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09 07:37:32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主人公受人爱戴的原因,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之情。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1.欣赏首歌曲《故乡的云》。

  2.这首歌曲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3.漂泊他乡的'人们,谁不希望能有机会回家看看?可偏偏就有人放弃这样的机会,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通过看书自己去了解。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全文,了解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抓重点句,讨论“每张纸条上都以不同的笔迹写着同一个名字”说明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

  1.全班交流,体会人们对沃尔特的爱戴。

  2.说一说,如果你是文中的“我”,看到这个结果你会怎么想,把你的感想说出来。

  引导学生从“要想别人怎样对你,你就该怎样对待别人”这个角度去说。可联想到沃尔特平时是如何对待工友的。

  (四)总结、扩展

  说说你身边的人,他(或她)身上有什么美德,夸夸他(或她)。

  (五)布置作业

  写小短文,夸夸你身边的人。

  (六)板书设计

  同一个名字

  教案点评: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师进一步采取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阅读习惯,整体把握课文,了解叙述顺序,抓主要内容。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段,通过互助学习讨论交流,教师点拨体会人们对沃尔特·詹森的爱戴,受到“心中有他人”的教育,品味心灵美。

语文教案 篇2

  鼓励同学多练

  多练包括“说”与“写”的过程。“说”为写打下基础。说与写分别是语言的两种表达形式。说是口头语言,写是书面语言作文教学为什么选说后写呢?首先是从儿童语言的发展来看,一个人学习语言总是先学习口头语言,口头主席是书面语言的先导,也是书面语言的基础。口头语言的发展能促进书面语言的发展。小学低年级的同学口头语言变为书面语言,还必需经过严格的说写训练。对于少数民族同学来说先说训练尤为重要,从民族语言变为汉语。现行课程教学中,每次习作之前都配有一次口语交际。交际内容与习作要求大致相同,也就是说口语交际是为习作打基础的为此,口语交际特别重要。每次习作,俺都用1至2课时进行口语交际教学,之后才进行习作。

  如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中,口语交际是:说说俺自身,而习作是:把自身介绍给他人。在此次习作中,口语交际做好了。同学在习作时就容易得多,说可以检查考虑的结果,起到组织语言的作用。同时又促进考虑,有利于书面语言的发言。说就成了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的桥梁。

  强调口语交际的目的性,做到有条有理

  《语文课程规范》指出:口语交际做到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一堂口语交际课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说话的中心。但同学在兴奋的同时,说话就不着边沿,东拉西扯的。这时教师要充沛发挥主导作用,逐步引导同学回到说话的主题中来。

  如:语文园地三中《说说俺自身》,同学开始都在说自身的外貌、性格、优缺点,在讲事儿时说着说着话题一转,就介绍起他人的优缺点了,这样就没有把话题落实到介绍自身上。这时,需要教师因势利导地提问:“同学们,说他人是为了更好地介绍自身,你自身在这件事上有什么表示呢?”经过老师引导,又回到了主题上。在同学说话前,俺先让同学闭眼想象一下,整理思绪,把话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口语交际带写作

  教材在编排口语交际和习作时,确实进行了认真的考虑和布置。例如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说说俺自身”,习作的内容就是“自俺介绍”。笔者首先上口语交际课,让同学推选两位与众不同的同学站到前面,让同学们进行观察和发现,找出他们的不同点。这其实是借鉴别的'教师的做法,效果确实不错。同学发言非常积极,完全出乎教师的意料。这样先让同学说一说,教师引导同学总结出写人可以从相貌、衣着、兴趣喜好等方面进行,只要抓住特点,就可以写好。如王威写自身爱踢球,写了一场精彩的足球竞赛中自身的表示;于明杰写自身爱恶作剧,写了自身生病输液时在地板上洒水让妈妈滑倒的故事;王永超写自身爱考虑,抓住了一次检验自身解决一道难题的经过。其中的句子是这样的:

  俺想啊想,一只手拿着笔在桌子上乱画,另一只手抓着头发。眼看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俺还没有做出来,真把俺急坏了。就在这时候,俺突然想出了解题的方法。时间就要到了,俺连忙在试卷上写下了答案,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心里真轻松。

  句子之所以如此流畅、精彩,完全是因为口语交际课上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准备工作充沛,同学再写就得心应手了。每次习作之前,教师都可以设计相应的口语交际训练,借以启迪同学的考虑,诱发同学的写作兴趣,理顺同学的思路。同学往往善于说,而不善于写,教师要提醒同学,把自身说的内容记录下来,其实就是一篇好文章。

  开展活动引写作

  同学写作文感到无话可说,主要原因是平时活动少,同学又不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为弥补这一缺乏,教师可以精心组织同学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指导同学细心观察。例如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的习作内容是“秋天的快乐”,教师可以带领同学走出教室,走进广阔的大自然,去寻找秋天,寻找快乐。在活动中,教师可以指导同学观察: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动物呢?人们呢?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同学的感受丰富了,自然有许多话要说。经过适当引导,就可以写成一篇好作文。

语文教案 篇3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课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表达了对时光稍纵即逝的无奈和惋惜,但又绝不消沉的思想感情。www.xj5u.com小学资源网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但文章极有些地方写得比较抽象,由于学生年龄小,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领悟重点句段的含义。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4.了解时间的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体会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但又绝不消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感悟文章重点句的含义。

