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25 08:24:49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一)揭题激趣

  1、板书课题“借生日”。

  2、读完课题,问:小朋友们想问什么吗?鼓励学生提问,学生可能会问:以前只听说过借东西,生日也可以借吗?各人有各人的生日,怎么能借呢?谁把生日借给谁呀?

  (二)初读课文

  1、自由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同桌互读互帮,识记生字。

  3、小组合作读,读读想想刚才提出的问题。

  4、全班交流,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朗读感悟

  1、指导朗读课文中的人物对话。

  课件展示课文的.插图,启发学生想象:

  (1)妈妈真的忘了自己的生日吗?

  (2)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前,心里会想些什么?

  (3)妈妈听到小云要把生日借给她,会对小云说什么?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2、练习分角色朗读。

  3、播放乐曲,配乐朗读全文。

  (四)巩固字词

  1、用读词读句的方法,检查生字读音。

  2、完成课后“读读说说”。

  (五)指导写字

  (六)实践活动

  1、阅读古诗《游子吟》。

  2、建议学生动手制作一件小礼物送给家长。

语文教案 篇2

  1、会读“舒、必”等14个生字,会写“杯、件”等8个生字。

  2、了解太空生活与我们地球生活的区别。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重难点:学习生字,增进太空常识的了解,培养探索太空的兴趣。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太空生活有哪些趣事呢?

  二、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师范读课文。

  2、课文讲了哪些趣事?

  3、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三、学习我会认的字。

  1、同桌自学生字。

  2、检测生字的认读情况。

  3、用生字组词。

  4、交流生字的偏旁和字型结构。

  5、用学过的方法记生字。

  四、读读说说。

  必必定________钩衣钩_________

  通通道________喷喷射_________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去图书馆看看,再去了解一些有关太空的生活,以及介绍宇航员生活的'书。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出示生字卡,指名读我会认的字。

  二、讲读课文。

  1、自读课文,看看哪些自然段讲了趣事。

  2、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趣事,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朗读、表演、讲评书……)。

  3、每小组检测学习效果。

  4、全班自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趣事。

  三、太空中的生活真有趣,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太空生活。

  宇航员生活呢?

  四、学习我会写的字。

  1、自读生字。

  2、说说生字的结构和偏旁。并记住这些生字。

  3、师示范写字,书空练习。

  4、用生字组词。

  五、描红练习。

  六、作业:

  1、听写生字。

  2、预习33课。

语文教案 篇3

  知识目标

  认识9个生字,会写“见,白、田、电”四个字。认识2个偏旁“舟、门”

  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

  感受睛朗夜空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准备

  歌曲《小小的船》,生字和拼音卡片各8套,每人一张写有生字的16开纸。

  教学时间

  二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教时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唱《小星星》这首歌。(同唱歌曲)

  你在唱这首歌时,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看月亮,看星星,板书课题《小小的船》。(齐读课题)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唱歌想象说话导入课文,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让小朋友们轻松、愉快、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读准字词,感知课文。

  同学们,请你翻开课文,借助拼音读准课文,并且用“——”划出生字。(边读边划)

  谁能把课文读准,谁来展示一下?

  指名学生一行一行读课文。(注意正音)

  同桌同学互相读一读,看谁把课文读准了读顺了。(同桌互读、互评、互助)

  {一年级学生在初读课文时,一定要进行学法指导,设计这环节,意在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三、自主探究,读懂课文。

  小小的船指的是什么呢?(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全班推荐。)

  你从哪儿看出来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

  根据学生回答:

  板书“弯弯的月儿”

  “小小的船”

  理解“尖尖的”

  你还知道什么事物也是“尖尖的”?(学生举例)

  用“弯弯的月儿”像“——”说话。

  {这首儿歌富有童趣,学生很喜欢,在讲读课文时,充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放手可让学生自学、探究、推荐。}

  让我们坐上这艘小船去天上看看,怎么样?你在航行中看到了什么?(播放音乐旋律《小小的'船》,生学听音乐想画面)

  {音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它能够激发人的想像,把学生带入美妙夜空的情境,为下一环节的说话打下了基础。}

  指导说话:我看见了()

  我感觉()

  (学生自由畅说)

  {“语文教学的外延等于生活”,这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设计这两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语言,丰富语言。一年级学生的说话不是很规范,利用提供的句式协助学生说话的完整性、规范性。}

  在空中飞行的感觉真美,看看课文是怎么说的。(齐读课文第二句)

  四、生动扮演,美读课文。

  谁能美美地把课文读一读呢?指名读、评议。(生读、生评、生挑战读)

  谁能加上动作读一读?

