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8-15 12:01:38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9篇[精品]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的语文教案9篇[精品]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学会作者对景物的描写手法。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朗读生字词,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认识文章主旨,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增强同学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

  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学习作者对景物的描写手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小我”的感情(对壮观的钱塘江潮的赞美),以及放大的“大我”情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大自然的赞美)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2分钟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大家在暑期过得怎么样,有没有和父母去哪里旅游,参观名胜古迹?相信大家在旅行途中都会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堂课,巧的是呀,我们要讲的也是大自然,第一课描写的正是大自然的一大杰作,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跟随赵宗成和朱明元二人一起去领略大自然的力量。

  讲授新课:

  老师: 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画出生字词(在同学们默读的过程中,老师在黑板左上边板书几个核心问题,在左下方板书生字词)

  核心问题:

  1、观潮的人多不多?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等潮的人心情如何?

  2、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是什么样的场景?

  3、作者运用了那些描写手法来体现钱塘江潮的浩浩汤汤?

  生字词:笼罩,屹立,人声鼎沸,贯穿,崩塌,恢复,浪潮,名称,食盐,大雨蒙蒙,薄雾,昂首挺胸,新旧更替,浩浩汤汤,风号浪吼

  老师:同学们,大家已经对文章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了,那么这篇文章描述的`对象是什么呢?

  学生(一齐回答):钱塘江潮(此时,在黑板中央偏上板书课题《观潮》并在其下方写“钱塘江潮”)

  老师: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再次默读课文,小组合作,查字典,找出生词的读音。

  老师:现在我们有请一位同学来为生词注音,并且带着大家一起朗读。

  老师:同学们,钱塘江潮是一大奇观,那天,来观潮的人多吗?哪里可以看出来?

  学生1:来观潮的人很多。在文中第二自然段“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老师:这句话怎么就能够看出来观潮的人很多呢?

  学生1:“人山人海”就是形容人聚集的很多,像山一样,像海一样多。从“昂首”“望”“等着”“盼着”这几个词可以看出大家焦急的等待着,对钱塘江潮非常期待。

  老师:回答的非常好,谢谢,请坐下。这篇文章由三部分组成(此时,教师在中间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那么,这三个时间段格式怎样的场景?

  学生2:、、、、、、、、、、

  学生3:、、、、、、、、、、

  学生4:、、、、、、、、、、

  (在学生回答时,教师相机在黑板上相应的位置写上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特点)

  老师:同学们,文中有哪些对钱塘江潮的描述,作者是怎样表现钱塘江潮的浩浩汤汤的?

  学生5:、、、、、、、、、、

  老师: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学生5:、、、、、、、、、、

  总结归纳

  老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完了整篇文章,结合单元导读说说作者为何要写钱塘江潮?

  学生:、、、、、、、、、、、

  老师:是的,是为了写钱塘江潮给人的震撼,更是在赞美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

  拓展延伸

  老师:其实呢,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大自然美丽的杰作(此时,教师ppt出示各种世界奇观,最后一张上的是雅鲁藏布大峡谷,并简单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引导同学们去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欲望)

  课后作业

  老师:同学们,这节课就到这里,课后同学们有三个任务

  1、抄写本课生词,每个五遍,并造句。

  2、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预习第二篇文章。

  板书设计:

  问题 《观潮》 课后作业

  1、 潮来前: 1、

  2、 潮来时: 2、

  3、 潮来后: 3、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积累精彩词句。

  3.体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现实意义,感受“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深刻内涵。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的强烈情感和愿望。

  重点难点:

  体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的现实意义,感受“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深刻内涵。

  教学准备: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学生搜集国歌的相关资料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小黑板

  教法学法:

  导读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导入 揭题质疑

  1.师:大家知道,能代表一个国家的象征有许多,比如:国旗、国徽,还有什么呢?(国歌)现在就让我们高声歌唱国歌。

  2.学生合唱国歌。

  3.师:谁来说一说每当你听到国歌时的感受?

  4.学生自由说听到国歌后的感受。

  5.师:这么雄壮、激昂的歌曲是怎样被创作出来的?又是如何成为我们的国歌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6.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现在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并多读几遍。

  2.学生自读课文。

  3.师:大家解决了阅读的障碍后,同桌接力朗读课文,然后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

  4.同桌互读课文,交流体会。

  5.指名回答。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师: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这个主题?

