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引用典籍一一否定敌论的写法
2.理解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区别。
3.领会本文说理语言的特色。
重点难点
1.重点:驳论文的特点。
2.难点: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区别。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预习 朗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二、导入
作者简介
三、课文分析
1.自读课文,理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讨论并归纳:课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提出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距离很大,谁要是把戏当成历史,那就不免要上当的观点。
第二部分:介绍《吴汉杀妻》。
第三部分:用汉代的历史典籍为证据一一否定吴汉杀妻的历史真实性。
第四部分:不应该捏造情节,胡乱编造历史剧。
2.课文用哪些证据否定了吴汉杀妻的历史真实性?其中哪一条证据是最重要的,最有说服力的?
讨论并归纳:
课文引用了《后汉记》和《东观记》中的四则史料,证明了吴汉不是王莽的女婿;吴汉的家庭关系正常,吴汉的夫人的名位正常,不会有杀妻的'变故;但这些并不是最有说服力的。而是在汉代的典籍里,找不到吴汉杀妻的根据,如果吴汉杀妻,那么《后汉书》一定有记载,《后汉书》没有记载,所以吴汉没有杀妻,通过这样的演绎推论证明吴汉没有杀妻才最使人信服。
3.利用工具书疏通文中所引用的古文的文意。
4.作者引经据典证明吴汉杀妻是无稽之谈,他的写作目的是什?
明确:他想说明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是有距离的,谁要把看戏当成读历史,那就不免要上当。另一方面,把历史故事编成戏剧虽不必要照搬史实,但也不能无中生有,捏造情节。
四、本文在论证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作者运用了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作者引用汉代的历史典籍中有关记载证明吴汉与王莽及女儿毫无关系,边引典籍边分析边讲道理,所引历史典籍一条比一条更有说服力。
五、本文的说理语言有何特色
本文是针对那种不顾历史事实,捏造情节而扰乱视听的现象而写的,作者说明语言逻辑性强,准确、鲜明,例如在介绍吴汉杀妻的情节之后,作者鲜明地指出根本不符合历史事实完全找不到。在第四段中作者用了一连串的否定词不是并没有更没有并非是。读来令人无法辩驳。本文语言很讲分寸,如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有时距离很大中的有时
六、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感悟春天的美。
3、能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课前准备】
CAI课件,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受,激发兴趣
1、谜语导入:
三人同日见(打一字)
(随机揭底,课件出示绿色的“春”字)
师: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2、放映CAI课件:
草长莺飞,万紫千红的春景图,并伴以和谐优美的乐曲。
3、师: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春天一到,万物复苏,小柳树呀,也醒了!(出示课题,齐读:柳树醒了)
设计意图:游戏引入,形象感知春天色彩明丽的美景,不仅让学生进入优美的教学情境,获得身心的'愉悦,而且巧妙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后面的自主学习做好铺垫。
二、整体感知,初步体验
1、学生欣赏老师的配乐朗诵,边听边想:文中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说说柳树在谁的帮助下醒了。
3、再读课文,圈出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记住它。
4、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⑴同桌互相读、听。
⑵认读生字卡片。
5、分节让学生选读课文,说说柳树的变化。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以读为主感知课文,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识生字,初悟文章的美。
三、读读画画,深化感悟
1、指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节,师随机板画“春雷”。
2、男女小组以轻柔、缓慢的语调读第二、三节,让喜欢画画的同学板画微风下的柳枝。
3、自读第四节,然后让喜欢手工制作的同学,将自己制作的柳絮贴到黑板上。
4、再读课文,全班交流:读了课文后有什么感受?
(学生边欣赏师生合作的优美板画,边交流。)
设计意图:读画结合,将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使文章的情趣与学生的感悟融为一体,使朗读变成一种享受,也体现了学科间相互沟通这一教学思想。
四、入情入境,美读成诵
1、带着自己的感受美读全文
可采取多种方式,如自由读,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
2、背诵全文:
⑴借助板画试背。
⑵表演背。
⑶全班背。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背使学生在读中进行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深化美的感受。
五、拓展延伸,丰富想象
1、说一说: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
2、写一写:春天跟()说话了,说着说着()。
3、画一画:你眼中万物复苏的春天。
设计意图:文章内容的延伸,有利于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识“初、眉”等十个生字,会写“北、南”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谚语的美。
3、树立主动积累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了解谚语、懂得自然常识。留心生活,热爱科学。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谈话导入:
师生互谈有关谚语的知识。
2、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
1、圈出生字。
2、试读课文。(读准、读顺。)
3、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4、反馈识字。
三、朗读感悟
1、教师应从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了解课文:
⑴那位小朋友知道早上太阳从什么地方升起?
