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5-04 07:30:13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一.导入: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

  自古以来,分别都是痛苦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是燕太子丹与刺客荆珂之间的“壮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高适与董大之间的“慰别”;“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与孟浩然之间的“酒别”:“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景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情别”;“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这是贾至与王八员外之间的“愁别”;“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是白居易与客人之间的“惨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这是杜牧与妙龄歌女之间的“泪别”;“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苏轼与其亡妻之间的“梦别”;“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这是崔莺莺与张生之间的“苦别”。别有情,别有景,别有声,别有泪,别有长度,别有重量,别能消魂,别能减肌,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别时难舍难分,又是企盼早日相聚的急切。形形色色的分别,无不贯穿着一个主题:分别痛苦。真是“别”有滋味在心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雨霖铃”又是怎样写“别”的呢?--板书[雨霖铃]这首词描写了作者要离开汴京(开封)去各地漂泊时和他心爱的人难舍难分的痛苦心情。是柳永的代表作品之一,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二.学习诗歌,很讲究诵读。况且《雨霖铃》又是一首词作。

  我们知道,词是一种极具音乐性的诗体。那么好,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这首词。

  三.大家不要以为我们只能通过逐字逐句的推敲分析才能深刻地体会得到一篇文学作品的精妙之处。

  我一直在考虑,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判我们是否真正地把握了一篇文学作品。我觉得大家可以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在读文学作品的时候,我的心是不是和作者的心以同一个频率在跳动,我是否被感动了。如果你感动了,你又不妨用自己的声音把它表达出来。

  基于这种考虑,我想这样来确定我们这堂课的主题:声请并茂地品读《雨霖铃》。

  下面,我就想来试一下,我想用我的声音来诠释我所理解的《雨霖铃》。

  今天,我带来了三段音乐,请同学们帮我选择一个和《雨霖铃》的意境相应的配乐。选用背景音乐。

  教师范读。

  四、诵读不是比谁的气门长,不是看谁嗓门大。

  诵读有一定的艺术性要求。我们应当以一种和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情绪相协调的感情来掌控和润饰好我们的声音。正如我们不能把《满江红》唱得欣喜若狂,不能把《健康歌》唱得悲悲切切。所以,确定我们所诵读的作品的感情基调就很重要了。

  那么,《雨霖铃》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的提示信息--伤离别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发言讨论,互相补充印证。

  现在,我们可以这样来确定《雨霖铃》的感情基调:悲戚低沉。

  这首写离情的词,可谓淋漓尽致。这首词的上半片主要是写临别时的情景,下半片主要是写别后的情景。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语言简洁明了。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划心理。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上写离情别绪。好,请同学们酝酿一下情绪,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来朗诵一下这首词。学生齐诵。

  五、我们还可以把这首词处理得更细腻一些。要想用声音更细腻地处理这首词,有个前提,那就是得深刻地理解这首词。

  解读:明确:无比缠绵、无比依恋之际,天色已晚,雨刚停,无情的船夫催促上船。无心绪饮,却不能不饮,只能以酒消愁,希望将愁绪和酒一并饮下。本句在矛盾冲突中写出难舍难分之情。分析b句:为何凝噎?真的是无话可说吗?想说什么?明确:船夫催发,不得不发,执手告别,手握着手,紧紧不放,泪眼望着泪眼,此时忆昔日欢聚,想他日离分,无语中又有多少叮咛嘱咐,有多少柔情蜜意,但伤心泪流,千言万语,塞满了喉咙挤满了牙缝,情如潮涌,不知从何处说起。执手……凝噎\是情态的细致刻画,应属于特写镜头,让我们看到了哀婉缠绵、无比依恋、难舍难分的离别场面。而达到的艺术效果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过渡:这是在凄凉、凄楚的氛围之下,所展现的离人离别时刻的动人场面。为了把别后之愁更甚于离别之时的'情形表现出来,离人的未来又将处于怎样的情景之中呢?我们看下阙。在文中找出留恋和催发\说出想象之词

  解读第一句话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这句话,一眼看过去,就是一句写景的文字。就这句话,我的一个朋友曾经打了一个很有趣的比方,他说,这句话就好比是一篇日记的开头,仅仅是为了交代时间、地点、天气状况,所以我们应当以一种平和的叙述语气来读这句话(师用叙述语气范读),这样来处理好不好?