  (学生自由准备)

  同桌互演互读

  齐读

  背诵

  { 通过挑战,自身加动作扮演读等形式符合儿童心理,激发了他们的表示欲、进取心。}

  五、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说说有哪些生字?(口头组词)

  边范写边讲解书写要点,巡视指导。

  学生练习

  { 低生级刚接触写字,教师要注意范写,起到指导的作用。}

  第二教时

  一、游戏引入,复习巩固。

  这篇课文有9个字娃娃,他们现在来到了我们中间,想跟他们做游戏吗?游戏的题目是“给字娃娃戴上帽子。”(小组合作,取出信封里的生字和音节,使之一一对应,请一小组上台示范。)

  { 游戏是儿童最乐于接受、最愿意参与的一种活动。识字教学自身是很枯燥的,但可以凭借各种有趣的游戏、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加深对生字的记忆。不只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请同学们翻开书,读读课文,书中还有一个没学的字,虽然不是生字,但你也能记住它。指导学习“尖”,说说你是怎么记住的?(读课文,圈出“尖”)

  {学习“尖”,协助学生积累的同时,培养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你能不能象学这个“尖”字一样来给其它生字编字谜啊?

  (学生自编谜语,让学生猜。)

  {自编谜语,这一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的发明性,无形之中渗透识字方法的指导。

  同学们真厉害啊。看!我这里有很多星星很想跟你们交朋友。你愿意跟谁交朋友就来摘哪颗星星。要说理由,然后领读后面的生字词,过关了,老师就把这颗星星送给你!

  (摘星星,说理由、领读字词。)

  {语言积累、说话练习与游戏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在玩中学、玩中有收获。}

  相机教学新偏旁“舟、门”,叠词的扩充。“弯弯的”“蓝蓝的”说话训练。

  有的同学没摘到星星,别急有你的一份,请你拿出画有生字的美术纸,把认到的生字画上一颗星。

  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谁来协助他?(自评反馈互帮互助)

  {这一环节的设计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关注每位学生,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别。}

  二、想象画面,练习交际。

  把刚才的星星图画一画,把你想象的美妙夜空画下来。

  (播放音乐《小小的船》《月亮船》)

  学生画,教师巡视。

  { 在轻松的音乐中,让学生动手画出自身放飞的思维、张扬的个性、独特的自身体验、充沛享受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谁来展示一下自身的作品?

  (师当记者采访学生,学生简介自身的画。

  学生当记者上台采访学生的画。

  小组里推荐自身的话)

  { 口语交际渗透到阅读教学中,综合了语文素养的培养,口语交际最关键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通过当记者,小组推荐,从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三、展贴作品,小结延伸。

  把你的夜空图展贴到墙上,互相看看,说说自身的画。

  展贴作品推荐。

  {学生在刚才推荐中得到体验,在展示过程中得到了胜利的喜悦。}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重点:

  1. 初步了解议论文的特点,学习阅读议论文和写作议论文的方法。

  2. 获取文化营养,丰富思想,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辨的习惯,享受思辨的乐趣。

  3. 培养阅读欣赏议论文的兴趣和习惯。

  4. 议论文的阅读和写作所带来的思想水平的提高,对于记叙文写作的立意、选材也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建议

  1. 本文的论点未直接提出,可组织学生讨论,以提高分析课文和组织语言的能力。

  2.“七月流火”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弄巧可能成拙。但此例的直接意义却在于读书不能望文生义。教学中可借此例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最好水平”,作者说在书面语中不能用,在口语中勉强可用,因为本文是在谈论书面语。其实,用在口语中也是错误的,也不可取,口语也要规范。

  学习内容

  1. 大雅似俗的风格

  王力先生的《谈语言》是一个谈话记录,因此与一般的文章不一样,有一种特殊的风格。表面看来信马由缰,想到哪儿说到哪儿,然而所说的内容却是一位语言学家所深思熟虑的关于语言运用的基本原则,而且脉络清晰。因而,这篇课文实在是大雅似俗。

  2. 关于课文的论点

  本文谈论的是书面语的使用问题,其论点是“书面语应当是口语的规范化”。它有两个分论点。第一个分论点是“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第二个分论点是“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课文的论点并没有直接提出,而是化解为两个分论点。分论点也没有直接提出,而是隐含在或者说渗透在具体的论述中。这种情况在文章中比较少见,但在谈话中也并非绝无仅有。因为谈话必须平易,而直接说出论点可能过于庄重。而且谈话中,句子与语境的关系更为密切,因而不能生硬。同时,谈话常常是开始的时候想到了最重要的.内容,然后又想到其他方面,逐步把思想表达完整。