  2.指名回答。

  (1)《义勇军进行曲》的谱写;

  (2)《义勇军进行曲》的传唱;

  (3)《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指名学生接力朗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想: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为什么说这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4.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5.全班交流。

  (1)激励着中华儿女同侵略者浴血奋战,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战斗号角。

  (2)表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决心,唱出了民族危亡时期的最强音。

  (3)雄壮的乐曲,鼓舞了人们的斗志,体现了人民的.信念。

  6.师:你觉得课文中哪个部分最让你有触动 ?为什么?

  7.指名回答。

  8.师:为什么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课文哪个部分告诉了我们?(最后一个自然段)

  9.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1.师;国歌是这么的重要,那么当你高唱国歌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2.指名回答。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指名朗读课文。

  2.唱国歌,体会“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二、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师:下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2.指名朗读。

  3.师:说一说你喜欢这个小节的原因。

  4.分组齐读。

  三、 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巩固

  1.朗读课文,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落实。

  2.积累词语。 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四、依照规律、指导书写

  1.有共性规律的字: 学生独立观察,讨论规律。

  2.重点指导的字:鸿、豁 、

  3.学生提问书写,教师指导。

  4.听写词语。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预习《月光曲》。

  板书设计:

  创作的过程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国内外的影响 热爱祖国

  《义勇军进行曲》 确定为国歌 报效祖国

  现实意义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都有环保意识。知道净化空气人人有责。

  2、人人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学校,保护我们的家园。

  教学准备:

  两只较大的塑料袋,一只装有助动车尾气,一只装有普通空气的塑料袋。

  教学过程:

  1、师讲述空气对我们的作用:人要生存,就要呼吸空气,一个人只要几分钟不呼吸空气就会死亡。可见,空气与人的关系是何等的密切和重要。但是,不是什么样的空气都有人所需要的人所需要的是洁净的空气。人如果吸进被污染的空气就会感到不适,甚至生病,严重的还会死亡。如助动车尾气,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长期吸入被助动车尾气污染的空气,那么,我们人体血液中的含铅量等有毒有害物质将明显增加,会导致积累性中毒。很明显,被污染的空气对人类有直接的危害。大气污染物分为气体状态污染物和固体颗粒状态污染物。

  2、让学生思考:我们怎样来减少污染,净化空气呢?四人小组讨论。同学们在讨论的时候,首先要弄清当前空气污染的原因在哪里?

  3、学生反馈:空气污染主要有两个原因:即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自然污染难以抗拒,但人为污染是可以防治的。

  4、教师给学生做一个实验:用两只较大的塑料袋,将一只塑料袋灌进助动车尾气,将另一只塑料袋灌进普通空气,然后同时将两只小动物分别放进两只塑料袋封口,10分钟后启封塑料袋,看一看两只塑料袋中的小动物有什么变化?

  5、老师可以针对这个实验谈谈助动车尾气的危害有哪些?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致癌,也有的说儿童吸入后导致血铅升高。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导致贫血。铅对儿童的行为、智能、心理、听觉、语言、注意力等,均有不良影响。

  6、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小学生怎样为净化空气做贡献呢?

  7、教师小结: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人类一定会在碧空如洗的蓝天下呼吸到洁净的空气的。

  8、实践活动:调查学生家中用助动车的有多少?

  生命与绿色同行

  教学目标:1、了解当今世界环境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2、知道全世界和中国在保护环境方面所作的努力。

  3、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人类在享受科技进步的时候,面临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

  (一)发展和恶化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能源问题和温室效应。

  2、热带雨林所遇到的问题。

  3、物种消失的阴影。

  4、自然资源的过量消耗。

  二、全球的绿色行动。

  1、斯德哥尔摩会议——人类保护环境德里程碑。

  了解雷彻尔卡逊这个人。

  斯德哥尔摩会议德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世界环境日”

  《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以及会议口号“只有一个地球”

  2、一个全新德发展观——可持续发展了解斯德哥尔摩会议后世界环境变化。

  三、中国德绿色行动

  1、《环境保护法》颁布,(绿色德保证)《环境保护法》颁布德背景

  (1)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使环境保护工作有法可依。

  (2)设立环境保护机构,加强环境管理。

  (3)加强环境保护德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们德环境保护意识。

  2、可持续发展在中国。

  “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

  《中国21世纪议程》

  环境科学德产生。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沿海防护林体系过程。

  生态农业。

  四、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其中有4个多音字“宁”、“系”、“压”、“弹”)及新词。