  结束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知匆匆

  1.同学们,听,这声音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时光匆匆)

  播放时钟的滴答声。

  2.配背景画面范读课文。

  教学设计意图:【(一)时光是无形无影的。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所以开课伊始我就注意营造氛围,,以轻快的钟表的滴答声,引领学生初步感知匆匆。这样的导入简洁轻巧,突出了教学的有效性。(二)配乐范读,把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情境中,从整体感知课文,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以形象的画面带动学生的思维,为后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二、初读文本,感受匆匆

  1.喜欢读吗?其实文章还可以这样来读——以诗的形式展示第一自然段(配乐朗读)2.诗中有一句话,在文中不止出现一次——引读最后一段: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3.读着读着,我感到诗中有一种淡淡的——(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初读时的感受,一种无奈、惋惜与淡淡的惆怅)4.默读课文这种无奈、惋惜与淡淡的惆怅就弥散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边读边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或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读后,与同学议一议。教学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把语段变换成诗歌的形式再现出来,既增加了学生的新鲜感,又凸显本文语言优美,轻巧、婉转的特色,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如沐春风,享受语境中飘洒的甘霖。】三、细读课文,感悟匆匆

  (一)品读二、三自然段

  1.出示第二自然段语句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读了这句话,谈谈自己的感受。

  (2)展示课件,感受作者的八千多日子相对于时间长河的渺小。

  教学设计意图:【“……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这句话含义深刻,学生缺乏具体的生活体验,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作者虽运用了化无形为有形的比喻的表达手法,但也很难引起学生的心灵共鸣。特别是对“时间的流”的概念,学生更是模糊。为了使学生对“时间的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我通过视频播放时空变迁的大致历程,使学生在短短的几十秒的时间里,感受到宇宙时空的无限,人生的短暂,以及“八千多日子”的稍纵即逝。帮助学生感悟唯其渺小更值得珍惜的道理,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3)引读:师:“针尖上一滴水滴在浩瀚无垠的大海里”

  生:“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师:“我的日子滴在这亿万年的时间的流里”

  生:“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师:想到这,“我不禁——”

  生:“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4)此时你有何感受?用朗读告诉大家

  2.引读第三自然段,时光究竟是怎样匆匆溜走的呢?

  (1)快速默读课文,捕捉时光轻轻悄悄地挪移的身影。

  (2)出示: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通过重点词语的感悟,体会时光脚步的匆匆,作者心灵的颤动。教学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重在感性把握”。读写结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走进文本,触摸文本,与文本,与作者对话,而对话的中心是每个学生。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能真切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还能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3.齐读第四自然段,面对匆匆溜走的光阴,作者只有无奈与惋惜吗?(1)读后谈感受(2)出示他24岁前的经历。

  1912年入高等小学,

  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

  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

  (谈感受,指名读本段。)

  (3)再出示他24岁后的资料。

  1923年发表的《毁灭》,这时还写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

  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烩炙人口的名篇。

  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

  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

  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辞世。

  (谈感悟,再读本段,体会惋惜和不愿虚度光阴之情)教学设计意图:【作者在特定的环境背景下,抒发自己的情怀,语言含蓄,含义深刻。而且学生在语文课本中初次接触到朱自清的文章,对其人其事都不太了解,这就对学生感悟文本造成了障碍。这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及时有效地分别补充作者24岁前后的成就资料,可以很快地引领学生走近作者,并深刻感受到作者伤感而不气馁,彷徨而不消沉的情怀,从而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四、回顾整体,拓展延伸

  1.在这匆匆而过的40十分钟里,你曾留下怎样的“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知识盘点,也进一步领悟不能虚度光阴的含义)2.40分钟无声息,2600秒已逝去,让我们再读——

  出示:

  匆匆,是燕去燕还

  匆匆,是花谢花开匆匆,如薄雾蒸融

  匆匆,如轻烟消散,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不,不——留住他们轻轻悄悄挪移的脚步,就不会白白走这一遭!

  (分角色再读红体字并写感受)3.向学生推荐有关朱自清名篇的网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学设计意图:【在这里,教师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拓展学生阅读面。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小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阅读教学要立足于课本,但决不能局限于课本,要以课本为中心,向课外辐射,以一篇带多篇甚至多本,让名家名作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扎根,使学生的人文底蕴加厚加宽。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作业:

  1.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2.选读朱自清散文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7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2个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教学难点

  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猜谜语,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1)引:我知道大家特别喜欢猜谜语,我这儿正好有一条,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猜出来。

  看不见摸不着。花儿见它点头,小草见它弯腰,云儿见它让路,柳树见它招手。

  谜底:风

  (2)板书:风

  (3)谁能给“风”组个词? (微风、台风、春风、龙卷风、寒风……)

  引:你们知道的可真多!你们看,风,可以猜出来,可以写出来,可以说出来也能感觉得到。那么,能不能画出来呢?

  2、板书:画风,

  3、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画风齐读课题

  4、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①谁画风?②怎么画风?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小朋友把书翻到66页,请你带着这两个疑问自由地朗读这篇课文,并且画出生字新词,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读完了之后,谁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谁画风?

