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06 09:35:41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认识犹太人的民族精神,了解犹太人的才能和愿望。

  2.概括出戴维的优秀才能,并进一步归纳出其优秀才能的根源。

  3.探究课文逐步深入地描写人物的方法。

  4.体会文章语言凝重的特点和丰富的内涵。

  教学重点:

  1.了解犹太人的才能和愿望。

  2.概括出戴维的优秀才能,并进一步归纳出其优秀才能的根源。

  教学难点:

  1.探究课文逐步深入地描写人物的方法。

  2.体会文章语言凝重的特点和丰富的内涵,

  课型:精读课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课文,初步把握散文写的一个人是谁,一个家庭是哪一个家庭,一个民族是哪一个民族。

  2.把握作者的思路,讨论文章的层次结构。

  3.归纳文章所表现的戴维的优秀才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到爱因斯坦、马克思、海涅,大家都非常熟悉,但是你们知道吗?他们都属于同一个民族,犹太民族,那么犹太人究竟是怎样的人,这个民族究竟是什么样的民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散文,了解犹太人,走近犹太民族。

  二、简介作者,析题。

  铁凝,当代女作家。问:你是如何理解这个标题的?

  三、阅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写的一个人是谁,一个家庭是哪一个家庭,一个民族是哪一个民族。

  (2)找出文章中能清晰西体现作者写作思路的几个关键句子,理清文章思路。

  明确:关键句子“这个对语言有着特殊敏感、对一切新鲜事情兴致盎然的青年,尚不满28岁,何以句别一旦向往,便锲而不舍地追求的气概与能力”

  第一部分(1)写犹太民族被杀戮的历史和民族生机勃勃的巨大创造里,引出戴维其人。

  第二部分(2—6)介绍戴维的语言才能和其他多方面的才能。

  第三部分(7—18)拨寻戴维才能形成的根源。

  四、共同学习第一部分

  生齐读,思考:开头为什么从“迫害”“杀戮”说起?(提示:注意“今天”前后内容的不同)

  明确:从“迫害”“杀戮”说起,一方面这是写犹太人的常用的切入口,另一方面,这实际也是为写犹太人的民族精神设置“历史背景”,为写民族精神张本。同时,把犹太民族被杀戮的历史与民族生机勃勃的巨大创造里进行今昔的比照,以引起读者对戴维和他的'民族的“巨大创造力”的源泉何在的思考。

  五、分析第二部分

  1、自读第二部分,问:戴维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给作者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精干、灵活、天真、快乐、冷静、成熟)

  2、讨论:课文从哪些方面充分战线戴维的语言才能?

  明确:阅读中文长篇小说已经达到了无需辅导的程度,学习中文时间之短(不过四年);普通话自然、流利、准确、自如,发音类似标准播音员;掌握多种语言;参加中文水准考试获佳绩;从事翻译工作深受好评;在《北京青年报》开设专栏。

  3.讨论:课文除了表现戴维的语言才能外,还表现了他的什么才能?

  明确:表现戴维在掌握知识、翻译、理解和包容“别人的文明”等方面表现出的特殊才能。

  3、小结本部分

  这一部分中,作者在首段所勾画的犹太民族历史和显示的背景下,以大段的篇幅来战线戴维的语言才能,一方面以戴维这个犹太民族的个体的突出才能来表现“生活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他们以自己在诸多方面的出色表现,向人类证明着这个民族生机勃勃的巨大创造力”,另一方面也为下文拨寻戴维才能形成的根源张本。

  六、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第三部分,思考戴维产生优秀才能的根源。

  2、课外阅读有关书籍和查阅有关史料,进一步了解犹太民族。

  第二部分

  教学目的:

  1.精读课文第三部分,讨论、归纳戴维具有优秀才能的根源。

  2.结合全文讨论犹太人的民族精神,了解犹太人的才能和愿望。

  3.探究课文逐步深入地描写任务的写法。

  4.体会文章语言拧中的特点和丰富的内涵。

  教学过程:

  1.交流课外阅读和查阅资料的内容。

  2.共同学习第三部分。

  (1)朗读本部分,问:你认为戴维优秀才能的根源是什么?(提示:家庭环境与社会教育,成长里程等,注意议论语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概括所揭示的戴维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

  明确:作者以一串排比式的问句,一方面表现出戴维有着爱和平、爱生命的信念,有着为和平而奋争的勇气,有着同情人类的豁达心胸;另一方面,从整个犹太民族珍惜生命、憧憬和平出发,有理有据地推论,使我们不得不相信:“当人类所有的生命真的能够与和平这个字眼相亲相爱,我们美意个人的灵魂深处那潜藏的创造力便会真正被激活,人间什么奇迹都可能发生。

  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和平的期待,对犹太民族的敬和爱。

  3、回顾全文,思考:为什么说这篇散文写了一个人、一个家庭,却表现了一个民族?

