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

时间:2024-06-24 18:12:33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合集(15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合集(15篇)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重点难点

  1、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背诵古诗。

  2、难点:

  体会古诗蕴含的情感;“柳”识记与书写。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1、在假期里,爸爸妈妈带你们去过哪些名胜古迹?风景如何?

  2、今天跟老师去领略一下庐山瀑布的美,好吗?

  二、初读古诗

  1、自由朗读本课的古诗。要求:

  把字音读准,庐、紫、川。

  2、指名学生分行读诗句,注意正音。

  3、学习生字“庐、瀑、炉、疑”,重点正音“瀑”。(学生很容易读成“破”)

  说说在读这4个字时,你发现了什么?

  如:“庐、炉”读音相同、偏旁不同,“庐、瀑、炉”的韵母相同,“疑”是整体认读音节。

  给生字扩词。

  4、齐读古诗。

  三、朗读感悟

  1、生自读,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什么地方有疑问?小组内互相交流。

  2、全班交流:(随学生回答相机点拨和引导)

  如:日照香炉生紫烟:

  理解“香炉”。可以让学生说说见过香炉没有,在这里指什么?“紫烟”在这里其实是什么?为什么云雾会是紫色的?抓住“生”字进行朗读指导。

  遥看瀑布挂前川:

  理解“遥”“挂”,为什么瀑布会挂在山川的前面?抓住“遥”字让学生明白这句话写的是远景,抓住“挂”字进行朗读指导。

  飞流直下三千尺:

  理解“飞”,说明什么?“三千尺”又说明什么?(课件演示:瀑布的壮观)如果是你,看到这样的景色,你会说什么?(学生想象说话)朗读指导。

  疑是银河落九天:

  理解“疑”,“落九天”说明什么?朗读指导。

  3、简介作者:

  你还知道什么?

  简介诗人“李白”。

  四、美读成诵

  1、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悟。

  2、教师配乐范读。

  3、个人展示读。

  4、挑战读:

  学生站起来说自己要挑战谁?跟他赛读。

  5、跟同桌互读。

  6、齐背古诗。

  五、书写生字

  书写生字“炉、银、烟、流”,重点指导“流”字。

  课后反思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古诗教学尤其如此,在这堂课中,我把更多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虽然有老师随堂听课,但学生的积极性丝毫不减。如:生字教学,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诗句的含义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见解,在学生之间的互动互补中,感悟诗句,走进诗人,最后用有滋有味的声音展示自己对诗的感悟。课后,听课老师深有感触地对我说:“你上课怎么能有这样的激情?你们班学生的思维真活跃,朗读那么投入、那么有感情。有什么诀窍吗?”有诀窍吗?──有。有人把教师当作一种职业。而我不是,我把它看成是我的生命,在课堂上我展现给学生的是我的生命──激情而又饱满!我用我的生命去解读、去唤醒、去激励、去鼓舞我的孩子们!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在我生命的绽放中读懂人生!老师──在你的心里真的装着孩子们了吗?老师──当你听到学生极其崇拜地叫你一声“老师”,你读懂这一声呼唤了吗?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2

  教学目标:

  1、读懂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热火朝天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生活的辛酸和他们那种积极向上、不畏艰辛的精神及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同情。

  2、认识“赧”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古诗描写的劳动场景,从中感受劳动者生活的辛酸和他们那种积极向上、不畏艰辛的精神

  2、通过诗歌读懂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同情之心。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初识李白。

  【课件1】

  大家一定知道不少李白的诗句吧,背来听听。

  二、初读诗歌,读通读顺。

  1、师:同学们,从刚才这几首诗中,我们感受到一个非常丰富的李白。李白一生写了大量诗歌,但有一首却是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极为罕见、极为珍贵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秋浦歌》第14首。(板题:强调怎么记住“浦”字)

  2.读题,释题

  (1)师:谁来读读诗题。(指名读)

  追问:知道“秋浦”在哪儿吗?秋浦歌是什么意思吗?

  【课件2指名读】

  补充:李白晚年曾五游秋浦,所作《秋浦歌》共17首。今天学的这首是其中的第14首。

  (3).师: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朗读《秋浦歌》这首诗,注意,认认真真读上2遍。读时,注意诗中的一个生字,结合注解把它读准了,争取把诗念得字正腔圆。

  (1)自由练读(生自由读课文)

  【课件3《秋浦歌》原文】

  (2)检查读 (指名朗读) (同桌互读)

  三、读悟诗句

  预设一:炉火照天地

  【课件4】

  (1)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学生回答)

  (2)师追问:这景象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壮观、美丽、气势浩大)

  (3)师:请读出场面的壮观——炉火照天地。

  【板书:壮观】

  预设二:红星乱紫烟

  【课件

  6:现代炼铁中钢花四溅的画面】

  (1)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学生回答)

  (2)师追问:那“乱”是什么意思?

  (3)师问: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呢?(热火朝天、壮观、壮美、危险的、你的心真细啊。不愧是农民的子女。)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起。(生读)

  (4)师:面对如此壮观的景象李白的`心情如何?

  (兴奋、欣喜、新奇、赞叹……带上这份情感读这两句诗)

  预设三:赧郎明月夜

  【课件7】

  (1)问:谁眼前还出现了什么画面?(在这月夜里,一群光着膀子的冶炼工人,他们的脸被熊熊的炉火烤得通红通红。)

  (2)师:你看到的是一幅赧郎月夜冶炼图。

  (板书:月夜冶炼图)

  (3)师:诗中的“郎”指的是—— (生:冶炼工人)

  老师查过字典,“赧”字的本意是因为羞愧而脸红。那请大家想想,冶炼工人脸红是因为羞愧吗?(生:不是)那是为什么而红的呢?(学生自由回答)

  (4)师:工人们的脸,不管是因为什么而红,在诗人看来,那一张张红彤彤的脸,连天空中那轮圆月也映衬得更加明亮了。再读这句诗。

  预设四:歌曲动寒川

  【课件8】

  (1)师:就在这月夜冶炼的场面中,你还听到了什么?

  (2)师:川,就是河水、河流。

  (3)师:唱着歌儿劳动,是呀,“歌曲动寒川”,这应是怎样的歌声呀?

  【播放音乐课件:听《劳动号子》】

  (4)师:读着这样的诗歌,听着这样的劳动号子,请你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形容。

  (高亢激昂、热情奔放、热火朝天、扣人心弦、鼓舞人心……)

  (5)师:这歌曲难道仅仅就是一首高亢激昂、热情奔放、鼓舞人心的曲子吗?这分明就是李白心中对劳动人民的一首——?生:赞歌(板书:赞歌)

  (6)师:你认为,诗人要赞美冶炼工人的什么精神?(学生回答)

  是啊,这样高亢的号子,这样催人奋进的赞歌,把冰冷的河水给震动了。但,这真的能震动吗?这又是什么写法?(生:夸张)

  过渡:这真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这首诗让我们再次感受到李白诗歌大胆想象、极度夸张的特点。

  小结:看啊,月夜的冶炼场面,是何等热烈,何等夺目,何等壮观。请读全诗——

  四、走进工人,感受辛酸

  过渡:好一幅壮观、瑰丽的月夜冶炼图啊。怎能不令诗仙李白“情动而辞发”,写下这劳动人民的赞歌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到冶炼现场,走进这群冶炼工人。请再读全诗——

  1.“乱”中感受艰辛

  师:读着诗的前两行,哪两个字引起了你的注意?(生答后追问)一“照”一“乱”,令你产生了怎样的遐思?(学生自由谈:烈焰升腾、火光冲天、红星乱溅、紫烟缭绕的环境)

  师引导:红艳艳的火星、炽热滚烫的火星、四处乱溅的火星,可能会溅到哪儿,产生哪些后果?(学生回答)

  师:如果说今天的冶炼工人被烫伤了,还能得到及时救治的话,那么在1300多年前,这群冶炼工人被烫伤了呢?(生自由谈)

  师:因此,这个“乱”字,让你感受到什么?(生自由谈)

  师:让我们一起读“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生读)

  师:劳动是这样艰辛,这样危险,可在这明月之夜,他们一面挥汗如雨地工作,一面情绪激昂地放歌,高亢的劳动号子,此起彼伏,响彻夜空。

  再读最后两行——

  【课件9点击】

  2.月夜中感受辛酸

  师:同学们,诗学到这儿,我们不仅有许多问题想要问问这群冶炼工人了。你想问什么?

  五、走进李白,感受同情。

  1.谈感受:同学们,此时此刻,你的心里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啊?(生谈)

  2.叩问李白:同学们,问了这群工人,你有问题想问问李白吗?(学生自由问后)师:所有的问题只需这一问:李白呀李白,为什么别人都能入睡,而你却不能入睡,偏偏要来到这冶炼现场呢?(生自由猜测)

  追问:那李白究竟有什么心事呢?