  宋涛、陈丹、赵小艺。出示学习生字。

  3、出示单独的生字:这就是我们这一课的生字。

  (1)读给你的同桌听,有困难的相互请教。

  (2)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4、学写“陈”。

  三、再读课文、自主探究

  1、这三个孩子在景色优美、空气清新的郊外画画,他们是怎么画风的?请你把书翻到66页,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描写他们画风的句子,用笔把它划出来。(生找)

  2、谁愿意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3、老师还把他们的画带来了,想看看吗?出示图:猜猜这是谁画的?你是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1)指名读

  (2)你读的时候心情怎么样?

  (3)这就是----画的`风,风藏在画的哪里呀?你们能给画作一句诗吗?别急,咱们就用这个句式。出示句式。“风来了,风把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里” 看看你多了不起,这么快就作了一句诗。

  4、这三个聪明的孩子动脑筋,想办法,都用自己的方法画出了风,可真了不起,你愿意再来读读吗?看看风是不是也藏在你的朗读里。

  瞧瞧你们多了不起,一会儿就作了一首小诗,你愿意给这首小诗加个题目吗?(生加题目:《起风了》)那我们就一起来朗读一下你们共同的杰作吧!

  四、朗读感悟,深入理解

  1、提问:你喜欢这三位小朋友吗?为什么?最喜欢哪个?

  2、激趣:那你想不想演演他们呢?一个好演员必须台词过关。出示投影:

  宋涛说:“谁能画风?”

  陈丹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

  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

  宋涛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

  3、说一说,怎样才能读好这几句话?

  (提示:宋涛应该用疑问的语气说“谁能画风”这句话,而且说的时候心里应该很得意,因为他认为风是画不出来的,他其实想为难一下陈丹和赵小艺。陈丹说“谁也画不出来”这句话时,应该带有肯定的语气。赵小艺说“我能”这句话时,应该是非常自信的语气,语调比较高,声音较大。宋涛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这句话时,应该用惊喜的语气,大声地说,因为他是受到小艺的启发突然明白原来风是可以这样画的,所以他非常高兴。)

  4、指名读对话。其他同学认真听,给予评价。

  5、组内分角色有感情朗读。

  6、指名分角色有感情朗读。

  五、发展想象、描绘美景

  风看不见,摸不着,是很难画的。可是,他们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来说明有风,可真了不起呀!那么,你们愿意做了不起的人吗?谁来说一说,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风呢?用“风来了,风把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里”句式。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爱动脑筋的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你们用自己不同的方法画出了风,可见,任何事情,只要你愿意动脑筋,想办法,善于观察和思考,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都是可以解决的。我愿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做一个善观察、勤思考的孩子!

  七、课后作业:

  1、请同学们拿出画笔,把你眼中的风画出来。

  2、把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让同学们猜猜你是怎么画风的。

语文教案 篇5

  本文的教学我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追求,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促使学生在趣味中发现、研读、品味,真正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理解内容,感悟形象,品味课文的语言文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导发现

  1、猜谜导入: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

  (师相机板书:蜗牛)

  2、谁能向大家介绍介绍蜗牛?(板贴:蜗牛爬行图)

  3、师设悬念:蜗牛原来可不是这样的,它是什么样儿的呢?读读这段话大家就知道了!(多媒体显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4、学生交流(板贴:蜗牛飞行图)

  5、指导朗读一自然段。(突出“有力”“自由”)

  6、读到这儿,小朋友你们有什么想法呀?

  △蜗牛的翅膀怎么变成了一个硬壳?

  △蜗牛怎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翅膀怎么没了,硬壳哪里来的?

  7、蜗牛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同学们都想知道,读了《蜗牛的奖杯》这个故事你们就会明白的。(相机板书:的奖杯)

  8、读题

  [设计意图]:

  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对于教材,应敢于进行大胆的处理,以一自然段的内容引发学生形成新旧认知矛盾的冲突,引领学生去发现,激发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强烈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2、自读课文(要求,放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小组合作读(分小节读),相互评价。

  4、小组展示读,相机评点。如:生字新词的轻声、前后鼻音的读法。

  5、默读,想想刚才的问题,能不能读懂?

  6、交流(蜗牛在一次飞行比赛中,夺得了冠军奖杯,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生怕被别人夺了去,晚上睡都睡在奖杯里,天长日久,蜗牛就变成现在这样了)

  [设计意图]:

  在“我要读”这一动机的导引下,学生的初读是高效率的。同时,唯有在读准、读通、读懂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产生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深入的对话。

  三、精读课文读中见悟

  过渡:

  蜗牛的硬壳原来是奖杯变的呀!让我们一齐好好读读故事的二、三、四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来写的。

  (一)品读故事

  1、学习二自然段

  ①指读二自然段、齐读

  ②假如你就是这只蜗牛,手棒着冠军奖杯你会怎么想?(多媒体显示比赛场面。)

  △相机感悟“遥遥领先”“甩”“所有”“……”这些词、标点的内涵。

  △师渲染:

  蜗牛凭着自己有力的翅膀,显示出了非同一般的飞行本领,捧到了冠军奖杯。此刻,它有激动、有兴奋、有得意、有自豪。

  △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2、学习三自然段

  蜗牛是怎样对待这来之不易的奖杯的呢?