  生答:不好。师问:为什么?学生发言指出此句话虽明写景,却暗含情,环境氛围多悲戚之意。

  教师明确:这句话作者以凄凉的环境来暗寓他凄凉的离愁。所以,此句起调应起得低沉伤郁,句与句之间应做稍长的停顿,要读出悲、凉\的味道来。解读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零噎。

  现在,大家想象,你马上要和你的一个最要好的朋友分别,你到机场或车站去送他,两个人彼此握着对方的手,眼泪无声地落下,想开口安慰一下对方,可这一开口,到化成了一片哽咽唏嘘之声。

  让学生深入到这种情景中去,并试着用此种感情来读: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零噎。(进一步引导学生得出)此处写离别之情,当属离别之情的高潮。所以读这一句,语调应该来得更凄切一些。我想,这一句话由感情细腻的女生来读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女生朗读。

  解读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我想这样来读这句话,大家看行不行。师以一种极有气势的,昂扬爽朗的语调朗读。

  我读出这种气势没有?生答:读出来了。那么这样处理好不好呢?生答:不好。

  我读出这句话的味道没有?生答:没有。那我们这里该读出什么味道来?学生发言,认为老师的朗读处理方式违背了本词的基调,且这句话所写景象仍然饱含愁绪的。

  继续问:“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零噎。”这里只有因与心爱的人分别而造成的离愁吗?还有没有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起其他什么愁绪?

  学生讨论,并举手作答,得出结论:还有此去前途未卜,前途渺茫的身世之叹,失意之愁。

  教师总结,并提示读这一句的时候在凄切的基调上应加上苍茫厚重之感。

  这句话由男生来读比较合适。全体男生读此句。

  好了,上阕我们分析得比较熟透了。现在,我们酝酿一下情绪,然后带着刚才大家一起分析品味出来的微妙细腻的情绪把上阕来一次完美的表现。生齐读。

  下片,我先把它交给大家。用你自己的理解去表达。(作一个课下作业)

  分析下一阕:大家已经品读了上片,我们看下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和上阙哪些语句相应?本句的作用是什么?引导:重点看伤离别\和冷落清秋节明确:伤离别\总括上阙相看泪眼、无语凝噎\的情。冷落清秋节与上阙寒蝉凄切\、骤雨初歇相呼应本句既承上又启下,为了把别后之愁更甚于离别之时的情形表现出来,离人所设想的今宵\和此去经年将面对怎样的情景。

  重点分析一下---杨柳岸晓风残月[千古名句]。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来,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杨柳和离别似乎已经具有了必然的联系。酒醒后偏偏停在杨柳依依的岸边,难免使离人想到泪流满面、依依不舍的离别情景,怎能不叫人倍感伤痛。李憬《应天长》的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边病\,周邦彦《关河令》的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都明显的说明这种情况;晓风\乃秋天拂晓之风,比傍晚之风更凉,酒醒偏遇凉风吹,真叫人凉上加凉心更凉,晓风\无情地吹皱了离人凄冷的心。离人都希望去时有日,归时有期,月圆之时想必也是团圆之时。--但是,离别之人又偏偏遇上残月,如温庭筠《菩萨蛮》的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韦庄《荷叶杯》的惆怅晓莺残月,相别,都是把别情和这时候的景象联系起来说的(温词还提到柳\)。这里我们在谈以下“酒”和“愁”,李白曾有诗句“举杯消愁愁更愁”,李清照《念奴娇》“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闲滋味其实正是愁滋味。自古以来,酒与愁就是相联系的。词人断不料酒醒之后,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弯破镜\般的残月,使重圆\的希望化为泡影。本句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分明是这样一幅画面:倚着船舷的离人抚摸着岸边飘拂的垂柳,遥看挂在天边的一弯残月,凉风阵阵袭来,想起与恋人无语凝噎的离别情景,怎能不令人肝肠寸断!真是天亦凉人人更凉,借酒消愁的初衷不但没能实现,反而使自己陷入更加痛苦的境地。因此,本句很难确定是重在写景还是重在抒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境界,被传颂为千古绝唱,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b、良辰好景为何是虚设\?千种风情怎么会无处倾诉呢?明确:离开了心爱的人,自然没有心情去欣赏。这良辰好景\不是等于虚设吗?其实,不只是虚设,每遇良辰好景反而会引起对情人的思念,勾起无限的伤情。两情分离,欢情难再,知音难觅,凄凉倍至。因此,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小结:这是下阙离人设想的今宵和经年\所处的景与情,是想象之境,是离愁的进一步拓展。