  【介绍背景】

  3.介绍背景,阅读第十五首诗

  大约在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左右,年过半百的李白来到贵池,在秋浦等地漫游。本来傲岸不屈、浪漫的李白,在秋浦时,生活的窘迫、仕途的无望,使他越来越愁肠百结,在这组《秋浦歌》中多有反映。其中流传千古的是第十五首《秋浦歌》

  【课件10】

  秋浦歌

  李 白

  白 发 三 千 丈,缘 愁 似 个 长。

  不 知 明 镜 里,何 处 得 秋 霜。

  愁啊愁,愁得——“白发三千丈”啊。

  这是何等悠长的愁啊。再读——

  正是怀着这样的愁绪,当诗人看到这一热火朝天而又壮观的劳动场面时,被冶炼工人战天斗地、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撼动,于是写下了这首劳动的赞歌。——齐读全诗《秋浦歌》起

  【课件11】

  正是怀着万千愁思,在这夜深人静的晚上,当看到在火星乱溅中仍忘我劳作的冶炼工人,听到他们那高亢、悲壮的歌声,诗人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辛酸,心中不免对他们产生了深深的同情之心

  【板书:同情】,于是写下了这幅月夜冶炼图。——齐读全诗《秋浦歌》起——

  总结全文:秋浦歌壮观的是劳动的景象,辛酸的是劳动者的生活;诗人赞美的是劳动者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情的却是劳动者的苦难遭遇。

  同学们,看,我们对一篇文章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于文字的表面,还要透过语言文字,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走进文章作者的内心。

  你们看,这首诗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同的李白——看到一个充满大胆想象,而又关心劳动人民的李白。

  作业设计

  李白《秋浦歌》系列诗共十七首,我们只学了其中的两首。课后搜集其他的十五首,挑自己喜欢的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秋浦歌

  壮观 赞歌

  月夜冶炼

  辛酸 同情。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3

  教学目标

  认识“楼、依”等12个生字,会写“楼、依”等10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想象画面,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诗人写的,都是面对祖国大好河山和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不由自主就抒发的赞美之情。

  二、初读古诗,自主识字

  自由读诗

  自主识字

  认读。

  读准“瀑、布”,韵母都是“u”,声母分别是“p”和“b”。

  “尽”是前鼻音,“层”是后鼻音。

  识记。

  “川”是象形字,出示甲骨文字形让学生对照识字。

  “楼、依、遥”都是形声字,根据熟悉的构字部件来识记,也可以采用换偏旁的方式联系熟字来识记。

  “欲”组词“欲望、食欲”识记字义。

  “层”,看看插图,这鹳雀楼一层叠着一层,数数有几层。

  “炉”,从“火”从“户”,表示家里盛火的器具,联系生活想一想见过哪些炉子——煤炉、微波炉。可将“炉”与“庐山”的“庐”作比较巩固字形。

  指导写字

  “楼、依、炉、烟、挂”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楼、依、炉、挂”要特别注意笔画的穿插。“炉、烟”左侧“火”的捺应改成点。

  三、朗读感悟《登鹳雀楼》

  板书题目,并解题

  [登鹳雀楼]题意是登上鹳雀楼。

  师:简介鹳雀楼,简介作者

  理解诗句之意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白日:太阳。依:依傍。尽:消失。诗句之意: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水朝着大海的方向汹涌奔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欲:想要。穷:尽,使达到极点。千里目:眼界宽阔。更:再。诗句之意:要想看到更远的风景,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楼层。

  再读诗句,品悟诗意

  四行诗各写什么?(《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行写景,营造了景色辽阔、气势雄浑的意境;后两行寓理于诗,写出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诗句解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两句诗写的是诗人登楼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意思是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黄河入海流”写近景,意思是滔滔黄河水朝着大海的方向汹涌奔流,写出了水的气势磅礴,景象壮观。两行诗对仗工整,“白日”对“黄河”,景物相对,色彩也相对;“依山尽”对“入海流”,动词相对,厚重有力,既构成形式上的完美,也表达了充沛的气势。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两句诗是诗人登楼所思。意思是若想看到更远的风景,需要登上更高的楼层,表达了诗人不凡的胸襟与抱负。诗中的“千里、一层”都是虚数,可理解为更远、更高之意,道出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看图想象,有感情朗读。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这一雄伟壮观的景象,他会想些什么呢?

  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登鹳雀楼》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雄伟壮观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诵读背诵。

  四、作业布置

  朗读背诵《登鹳雀楼》。

  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登鹳雀楼》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背诵《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朗读感悟《望庐山瀑布》

  板书题目,并解题

  [望庐山瀑布]望:远看。题意是远看庐山的瀑布。

  师:简介庐山(见附录)

  简介作者:(见附录)

  理解诗句之意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日照:阳光照射。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山峰尖圆,烟云聚散犹如香炉那样,因此而得名。)生:发生,产生。(指山间云烟冉冉上升,袅袅浮游。)紫烟:紫色的云烟。(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遥:远。前:山前。川:河流。诗句之意: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峰顶云雾弥漫,蒙蒙的水汽透过阳光,呈现出一片紫色,好像燃起的紫烟,缭绕着香炉峰。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丝带高挂于山川之间。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飞流:飞奔的流水。直下:笔直地流下。三千尺:是虚指。形容瀑布的高和长。疑:怀疑,以为。银河:指晴天晚上空中出现的`明亮光带(天河)。落:泻落下来。九天:指天的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所以称九天。)诗句之意:瀑布从很高很高的山峰上直泻而下,使人以为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

  再读诗句,品悟诗意

  四行诗各写什么?(第一行写背景;第二行写静态;第三行写动态;第四行写联想。)具体写瀑布的诗句是哪几句?(二、三句)

  诗句解析

  前两句:写诗人远望庐山瀑布的雄奇之景。“一个“生”字把水汽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挂”字化动为静,写出了瀑布的雄奇壮观。

  后两句:“飞流”二字表现出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是虚数,极尽夸张地写出了山的高峻和瀑布飞流的壮观。一个“疑”字率直道破这是诗人的想象,令人感到意味深长。

  作者在诗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夸张)

  师:一、二、三句是比喻:描写背景时,“生”字形象写出了山间烟云犹如从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的一团白烟,飘渺与青山蓝天之间。二句:瀑布像……。四句,用贴切的比喻,表现了自己奇特的想象,从而使整个形象显得更加雄伟壮丽,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第三句是夸张。不是实指,而是形容其长、其高。

  那些字用得好?(生、挂、飞、直下、疑、落。)

  师:“生”(上有)。“挂”字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遥看时的形象,点名“远看”题意。“飞”把瀑布喷涌而下的景象描绘地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高峻,又显出水流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这些眼前。“疑”是大胆、奇特的想象。

  你读后有什么感受?(瀑布气势磅礴,景色壮美。)

  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通过描绘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

  诵读背诵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指导诵读:一、二缓、舒;三、四快、高。

  三、作业布置

  读下面两首古诗,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读背《望庐山瀑布》,并完成课后练习题。

  四、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 望庐山瀑布

  白日……

  所见 远望——照 生

  黄河…… 遥看——看 挂

  欲穷…… 近观——飞 下

  所思 联想——疑 落

  更上……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4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指导用“思念”说一句话。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学习《静夜思》

  1.板书课题,解释题意。“静夜”是什么意思?(静静的夜晚)

  “思”是什么意思?(思念)谁来说说诗题是什么意思?

  过渡:诗人会思念什么?

  2.(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图上画的是谁?

  (1)从课前的预习中,你对李白有什么了解?

  教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2)此时他正在干什么呢?

  (李白正在静静的夜里思念家乡的亲人)

  3.学诗句。

  (1)指名读诗句。

  (2)诗共有几句呢?下面我们通过英英的`话来理解诗句。

  第一句:

  ①自己读读英英的话,想一想这一句诗句是什么意思?

  ②“疑”是什么意思?(好像、如同、就像)看,这里的想像是多么奇特!独特的想像就是李白诗句特有的风格。

  ③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一句诗句。

  第二句

  ①还是自己来读读英英的话,说说第二句诗句的意思。

  ②(指着图)此时,李白看见的就是这轮明月,想一想,什么时候的月亮是这样圆圆的,亮亮的。

  ③在中秋节里,你们是怎样度过的呢?

  ④是啊,中秋夜正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时候,可是假如你此时独自一人远在外地,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你会怎样呢?(伤心、难过)

  ⑤是啊,(教师指着图)此时此刻,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孤孤单单一个人,想想,他站在窗前,仰望明月,·会想些什么呢?

  ⑥同学们说得真好,同样的月亮,同样的月光,勾起了远在他乡的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

  ⑦现在,谁愿意来当李白,有感情朗读第二句诗句呢?

  (3)同学们可以看图,来当诗人边表演边吟诵诗句。

  自读,指名读诗句。

  (4)朗读指导。

  朗读节奏:(“/”为句中停顿)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

  “光”、“霜”、“乡”读时要清晰些,停顿时间长一些。

  (5)指名上来演吟诵诗句。

  (6)指导背诵。

  二、巩固诗意

  1.谁愿意来当一回英荚、奶奶,把她们之间的对话演一遍呢?

  要把诗句解释清楚哦!自由组合表演。

  2.分角色表演课文。

  三、指导用“思念”造句

  1.谁在什么情况下思念谁呢?

  2.就连小动物之间也可以用“思念”呢

  3.指名造句,师生共同纠正。

  四、小结课文

  1.这篇课文通过对话形式,引出一首古诗,反映了小学生英英对古诗《静夜思》的正确理解,并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对古诗学习的兴趣。

  2.同学们,学过课文后,你们对学习古诗有什么认识?可以谈谈。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古诗《静夜思》。

  2.再学几首有关思乡的古诗,并能用书上对话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背诵《静夜思》.

  2.谁能说说这首古诗的意思呢?

  二、拓展知识,积累古诗

  1.这首古诗写得非常生动,非常细致地传神地写出了诗人思乡的深情,其实我国不少诗人都写过思乡、思念亲人的诗呢,你知道吗?念给大家听一听;

  2.老师这儿也有两首思乡的古诗。

  (投影片显示)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九月九曰忆山东兄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教师范读诗。

  (2)学生熟读古诗。

  (3)教师简介两首古诗的背景及诗意。

  (4)有感情练读古诗。

  三、实践活动

  1.你可以选一首你喜欢的古诗,找一个同学合作,仿照本课对话形式,把这首古诗意思、作者说出来。

  2.两人一组练习对话。

  3.指名表演。

  4.评选最佳。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5

  1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诗、村”等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策略

  认写字词

  1.认字。本课生字以形声字为主,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自主识记。“堤”字容易误读,教学时可将“堤—提—题”进行读音辨析;“柳”字的声母是l,学生容易与n混淆,要提醒学生注意“柳—牛”的读音区别。

  2.写字。书写时,左右结构的“诗、村、妆、绿”要写得左窄右宽,上下结构的“童、碧、丝、剪”注意上下两部分的比例。

  阅读理解

  朗读是古诗教学的主要任务和手段。教学中,通过教师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独特韵味;学生通过自主练读,整体感受古诗的情感。在读通古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大意,感受早春之美。

  积累运用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记忆古诗。组织学生交流描写春景的古诗,丰富积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莺、拂”等5个生字,会写“诗、村”等3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村居》,背诵古诗《村居》。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插图引入,激发兴趣

  活动1 话题交流

  1.美丽的春天悄然来临,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季节里,你们都喜欢参加哪些活动?心情怎样?