  ①自由朗读三自然段。

  ②交流,多媒体相机显示:

  从此,蜗牛得意洋洋。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惟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别人偷了去。

  △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

  △多个学生交流

  a相机品悟“惟恐”“生怕”这一组近义词

  b相机指导朗读

  3、学习四自然段

  天长日久,沉重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同学们想想,课文最后小节该怎么读?

  ①试读→指读,说说为什么这么读?

  ②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

  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悟出发,认知需求出发,推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对话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培养语感。

  (二)创设情境体味形象

  1、多媒体显示画面:老蜗牛带着小蜗牛在散步,一群蜻蜓、蜜蜂、蝴蝶……飞来了,在空中你追我赶,翩翩起舞,这时老蜗牛叹了口气,对小蜗牛说:“唉,……”(配音)

  ①老蜗牛接着会说些什么呢?小蜗牛呢?

  ②同桌分别扮演老蜗牛、小蜗牛,说一说

  ③交流,评议

  2、看到再也不能飞上天的蜗牛,小朋友们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3、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

  凭借媒体的直观形象,创设情境,进行角色间的换位、移情体验,让学生在演、说、评、议中体味蜗牛的形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自主探究,识字写字

  1、在学习小组内自学生字,你认识哪几个生字,说说是怎样认识的'?不认识的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2、自学笔顺在书上描红。

  3、交流书写体会,在田字格本上书写,注意写字的正确姿势。

  附:

  第四册语文第七课《蜗牛的奖杯》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4个生字,理解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朗读、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投影仪、录音、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7《蜗牛的奖杯》。

  2、齐读课题。

  3、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好课文。

  二、细读课文

  (一)出示第一自然段

  1、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边读边想。

  2、指名读,大家听听哪儿读得好。

  (抓住三个词:很久很久、有力、自由地)

  3、蜗牛它怎样飞才是自由地飞?(发挥想象)

  4、小蜗牛为什么能这么自由地飞翔呢?

  (因为它有一对有力的翅膀。)贴有翅膀的蜗牛。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出示第二自然段

  过渡语:

  正是因为小蜗牛有一对有力的翅膀,所以在一次飞行比赛中,它获得了冠军。

  1、指名读,边听边想,哪些词告诉我们蜗牛得了冠军?

  (抓住这些词:遥遥领先、所有的对手、捧走了,读好课文。)

  2、指导观察课文插图,再指名读课文。

  3、板书:遥遥领先

  4、你是那只小蝴蝶、小蜜蜂、小蜻蜓,你想对小蜗牛说什么?

  5、齐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

  过渡:

  以前的小蜗牛飞行本领是挺高的,可是现在它成了什么样了?(帖蜗牛图)看着这两张图,你肯定有很多想法,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三)出示第三自然段

  1、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轻轻读读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很深?

  2、把你感觉印象很深的句子和同桌互相读读。

  3、谁把印象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4、边读课文边理解:它干嘛把奖杯背在身上?

  5、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渡:它成天想着奖杯非常得意,(板书:得意洋洋)日久天长,奖杯——(引读最后一段)

  (四)、出示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他哪儿读得好?

  2、看到小蜗牛现在的下场,原来跟它一起比赛的小动物有对它说什么?

  3、出示名言、格言

  满招损,谦受益。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⑴自己读读,选选你最喜欢的读给大家听听。

  ⑵指名读。

  4、齐读第四自然段,板书:慢慢地爬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蜻、蜓、蜂,指名读,说说它们的特点。

  2、你有什么方法记这些字?

  3、师示范,边看边想,注意什么?

  4、指名说说注意点,学生描红,并练写一个。

  5、反馈,讲评学生写的字。

  五、作业

  抄写生字。

语文教案 篇6

  一、概述

  1、课题来源:人教版教材小学语文小第二册16《要下雨了》

  2、所需课时:3课时

  第1课时:初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认识部分生字、词,能够利用词语说句子。

  第2课时:随文继续学会部分生字新词,知道是夏秋季节下雨前的征兆有“鱼游水面” “燕子低飞”等,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3课时:了解下雨前还有哪些自然现象,扩展延伸。

  课前透视

  《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用浅显的文字,生动、形象的语言形式介绍了雨前的一些自然现象,读来饶有趣味。通过小白兔去河边田边两次奇怪疑问,最终明白鱼游水面,燕子低飞的原因,使学生知道通过观察小动物“鱼游水面,燕子低飞”等异常表现也能预测天气变化,也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学习这篇课文,要注意三点:一是抓联系理解课文内容,要引导学生认识到雨前动物行为的变化与雨前气候状况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注意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习惯;二是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一些重点词句的意思来体会、揣摩语言形式的表达效果;三是抓朗读训练,以读促理解,特别是对话,带有疑问语气、感叹语气的句子的朗读训练要到位。

  课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留心观察下雨前的天气及物候变化,并做好记录。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由于以前教学始终把识字和朗读放在重点,所以学生在这方面能力有所提高。本课合体字居多,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规律或熟字带偏旁的方法自主识字。对于朗读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方法迁移,在读中感悟,培养语感。