  有人习惯于在文章中找原句作为论点,可能认为本文的论点是“既要考虑规范化,又要考虑大众化”。把这话作为论点的困难在于:第一,所指不明,究竟这里的规范化和大众化指什么?第二,文章谈论的是书面语与口语的关系,“大众化”指的其实是“不能脱离口语”,只是因为上下句都谈到了读者,才说成“大众化”。第三,作为论点,这里的“考虑”显然是多余的,因为上文说到“不能忘了”,这里才用“考虑”与之呼应。有人可能会认为论点是“在对口语进行加工时,既要考虑规范化,又要考虑大众化”。这种认识的困难还在于,直接表达论点的句子应当较为简约,比如说成

  “口语的加工,既要考虑规范化,又要考虑大众化”。能不能认为文章的论点是“书面语应当口语化,规范化”?这样也不行。因为“书面语口语化”的说法不通,所谓“化”是向某个方面某种性质转变的意思,但口语在前,书面语在后,怎么能把后来的转变为原有的呢?“书面语规范化”的说法也不通,因为并不是先有了一种不规范的书面语再使之规范,作者的意思是对口语进行加工,进行规范化。那么,说文章的论点是“文章要口语化,规范化”如何?那也不行。因为“文章规范化”会使人误认为是文章形式本身的规范化。这是不是说文章的论点只有一种表述形式呢?那倒不是,比如本文的论点就可以表述为“书面语应当是经过加工的口语”。其实,“经过加工的口语”,就是“口语的规范化”。

  3. 课文中一个结构复杂的句子

  因为是谈话,所以本文的语言和一般的议论文相比,多用短句,多用单句,句子结构也比较简单。但既然是议论文,与记叙文相比,句子还是长一些,结构复杂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语多一些。这里只分析一个结构复杂的句子:“他们不懂得,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该句是第二部分的核心句。从结构上说,这只是一个单句。问题在于,“不懂得”的宾语是由一个复句结构充当的。有的语言学家把这样的单句叫做超句,而且这个复句结构又是一个多重复句,总体上是假设复句,前一个分句本身又是一个并列复句。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结构复杂的句子呢?答案只能是:表达思想的需要。这个句子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正是第一个分论点“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但在这个具体的语境中,作者不能把这个分论点写上去,如果那样,必然会前言不搭后语。因为这里是在批评反面现象,所以说“脱离了口语”。为了表意更加充分,更加饱满,也为了句式更加流畅,作者又换个角度说“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对这种反面现象的最好批评,莫过于指出其结果:“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于是就形成了一个多重复句:“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而这个复句所阐明的道理与上文所批评的某些人的华而不实,弄巧成拙之间有什么关系呢?那就是:那些人不懂得这个道理,于是作者就把这个复句结构作“不懂得”的宾语,形成了有人称之为超句的复杂的单句:“他们不懂得,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

  关于结构

  课文可分成三部分。全文的结构提纲如下:

  (一)(1自然段)爱好写作的人应当爱语言,掌握好语言。

  (二)(2--5自然段)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

  (1)(2自然段)某些人华而不实,弄巧成拙。

  (2)(3--4自然段)例证某些人的华而不实,弄巧成拙。

  (3)(5自然段)朱自清的文章做作的不好,朴实的好。

  (三)(6--12自然段)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

  (1)(6、7自然段)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

  (2)(8、9自然段)例证某些用语的不规范。

  (3)(10自然段)既要规范,又要大众化。

  (4)(11自然段)不应以“约定俗成”反对规范化。

  (5)(12自然段)规范的标准是发展的。

语文教案 篇5

  教 学目 标

  1、体会蕴含于小说中的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心和淡淡的哀怨。

  2、学习在曲折的情节中展示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表现深刻的主题思想。

  3、学习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

  重难点

  1、重点:学习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

  2、难点:作品流露出的浓浓的爱心和淡淡的哀怨。

  【自学质疑】

  结合学案内容,学生自学,小组交流,提出自己的疑惑,组内解决问题。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进行点拨和指导。(此环节放在课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假如爱有天意》,创设情境。

  传说:上帝创造了人,但没有精力照顾好他们,所以给每个人创造了父母。于是有了这么一个地方,它永远在你的心灵最深处,你愿用一生的时间去呵护它,这个地方,叫做“家”;而有这么一颗心,他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颗心,就是父母的心。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父母的心》,感受父母的伟大、博爱。