⑵谁能说说大雁排着队往南飞,天气要怎么样了?
⑶请大家读读课文,看谁能从课文中找到写太阳升起和大雁南飞的句子。
2、教师范读或领读。
3、用读读、想想、说说的方法,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感悟:
⑴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读后给同桌说说自己读的那句谚语是什么意思。
⑵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⑶请学生提出不懂之处,教师根据反馈情况相互帮助理解。
四、试背课文
1、小组内合作学习,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快速背诵课文。
2、反馈背诵情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背诵比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齐读课文,回忆课文内容。
2、认读生字卡片,分析记忆方法。
二、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
2、教师范写。
3、学生描红临写。
三、实践活动
1、课前指导学生搜集谚语,学完本科后在班级进行交流,比一比,看谁找的多,看谁记得牢。
2、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学生晚上观察北斗星,然后互相说说北斗星的样子。
四、布置作业
收集谚语,将你喜欢的谚语制成谚语卡片。
结合词语、句子、图画和生活实际来理解字义。新教材的编写生动有趣,图文并茂。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看看插图,动动脑筋,这样会比较容易想出来的。在《识字8》中“朝看太阳辨西东”,学生不大理解,只知道应该是与太阳有关的。我引导他们看插图,再适当点拨:“‘朝’是‘早上’,‘辨’是‘分清’。”学生说出:“早上看着太阳能分辨出东西南北。”我加以肯定。有学生马上记起以前学过的儿歌:“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利用边读边想,结合图画,联系课文或生活思考,就不用害怕了。
识字教学说难不难,说易不易。但如果我们能教会学生识字的方法,指导学生不断积累、发现,寻找规律,学生的识字能力一定会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同时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真是一举两得。
一、识字写字
指导读准以下几个字:“初、转”是翘舌音,“即”字读第二声,“斗、转”二字是多音字,在本课都读第三声。
建议按以下教学步骤进行教学:
1、在学生读通课文、基本读准字音以后,出示带音节的词语卡片或小黑板,指导认读。
2、去掉音节认读。
3、单独出示生字卡片或小黑板,指导认读。
4、指导学生在文中画出生字,再连词、连句读。
5、组词练习。
6、认记练习:
认记生字,可以指导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自编谜语等。比如,“赛”下“贝”走来两点(寒);“传”旁“人”去“车”来换(转);“蝴”蝶“虫”跑“水”来伴(湖);“十”上两“点”上下串(斗)。又如,两边辛苦,心在中央,用心辨别,永远不忘(辨)。
7、写字指导:
本课要求写的字,以左右结构为主,可在简要复习左右结构的字基本书写规律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认真描红和临写,从整体上感知汉字结构。本课有两个带三点水的字“江、湖”,要提醒学生注意,写好三点水的关键是要把第二点写得靠外一些,三点的外沿呈一条弧线,不要把三点写在一条垂线上。
二、朗读感悟
教学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如:
1、哪位小朋友知道早上太阳从哪个方向升起?
2、谁能说说大雁排着队往南飞,说明天气要怎么样了?