  二、教学目标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鱼游水面,燕子低飞”这些自然现象是夏秋季节快要下雨的征兆。初步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2、能够注意到写字姿势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指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进一步掌握和体验识字的方法。

  2、能够通过创编故事的方法,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或看法。

  3、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将生字识记方法或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结合图片和语境理解新词的意思,会用“奇怪”说话。

  2、 学会本课的12个认读字,会写“吗”、“吧”等6个生字和组成的新词,书写端正整洁,笔顺正确,间架结构规范。

  3、 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 以课文为范例,自主阅读课外学习资料,丰富表象。

  5、 结合个人感受,自主创新写作出小故事。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使学生知道“鱼游水面,燕子低飞”是夏秋季节下雨前的征兆。

  2、教学难点:通过对话的朗读体会,知道下雨前“鱼游水面,燕子低飞”的原因。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1、对于本课生字,部分学生在课前就能够认读,其他学生也能够认读部分。但是生字的书写,大都比较生疏。

  2、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课文学习,编写小故事。但在这一点上,学生之间存在较大能力差异。

  3、学生能较好地接受活泼有趣、直观形象以及贴近生活实际的知识。

  4、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够在教师引导下,总结出有个性的学习方法,部分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有较好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5、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但教师需要创设有趣的活动情境,促进学生的投入程度。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启发式、自主、合作、探究式。

  六、学习资源

  1、录音、投影、生字卡片。

  2、图片:小白兔、小蚂蚁、小燕子、小鱼儿。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认识部分生字、词,能够利用词语说句子。能够正确

  流利的朗读课文。

  课前预习:1、完成预习任务:圈画生字、读读认认

  2、用前面学过的方法认识、记忆生字。

  3、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1、出示课题“要下雨了” ,比较读题,发现要字加与不加有什么不同?

  提问比较:“要下雨了”与“下雨了”意思有什么不同?(“要下雨了”说的是将要下雨了,“要”是将要、快要的意思;“下雨了”是说雨已经下来了。)

  2、下雨前有哪些特别的现象?我们来学习课文。

  【初读课文,自学指导】

  (一)、听录音,边听边特别留心生字的读音。

  (二)、提要求:读生字词时,要求读准字音。

  (三)、出示生词新句:

  1、山坡、割草——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直——弯)

  2、闷——天气很闷。

  要下雨了,水里闷得很,我到水面上来透透气。

  (1)自由读,说说应该把哪个词说成重音?

  (2)闷得很——也可以说很闷很闷,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

  (3)假想:捏住鼻子,闭上嘴巴、眼睛试着沉入水底,体会透不过气来的难过,与透了气以后的轻松。

  (4)再读:“闷得很”难过“透口气”轻松快

  (5)要下雨了:因为要下雨了,所以闷得很,透透气,游到水面上来了。

  (6)多音字:闷 ——闷热、闷闷不乐

  3、伸腰、大声喊、潮湿、捉虫

  (1)用动作理解“伸腰、大声喊”

  (2)反义词:潮湿——干燥

  (3)虫的书写

  (4)出示句子,练习用“因为??所以??”说话:

  “要下雨了。空气很潮湿,虫子的翅膀粘上了小水珠,飞不高。我正忙着捉虫子呢!”

  (5)句子训练:书上71页读读说说

  3、消息——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诉蚂蚁。(谜语识字:告)

  4、消息、搬东西——注意轻声

  5、篮——字理配图讲解

  小白兔连忙挎起篮子往家跑。

  6、哗哗哗——引导读出下雨时的声音,比较春雨的声音“沙沙沙”

  (四)、巩固生字:坡、割、伸、喊、消、阵、哗、潮、湿、闷、虫、搬、篮

  【通读课文】

  1、自由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1) 这个童话写了小白兔和( )、()、()的对话,从对话中,小白兔知

  道天( )。()、( )和( )知道要下雨了。

  (2) 在文中找一找,“要下雨了”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在书上用铅笔画出来,并且看

  一看是谁说的?

  (3) 课本剧表演:

  小组内1人陈述课文,1人扮演小白兔,1人扮演小燕子,1人扮演小鱼儿,两人扮演蚂蚁(也可两组合作)。

  2、指导书写:虫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知道下雨前的一些自然现象,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用“要下雨了,(谁)(怎么样)”说话。

  3、指导学生用“看、读、议、读”的方法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进行句式练习。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下雨前一些动物活动的原因。

  教学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小动物头饰。

  课前预习: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给要写的字注上拼音,并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我能正确书写下面的生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新课。

  1、上课了,我给大家带来一份礼物,你看到什么?知道了什么?(出示雷雨图片)

  2、引题,齐读课题:要下雨了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是的,要下雨了,请同学们打开书,到68页。

  1、自学提示:指导画批——正确、名字

  (1)、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中有哪些小动物?圈出他们的名字。

  ①课文中有哪些小动物,板书贴图:小白兔、小燕子、小鱼儿、小蚂蚁

  ②用一句话说说:谁知道要下雨了?

  (2)、思考:课文中有哪些小动物?用——画出他们的名字。

  (2)、看着课文中的拼音,把1—3自然段读正确。

  (3)、用()画出小白兔和小燕子的对话。

  (二)、学习1—3节。

  1、那么,下雨前,正在割草的小白兔有什么感受?