  明确:因为戴维是千百万个犹太人中的一员,是整体优秀的犹太民族中的优秀个体,正式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特别是犹太民族的优秀精神,滋润、灌注出戴维优异的人格力量。文章要揭示其品质之“源”,就必然会揭示出他个性中蕴涵的民族精神的共性,通过他透视出整个犹太民族。所以说散文写了一个人、一个家庭,却表现了一个民族。

  4、结合全文,讨论犹太人的民族精神,了解犹太人的才能和愿望。

  5、总结全文

  (1)探究课文逐步深入地描写任务的写法。

  (2)体会文章语言凝重的特点和丰富的内涵。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

  ⑵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⑶ 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2、能力目标:

  ⑴ 重视诵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⑵ 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风格。

  ⑶ 体会本文白描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以及比喻句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把握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

  3、德育目标:

  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春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2、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的丰富意蕴。

  【教学方法】

  1、讨论点拨法。

  2、比较阅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品读课文,感受文章优美的意境,学习作者写景状物的`高超技巧;深层探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比较阅读,感受袁宏道游记散文的独特魅力。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教师出示中国地图,指图评说:

  同学们,我国的南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前面我们在柳宗元的陪同下游览了湖南永州市的小石潭;与范仲淹相伴,登临岳阳西北的岳阳楼;在欧阳修的指引下,观赏了安徽滁州的醉翁亭。今天,我们将“挥师北上”,看看北京东直门的满井一带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走,我们踏青去!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多媒体显示)

  1、袁宏道(1568~1610),明朝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万历年进士,官至吏部中郎,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泼,内容则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有《袁中郎集》。

  2、游记,散文的一种。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俗习惯和社会状况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属山水游记,又因其短小,称“山水小品”。

  3、写作背景:

  万历二十七年(1599),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顺天府教授,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为苦闷,更使他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选两位同学播放预先录制好的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并点评。

  教师提示评点应注意的问题:

  ⑴ 读音是否正确;

  ⑵ 停顿是否分明;

  ⑶ 语调的轻重缓急有无区别;

  ⑷ 能否恰如其分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顺势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督促学生积累词语。

  (多媒体显示)

  请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燕地 廿二月 花朝节 靧面 曝沙 呷浪 浃

  罍而歌者 浅鬣 倩女 蹇者 髻髻 堕事

  飞沙走砾 恶能

  教师选四位同学回答,分四组。

  明确:

  yān niàn zhāo huì pù xiā jiā

  léi liè qiàn jiǎn jì huán huī

  lì wū

  2、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⑴ 学生自行翻译课文,画出疑难词句。

  ⑵ 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⑶ 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① 掌握下列实词:

  东风时作 作:起。

  土膏微润 膏:肥沃。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于时:在这时。波色:水波的颜色。乍:初,始。

  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 新开:新打开。匣:指镜匣。

  娟然如拭 娟然:美好的样子。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泉、茗、罍、蹇,都是名词用作动词,用泉水煮、喝茶、端着杯、骑着驴之意。

  作则飞沙走砾 飞,使沙飞;走,使砾走。

  ② 一词多义:

  冻风时作(经常)

  于时冰皮始解(这时)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但是)

  娼然如拭(……的样子)

  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初始)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突然)

  冰皮始解(开始)

  髻鬟之始掠也(刚)

  欲出不得(能够)

  悠然自得(得意)

  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表承接)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表转折,却)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表修饰)

  一室之内,郊田之外(表示限度关系,可译为“以”)

  脱笼之鹄 曝沙之鸟(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的”)

  倩女之峟面 髻鬟之始掠(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可不译)

  ③ 难句翻译: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译:游人虽然还不算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译:(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译:大概说是不能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的,流连忘返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只这个官儿罢了。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丰子恺先生的相关资料。

  导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的说法各一,我们今天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写了什么。板题:手指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板书填空题,让学生寻找出答案。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指出每根手指的长处和短处:

  (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秀丽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理解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3、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个手指:把全班分成六个小组,其中五个分别演五根手指,展开《五指争功》的辩论,每组重点说自己的好处,批评他人的不足,另外一组当裁判组,最后说说其中蕴含的道理。

  4、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5、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板书设计

  大拇指:不美,最肯吃苦

  食指: 不窈窕,工作复杂 根根团结有力量

  中指: 养尊处优,工作略为扶衬

  无名指和小指:秀丽可爱,能力薄弱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认识汉字的分分合合的奇妙结果。进行词语接龙游戏,巩固词汇。进行改变句式练习。朗读课文。进行口语交际。才艺展示。培养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受到爱的教育

  教学重点:通过认识汉字的拆分,掌握学习新字,巩固熟字的方法。不改变句意,用“被”字改变句子结构。有感情地朗读短文,并能背诵。开启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

  这是一道组合拆分认字的练习题,蓝绿相配的长方形中是一个多字组合体,它可以拆分出“立”、“日”、“音”等十多个字。教学时要让学生认真观察,自己去拆字,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交流意识。在有趣的“找字”活动中,巩固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喜爱。

  1、出示教材提供的字组合体。进行活动说明,这个组合中藏着许多我们以前学过的汉字,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个组发现的.字最多。

  2、小组合作,观察记录。

  3、汇报评比。教师要有意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当“小老师”,把本组找到的字指给大家看。根据又快又多的标准,评选出优秀的小组。

  4、拓展练习

  (1)“圆”、“葫”、“鸽”分别可以变出几个字来?

