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柳毅传
教学目标:
1.了解唐传奇的特点,培养阅读浅易文言的能力。
2.梳理课文情节线索,把握柳毅、龙女、钱塘君的不同性格特点,欣赏艺术手法。
3.能恰当地评价中华传统道德中行侠仗义、惩恶救难品格的积极意义,并了解缺少恋爱婚姻的自由,是造成封建社会青年男女尤其是广大妇女家庭婚姻悲剧的根本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唐传奇的艺术特色,认识柳毅、龙女形象对于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意义。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古代小说中,才子佳人,英雄救美是一个常见的题材。这和唐代的传奇的很大的关系,因为唐代的传奇是真正开始有意识的创作,情节结构比较完整,描写手法也有显著的提高,而其内容就有很多是描写爱情
二.听录音,正音正句
毁黜(chù)龁(hé)殚(dān)言涘(sì)怛(dá)瞽(gǔ)罹(lí)哀咤(zhà)坼(chè)鬣(liè)掣(chè)霰(xiàn)铛(dāng)彀(hú)
三、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故事情节。
2.列出情节提纲
1、2段:柳毅路遇龙女第3段:柳毅接受龙女之托
4、5段:柳毅寻访龙宫第6段:钱塘君呼啸而去
第7段:龙女得救回宫第8段:钱塘君叙说事情原委
3.课文以后的结局
洞庭君感柳毅之德,设宴款待。钱塘君提出将龙女许配给柳毅,但因出语傲慢,遭到柳毅的严辞拒绝。柳毅辞归,娶妻屡亡,乃迁居金陵。而龙女于直感柳毅之恩,“誓心求报”,她闭户剪 发,断然拒绝父母欲她许配给濯锦江的小儿子的愿望,后知柳毅在金陵鳏居,乃化名卢氏女,由媒说合,与柳毅终成配偶。夫妻感情甚笃。谈起往事,柳毅方知卢氏即龙女。后夫妻徙迁南海,复归洞庭。
四、分析课文1-3段
1.下列词语在各句中是什么用法。
①还
A应举下第,将还湘滨回
B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仍然
C还矢先王归还
D譬画虎不成,还为狗者也反而
E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同“旋”,绕道而行
②胜
A歔欷流涕,悲不自胜控制住,禁得住
B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势战胜
C日出江花胜红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胜过,超过
D卿当日胜贵更
E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美好,美妙
F何可胜道也哉完全
第二课时
一.复述前三段内容,抽查翻译情况。
二.分析解读四五段。
1.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
①别
A而大小毛角,则无别羊焉区别
B其夕,至邑而别其友告别
C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送别
D老都管别了脸对众军道扭转
E映日荷花别样红特殊的
②居
A客当居此以伺焉停止,休息
B城居者未之知居住
C令女居其上坐
D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处在
E居为奇货积储
③被
A幸被齿发,何敢负德加于
B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被子
C如被冰雪覆盖,遮盖
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遭受
E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表被动
F将军身被坚执锐同“披”,穿着
三.分析解读最后三段
1.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用法。
①良
A毅良久稍安,乃获自定非常,很
B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袆、董允等,此皆良实善良
C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良好,美好
D天下之良工也优秀
②然
A毅对曰:“然。”对,是的
B其去则然,其来则不然这样
C然若喜若悲,零泪如丝但是
D君怃然曰的样子
2.作者是如何塑造钱塘君这一形象的?
答:间接描写(写洞庭君与之对比、写柳毅之畏惧侧面衬托)与直接描写相结合;刚猛与谦和对照描写,既让人惊叹,又平易近人。既又重情的一面,又有无情的一面。用矛盾的`笔调勾画出一个矛盾的人物。
3.试将钱塘君救龙女一节改写成一段小故事。然后比较直接描写与补叙哪一种手段好。
(略)
四.分析理解:
阅读小说要紧紧抓住情节、人物、和背景三个要素。首先思考以下问题:
1、全文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
书信。请求传书,允诺传书,洞庭传书,传书的结果,组成了完整的故事。
2、情节曲折是传奇的鲜明特点,请结合课文说说哪些方面体现了情节之奇?