  3、读1—3节。(板书:读)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1)学习生字:闷、坡、割、伸

  (2)理解“割”:看图——割草、收割、切割

  (3)指名读第一段。

  (4)教师引读第二段:小燕子从他头上飞过。小白兔大声喊--(学生读)。

  (5)小燕子飞得很低,小白兔奇怪地问燕子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学生练习朗读小白兔喊叫的句子,提醒学生注意提示语“大声喊”和句尾问号。

  (6)指名读第三段,然后逐句以问引读:

  ①教师指第一句问:燕子边飞边说——

  ②小燕子飞不高是什么原因呢?——(学生接读第二句)空气很潮湿,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飞不高,我正忙着捉虫子呢!

  ③教师板书:捉虫子,学习生字“捉”,练习朗读句子。(板书:议)

  (7)朗读第三段。

  4、利用句式进行说话训练,小结内容。

  要下雨了,小燕子()。(板书:燕子低飞)

  6、指导朗读。(板书:读)

  7、小结学法——读、画、议、读

  (三)、学习4—6节。

  1、出示“是要下雨了吗?”请学生读。小白兔听完燕子的话,相信了吗?书上这句问句该怎么读呢?

  比较句子:(1)要下雨了。

  (2)是要下雨了吗?

  指导朗读句(2)。

  2、不相信要下雨的小白兔是怎么做的?同学们先自己读读四到六段,然后同座位分角色读一读。

  3、汇报

  ①小鱼游到水面上来的原因是什么?(板书:透透气)

  ②句式练习:要下雨了,小鱼()。(板书:小鱼游到水面)

  ③指名练习分角色朗读对话。

  4、看见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听了燕子和小鱼的话,小白兔相信要下雨了吗?大家读读下面几段课文就知道了。

  (四)、学习第七节。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同学们,喜欢过春节吗?看(课件),“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中国的传统节日数春节最热闹了,但在我国,各地过春节的习俗还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那独特的民俗文化。

  2、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课文预习了吗?自由读课文,结合预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1、课文的作者是老舍。(介绍作者)、词语

  2、北京的春节十分热闹。

  三、整体感知

  1、作者写了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把这些日子快速找出来并做上记号。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九

  2、不愧是大作家,抓住这几个特殊的日子来写,就使北京人过春节的习俗展现在读者眼前了。哪些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这些日子很热闹,写得很详细。)

  3、品读体味,感受年味

  选择这三个日子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反复读读,想想从这个日子中,你体会到北京的春节是( )的?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老舍笔下的“北京的春节”下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老舍主要描写了春节的那几天?

  二、精读课文,重点突破

  1、热闹的除夕

  从除夕这个日子中,你体会到北京的春节是热闹、团圆的

  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课文从哪些方面具体分述“热闹”?

  从“味、色、音、情”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

  写香味的'是哪一句?

  (1)指名读:你能把这香味读出来吗?

  (2)评价:你们闻到这酒肉的香味了吗?

  (3)再读-男生齐读师:这就是浓浓的年的香味呀!

  写颜色的是哪一句?写了哪些颜色?这色彩、这景象让人一下感受到过年的—喜庆

  (1)指名读:能通过朗读把喜庆传递出来好吗?

  (2)多喜庆呀!女生一起读

  写声音的是:引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联系你们的除夕夜,在这灯火通宵的夜晚除了鞭炮声还可能有什么声音?(歌声、笑声、谈话声等)这个晚上大家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这就叫——守岁。知道守岁意义吗?(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

  除夕也是团圆之时呀,引读——“在外面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团圆饭,守岁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年的情味儿。

  闭上眼,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这热闹团圆的除夕之夜吧!

  过年喽,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听着这喜庆的爆竹声,听着这欢快的音乐声,你似乎看见了什么样的场景?回忆起怎样的画面?

  除夕真热闹啊!让我们再来体会体会。

  这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看屏幕,读——

  这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读

  这还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读

  一句话一番景,老舍的语言就是简炼。

  2、正月初一

  过渡:如果说除夕是繁忙、热闹的,那么正月初一就是——悠闲、快乐的,所以文中说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

  都写了有哪些悠闲、快乐的事?最快乐的是(逛庙会)逛庙会,这也是北京老百姓过年的一个传统风俗。谁知道什么叫庙会?

  (出示课件) 一起逛逛庙会吧!庙会是小孩儿和年轻人的快乐世界。可买一大串的糖葫芦和棉花糖,可以欣赏无数的彩色风车,可以看各式各样的表演。

  多么快乐的日子呀,齐读第九自然段,一起再感受一下初一的快乐。

  3、元宵节

  过渡:如果说元宵是春节的一个**,那元宵的**就是——(花灯)找出描写灯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指名读)自由读读这些句子,说说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了什么?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出示课文插图)引读——同学们看课文的插图,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再读读这些句子,读出元宵的红火、美丽,读出这浓浓的年味。

  同学们看过我们今年元宵灯会吗?老师拍些灯会上照片请你们欣赏欣赏,能用课文中“有的……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写写你看到的花灯吗?

