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自制生字卡片、收集关于秋季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季。秋季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
二、读中识字。
1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分组互助读词语,再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认读(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字“层、尽、染、淡、登、翠、爽、壮”。)
4开火车读生字。
5 同桌卡片抽读。
三、朗读感悟。
1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2 分组试读,互相帮助,力求读正确。
3 多媒体演示秋季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4 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实际,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5 多种形式读。
(1)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美读,要求读得有感情。
(3)自由读给喜欢的小伙伴听。
四、在读中巩固识字。
1选词语,读词语。出示图片,选出与图上景色相对应的本课词语,读一读。
2分小组读“我会读”中的`词语,巩固认读生字。
3 自编字谜,在编字谜、猜字谜的过程中自主识字。
五、在应用中巩固识字。
1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语)。
2卡片游戏《找朋友》。
六、在写中巩固识字
1 认读字音。
2 根据规律分析字形,记住字形。
如,“宜”与“实”,上边都有一个宝盖儿,区别在于“宜”的下边是个“且”,“实”的下边是个“头”。
3 分组说说自己喜欢的记字方法。
4 说说难写的字和容易写错的字。
5 师范写,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注意指导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6 学生练习。
七、实践活动
“庆丰收”: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农民收获了粮食瓜果,我们收获了词语。分小组整理收集到的秋季的词语,在班上展示、交流,看谁获得了词语大丰收。
关于秋季的词语
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
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秋收立秋中秋节
语文教案 篇2
教案示例
重点:
①把握每一首作品怎样融情于景,通过创造出一种意境来表达自己的胸襟、情怀或生活情趣的。
②把握关键词的准确词义,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沧海》
(一)作家作品简介
(二)题解: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三)朗读诗歌指导:先范读再由学生试读。
(四)指导学生评析诗句。
逐句分析,先由学生分析,再由教师归纳。
重点落实以下问题:
1.全诗12行,除开头两行外都是写景,说说开头两行的作用。
2.区分一下哪几行写实景,哪几行写想象之景虚景。
3.写实景中有动有静,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归纳: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这是继承《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
第二层(水河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实景。
第三层(最后四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写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两个若字看出来的。
4.海是很难写的,可是读了这首诗,我们每个人大概都会感到海的伟大。这首诗究竟好在哪里呢?
(五)小结全诗的写作特色,并请同学们带着感情,再次朗诵这首诗歌。
(六)齐读齐背,抽查个别背诵。
二、《次北固山下》
(一)作家作品简介
(二)朗读这首诗
(三)指导学生评析诗句,整体把握诗的内容。
1.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图景吗?为什么要特地提到潮平?
3.江春入旧年一句中旧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时间?
4.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5.名句分析。海日两句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这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这样说有根据吗?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
6.这种乡愁并不使人感到低沉,请你体会其中的道理。
(四)当堂背诵。 由于诗的意境美、语言浅近而音韵和谐,应当比较易于成诵。
三、《望岳》
(一)作家作品简介。
(二)指导学生评析诗句。
重点讨论下列问题:
1.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2.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3. 泰山之北为故齐地,之南为放各地;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整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诗人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4.造化两句。问:神秀,指英灵之气,这是古人的说法。试联系前面一句说说这句的意思。
5.阴阳一句又是什么意思呢?
6.荡胸两句。大意已见注释。问:这两句写诗人望岳所见,试作具体描述。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7. 会当两句。绝顶,极顶,指玉皇项。问:诗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却能一览(全都看到)众山小,这说明了什么?
(三)背诵指导。
第二课时
四、《如梦令》
(一)作家作品简介
(二)教师领读这首词。
(三)指导学生评析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所叙述的事发生在哪一个季节?
它是词人当天写的吗?为什么词人经常想到这件事呢?
(四)练习背诵。学生试背后,教师略说读的.节奏,再领读一次,务求节奏鲜明。
(五)继续讨论,深化理解。
1.这首词记的是女词人的一次郊游,是她独自去的吗?
2. 为什么会误入呢?还有别的原因没有?