3、请大家读读课文,看谁能从课文中找到写太阳升起和大雁南飞的句子。
接下来,教师可以范读或领读。
在学生读熟课文的`基础上,可以采用读读、想想、说说的方法,指导学生自读感悟,理解课文:
1、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读后给同桌说说自己读懂的那句谚语是什么意思。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请学生提出不懂之处,教师根据反馈情况相机指导。
词语的理解。一些简单的词语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行理解,较难的词语可作适当讲解。如,娥眉月:娥眉,细而弯的眉毛。本课是指弯弯的月亮。朝:早上。北斗:即北斗星。畔:边。
句子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简单了解其中的科学常识。如,月初的月儿弯弯,月中的月儿圆圆;太阳升起的地方是东边,落下的地方是西边;北斗星在北边,相反的是南边。
指导朗读时,不仅要指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还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读出韵文的韵味,体会其韵律美。比如,朗读时可以让学生从每句韵文的最后一个字中找到韵母相同的字(圆、南、畔、前、暖、寒、棉),然后再让学生读读课文,体会韵文的特点是押韵,就是这些韵母相同的字在起作用。本文具有七言诗的特点,所以指导朗读时可以教给学生语气停顿的方法──“前四后三”。如:
初三初四/娥眉月,十五十六/月团圆。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三、实践活动
1、课前指导学生搜集谚语,学完本课后在班级进行交流,比一比,看谁找得多,看谁记得牢。
2、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学生晚上观察北斗星,然后互相说说北斗星的样子。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字,认识10个字。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齐白石的画的特点,感受齐白石画中美好的世界。
教学重点:
了解齐白石的画的特点,理解一些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感受齐白石的画反映出来的.美丽世界,感受齐白石对生活的热爱。
课前准备:
了解齐白石,收集齐白石的作品图片,预习课文。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学生介绍收集析资料与图片。
2、展示齐白石的画,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3、今天我们要共同去了解的就是齐白石的画。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把音读准,其他同学正音。
2、默读课文,如果在读中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记在书上。
3、学生通过读提出不懂的问题。
4、带着这些问题,请同学们再来自由读课文,和小组同学讨论交流,我想大家一定能找到满意的答案。
第二课时
一、认读词语。
二、提出疑问,引领全文。
1、同学们都知道,我国有许多著名的画家,画画都有最拿手的,比如:徐安鸿的画骏马闻名世界、戴嵩擅长画牛,郑板桥的竹子令人称绝……那么齐白石擅长画什么呢?默读课文,找找答案。
2、全班交流,相机理解“微不足道”等词句。
3、小结:看来,齐白石的画与其他画家的画全然不同,他从“小”字着眼,从“微”字着手,使中国画表现出全新的风貌。他为什么会形成这亲独特的风格呢?让我们再细读课文,找找吧!
三、读懂课文,启发想象,练习写话。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象:齐白石都画了哪些画?你最喜欢哪能一幅呢?
2、学生简单交流:画了小鸡、蝌蚪、蝗虫和虾。并简单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画是哪个。
3、请同学们找到描写自己最喜欢的那幅画的句子,多读几遍,再想想为什么喜欢?
4、学生交流朗读以及感受,引导学生体会到是因为齐白石把都画活了,所以才这么吸引自己,而这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关,并有感情地朗。
板书设计:
齐白石的画
小鸡
蝌蚪 生动
取之不尽 蝗虫 亲切
用之不竭 虾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4、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
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三、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师随机纠正,重点点拨。
四、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4、交流感受:
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5、体会写法:
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五、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复习引入
1、听写词语:
清爽、德高望重、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津津乐道、精致、蕴含、奥秘、别有深意、侠客。
2、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
二、读文感悟,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
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⑴ 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
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
感受幻境,体会写法。
⑵ 第5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
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
体会写法: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⑶ 第6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⑷ 第7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三、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四、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五、背诵积累,提升感悟
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语文教案 篇6
【设计理念】
《小猪画画》是语文出版社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浅显易懂、内容风趣的童话故事,充满童真童趣,充满儿童奇思妙想,语言朴实自然,人物个性突出——小猪的憨厚、小松鼠的胆小、小山羊的霸道和小白鹅的温柔。本课教学,突出低年级以字词教学为主、着重培养语文学习兴趣的特点,既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又要重视识字教学,突出字理,将语文基础知识落实到位。
【教学过程】
一、谈画说字
——连一连,我明白汉字最初由图画变过来的。
从课题的“画画”说开,引入字理话题,学习从图形理解字义的识字方法。
1.板书“画”字,谈图画与汉字的关系。
师:认得“画”字吗?图画的“画”,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景物用笔描绘下来的图案。最初我们的汉字也就是简单的图画,一个汉字一幅图。请看下面的几幅图和几个字,你能把图与字一一连起来吗?
