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5-26 15:32:50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一、激趣定向

  上课前我先做个小调查,我们班有没有会下棋的?会的同学请举手。这么多同学会!那大家在下棋的过程中有没有非常有趣的事(生讲)这么有意思!我都被感染了。那大家也一定迫不及待的想对弈一盘吧?不过,大家要先忍耐一下棋瘾,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梁实秋老先生的这盘棋。(板书:下棋)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速度课文要求有:(课件)

  (1)、利用工具书、课下注释解决生字词。

  (2)、回答问题:文章围绕什么字展开的?写了那些的棋人棋事

  课文读完了吧?以前我们班的课堂上是男同学表现出色还是女同学表现出色?(都自夸)看来大家都是自我欣赏,要不,这节课我们男女同学正式来比个高低怎么样?(好!)字词有困难的同学请举手?你说。谁帮忙?老师这里也有几个字词需要大家帮忙解决。(课件)

  给加点的字注音:

  噎嗝 诮骂 鹌鹑 排闼

  解词:索然寡味 自怨自艾

  看来同学们识字解词的能力很强!接着我们解决第二个问题。文中围绕什么字展开?写了那些棋人棋事?

  棋人有:太有涵养的人、慢性的人、急性的人、争棋人(如:斤斤计较而因小失大者,有不拘小节而眼观全局者,有短兵相接做生死斗者,有各自为战而旗鼓相当者,有赶尽杀绝而一步不让者,有好勇斗狠同归于尽者),观棋者。

  三、品味赏析

  同学们初读课文读的不错!本文作者将人物描写的惟妙惟肖这也得益于作者独具匠心的语言,请同学们细读课文找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如语言特点、句、段、写作手法等等),并谈谈理由。(课件)

  同学们可能找出的句子有:

  1、杀死他一大块,或是抽了他一个车,他神色自若,不动火,不生气,好像是无关痛痒,使你觉得索然寡味。(作者的描写很细腻,语言也有趣)

  2、当你给对方一个威胁的时候……或红头涨脸如关公,种种现象,不一而足。(这组句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语言很生动也很幽默、诙谐)

  3、有斤斤计较而因小失大者,有不拘小节而眼观全局者,有短兵相接做生死斗者,有各自为战而旗鼓相当者,有赶尽杀绝而一步不让者,有好勇斗狠同归于尽者(这组句子运用排比修辞,也运用很多的成语,写的各种人很像我们生活中的几种人)

  4、喜欢文中描写观棋者的那一段,语言很诙谐,很有意思。

  同学们找出这么多精彩的句子,老师也有喜欢的部分。我也很欣赏文中描写观棋人的.一段,真是妙趣横生!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近观棋的现场揣摩一下人物的心理好不好?这里我有一个小提议:一会儿,我将用动画展现这部分的场面和文字,同学们可以根据你揣摩的人物心理试着给图像配配音怎么样?有兴趣吗?同学们先读课文准备一下!好了,现在我们开始,我将播放两遍,第一遍同学们把握速度了解内容,第二遍配音开始,明白吗?

  第一遍看完了,同学们还需要再准备吗?那好,你自己再揣摩一下。

  谁起来尝试?

  哪位同学点评一下?

  四、合作质疑

  从观棋者的表情我们可以读出:观棋而不语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但是观棋言语会迎来下棋者的痛骂,那么同学们(课件)

  你们认为观棋到底应不应该语?

  同学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的都很有道理。但老师还是提倡同学们说话要分场合,要把握一个“度”字。

  问题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而钥匙就在你自己的手中。对于本文你都有哪些的疑惑可以提出来小组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写在疑难卡片上交到我这里来。

  由于时间的关系对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我们不能一一的解决,但我觉得这个小组的问题很有价值,他们的问题是这样的:

  以前我们也曾经读过一篇题目是《人生如棋》的文,不知道本文有没有影射出人生?谁来帮忙解决?

  很好!问题提的好,答的也很棒!有句话“棋盘小舞台,人生大棋局”。的确,人生如棋,棋如人生,下棋是人生的一个缩影,它可以影射出不同的人对待生活的不同的态度。

  五、拓展升华

  相信同学们在假期中一定如约的看过雅典奥运会吧?这场奥运会曾经给我们带来许多次的惊心动魄,许多个今夜无眠。其中最震撼亿万观众心灵的要数中国女排与俄罗斯女排的那一战。两个国家的教练陪伴着我们由预赛打进决赛。他们的风格是不是一样的?有什么不一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两个人?