  2、读写指定的词语。用“宁静”造句。

  3、朗读课文。自选两小节背诵。

  4、了解课文介绍的太阳系行星的景象。

  5、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太阳系进行科学探索的情趣。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太阳系进行科学探索的情趣。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太阳系行星的景象。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利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其中有4个多音字“宁”、“系”、“压”、“弹”)及新词。

  2、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太阳系探索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太空中的奥秘需要我们一起去探索,但是我们一定要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下面让我们看看下面的小朋友他观察到了什么?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学生的字音。)

  3、小组互相检查,评议。

  (二)学习生字。

  1、指名读一读本课的生字、词语。

  1)读一读,指名读。

  2)重点指点读音:岂辐宁系压弹

  3)重点指点字形:熔妥氢

  2、指名再读,读正确。

  3、把字词带到课文中读一读,做到正确、流利。

  (三)听写本课生字。加强生字的掌握。

  (四)练习朗读课文。多种形式读:小组读,评出好的读,自选段落读……思考: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三、作业:必做: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抄写本课的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自选两小节背诵。

  2、了解课文介绍的太阳系行星的景象。

  3、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太阳系进行科学探索的情趣。

  4、读写指定的词语。用“宁静”造句。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太阳系进行科学探索的.情趣。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太阳系行星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探索太阳系的秘密。

  二、新授:

  1、自由读课文,读出自己的语气,有基础的学生试着背诵。

  2、默读课文,思考: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Y1]?

  3、汇报,指导朗读,背诵。

  4、自己试着读出语气。

  5、小组间互相读一读。

  6、展示读——评读。

  7、练习背诵。

  8、汇报背诵。

  9、用“宁静”造句。(指导造句。)

  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

  四、作业:搜集其他行星的名称。

  [Y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词句,了解不同星球的特点,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

语文教案 篇5

  课本分两节。第一节描述了春天的特征,内容浅显,用来再现春天特征的景物,为学生所熟知。教学这类儿童诗往往有两种不恰当的处理方法。一种是易化之。教师以为没有什么讲头、练头,领学生读读、背背算是完事;一种是难化之。不从诗本身的内容出发,不从教学的要求出发,不从低年级学生的实际出发,兜了许多圈,硬塞进许多东西,大讲特讲,结果并未抓到根本,收到实效。邵老师教学儿童诗往往独具匠心,本教学片断,即表现出实与活的特色。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春、吹、绿、桃”,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正确书写。

  2、理解“春风、桃花”,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

  3、初步感受春天的'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4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话:你知道一年有哪四季吗?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激情:冬去春回,春风吹得大地逐渐变暖,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播种的季节,我们来听一听春姑娘的声音。

  二、听朗读录音,初步感受课文:

  1、投影出示欣赏:看着春天的画面,听着音乐,你有什么感受吗?句式说话:“我看到了。”

  2、是啊,春风一吹,大自然的确变了,揭示课题:春风吹

  (1).拼读音节:chun春chui 吹(读准翘舌音)

  (2).识记字形,请小老师说说识记的方法。

  读课题:你能读出“柔缓”的语气吗?

  三、朗读理解第一节:

  投影出示:春风一吹,植物有什么变化?

  结合画面,自学第一节,要求:

  框出生字,读准字音,自己识记字形。

  读读句子,想想句子写了什么。

  指导学习生字:

  练习朗读:

  自由读,指名读。

  指导:春风一吹,景色怎么样?用美丽的语调读一读。

  师生对读:

  师:春风吹,春风吹——

  生: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

  尝试背诵:看投影指图朗诵;集体有感情地朗诵。

  四、小结:

  春天到了,植物还有哪些变化?

  春风吹,_______________。

  2,你想说:春天真___________________。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卡片认读生字,口头组词。

  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关键笔画的写法。

  老师范写。

  学生练习。

  六、选做作业:

  编儿歌:

  春风一吹,大自然还有哪些变化?你能学着课文的样子编几句儿歌吗?

语文教案 篇6

  设计理念:

  本课采用“词串”的形式,并配有相应的插图,要求识记有关“春天”的词语。一年级的学生以形象记忆为主,他们的思维需要借助图画、声音、语言等多种教学手段来进行。本课教学中,运用教学挂图,通过美丽的画面,让学生如临其境,营造出有利于学生主动识字的氛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两根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新的偏旁。

  2、按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图画,把认识图画上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朗读词串,积累词汇。初步了解春天的特征,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读准生字字音,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教学生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出示词语----出示在图中相应的事物旁)

  1、春姑娘是位神奇的魔法师,她能把大自然打扮得非常美丽,你看(课件出示春光融融,鸟语花香的春景图,并伴着《春之歌》的音乐)

  2、谁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你从图中的哪些景物中找到了春天?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在景物旁出示词语。

  春风(1)注音“春”的读音,谁能读准它?指名读、齐读。

  (2)春风跟其他季节的风有什么区别呢?

