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20 08:37:00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重点:

  1、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要不断探索未知世界。

  2、用例典型,叙说生动形象。

  3、层层设疑,安排巧妙。

  二、教学课时:两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如鸟的叫声、乐器的声音、海浪的声音等等,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引入课文《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作者简介:

  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主张研究自然界必须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实验,是近代实验科学与机械唯物主义的奠基者之一。他被认为是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大家肯定还记得他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理论吧。

  二、字词教学

  啁啾(zh uji ) 臆(y )断 饶(r o)有兴味 迥(ji ng)然不同

  毋(w )宁 翌(y )日 愕( )然 窒(zh )息 宽宥(y u)

  笃(d )信 嗣(s )后 门枢(sh ) 悠(y u)扬

  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优柔寡断:办事迟疑,没有决断。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

  臆断:凭臆测来断定。 迥然:形容差别很大。

  嗣然:以后。(书面语) 愕然:形容吃惊。

  宽宥:宽恕,饶恕。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1、曾经有一个人,用一小一大两个圆表示自己的知识由少到多的情况,圆外则是未知的世界,由此他得出一个结论。试看看下面的图形,请你结合本文的论述,说说他得出了什么结论。

  (图形见课后练习一P83)

  由此可见: 。

  学生讨论后明确:

  随着个人知识的增多,他所意识到的未知世界的问题也增多了,知识愈多愈发现自己无知。

  思考:2、概述各自然段的大意。

  第一段:写作者的一个重要发现:知识浅薄者夸夸其谈,而知识丰富者优柔寡断。

  第二段:以“从前有一个”对声音的认识为例,表明知识愈多愈感到自己的无知。

  第三段:以不知蝉发声原理作类比,表明自己不知彗星形成之因毫不足怪。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一堂课的内容。

  二、阅读第二段

  思考:课文第二段详细叙说了一个人知识愈多,却又愈感无知的过程,找出文中的几个事实?说说这表明了什么?

  (说明:这一段由学生自己处理,教师点拔。)

  学生讨论后明确:

  起先生活于“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的这个人,喂养了许多鸟,能够欣赏鸟类美妙的歌喉,“聊以自娱”,并对“那些鸟儿运用巧妙之技,借助呼吸之气,能随心所欲地叫出各种声音”大为佩服。可见此时此刻,他是自得的,愉悦的。后来他听到牧童吹笛发出的“十分悠扬”的声音,本以为是一只小鸟,便“出去捕之”,待到发现真相,惊诧不已,表明这个人对笛的无知。“他通过思索意识到:假使牧童未从此地路过,他将永远不会晓得,自然界有两种产生声音和乐音的方法”,这一个“意识”,表明这个人已开始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惭愧过去的自得自满。于是“他决定离家出走”,主动地进行探求。

  接着,文章写第二天这个人发现了提琴的演奏也能发出“各种悦耳的”乐音,并竭力让读者去想像他的“惊愕”之情,表明这个人进一步发现了新的天地,也越发认识到自己过去知识的贫乏。“他偶然见识了这两种意想不到的产生声音和乐音之新法后,遂开始相信自然界尚会存在其他方法”,这句话总结了上两次的发现,指出笛声、琴声都是“偶然见识”,“意想不到”,他的思想已经解放,相信还会有其他发出声音和乐间的方法,似乎对于这个已有了一定思想准备的人来说,不会再有什么让他惊讶的声音了。

  但文章下面又写了“然而又令他感到十分奇妙的是”,开门之际门框和铰链也会奏乐,“用一只手指的指尖,敲着一只杯子的杯口”,也能发出清脆的响声,还有昆虫与鸟雀相比,发声的原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人原有的声学知识完全不能用来解释昆虫的发声原理,他更有了无知之感。渐渐的,他又知悉了各式各样的乐器,对声音的认识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时,他以为自己无所不晓了,可他捉到一只蝉后,却又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无知和愕然之中”,可避免了知识愈多,愈显得无知,愈加惊愕。这个人研究蝉发声方法,但一切方法都不能影响蝉的发声,充分表明蝉的发声是一个无法解开的谜,于是,“他感到自己的知识太贫乏了”,他认为自己只是知道“某些”发声方法,而不知的方法却有“上百种”之多。已知的太少,未知的太多,随着已知部分的增加,未知部分也进一步增大。全段文字,一次次写他知识的增加,一次次转折开去写他愈感自己的无知。