2.连一连,我知道字是由图画变化过来的。
3.说字形、解字义。
▲立,站立的人的形象,下面一横表示地面,上面是站立着的人,“立”的本义是站立、立正。
▲欠,跪着的人张口哈气,“欠”是部首,都有张口哈气的意思,如,吹,用嘴吹起。炊,往火灶吹气,把火吹旺,好做饭。
▲力,一种农具。做农活要用力,力用工具象征用力,有力。如,男,古时候男耕女织,在田里耕耘是男人标示,农活太累,女子千不了。
▲角,羊角、牛角的象形。
4.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立刻、加上去、有一次。
本课的生字有的就是以上图字对应的字,如“立”;有的作为构字部件出现,如“次”、“加”。索源求义,它们的基本字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实物图,从而求知字的本义,对字的形义深入理解。
立刻,表示人还在站着就行动,速度快,时间短。
小松鼠、小山羊、小白鹅说画什么,小猪就画什么,根本不思考,马上照办。文中与“立刻”同义的词有:马上、连忙。
加,用力劳动,嘴里才能添加食物,加表示增加。课文里“加上”指小山羊命令小猪把角画加上去,表现小山羊的霸道。
次,7+欠,口渴的人想喝水,却给他一块冰,冷得他直哈气。说明,冰虽然能解渴,但比喝水差一点儿。“次”的.本义是指比正品差一等,后来引申为一件事、一回事,表示数字。如,有一次。课文讲小猪画画这件事。
5.初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小猪画画》这篇课文主要讲小猪在小松鼠、小山羊、小白鹅的建议下,把猫画成了大怪物,表现了小动物的童真童趣和奇思妙想。
二、议画论事
——议一议,我知道这几个小动物的性格特征。
小猪画画是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小猪把猫画成为“怪物”的事例,表现了儿童的天真风趣、想象丰富的特点。这一教学环节的重点就是通过对描写语言、动作词句的品读,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品读时,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在读中生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养成边读边想的良好习惯。
质疑一:小猪画画时,小松鼠、小山羊、小白鹅他们讲的话能互换说吗,为什么?
【课件出示】
小松鼠说:“你看,我的尾巴又大又好看,应该把猫尾巴画大些。”
小山羊说:“你看,我头上的角多神气,快把角加上去吧!”
小白鹅说:“你看,我的翅膀多漂亮,给猫加上一对翅膀该多美呀!”
师:不能交换。①从讲话的内容上看,因为讲话内容要符合讲话人的身体特征,什么样的人才会讲什么样的话。第一句,因为小松鼠的尾巴很大很蓬松,所以,小松鼠夸耀自己的尾巴,要小猪画大尾巴。第二句,因为小山羊头上长角,所以,它要小猪画角。第三句是小白鹅说,因为,小松鼠和小山羊没有翅膀,只有白鹅有翅膀。
②从遣词造句和语气、语调上看,语言要符合人物的性洛特征,温文尔雅的人和盛气凌人的人讲话的用语、语气迥然不同。同样是夸耀自身的长相,指挥小猪按自己意图画画,三只小动物说出完全不同的语气、语调。
小松鼠说:“应该把猫尾巴画大些。”这里用了“应该”和陈述语气的句号,分明在与小猪商量,表明小松鼠胆小,不敢命令小猪。
小山羊说:“快把角加上去吧!”这里用“快把”和感叹号,分明是命令小猪,体现小山羊的霸道、强势。
小白鹅说:“给猫加上一对翅膀该多美呀!”这里的感叹号和小山羊的感叹号是不一样的。小白鹅用感叹号表达自己非常满意自己的翅膀,觉得是天底下最美的东西,但她不能命令小猪,只能委婉地恳求小猪把翅膀加上去,体现了小白鹅美丽善良的特点。
③通过范读、个别读、比赛读、设置情景读等方式,学生体会到这三种小动物说话的语气的不同,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口气。
质疑二:小猪听了三个朋友的意见有什么表现?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小猪的特点?
【课件出示】
小猪听了,马上把猫尾巴画得又粗又大。
小猪听了,连忙在猫的头上画了一对角。
小猪听了,立刻在猫的身体两旁添上了翅膀。
师:三个近义词:“马上”“连忙”“立刻”体现小猪做事没有开动脑筋、盲目听从别人的特点,司时这样遣词造句不会重复呆板,句式富于变化。
三、演画明理
——演一演,我明白了想象力创造了美,创造了世界
本课也是一篇寓言故事,将生活的哲理蕴含于小猪画画之中,理解体会其中的寓意就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采取演一演的办法,把孩子带人情景中,‘更能切身体会和感悟。
1.如果你是小松鼠、小山羊、小白鹅,你怎样打动小猪,让它画上你们自己最满意的地方?