  同学们说的很好!每个人对待人生的态度是迥然不同的。我觉得这两个教练他们都执著于自己的球队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都是成功的。所以,我们无需改变自己的个性,但我们可以在遵循个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检验自己锻造自己达到百炼成钢。

  六、、谈收获

  这节课我们由小小的棋盘引发了诸多的讨论,回过头来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同学们的收获都很多,我很高兴。最后老师要告诉你一句话:既然人生如棋,那么作为棋手的我们何不为避免出现悔棋而朝朝谨慎呢?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17、石头书》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理解课文,知道“石头书”指的是什么?“书”里有什么学问,应该怎样读这本“书”。

  一 导入新课

  (1)(指着石头)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2)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这些石头,你们还想不想继续探索这些石头的奥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石头书》。

  (3)检查朗读:指名分节读课文。

  过渡:课文中有这样一个词“刨根问底”,谁知道是什么意思?

  做学问就要有刨根问底的精神,这节课,我就要看一看哪位同学能做到“刨根问底”。

  (4)我的十分钟

  师:“什么”这个词在文中出现了两次,意思一样不一样?

  生讨论

  师总结:同样的词,用在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意思不一定一样。

  想一想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生思考 交流

  生:《蒲公英》一课中“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第一个“有什么意思”的意思是情趣。

  第二个“有什么意思”的意思是意义。

  “如果我们光读书,却不用心思考,提不出问题,这可是个问题”

  “提不出问题”的“问题”是想回答的题目。

  “这可是个问题”的“问题”是值得注意的地方

  师:例子举得不错,两个“意思”“问题”的意思的确不一样,通过刚才的讨论,你

  明白了什么?

  生:我明白了,有些词语,用在不同的地方,他们所表达的意思不一定一样,我们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二 质疑激趣,精读课文。

  1书上有这样一句话。出示:

  “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呀,我们也要学会读这本书。”

  (1)指名读这句话。

  (2)看到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根据学生回答相继出示:石头怎么做成书呢?

  “石头书”里有哪些学问呢?

  该怎么读这本“石头书”呢?

  2 这三个问题其实很简单,答案就在课文里,现在请你自己读读课文,读完后再与同座同学交流交流。(给予充分的时间)

  3全班交流。

  (1)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在第几小节?谁把这一小节读一读,再回答第一个问题。板书:石头 像 书

  a听同学们这样说,老师倒有个问题了:石头怎么能像书呢?你看我们平常用的书,语文书啦,思品书啦,它们都有什么特点?(板书:一页一页,字、画,获得知识)。 b 而这石头光秃秃的,怎么看也看不出它哪儿像书呀?你能帮老师解答吗?怎 么才能找到答案?

  老师教你一种读书方法。拿出笔,一边默读一边想: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了石头像书?用笔在这些自然段前做一个记号。

  C交流:你找的是哪一自然段?把这一段读一读。(第五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写了石头哪儿像书?(一页一页)

  指导朗读这一段。

  练习说话。用“因为---所以---”说一说为什么说石头像书?

  d 按以上步骤完成第七、九自然段。

  (2)我们读书能获得知识,那石头会告诉我们什么呢?

  a 自由读十一、十三自然段。

  b指名回答。

  C练习说话:(出示)

  化石告诉我们:这里曾是( )。后来,这里变成了( )。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 ),这里又变成了( )。石头书会告诉我们( )

  (3)川川和磊磊听了叔叔的.话后高兴地说“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呀,我们也要学会读这本书。”这里的“读”是我们平常读书的读吗?那这个“读”字该怎么理解?

  (读:钻研、探索)

  (3)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 总结全文

  1、说说“石头书”的含义。

  2、理解练习

  1)、填空:

  (1)石头就是书,不仅因为它 的,就像 ,而且因为石头书上也有字和画。“字”指 、 和 ,“画”指 。(2)“它能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草,还有许多昆虫。”中“它”指 。从 ,我知道这里曾是一片密林;从 ,我知道后来这里变成了大海。

  2)、课外阅读:《奇怪的大石头》

  3、小结:今天,我们跟随作者阅读了“石头书”,了解了石头里竟蕴含了这么多的学问。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类似“石头书”这样的事物,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研究。我们现在应该努力学习,掌握知识,长大了去揭示那些奥秘。

  四 布置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自主练习

  1、“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它和哪个歇后语的意思相近?

  2、川川和磊磊从石头书中“刨”到了哪些学问?

  板书设计

  石头→书

  一层一层 一页一页

  雨痕、波痕…… 字

  树叶、贝壳、小鱼…… 画

  告诉…… 获得知识

  智慧瞬间

  拓展阅读

  化石小资料:

  简单地说,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时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我们把这些石化了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

  人物小故事:

  奇怪的大石头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小时候,他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每次他都受藏在一块大石头的后面。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李四光跑去问老师,老师想了想,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是谁把它放在哪儿的呢?”

