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7-11 15:28:29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卜、又、心、风”4个字。认识1个笔画&“”

  和2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一些特点。

  二、教材说明

  本课是看图归类识字。通过图帮助学生认识一些蔬菜及名称,通过儿歌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让学生认识表示蔬菜名称的汉字,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在教室四周摆放上蔬菜,有&“茄子、辣椒、黄瓜、豆角、萝卜、南瓜、白菜、卷心菜、西红柿”。在每样蔬菜旁插上表示蔬菜名称的字词卡片(要注拼音),再在每样蔬菜旁放上一个盒子,盒子里准备若干表示这种蔬菜名称的字词卡片(数量最好与学生数同)。

  (二)认字、写字

  1、认字

  本课14个生字,字音中需注意的是:读准&“菜、藏、捉”的平、翘舌音,读准&“心、藏、风”的前、后鼻音。

  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认记生字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自由下位,先仔细观察每种蔬菜,看看、摸摸,然后认读卡片上的字,认识了这种蔬菜的名称后可以从旁边盒子里取一张字词卡片,再去观察另一种蔬菜,取出另一张卡片。学生观察、认读完上位后,教师任意出示一种蔬菜,让学生从自己面前的字词卡片中挑出表示这种蔬菜名称的卡片,举起来带大家读一读。学生在这样较充分的自主活动中,既认识了蔬菜,又认记了生字,而且始终处在一种较为兴奋的`状态,有利于将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

  2、写字

  本课写字教学要注意&“心”与&“风”这两个字的指导。

  指导&“心”字时,首先让学生整体观察一下,引导学生发现三个点不同的方向、位置及高低。&“”是新笔画,可先启发学生形象记一记:一个人正躺在床上,抬头弯腿在锻炼身体呢,然后范写,注意讲清起笔轻,运笔渐重,到钩之前要顿一顿再钩,最后让学生自己描红、临写,体会写&“心”字的要领。

  &“风”字也可让学生先整体观察一下,整个字如同被风略略吹开裙摆的裙子,写&“”时注意&“丿”尖与&“”的钩底持平,都朝外略斜,写里面&“丿”时要像柳叶轻拂,写&“丶”注意与&“卜、心”的点进行比较,教师边讲边范写,然后让学生自己描红、体会。

  (三)词句

  本课要掌握的词语中有一部分是表示蔬菜名称的,可与前面谈到的识字教学结合进行,有一部分词语是在儿歌中出现的,可结合儿歌的学习进行教学。如&“细又长”,先让学生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然后让学生看看豆角的样子,学生即可明白。再如&“捉迷藏”一词,可让学生先说说怎么玩这个游戏的,然后读书上有关句子,告诉学生我们吃的萝卜是植物的根,是埋在地底下的,走到萝卜地里,只能看到绿色的叶子,看不到萝卜,萝卜就像躲起来跟我们玩&“捉迷藏”呢!又如&“越”字的学习,一定得结合课文语句&“南瓜越老皮越黄”进行。为帮助学生形象理解这个表示程度逐渐加深的词,教师可绘制一组表现南瓜由小到大、皮色越来越黄的图给学生看,由此,&“越长越大、越老越黄”都能迎刃而解。最后&“风光”一词,结合课文语句和插图,启发学生感受到菜园里成熟的新鲜的蔬菜瓜果五颜六色、光泽诱人,让人看了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四)朗读

  本课的儿歌是为巩固识字学词服务的。同时,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这些蔬菜瓜果的认识。儿歌语言生动形象,琅琅上口,也非常适合朗读训练。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提示学生看看图,做做手势动作,把各种蔬菜瓜果的特点表现出来。然后组织儿歌朗读比赛,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既检查、交流了朗读情况,又复习巩固了生字新词。