(小组合作,分角色带动作朗读人物语言和小猪画画的句子。)
2.请4位学生带头饰上台表演,同时老师在黑板上给可爱的小猫夸张地画上松鼠的尾巴、加上羊的角、添上白鹅的翅膀。
3.面对怪模怪样的小猫(黑板画出来的)。你想对小猪说什么呢?
(小猪对别人的建议不应该“马上、连忙、立刻”照办,而是“三思而行”。)
4.面对怪横怪样的小猫。联想到龙的构成,你想对小松鼠、小山羊、小白鹅说什么?
师:我们都是龙的传人,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但是,世界上真的有龙吗?龙是牛头、蛇身、凤爪、鱼鳞等众多动物的拼凑。我们古人怀着美好的愿望创造出能够腾云驾雾、降妖伏魔的龙的形象,作为图腾顶礼膜拜,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屈、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象征。我们作为龙的传人感到无比骄傲、无比自豪。正是这种异乎寻常的想象力创造出龙的形象,所以,小松鼠、小山羊、小白鹅的想法也是非常美好的。
5.假如你在小猪旁边,发挥想象力,你认为还可以让小猪加画什么?
【教学总评】
本课教学围绕小猪画画这一典型事例,展开字、词、句、篇的阅读教学,如同串珍珠一般,把教学的诸多环节串联起来,构成重点突出、亮点纷呈的精彩课堂教学
语文教案 篇7
一、注重整合,让资料袋“物尽其用”
本册教材的设计较为充分地体现了“整合”的课程理念,资料袋不是“单纯的资料”,而是课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研读教材之后,分析每一个资料袋的作用,将资料袋的使用与课文的学习结合起来,就能引导学生用好资料袋,使其“物尽其用”。
【案例】《奇怪的大石头》一文之后的资料袋为学生提供了李四光经过长期研究,为祖国摘去“贫油国”帽子的资料。学生通过这个资料,反过来再读课文,就能够知道李四光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就,跟他小时候善观察、爱提问是分不开的。《我不能失信》之后提供有关宋庆龄简介,《孔子拜师》之后提供的关于孔子的介绍,都属于类似的安排。引导学生学习这些资料,可以课前预习,为学习课文做铺垫;也可课后延伸,让孩子感悟伟人的成功与儿时的因果关系,增强自身的学习动力,觉得自己“也可以那样”。
整合的课程观,还要求学生将资料袋中的资料进行整理,最终变成“自己的东西”,丰富语言积累,从而“一物多用”。
二、鼓励创新,让孩子成为资料袋的主人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利用资料袋的时候,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强调“可以这么用”“也可以那样用”,还要引导思考“怎样用最好”。在本册的九个资料袋中,由于资料内容的差异,使用时方法应该灵活多样,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案例】《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课后的资料袋,为孩子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生活的场景,生动的画面可以丰富他们融入民族大家庭的幸福体验孩子如果想知道那些少数民族同胞在做什么,也可简要涉及,让想知道的同学课前查阅其他资料,比如阿昌族同胞吹起动听的葫芦萧,傣族姑娘挑起可爱的竹篓等等。只要孩子们感兴趣,也可结合课文进行“我想和(什么族)的小朋友(做什么)”的说话训练,激发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孩子说说“我还知道……”。
在引导孩子学习使用资料袋的过程中,与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有意鼓励创新并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把资料袋越用越活,越用越好。
三、培养习惯,让资料袋不断充实
培养学生使用资料袋的良好习惯是很重要的,对于用得好的同学一定要适时表扬,树立榜样,力争让收集资料、合理使用资料袋成为孩子们的自觉行为。教材上提供的资料袋其实不多,这为学生自己动手,收集整理更多资料,形成自己的资料袋提供了空间。
【案例】《赵州桥》一文课后并没有提供资料袋,但是如果学生养成了积累资料的习惯,加上教师的引导,他们完全可以自主地通过课外书、网络等各种渠道了解祖国灿烂悠久的“桥文化”,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这种学习的过程也是对孩子们自身资料袋的补充。如果孩子们查阅资料、收集整理资料的`速度加快了,丰富资料袋的工作完全可以在大多数课文学习之前或之后自觉主动地进行。至于本身就有资料袋的课文,比如《蜜蜂》《玩出了名堂》,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意愿,鼓励通过查阅课外书或网络等形式,进一步丰富资料袋的内容,只是教师关注的不要停留在知识本身,而是应更多关注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和资料的使用。
建议老师们给每个孩子提供一个资料积累专用本,课外资料、妙词佳句都可纳人。教师对孩子自身资料袋的关注,就会激励孩子收集整理资料的热情,长此以往,孩子的语文能力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四、尊重差异,让资料袋焕发个性光彩
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对于资料袋的使用一定存在差异,这是很正常的,所以教师应多做“正面引导”,树立榜样,而尽量不要“强行要求”,打击弱势。如果收集整理资料、运用资料袋变成教师强制要求的行为,就使得原本很快乐的学习过程变得索然无味,令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费力低效。
【案例】《给予树》课后关于圣诞节的资料,《“东方之珠”》课后关于香港的资料,孩子们一定都非常感兴趣,但这些资料比较少,许多孩子或许已经知道,于是“想知道更多”,这时教师可以让这部分孩子查阅更多资料,然后共同交流。对于那些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也可让他们尽力而为,告诉他们“可以做得更好”,在与同学资料的“共享”中得到提高。另外,鼓励学生自身资料袋在内容、形式上以及命名、美化方面应尽可能体现自己的个性。
条件允许的话,那些丰富多彩的、个性化资料袋就可以成为一个缤纷的展台,让孩子们在展示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体验成功。
拿到新教材,我们需要统揽全局,把握教材的特点,把资料袋这一种新的形式放到整个语文课程资料中来加以认识,这样才能在资料袋的使用上灵活自如,不致顾此失彼。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相关图片、音乐磁带、学生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挖掘积累:
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图片导入:
出示课文插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
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
(板书课题)
先来学习《草》。
〖对话平台〗
一、自学
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二、感悟
1、自由读古诗,思考:
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
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岁:可问学生几岁了,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4、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自主品读的基础上交流学习所得和所惑,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合作意识。
三、朗读
1、自由读:
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
(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2、多种形式朗读:
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
在充分地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四、背诵
1、情境背诵:
教师创设把《草》背给家人听的情境,引导学生背诵。
如:“离离原上草”我怎么听不懂呢?怎么不写花,只写草呢?……
2、师生共同扮演妈妈、哥哥、爷爷等角色进行表演背诵。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表演背诵,既训练了形义较难的字,又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利于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五、练习
1、填空:
离离______,一岁一____。野火______,春风______。
篱落疏疏一径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飞入无处寻____。
2、按要求分类:
未追店枯徐烧荣菜宿
独体字: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六、书写
1、学习书写“枯 、荣、烧”三个字,重点指导: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
木: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展示。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一、回顾
背诵古诗《草》。
二、自学
按照以前的'学习步骤自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读:
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
2、想:
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读懂了?哪里还不懂?
3、说:
在学习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交流
1、学生先在组内说说自己读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介绍诗人杨万里的资料。
2、班级交流,弄懂全诗的大致意思。
四、朗读
1、自由读:
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色有什么新的发现?
2、指导读:
孩子在捉蝴蝶时是什么心情?
(高兴、喜悦)
找不到时又是什么心情?
(失望)
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展开联想,丰富语言积累,进一步体会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3、竞赛读:
小组内比赛,推荐一名同学参加班级比赛。
4、评价读:
谁读得好?好在哪里?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诗歌语言凝练,富于韵律感。多种形式的朗读,利于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培养语感。
五、背诵
同桌互背、指名背、挑战背、齐背。
六、拓展
1、把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
2、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给学生提供“二度创作”的题材,不仅拓展延伸了文本,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3、和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描写的关于春天的古诗。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里的一棵奇葩,教师要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培养课外积累的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七、写字
学习其它几个生字,重点指导: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宿──宝盖不宜太宽。
八、评价
1、学生练习书写,自我评价:
在自认为写得满意的字上做标记。
2、小组内展示交流,互相评价:
根据组内建议把不满意的字再写几个。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评、互评,使学生学会评价 ,在互相学习、借鉴、欣赏中共同进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经典教案07-18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教案01-28
语文《项链》教案01-30
语文复习教案02-28
语文《大卫》教案02-16
语文《秋游》教案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