  “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

  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冰川活动的遗迹。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语文教案 篇3

  《熟悉的脚印》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3个生字,会写其中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前后照应的写用方法,知道尼基申是怎样走出森林的。

  3.懂得知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分析尼基申是如何根据狗的脚印走出森林的。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

  教学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识记生字,熟读课文。

  2.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一、联系生活,引入课题

  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提问:你熟悉哪些动物的脚印呢?学生自由回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边读全文,边标出自然段序号。

  2.标出本课要学习的生字。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和不理解的生词

  1.出示生字、生词卡片。

  2.学生利用拼音试读。

  3.教师教读。

  4.易混字的辨析。

  “熟、顺、叉、守”都是翘舌音,不要读成了平舌音。“互相”的“互”读“hù”,不读“fù”。

  四、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所处的位置。

  2.描红。

  3.难写字的`指导。诉:左窄右宽,注意不要将最后一点写掉了。

  4.请学生上黑板写,老师进行纠错,再次指导。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内容,知道尼基申是怎样走出森林的。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的方法。

  一、复习检查

  听写生字。

  指名学生读课文。

  二、认读生字

  1.出示认读字

  xī biàn pèng shòu hǒu

  悉 辨 碰 兽 吼

  2.老师范读

  3.学生上台教读。

  4.多种形式认读。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读全文,找出文中的问句,并做上记号。

  (1)读第一个问句:“怎样才能走出森林呢?”

  (2)再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孩子们怎么会走进森林的?读出嬉戏的高兴劲儿和迷路后的害怕与恐惧。

  (3)启发想象:孩子们此时会是一种什么样子。

  (4)读第二个问句:“你是沿着什么脚印带我们回来的?”思考:这个问题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孩子们为什么会向尼基申提出这么个问题?体会他们是怎样向尼基申提出这个问题的?

  (5)指导读这段话,读出疑问的语气。

  2.再读全文。

  思考:为什么尼基申知道这是狗的脚印而其他孩子们都不知道呢?

  四、思路拓展

  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1.学生充分交流,选取若干代表发表看法。

  2.老师小结:遇事多动脑筋,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当然,动脑筋的前提是必须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

  五、指导朗读

  1.把课文读正确。

  2.把课文读流利。

  3.最后一自然段要读出尼基申自豪的神情。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本课的生字。

  2.句子练习。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互( hù fù )顺(shun sùn )熟( shú sú )守(sǒu shǒu)

  二、比一比,组词

  叉( )互( )诉( )顺( )

  又( )工( )折( )须( )

  三、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觉 还

  四、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一会儿……一会儿……

  五、谈谈学完本课后对你大的启发教育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找出字的部首,提高部首查字的速度和能力;

  2. 能根据意思写出词语,能给同类词语加上一个总的名称;

  3. 能正确地把前后相关的内容,恰当地连接起来成为一个句子,能按要求写判断句;

  4. 能找出句子中打比方的部分,理解比喻句的意思,体会打比方的作用;

  5. 能按时间顺序,把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二、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目标:完成1~4题

  二、过程

  1. 自学1~4题,用铅笔独自做题;

  2. 交流自学情况;

  第一题

  课件展示正确答案,核对、订正;

  小结:1)左右两边都是部首,一般查左不查右;

  2)半包围结构的字查外不查内;

  第二题

  补充:1)几个人同时说,同样的话( )

  2)由于受感动面产生恭敬,敬佩的感情( )

  3)不分白天黑夜( )

  4)好多人紧紧地围在一起( )

  第三题

  交流,点拨改正;

  第四题

  1) 说说“金色的斜阳”“耀眼的太阳”,“灿烂的朝阳”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候?

  2) 说说“斜阳、太阳、朝阳”,谁“高挂天空”?谁“映红水面”?谁“照亮了大地”?

  3) 检查标点;

  4) 齐读,用朗读表现出美丽的景色。

  第二课时

  一、目标:练习5~7题

  二、过程

  1.指导完成第5题

  1) 齐读第1句,说说还可以说“葡萄沟是怎样的`地方”;

  2) 独立完成第2句,然后指名交流不同的说法;

  3) 独立完成第3句,然后指名交流不同的说法;

  4) 独立完成第4句;

  5) 练习说话;

  仿照题目的句子介绍其他地方的情况;

  独立写句;

  交流;

  2.指导完成第6题

  1)抽读

  比较梨树上青青的果实,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躲在翠绿的;

  树上青青的果实,躲在翠绿的叶子中间;

  2)比较句子,说说用上比喻有什么好处,

  3)独立划句,同桌交流,划线部分在打比方部分的句子中有什么作用?