  三、能力训练

  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的理解。

  四、本文以人类对声音和乐音的知识愈多而又愈感无知的情况为据,说明了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勉励人们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揭开事物愈来愈多的隐秘。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二。

语文教案 篇2

  《凡卡》教案

  知识与能力: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蘸、戳、撇、醺”4个字。

  2、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立柜、生锈、摩平、皮袄、揪着、稀粥、逮住、地址、邮筒、暖炕、圣诞节。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多种形式反复读文。

  2、将叙述内容、信的内容与回忆内容分别挑出来,然后分类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黑暗社会的痛恨,对劳苦人民的同情。

  教学重难点:

  分清凡卡写信的内容与插叙的情节。了解凡卡的内心活动,体会凡卡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讲读法

  教学时间:2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简介背景

  1.揭示课题。同学们,学完了安徒生著名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优秀的外国短篇小说《凡卡》。

  2.补充资料,了解背景。这篇课文的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出示资料,默读思考:从这份资料中,你知道了什么? 契诃夫和他的作品简介

  契诃夫(1860—1904),俄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他的一生处于沙皇俄国最黑暗的统治时期,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俄国黑暗的社会现实。

  《凡卡》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时代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是分哪几个部分来写的?

  (课文主要写了凡卡写信给他的爷爷,告诉爷爷他在莫斯科鞋匠家里当学徒的生活很痛苦,想让爷爷接他回去。课文大致可以分成准备写信、写信、寄信三个部分。)

  2.交流初读课文时遇到的困难,扫除阅读障碍。

  ①读准读通外国名字。齐读,先把它们读正确,然后说说他们是故事中的什么角色。

  (课件出示:凡卡·茹科夫、阿里亚希涅、康司坦丁·玛卡里奇、日发略维夫、菲吉卡、阿辽娜、艾果尔、卡希旦卡。)

  ②理解生僻词语,了解多音字的字音、字义。如,“楦头”“摩平”。 ③交流生字表中容易写错的字。

  如,“蘸”字是上下结构的字,不能写成左右结构。“撇”字的右边不能写成“宽敞”的“敞”等。

  三、品读信的内容,体会文章情感

  (一)初读信的内容,整体感知

  1.凡卡在莫斯科当学徒,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为什么请求爷爷把他接回乡下?快速浏览课文,把信的内容标出来,看看是哪几个自然段?

  2.把信的内容连起来自由读一读,读后讨论,看看凡卡在信中都写了什么。

  (二)细读信的内容,感受凡卡的痛苦生活

  1.通过读信,你了解到凡卡在老板家过着怎样的生活。联系课文具体谈谈。

  2.学习第8自然段和第15自然段中写凡卡痛苦生活的部分,了解凡卡挨打、挨饿、睡不好觉的痛苦。

  ① 课件出示第8自然段,自由读,注意用红线标出的词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第8自然段,红线标出“揪、拖、揍、捞、直戳”等词语。) ②教师范读第8自然段写凡卡挨打的片段,要求学生边听边想,想象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③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④经常挨打还只是凡卡痛苦生活的一个方面。除了挨打,凡卡还经受了哪些痛苦呢?(挨饿、睡不好觉)

  ⑤小结: 9岁的凡卡在老板家过的就是这样痛苦的生活:挨打、挨饿、整天干活还睡不好觉。没有自由,没有尊严,连做人的基本权利都没有。所以,凡卡才写信乞求爷爷赶快带他离开,逃离这种非人的生活。

  3.学习第8、10、15自然段中写凡卡乞求爷爷接他回家的部分,进一步感受凡卡的痛苦。

  ①他是怎样乞求爷爷的'呢?找出凡卡乞求爷爷带他离开的段落和句子,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指导朗读信中凡卡乞求爷爷带他离开的三段话。读出他内心的痛苦和绝望。

  4.自由朗读课文第11自然段,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莫斯科是个很繁华热闹的城市。)

  5.既然莫斯科这么繁华热闹,凡卡为什么还要苦苦哀求爷爷带他回

  乡下呢?

