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一、谈话引题。
师: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的起源比文字还早,差不多和语言同龄。古往今来,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足以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我们的炎黄子孙继承了优良传统,也写出一首首优美的现代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由王慧骐作的现代诗《我们上路了》。
二、初读诗歌,了解内容。
(一)教师感情范读诗歌,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二)学生自由读诗。
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1.读准字音,读流利、读通顺,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
2.思考:诗歌中的我们指的是谁?
(三)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回答问题:诗歌中的我们指的是谁?(指在座的每一位学生,所有与大家一样要告别童年,已经长大的孩子们。)
2.带感情读课题。(带不同感情读课题)
【带不同感情读课题,为后面理解诗歌内容,体悟诗歌情感打下铺垫。】
3.检查生字词情况。(出示卡片:认读抖着威风歪歪斜斜雷鸣电闪)
4.指名分小节读诗歌。
5.齐读诗歌。
三、再读诗歌,深入探究。
(一)小组合作学习诗歌,了解诗歌每小节都写了些什么。
1.小组成员自读诗歌。
2.读后小组内交流讨论并作上批注: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二)班级交流汇报学习情况。
(顺学而导,根据学生的回报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诗歌不同的小节。)
1.诗歌第一小节。
⑴学生交流:我读懂了孩子们长大成人了,告别大人上路了。一路上有许多美景。绿树、轻风、红旗
⑵让学生自由读第一小节,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点拨指导。(例如:a、如果学生提出不理解刚刚捡到一张很小很小的邮票,贴上那只很大很大的信封。教师可指出,这是一种象征的写作方法,在诗歌里运用得非常普遍。象征我们稚嫩的刚刚起步的人生。接着让学生联系自己,展开想象,说一说:还有什么事物也能代表我们刚起步的人生?引导学生学着用诗歌的语言练习说话。b、感悟课文中的不管大人们怎么说这句话,教师可相机点拨:平时爸爸妈妈唠叨吗?都唠叨些什么?你是怎么对待的?体会父母对孩子的呵护,体会自己要摆脱束缚、要独立的心情。c、体会下一句:反正我们是上路了,一步一步地上路了。应该读出什么感情?自豪、骄傲、摆脱了束缚的快乐)
⑶多种形式读诗歌,指导学生读出第一小节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
(通过指名读、男女分读等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优美流畅的语句,充满诗意地读,读出意境美。)
⑷总结本节诗歌写的内容,虽然我们还很稚嫩,但还是上路了。(板书:上路品美。)
2.诗歌第二小节。
⑴学生交流:我读懂了我知道了他们上路时有风险。从这些诗句中感悟到的:我们的膝盖也许会被石块磕肿,也许会有骤起的风暴把我们抛入崖底但他们有心理准备。
师:你们迈着稚嫩的脚步上路了,心中充满了向往,可是大路总是那么平坦的吗?
⑵学生默读第二小节,思考:感触最深的是什么?画出相关的句子。
⑶交流学生思考的问题。
①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的实际情况,谈谈对骤起的风暴和虚幻的风景的理解和感悟。(例如:家庭的变故,考试的失利、与同学朋友之间的矛盾、来自各方面的诱惑)(板书:路中艰险)
②再次感受诗歌所运用的表达方式象征手法。
③引读我们的脚步也许是歪歪扭扭,我们的膝盖也许被石块磕肿,假如因为这些一只人观赏的狗熊。
【诗歌里隐喻的内涵学生可能不是那么容易就能都体会,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体会,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谈,逐步体会刚刚捡到一张很小很小的邮票,贴上那只很大很大的信封。路中艰险等语句,在谈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作者使用的象征手法。】
⑷谈谈:当你碰到挫折打击时的态度。
⑸句式练习:也许也许也许
(师:你想和他们一起上路吗?你能猜想到这路上还有什么美景,还可能遇到哪些风险吗?试着仿写一些诗句。引导学生运用上面的句式,进行大胆想象与写话。)
【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有利于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体会和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⑹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第二小节。
⑺教师范读诗歌第二小节。
3.诗歌第三小节。
⑴齐读第三小节诗歌。
【引导学生自学体悟,不理解的地方可运用已经掌握的阅读方法和选用第一、二小节的学习方法在小组中讨论学习。】
⑶学生感情朗读诗歌,并相机询问学生的读后体会。(板书:挑战风雨)
(可补充教参中《标点符号的自传》的文章,让学生感受童年时期是一个人人生的一个小站,今后的路还很长很远;从童年步入青少年,走上新的路程,是一个人的成长的标志。)
【由于本课是略读课文,因此更要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通过思考、想象、交流等形式把握诗歌的意思,逐层深入地体会我们上路时的心情。注重通过多次反复地诵读并结合想象、体验、去领悟诗情,并在此基础上读出感情来。】
⑷指导书写售。
(三)通读全诗,回归整体。
1.配乐朗读诗歌。
2.讨论体会: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我们上路了的理解和体会。
(引导学生说出各自内心的真实感受,不要求千篇一律和假话空话。)
3.指导朗读。
⑴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
⑵为学生配乐,学生表演读。
⑶想象情景,请个别学生来朗诵。
四、拓展交流。
准备一首相同题材现代诗,学生互相交流。
【交流拓展资料,让学生在同伴之间互相学习课外知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五、总结结题。