柳毅入龙宫一段,传书的方式奇特,按照这种方式,果真见到了水府龙宫,见到了人世间没有的奇景,还见到了神龙世界的奇人。(具体见课文)
3、思考作者这样构思情节有什么作用。
以书信为线索,又能突出人物性格,龙女托书柳毅,说明龙女不屈服于命运,想方设法要跳出苦海,寻求幸福;柳毅传书,表现了急人之难的侠胆义;钱塘君闻讯而怒,食婿除恶,表现了正直刚烈的特点。
第三课时
一、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1.龙女
龙女是一个美丽善良而又不甘任人欺凌、敢于冲破封建礼教束缚、追求自由幸福的妇女形象。。
2.柳毅
柳毅确是“义夫”,一个侠义之士,他怀有强烈的正义感和同情心,急人之困,见义勇为,侠义正直,磊落坚毅,不避艰险,不负重托。
3.钱塘君
在钱塘君身上,作者寄托着人民的愿望和理想。不合理的婚姻制度酿成了无数人间悲剧,只有彻底破坏旧秩序,才能为自由、幸福开辟道路。要破坏旧的秩序,非有排山倒海的强大力量不可。钱塘君,就是这种愿望和力量的化身。
二、理解思想内容
这个传奇故事对包办婚姻作了愤怒的批判,表达了婚姻自由的理想,在这个意义上,具有反封建的意义。
三、艺术欣赏
1.富于想像,情节波澜起伏。
2.文辞华艳,凝练生动,语句在散行之中夹有骈偶文句和韵语,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四、作业:比较龙女与刘兰芝的形象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本课采用“长文短教法”。在梳通课文情节的基础上,抓住“三次消遣”,“三拳”等主要情节,通过分析鲁提辖的言行来学习他在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中疾恶如仇、扶弱抗恶、见义勇为、伸张正义、粗中有细等性格特点。
重点难点
1、在梳通课文情节的基础上,“三次消遣”,“三拳”等主要情节为教学重点。
2、通过分析鲁提辖的言行来学习他在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中疾恶如仇、扶弱抗恶、
见义勇为、伸张正义、粗中有细等性格特点为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熟悉课文内容,梳理课文情节,了解鲁提辖的性格特点。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好汉歌》的录音,体会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豪迈风格。
这首歌,描绘了一幅侠肝义胆、豪气冲天的英雄群像,歌颂梁山好们除暴安良、替天行道的英雄行为。今天,我们学习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鲁提辖就是这首歌当中所唱的英雄群体当中的一位。
2、学生简介鲁提辖,老师补充
鲁提辖,名鲁达,提辖是他所任的官职名。他看到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就不由得燃起怒火。为了搭救落难的金氏父女,见义勇为,三拳打死镇关西,因而丢了官职,被迫去作了和尚;真纯毫爽,蔑视一切清规戒律,大闹了五台山,只好到相国寺去看苹果园;又为搭救林冲,大闹了野猪林,连和尚也作不成,只得到二龙山落了草,最终被逼上了梁山。《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就是他的第一次亮相。
(板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3、学生思考:鲁提辖为什么要打?怎么打法?打的结果如何?
二、梳理故事情节,熟悉小说内容。
1、找出故事情节所发生的地点,并据此划分结构。准备复述课文。
故事情节所发生的地点有潘家酒楼、鲁家客店、郑屠肉铺、南门,据此,课文可大致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7段):潘家酒楼,鲁达倾听金家父女的倾诉。第二部分(8——9段):鲁家客店,鲁达保护金家父女离开。第三部分(10——20段):郑屠肉铺,鲁达痛打郑屠。第四部分(21段):南门,鲁达亡命出走
2、学生根据结构提纲用3—4句话复述课文内容。
要求:注意情节的连贯,注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
三、研读课文。
1、哪些片段写得最精彩?