  (五)实践活动

  本课课后练习中安排了一项&“画画连连”,目的是通过涂色连线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字词,巩固对本课蔬菜瓜果的认识。在学生完成此项练习后,教师可让学生课后随父母去菜市场认识更多的蔬菜瓜果,将认识的新的蔬菜瓜果用彩笔画下来,再写上名称,然后贴在教室一角,布置一个&“蔬菜瓜果园”,既美化环境,又使学生将认识事物、学习汉字结合起来。

  (六)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一

  本片断教学设计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依据本课&“看图归类识字”的教材特点,让学生将认识事物与学习生字词紧密地结合起来。

  (一)谈话揭题,提示学法

  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什么地方呢、(师当堂板书:菜园里)谁来读一读、看到&“菜”和&“园”,你有什么好办法再见面就能认识它们呢、(可提示学生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

  2、大家看,菜园里的菜可多啦!下面就请同学们下位,看看、摸摸这些菜,再读读卡片上的字,记住它的名字,确认自己记住了,就从旁边盒子里取一张字词卡片。等到把所有蔬菜名字都记住了,你就上位。

  (二)汇报交流,巩固认字

  1、(师任意举起一种蔬菜)请同学们在自己面前的生字卡片里找出这种蔬菜的名称,然后站起来带大家读一读。

  2、(师出示生字卡片)请同学找出相应蔬菜,然后带大家读读这个词。

  片断二

  本片断教学设计注意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自主地朗读儿歌,让学生在读中巩固认字,认识事物。

  (一)朗诵比赛

  1、下面,我们要举行儿歌朗诵比赛。请每组选出一名平时朗读有困难的同学参加比赛。

  比赛前,有一段准备时间,请小组成员一起帮助这位选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特别是要通过手势、动作表现出蔬菜的特点。通过比赛,不仅要选出最佳朗诵能手,还要选出最佳合作小组。

  2、学生自由准备,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进行朗诵比赛。教师注意点拨,肯定学生朗诵的精彩之处。

  (二)课外扩展

  我们平时接触的蔬菜瓜果还有很多很多,感兴趣的同学也可学着课文的样儿,说说这些蔬菜瓜果的特点。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秋天景象之美和勤劳的人们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3、喜欢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课件:秋天的风光

  3、苹果等教具。

  教学重点:

  1、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书写8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秋天的美,感受勤劳的人们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会认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秋天景象之美,感受勤劳的人们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3、指导书写4个左右结构的字。

  教学目标:

  1、能准确认读8个生字。

  2、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秋天景象之美,感受勤劳的人们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3、能正确书写4个左右结构的字,重点掌握“三点水”和“火字旁”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许多描写秋天景色的词语,大家还记得吗?现在赶快去秋天的果园里摘苹果,谁能准确而且大声地读出苹果后面的词语,这个苹果就属于你啦!

  (玩游戏:摘苹果,复习上一课学过的词语)

  根据儿童的特点采用游戏的形式复习词语,是很好教学方式。这样学孩子会感到很有趣味儿,但是,我觉得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在让他们自己说说还有那些描写秋天的词语,可能更丰富些,学生能说出几个的,这样更能激发主动性,教会学生平时也要注意积累词语。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哎呀,看到果园里的果子都熟了,大家都知道,秋天来了。你还能从哪些地方发现秋天来临了呢?

  (指名学生发言)

  孩子对秋天不陌生,凭他们的生活经验是能发现秋天变化的。但是,我们不一定就把孩子的视野局限在果园里,他们什么都可以谈,只要是秋天的体验和感受就可以。这里的目的是让孩子自我发现,激发对秋天的兴趣。

  2、师述:有一位神奇的画家,他用手中的画笔为我们画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这就是“秋天的图画”,同学们想去看看吗?让我们一起乘坐“红叶号”列车开始一次愉快的.旅行吧!大家检查一下,该带的4样法宝(眼、口、耳、心)都带齐了吗?

  (师)会学习的小朋友会带上自己的眼——(生)仔细看,

  (师)带上自己的耳——(生)认真听

  (师)带上自己的口——(生)大声说

  (师)最重要的是带上自己的心,去体会秋天的美丽,好啦,老师要带领小朋友们出发啦!