师:同学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要告别父母,告别呵护,告别童年独自上路。开弓没有回头箭,人生的车站不售返程车票,不管什么样的路,都是一种经历,一种收获,相信大家都能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六、置留作业。
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独立识字,正确、规范、整洁地书写7个生字。
引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学习概括课文的方法,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罗斯福集邮的。
引导学生模仿罗斯福先生的语言风格,朗读他的两次语言描写,体会他表达的意思以及罗斯福先生坦诚、诙谐的性格。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课文,学习概括课文的方法,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罗斯福集邮的。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参与集邮活动,鼓励学生畅谈个人的感受,参与名人的观点讨论。
教法学法:
导读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在上一节课《美丽的集邮册》中,我们共同感受到了邮票世界里伟大祖国的锦绣河山和灿烂的历史文化。邮票是一门百科全书,“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花鸟虫鱼、湖光山色、历史文物、名人风采、无所不及。正因为邮票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因而好多人把收集邮票作为自己的爱好。今天,我们就去探访一位集邮爱好者,他就是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板书:罗斯福集邮)并介绍有关罗斯福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哦那个课文中读懂了什么。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罗斯福集邮的,用自己喜欢的标记画出有关的语句。
a、集邮对罗斯福有什么帮助?还有谁想交流其他方面?
(板书:收集整理)
b、你从罗斯福收集、整理邮票的方式上能体会到什么?
c、罗斯福在普及邮票上采取了哪些措施?(随机板书:普及邮票)。
2、 曾经有一张邮票图稿上的人物画像和罗斯福很像,罗斯福建议设计者做了修改,从这一处小小的改动中,你体会到什么?
(罗斯福推广集邮的目的是单纯的,是为了拓展视野、陶冶性情、积累知识、增长才干,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3、 一枚枚五彩斑斓的邮票,令罗斯福受益匪浅,他在集邮中有什么体会?
谁能模仿罗斯福的语言来读一读罗斯福的话?你从他的话中能体会到他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坦诚、谐趣)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邮票是时代的一扇窗口,集邮可以培养我们健康的生活情趣,拓展我们的视野。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二、总结课文。
你印象中的罗斯福是怎样一个人?通过了解了罗斯福在集邮中的收获与付出,你明白了什么?
咱们再来回顾一下课文,你觉得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结构来写的?(总分总)
写罗斯福怎样集邮的这四件事,你发现了什么?
(每段都有中心句)围绕中心句,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这样才能使文章具体,整篇文章才不空洞,才使得我们对罗斯福和他的业余爱好有了一个很深的了解,我们在今后习作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一点。
三、畅言收获,拓展延伸。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都有哪些收获?
你还搜集了哪些有关罗斯福与集邮的资料?一起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四、布置作业。
收集一 些自己喜欢的邮票。
板书设计:
写诗歌生字。
复习生板书 复习字
罗斯福集邮
(1—2) 集 (坚持;来源)
(3-4) 宣传、捐献、过问
( 5-6) 受益、体会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并熟练背诵。
2、体会诗中自然的联想、丰富的想像。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训练,体会语言的节奏感与和谐美。
2、发挥想象与联想,仿写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向往追求理想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朗读训练,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
2、品味诗歌语言,理解意象,把握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想像和联想去品味诗歌的意境和蕴含。
教学方法:朗读法、想象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一、 导入
同学们,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有谁能讲出这个古老的爱情悲剧呢?故事中有情人被阻隔在天河两岸,难以团圆,历代文人墨客都对此发出了太多感慨和遐想。然而在郭沫若的诗中,我们将读到关于这段传说的别样故事。
二、 整体感知
1、走近作者
郭沫若(1892——1979),我国近代著名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一生的主要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散文《我的幼年》、《反正前后》;戏剧《屈原》、《棠棣之花》。
2、时代背景
20年代初期,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窒息着。诗人在苦闷中彷徨。他不满现实,热烈地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浪漫气息浓郁的诗,这些诗收录在《星空》里。
四、研读《静夜》
1、听录音朗读
2、生自读课文,读出感情
3、思考:
师:全诗分两小节。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哪节写实?哪节写联想?都突出了夜晚的什么特点?