学生一般答出“消遣郑屠”(第10—20段)。接着布置自读这部分课文,读时要求找出三次“消遣”,三拳痛打和店小二的三次反应。
2、通过重点分析三次“消遣”三拳痛打和店小二的三次反应,以此分析鲁提辖的性格。
⑴三次“消遣”:
第一次:“要十斤精肉,切做臊子,不要见半点肥的在上面”,并要郑屠“你自与我切”。条件苛刻,有意“消遣”的意思郑屠不会不明白,但郑屠欺弱怕强,只得忍气吞声。
第二次:“再要十斤都是肥的,不要见些精的在上面,也要切做臊子”。郑屠虽提出“肥的'臊子何用”,但顶不住鲁提辖的“相公钧旨”“谁敢问他”,也只好屈曲从事。
第三次:“再要十斤寸金软骨,也要细细地剁做臊子,不见些肉在上面”。条件更为苛刻,消遣味道更浓,逼得郑屠冒出一句“却不是特地来消遣我”,于是郑屠落实圈套,为自己遭“打”创造了条件,鲁提辖为“打”找到了理由。三次“消遣”,步步紧逼,郑屠忍无可忍,鲁提辖却是一胜再胜,次次得手。从中表现了鲁提辖为伸张正义惩治邪恶中表现出的坚定和机智,使读者折服。,体现了他的勇而有谋。
⑵痛打“三拳”:
第一拳:打前先骂,一骂他郑屠不配叫“镇关西”,二斥他郑屠强骗金翠莲。这是先造舆论,为打张本,足见其智勇具全,决非粗鲁贸然行事。打的动作极为简洁:“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显示了武艺的高超。打的结果是“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这是具有何等的力量!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精彩的比喻:“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这个比喻很有讲究,首先是油酱有味,所以咸、酸、辣的不同;其次,油酱是液体,与后面的“滚”相呼应。
第二拳:打前也有舆论,郑屠被打翻在地,挣扎不起,只叫:“打得好!”而鲁达却接口骂道:“还敢应口!”于是又找到再打的理由,惩罚“还口”。打的动作也只一下,“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结果是“眼棱缝裂,乌珠迸出”,其技艺其威力与第一拳比毫不逊色。这里也有一个精妙的比喻:“也似开了个采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因是“采”后面便有三色;因是“帛”,后面便有一个“绽”字,这段文字除了呼应之妙,更逼真地描出“血”“乌珠”带来红黑二色以及由红黑配调而出的“紫色”。(“迸出”的“迸”是个单音字,前面的“迸流”的“迸”教材编者未作注,也读作bèng)。
第三拳:打前,郑屠“讨饶了”了,而鲁达却接过话题来个“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俺偏不饶你!”鲁达是软硬都不吃,正反都要打,打的都有理。打的动作也只一下,“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何谓“正着”?不偏不斜,正好打在位置上,准确度似乎超过了前两拳。之后还有一个妙喻“却似做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饶儿一齐响”。道场必击法器,三种法器齐响,郑屠哪里受得了!