  老师的话是为了导入课文还是让学生看课件?如果是为了揭示课文,就让孩子读书,是为了看课件,就让学生看,没有必要再罗嗦几句。这“四件法宝”很空洞,没什么实在的意义。

  3、出示课题,齐读。出字谜:“四四方方一间房,里面住着冬姑娘。”

  出示“图”字的卡片(苹果状),反复读后组词。

  与上面衔接不紧密,既然是看书或看课件,就马上让学生做,识字放在后面处理。

  三、初读感知:

  1、播放相关课件,师范读。

  课件的目的是什么,老师没有交代清楚,缺环节。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藏在课文中的生字娃娃,读准字音。不会认的字做上记号。

  3、小组学习。

  1)组长安排活动:抽查生字读的准不准,课文读得顺不顺,还有哪些字不会认,互相帮助。交流记忆生字的好办法。

  2)组长检查后给组员记成绩:表现最好的用绿色在书上课题旁画一个笑脸,有进步的画一个黄色的笑脸,还要努力的用红色画一个笑脸。(“小组自学红绿灯”)

  3)教师四处巡视,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帮助能力较差的学生。根据组长的表现来发出“笑脸”(标准与上面相同)

  4)小组交流:小组擂台赛

  如1组组长随意挑战另一组组员的生字认读情况。

  如4组组长挑战7组组员读书情况,两组学生一人读一句“开火车”,看哪一组的同学读得好。

  如6组同学交流自己觉得很棒的记忆生字的好办法,3组同学可以挑战他,说说自己觉得比他更好的方法。

  梨、笼、浪、燃都是形声字,启发学生根据形声字的规律来记忆。

  梁——粱高粱本是粮,米字底下藏。桥梁应是“梁”,木头来帮忙。

  勤、劳——都有个力字,说明要想做一个勤劳的人,就要多出力。

  小结:自编儿歌帮助学生记忆:梨树是木,灯笼有竹,波浪是水,高粱为米,燃烧要火,勤劳靠力。

  5)教师重点检查几个能力较差的学生读生词卡“图画”“梨树”“脸颊”“波浪”“高粱”“燃烧”“勤劳”。

  识字的环节处理的很好。首先是让学生自己找生字。这样是尊重了学生的原认知和经验,在此基础上,再学习生字,面向了学生的全体。其次,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交流互动的优势,让孩子们自己学会学习。再次,利用了竞赛的形式展开了学习汇报活动。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会更有热情。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识机记生字,老师还有相机地指导,师生合作互动。最后,教师注意了关注差生。全面的实现教学的目标。

  6)再次播放课件,学生朗读自己最喜爱的句子。

  是什么课件,没说明。为什么要读句子,也没说明。缺环节。

  四、再读理解:

  1、出示图片,图上画了没结果的树、光秃秃的庄稼地、高粱杆,

  老师画的这幅图画名字叫做《秋天的田野》,你们觉得怎么样?少了些什么呢?

  又放课件,又出示图画,太多了。有课件就够了。可先让学生贴图,然后起名字。也就说下面的贴图让孩子自己构思,想怎么贴就怎么贴,喜欢贴什么就贴什么。贴完了让学生说说,再引发学生读课文,读喜欢的部分,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而且注意评价、激励。这里应该是教学的高潮。

  2、自己读读第二句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

  3、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苹果、梨、稻子、高粱。谁能上来贴一贴,帮老师完成这幅画?

  4、他贴的对吗?要求学生抓住“挂起、露出、翻起、举起”四个词贴一贴、评一评。

  “他贴的对吗?”好象没有对错之分,怎么贴是孩子自己喜欢的。那几个词语可以这样处理,使抽象的词语具体化,便于理解。

  5、梨树上怎么会挂起了灯笼?苹果为什么有红红的脸颊?

  稻田里怎么会像大海一样翻起波浪?难道高粱上燃起了大火?

