软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爬到墙上、屋顶上,岩石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有脚。)哪些同学看见过真的爬山虎?你们平时看见的是爬山虎的什么?(叶子)那你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

  (拿自己和作者对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3、对课题质疑:

  读课题,想一想,你如果是作者,你会从哪些方面去写。(叶子、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怎么爬、脚的变化)叶圣陶爷爷写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置换角色,从课题质疑,可激发探究的兴趣,又可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叙述脉络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注意这样两个问题:

  ⑴ 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

  ⑵ 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2、检查交流:

  ⑴ 请认为自己是学习最认真的一个同学当小老师,领读词语:

  嫩绿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漾起 拂过

  叶柄 蜗牛 紧贴 蛟龙 枯萎 逐渐 牢固

  (学生当小老师,增强自豪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⑵ 你读懂了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盛。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形状。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

  三、自主探究,理解一二段

  1、读第一自然段,你从“满是”“一大片”中体会到了什么?

  爬山虎长得很茂盛,能爬。

  2、欣赏爬山虎爬到岩石、屋顶、墙上的.图片。

  四、布置作业,重视语言积累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3、4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进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谁能说说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

  (叶子,脚的样子,怎么爬的和脚的变化。)

  二、自主研读,交流收获

  1、你对爬山虎哪一个方面最感兴趣,就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获?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学习。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习惯,打破传统“串讲”形式,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2、汇报交流:

  ⑴ 交流话题一:在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这一段你什么收获?

  喜欢写爬山虎叶子的同学请举手。

  在第二自然段,你觉得叶子美在什么地方?(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你能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吗?这是一种动态的美。还有哪句写出了叶子的静态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空隙。”)为什么觉得这样的叶子给人以美的享受?(绿得新鲜,铺得均匀,排列整齐不重叠。)那谁能读出叶子这种绿的美,密又匀称的美来呢?观察叶子中,叶圣陶爷爷还观察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鲜。)叶子的颜色变化也很美啊,谁能读出这种美来?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和爬山虎的各种图片,能读得更美吗?

  (处处注重了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学生获得了美的体验,激发起对美、对大自然的向往,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美。)

  ⑵ 交流话题二: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

  爬山虎的叶子这样的繁茂、美丽,充满勃勃生机,跟它的脚有着很大的关系。出示图片:谁能说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脚的样像什么?颜色是怎样的?课文是怎么写的?再读一读。把脚的样子比作什么?把脚比作蜗牛的触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细。这么细的脚,作者都仔细看过是枝状的,并数了有六七根,说明叶圣陶爷爷观察得很仔细多具体啊!作者写爬山虎的脚更能看出他观察十分细致了。

  (图文结合,不仅体会到语言的生动,还了解作者的观察很细致。教给学生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⑶ 交流话题三:怎么爬的?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贴切的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触、巴、拉、贴)“一脚一脚”换成“有步一步”有什么不同?看课件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

  (抓住重点词句去体会,又以多媒体直观演示,突破了教学难点。)

  ⑷ 交流话题四: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呢?

  谁能汇报你读这段的收获?(没有触着墙的,枯萎了,触着墙的,脚巴在墙上的相当牢固。)“……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可见爬山虎的脚巴住墙是多么牢固啊。风能掀下它,不让它继续往上爬吗?雨能阻挡它向上攀登吗?可见爬山虎的脚具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啊!现在你对爬山虎的脚产生了什么新的感受?请带着这种感受再读最后一自然段。

  (语文教学要有人文性。在自然现象中渗透人文熏陶,在读中不知不觉内化了语言,积累了语言。)

  三、引导发现,总结写法

  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

  (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的脚,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

  2、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可以结合句子来谈吗?

  ⑴ 观察细致。

  ⑵ 要抓住特点观察。

  ⑶ 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

  (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具体的观察方法,使理论和实际例子相结合,学生更容易掌握。)

  四、拓展文本,课堂延伸

  1、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读写结合,学有所用,既是对原有知识的巩固,又让学生在练笔中提高了写作能力。)

  2、课外查询资料:

  ⑴ 本文作者叶圣陶的生平。

  ⑵ 爬山虎的有关知识。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的学习需要课堂外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而查阅资料,就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