生:写实:月光、松林、白云、疏星;联想:天河、海雾、鲛人流珠
第一书写实,写人间的月色和晚景。第二节写想象,想象天河岸边鲛人对月流珠的情形。突出夜晚的“静”。
师:第一节中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
生:月光朦胧,笼罩着松林大地,团团的白云遮掩着月亮和星星。给人的感觉是──朦胧、恬静的美。
师:第一小节的“淡淡”“团团”“几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淡淡的忧伤。
师:在这样的一个月夜,作者想到了什么呢?
生:第二小节的开头一句“天河何处”,结束了第一小节的写景思路,把读者的视野与心胸引向了广袤的宇宙,又以“远远的海雾模糊”收拢读者放飞的心神。“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写出诗人的想象穿过茫茫海雾,想象着会有鲛人立在岸边,对着月亮流下串串珠泪……多么奇瑰的想象。
师:如何理解“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
生:鲛人不仅指神话传说中住在海底的神人,也可以指诗人自身。作者想起这个凄美、哀婉的神话传说,联系到自己当时的处境,不禁流下了眼泪。表达了作者淡淡的哀伤、无奈、惆怅的心情,也表达了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对国家命运的忧心。
师:这首诗的两个小节之间有着什么内在联系?
生:第一节的景物描写,是想象的基础,第二节的想象是对写景的提升和点睛。若没有写景,想象就显得突兀;若没有了想象,第一节的景便没有了活力,没有生气。
师:讨论:此诗结构与《天上的街市》有哪些异同?
生:这两首诗的.结构大致相同,都是先写景,以写景为基础,再展开想象和联想。
不同的是《天上的街市》在写景部分由“街灯”、“明星”把读者的视线由人间转到天上,为第二小节具体描绘“天上的街市”做了铺垫。而《静夜》则是靠第二小节的“天河何处”结束写景,转而想象的。
五、全文小结
天上的街市:对光明、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
静夜:对时代失望和对祖国、家乡和亲人思念的淡淡的哀伤。
——诗人对现实的失望、不满和对前途感到渺茫,表达出诗人朦胧的理想和追求。
六、拓展训练
想象和联想训练
1、仿照示例,发挥你的想象,续写句子。
示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牵牛花开放了,
笼中的小鹦鹉,
月光照在地上,
2、仿照示例,经过四至五步联想,使两个意义相距很远的词联系起来。
示例:木头-树林-田野-足球场-足球
(1)雪花——茶 (2)钢笔——月亮
(3)夏夜——钢铁 (4)沙滩——车轮
语文教案 篇4
绿色蝈蝈
一、学习目标
①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② 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③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学习重难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三、课前准备
教师可阅读有关法布尔的传略及法布尔写的《昆虫记》,并制作相应的课件,制作有关昆虫特别是蝈蝈的动画形象,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理解。学生注意本课的语言积累,并注意观察,准备向同学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四、教学内容
《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阅读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学知识,而且可以体味到浓厚的文学色彩,从中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好地理解、体味说明文的情趣。
五、自学设计
1、情景导入
同学们,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时的情景吧?也许还记得在夏夜里在草间提着灯笼捉萤火虫吧?还有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这些大自然的小昆虫。也许你已经从各类文章中体会到蜜蜂、小鸟等各类小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昆虫、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2、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课题:绿色蝈蝈 ’
3、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a.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b.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
(以上要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学生自读,小组讨论发言,教师也可参与讨论,并及时点拨指导。
教师指导明确汐L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4、重点研读,质疑问答,合作交流
学生可再读课文,并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学习探究一下自己最喜欢的美词佳句,或有哪些好的拟人手法的运用等。
学生依据问题组,自由质疑。
a.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b.你最喜欢哪个词语或哪个句子?为什么?
在学生的讨论研读中相互补充,共享品味赏析的乐趣。教师可总结指导。
也许有的同学喜欢“窃窃私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这些拟人的写法,给人以亲切自然的形象生动的感受;也许有的同学喜欢“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钓,它们之间从不争吵”这拟人化的描写,它亲切自然,充满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文艺笔调生动;语言传神形象;拟人贴切自然;比较突出特征。
5、拓展延伸,应用反馈
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课后练习]
a.读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节选本。
b.以自己熟悉喜爱的小动物为内容写一篇小短文。
6、信息反馈: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这个童话。
3、愿意参加植树活动或树林认养活动。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揭题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动物小卫士──松鼠。(教师板书:松鼠)
你对这种小动物有哪些了解?松鼠最爱吃松果了,(教师板书:松果)学生齐读课题。
那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由读课文,注意本课所要学的生字。要求:
⑴ 借助拼音读正确、读流利。
⑵ 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个什么故事?