  2.学生自由交流。

  预设:春游、放风筝、一家人陪奶奶去山上挖野菜;心情愉悦。

  活动2 借助插图,理解诗题

  1.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说清楚画面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并猜测画中人物当时的心情。

  2.导入:清朝诗人高鼎目睹了这一画面,有感而发,作了一首诗。这首诗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村居》。(板书课题)

  3.学生朗读课题,并按自己的想法说说“村居”是什么意思。(“村居”就是在乡村居住。)

  4.教师介绍本诗的作者。

  课件出示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关放风筝的诗——《村居》。

  5.过渡:这首诗描绘的景象就是诗人在乡村居住时看见的。那么,诗人看到了什么景象?又是怎样描写看到的景物的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操作指导 借助插图,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描绘的画面,可以为后续的理解做铺垫,所以在学生观察时要注意引导观察顺序。除了直接从春天这个季节引入新课,还可以和学生们一起欣赏描写春天的诗句,营造诵读诗词的氛围。教学中教师可提醒学生: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是学习古诗的一种好的方法。

  板块二 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活动1 自读古诗,认读生字

  1.教师课件继续出示《村居》插图,范读古诗。

  2.学生一边观察插图,一边认真倾听。

  3.指导学生自读古诗。

  (1)圈出生字,读正确。

  (2)同桌互读互查。

  活动2 检查学习成果

  1.指名读,教师正音:“莺”是后鼻音,不要读成前鼻音。“醉”是平舌音。“堤”读dī,不读tí。

  2.交流生字识记方法:

  醉:“酉”表示酒,“卒”表示极点、极端。“醉”指喝酒过多,神志不清。

  拂: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长长的柳条随风摆动,它们是怎样“拂”着堤岸的?通过想象,感知“拂”的意思。

  3.出示放风筝的情境图,将“莺、拂、堤、柳、醉”5个生字分别写在风筝上,指生认读,认读正确,生字对应的风筝就会飞上天空。

  4.教师出示“风筝”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纸鸢”即风筝。

  活动3 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播放《村居》朗读动漫,学生认真倾听,然后交流: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写的是什么情景?

  预设:

  (1)我仿佛看到了小草、黄莺、杨柳、儿童、东风、纸鸢……这是春天的景色。

  (2)写的是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2.教师指导朗读:读古诗,不仅要读正确,还要读出节奏才好听。

  3.小声练读,小组交流,划分这首诗的节奏。(“二、二、三”的节奏。)

  4.学生练读古诗,师生共同评价是否读得正确、读对了节奏。

  5.学生自由朗读古诗,然后齐声诵读古诗。

  操作指导 在学习生字环节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给足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交流过程不能流于形式,教师要交给学生交流学习收获的方法,设计好学习流程。

  板块三 多层朗读,感悟诗情

  活动1 抓住代表性事物,感知春天的特点

  1.教师出示课堂活动卡。

  活动内容

  默读古诗,想一想:这首古诗描写了哪些事物?这些事物在春天里有哪

  些特点?

  古诗

  描写的事物

  事物在春天里的特点

  《村居》

  2.学生默读古诗后完成活动卡内容。

  3.小组交流自学收获。

  活动2 学习前两句诗

  1.指名朗读前两句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这两句诗写了春天里的哪些景物?(小草、黄莺、堤岸、杨柳、春烟。)

  2.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以下词语:

  课件出示 草长莺飞:指小草吐绿,黄莺飞翔,形容春天的景象。

  二月天:农历的二月,大概是公历的三月份左右,这里指早春时节。

  拂:掸去,轻轻擦过。

  春烟:春天水、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醉:迷醉,陶醉。

  3.教师配乐范读这两句诗,引导学生想象:

  (1)“拂堤”的“杨柳”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做动作理解“拂”。

  (2)“醉春烟”是什么样的一种景象?引导学生理解“醉”。(迷醉,陶醉。)

  (3)春光明媚,走在河堤上,放眼望去,还能看到什么景象?

  4.引导学生总结回顾: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5.学生交流明确:早春二月,小草发芽生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鸣叫。杨柳柔软而细长的枝条轻轻地拂扫着堤岸,仿佛在春天的雾气里醉得直摇晃。

  6.指导朗读:这样令人陶醉的画面,该怎样朗读才能表达出我们的情感呢?按照七言绝句的节奏来读一读。

  活动3 学习后两句诗

  1.指导学生理解“散学”是放学的意思,“东风”在这里指的是春风。

  2.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或同桌交流,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孩子们放学后早早就回来了,急急忙忙趁着春风正好,放起了风筝。)

  3.引导学生想象后两句诗描绘的画面。

  (1)借助书上的插图引导学生想象:孩子们在干什么?他们的脸上会是什么样的表情?

  (2)引导学生由自己放风筝或参加其他活动时的情景想象古诗中孩子们活动的场景。

  (3)除了看到一群孩子正趁着春风开心地放风筝,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具体的事物想象画面,如“草、莺、堤、杨柳”,以这些事物为依托展开想象,让画面更加丰富、立体。

  4.指导朗读:孩子们在这么美的风景下放风筝,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诗人因此写了一首富有意境的诗。我们一起来快乐地读一读吧!读时把自己想象成诗里放纸鸢的孩子,一定会产生共鸣。

  5.指导背诵。

  活动4 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1.引导学生回顾: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学习这首古诗的?

  2.教师总结归纳:

  ―→―→―→

  操作指导 在理解诗意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教材插图,引导学生体会诗中孩子们的快乐。教师要让学生有充分交流自己理解感悟的时间,不要牵着学生按照教师的设计理解,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会,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引导。

  板块四 观察指导,练习写字

  活动1 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仔细观察写字表中的“诗、村、童”3个字,将容易写错的笔画圈出来,并给同桌讲一讲圈画的理由。

  2.怎样才能写好圈画的笔画呢?和同桌商议一下。

  3.教师范写,提示书写要点。

  诗:“讠”短提写得小一些,为旁边的“寺”让出空间;右边的`“寺”上半部分为“土”,第二横最长,覆盖下面的“寸”。

  村:木字旁的第四笔是点,不要写成捺;右边为“寸”,要注意木字旁的点和“寸”的点要相互避让。

  童:上扁、宽,下长。第九笔为横,第十笔为竖。

  活动2 临写生字,反馈交流

  1.学生注意书写要领,按照正确的笔顺进行描红,再在田字格中各写两遍。要求做到写得正确、美观。书写时要注意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

  2.展示学生书写成果,集体进行评议:哪个地方写得好?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操作指导 写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每节语文课要有至少十分钟的写字时间。二年级语文课在写字指导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写字经验,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可以在指导中总结一些写字规律、间架结构,以及在田字格中位置的安排规则,如“诗”的言字旁要写得窄一些,整个字左窄右宽。评价环节不能省略,通过师生评价书写激发学生写好字的热情。

  板块五 拓展延伸,积累诗句

  1.小组交流: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春天,珍惜春光。除了《村居》,还有很多咏春的诗句,把你积累的诗句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

  2.课件出示咏春的诗句,学生朗读并摘抄在积累本上。

  课件出示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徐俯《春游湖》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3.布置作业:你在春天最喜欢做什么?用笔画一画,再给家人讲一讲。

  操作指导 拓展环节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安排时间,时间紧张可以直接带领学生欣赏诗句,可以配上插图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积累兴趣。可以丰富课外积累形式,制作古诗卡片、古诗小书签、古诗小报等,让学生的积累活动变得丰富而充满趣味。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咏、妆”等6个生字,会写“碧、妆”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咏柳》,并能背诵。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1 图片激趣

  1.(课件播放不同地点的柳树图片)春姑娘已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看——(出示教材第二幅插图,学生欣赏。)

  2.学生交流:看到这张图片后,你有什么感受?你的心情怎样?

  预设:

  生1:这些柳树真漂亮。

  生2:给人生机勃勃的感觉。

  生3:我仿佛看到春天来了。

  活动2 揭题解题,了解诗人

  1.导入:我们喜欢柳树,赞美柳树,这种情感诗人贺知章用一首诗——《咏柳》概括出来了。(板书课题)

  2.学生自由朗读课题,齐读课题,交流题目的意思。(歌颂、赞美柳树。)

  3.出示贺知章的人物图片,引导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与诗人相关的资料,或者朗诵自己知道的贺知章写的诗。

  课件出示 贺知章(659—约744),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人。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少时就以诗文知名。

  操作指导 可以通过实物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课前布置观察柳树的作业。解题时可以联系学过的《咏鹅》介绍咏物诗的特点。

  板块二 朗读古诗,初知大意

  活动1 自读古诗,读准生字

  1.学生自由读古诗,认读生字。

  2.检查读文情况。

  (1)指名读,请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齐读。

  活动2 自学生字

  1.小组合作,借助生字卡片,逐一认读“咏、妆、丝、绦、裁、剪”,遇到读不准的字音,请小组同学教一教,并商议识记的好办法。

  (1)“咏”指用口吟诵,所以是口字旁。也可以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咏——泳。

  (2)“裁”为平舌音。本义是裁制衣服,所以形旁是“衣”。引出“栽”“载”,通过比较,加深对“裁”的理解。

  (3)“绦”,创设情境,通过想象感知“绦”的意思。

  2.再读古诗,巩固读音。

  (1)正确、流利地朗读每一句诗。

  (2)小组互评,读好生字的字音。

  活动3 朗读古诗,整体感知

  1.播放《咏柳》朗读动漫,引导学生一边欣赏画面,一边倾听。

  2.引导学生思考:这首古诗应该按怎样的节奏来读?先自己试一试,再勇敢地展示给大家。

  预设:全诗适用“二、二、三”的节奏来读。

  3.小声练读,小组间相互指正。

  4.学生练读古诗,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古诗的描写对象是什么?(柳树。)主要特征是什么?(绿。)

  5.学生齐声朗诵古诗。

  操作指导 《咏柳》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古诗,有些同学有诵读基础,能准确背诵。教师要尊重学生已有的学情,在这个基础上帮助学生用多种方法自主学习生字,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板块三 质疑问难,交流朗读

  活动1 自读自悟

  1.过渡:古诗有其独特的韵味,每读一遍,它都能带给我们无尽的享受。请同学们默读古诗,找出能体现柳树美的词句,多读几遍,体会一下,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2.教师出示课堂活动卡,引导学生画出诗中描写的事物,想想这些事物在春天里有什么特点。

  活动内容

  默读古诗,想一想:这首古诗描写了哪些事物?这些事物在春天里有哪些特点?