  6.小结:现在我们读完了凡卡的信,知道凡卡在城里当学徒,挨打,挨饿,整天干活,睡不好觉,生活非常痛苦,所以他哀求爷爷把他带回乡下去。

  7.质疑:关于凡卡的信,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相机说明第10、11、12自然段引号的用法。)

  8.凡卡小小年纪就受尽了苦难,那么他的命运将会怎样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布置作业

  同学们课后把本课的生字组成词语抄写在作业本上。

  作业设计:

  凡卡给爷爷写的信断断续续,信中出现的许多省略号,究竟省略了什么呢?请你展开想像,把静止的省略号变成生动的生活场景,帮凡卡把无法一一向爷爷倾诉的苦水,全说一说。

  板书设计:

  揪、揍、戳、捞、打??

  悲惨 痛苦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周恩来同志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感人事迹,学习周恩来同志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波涛汹涌”“冻僵”“平衡”“鼓励”“口吻”“融化”“欢腾”等词语。

  3、练习给每个自然段列小标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4、给课文第二自然段分层,说说每层的意思。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有关词句,体会周恩来同志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练习给自然段分层。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介绍背景。

  1、今天我们学习第23课《飞机遇险的时候》。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谁乘坐的飞机遇险?在哪儿遇险?遇到了什么危险?后来有没有脱险?)

  2、简介时代背景

  1946年1月27日,周恩来同志从重庆飞回延安汇报工作,29日从延安飞往重庆,途中气候变化,飞机在西安降落,停留一夜。30日上午,飞机从西安起飞去重庆,同机的除周恩来同志的随行人员和到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工作的同志外,还有叶挺将军11岁的女儿小扬眉。飞机在进入秦岭山脉上空时,遇到寒流,飞机处于极端危险之中。后来,飞机冲出冷气团的包围脱险了。由于考虑到在当时的情况下飞越秦岭有困难,飞机又返回西安。第二天上午冒着浓雾,自西安飞回重庆。那么在飞机遇险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呢?

  (二)范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自学生字。

  读准“坠、掠、械”的字音。

  注意“翼、旋、衡、融”的字形。

  2、自由轻声读课文,找出带生字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3、检查自学情况。

  部分词语解释:

  波涛汹涌波浪猛烈向上涌。课文中用来形容层层叠叠、起伏不平的山峰。

  冻僵僵,直挺挺、不灵活。指冻得直挺挺的,一点也不灵活。

  平衡课文中指平稳的意思。

  鼓励激发、勉励。

  口吻口气。

  沉着不慌张。

  欢腾欢喜得手舞足蹈。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四)概括每一自然段大意,写小标题。

  1、默读思考每一自然段大意,试拟小标题。

  (1)飞往重庆

  (2)飞机遇险

  (3)让出伞包

  (4)关心大家

  (5)飞机脱险

  (五)作业。

  抄写词语。

语文教案 篇4

  这一节课,教师以学生为本,抓住学生的已有认知和学习兴趣设计教案。教案设计层次清晰,教师教学有重点,有层次。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等学习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配乐朗诵,填写古诗的方式,将课堂气氛调动很到位,学生的'感悟有了升华。

  但在这节可上,教师按教案设计行课,根据学生情况进行灵活的变通较差。感觉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的参与及情绪都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复习合体字的构成部件;练习写字;认识多音字并能口头组词;

  2、练习补充句子;

  3、读读《锄禾》这首古诗的含义;

  4、阅读练习,使学生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并通过家校联系,具体落实劳动的细则;

  5、复习巩固前几个单元所学的内容,做好自我评价。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准备:《小母鸡种稻子》这课的头饰、《劳动公约》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学写字。

  1、 指导学生读题,弄清要求。

  2、 出示“他”和“她”字,比较字形,练习书空。

  3、 观察“他”和“她”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描一描。

  4、 学生练习写“他”和“她”字。

  二、 看一看。

  1、指导学生读题,弄清要求。

  2、出示“米”和“立”,读一读,想想它们和起来组成什么字?