  【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叶子美:嫩红 嫩绿 绿得新鲜 匀称整齐

  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脚怎么爬:触--→巴--→拉--→贴

  脚的变化:牢固 萎了

  【课后评析】

  一、把学习的主动权始终还给学生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激发他们的兴趣,我以趣味谜语、亲切谈话、课题质疑的形式激发他们探究渴望能的欲望。请小老师带读生字,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学习,给他们充分读、思考的时间,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还语文课堂以朗朗的读书声

  阅读教学要以读文本,要让书声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课始,学生初读,扫除生字障碍,理清了课文脉络。接着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去读去思考和感悟。在理解叶子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后,配乐和画美读,在读中培养了语感,在读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在渗透爬山虎脚的攀登精神后,让学生再读,学生就会感受文字富于生命气息,获得了情感的体验。

  三、让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

  本教学比较好地实现了信息技术和理解内容的结合。如果课件出示过早,那些直观形象的画面容易代替学生的思维,代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我在教学适宜时机运用多媒体,提高了教学效率。

  1、再现美景,激发情感:

  在学生充分通过语言文字品味爬山虎叶子的美丽之后,为了进一步激发情感,在音乐声中边请学生欣赏爬满山坡、墙头、岩石的情景,边请学生有表情、有节奏地朗读,使形象与情感融合,获得美的熏陶。

  2、再现过程,突破难点:

  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以及它是怎么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在学生自己读、画、议的基础上,再适时机地出示爬山虎脚的位置、颜色、样子和它向上爬的过程,这些形象直观的画面,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难点,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从中感受到要相信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把读书权交给学生,把说话权给学生,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的阅读、感悟、思考、质疑、解疑,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再是在老师的牵引下被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突破难点,在读懂内容基础上,进行相应写的训练,使课文中的观察和写作知识实现迁移,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正确书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浪读课文。

  3、培养儿童在困难面前不退却的坚强意志。

  二、教学时间

  两课时

  三、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实物演示,激趣引入

  1.出示实物“算盘”让学生观察珠算的'减法。

  2.导入新课。

  3.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让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并注意把生字读准。

  2.检查生字的读音,注意纠正学生的字音。

  3.再自由读课文,注意不丢字,不添字。

  4.给课文上序号,指名轮流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感知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3.自由汇报,诵读感受,引导评价。

  四、拓展延伸,领会深化

  1.小组讨论交流:你想对小鹿和獐子说些什么?

  2.假如你是小鹿或獐子,你会怎么想?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指导朗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找出小鹿和獐子的说话,先练习读一读,再同桌分角色读一读。

  3.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说一说。

  三、指导书写

  1.小组合作,识记字形。

  2.小组向全班汇报是怎样记住生字。

  3.指导书写生字。

  4.用生字进行组词和说句。

  四、巩固识记

  1.小组合作,互相检测。

  2.出示生词让学生认读。

  五、发展语言

  出示课后练习3,让学生说一说。

  六、课后练习

  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抄写在词语花篮里。

  七、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12个新词的意思;能写出“永久、缘由、瞅”的近义词。

  2、能说出两个比喻句的意思;能用“议论不休”造句。

  3、能用“……是因为……”的句式回答问题。

  4、、初步学会预习课文时提出不懂的问题和词句。

  5、懂得诗歌所启示的意义是学习要敢于提出问题。

  教学重点:学会预习时提出不懂的问题,读懂有关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两个比喻句的意思,懂得诗歌所启示的意义是学习要敢于提出问题并逐渐付诸行动。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犹豫、一叶孤舟、永久、哄堂大笑、议论不休”等的意思。

  2、理解第2节中比喻句的意思;能用“议论不休”造句。

  3、初步学会预习时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小朋友,上课的时候,我们除了要专心听讲,还应该做到什么?出示课题。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按要求听课文录音:①编上节号。②听清生字读音,划出新词。③思考课堂上两个小朋友分别是怎么做的。

  (2)认读生字卡片。

  (3)课文写了哪两个小朋友?老师让大家提出问题,“我”是怎么做的?学习委员是怎么做的?

  3、学生自学。

  (1)大声朗读课文。

  (2)把不理解的词语、句子写在第1、2题上。

  4、学习2—4节。

  (1)上课的时候,老师说“谁有问题请举手”,“我”不敢举手。诗歌哪几节告诉我们“我”不敢举手的原因,找出来读一读。用“……是因为……”的句式来回答。

  (2)按以上步骤自学3、4节。

  5、学习第一节。

  (1)“我”心理想不想提问呢?齐读第一节。

  (3)想提又不敢提,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可用哪个词来表示?