  古诗

  描写的事物

  事物在春天里的特点

  《咏柳》

  3.学生小组交流,完成课堂活动卡。

  (1)和小组同学说一说自己读懂的内容。

  (2)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可以根据同学的表达补充自己的活动卡。

  (3)和小组同学说一说自己不理解之处,如果同学能够为你解答,就认真听清楚他的想法。

  活动2 自由交流,理解诗意

  1.全班交流汇报,相机引导学生围绕以下方面进行理解。

  (1)第一句诗:抓住“碧玉”“妆”“一树”体会诗句的意境,体会柳树生机勃勃的特点。

  ①出示“碧玉妆成一树高”,思考:“碧玉”指的是什么?(用“碧玉”来比喻柳树新长出的嫩叶,写出了柳叶颜色翠绿、生机勃勃的特点,让人感觉柳树的颜色很美。)

  ②指名朗读第一句诗。注意强调“碧”“高”体现柳树的绿和高大。

  ③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件中的画面。(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就像是用碧绿的玉石装扮成的一样。)

  (2)第二句诗:抓住“万条”“绿丝绦”体会诗意,感受柳枝的茂密、柔软,以及随风摇曳、婀娜多姿的美。

  ①出示“万条垂下绿丝绦”,思考:画面中的柳树具有哪些特点?(柳树的枝条随风飘动、颜色翠绿、轻柔美丽,让人觉得它的样子很美。)

  ②理解“丝绦”的意思。

  课件出示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丝绦:衣裙上长长的丝带。绿丝绦:这里指垂下来的、长满叶子的柳条。

  ③教师诵读这句诗,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春天里柳树的样子。

  ④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绿丝绦”读得慢一些,感受柳枝如丝带一般在风中飘摇的美好。

  ⑤理解第二句诗的诗意。(纤细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3)第三、四句诗:抓住“裁”“似”“剪刀”等字词体会诗意。

  课件出示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意:这细细的叶子是谁的巧手裁出来的呢?是早春二月的风,它犹如一把看不见的剪刀,将绿色丝带随心裁剪。

  ①想一想:诗中的“剪刀”指的是什么?

  ②拓展:春风是美的创造者,它既然能“裁剪”出细致匀称的柳叶,自然也能“裁剪”出其他事物。请同学们想一想,它还能“裁剪”出什么。

  2.小结:诗人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句,用“碧玉”来比喻柳树的叶,写出了柳树的颜色美;又用“丝绦”来比喻柳枝,写出了柳枝的样子美;然后展开大胆想象,将“二月春风”比作剪刀,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

  3.引导学生闭上眼睛,边听配乐朗诵,边想象这首诗的意境。学生想象一下生机勃勃的春景图,教师提问:谁能把自己脑海中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

  4.指导朗读:多么美的遐想,多么美的春天!现在,你们想不想也做一回诗人,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

  5.背诵全诗。

  操作指导 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村居》的基础上,用学到的理解方法理解《咏柳》的诗意,教师要注重学法的指导。在理解过程中重视朗读的训练,让学生既要掌握七言律诗的节律规则,也要读得入情入境,读出赞美的语气。重点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诗的节奏感。可以先结合插图,想象情境来感悟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所想所感,再通过诵读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到的情感表达出来。

  板块四 集中识字,指导书写

  活动1 观察生字,教师范写

  1.课件集中出示“碧、妆、绿、丝、剪”5个字,请学生再次观察,找出每个字容易写错的地方。

  2.教师出示课件,以书写动漫的形式逐一展示“碧、妆、绿、丝、剪”5个字的书写。

  3.教师范写,提示书写要点。

  课件出示 (1)“碧”由“王、白、石”三部分组合而成。“王”最后一笔由横变为提;下方的“石”要写得扁且宽,与上方的“珀”相平衡。

  (2)“妆”的左边为点、提、竖,写在竖中线左侧,为右边的“女”让出空间。

  (3)“绿”的左边为“纟”,第二笔“”从第一笔的收笔处偏上方起笔。“绿”的最后四笔为点、提、撇、捺。

  (4)“丝”上长,下宽。四个“”平衡地分布在横中线和竖中线周围;下方的横从左下格中间起笔,写至右下格中间。

  (5)“剪”上宽、长,下扁、短。上部的“月”“刂”均在横中线下方收笔;下方“刀”的撇收笔与横折钩在同一水平线上。

  4.学生一边观察一边书空。

  活动2 学生临写,反馈交流

  1.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评价。

  3.根据大家的反馈,重新书写不美观的字。

  操作指导 教师要在写字的重点、难点处加以指导,强调将字写正确的同时提高对字形结构的书写要求。

  板块五 选读诗歌,课外延伸

  1.出示《春晓》《绝句》《忆江南》等,学生朗读。

  2.课外延伸: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可以抄写在积累本上,还可以和家人一同诵读。

  操作指导 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好充分准备,精选同类古诗进行整理,帮助学生建立头脑中的“古诗体系”,也可以让学生参与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的活动,激发他们的兴趣。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多媒体对教学的作用毋庸置疑。声音和图像的结合给学生强烈的印象,这种视觉和听觉的冲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在乡村亲眼看到的景象。学生对古诗的语言不太熟悉,所以难以很快领略诗歌所展现的优美画面。于是,我在上课伊始,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扫着堤岸,孩子们在放风筝……诗句的朗诵随着画面同步出现。

  动画的整体展现,使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接着,我挖掘课件的信息资源,促进学生对《咏柳》的感悟与理解。首先展示“碧玉妆成一树高”的画面,先是新叶颜色鲜亮翠绿,像碧玉,然后密密层层,挤满整棵树,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对画面的观察说说自己的理解。接着是“万条垂下绿丝绦”的画面,重点体现柳树的枝条和绿色丝带的相似点,多媒体提供的画面,促进了学生对诗意的理解。随后的朗读训练中,学生寓情于景,就把自己的感受尽情地抒发出来了。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6

  1、古诗两首之《村居》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片、课件或古筝曲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导入课题

  春天到了,你们喜欢干些什么?清朝诗人高鼎居住在乡下时就亲眼目睹了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风筝的情景,于是他便为后人留下了一首较为明快的诗篇──《村居》。(板题,生齐读课题并识记“村、居”)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认真听不认识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读音。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利用拼音自读古诗,边圈画生字,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连贯。

  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四、理解诗句、感悟欣赏

  1.指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你是怎么记住“醉、烟、童、散、忙”的?

  点拨:(1)“醉”是平舌音。

  (2)“烟”韵母是前鼻韵母。

  (3)“童”可以用熟字相加的方法认记(立+里)。

  (4)“散”是平舌音;偏旁是反文旁,不是折文旁。

  (5)“忙”书空;扩词;用“急忙”说话。

  3.自读古诗,然后谈一谈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为什么?

  点拨:(1)纸鸢:风筝。

  (2)拂堤杨柳醉春烟:杨柳在微微春风中摇摇摆摆,陶醉在这美丽的春光中。(演示课件或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4.让我们闭上眼睛,伴着美妙的音乐听xx同学朗诵这首诗,然后谈谈你的感受。(指名配乐朗诵)

  5.交流听读后的感受。

  6.请你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你的感受。(配乐练读、指名读、评价读)

  7.练习背诵课文。

  五、再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醉、烟、童、散、忙”。

  2.连词认读生字。

  3.观察“忙”的结构特点,说说这个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4.指导、示范书写“忙”字。

  5.学生描红、临摹。

  六、交流资料、扩展朗读

  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春天,珍惜春光。古代诗人除了《春晓》《村居》以外,还写了很多咏春的诗句,把你积累的诗句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也可以出示教师摘抄的诗句,让学生读一读。如: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徐俯《春游湖》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1、古诗两首之《咏柳》

  教学目的:

  1、通过理解诗歌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句;

  3、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4、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5、训练学生自学,互助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具:

  1、《咏柳》插图;

  2、诗人概况(生平、诗作);

  3、学习目的条目。

  4、古筝磁带,录音机;

  5、诗歌正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1、复习所学;

  师:同学们已经学过许多古诗了,你们能背几首给老师听听吗?