3. 什么时候发现误入的?
4.既误人,慢慢划出去,不也行吗?
5. 你能想象出争渡的情景吗?
6.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完整地叙述这件事的经过。
(六)教师再次领读。
(七)小结
五、《西江月》
(一)作家作品简介。
(二)题解
这首词有个题目夜行黄沙道中,黄沙,即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辛弃疾退隐上饶带湖期间,经常行经风景优美的黄沙进中。
(三)教师领读全词一至二遍,着力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也可让学生试读。
(四)指导学生解析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 词人这次夜行的路程长不长?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2.路长,为什么要夜行?这时是什么季节?
3. 说丰年的是谁?
4.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叙述上片的内容。
5.下片一开始就说七八个星天外,这意味着什么?
6. 两三点雨山前,雨不大嘛,词人着急么?
7.词人此刻一定是快步急行,他对这条路熟悉么?
8.再看最后两句,注释里的话跟词人的表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用倒语?
9.补充解释:词中常常出现倒语,有的出于表达内容的需要,有的出于押韵的需要,更多的是两种需要兼而有之,这两句就是这样。
10. 由学生创造性地表述下片内容间参照上片的表述方式。
(五)小结这首词的写作特点
教案点评:
以朗读带动教学,在朗读中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朦胧诗的特点及背景,理解“变奏曲”的含义。
2、掌握本课10个重点生字的音、形,理解本课重点词语的含义。
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义,学会珍惜美好生活。
教学教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2分钟)
朦胧诗: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文革后期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发表了一种新风格的诗。
这种诗,有三四十年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文学报刊上了。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这首诗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
《星星变奏曲》是江河写的一首朦胧诗。朦胧诗有一个很突出的艺术特点就是不直接表现或呈现思想感情,而总是借助一些物象来暗示或间接地表现经验等,在本诗中,作者用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等来象征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而用夜、冰雪、冻僵的夜晚、僵地、被风吹落的星星等来代表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等,这样使得这首诗含蓄朦胧,意境优美。
这首抒情诗以“星星”象征_光明,但诗中的“星星”又有其特定的情境和意味,即它所显现的不是阳光普照的光明,而是黑夜中闪现的光明,寄托了诗人在现实中执着追求的理想.全诗由两节组成,每节十六行,都以”如果……”的假设句起头,具有一气呵成的气势.整首诗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抒情写意,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显示诗人对光明的渴求。
二、检查预习,双基训练。(5分钟)(学生课前完成,上课时小组互评。)
1、重点字识记。
静谧 憧 憬 劫 难 闪烁
m 足珍贵 nng 望 寂m f 盖 冻jiāng
2、重点词语掌握。
静谧: 憧憬: 劫难:
3、文学知识。
本诗作者是 ,作品选自 。
三、合作探究,理解品味(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组研讨、学生展示。)
(一)有情感地朗读本首诗。
(二)学生读文探究,思考、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答: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答:
3、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答:
4、朦胧诗有一个很突出的艺术特点就是不直接表现或呈现思想感情,而总是借助一些物象来暗示或间接地表现经验等,在本诗中,作者用来象征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的物象有哪些,用来代表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又有哪些?这种物象的运用在写作中对诗歌思想感情的表达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
5、“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
答:
6、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答:
7、试着在自己的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概括这首诗的主题(结合课文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关于本诗的写作背景)
答:
四、课堂小结(3分钟)(教师或学生总结。)
五、反复朗诵。(7分钟)(学生朗读,小组进行朗读比赛展示。)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2个生字。
2. 感受珍珠泉的美丽、可爱,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3. 了解课文记叙的顺序。
教学重点
了解珍珠泉的美丽和可爱,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了解课文记叙的顺序。