  6、有感情地朗读1—4节。

  7、作业:

  (1)作业本题3。

  (2)作业本题6。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词语“瞅”、“缘由”和第二个比喻句的意思。

  2、能用因果句式回答两人两红的不同原因。

  3、懂得诗歌所启示的意义是学习要敢于提问。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听写生字。

  2、朗读1—4节。

  3、学习5—7节。

  (1)同桌讨论:学习委员高高举手,“我”是怎么想的?老师是怎么做的?

  (2)反馈。

  (3)有感情朗读5—7节。

  4、学习第8节。

  (1)齐读后问:可把“缘由”换成什么词?

  (2)学习委员为什么脸红了?用因果句式回答。

  (3)“我”心理会怎么想?今后会怎么做?

  5、全文总结。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联系实际,谈谈自己读了这首诗的收获和打算。

  七色花

  教学目标

  1、能读准生字,理解带生字的词语的意思。

  2、学会预习课文时提出不懂的问题。

  3、能正确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指定的句子。

  4、感受小女孩用最后一片花瓣帮助一个双腿有病的小男孩站起来而感到的快乐,培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学会预习课文时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有关句子的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预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自学生字。

  2.学习第1,2自然段,能用自己的话回答课后作业第1题的两个问题。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让学生明白这是一个童话故事。

  2.了解大意。

  (1)按要求自学:

  ①读淮生字字音;

  ②自由朗读全文厂

  ③带着课后作业第1。2的4个问题默读课文,划出与4个问题有关的句子;

  ④提出不懂的问题。

  (2)预习检查:

  ①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②学生质疑。

  3.学习第1一2自然段。

  (1)课文哪几句话告诉我们七色花是怎样的一朵花?读读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回答这个问题。

  (2)珍妮是怎样得到这朵七色花的?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用自己的话回答这两个问题。

  (3)朗读第1。2自然段。

  4.作业:读熟全文。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指定的句子。

  2、感受小女孩用最后一片花瓣帮助有一个双腿有病的小男孩站起来而感到的快乐,培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的思想品质。

  教学过程

  1、齐读1、2自然段,引入新课。

  2、学习3—9自然段。

  (1)珍妮让七色花帮自己干了些什么?

  (2)交流讨论,及时纠正语病。

  (3)综合回答珍妮用七色花帮自己做了那些事。

  3、学习10—11自然段。

  (1)指名朗读。思考:最后一片花瓣怎么用,为什么得好好想一想?她用最后一片花瓣做了件什么事?

  (2)交流讨论。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4)珍妮为什么反而心理充满了快乐?

  (5)你觉得哪片花瓣用得最有意义?为什么?

  4、听全文朗读录音,小声跟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一、观看录像,导入新课

  1、观看视频录像(09年春晚杂技表演《抖杠》)。

  2、说说你在观看时的感受。

  导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一位普通的顶碗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二十多年过去了仍记忆犹新。我想,读过课文后这位少年会同样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1、学生根据 要求自学(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A、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一件什么事。

  B、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检查自学情况(词语,及自学要求中的问题)。

  三、深入课文,品读词句,体会情感。

  1、你们真了不起,初读课文就能理解这么深。那么究竟是哪些语句让你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让我们细细地品读课文,找到让你感受深刻的句子,划下来,圈圈重点词,写写自己的感受。

  2、重点句子交流:

  (1)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为什么你对这个句子感受深刻?从哪里看出来?结合 “微笑、不失风度、鞠了一躬” 这些词语理解体会。

  此时,少年的心里会怎么想?

  有感情朗读。

  (2)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朗读(自由读、指名读),评价朗读。

  理解“不知所措”,结合“呆呆地、不知所措”这两个词语谈感受。

  有感情朗读。

  (3)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学生谈感受。

  3、是谁?是什么力量使少年重新镇静下来表演?引出老者。

  读描写老者的这段话,猜测这老者是谁?

  从哪里看出是老者给了少年重新镇静的力量?(老者的神情、动作、语言)

  想像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

  4、正是有了老者的鼓励,少年又一次重振信心,开始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摞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师引:少年不仅仅稳住了碗,还稳住了__?(学生交流。)

  当学生说到观众时,引导学生找出前两次少年表演时描写观众的神情的句子,品读感悟。

  少年稳住了一切,他成功了!全场沸腾了,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听着这掌声,少年__?(笑了),老者__?(笑了),观众__?(笑了),他们为何而笑呢?