  (2)让学生自己写出能够拆分的字,相互考一考。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

  这一部分分成三个“版块”。即“我会接”、“读读说说”、“读读背背”。

  “我会接”是一道词语接龙练习,引导学生了解“尾首相接”是顺利进行练习的关键。目的是帮助学生积累词汇,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题目进行口头接龙练习,看哪组接得长。也可以采用互相挑战的作法,交替接词,比比哪个组接的词语最多。

  2、教师可用“开火车”的形式,再选择词语让进行全班范围的练习。比如:前后、鲜花、明亮等

  3、学生自由选择词语做接龙练习

  “读读说说”是“把”字名改成“被”字句的练习。第一、二句是改写的例句,第三句是要求学生改说的句子。教学中要要让学生反复朗读例句和要改的句子,体会句子前后内容存在的联系,改后要让学生对比着朗读这两个句子,体会句子的含义是否变化。面对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教学中不应出现关于句子成分等相关的述语。在完成教材中的题目的基础上,可视学生情况,完成下面的练习。

  1、风把乌云吹走了。()被( )。

  2、父亲把受伤的小鸟治好了。()被( )。

  “读读背背”是读背《小花鹿》。这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童诗,配图精美,形象可爱,可以先引导学生看图,激起学生对小花鹿的喜爱之情,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在通过范读、指名读、评议、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出情感,读出小花鹿的可爱。让学生觉得“我”就是淘气可爱的小花鹿,最后让学生熟读成诵。

  第三课时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保护有益的小动物”。

  交际准备:

  1、收集小动物的图片、挂图或。

  2、把班上的同学分成若干组。

  组织过程:

  1、出示课下收集的小动物的图片、挂图或录像、等资料,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启发提问:你认识画面上的哪些小动物?除了这些小动物,你还能说出其他小动物的名称吗?

  2、小组内相互交流,说说这些小动物对人类有哪些益处?你喜爱这些小动物中的哪一个,说出自己的理由。可以挖掘学生生活经验,引用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说明。

  3、小组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学生自己决定讨论哪一种小动物;教师巡视,随机鼓励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并相机点拨指导)

  4、汇报交流:小组派代表向大家介绍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学生讨论出来的方法可以不拘一格,只要合理就行。其余学生可以向说的同学质疑,实现师生、生生互动交流。)

  5、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如,设计广告、制作标语牌,画宣传画等。

  6、展示实践成果,师生共同评议。

  展示台

  本组“展示台”,主要是针对本组的专题——保护环境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投入环保活动实践中。教者应有意识在本组课文前面的教学中有意识地提醒和布置学生保存好自己的作品和资料。在展示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的体验和独特的表达方式,结合实际对学生的作品,与学生一起进行富于鼓励性的评议,努力创造宽松的交流氛围,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通过与两类人的比较,能说出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

  2、正确把握文章的主题。

  3、理解作者忧乐观的现实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2、通过对作者忧乐观的评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习过程:

  一、美景欣赏

  自读课文,划出描写岳阳楼景色的句子,读一读,试简要概括它们的特点,并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情感体验

  1、划出文中描写人们欣赏景物所产生的情感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

  2、造成他们产生不同感情的原因是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试作分析。

  三、作者之志

  1、面对这样两种人的表现,作者的态度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从最后一段可以看出作者具有的宽广胸襟和的政治抱负。

  四、文章主题

  1、滕子京是否属于“仁人”?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2、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五、“仁人”之心

  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范仲淹身上,我们看到了忧国忧民的责任心和先苦后乐的忧乐观。面对这样的“仁人之心”,你有怎样的感悟。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

  六、学(教)后记

  七、随堂练习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加点字词

  ⑴古仁人之心()⑵或异二者之为()

  ⑶先天下之忧而忧()⑷微斯人()

  2、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微斯人,吾谁与归?

  3.“古仁人”的“忧乐”与“迁客骚人”的“悲”“喜”形成鲜明对比,前文中概括写“迁客骚人”的悲的句子是“”,喜的句子是“”。

  4.文段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5.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此段文字在《岳阳楼记》中是显示主题的段落,作者在此段中抒发了自己的远大抱负。

  B此段文字探究了古仁人的博大胸怀,揭示了古仁人与上述两种人不同的思想根源。

  C此段文字在前文写景的基础上阐发议论,点明全文的中心。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经典]语文教案07-23

语文教案[经典]07-23

语文教案【精选】07-23

【经典】语文教案07-20

【精选】语文教案07-22

语文教案[精选]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