  3、抽学生口头组词。

  4、学生分小组自己学习其他几组。

  5、学生在全班交流。

  三、 读多音字,组成词语。

  1、 指导学生读题,弄清要求。

  2、 出示“种”字,想想读什么音?分别用两个读音组词。

  3、 再学习“着”,读读不同的.音,再用不同的音组词。

  4、 做在书上,学生互相订正。

  四、老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 照样子,说一说。

  1、 指导学生读题,弄清要求。

  2、 读例句,说说谁在干什么?

  3、 指导完成补充句子,再读一读句子。

  4、 分小组将自己补充的句子读给同学听听。

  二、 读一读。

  1、 指导学生读题,弄清要求。

  2、 老师范读短文,学生认真听。

  3、 学生自己读短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4、 同桌互相读读课文,正音。

  5、 全班齐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三、 复习课文《小母鸡种稻子》,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

  四、 分小组说说自己是怎么爱劳动的?选代表在全班发言。

  第三课时

  一、 跟着老师读一读,唱一唱。

  1、指导学生读题,弄清要求。

  2、老师范读儿歌,想想儿歌有几个小节,讲的是什么?

  3、学生自己读读短文,读准字音。

  4、 全班齐读儿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5、 老师小结。

  二、 和爸爸、妈妈订一个《家庭劳动公约》。

  1、 出示丁丁家的《劳动公约》;

  2、 你准备订一个什么样的公约?(小组讨论)

  3、 老师小结。

  三、 丁丁送给你的金钥匙:写字不能看一笔写一笔,要先把这个字每笔都看清楚,再完整地写出来。

  四、 复习第13、14、15单元的字,背背课文。如果你已经全部会了,就奖励自己几个大蘑菇。

  五、 老师总结,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 篇6

  一、单元主题及单元概述

  本教学内容源自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材,本单元是围绕“纪念日”展开综合性语文学习的开放单元。纪念日凝聚了多少人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进程。开展纪念日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教材以五月为例,列举了各种纪念日,有政治方面的,有社会生活方面的,有生产、科研方面的,有环境保护方面的,有文化艺术体育方面的,有属于伟人名人的,也有属于大众的……教材57页下面丁丁、冬冬的对话,还将学生关注的对象,引到自己家庭和自己生活的环境中。

  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开展纪念活动,要求全体学生全程参与,充分发动学生,发挥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巧妙创设情景,各个教学阶段中,尽可能多给学生创造相互对话的机会,使纪念日活动开展得深入人心,切实起到纪念的作用。让每个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得到锻炼,提升语文的综合能力。

  课前鼓励学生采取多种形式(如上网、查阅图书、请教别人等)收集有关纪念日的资料。课堂上让学生围绕“你知道关于纪念日的哪些知识?”谈收获、提问题,进行交流。然后引导学生立足实际畅谈视野中独特的纪念日,对日历下方的“空白”进行补充,扩展纪念日的范围。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临近纪念日纪念活动,制定计划、开展活动、排演节目。其中主题的确定、计划的制定可在课内完成,开展活动、排练节目可在课外完成,教师应给予指导。并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进一步整理,让纪念活动有所连续,有所落实。最后学生以日记、作文、纪念日历、学生演示文稿、学生网站等形式记下这次活动,锻炼学生的组织创新能力,合作实践能力。

  二、单元学习目标

  1.搜集有关纪念日的.资料,让学生认识并了解重大的纪念日,利用教材留白,畅谈学生视野中独特的纪念日,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2.识记纪念日的时间,交流不同纪念日的来历及特定含义,提升对祖国、人民及社会生活的热爱,激发强烈的纪念意识。

  3.开展临近纪念日的纪念活动,燃起学生纪念的热情,形成纪念氛围,锻炼学生的组织创新能力,合作实践能力。

  三、课程框架问题

  (一)我的基本问题:该如何理解“开展纪念活动如同点燃一支火炬? ”

  (二)我的单元问题:关于纪念日,你了解多少呢?