  这是怎么回事?启发学生体会比喻句。

  师小结:这些句子都是比喻句。梨树上的梨又大又黄,好像挂上了灯笼。

  你能用“好像”说句话吗?

  问题先让孩子试着提一提,他们提不出来,教师可提。让学生体会比喻句,深了一点,二年级的孩子不要讲比喻句,让他们体会一下句子的形式就可以了。可用“好象”来说话。

  6、指导学生有感情得朗读,提示朗读课文“四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边读边想像秋天田野的美景。

  朗读前应该有情感的激发,带着情感读,读出情感。老师要有范读。

  7、出示课件,提示相关景物,指导学生背诵。

  背诵是对的,可以是边学边背。

  8、谁使秋天这样美丽呢?自读第四句。指名读。

  思考:勤劳的人们指的是哪些人?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这个问题很好。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同时注意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但要注意讨论,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五、学写生字4个生字:“波、浪、灯、作”

  1、今天老师要教大家4个左右结构的字,是哪四个字呢?

  2、指名读,说偏旁,组词。

  3、自由“读贴”,说说你的发现(怎么记,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等)

  4个字都是左窄右宽,“灯”字的“火字旁”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作”字右边上面第一横较长,二、三横较短。

  4、师应学生要求范写其中两个字(是学生感觉到比较难写的字)

  5、生仿写,

  6、指名演板,大家来评一评。

  7、生练写这四个字。

  前面已经训练学生记忆生字了,这里就不要重复了,可以让学生再读一读、认一认,加深印象。把重点放在写字的指导上。让学生说自己的发现,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这很好。写字教学不要都教师讲,学生也能说出一、二,那就让他们先说一说,老师再讲一讲,相互合作,相互补充。教师的范写不能忽视。写后注意评评。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

  教学难点: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拼读生字,理解“人声鼎沸”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能正确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给课文分段。

  3.能展开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二)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简介钱江潮的成因及观潮的由来。

  (2)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

  闷(mèn)雷 薄(bó)雾 风号(háo) 浪吼(hǒu)

  涨(zhǎng)起 颤(chàn)动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 山崩地裂 人声鼎沸 漫天卷地

  ③指名读课文,正音。

  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3)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2.理清文脉。

  (1)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同桌交流。

  (3)说说各段的段意。

  3.想象练说。

  (1)自由读第二段,思考:钱塘江大潮是怎样的?

  (2)摘录描写大潮的词句,品读。

  (3)展开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潮来时的情景。

  ①请学生说潮来时的情景。

  ②评价:从几方面来说潮来时的情景。(提倡多角度表述)

  ③还可以怎么说?学生准备,练说。

  4.作业。

  (1)有条理地说潮来时的.情景,学生互评。

  (2)摘录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的意思。

  2.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或景观)。

  (二)教学过程

  1.学习第二段。

  (1)钱江潮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你从哪些词句看出钱江潮的壮丽奇特?

  ①自由读文,选词句品读。

  ②交流。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理清顺序,体会壮丽。

  ①师出示学生摘录的有关句子。(幻灯)

  ②请学生按不同方面排列句子。

  ③讨论:为什么不先写声音后写样子?

  ④说一句赞美钱江潮的话。

  (4)理解长句的意思。

  ①出示长句(课后练习题3),思考:句子把浪的样子和潮水的声音各比作什么?

  ②这个句子写出了浪的气势( ),声音( )。

  ③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

  (5)拓展:说一说其他景观。

  2.按一定顺序介绍一处景物(或景观)。

  (1)确定介绍的景物(或景观)。

  (2)想一想,从几方面有条理地介绍。

  (3)在四人小组内练说、互评。

  3.作业。

  (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2)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端午粽》一文主要介绍了端午节外婆包的粽子以及端午节的由来。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语言生动优美,文章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浓浓的思亲、思乡的'情怀。

  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形态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应运用多种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端午粽的香甜滋味,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感受文中浓浓的亲情。

  教学目标

  1.会认"端、粽、节"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会写"午、节"7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