  4)交流,进一步体会打比方的作用;

  5)说说打比方的句子;

  3.指导完成第7题;

  1)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2)自读句子,并用线画出句子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3)结合每个时间段所发生的事情,独立编号;

  4)交流;

  5)连句成段,齐读;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煅炼学生口述能力,培养学生语感

  过程与方法:小组学习、自主阅读

  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人物描写,揣摩人物性格。

  把握文章的主题,启发与鼓励学生发现独特的见解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人物描写,揣摩人物性格。

  把握金钱与亲情的关系,启发与鼓励学生自我表达。

  教学设计:

  一、导入:首先谈话导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二、整体感知

  1、了解预习情况,理清人物关系(课件出示)

  让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各自口述撰写的于勒这个人物的小传。

  于勒身世浮沉,际遇坎坷,少年浪荡,中年得意,老年沦落,你能给这个人物写一个名片吗?

  于勒的名片

  姓名: ( )

  国别: ( 法国)

  生活年代:( 19世纪后期 )

  主要事迹:少年浪荡,中年得意,老年沦落

  获得荣誉:正直的人、有良心的,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 这个家伙

  这个小子,这个贼,这个流氓

  2、学生自由结合文本,了解于勒的际遇。

  3、围绕于勒的'个人际遇 ,对他个人的称呼,或者评价是怎样的,你能从文章中找出来吗?

  4、结合对于勒这个人物的平价,让学生围绕于勒地评价展开对课文人物形象地分析,勾画圈点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设问:人们对待于勒的态度有什么样的不同?

  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境,从文章中找出向对应的语句,加强师生的对话。

  三,赏析人物的描写

  分组讨论揣摩人物描写的方法,分析人物的性格。紧紧结合语言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抓住神态描写,分组讨论,具体分析。

  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

  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

  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

  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学生根据讨论,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 并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神态。

  四:拓展延伸

  1、教师小结:古往今来,人们对金钱物欲的渴望,往往会超越真理、良知的防线,我国古代苏秦也有这样一段富有戏剧性的际遇。(补充苏秦的事例)

  2、 课内小练习

  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___;钱可以买到珠宝,但买不到_____;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买不到____;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买不到____;钱可以买到纸笔,但买不到文思;钱可以买到献媚,但买不到尊敬;钱可以买到伙伴,但买不到朋友;钱可以买到服从,但买不到忠诚;钱可以买到权势,但买不到实学;钱可以买到武器,但买不到和平;钱可以买到小人的心,但买不到君子的志气。

  3、下面几则关于金钱的名言,或许让我们理智的看待金钱,千万不能沦为金钱的奴隶。

  1.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无间起来,迫使互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马克思)

  2.金钱是一个无底的大海,荣誉,良心,和真理都可以灭在其中。

  3.如果你把金钱当成了上帝,它就像魔鬼一样折磨你。(出示小黑板)

  四:课外作业设计

  假如时过境迁,于勒又发达了,他给菲利普夫妇又来信了,请你以“于勒叔叔又来信了 ”为题目,写一篇小短文 。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自己经历活动片断多种形式的再现、感受,培养孩子们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善于表达的良好学习品质。

  2、通过老师创设情境和有力的引导,让学生轻松完成由说到写的表达需求,并培养孩子乐说、乐写,并能说写出自己感受与体验。

  3、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培养孩子积极向上、团结进取的情感。

  4、初步培养孩子认真倾听及点评他人作品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能说清楚、写明白自己在活动中印象最深的一幕,有自己感受与体验。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孩子们,这个星期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大型活动,我们还沉浸在快乐之中,想不想再回放一下在运动场上的`精彩场面?

  (二)搭建平台,小组合作

  1、孩子们,大家在运动会中快乐吗?

  我们的口号是——

  2、一起说说有些什么比赛?除此之外,还有勇敢的健将风采又有怎样的表现?

  3、这么多活动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点生说,边评价边出示要求)

  要求:

  1)比赛前的气氛怎样?你看到了什么?。

  2)大家比赛时的动作一样吗?你注意观察了哪位运动员的动作、语言、神态?。

  3)如果你是运动员,你参加比赛时有什么体验和感受?。

  4、请生说,看谁得星多。(边说边点评)

  5、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点评。

  (三)营造氛围,个性交流

  1、指名交流,边听边引导评价(按要求引导评价):

  (四)由说到写,自由表达

  1、运动会中的精彩还有很多,孩子们各有各的体验与感受。请孩子们拿起手中的笔,用几句话快快写下自己感受最深的画面,写出自己的体验与感受!(指导)

  孩子们写,老师巡视。

  (五)全班交流,展示成果,点评提高

  挑选有代表性作品展示交流,引领孩子点评作品。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01-05

语文教案01-07

语文教案01-07

语文教案01-07

语文教案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