  (三)我的内容问题:

  1.开展纪念活动有什么意义?

  2.你都知道那些纪念日?

  3.五月都有哪些纪念日?是怎样的来历?有什么意义?人们以什么方式去纪念呢?

  4.你还知道那些纪念日?(家庭、班级、学校……国家)

  5.这么多有意义的纪念日,你最喜欢哪个呢?为什么?

  6.我们选择一个喜欢的节日来开展一次纪念活动,好吗?

  7.这次纪念活动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把它写下来,好吗?

  四、涉及的学科领域

  本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涉及品德与生活(社会)、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学科领域,活动范围深而广。

  五、所依据的课程标准

  (一)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4.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六、教学和学习过程

  (一)第一阶段:(一课时约35分钟)

  1.使用教师演示文稿,将本次语文实践课的主题告诉同学,并向学生提出单元问题:关于纪念日,你了解多少呢?将研究设想(五月有哪些纪念日?家庭、班级,学校,国家都有哪些纪念日?纪念日的来历、意义及其纪念方式)提供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家长、书籍、电视、网络等渠道查找收集相关资料。

  2.同学们根据教师提供的任务指南自行形成小组,确定方案与时间表,分工协作。

  (二)第二阶段:(一周课余时间)

  学生利用家庭、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整理资料。

  (三)第三阶段(两课时约80分钟)

  1.多媒体播放庆祝“五一”劳动节的盛大场面。学生谈自己看后的感受。(自由发言)

  2.识纪念日――谈纪念日――想纪念日。

  识纪念日:

  (1)多媒体出示五月的日历,让学生通过看日历,了解重大的纪念日及其相关知识。

  (2)交流资料,谈纪念日的来历、意义及其纪念方式。

  谈纪念日:

  你还知道关于纪念日的哪些知识?向大家介绍你喜欢某个纪念日的原因。

  想纪念日:

  (1)让学生围绕“我家也有自己的纪念日”进行交流。

  (2)为班级、学校、社区设定值得纪念的日子。

  (四)第四阶段:(一课时约35分钟 )

  引导学生把获取的知识整理,按照兴趣分组,小组合作拟定纪念日活动计划,填写活动计划表,推选负责人,对活动进行分工。

  (五)第五阶段:(一周课余时间):利用课余小组合作按照活动计划收集资料、排练节目,准备活动、分组开展模拟纪念日活动。

  第五阶段(两课时约70分钟)

  观摩模拟纪念活动

  如:“五一”劳动节纪念日活动:

  学生扮演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说自己工作特点及收获。

  国庆节纪念活动:诗朗诵,歌舞表演,手抄报展

  植树节――小品《植树》及表演唱《小树,快长大》。

  (六)第六阶段 (两天课余时间)

  1.这次纪念活动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把它写下来,好吗?

  (学生以日记、作文等形式记下这次活动。)

  2.把优秀习作装订成册,作为本单元实践活动的资料保存。

  3.学生在家制作纪念日历、学生演示文稿、学生网站。

  七、活动预计时间:

  (三周时间)

  八、前需技能

  (学生在开始此单元前必须掌握的知识或技能)识或

  1.学生需要有一些基本的计算机操作,例如鼠标、键盘的使用、打开/关闭程序和保存文件等。

  2.学生需要会上网浏览或检索。

  九、所需资料

  印刷资料: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第二学期课本、日历、各类介绍纪念日的报纸、书籍、杂志和学生制订的活动计划。

  辅助材料:和纪念日相关的图片、音乐、课件。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精选)语文教案08-25

语文教案03-05

语文教案03-05

语文教案03-06

语文教案03-06

语文教案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