  二、交流展示:了解感人故事

  1、第一小组代表展示学案第1题。

  (1)走近作者

  川端康成,日本现代小说家。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等。日本评论家认为川端康成是淡紫色的。紫,淡淡的紫,透溢着隐隐的幽谧和淡淡的哀怨。这是他作品的共同风格。《父母的心》同样具有这种风格特征。这也许和他本身的经历有关。他幼年父母双亡,后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孤独忧郁伴其一生,反映在作品中就有一种哀怨的情调和伤感的情绪。

  (2)给划线字注音。

  濑户lài 褴褛lánlǚ 酬谢chóu 函馆hán

  舱房 cāng 失魂落魄 hún p

  2、第二小组代表展示学案第2题。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内容。

  本文 本文讲述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的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父母

  对子女的崇高爱心。

  3、第三小组代表展示学案第3题。 (学生板书文中几件事)

  故事是通过哪些具体的情节来表现这一主题的?这些情节有什么特点?(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

  富人要求领养一个孩子

  送长子

  一波三折 换次子

  换女儿

  要女儿

  分析本篇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穷父母、四个孩子、贵妇人和她的女佣;

  环境:航行在海上的轮船;

  情节:开端,贵妇人想要领养穷人的一个孩子;

  发展,穷父母三次换送子女给贵妇人;

  高潮,穷父母要回自己的女儿;

  结局,穷人一家六口又团员团聚了。

  3、你认为本文故事围绕穷父母送不送孩子情节有何特点?作用怎样?

  学生交流:

  情节特点: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作用: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引人入胜;更突出了贫穷父母内心的矛盾和对子女的爱。

  4、讨论阅读本文时在语速、感情方面应该注意些什么?

  学生交流并范读。

  教师指点:语速舒缓,语带无奈、哀怨,读出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故事是通过哪些具体的情节来表现这一主题的?这些情节有什么特点?

  三、合作探究:感受人物形象

  1、父母把孩子送出去,抉择是如此的艰难,内心是如此的矛盾,小组合作朗读5-15节,在文中画出能表现这种心理的语句,找出具体的词语赏析,仔细体会课文中所写的“当爹妈的心”。

  (学生齐读或小组分读)配乐《假如爱有天意》

  ——小组展示:一生读句子,其他学生说出表现这种心理的语句,一生总结。

  a、 财主夫人要求送一个孩子给她时?

  b、送走长子时?

  c、用次子换回长子时?

  d、用女儿换回次子时?

  e、要回女儿时?

  四、精讲点拨:领悟文章主旨

  (质疑探究:学生事先提出问题,教师投影展示)

  1、你觉得父母要回孩子的哪一次理由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 师总结:最后一次理由,是实质性的理由,表现了父母对子女的一颗至亲至诚的爱心。)

  (请同学们从文中父母的话语中选出你最受感动的语段读一读来传达你内心的`感动。)

  2、课文如果一开头就写贫穷父母一个孩子也不送,不是更能体现父母的爱子之心吗?文章现在这

  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总结:因为父母总是为自己的孩子着想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上好日子。当有人开出优

  越的条件时,贫穷父母是不能不考虑的,为下文情节发展蓄势。)

  五、拓展迁移:表达情感

  1、过度:文中的父母忍受不了与孩子的骨肉分离,最终把孩子要回了,那么,这一家人今后的命运将会怎样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小组讨论,时间3分钟)

  结束语:同学们,说的多好啊,可以看出你们都是懂事的孩子,都能够体谅和理解父母。当代作家毕淑敏说:“当我们年轻的时候不懂事,当我们懂事的时候不年轻。有许多东西可以弥补,而许多东西无法弥补。”所以趁着我们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不论他们是贫穷还是富有,都要对父母多一份关心,尽一份孝心,也许只是粗茶一杯,也许只是淡饭一碗,但在爱的天平上他们是等值的。因为——孝心无价。希望同学们学会用感恩的心来珍视亲情、珍爱你的父母!

  板书:

  父母的心

  〔日〕川端康成

  主人公:穷父母

  ↙ ↘

  情节 神态描写 → 体会心理

  富人要求领养一个孩子 十分犹豫 一

  送走长子 眼含热泪、难割难舍 切

  次子换回长子 无精打采 为

  女儿换回次子 失魂落魄 子

  要回女儿 痛哭失声 女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写作教案11-03

《语文园地》教案04-14

语文母鸡教案04-26

语文《检阅》教案05-02

语文园地教案03-01

语文绿教案03-04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