  生背古诗。

  2、引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是第九课古诗二首中的《咏柳》。(板书课题)请自由读一下这首诗,把不认识的字,词勾下来(生朗诵古诗)

  3、认读生字

  师:有哪些字不认识可以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解决。(注音生字)好,请大家一起朗诵这首诗。

  4、指导朗诵;

  师:朗诵的真好,可如果能注意停顿的话,我觉得你们能读得更好。读古诗是很讲究的,一般是按照什么原则来读。现在请大家听老师朗诵一遍,并在停顿的地方划上“/”。(师范读,配乐)听了老师的朗诵,你们想不想再来朗诵一次?(个别读,配乐)。

  二、讲解

  1、明确学习目的;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需要大家掌握的是以下几个方面(出示学习要求:1、了解诗人;2、理解诗题;3、能解释重点词“碧玉”“妆”“一”“万条”“丝绦”;4、能解释诗句的意思;5、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6、体会诗的意境;7、背诵古诗)

  2、组织自学;

  师:这既是学习的要求,也是学习古诗的步骤。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前四项学习要求。如有问题可向大家求助。

  生自学

  教师投影诗人情况并作巡视。(预计出现问题:1、不能理解“一”,解决方法:出示装满水的水杯,引导学生理解“一”在这里是满的意思;2、不知“碧玉”在诗中的意思,解决方法:出示插图,提问,碧玉是什么颜色,与柳树那一部分的颜色相似?3、不能理解“丝绦”的意思,解决方法:查字典解释“绦”,再次出示插图,提问:柳树的哪一部分像丝带一样柔软。)

  3、师生交流;

  师:现在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诗人,师:这首诗的题目“咏柳”是什么意思,4、分析全诗;

  师:请思考一下,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柳树,这个季节的柳树有什么特点?请自由读全诗,边读边想。

  5、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

  师:整首诗既描写了柳树,又提到了春天。现在谁能告诉我,诗人在写这首诗时是一种什么心情?提示:请大家把自己想象成诗人,跟随老师去郊外走一走,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你到郊外去游玩,当时许多植物还没有发芽,加上还有些寒意的风,使人觉得现在仍然是冬天,正在这时,一棵高大的柳树吸引了你的注意力,因为它已经长出了新叶。嫩绿细长的叶子长满了整棵柳树,远远望去柳树就象是用碧玉装扮起来一样,而那长满了柳叶的.柳枝柔柔地倒垂下来,随着春风摆动,就象是一条条的绿丝带。正是有了这棵柳树,才使人感到春天到了,想到寒冷的冬天终于走了,充满生机的春天来临了,过不了多久,万物都将复苏,五彩缤纷的颜色将重新装扮整个世界。想到这里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为什么感到高兴,诗人因为春天来了而感到高兴,说明他对春天怎样?(板书:诗人的喜春之情)我们已经理解了诗人写诗时的思想感情,请大家再来朗诵一遍这首诗,注意要体现出诗人喜春赞春的感情。同时要一边朗诵一边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配乐,生朗诵)我觉得大家还可以再投入一些,跟着老师再来朗诵一遍。(教师朗诵诗注意姿势)我感觉下面坐了一群了不起的诗人,你们读得太好了。

  6、背诵全诗;

  师:现在请大家用1分钟的时间背下这首诗。

  (生背诵)请这位同学背一下。好,请各位一起来背这首诗,注意要把自己当诗人。(生齐背)

  7、体会意境

  师:诗人为我们描绘了春天中柳树的美妙姿态,春天里除了柳树外还有其他美丽的景色,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春天的景色。我看看谁的想象力。(配乐)

  请同学们说说你想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

  8、自查知识掌握情况;

  师:请大家对照学习要求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都已经达到了。(出示学习要求)(板书:你已经知道的;你还不大清楚的;你还想知道的)

  练习(根据时间安排)

  三、结束

  1、学法总结;

  我们在学习这首古诗时是按什么顺序。你是怎样学懂这首诗的。(板书学法)

  2、作业布置

  春天是美丽的,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有无数的人描写春天,赞美春天。这些人中有画家,音乐家,诗人等。大家回到家后收集一下有关的资料,当然也可以把你对春天的看法收集进去。明天我们来开展一次“春天”展示会。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7

  本文中的两首诗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两诗虽然都在写景,但手法各异。《登鹳雀楼》写诗人登楼远望的所见、所思。第一、二句写所见的壮丽山河;第三、四句抒写诗人的感受,不仅道出了“登高才能望远”的深刻哲理,也赋予了上两句景物描写以更丰富的内容。诗中的哲理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只有不断努力,不断追求进步,人生的境界才会不断升华。《望庐山瀑布》语言简洁,用词精当,全诗采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可以说是一幅气势雄伟的写意山水图。

  这两首古诗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背诵,也许多数同学已经会背,但不一定理解诗意。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点拨,之后让学生去读悟,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要求不宜过高,不必字字落实,只要能说出诗意即可。

  由于年龄较小,学生对古诗这种文学样式并不是很清楚,对文字的感悟能力也有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本中的插图,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他们在朗读的同时,在头脑中进行想象;理解了这首诗的大意以后,再通过逐步的引导,让学生体会诗歌所蕴含的道理及情感。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读中悟情。看图学诗,在看、读、想象的过程中理解诗意,体悟诗情,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诗歌蕴含的道理及情感。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想象画面,背诵古诗。

  难点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师:

  1.生字卡片、挂图。

  2.收集诗人的资料及古诗的写作背景。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

  2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

  4.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所蕴含的哲理,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难点

  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一、创设情境引新课

  1.同学们都读过哪些古诗呢?古诗言简意赅,十分有趣。今天我们要学一首古诗,看老师写课题。

  (板书课题)

  2.讲述鹳雀楼名称的由来:鹳雀,是一种鸟,形状像鹤。在山西永济市的黄河边上,有一座楼经常有鹳雀停在上面休息,所以人们给它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鹳雀楼。大家看,这就是鹳雀楼。(出示挂图)

  二、初读古诗识字词

  1.课件出示古诗。

  2.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懂字词,读通古诗。

  3.教师范读。

  4.同桌一起读读诗句:你一行,我一行,一边看图一边读。说说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还有疑惑。

  三、精读古诗知诗意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诗。想一想:诗人王之涣登上楼以后看到了什么?

  (在交流过程中相机地教一些词语帮助他们积累。如:连绵起伏的群山、奔流不息的黄河等。)

  2.齐读第一句诗。作画:老师想要你们把看到的景物画下来,一起来试试吧!(在师生共同作画中达成一致:太阳要和山靠得近些,并且正在一点一点往下落,最后太阳躲在大山背后不见了。)

  3.结合诗句猜一猜哪个字是表达太阳和群山靠得近的意思,再猜猜哪个字告诉我们太阳不见了。

  (依;尽。)

  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发挥想象:同学们见过夕阳西下的景象吗?(学生描绘)看到这么美的情景,你想说些什么呢?

  5.教师动情地描绘:太阳渐渐收起耀眼的光芒,连绵起伏的群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指导学生朗读)

  6.继续作画:我们在楼上还看到了黄河,黄河是怎样的一条河呢?(学生自由谈)

  想象黄河流向大海的景象,并指导朗读第二句诗。

  7.过渡:真是太美了!看着这样壮观的情景,诗人不禁思潮起伏,他在想什么?(引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从这两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必须要——再登上一层楼。)

  四、教师小结

  小结:是呀,不管什么人,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更上一层楼,都需要再做一番努力!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第二课时

  1.学会生字新词。

  2.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我们见过欢快流动的小溪,也见过明净清澈的湖水,那么,你们见过瀑布吗?今天,我们就同李白一起去欣赏庐山瀑布。

  二、欣赏感受

  1.同学们,我们的行程开始了,现在我们来到江西庐山,观看从香炉峰顶流下的瀑布,看完后谈谈你们的感受。

  2.放视频,学生观看。

  3.学生各抒己见:你感受到的庐山瀑布是什么样的?

  4.面对如此美景,唐代大诗人李白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日照香炉生紫烟……”(诵读后板书《望庐山瀑布》)

  5.你们觉得诗中描绘的景色美吗?你们也快快打开书本,自由读几遍吧!

  (个别读,齐读,指名读)

  三、赏析古诗

  1.自由读古诗,观看插图和回忆录像中的情景,说说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内交流,先提出疑问互相解答,再说说诗的意思。

  3.学生为录像配解说词。先练习再指名说。

  四、朗读、背诵古诗

  1.同桌互助,练习朗读古诗,读出李白惊奇、赞叹的情感。

  2.指名读,评议。

  3.齐读古诗。

  4.看录像练习背诵古诗。

  五、指导识记、书写生字

  1.播放写有词语的幻灯片,自由读,指读,齐读。

  2.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指导书写生字。

  古诗二首

  望庐山瀑布

  飞流三千尺

  银河落九天

  学生自由读诗时,单凭诗句去感受诗人所描绘的景物是很困难的,因为二年级孩子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不深,他们很难从短短两行诗文中认识到什么。于是我就用插图在学生与诗文之间构筑一个平台,将诗句与画面相连接,去帮助他们理解和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景象。

  读读诗,画画图,再读读诗。看似在做游戏,其实课堂上许多知识点的理解全隐含其间而又不露痕迹。这种自然轻松的学习方式正是新一轮课改所倡导并追求的。这种教学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8

  教学内容:人教社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

  课前透视:

  本课中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读了之后,俺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秋色图。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尤其“霜叶红于二月花”给了使俺们以美的享受。两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

  二年级的同学虽小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两首诗有不少同学早已会吟诵。教学时要充沛了解同学的实际经验,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同学感悟诗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同学对优秀保守文化的热爱,丰富同学的积累。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信息资料 1、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2、收集作者资料以及其它相关的诗句。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诵诗导入。同学们,古诗是俺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呀?(同学背诵古诗)古诗为俺们出现出美的意境,让俺们获得美的感受。今天俺们学习《古诗两首》看看诗中写了哪些内容?