  在这红火而美丽的元宵节,家家户户、男女老少观灯赏月品元宵,心情多么舒畅,怪不得老舍先生由衷赞叹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四、阅读练笔,课外拓展

  1、今天,我们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到北京的春节那浓浓的年味,这年味就是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就是屋外烟花闪耀飘进鼻内的一股幽香;就是……

  2、拓展阅读:其实不同的人感受的春节是不一样的,梁实秋就不特别喜欢过年,斯妤又觉得过年是大忙特忙。课后请大家读一读“阅读链接”。

  3、小练笔:你眼中的春节又是什么样的呢?写下来。可以学习老舍先生按时间顺序写的方法,注意详略得当。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时间为序 详略得当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鸽血染红的求救信》教科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18课的一篇主体课文。它描写的是6位军人被困在北冰洋的海面上,面临生命危险。两只军鸽——奥斯卡和维娜不畏困难,牺牲了性命将信送到了总部,挽救了6位军人生命的故事,赞颂了两只军鸽舍生忘死、勇敢顽强的高贵品质。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14个生字,特别是要读准外国作品中音译过来的一些词语。理解课文中“神勇、危难、白浪滔天、乌云漫卷”等词语的意思。

  2.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通过具体的语句体会两只军鸽为救6位军人舍生忘死、勇敢顽强的高贵品质。并渗透动物是人类朋友,动物同样值得尊重的人文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升华情感。

  3.体会作者衬托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句子,体会两只军鸽舍生忘死、勇敢顽强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和感悟画面,体会两只军鸽的内心世界。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手段:

  阅读法、讨论法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1、在《悲怆奏鸣曲》中,出示墓碑的画面,师饱含深情地叙述:“在加拿大空军司令部的一个山坡上,静静地埋葬着两位特殊的英雄,墓前庄严地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读)此时,接着出示碑文:“神勇军鸽奥斯卡和维娜之墓,它们曾于危难中救过六名军人的性命。”

  2、如果你是第一次来到这块墓碑前读了这段碑文想深入了解些什么呢?我听出来了,你们都是在围绕“神勇和危难这两个词语发问的,(抓住关键词提问)师梳理学生提出的重要问题板书并相机理解词语

  “神勇危难”。这节课,我们将带着这些问题继续学习课文,齐读课题。

  3、问题是你们提的,说明你们动脑筋了。到哪里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呢?

  这么多问题,按照故事的前因后果,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哪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第一段。六位军人遇到了怎样的'危难?

  2、让我们来看看北极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出示图片)

  3、师:“在气候恶劣的白熊岛海域,飞机无法起飞,与外界能取得联系的无线电也中断了,这就意味着……,意味着……,还意味着……。”生命随时会受到威胁,处于危难中的六位军人把惟一的希望寄托在哪里?

  4、师:两只军鸽将带着重任飞向目的地,现在你就是罗伯特中将,即将和你朝夕相处的爱鸽分别,你会带着怎样的感情祝福它们呢?把你对两只爱鸽的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像刚才一样,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自读、指明读。师相机听了的谈感受。我听出来了……(配上音乐:大屏幕出示第2段中的部分文字)师配上音乐全班读。

  5、谁说动物不懂人的语言,谁说只有人才懂感情,两只军鸽看看主人的脸,又看看机窗外的风雪,似乎明白了任重而道远,但是它们却毅然振翅冲向风雪漫卷的长空。一路上,他们是怎样冲破暴风雪的?

  板书:冲出 暴风雪

  三、小组合作、细读精读

  1、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他们冲出暴风雪的句子,画下来,注意把意思和句子要画完整。

  2、点出关键词,你从这些关键词中体会出什么?

  学习方法:独立解决第一个问题,小组合作解决第二个问题。

  四、展示评价

  1、指名读。(板书:读)出示句子打分评价

  2、比较读:老师也想读一读,给我打打分,和你们比赛。师有意识漏读关键词。

  3、你们可不能像我那么粗心哦,从这些关键词中你体会出什么?(品)

  抓住关键词“不停、足足、三个多小时、才”指导全班再有感情朗读。品读课文、加深理解

  五、学习要求

  1、画出能表现军鸽神勇战胜北极枭和鹞鹰的句子。

  2、有感情的读一读这些句子。

  3、圈出句中关键词用心品味,谈一谈自己的体会或者感受。

  学习方法:独立解决第1个问题,小组合作解决第3个问题。

  师巡视做相关引导。

  展示评价:在学生进行汇报学习成果时,师相机出示几个关键的句子引导读好、体会好。

  师带领全班学习的句子和段落主要有以下三处

  A、奥斯卡突然改变了方向,箭一样斜着冲去。它拼命飞啊,飞啊,像流星,似闪电,终于摆脱了鹞鹰的攻击。

  B、它飞过大海,飞过群山,又足足飞了两天,终于看见了一个桅杆林立的军港。奥斯卡眼里淌出两滴眼泪,带着极度的饥饿和疲乏,一头栽了下去。

  C、对比读两只军鸽勇斗北极枭的段落。学生分角色读,从他们的朗读中你体会出什么?(北极枭越是凶猛,就越能体现军鸽的什么?)