  六总结扩展(整体回顾,强调情与景的关系):词的上阙在凄凉环境的衬托之下,写离别时难舍难分的情状。下阙设想远别后的思念和久别后的凄清。全词既写了眼前的离情,又写了未来的伤感。处处以景物衬托离情,情景分合,景为情设,而一切景语皆情语,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虚实相济。在情与景的交融中,演绎了一曲凄婉缠绵的离别之歌。

  欣赏北宋婉约派其他词。

  七、布置作业

  1、背诵2、预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3.豪放旷达《念奴娇》,婉约缠绵《雨霖铃》----苏柳词比较赏析

  八、板书设计:

  《雨霖铃》

  别前(实)--情语:执手相看泪眼

  景语情景交合

  情语实写:寒蝉雷雨虚实相济

  别后(虚)--景语虚写:烟波暮霭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通过预习课文掌握本课11个生字和13个新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继父对我这个残疾女孩的深沉的爱,以及我对继父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继父对我这个残疾女孩的深沉的爱,以及我对继父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看海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预习课文掌握本课11个生字和13个新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新词,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齐读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书,评议。

  2.纠正个别字的音、形、义

  3.听写生词

  三、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质疑

  四、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五、作业。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课后反思:

  学生在正确读课文的过程中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但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存在用词不准、主次不分的现象,仍不能灵活运用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人物言行体会继父对我这个残疾女孩的深沉的爱,以及我对继父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人物言行体会继父对我这个残疾女孩的深沉的爱,以及我对继父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看海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设计思想:

  这篇课文讲述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位平凡的继父,想尽一切办法帮助我——一个身材畸形的女孩,由此从不出家门成长为能独立生活、自食其力的人,表现了继父对我深沉的爱,以及我对继父的无比感激之情。文章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由于文中的人物都离学生有一定距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在读中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中,我把读、思、议、体会结合在一起,通过拓展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你对课文有了那些了解?

  2.继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理解课文。

  1.从文中找一找描写继父语言、动作的词句,体会继父的思想感情。

  2.学生默读课文——画批——体会

  3.对比河子的'变化

  读课文开头和结尾,设想过去的河子是如何生活的?现在的河子是如何生活的?

  4.思考:河子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

  5.看海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6.有感情的读开头和结尾,理解继父的良苦用心,我为什么无数次的对着继父的遗像说我看见了大海我看见了大海究竟指什么?

  三、拓展练习。

  河子对着继父的遗像还会说什么?

  四、小结。

  五、作业。

  完成练习

  板书设计:

  我看见了大海

  深沉的爱

  继父河子

  无比感激

  课后反思:

  通过对继父言行的分析,学生体会到继父对我这个残疾女孩的深沉的爱,以及我对继父的感激之情。很多同学在文章结尾的叙写中都能结合对文中人物的理解,充分表达自己对“继父”这个人物的理解,感情真挚。

  1.注重情感体验。

  课标中获知:情感是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目标,培养学生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感情,让学生与作者同喜同悲,教会学生敢爱敢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基于此,本课中,本人让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充分的讲授和适时的点拨,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逐步引导学生感受、领悟、欣赏课文的内涵。注重学生的体验,随着体验的深入,学生能感受到继父那无私、高尚、伟大的爱。