  教学重点

  会认"端、粽、节"等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你们听过端午节吗?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你知道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吗?【课件出示相关图片:赛龙舟、喝雄黄酒、挂艾叶、吃粽子等】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叫《端午粽》,你在端午节的时候吃过粽子吗?能说说它的味道吗?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播放情境课文《端午粽》。

  二、初读识字

  1.范读《端午粽》,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注意听准生字词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2)第二遍: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并画出不理解的词。

  (3)第三遍:边读边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3.检查自读效果。

  (1)在朗读中你发现了哪些难读的生字词?找出来提醒大家。教师相机指导。

  (2)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读音。

  端午节 粽子 总是 糯米 中间 分开

  红豆 鲜肉 带去 知道 据说 纪念

  ①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正音:"间"是多音字(jiān中间,jiàn间隔);"总"是翘舌音。

  ②去拼音读。

  ③交流加点字的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编字谜、做动作)

  形近字:端-瑞、粽-宗、综。

  ④摘苹果识字游戏。

  三、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

  午 节 叶 米 真 分 豆

  1.识记生字。

  2.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书空。

  3.教师范写,重点指导"午、节、真"。

  午:4画,独体字,注意两横的长短、间距,最后一笔竖要又直又正。

  节:5画,上下结构,上窄下宽,上扁下长,横平竖直。

  真:10画,上下结构,上窄下宽。

  4.学生描红、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坐姿及握笔姿势。

  5.识字练习。(教师出示生字钓鱼游戏)

  四、感知理解

  1.指名分段读课文。

  ①指生逐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②教师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A.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B.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C.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端午节外婆包粽子、送粽子及端午节的由来)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回家问问爸爸妈妈或查查端午节的资料,了解端午节。

语文教案 篇5

  《七颗钻石》一文突出了本课课文内容的重点就是随着爱心的不断深化,不断出现变化的水罐,水罐的珍贵也就寓意着爱心的崇高,教师要做到能调动学生参与并融入课文的气氛中并为之感动。

  根据新课改理念,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性特征,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

  1、初步了解想象在文中的作用,并试着在阅读和写作中运用想象。

  2、让学生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3、学生能通过这节课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写作、表演能力。

  把教学重点放在目标的一、二两点。

  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联系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这节课将采用质疑法、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等学习方法将贯穿课堂始终。

  根据信息时代的特点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教学目标 ,本文的教学设计是:

  一、课前准备:

  1、把你以前读过的童话故事找来,再读童话,感悟童话的特点

  2、开展一次以收集“爱心故事”为目的的阅读活动,每人至少收集一则故事

  推荐资料:图书资源:《安徒生童话故事集》《格林童话》《王尔德童话》

  (设计这个课前准备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也为上课做好充分准备)

  二、导入 新课:

  同学们,浩瀚的宇宙,总是充满神秘,让我们对它产生许多美妙的遐想。当我们看到那皎洁的月亮,你想到了怎样的神话故事?(学生: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那夜空中美丽的银河,又让你联想到什么呢?(学生:牛郎织女)虽然我们知道这些都不存在,但我们依然为这些美丽的传说着迷。今天,让我们走近耀眼的`大熊星座,听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讲一讲有关大熊星座的动人故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童话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种体裁。设计这一导入 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为这节课奠定了一个好的基调。)

  三、请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在请学生自读课文前,布置给学生如下阅读任务:

  1、自读课文,注意语速,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故事内容。

  2、你认为这个小姑娘是怎样的人?画出相关的语句做简单说明。

  3、小姑娘的小罐神奇在哪里?作者为什么把水罐写得这样神奇呢?