  (出示)春风像

  (3)真好!那我们一起把这轻柔的春风读一读。

  春雨(1)齐读词语两遍。

  (2)春雨有是什么样的?

  (3)出示春雨像 ,像 ,又像 。

  同桌讨论,指名读。

  (4)通过课外阅读,你知道哪些有关春雨的诗句?

  (5)有感情读一读词。

  柳树(1)注意两个生字的声母,谁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2)看,在春风吹拂下,柳树在干什么?真像什么?

  出示春风一吹,柳树 。指名读。

  嫩芽(1)注意“嫩”的声母和韵母,谁能读准它?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请小朋友们再仔细看一看图,找一哪些是嫩芽呀!

  (3)“嫩芽”是什么样儿的?

  (4)看来大家都明白了,齐读这个词。

  小草(1)读准“草”的声母,一齐读两遍。

  (2)你们看到小弟弟在干什么?它为什么要这么拼命往外钻呢?

  (3)说的真棒!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词。

  布谷(1)齐读词语。

  (2)它是什么样的'?它是怎样叫的?你能学一学吗?

  (3)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布谷”的叫声吧。

  (4)初夏时,“布谷”常昼夜不停地叫,它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杜鹃“。布谷能吃许多害虫,我们可要保护它。

  燕子(1)小燕子穿什么衣服呀?

  (2)你对小燕子有什么了解?

  (3)齐读词语两遍。

  梨花、杏花、桃花

  (1)把这些花儿的名字读准,指读,齐读。

  (2)你是怎样辨认它们的?

  (3)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些美丽的花是怎样开放的?

  (4)除了上面这些花外,还有哪些花也是春天开放的?

  (5)齐读三个词语。

  二、图文结合,巩固词义

  1、请同学们打开书,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2、采用图文结合方式,将词语和图画对位。将12个词语的卡片分给学生,老师点出课件上某个景物,拿相应词卡的学生上来,带领同学们齐读词语两遍。

  3、 班一起读12个词语。

  三、齐读词语,体会特征

  1、读词串,说一说每一组词串与春天的什么有关?

  2、除此之外,你在春天里,还观察到过什么?

  四、写字指导

  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组成的词“春天、布谷”。

  1、认读字词,读准字音,明确学习生字“春、布、谷”。

  2、学习新偏旁。

  认识“日”,书空笔顺,找出带有这个偏旁的字读一读,知道含有“日”的字多与太阳有关。

  3、笔顺记忆生字笔顺,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描红书中生字,并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巩固旧知

  1、认读生字、词语卡片。

  (先带拼音读字词,再去拼音读字词)

  2、朗读、背诵课文。

  (二)写字指导

  1、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草、芽、树、梨、杏。

  2、学习新偏旁。

  认识“草字头”、“木字旁”,书写笔顺,找出带有这个偏旁的字读一读,知道含有“草字头”的字多与花草植物有关,含有“木字旁”的字多与树木有关。

  3、学生看笔顺记忆生字笔顺。

  4、重点反馈“芽”“树”“梨”的笔顺。

  5、学生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6、教师重点点拨并范写“芽”“树”“梨”。

  7、学生在书上描红,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三)语文实践活动

  课外让学生采用多种途径,收集描写春天的词语或诗句,利用晨会时间进行交流。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黄庭坚在词作中流露出的惜春、恋春却不伤春的思想感情。

  2、鉴赏这首词曲折新颖的结构、清奇的风格。

  教学重难点:同上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朗诵、鉴赏、品悟。

  教学过程: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一.作者简介: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豫章、洪州为南昌旧称)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三宗之一。诗派成员多数学杜甫,宋末方回又把杜甫和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称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 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卒。

  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 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有《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

  二.写作背景: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所选是一首悼春词。词人少年得意,中进士,任校书郎,修撰神宗皇帝的“实录”,又以诗文受知于苏轼,并为江西诗派开山大师。

  后因新党重新执政,作者政见偏于保守,晚年屡遭贬谪,死于西南荒僻的贬所。这首词写于被贬之时,词人借伤春悼春来抒写暮年无为的感慨。

  三.词的赏析:

  1.“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词人为什么要寻找春的踪迹?结果如何?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关键词在于“寂寞”。

  “寂寞无行路”春天消失得无影无踪。惜春伤春之情寄寓其间。

  2.“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达词人强烈的留春情感,多么希望再回到往日春风得意之时,因此千呼万唤地招唤春天“归来”与词人“同住”。 这里作者以人格化的手法,赋春天以生命。

  3.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春无踪迹谁知?”这说得更明白、更令人失望。“留春,春不住”,春天依然无影无踪、无声无息地消逝了,它的踪迹谁又知晓呢?这多么令人惆怅、伤感啊!

  但作者情绪马上一转,因为人虽不知春去了哪里,但整天在空中飞来飞去的黄鹂倒像是知道呢。

  4.“百啭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

  黄鹂用清脆圆转的歌声回答我,可谁能听懂它唱的是什么? 留给词人自己的,只是满腹的惆怅。

  一阵风起,卷走那凋谢的蔷薇花瓣……句中所写之景已暗示初夏到来,晚春将逝。读至此处,读者方明白作者并非不知春去了哪里,只是惜春深情使他不忍心说破而已。

  写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词人终于无奈地认识到:春天,确实回不来了。

  5.结合全词分析所使用的'层深手法。

  春归无行路(寂寞伤春)→若有人知(假设希望)→春无踪迹(更加失望)→问取黄鹂(最后希望)→无人能解(彻底绝望)。觅春思春伤春之情层层深化。

  6.你认为本词构思中最有境界(趣味)的词句是哪些?请简单赏析。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欲唤春归来同住的奇想,有童稚的天真,唯其“稚”,故艺术地强化了诗意的穿透力。

  向黄鹂询问,而黄鹂无语,且因风而逝。又一童话的联想,传达出一个永无答案之谜。暗示伤春的永无慰藉,表现出伤春是人类终极烦恼这么一个主题。

  有情与无情的对立和童趣的想象与联想,是此作美学魅力的源泉;精心地捕捉形象并人情味地加以表现,是此作成功的奥秘。

  四.词的特色:

  1、平淡朴实 ,委婉含蓄。

  2、构思新奇巧妙。

  3、多转折而层层深入。

  五、作业、背诵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纵横九万里;中国的历史有着漫长而复杂的过去,上下五千年,多少帝国王朝盛衰荣败,多少帝王将相粉墨登场,厚重的史书演绎了他们一个又一个风流倜傥的故事,却很少为普通和平凡的老百姓洒一把同情之泪。有的只是诗人们满含辛酸的描述:“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萝绮者,不是养蚕人”。至于他们为什么如此贫困一如既往,诗人的解释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而至于他们自己本身原因,诗人们并没有涉及,也许不愿,也许不能……那么,作为近代著名的思想家鲁迅先生是怎样认为的呢?他又是怎样概括漫长的中国历史的呢?请快速阅读全文,而后作答。

  二:研习文章

  (一)分析鉴赏

  1.作者是怎样概括中国的历史的?

  (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小结过渡:这就是中国的历史,上下五千年就被这20个字浓缩了。中国的历史是老百姓的'历史,要么做不成奴(板书)隶,要么暂时做稳了奴隶。

  2.什么是奴隶?鲁迅先生在一篇小短文里有这样很形象地描述。

  (分发《聪明人和奴才和傻子》)

  3.学生对文章中的“奴才”的概括。

  (对生活有抱怨但又不思反抗,胆小怕事)

  4.那么文中能相应表达出这一形象的语句语段有哪些呢?并请寻找出这些语句语段中的重点词语并品味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学生互相讨论之一)

  5.参考:

  A假如有一种暴力……究竟已等于牛马了。(读)

  (〈可包括提问“什么是形成百姓奴性人格的原因之一”〉愤怒地抨击了暴政,也暴露了国民的奴性人格。重点词语:羡慕心悦诚服恭颂)

  小结:这段话作者给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比较:人、乱世人、牛马。这三者哪样最便宜?(乱世人,“乱离人,不及太平犬”)什么时候才可以与牛马平起平坐?(太平盛世)中国的老百姓是多么容易满足啊,只要能把自己卖个牛马的价格便觉得洪福齐天了。

  B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只求他决定他们怎么跑。

  (揭示了老百姓们遭受官兵蹂躏的悲惨命运,奴性心态:麻木不仁,

  缺少反抗精神。重点词语:中立杀掠希望决定)

  小结:古人说:“下民易虐”,老百姓容易受到欺侮凌辱,受欺侮凌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思反抗的心理,这心理像毒蛇,逐日地吞噬了一个人的精神。作者在如此写道时,是怎样一种欲说还休的苍凉啊!