  (给同学展示的机会,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欣赏他人的学习劳动效果,也会起到促进的作用,激发了学习古诗的兴趣。)

  2、看图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同学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今天俺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板题)

  (借助美妙的图画吸引住同学,在感受画面后,启发考虑,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

  对话平台

  初读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合作学习,轮读交流自身的理解。

  (整体感知,了解古诗的大意,与他人交流字词的理解,相互促进,提高学习古诗的效果,形成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

  研读

  1、教师范读,引导同学体会情感,想像画面。

  2、出示多课件展示诗中描绘画面,重点引导同学弄清“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

  3、自由读,边读边看插图,理解诗意。

  4、汇报交流诗意。

  5、多种方式朗读。

  (想像古诗的画面,加上课件的直观效果,使同学感悟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意思,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诵读

  1、出示图画,指名配乐朗读。

  2、同学自由练读。

  3、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4、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背诵。

  (同学的阅读古诗的实践,切不可用复杂的分析来替代,要让同学在反复的诵读中,初步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炼、优美。)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同学认读。

  2、同学观察字形,交流怎样书写。

  3、教师示范,同学评价。

  4、同学练习。小组展示,欣赏评价。

  (写字训练要给同学展示的机会,体验胜利的快乐,促进同学乐于写字。)

  拓展

  你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

  (不使同学的思路受到束缚,感知一年四季不同的享受,激发同学热爱生活。)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复习

  1、多种方式认读古诗(一)中的生字。

  2、挑战背诵古诗(一)。

  (活泼多样的复习方式,使同学积极参与,进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自学

  1、出示《山行》,引导同学说说用什么方法来学习。

  2、按自身的喜欢的方法来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说说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4、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同学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为同学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尝试让同学自学,培养同学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助于同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细读

  1、同学自由练读,想像画面。

  2、指名读,读后评价。

  3、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同学评点。

  4、同学找学习伙伴一起练读。

  (朗读与评价相结合,提高阅读的质量。)

  诵读

  1、出示课件,让同学感受枫叶满山的美丽情景。

  2、挑战读。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3、观看插图,练习背诵。

  4、背诵展示。

  (多种形式的诵读,促进同学积累,形成个性的体验,进一步培养了语感。)

  写字

  1、出示生字:枫、于。同学认读,

  2、观察字形,说说怎样识记和书写。

  3、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如“枫”字的“木”字旁的捺变成点等。

  4、同学练习。小组点评。

  (观察、交流能协助同学掌握写字的基本技能,有效地提高同学的写字能力。)

  练习与拓展

  1、出示课后“俺会填”,引导同学填写。

  2、诵诗会。学习伙伴还会背别的古诗,你们也一定行!把自身积累的古诗有感情地背给同学们听。

  (将积累的效果展示出来,体验学习的快乐,对他人也是个促进。)

  伴教锦囊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示上独具一格。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其诗在晚唐成绩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描写秋景诗两首

  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书河上亭壁(寇凖)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栏思何长。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9

  教材分析:

  两首古诗均为描绘山光水色的名篇,作者分别是唐代的李白和杜甫。《望庐山瀑布》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象。《绝句》为诗人在成都草堂所作,全诗通过对明媚春光的描绘,表达自己愉快的心情。这首诗的观察顺序是由近到远,写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学情分析:

  这两首著名的唐诗,学生都会背诵。教学时,关键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

  以求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促使学生领悟诗的意境。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能解释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能解释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的情景。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录像。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望庐山瀑布》的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学过许多李白的诗,现在,咱们开一个李白诗会,把你知道的李白的诗背给大家听一听,愿意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李白的诗。(板书:望庐山瀑布)齐读。

  2、解题

  谁能讲一讲课题的意思?

  庐山在什么地方?(江西省九江市)

  你见过瀑布吗?(出示挂图)

  学习生字:瀑。

  3、小结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就是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二、精读《望庐山瀑布》。

  1、指名读古诗。

  2、小组讨论,说说诗的意思,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3、师生交流:(每句诗都先请学生来说,教师只做适当指导)

  ⑴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是什么意思?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山峰尖圆,烟云聚散犹如香炉,因此而得名。

  “生”是什么意思?

  “生”的原意是生成的意思,在这里是“升腾”的意思。

  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先说,教师再归纳总结:在阳光照耀下,香炉峰顶弥漫着紫色的烟雾,像香炉里散发的烟一样不停地升腾。

  ⑵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是什么意思?

  远。

  “川”是什么意思?

  川,水道、河流的意思,指瀑布下泻之后像一条河。

  “挂前川”是什么意思?

  挂前川,瀑布挂在山的前面。“挂”字化动为静,形象地表现出了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

  ⑶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流”是什么意思?

  飞泻的水流。

  “直下”是什么意思?

  “直下”是直泻而下的意思。直下,既写出了山的高峻、陡峭,又突出了瀑布奔腾而下,势不可挡的气魄。

  “三千尺”是什么意思?

  “三千尺”是虚指,意在形容瀑布的高和长。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很长的瀑布从陡峭的山崖上飞快地直泻而下。

  ⑷疑是银河落九天

  “疑”是什么意思?

  疑,可能是,怀疑。

  “银河”是什么意思?

  天河,晴朗的夜空里呈现出的由许多恒星组成的白色光带,看上去像银白色的大河。

  “落”的意思是什么?

  落,这里指“从……落下”;“落”字写出了瀑布倾泻而下的磅礴气势。

  “九天”是什么意思?

  古代传说天有九重,这里指天的最高处。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使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的最高处倾泻下来了。

  4、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 你认为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看庐山瀑布的?

  5、练习朗读、背诵。

  6、品读体会作者情感

  “遥看瀑布挂前川”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在山川之间,谁能将这样巨大的瀑布挂起来呢?只有大自然。在这句诗里包含了作者对大自然神奇、伟大的赞颂。细细品味这首诗,可以使我们领会到大诗人李白丰富的想象力,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总结(欣赏录像)

  四、作业

  用你手中的画笔画一幅庐山的瀑布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绝句》的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

  有谁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你们知道他吗?

  2、解题

  这是作者对他居住的草堂附近明媚、秀丽景物的描写。

  二、精读《绝句》

  1、教师范读。

  2、这首古诗写了什么?

  3、利用学习《望庐山瀑布》的方法来学习《绝句》这首诗。复习

  我们是怎样学习《望庐山瀑布》的?读诗句→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借

  助字典或查找一些材料,把这些难于理解的字词弄懂→串联、整理说出诗句的意思→说出整首诗的意思。

  4、小组学习,教师点拨

  同学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提出来师生共同研究解答。

  5、诗中写了哪些景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雪、船)

  6、指导朗读

  注意停顿,要读出诗的韵味来;注意轻重音,要读出感情。

  7、学生练习朗读、背诵。

  三、总结

  四、作业

  你能用一幅图描绘出《绝句》的意境吗?

  板书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

  能正确书写7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对诗句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2、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敕勒歌》。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

  教学重难点:

  1、背诵课文。

  2、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谈话引出课题。

  语文版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荷语无声-荷语无声

  2、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诗句,纠正字音,再把课文读通顺。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提醒“见”的读音。

  三、熟读课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

  2、小组交流。

  3、指名读。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蓝蓝的天空,辽阔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

  4、学生对读懂的词语和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交流,针对学生不明白的词语

  教师解疑。

  四、赏读讨论,背诵诗文。

  1、学了这首古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①小组讨论。

  ②集体汇报,教师随机点拨

  2、背诵诗文。

  这首诗就像一幅鲜活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再想象一下诗中

  壮美的情景,有感情地背诵一遍。

  五、忆生字,指导书写。

  1、读要求会写的`字:首、川、似。

  2、按结构记忆字形。

  独体字:首、川。

  左右结构的字:似。

  3、指导书写:让学生观察字帖里的字,然后描和写。

  重点指导:首、似

  六、总结。

  1、背诵古诗。

  2、教育学生学习作者,热爱大自然。

  七、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生字各写一行。

  教学反思:这是一首经典诗歌,是北朝时期的北方少数民族的民歌,诗篇热情地赞美了敕勒草原的辽阔、水草的丰茂和牛羊的繁盛。意境高远,风格浑朴苍茫有着丰富的审美内涵。作品用及其洗练的语言,准确的描绘出敕勒草原的苍茫景象,歌颂了山川风物,赞美了牧民安居乐业的生活。本着与学生一起欣赏经典之美的目的,我充满激情地上完了这节课。

  第二课时

  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庐山瀑布的壮美。

  教学重难点:背诵古诗,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时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诗题。

  今天老师再带你们到风光秀丽的庐山看看。(出示挂图)庐山秀丽的风

  光,吸引了古今中外许多文人来观赏,并留下了很多有名的诗篇。今天我

  们来学习赞美庐山瀑布的古诗《望庐山瀑布》。板书:望庐山瀑布

  二、初读诗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诗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读诗句,互相纠正字音,把诗句读正确。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导名读全诗。

  三、再读诗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边读边想读懂了哪些词,还有哪些词不明白。

  2、小组交流,互相解答。

  3、全班交流,教师解答学生未解决的词语。

  4、出示挂图,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5、想象意境,背诵诗文。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会写的字:尺、挂、流、烟

  2、记忆生字。

  按结构记字。独体字:尺

  左右结构的字:挂、流、烟。

  3、指导书写。

  五、总结谈话,课后拓展。

  1、这节课,我们和诗人一起领略了庐山瀑布的磅礴气势,体会到诗人对

  大自然无限热爱的感情。

  2、请同学们课后收集你喜欢的古诗。在古诗朗诵会上读给大家听。

  六: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生字各写一行。

  板书设计:

  3古诗两首

  天

  勒乐歌野广阔、美丽

  牛羊

  望庐山瀑布

  飞三千尺

  壮观夸张

  疑落九天

  教学反思:体会诗的意境是学习古诗的非常重要的方法,这种意境有时靠人们的言传,就破坏了个人对诗境的理解个性,而作为教师又不能不讲,不讲学生就很难理解,就如“飞流直下三千尺,这样以夸张手法表现的意境,学生是不容易体会的,因此,教学中就要想办法缩短学生现有关知识与诗的意境的距离,以便,更好地体会。如前面对“望”的理解就是从直观的观察到实景的观察再到句子的描写,层层递进,而对“望”字的理解,又成为学生理解全诗的一座桥梁,这样对“望”字的品读,理解就应当是有效果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如能抓住关键词、句,以达到对诗的理解,应当是我们作为语文教师的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11

  【教学目的】

  1、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能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目的】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图上都有些什么?

  2、仔细看图,猜猜图上的人在干什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揭示课题:有一个叫贺知章的人,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到了老了才回来,这首诗就是他回到家乡后写的。(出示课题:“回乡偶书”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标出生字,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顺。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由观察生字,为喜欢的生字组词。3、抽生说说记住了哪个字?是怎样记住的?