三拳的每拳之前,鲁智深都造舆论,这种拳头未动舆论先行的做法,显示了他的精明、智慧和坚定不移伸张正义的立场。三拳干净利落,拳拳落到实处,打到要害,足显其勇武和力量。三个比喻,分别从味、色、声响加以渲染,以表现打的效果,真是神来之笔。其结果必然是郑屠“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弹不得”,一个“挺”字,写尽了郑屠的死相。
鲁达的性格,在这三拳中得到充分的表现。所以,重要情节中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是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
⑶店小二的三次反应:
第一次“消遣”:店小二“见鲁提辖坐在肉案边,不敢拢来,只得远远的立住,在房檐下望。”
第二次“消遣”:“那店小二那里敢过来,连那正要买肉的主顾也不敢拢来。”
第三次“消遣”:“两边过路的人都立住了脚,和那店小二也惊得呆了。”
店小二是郑屠的帮凶,他的三次反应,一次比一次心虚,一次比一次胆怯,从而反衬了鲁达的气豪胆壮,显示了他越来越强大的力量。对次要人物的寥寥数笔,也可以收到表现主要人物的艺术效果。
这部分的教学应采用举一反三法,即教师重点讲第一次“消遣”和打第一拳,以下“两次”“两拳”让学生自学、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只作点拨。
3、归纳鲁提辖性格:
四、总结迁移
1、读小说最重要的是把握住人物形象。然后循着人物形象,进一步探索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掌握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即主题思想)。
2、对于篇幅较长的长篇小说的阅读,我们可以抓住重要情节,通过掌握主要人物的言行来分析其性格特点。
五、布置作业
1、学习课堂内通过人物言行来分析主要人物性格的方法从其他语段中归纳鲁提辖的其他性格特点。
2、从小说《水浒》中选取其他情节,进一步充实鲁提辖的性格特点。
附板书设计
说明:三次“消遣”一次比一次“过瘾”,三拳痛打,一拳比一拳落实。店小二的三次反应,也一次比一次严重。步步升级。板书以“升级”为序,揭示“消遣郑屠”内容,表现鲁达的性格。
语文教案 篇3
第一课
一复习生词
二背诵最后一段(共两句,最后是省略号)
三课文中作者的感情是自豪、赞美,体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四、抄写窗外安静的句子。(读书读得认真)
五、字音、字形傣昌戴(戈)舞()
六、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美丽、团结)
第二课
一、生词
二、课文感情:热爱大自然,大自然给我的们生活带来了乐趣。
三、课文写了哪两件事?(第一件: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第二件:我发现了草地会变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四、草地为什么会变色?(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五、一本正经:很庄严,很严肃。引人注目:引起人的注意。
第三课
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二、生词
三、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这段写了什么?(天都峰又高又陡)
四、老爷爷和我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他们个人的奋斗和努力。)
五、多音字
SI似乎互相
似相
SHI似的相片
园地一
一、我的发现
真假好人发现晃眼朝阳
假放假好爱好发头发晃摇晃朝朝向
二、背《小儿垂钓》
三、记住“读读认认”里的生字
四、用下面两个词造句十分:好像:
第二单元
第五课
一、读课文
二、写生词
三、注意易错的字:步胸或低
四、把课文描写灰雀的句子背下来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非常惹人喜爱)
六、列宁是怎样对待小男孩儿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列宁尊重、爱护小男孩,小男孩是一个诚实天真的人)
第六课
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二、会写生词
三、易听写的词:摆弄清准备胶卷杂志社
四、高尔基是一个怎样的人?小男是一个怎样的人?(高尔基关心
爱护小男孩,小男孩崇敬、热爱高尔基)
五、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明什么?(从高尔基和小男孩两个方面去回答)
六、高尔基的三步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第七课
1、熟读课文2、听写词语3、容易错的字:旅考遗
4、李四光是怎么提问题的?(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坑,可它为什么没得卧进去呢?