  2.渲染激情话语。

  整堂课,本人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着老师充分讲授和适时的点拨,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有着老师充满激情的优美语言的渲染在课堂上的闪光,使学生的心灵阳台多了一缕明媚的阳光。

语文教案 篇3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思在悟。

  2.设计多种方式,放飞学生想像的.翅膀,培养其思维的空间。

  3.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供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人性,激扬灵性服务。

  【教材分析】

  《幸福是什么》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人教版)第十册的补充教材,是一篇选读课文,要求学生能运用平时学到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受到童话美的熏陶,明白真正的幸福是什么给予人生的启迪。

  【教学目标】

  1.通过独立阅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明白真正的幸福是什么,体会情感、受到思想启迪。

  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学习方法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我们多么幸福》,师生共同放声歌唱。

  2.师:啊,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那幸福到底是什么呢?

  

语文教案 篇4

  课型: 略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德育目标: 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方法: 自主阅读,自读自悟。

  教学准备:

  1,导游线路的小黑板;

  2、天山景物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渡语

  学生自学

  带着过渡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

  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象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引导读通

  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

  二,引导第2自然段的学习

  如:作者在第2自然段中写了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水。读了这段话我仿佛见到了寂静的天山,又是充满生机的天山。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寂静的清凉世界。)

  师:我跟你们一样,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及其景物,是那么独特,那么令人神往。正像刚才同学们说的,这是一个寂静的,又是充满生机的地方。作者是

  如何具体、形象地描绘这一景物的呢?

  (再次默读课文)我觉得作者不仅仔细观察眼前的景物,而且能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确切的比喻,把天山的景物形象地描绘出来。

  你们觉得哪些想象和比喻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作者把雪峰比喻为白缎子,雪峰间的云影比作是银灰色的花朵,整个雪峰

  就变成像一块绣着花的白缎子,多漂亮呀!

  还有,作者把从峭壁断崖上泻下来的雪水比作银链,既写出了雪水的样子,又写出了它的光亮,多么生动啊!

  作者还把溪流抛起的浪花比作是盛开的白莲花,浪花像玲珑剔透的小水珠

  那么的美,多讨人喜爱,这里也流露了作者当时那种喜爱之情。

  师:我很赞同同学们的看法,的'确,生动形象的比喻能把所见的景物变得栩栩如生,让读者有亲临其境的感觉。除了比喻外,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去

  揣摩,欣赏?

  我还觉得作者用词很巧妙,很有特点,如一开头写“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这个“抛”字,写雪水流下时用“飞泻”这个词,让人感到雪水流下时很有气势。

  我觉得作者在写这些景物时,层次非常清楚,从蓝天到雪峰,接着写溶化的雪水,最后写雪水汇成的溪流从上到下,很有条理。

  师:说得好。描写景物,要注意按一定顺序写。

  这篇课文其余各段中都有很多写得生动的地方值得我们探究发现。现在

  请大家互相合作探究,等会儿把你们探究的成果与大家交流,好吗?

  合作学习

  你觉得 哪些语段、词句写的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里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班级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

  摘抄优美词句

  用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进行这样的摘录。

  作业

  复习词语卡。

  三板书设计

  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

  *七月的天山 密林幽静的美景 移步换景的方法

  深处的景象

  四.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5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任务。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较强的识字和写字能力、阅读与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综合运用语文素养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语文教学提倡学生开展独立阅读、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这既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发展学生个性品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

  二、教学背景分析:

  这一课是我从教以来上的第一节语文课,之前我几乎没接触过语文教学,经过听课以及和学生近两周的接触,我对五(7)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有些了解。这些学生是在吉老师的教导下成长起来的,相对普通五年级学生,他们有更强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我对语文教学极其生疏,不懂该怎样钻研教材;不懂该怎样用教材去教学生;更不懂该怎样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吉老师的常态课都上得的出神入化、游刃有余,学生的思维活跃、语言细腻精致,不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实践是很难达到那样的水平的,这就更使我紧张。我只是听了吉老师几节课,就斗胆教吉老师的学生,心里揣揣不安,但不管多困难,总要迈出第一步,哪怕失败,也是宝贵的。

  (一)教学内容分析:

  《松鼠》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出自法国博物家布丰之笔,文章用词凝练,用比喻、拟人等方法对松鼠的吃食、外形、居住、行动、搭窝、生育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精当的介绍,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松鼠的喜爱。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抓住文章重点词句,分析得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松鼠的,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思维活跃,有一定量的语言积累,比较善于对课文文本进行分析,有能力很好的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写作意图,体会作者情感。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尝试着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分析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使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通过分析课文,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通过背诵文章中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做一些语言积累。

  (四)教具:课件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朗读课文,了解作者是哪几个方面写松鼠的。

  (2)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对文章重点词句进行分析,了解怎样运用文字表达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了解本文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

  了解本文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四、教学过程设计: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生:喜欢。

  生:不喜欢。

  学生活动。

  学生朗读并思考。

  生:外形居住生活习性。

  生:漂亮、乖巧、驯良,讨人喜欢。

  生解释“漂亮”。

  生解释:“乖巧”。

  生解释“驯良”。

  生读第一段并画出描写松鼠漂亮的句子。

  生自由读自己画的描写松鼠漂亮的句子和重点词。

  生齐读描写松鼠漂亮的句子并分析。

  生用自己的话理解矫健、轻快、敏捷、机警等词语。

  生:生读“衬上一条”到“歇凉。”

  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

  生:原文更具体、形象。

  生:松鼠吃什么东西。

  生:读“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那句。

  生:用来形容人。

  生:布丰喜欢松鼠。

  生:布丰把松鼠当作人看待。

  生自由读。分析课文中的词句是怎样表达作者对小松鼠的喜爱的。

  生:居住渡溪储食搭窝生育。

  生:建筑师。

  生用课文中的话说说自己喜欢松鼠的.理由。

  师:你们喜欢小松鼠吗?

  师:我也喜欢小松鼠。

  师:相信你学习了

  教案《新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松鼠》教案》,来自网!

  《松鼠》一课你会喜欢上松鼠的。(板书:松鼠)

  师:我们来看看,法国博物学家布丰是怎样描绘松鼠的。

  师:请大家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松鼠的哪些方面,用曲线画出来。

  师:读过两遍课文之后,谁能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写松鼠的?

  教师引导。

  师:用一句话概括松鼠的特点。

  (板书漂亮、乖巧、驯良。)

  师:我们先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松鼠的漂亮的。读课文第一段,画出描写松鼠“漂亮”的句子。

  师:读一读你画的句子。

  师:大家都来读读。

  师:作者是怎样写松鼠的漂亮的?

  教师指导。

  什么叫清秀?

  松鼠眼睛闪闪发光,它的眼睛又不是灯泡,怎么发光?矫健,轻巧都是什么意思?

  教师辅助学生。

  清秀:美丽而不俗气。

  矫健:强壮有力。

  轻快:不费力。

  敏捷:迅速而灵敏。

  机警:对情况的变化觉察得快。

  玲珑:精巧细致。

  师:松鼠的尾巴最有特点,是怎样的?

  (课件出示原文“玲珑的小面孔”到“歇凉,”强调“衬、翘、躲、歇”等词。同时出示对比句子。)

  师:“衬”是什么意思?“翘”是什么意思?“躲、歇”又是什么意思?

  师帮助学生解析:

  “衬”:是衬托,表示松鼠已经很漂亮了,有了帽缨形的尾巴就更漂亮。

  “翘”:有动感,有活力。

  “躲”:松鼠拿自己的尾巴当做伞,躲避阳光,有情趣。

  “歇”:像人那样,累了就“歇着”,把松鼠当作人来描写,生动、有趣。

  师:对比上下两段,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作者用拟人的方法使文章更生动了。

  师:第一段还有哪些描写?

  师:“送”是什么意思?

  师:说明松鼠很优雅。

  师: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人的,作者为什么要用在松鼠身上

  师根据学生的提问辅助学生理解。

  师:从哪里写出了松鼠的可爱?