教学准备
珍珠泉的教学挂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想象听到的景象。
2. 学生谈自己想象到的景象,再次激发阅读兴趣。
三、 学生自读课文,交流学习体会,学习生字。
1. 先读读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2. 对第一次的想象内容进行补充,并让学生读国出的有关语句,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 根据学生选择的句子进行组合,把选择同样语句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起朗读,讨论自己的体会。
(2) 各学习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反复诵读,教师进行点拨并指导朗读。
(3) 让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其他同学倾听,对他们的想法进行补充、质疑。
(4) 齐读全文。
四、 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
1.(出示练习)文章先介绍了珍珠泉在_______,接着重点描述了珍珠泉周围的._______,以及潭底冒出的 _______,最后抒发了作者对珍珠泉的_______之情。
2.学习小组讨论完成练习。
五、 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六、 小结,激发习作和课外阅读的兴趣。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简析
本课教材由3部分组成:一是以古诗《山村》为识字材料,通过引导学生熟读这首诗来进行识字;二是要求认识和会写的生字;三是组词练习,插图中导读小伙伴龙龙和文文正在进行组词练习。这些材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其中的“四、五、六、七、十”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通过诵读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咱们一起来猜一个谜语:
两棵小树十个叉,
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还会画,
天天干活不说话。
谁知道谜底是什么?(手)对,这则谜语的谜底是“手”。两只小手共有几个手指头?大家赶快数一数。(学生边数教师边在黑板上板书“1、2、3、4、5、6、7、8、9、10”10个数字。)
2.这10个数字还可以分别用10个汉字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10个汉字,怎么样?(板书课题,并领读)
(学生对新知的构建是在新知与已有经验和现有认识水平的碰撞中实现的。为促进新知的构建,教师先用学生喜欢的猜谜语导入新课,把“1~10”与10个表示数字的汉字联系起来,提前渗透文本内容,实现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新知的有机结合,可增强学习兴趣,减缓学习坡度。)
二、学习古诗,认读生字
1.我国宋代有个叫邵雍的诗人,把这10个汉字都写在一首诗里面,想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请大家翻开课本第42页看“识字(1)”——《山村》。现在,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一读这首小诗,然后在诗中找出“一至十”这10个汉字,并用你喜欢的符号画出不认识的字。(生自由读文)
2.谁想把这首小诗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想要解决自己不认识的字应该怎么做?(让学生总结,通过认真听别人读来解决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进行听读识字。)
3.通过听和读,你认识了哪几个生字,到投影前指着文中的生字领着大家读一读好吗?
4.现在,有几个淘气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跑了出来,你能认出他们吗?(出示生字卡片:山、村、台、九、枝。指名认读、抢读。)
(由于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识字课,在教学时应该适当降低难度,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然后让他们自主阅读与其他多种方式阅读相结合,用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把诗读熟,并做到不漏字、不添字,准确,通顺。)
三、指导朗读,探究方法
1.这首诗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一路走去二三里,不远处有个小山村,村里有四五户人家升起了炊烟,六七座亭台掩映在绿树丛中,鲜花簇簇,一片恬静美丽的景象。(教师边用语言描绘边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勾画出诗中描述的美景。)大家看(指板画),美吗?现在,你想怎么读这首诗?
(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2.现在老师也想读读这首诗,你们想听吗?
(让学生通过听老师范读和评价老师的朗读,意识到读古诗不但声音要响亮,还要注意节奏的抑扬顿挫。)
3.谁想读给大家听?(指名读之后由其他同学评一评,再指几生读一读,评一评。)
4.同学们知道了这么多读古诗的窍门,你们有信心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读一读看看。(生同桌间互读互听。)
5.谁能试着把它背下来?
(学生自由背诵,同桌检查背诵,指名背诵。)
6.同学们背得真好!还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
(引导学生把图画和诗句对应起来,加强语言和意象的联系,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再通过反复的朗读、背诵,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语感。)
四、小组合作,学习写字
1.这节课我们不但诵读了古诗,还认识了这几个生字(出示:四、五、六、七、十)可是,这5个生字是我们应该会写的,老师问问你们能不能把它们写好啊?