  师生分角色读。(老师来当那只凶猛的北极枭,你们都是神勇的军鸽,让我们的搏斗通过读表现出来吧,)

  六、练习巩固,拓展提高

  在这样的音乐中,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此时的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或怎样的感情来读?

  七、达标检测、课堂小结

  说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鸽血染红的求救信

  冲出北极圈——奋勇

  勇斗北极鸮——英勇 神勇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理解“童年的朋友”的含义,体会作者对小熊朋友真挚的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珍惜所有带给我们快乐感受的事物。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童年的朋友”的含义。

  2、体会联想句的作用。

  教学方法:读写结合。

  教学准备:小黑板,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美好的童年时代有哪些好朋友。引导学生不仅说出陪伴自己玩耍的伙伴,还要说说无生命的玩具朋友。

  2、出示学生喜爱的玩具的图片,激发学生对玩具朋友的回忆。

  3、过渡:很多玩具朋友陪伴我们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代,今天,我们跟着一位外国作家走进他的童年,看一看他童年的朋友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

  1、学习生字。认读字音,理解字义。

  2、学习词语:拳击家、代替、形影不离、硬邦邦、沉默、克制。学生开火车领读词语。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文中“我”童年的朋友是谁?我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我童年的朋友是谁?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我和小熊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完成下面填空。

  (出示幻灯片):“我”一开始要当(拳击家),拿童年的朋友——小熊来(练拳),但是“我”后来想到(小熊曾经带给我的快乐),于是“我”改变主意,永远不想当(拳击家)了。

  四、品读感悟,理解课文。

  1、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小熊的?(颜色、眼睛、双手)

  2、具体说一说它的颜色、眼睛、双手分别是什么样的。

  3、想一想“我”和小熊以前的关系怎样?理解“形影不离”的意思?

  4、思考:“我”为什么流泪了。

  五、学习完这文章谈谈自己的感受。

  :童年是最美好的,童心是最可贵的,让我们善待自己童年的朋友,珍惜所有带给我们快乐感受的事物。

  六、体会联想句的作用(联想句能让句子中的事物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起来。)

  七、布置作业

  1、给下面的字加部首组成另一个字,再组词。

  青()()()()()()

  京()()()()()()

  2、把自己童年的一个玩具朋友介绍给同学,告诉大家发生在你们之间的故事。

  八、板书:童年的幻想丰富多彩、而且多变

  童年的朋友相当拳击手、要买沙袋、爸爸不肯

  找到小熊、勾起回忆、放弃练拳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随课文识字,理解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2.再读课文,感受领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教学重难点:识字、理解重点词语和练习朗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昨天你们预习了第五课,把你喜欢的树画下来了吗?谁愿意把自己的画贴到黑板上?

  2.学生上讲台贴画。

  3.大家画得很美,说明大家都很喜欢小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小树有关的课文,相信学完这篇课文后,同学们会更加喜欢小树的。

  4.师板书课题,生看大屏幕齐读课题两遍。

  5.“爷爷“这两个音节有什么不同?生答,师讲解后领读课题一遍。

  6.这篇课文藏着十个生字宝宝,老师把它们全找出来了,请看大屏幕。

  二、整体感知,随文识字

  1.出示课件:内容为本课要求认识的十个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想记哪个字,会记哪个字,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4.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认读生字,。

  5.认识四个新偏旁。

  6.把生字宝宝放回课文,生自渎课文。

  7.男女生比赛读课文。

  8.分自然段指名接力读课文。

  三、感受领悟

  1.出示课件,画面为: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北风一阵阵刮过,地上有许多落叶。小树在寒风里会说些什么?请生上台带头饰表演。

  2.课件画面:课文第一幅插图。爷爷在做什么?“暖和的衣裳”指的是什么?还有哪些东西也能让人觉得暖和。

  3.分组读第二自然段。

  4.课件画面:夏天到了,小树长得很茂盛。你觉得小树长得怎么样?你想夸夸小树吗?四人小组再次合作讨论:小树为什么能长得那么好?

  5.全班齐读第三自然段。

  6.听着你们读课文,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你们愿意帮我解决吗?为什么说小树是一把“绿色的'小伞”呢?谁愿意帮我?

  7.爷爷在树下乘凉,心情怎样?(高兴)那就让我们把爷爷这种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吧!全班一起读第三自然段。

  四、拓展学习

  1.小树为爷爷遮挡住了夏天炎热的阳光,其实,树木对人类的贡献可多着呢,你知道的还有哪些?

  2.课件出示小树遇到干旱、缺乏养料的画面。看到这些小树你有什么感觉?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小树?

  五、总结

  1.是的,只要我们对小树好,按时给它治病、穿衣,小树也会回报我们的。它能够为我们遮挡炎热的阳光,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等等。不仅对树,对任何一种事物,对人都是这样。只要你对他们好,你就会得到回报。记住有付出才有回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爷爷那样保护校园的每一棵小树,爱护身边的每一棵树木,那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城市就会像你们画上的那么美!

  2.课件出示:人类爱护树木,树木回报人类。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变脸》教案03-16

语文《丰碑》的教案03-01

语文《春》教案03-08

语文的教案【热】03-14

语文的教案【精】03-14

语文的教案【热门】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