  写话练习: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少年笑了,因为________

  老者笑了,因为________

  观众笑了,因为________

  学生动笔写,写好进行交流。

  如果当时你也在现场,你会说什么?

  四、小结全文:

  读到这儿,我相信同学们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顶碗少年那颗锲而不舍、勇敢顽强的心。真心希望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有一颗这样的心,在生活中,在学习上,不怕困难,永不退缩。

  五、回归文本:

  回顾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并以这件事让学生分3段,明确这种写作方法,通过一件事来阐述一个道理,可以运用到以后的写作中。

  六、板书:

  顶碗 失败 失败 成功

  少年 不放弃 拼搏 强者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一、引入

  1、师:看来同学们今天的精神面貌很不错,能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2、师:好!我来考你们!我说前请你帮我说完整。

  雪中(送炭) 助人(为乐) 指手(画脚) 迫不(及待)

  吃苦(在前) 享乐(在后)

  二、学习语文园地日积月累

  (一)读读记记:

  1、师(过渡):真高兴你们能积累了这么多的词语,希望你们继续这样做下去。钟老师也像你们一样爱积累词句。今天我收集了两句话,请大家评一评哪句好,为什么?

  (1、小明有一双眼睛。 2、聪明伶俐的小明有一双机灵的大眼睛。)

  (生答)

  2、师(小结学生的话):哦!也就是在一个词语前面加一个合适的词语就会表达得更清楚、具体。你们真聪明,能有这样的发现。现在老师这里有几个词语你们能在它们前面加合适的词语把它们说得更具体吗?(指名回答)

  3、你们小组能再说几个( )的( )吗?小组内讨论一下吧!

  4、以小组竞赛形式汇报。

  5、师小结汇报:填得真不错。谁来读一读?

  (二)我会填:

  1、师(过渡):读得很有精神!试试看读句子是不是一样棒!这里有几个句子谁来读一读?

  (生读句子)大家发现缺了什么吗?请翻开书第119页。试试加吧!

  2、汇报。为什么这样加?

  3、能读出这样的语气吗?试试吧!想想该读出怎样的语气?

  (三)我会读:

  1、师评价:读句子也读得那么有感情,想成为读书小能手吗?那你就试试读这首儿歌吧!

  2、自己读──指名读──师生配合读──四人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3、四人小组汇报读书情况。师及时小结读书方式。

  4、师:藤和瓜好、蜂和花好、云和风好、我和同学好,那还有什么和什么好?(生答)

  三、扩展

  师:我们还和书好,因为书里藏着宝,不信的话你去找一找。生自己去读一读老师提供的材料,把积累到的好词好句写在“藏宝图”中,积累下来。

  【教学反思】

  没有积累,谈不上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学不好语文。我们在教学《语文园地日积月累》时会把它上成纯粹的复习课。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我们教师首先要明确,日积月累教学不是单纯的旧知识堆积回顾,而是一种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方法的教学。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欢快的情景,开放的问题

  首先,低年级的学生的有意注意力不强,为了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创设欢乐的教学的景、组织有趣的活动这是很有必要的.。其次,在积累的过程中不单是数量的积累,还要有质量的提升。所以善于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对质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如在本次教学中,老师提问“你们还知道有哪些( )的( )”小组讨论然后班内小组竞赛汇报。这样开放性问题犹如投入水中的石子激起学生思维的千尺巨浪。学生因为要取胜,所以合作、所以积极思考。于是他们把课内、课外的积累都用上,令你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二、以读代讲

  通过多种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体现语文学科以读代讲的特点。让学生体会儿歌的节拍,积累语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方式进行朗读,体现了教学的民主,使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三、注意点拨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围着学生转,发挥助手的作用,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如:在学生本节课以自己的方式朗读儿歌后,教师适当给予点拨让学生小结积累出读儿歌的方式。之后你会发现学生会把这些方法运用到朗读《识字七》、《红领巾真好》中去。

  四、扩展活动

  日积月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功在平日。不是一节课可以达到目的的,因此教师要给予指导,或提供必要的材料。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2-18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03-26

小学语文教案03-25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04-06

小学语文《假如》教案03-30

小学语文汉字教案03-03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2-16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06-15

小学语文识字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