  4、游戏:

  教师读一个生字的音,学生从卡片中找出这个字读三遍。

  三、再读课文,了解诗歌大意

  1、自由读课文,圈出不理解的地方。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读文,看图,理解诗词大意。(教师适当点拨)

  鬓毛衰:头发都白了。

  3、教师范读,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4、抽生说说。

  5、生根据理解自由读课文。

  四、试背课文

  1、老师叙述诗意,学生根据诗意练习背诵。

  2、学生互背古诗。

  3、抽生背、齐背古诗。

  第二课时

  一、指导看图,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

  2、李白将要离开了,汪伦特地赶来送他,李白十分感动,写下这首《赠汪伦》。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李白在诗中写了些什么呢?自己去读读吧!并用“□”标出生字。2、认记生字:

  (1)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生字认记,并为其组词。

  (2)抽生说说记的哪个字,是怎么样记住的'?

  (3)学生用多种方式认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

  1、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读古诗两遍,看看能示不能将古诗读得正确、通顺、流利。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古诗大意。(教师相机点拨)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四、试背古诗

  1、熟读古诗。

  2、老师讲诗意,学生看图试背古诗。

  3、抽生背古诗。

  4、齐背古诗。

  五、学习写字

  1、将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2、请学生为自己感兴趣的生字组词。

  3、请学生自由观察,说说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舟:里面的一横要出头,上下各有一点。

  客:与“容”相比较。客:客人容;容易

  何:与“河”相比较。何:几何河;小河

  4、学生描红、写字。老师巡回指导。

  六、完成课后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我会填”。

  七、拓展训练

  1、课文中树叶里的生字还有4个我们没学,你认识吗?2、你还会背哪些古诗?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25课《古诗两首》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字卡、词卡、小黑板、收集其它的古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两首描写深秋美丽景色的古诗。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

  (一)释题

  1、读古诗题目(注意重点字音:赠)

  2、师简介诗人“苏轼”

  (二)看图说话

  看图,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三)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找出诗中生字,注意读音易错字:擎残橙刘

  3、自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四)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师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六)想想、议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秋天,收获的季节)

  三、学习第一首古诗中的生字

  1、找出古诗中要求写的生字:

  首枝记刘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记字音字形,然后找小伙伴交流是否认识了。

  3、指导写字,教师示范写,学生在课堂上写前三个字,教师注意巡视。

  四、作业

  背诵古诗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1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身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同学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挂图、投影。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背背俺们以前学过的古诗。

  2、揭示课题,板书:

  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

  1、理解课题的意思:

  理解“望”“瀑布”。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瀑布吗?是什么样的,能不能说给俺们听听?

  2、学会写课题中的生字:瀑。

  3、你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4、学习这首诗:

  ⑴ 出示整首诗。

  ⑵ 指名读一读。

  ⑶ 再读,可以讨论,看能不能理解诗的意思,有问题可以提出来。

  ⑷ 交流:

  重点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川”“三千尺”。

  谁能讲这首诗的意思?

  评议,他讲得怎样?

  再指名讲诗的意思。

  5、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6、指导朗读。

  7、指导背诵。

  三、作业

  1、背诵古诗。

  2、用自身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板书〗

  望庐山瀑布

  日照 香炉生 紫烟,

  遥看 瀑布挂 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 尺,    壮美山河

  疑是 银河落 九天。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学习《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理解“绝句”。

  2、简介作者及背景。

  三、初读诗句,说说你能理解哪些词语或句子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的字音。

  2、交流,你了解了哪些词语、句子的意思了?

  四、学习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一、二两句:

  轻声自由读一读,画出还需要理解的词语。

  谁能用自身的话说说这两句诗句的意思?

  指导朗读,读出舒畅预愉悦的心情。

  2、学习三、四两句:

  指名读一读诗句,其他同学考虑:诗人看到了什么?

  讨论,理解“西岭”“千秋雪”相机板书,画简笔画。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

  诗人向门外一看,可以看到什么?理解“东吴”。

  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用自身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⑴ 一行写一个景,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⑵ 小结:

  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6、指导书写“鹂”“鹭”。

  五、作业

  1、誊写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

  〖板书〗

  绝句

  两个 黄鹂鸣 翠柳,

  一行 白鹭 上 青天。   近景

  窗含 西岭千秋 雪,   舒畅愉快

  门泊 东吴万里 船。    远景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诵和背诵古诗

  2、理解诗中的重难点字词,学会串联整首诗的意思

  3、学习诗人写景、抒情的手法

  过程和方法:通过反复朗诵、音乐渲染、串联诗意使学生融入情境,在赏析景物中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感受诗中美的意境,体会诗人热爱秋景,乐观面对人生 的感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欣赏诗中描绘的秋色,学习诗人写景、抒情的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美,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教学课时:共1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儿歌导入,揭示课题,初识文意:

  课前教师板书《山行》全文

  (一) 儿歌导入: 同学们,我们中国的古诗不仅能通过读、画来表现,还可以通过唱来展示。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首由古诗编成的儿歌,一边听一边想:这首古诗叫什么名字。你从课本或者其他地方读到过这首诗吗。

  播放儿歌《山行》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这首古诗《山行》

  请同学们看教师板书课题:山行;全班齐读一遍课题

  (二)揭示课题,认识作者,了解文意

  (1)通过理解诗题,初步了解全诗内容:同学们应该已经预习过这首古诗了,那题目“山行”是什么意思。谁在山路间行走。

  (2)师生交流诗人生平:现在,有哪位同学可以为大家介绍一下杜牧的生平。

  (杜牧生平:(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被后人成为“小杜”,以区别杜甫,他和同时期的诗人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晚唐时国家内忧外患,他虽出身于高门世族,关心国家和百姓,但因为人耿直,受到排挤,生平坎坷)

  总结语:通过诗题我们可以了解到,这首诗写的就是唐代诗人杜牧在山间行走时的见闻。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杜牧的脚步,一起去欣赏山间的景色吧。

  二、新知的教学

  (一)读顺古诗,理解字词, 解决疑难

  过渡语

  (1)自由朗读,把握音律:先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这首古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注意节奏。

  (2)指名朗读,强调难点: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教师根据该学生的朗读,指导全班同学注意诗中易读错的字词。

  重难点字词:“斜”字,在这首诗中读xia,而不是读xie。因为古诗讲究韵律,诗句中末尾一个字韵脚相同,读起来就朗朗上口。在这首诗中,为了让“斜”与“家”、“花”押韵,所以读xia。

  (3)全班齐读:大家一起把这首古诗读一遍。

  默读古诗,划出难解字词: 现在,请同学们再小声地默读几遍这首古诗,一边读,一边把你不理解的字词用波浪线标出来。

  (4) 全班交流,解决疑难字词,了解诗文内容

  重难点字词:寒山、石径、斜、生处、坐、爱、晚、霜叶、于

  从“寒,霜”推断出诗文写的是深秋景色,从“白云”、“晚”推断出诗文分别写了白天与傍晚的景色,(二)创设情境,串联诗意,融入意境

  过渡语: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把这首诗中难以理解的字词都弄清楚了。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注释和自己的理解,自己串联这首诗的意思。

  (1)播放古筝曲,指名描绘情境:哪位同学能把这首诗描绘的场面口述出来。

  (2)融入情境,感受美景:其他同学请闭上眼睛,在轻柔的《高山流水》音乐声中,仔细感受他说描绘的景色。

  (3)带着对美的`感受朗诵全诗:同学们,他刚才描绘的秋景图美不美啊。让我们带着对这种美景的感受齐读一遍古诗。

  (三)品读古诗,赏析景物,体会情感

  过渡语:老师从大家的朗诵中,体会到了你们对这首诗描绘的美景的感受。那么,在这幅秋景图中究竟有那些景物呢。

  诗人是从那些方面来描写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赏析景物。

  1、赏析景物,勾勒图景,体会喜爱之情

  (1)找找景物: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诗人描写的景物,把它们圈出来

  (2)描绘场景,探寻景物,板书景物:美丽的秋景图中究竟有哪些景物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是怎样描写的。

  “白天,诗人乘坐马车行走在山路间,向远方望去,他看到的景色有……诗人沉醉在美丽的景色中,边走边看,直到傍晚。

  在傍晚,他又停车观赏,这时他看到的景色有……”

  在所有的景物中,诗人写白云用了一个“生”字。“生”是出现生成的意思,表现了白云的升腾缭绕,说明白云是静的还是动的。

  其他景物是静还是动。

  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一边说,一边板书景物:

  白日远景:(静)寒山 石径 人家 白云(动)

  傍晚近景:枫林 霜叶

  (3)师生交流,串联景物,揭示诗人对深秋美景的喜爱之情

  在这幅秋景图中,有白天的……有傍晚的……有远处的……有近处的……有动态的……有静态的……这所有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一副秋景图。看到这样一幅……的秋景图,诗人会有怎样的情感。

  正是这样一种……的情感,使他认真的观察眼前美景,用诗歌从……六个方面描绘出了这幅深秋美景图,从而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

  (4)带着喜爱之情朗诵全诗:请同学们带着诗人对美丽秋景的喜爱之情,再有感情地朗诵这篇古诗。

  2、深度品读,对比感悟,理解霜叶寓意

  过渡语:听完大家的朗诵,我感觉深秋的景色真美,诗人已经完全沉醉其中。那么,在读完全诗以后,你们觉得,诗人最喜欢的是哪些景物呢。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1)齐读

  3、4句诗,思考:美丽的景物这么多,为什么他独独最爱枫林霜叶。

  你认为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让诗人如此喜爱。

  (2)对比“霜叶”与“二月花”,体会寓意

  a.气候与环境对比:“霜叶”是深秋时的枫叶,二月花是春天的鲜花。从气候来看,深秋的气温是……春天的气温是……,从当时的环境来看,深秋的动植物……春天的动植物……这说明,枫林霜叶的生存环境比二月花要……

  b.提问引出枫叶品质:可是,为什么被霜打过的,在恶劣环境中生存的霜叶比温暖的春天中盛开的花还要红艳。

  这说明霜叶具有怎样的品质。

  c.联系生平,思考寓意:我们常说,诗人在古诗中多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在这首古诗中是否也运用了这种手法。联系诗人的生平的坎坷经历,想一想,诗人与枫林霜叶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诗人借霜叶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揭示寓意:诗人顽强乐观地面对人生