5、李四光是一个怎样的人?(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好品质)
6、课后资料袋两朵彩云
园地二
一、引用人物对话的不同形式
二、背五句名言,并增加几条,会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之
三、我会填读记四、《闻鸡起舞》意思,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第三单元
第九课
一、背诵、默写两首古诗
二、解释
萧萧(风声)挑(捉)篱落(篱笆)九月九日(重阳节)山东(华山以东)独(单独)异(别的,其他的)
逢(遇到碰到)倍(加倍)
遥(遥远)
三、诗句意思
(诗人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作者一个人客居异乡,每次遇到重阳佳节就加倍地思念家乡亲人)
第十课
一、课文
二、词语
三、课文的写作顺序(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四、找出课文中描写心情的有关语句
(1、我们精心做着……2、我们依旧快活……3、风稳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4、我们都哭了……)
五、背课文40页第二自然段
六、抄写一些描写心情的词语
七、有关风筝的介绍
第十一课
一、读准字音:匙缤扇频裳
二、词语
三、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秋雨的?(色彩、气味、动植物准备过冬)
四、背第三题的两个比喻句
五、收集描写秋天的词句
第十二课
振动歌韵叮咛掠过歌吟辽阔音乐厅绽开匆匆
园地三
1、背写表示词语2、背对对子3、复习我会填
4、用关联词填空
1、()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累坏了。
2、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我们依然快活。
第四单元
第十三课
一、字音(凌绽灼燥)
二、词语
三、背课文第2自然段
四、说说为什么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温度、光照有密切关系,跟昆虫活动的时间关系)
五、会填下面的空格
牵牛花()睡莲()蔷薇()烟草花
月光花昙花
第十四课
一、读准字音:试闷几陌
二、词语
三、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得出了什么结论?(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结论是:我无法解释蜜蜂为什么会有辩认方向的能力)
四、作者做试验分几步,哪几步?
五、资料袋有关蜜蜂的知识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教育。
3、能把课文演一演。
教学重点
1、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2、演课本剧。
教学难点
1、初步形成幸福观。
2、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这篇是阅读课文,主要由同学们通过自学来读懂。现在就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看你能读懂什么。
2、学生交流,并谈谈自己的幸福观。
3、认读生字。
学习新课:
1、牧童们开始时,认为幸福是什么?(不知道)
2、牧童们后来认为幸福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由发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做了什么?
注:引导学生读13到22自然段。
3、小结:正是因为他们从自己的劳动中感受到了帮助人的快乐……
4、智慧的女儿是怎样回答三个牧童的?(她肯定了三个牧童的体会,指出: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知道什么叫“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吗?(“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例如,作为学生,应尽的责任是好好学习;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是孝顺父母。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儿说的“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5、反复读:智慧的女儿的话: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建议: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
6、谈谈你的幸福观,并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话。
注: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此环节上的积极性比较高,教师在这里要采用多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争取出彩。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15个,2、会写字8个。
3、能有感情的分角色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懂得自立的重要性,养成从小不依赖父母,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们知道动物中谁森林之王吗?它为什么能被封为森林之王呢?(板书课题:小狮子)
2、初读课文,3、随文识字
1、学生自由的读读课文,2、画出不3、认识的字。
4、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学不5、认识的'字。
6、学生汇报:通过自学,7、你认识了什么子?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认识的?
8、学生认读词语:狮子、懒洋洋、晒太阳、练功、原来、饭来张口、一辈子、享福、劝告、依赖、必须、凭着、滚、咬、何必、抬起头
(指名认读——学生领读——齐读)
9、生字游戏
4、熟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认真听,3、并标4、明自然段。
5、小组比赛读课文,6、请学生当评委。
5、课堂评价
1、两人一组拿生字卡片,相互测试。
2、练写田字格的生字。
第二课时
1、复2、习
1、听写生字。
2、认读词语: 狮子、懒洋洋、晒太阳、练功、原来、
饭来张口、一辈子、享福、劝告、依赖、必须、凭着、滚、咬、
3、精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思考:你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狮子?说说你的理由。
3、四人一组交流交流。
4、学生汇报:(学生可能会用以下词语来形容这只小狮子:懒惰、知错就改、勤奋、聪明、听话、自立、真正等)
5、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点拨:(主要是围绕“知错就改”和“真正”这一主题来展开学习)
(1)小狮子刚开始有什么表现?他为什么不(2)练功?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理解“饭来张口”
(4)分角色读课文1——6自然段。
(5)后来,(6)小狮子又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呢?
(7)女同(8)学读狮子妈妈说的话。
(9)联系课文理解:什么样的狮子才是真正的狮子?