  4、作者在故事中想歌颂什么?你从中受到什么教育呢?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自读课文。(一篇好的文章重在朗读,从读中感悟字句的意义,从读中去感悟文章内容及作者在文中所蕴涵的感情。这一环节以读为本,感悟朗读,体现语文课上的“书声朗朗”。)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这一环节的教学,准备设计以下问题:

  1、全班推荐同学参加讲故事比赛,评出一、二、三等奖,颁发奖品。

  2、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上一环节中提出的问题。然后由四人一小组的小组长派代表回答问题。争取做到人人参与。

  3、师生共同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评点。之后教师作归纳小结。

  4、佳句欣赏。品味佳句。同学们可以几人一伙地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品读佳句。

  5、师生共同交流能体现文章主题的句子。

  (设计这一环节,学生通过自读、共赏,从而能自我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进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同时这一环节也贯穿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等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组织能力。体现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五、综合训练,培养能力:

  在这一环节中,设计了如下两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题(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差异性),然后全班交流。

  1、童话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个梦她会做一个怎么样的梦呢?发挥你的想象说说梦中的情景。

  2、“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要讨水喝”假如你是作者,你会如何续写下去呢?给故事续写一个结尾。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应是一种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 中必须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和感受。本文的内容较为简单,一读就懂,所以就鼓励学生在阅读时作出有个性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于是设计了想像创作题)

  五、课堂小结:

  小姑娘的爱心,就想天空中的七颗钻石,闪闪发亮,照亮每个人的心灵。这堂课的学习是否也在闪光的东西留在你的心里了呢?谈谈你的一堂课的收获吧。(学生回答)(通过问题的形式总结全文,使得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也能培养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六、课后探究:

  收集关于宇宙中事物的神话传说,出一期小报,一个礼拜后交。

  (语文活动设计体现语文学习的活动性、开放性、体验性、创造性,并渗透了人文因素)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并注意听听同学的发明创造,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2、习作练习:

  写一篇想象作文,写出自己想象的奇特和合理。做到既清楚又明白,内容有新鲜感,培养学生写作的良好习惯。

  3、自主发现:

  能主动发现多音字,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

  4、日积月累:

  读读背背有关天气的谚语,读读认认关于调料的字、词语。

  5、拓展延伸:

  通过宽带网了解科学技术的本领,也可以到图书馆上网等收集更多的资料作成剪报。

  【教学重难点】

  1、口语交际。

  2、习作练习。

  【课前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的科技新闻。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我想发明的机器人

  1、激趣导入:

  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变,宇宙奥秘不断被人探索。我们知道了太阳的许多特点,有了登月之旅,跨上了信息高速路,发明了能干农活的果园机器人

  机器人还能帮我们干什么?展开想象把你想象发明的机器人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其他同学的发明。如果对谁的发明感兴趣,可以和他一起探讨。

  2、小组交流:

  前后两方的同学组成四人小组,相互交流自己的想象,共同分享发明创造的快乐,探讨机器人的本领。交流时可以互相问答,互相补充,互相评价。

  3、全班交流:

  每组推荐出介绍得好的大家都感兴趣的到班上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

  4、小结延伸:

  同学们的发明真神奇,真美妙!看来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就能有所发明,有所收获!

  不过,想真正发明你们想象中的机器人,必须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希望你们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技能,长大后让想象成为现实。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写一篇想象作文

  1、前几天,有些孩子把想象的事物写进了日记里,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也交流了自己想象中机器人,孩子们的发抿创造真是神奇美妙。下面就让我们先来交流一下我们写好的日记,听听同学的意见。

  学生交流,评议,学习别人的优点。

  2、在口语交际中,在同学的日记里,我们发现好多同学在想象中都有新发现。也许你有更多的.发明要想说,今天我们就选择你最感兴趣,最想写的内容,再写一篇想象作文。

  学生讨论交流: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准备写哪些内容?