  3、感情朗读,练习背诵,加深情感体会

  (1)朗诵训练:请同学们带着你从杜牧和这首诗中体会到得情感,自由地朗读全诗。

  指名读:谁能让我们体会一下他对这首诗的感情,站起来读一读。

  教师通过几位学生的朗读,指出朗读中要注意的地方。如读出“斜”的弯弯曲曲,“白云生处”的轻盈缭绕,对于“红于”要读重音等。

  (2)背诵古诗:同学们都读出了自己的感情。那你们能把这首古诗背诵下来吗,请同学们先自己练习背诵这首古诗。

  全班背诵这首古诗。

  三、交流拓展, 总结全文, 升华情感

  (1)拓展思维,交流心得:现在,请同学们仔细想想,学习了这首诗,你觉得杜牧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

  (2)总结全文:一首简短的诗歌,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秋景;几样平常的景物,寄托诗人真挚的感情。学习了这首古诗,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秋天的美,还可以感受到中国古诗的简洁凝练、意境深远。

  板书设计:

  6. 古诗三首

  山行

  杜牧

  对自然秋 白日远景:(静)寒山 石径 人家 (动)白云

  景的喜爱 傍晚近景:枫林 →寓情于景 ← 霜叶

  ↓

  ⌒ ⌒

  乐观顽强地面对人生

  ︶。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14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训练学生行行朗读,字字思考,推敲诗文的意思;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3.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

  1.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探究诗歌的丰富意蕴。

  3、理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意思,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出示课题,板书课题。(板书:夜宿山寺)

  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课件出示1)

  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板书: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课件出示2)

  要求:

  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

  (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

  (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1、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教师点评)

  2、领读、齐读。

  三、交流切磋,诵读求悟

  1.过渡:让我们逐行研究,看诗句中哪些字表达'高',哪些景象说明'高'。先看第一行。(课件出示3):危楼高百尺。

  (1)学生找出'高'和'百尺'。教师指出'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

  (出示'危楼'卡片)危楼是什么样的楼?'危'字怎么解释?

  (课件出示4)学生查《新华字典》,危:①险;②损害;③高。从三个义项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解释就是③。(板书:百尺危)

  诗人站在高山上寺庙里的高楼中(教师给黑板画的庙加层楼),眺望窗外,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课件出示5):出示插图

  高极了,真高啊,好像站到了天边一样……

  (2)指导朗读这一行。

  第一行先写楼高,这样写——

  齐读:'危楼高百尺'。

  要读出楼的高。

  学生提高嗓音朗读。

  一味提高嗓音,只能听见声音,不能听出意思。只要把'高'字读得高些响些。教师示范,再试一试。

  学生反复练习朗读。

  大家读出了心里对这个'高'字的感觉。

  2.接着读第二行:(课件出示6):手可摘星辰

  (出示'星辰'卡片)

  (1)'辰'字典里说是'日、月、星的总群',这里指什么?

  指星,因为夜里无'日',而'月'不适用'摘'。(板书:辰)

  请同学们用手势表示'手可摘星辰'。

  学生据诗意抬手摘星。

  想象一下,摘星辰时手臂的动作,身体的姿态应该是怎样的?

  应该推窗伸臂,斜势向天,这样才能摘星辰。

  这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幻想,但是它却能形象地表现出高,大家朗读这句诗,想象诗人此时离天多近?

  学生朗读。

  (2)摘星辰本是难事,但诗人此时觉得很容易,从诗句中的哪一个字体现出来?(板书:可)

  从'可'字体现出来的。

  朗读时要读好这个'可'字。

  学生朗读强调'可'字。

  这样可以表达出轻而易举地伸手就能摘到星,更加说明楼的'高'。

  3.指导第三、四行诗句。(课件出示7)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齐读第三、四行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这两行诗句联系紧密。现在你感到天上人和诗人之间距离多远?

  相距咫尺。

  (2)这也是诗人的幻想,但生动地表现了'高';由此也可见诗人丰富奇特的想象。一齐来读好这两行诗句。体会一下该怎样朗读。

  学生读得很响亮。

  教师:好,你读得清楚,读出了'高'的气势。

  学生:高昂地读。

  教师:你也读出了'高'的气势。再尝试用低沉的语气,(出示'恐'字卡片)要把'恐怕惊动他人'的心情读出来。(板书:恐)

  学生尝试用低沉的语气朗读。进一步体会诗句表达的含义。

  教师:好,读得有感情,读出了诗人的心情。现在同学们用上述两种读法各自练习朗读,要读出两种不同的语气,然后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读法,为什么。

  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朗读。

  4.在表情朗读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全诗。

  5.小结:行行朗读、字字思考、处处想象是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要在今后学习古诗时继续使用,进一步掌握这种方法。

  四、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听到同学们动听的读书声,课文里的生字很想跟我们交朋友。看,它们是谁?

  1、交流识记字形。(课件出示8)出示:危惊敢

  加一加:危:'厃+?';'惊'是'忄+京'。

  2、教师指导书写。(板书:危)

  (课件出示9)危的田字格课件

  '危'的半包围结构,'厂'的横长一些。

  教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3、学生练习写字。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个别作业展评。

  五、课外作业新设计

  1、解释词语

  百尺:______________。危:______________。恐:______________。

  2、把这首诗带动作背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答案:

  1、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

  危:表示高的意思。

  恐:恐怕

  2、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课件出示10)(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

  2.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3.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敕勒歌)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

  2.检查生字

  (课件出示11)出示田字格课件:似庐笼苍茫

  (板书:似庐笼苍茫)

  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些什么?

  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评议从读正确方面进行)

  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1.(课件出示12图片)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1)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说出大意即可。

  (2)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

  指名朗诵

  (课件出示12)在图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质疑。

  老师针对课件讲述;(课件出示13)

  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3)谁愿意来读读这4句诗呢?赶快试试吧!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评: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

  示范读第1、2句。

  师评:草原可真大呀!'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示范读第3、4句。

  分小组赛读第1至4句。

  2.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读读最后3句。

  (课件出示1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课件出示15图片)

  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

  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交流。

  指名回答:谁愿意来读一读?

  教师评价放在学生对诗的感受上。如: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你把牧草吹弯了腰,让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牛羊!大草原可真大、真美啊!(板书:草原的大、美)

  谁来说一说这几句的意思?

  天地无边无际风吹过去把草吹倒,看见了牛羊。

  3.请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小组互相听一听,看谁读得棒,把掌声送给他。

  全班交流朗诵。

  4.评比'背诵高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古诗。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一)交流识记字形。

  (课件出示16)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似苍阴野茫

  有什么办法记住它们?

  加一加:'亻+以'是'似','艹+仓'是'苍','阝+月'是'阴','里+予'是'野','艹+汒'是'茫'。

  (二)指导书写。

  1.教师在黑板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2.学生练写。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个别作业展评。

  五、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大草原就是-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六、课外作业新设计

  1.解释词语

  似:________________。穹庐:________________。盖:________________。

  2.把这首诗带动作背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3.制作一期以'草原'为主题的手抄报。

  参考答案:

  1.似:好像。穹庐:大帐篷。盖:罩。

  2.略。

  3.略。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1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

  4.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重点难点

  重点: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会六个生字词。

  难点:如何理清文章的层次;正确书写生字。

  第一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前六个生字,读准一个多音字。

  2.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静夜思》。

  3.基本理清课文的层次,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调整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以前学过古诗吗?谁能把学过的古诗背给大家听一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讲一个小朋友在学校里学了一首古诗,背给奶奶听。这篇课文的题目是——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指导

  1.看图。

  图上有哪些人?她们在做什么?英英正在说什么?奶奶听了会说什么?

  2.自学课文。

  (1).讲述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2).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

  (3).识记田字格里的生字。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故乡明亮意思不由得家乡月光唐代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正音。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

  (3).通读课文。

  (4).分角色读对话。

  4.理清脉络。

  (1).这篇课文里英英和奶奶对话,英英说了几次,奶奶说了几次?

  (2).英英第一次说了什么?第二次说了什么?第三次说了什么?

  (3).奶奶第一次说了什么?第二次说了什么?

  第二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入情入味地背诵古诗《静夜思》。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3.学会四个生字“意、照、层、代”,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教学调整

  一.学习《静夜思》

  1.板书诗题,解释诗题。

  2.看图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哪儿看出来?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

  3.学诗句。

  (1).指名读《静夜思》。

  (2).这首诗有几句?现在我们依次来学。

  第一句

  a.指名读。

  b.这句诗,英英是怎样理解的?请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再回答。

  c.为什么英英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为什么这一句里的“疑是”,英英把它解释成“好像”呢?

  第二句

  a.指名读。

  b.“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举头”?

  c.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明月时有些什么感受?

  (3).指名读英英对全诗的解释。

  (4).齐读这首诗。

  4.朗读指导。

  二.朗读课文,练习背诵《静夜思》。

  作业设计

  1.抄写字词。

  2.比一比,再组词。

  古()自()代()

  故()首()袋()

  3.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心()()()()艹()()()()

  讠()()()()

  第三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1、指导背诵古诗。

  2、指导写字。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对话的形式,引出一首小诗,反映了小学生英英对古诗《静夜思》的正确理解,并知道它的作者是谁,激发我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小朋友,你们学习这篇课文后,对古诗学习有什么认识,可以谈谈。

  三.指导背诵《静夜思》

  1.听录音欣赏。

  2.揭示板书,引导背诵。

  3.指名背诵,师生评议。

  4.同桌交互背。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古诗教案10-17

语文古诗教案(精选)05-17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02-21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05-21

语文古诗教案【优秀】05-16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优秀】05-21

(精品)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05-21

语文古诗教案15篇05-16

语文古诗教案通用[15篇]05-17

语文古诗教案15篇【集合】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