4、课外延伸
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真正的小学生应该是怎样的呢?
5、课堂评价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看读得怎样?是否能背。
【教学总结】
《小狮子》是一篇挺有意思的童话故事。故事通过懒狮子和小树的对话,刻画了一头怕吃苦、想依赖的小狮子,并借狮妈妈意味深长的话语告诉孩子们只有勤学苦练,拥有真正的本领,才能过上美好的生活。在教学这一课时,我真是没有想到!课堂中,学生能把这样长的一篇课文读得津津有味。想一想,是有原因的。这节课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给原文添加提示语。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对课文的理解,给“人物”设计了不同的动作,给对话加上了不同的语气词,课文在他们的感悟中变成了童话剧,学生读得有趣、读得有味。面对自己的再创造的成果,学生读起来怎么会没有兴趣呢?这也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添加提示语有利于指导朗读。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总是苦于朗读知道不得法。但通过这一课的实践,我发现,学生见到一些提示语后,会自然而然地去感悟这些语气。比如,我在“狮子妈妈说”这一句中填写了“亲切地”一词,学生自己就开始体会妈妈说话时和蔼可亲的态度,并且在读的时候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了这种情感。另外,我意外地发现,添加提示语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一些词汇。真可谓“一箭三雕”!如此看来,在教学中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还真的能悟出好多东西呢!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掌握有关的偏旁。
2、会写你、红、花、们、绿、草6个字。
3、朗读课文,理解小鸟们说的话。再分角色演一演。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角色朗读的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的读写姿势。
三、思想目标
1、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体会春雨的可爱,对春雨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认字,写字。
【教学难点】
理解小鸟们说的话。
【教学准备】
1、 生字卡片,挂图。
2、 与课文相关的录像带。
3、 头饰。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2 春雨的.色彩)齐读课题。
2、提出疑问
看了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学生提问题)
3、引入课文
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希望同学们能开动脑筋,自己把这些问题解决到,好不好?
二、初步感知
1、读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学生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读不通的句子自己想办法解决)
2、读生字(自读生字条中的生字,不会的字可以问问)
学生读生字,同位或看拼音。
3、检查
⑴ 小组检查生字 小组检查读生字。
⑵ 同位读课文,标画自然段。 同位检查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1、(放录像)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学生自己读。
指名读。(轻轻地落在地上,沙沙沙,多美呀!)
你们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指导朗读
2、(放录像)许多小鸟边飞边叫,它们学生自读。
你说一句,我说一句,正在讨论一个有趣的问题,那是什么呢?读读第二自然段。学生回答。
3、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小鸟们各是......
学生边读边思考怎么说的?读一读三、四、五自然段。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含有一个多音字“差”)和新词,认读7个字含一个多字糊.
2.学生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4.积累词语.在艰巨”顾名思义”和前功尽弃”三个词语中选择两个造句.
5.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缝纫鸟的赞赏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缝纫鸟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含1个多一字差)和新词,认读7个字(含1个多音字糊”)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的学习.
今天我们学习29课<<缝纫鸟>>,齐读课文.看到课文你会想到什么?
注意缝纫的写法.
二.检查预习.
1.谁能看着生字表组词读生字.
处理:差”和糊”两个多音字
2.师对韧和纫进行指导和点拨
3.12个生字中有几个是左右结构的字?写一写要注意左右之间的避让关系.
4.注意梭”字的写法.
5.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正确.
6.两人一组互相读课文,注意互相帮助.
7.指名课文.师注意点拨.
三.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怎么想就怎说.(课文继续了我在坦桑尼亚观察缝纫鸟编织巢穴.修补巢穴.
四.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默读课文,提出来.
五.作业:
1.生字组词.写在田格本上.
2.完成课后作业4题.