  提示:可以是自动调节温度的衣服,可以是行走如飞的鞋,可以推的房子,也可以是马路机器人可以说它的样子,也可以说它的奇特本领

  把你准备介绍的事物描述给同学听。

  3、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4、放声朗读,检查修改。读读句子是否通顺,词语是否恰当,标点是否正确。

  5、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评议。

  6、全班交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7、再次修改,大声读读。

  8、誊写作文,注意格式,字迹工整。

  第三课时

  自主探索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组交流:

  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

  3、指名朗读,注意正音,齐读巩固。

  4、全班交流,说说你的发现。

  5、教师引导小结:

  这六行词语,每一行带点的都是多音字,字同音不同。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别,进行扩词练习。

  6、拓展练习:

  交流课外了解到的多音字。

  二、读读认认

  1、读一读这儿的儿歌,注意带有拼音的字,想想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这些词语都是指的人常用的调料和味道。

  3、这八个字扩词。

  4、说出另外的跟调料和味道有关的字

  三、读读背背

  1、导入:

  看见蜜蜂跳什么舞,知道蜜源大致在哪儿。看到不同的花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其实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将要学的一首农谚就揭示了如何预测明日天气,下面就让我们去读一读吧。

  2、学生自由朗读谚语,带有音节的字拼读拼读,注意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先在组内朗读,相互正音,再交流自己的收获,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

  4、抽小组朗读,全班交流。

  5、师生对读,齐读。

  6、看谁最先背下来。

  7、背诵比赛。

  四、宽带网

  1、科学技术真神奇,可以让人在暗无天日的海底世界探索,可以克隆一模一样的一个人请把你课前收集到的这方面的资料跟同学交流交流,并说出你资料的来源。

  2、读课文中列举的例子,读后谈谈自己的体会:

  小结激励: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勇于探索,掌握丰富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也许你就是未来的科学家、发明家!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一)掌握为、致、凡、至、效、顾、妄、自、或、夫、案、用等词语的含义。

  (二)学习本文开头提出论点后逐层论证的方法。

  (三)初步理解唯物论与唯心论自古斗争从来不断的原因。二、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搜集古今不信鬼、不怕鬼、破除迷信的故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放映批判迷信活动的电影片段,激起同学对迷信害人的义愤。

  2.鬼是一个让人心生恐惧的字眼,那么请问这个世界上有鬼吗?我们暂且别忙下定论,先来听一下东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3.朗读课文

  (二)作者及其作品《论衡》简介

  补充注释①,内容侧重告诉同学们中国古代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从一开始就和唯心论者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然后请若干人接力诵读全文,正音后齐诵一遍。

  2.对照书下注释,口头翻译课文,有疑难先作记号,准备集中讨论。

  3.解疑:可以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讲解。

  4.教师用多媒体打出重要词语。

  为----变成(另,替、给) 凡--凡是(另,平凡、总共)

  效--验证 妄--荒诞,无把握 或--有时(另,有的人)夫--那,代词

  据案--按着;案,现在写作按 用--因为

  5.齐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完成文后思考与练习二。2.试背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朗读情况

  (二)学生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中心论点即篇首第一句话,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立论开门见山。

  2.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如何论证的?

  明确:首段,提出论点,2、3句设问引出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的阐释。从根本上否定了鬼的存在,展示了唯物主义对世界的看法。

  第二段用伯乐相马无非马、庖丁解牛不见生牛的知名事例来证明思念存想,自见异物的道理;又用二者用精至矣与思念存想,自见异物构成相似点,用类比论证的方法证明世上并没有鬼,而是人生病时思念存想所致。

  第三段分两层来论述,首先分析病人的心理,指出所谓鬼是病痛恐惧,妄见之也。然后又分析病的不同程度有不同感受,从而证明了鬼乃存想虚致,未必有其实。

  第四段从精念存想表现于目、耳、口的现象证明鬼是人的主观思想,并非实有。

  小结:四段文字紧紧围绕中心论点,用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进行论证,有力地否定有鬼论,否定了人死为鬼的唯心主义思想,是古代朴素唯物论者对唯心论者的有力一击。论点鲜明,有理有据,分析透彻,有较强的说服力。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上册教案03-05

语文的教案【推荐】03-07

语文《项链》教案01-30

语文《桥》教案02-25

语文母鸡教案02-22

语文《氓》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