  C假使真有谁能够……“皇恩浩荡”了。

  追问:什么是“奴隶规则”?

  (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

  6.我们现在能够回答出作者在概括中国历史两个时代时的心情了吗?

  (集愤怒、讽刺、批判、同情为一体,而又以怒——对暴政、怜——对百姓为主。)

  小结:中国的历史在“一治一乱”中循环发展,中国的老百姓也在一会儿不如牛马一会儿略如牛马中艰难跋涉。“三千余年古国古”,历来所闹的就不过是这样一个小玩艺。先生曾尖锐地指出“轿夫(老百姓)如果对坐轿的人(统治者)不含笑(作乱的人),中国也早已经不是现在的中国了”。

  7.那么有“不含笑”的“轿夫”吗?作者又是怎样评论这些作乱的人的呢?

  (黄巢张献忠等,“受意外的灾殃”,“将奴隶规矩毁得粉碎”,“给‘主子’清道辟路”“为圣天子驱除云尔”。批判。)

  (二)思辩讨论

  安心为奴的,作者是哀怜;揭竿作乱的,作者又批判。请讨论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揭竿作乱的人应该有让天下百姓重新获得做人的权利的胸襟和愿望,而不仅仅是为了黄袍加身。安心为奴就会失去做人的基本尊严。)

  ①追问:②③④

  (,就会不思反抗,从而。先生的思想核心是“立人”,而“立人”的根本在于“尊个性而张精神”也就是人的精神自由。)

  (三)愿望憧憬

  1.不是牛马不是奴隶,不是不如牛马和略等于牛马的价格,先生希望我们中国的老百姓有“人”的价格,做回真正的人,而转奴隶为人,我们应该是什么方式?请找出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

  (争)板书

  2.现在已经“争”到了吗?现在是哪个时代?

  (尚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3.先生理想中的时代是什么时代?

  (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第三样时代)

  4.谈谈对“第三样时代”的理解。

  (走出“一治一乱”的怪圈,从而迈向民主和自由,老百姓成为社会的

  主人,是一个全新的时代)

  (四)鲁迅的迷惘与思考

  鲁迅先生对社会始终有着清醒的认识,他眼光如炬,洞若观火,他觉得这样的社会是必须改变的,对现实的思考让他感到痛苦,这种痛苦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可他更痛苦的是他不能找到改变这个社会的具体方法,第三样时代是怎样时代?他没说。怎样争?他没说。(这也许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板书划线)在《故乡》里,他希望下一代过着新的生活,“为我们未曾生活过的”,怎样的生活?他没说。他只是说:“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同学们,我们能体会这位名满天下的伟人他内心的悲哀吗?他在探索着,他也在激励着我们去探索。

  (五)总结

  鲁迅喜欢在灯下写作。日本作家增田涉这样回忆:“有一天夜里两三点钟的时候,我走过他所在的大楼的下面,只有他的房间还亮着灯,那是青色的灯光。透过台灯的青色灯罩发出的青色的灯,在漆黑的夜里,只有一个窗门照耀着,那不是月光,但我好象感到鲁迅是在月光里……在月光一样明朗,但带着悲凉的光辉里,他注视着民族的将来”。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培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2、学习从媒体及身边的'生活中获得信息,并能够比较清楚地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

  培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学习从媒体及身边的生活中获得信息,并能够比较清楚地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

  图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学《世界真奇妙》。

  二、看

  认真观察两幅图,说一说他们都在干什么?

  三、读

  读一读讨论的内容。

  四、说

  你知道哪些新奇事,给大家讲讲,你是怎么知道的?

  五、写

  选择自己身边发生的一件有趣的事,写一写。

  要求:

  1、时间,即在什么时候。

  2、地点,即在什么地方。

  3、你发现的是什么事物。

  4、有条理地叙述出来。

  六、评读一读评价内容

  1.根据评价内容自己对照文本思考。

  2.落笔书写。

  七、作业

  总结本学期你所学到的知道情况。

  板书设计:世界真奇妙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经典教案07-18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教案01-28

语文《项链》教案01-30

语文复习教案02-28

语文《大卫》教案02-16

语文《秋游》教案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