3.查阅有关缝纫鸟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缝纫鸟的赞赏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缝纫鸟的赞赏之情。
教学难点: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作者从字里行间表达了对缝纫鸟的喜爱之情,我们也走进缝纫鸟,欣赏欣赏它美丽的身姿,体会体会它勤劳的品质。
二、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几次写“我”观察缝纫鸟,“我”观察到的情况有什么不同。把几次观察的情况画出来。
三、汇报学习结果。
(一)“我”第一次观察,看到了什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出示:
它们从印度洋沿岸的草丛中衔来一根根两三尺长的嫩草,用自己的尖嘴,先是把草打成几道圆圈,而后用人类织布的原理,有经有纬地开始把长长的嫩草左右穿梭。看上去它们那尖嘴的灵巧程度,一点也不比人类的双手差。但那
劳作是相当艰巨的.。它们双脚的爪子,首先要紧紧抓住树枝以保护自己,惟一能劳动的就是它们那只尖嘴。一只鸟要花两三天时间不停歇的劳动,才能给自己编织成一个能让它自己和情侣相依而居的窝。
1、你能不能把缝纫鸟编鸟笼的过程加上几个顺序词?加上后自己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它们先从印度洋沿岸的草丛中衔来一根根两三尺长的嫩草,接着用自己的尖嘴,把草打成几道圆圈,而后用人类织布的原理,有经有纬地开始把长长的嫩草左右穿梭。看上去它们那尖嘴的灵巧程度,一点也不比人类的双手差。。
2、你从哪知道了缝纫鸟很聪明很能干?(抓住“有经有纬看上去它们那尖嘴的灵巧程度,一点也不比人类的双手差。”这些词句谈)
3、你从“但那劳作是相当艰巨的。它们双脚的爪子,首先要紧紧抓住树枝以保护自己,惟一能劳动的就是它们那只尖嘴。一只鸟要花两三天时间不停歇的劳动,才能给自己编织成一个能让它自己和情侣相依而居的窝。“这两句话知道了什么?
(1)想象缝纫鸟编织鸟笼的样子,做一做它们的动作,说一说你的感受。
(2)读出自己的感受:一只鸟要花两三天时间不停歇的劳动,才能给自己编织成一个能让它自己和情侣相依而居的窝。
4、一想作者为什么能够写得这么细致?读后条理又是这样清楚?(作者观察细致,描写时有顺序)
5、再次读这段话,体会缝纫鸟的能干,以及作者的写法。
(二)第二次亲手拾起缝纫鸟的草窝,作者看到了什么?发出了什么样的感叹?
出示:那草窝简直就是一个精致的艺术品!它特别像我们小时侯用秫秸编织的蝈蝈笼子。经纬交织,左右相连十分结实,即使从大树上掉了下来,也一点都没有解散或变形。
这句话中作者对缝纫鸟编织的草窝感到惊叹,可以用对比的方法。
那草窝简直就是一个精致的艺术品!
那草窝就是一个精致的艺术品。
把这种草窝的精致读出来。
(三)第三次作者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
这时阳光灿烂,晴空如洗,我抬头望去,只见缝纫鸟有的又开始编织新的草窝,有的在修补被风雨损坏的巢穴,有的飞来,有的飞去,总而言之,它们是那样忙碌、勤劳而又欢乐……
你感受到什么了?(缝纫鸟坚忍不拔)从哪感受到的?
把你对缝纫鸟的赞赏读出来。
这么好的句子、这么坚忍不拔的鸟,值得我们把它记在心中,练习背诵。
三、这篇文章就要学完了,你有什么收获呢?(可以从写法上谈,也可以从内容上谈)
板书设计:29.缝纫鸟
编织巢穴
忙碌.勤劳.而又欢乐坚忍不拔
修补巢穴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过程与方法:利用课件学习生字,并巩固。 3、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
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三、 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四、 品读感悟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3、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 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 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
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 学生读书圈划。 b.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 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 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5、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a. 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b. 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c. 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五 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经典教案07-18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写作教案11-03
语文复习教案02-28
语文《口技》教案02-27
《语文园地》教案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