  师:谁为大家读一读。

  (出示课件:第四段,强调“先再用然后”等词。)

  (板书:先再用然后。)

  教师抓住重点词分析课文。

  师:松鼠就像我们人类的小小建---

  师:它的作品多么精巧、实用啊!松鼠真“乖巧”,它智慧、勤劳、关爱家人,和我们人类的情感使一样的啊!

  师:

  摘录下自己喜欢的段落,任选一段背诵。让我们记住这漂亮、乖巧、驯良的小松鼠。

  五、教学流程图:

  教学环节学生活动

  通读课文读通句子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概括段意

  抓住外形描写的词句分析第一段

  抓住语言特点分析第二段

  粗读第三段通过朗读分析课文了解写作方法

  抓住重点词分析第四段体会人文情感

  粗读第五段

  六、板书设计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针对学生的思考和发言,给与语言激励。对学习注意力分散的学生进行提示。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能从不同角度对文章的内容、人物、写作特色及主旨进行一句话概括。

  2、体会本文轻松活泼、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点与难点】

  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评价人物和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计划】 1课时

  【课前准备】:利用早读时间,充分阅读课文,勾画出重要的.字词,要求在早课时思考课后练习第一题,思考文章写了什么内容,人物形象及性格。

  【预习导学】:

  1、自主学习:朗读课文,勾画生字词,然后在书上给生字注音。

  发酵( ) 穆( ) 吆喝( ) 招徕( )贿赂( )

  查(姓 )( ) 忿忿( )然

  补充你认为容易写错或拼音错的字(5个)

  2、完成练习册上的 预习积累部分。

  3、记忆书下词语解释。将书中你不能理解的词语写在下面。

  4、你觉得文章哪个地方你还不能理解?写在下面。

  【合作探究】(30分钟)

  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根据自己的理解任选角度,用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

  出示:“本文写了……的故事”,同学们2分钟独立思考,然后汇报。

  2、引导学生交流汇报、小结。

  二、探究人物,挖掘人物个性。

  1、找出本文的出现的人物。

  2、以“……是一个……的人”句式说一句话,根据课文依据进行对人物个性的分析。要求: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人物进行分析,然后与小组成员交流、合作学习,每一组内的同学都要发言。

  3、学生汇报,从文内找出人物个性依据。

  4、拓展延伸:你最喜欢哪一个人物,为什么?

  三、朗读,品味本文写作特色

  1、读:自由朗读,可全文,可段落,可句子,自己喜欢。读的时候要做到声音响亮、感情充沛、读音准确、语速适中。

  2、赏:要求从不同角度进行品味,用“……写(用)得好,写出了……”的句子说一句话,同学们自由选择段、句、词甚至是标点都可以谈谈。小组学习,最后组内代表汇报。

  3、老师补充小结。

  四、体会、感悟,深入主旨。

  请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对本文进行一句话总结,谈读完文章后你的感想和体会。句式是“读完《选举风波》,我……”,(可从“我觉得”、“我感到”、“我认为”、“我想”……等方面来谈。)

  五、总结,同学们自己谈谈从本文中学到的自学方法。

  1、归纳上面四个句式分别从哪个角度入手的。

  2、学生总结后老师点评。

  六、拓展延伸:

  1、课外阅读秦文君的小说;

  2、综合性活动:编写课本剧

  【当堂检测】(5分钟)

  基础题――初显身手

  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上拼音。(10分) 招徕( ) 贿赂( ) 忌讳( ) 内疚( ) 巾帼( ) 茅塞顿开( ) 发酵( ) 舆论( ) 忿忿然( ) 耿耿于怀( )

  能力题――挑战自我(5分)

  2、根据意思在横线上填写词语。 ( ) :形容非常高兴或得意的神态。 ( ):危险已经过去,回想起来还感到害怕。 :豪华美丽,有气派。 ( ) :心事萦绕,不能忘怀。

  ( ):比喻首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 ):形容忽然理解、明白。

  3、拓展题――勇攀高峰 (5分) 小说想告诉少年朋友一个什么问题?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经典)08-19

语文教案[精选]07-28

语文教案(精选)08-02

[精选]语文教案08-02

(经典)语文教案09-14

【精选】语文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