2.首先我们来学写"四"字,大家看一看这个字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四”字的第2笔是“横折”,第4笔叫“竖弯”,探究"四"字的书写规则:先外后内再封口。)
(师先范写,然后要求生练习写3~5个。生写时师巡视检查指导,注意搜集典型进行评议。)
3.现在我们再来学写“五”字。(注意:要给学生讲清楚各个笔画,特别要提示“横折”为一笔,规则为:从上到下。)
4.学写"六"字。(板书:六。指名说一说写“六”字应注意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到“六”字的撇不能写成竖或点,点不能写成竖或捺。)
5.学写"七"。(指名到黑板上田字格中书写“七”,注意“七”字中的横要略斜。)
6.学习书写“十”。
(引导学生观察横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一”写在横中线上,“|”写在竖中线上,学生自己练习写,反馈、评议。)
7.请同学们把每个字再写一写,写完了请同桌评一评。
(认识生字、写生字是本课的重点,教学时,要调动学生开动脑筋,自己观察、认识新笔画“横折钩”“竖弯”。指导学生书写时,重在指导学生掌握笔顺和书写规则,注意间架结构。)
五、拓展延伸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都学到什么啦?(引导学生整理学过的知识,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2.在这首古诗中,作者把表示数目的10个汉字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美丽、恬静的山村风景。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词语也用到了这些数字。(出示卡片:四面八方)你能试一试用今天学过的字组成一些词语吗?
(利用本课所学的字进行扩词练习,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应用,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3.同学们也可以回家试给这首诗配上画,并在上面写一写今天学到的生字,让爸爸妈妈也来分享一下这首古诗中的美好意境,好吗?
【教学总结】
《山村》是一首富有情趣的古代童谣,说的是郊外幽美的景象: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住着几户人家。山里有几座亭台,树上、路边盛开着各色的花,非常富有诗情画意。这是本册课本出现的第一篇识字的课文,课文中出现的是最常用的十个数字,很多小朋友可能已经在生活中认识了,因此难度不是很大。内容方面,一方面借助课文的插图让学生边读边点一点每句诗说的是图中的哪部分来理解诗意,另一个方面,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娓娓动听的话语,描绘诗中的景象,让学生萌发对”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的乡村美景的向往,更重要的是还运用了各种形式的朗读来让学生感悟诗中描绘的景象。
识字是写作和阅读的基础,也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本学期我根据儿童年龄特点,采取各种有效的途径,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下面,我谈谈本节识字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1.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我想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从而激起学生探索祖国文字奥秘的欲望,对学习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2.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3.给字配“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识字教学中,我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语文教案 篇6
一、入课。
1、引导学生读课题三遍,说说:
你对猫了解多少?
2、生各舒己见,师不作引导。
3、小结。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课文,用“——”划出生字新词,碰到读不通的多读读,把课文读正确。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在指导时,可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在热烈的气氛中,让那些中、下生能多练练读读,有信心参加到读课文的队伍中来)
2、师生交流,评价反馈。
3、默读课文,要求:
a.仔细读,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哪两种猫?你能在每种猫前加一个适当的数量词吗?
b.按音、形、意要求自学生字新词。
c.在课文中不懂的'地方打上记号。
4、检查预习情况。
A、检查生字新词。
a.谁想读读课文中的生字,你有信心读好吗?
b.生自愿读词语,生评价
c.注意“评、蹭”是后鼻音的读法,注意“耍、遭、殃”的写法。
教师出示课件(课件上有本课的新词跳跃)
上面有哪个词语你认识?你能讲讲它大概是什么意思吗?
你讲得好,老师让你在屏幕上抓主它,看看它的真面目。
生说,教师引导。
B、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两种猫?板书:
大
猫
小
再说说你能在前面加一个什么数量词?板书:
( (一只)大
猫
((一群 )小
三、分段
1、 提问:那你觉得课文应该分几段?
2、生分段,教师引导。
3、老师请你找一找,能概括全段意思的句子。
(第一段的句子是: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第二段的句子是: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四、教师小结:
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12-19
语文教案12-19
语文教案12-20
语文教案12-17
语文劝学教案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