2、指名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3、自主选择生字进行学习,并读出该字所在的句子,教师随机选择句子进行指导朗读,并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练读。
例:
⑴ 读: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
⑵ 用如果说一句话。以:讲解字形、间架、笔顺、笔画,并练写。
4、指名认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进行练读
例如:第二自然段的练读可以采用师生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进行。老师读陈述的句子,学生读心里想的句子;或者学生读陈述的句子,老师读心里想的话。
4、小组之间采用互读或者齐读或者组长指名朗读等方式练读。
5、质疑解疑:
⑴ 松鼠、松果、松树之间有什么关系?
⑵ 你喜欢小松鼠吗?为什么?可以让学生自由提问,自主回答,教师引导。
6、再读课文,把你所体会到的用朗读体现出来。
7、戴上头饰表演。(松树、松果、松鼠)
四 复述课文
1、教师出示提示
吃松果──想松树──种松果──长松树
2、小组之间复述后全班交流。
五、指导书写
意和总中心字底的写法。
六、扩展练习
师:以后这里会是怎么样的呢?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散文,记叙了“我”在甲板上赏月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作者文笔生动活泼,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跃然纸上。
二、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5、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三、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请大家背诵。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中间也有不少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3、出示课题21望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3)再读课文,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词语读音,提示注意点。
3、学生质疑,理解部分词义: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放到下节课。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赏月外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提示:课文哪些段落写赏月,哪些写背诗句?
第一段(1—2 ):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 ):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自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教师进行指导。重点指导:斑、絮、呵欠
2、用钢笔描红。
3、写出近义词。 光点( ) 凝望( )惊奇( )封闭( ) 聚集( ) 幻想( )清幽( )闪耀( )
4、抄写词语。
(五)学习第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注意朗读时的感受。
2、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描写的月光下江景太美,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图画。板书:月下江景 美丽如画
3、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幅图画画出来?学生思考: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那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4、出示图画,请同学们看看,是不是你们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播放课文第一段录音,学生边看图,边听录音,感受图画的整体意蕴。
5、让学生回忆课文,尝试背诵。
(六)学习课文第二到三段
1、自读课文,思考: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交流后板书:聪明好学 爱幻想
2、学习第二段
3、学生自由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外甥的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 学生自由读后交流。
4、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师质疑:月亮怎么会把小外甥叫醒呢?
5、出示句子: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6、分角色朗读课文。
了解诗句的意思。
(1)学生解释。
(2)教师点拨理解。
7、指导读诗,背诵。(出示整首诗读读、背背)
8、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吗?(学生自由背诗后指名回答,师出示搜集的有关诗句进行补充,学生选择其中的感兴趣的1、2句读读、背背)
9、教师口述,引入情境: 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使得我们无比畅快,沉醉在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10、出示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11、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句意,体会意境。
12、小结谈话,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 学习了第二段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正是由于小外甥聪明好学,才积累了数不清的美妙诗句,也因为这美妙诗句的熏陶,小外甥变得更加聪明,爱幻想。我国古代优美的诗句多如天上的星星,只要勤于积累,必有丰厚的回报。
(七)学习第三段
1、过渡: 他的聪明好学还体现在哪里?爱幻想又体现在哪里?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讨论交流。出示句子1:“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4、继续读课文,重点读读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⑴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
⑵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个又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⑶……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⑷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⑸小外甥打了哈欠,摇摇晃晃走回舱里去了。 圈出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细细品读。 学生交流感受。引导学生说出:小外甥活泼可爱,天真好奇,爱幻想,而且善于幻想,头脑里装满了奇妙有趣的东西。
5、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五、教学结束:
布置作业
1、摘抄描写月亮的诗句。
2、背诵课文。
3、收集有关山水的诗文,举行赛诗会。
语文教案 篇7
教师寄语:保留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一颗热爱自然热爱艺术热爱孩子的童心。
学习目标: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天真浪漫的童真、童趣。
2、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3、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童真童趣。
4、启发学生对艺术的认识与体验。
基础知识:
1、作者介绍:
《竹影》一文作者丰子恺原名丰润,现代画家、散文家。
2、请试着给加点的字注音。
撇开( ) 蘸水( ) 惬意( ) 朱砂( )
横幅( ) 水门汀( ) 口头禅( ) 参差不齐( )
3、解释下列词语:
(1)幽暗:幽暗:昏暗。
(2)惬意: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3)包罗:包括(指大范围)。
(4)口头禅:原指有的禅宗和尚只空谈禅理而不实行,也指借用禅宗的常用语作为谈话的点缀。今指经常挂在口头的词句。
(5)参差不齐:长短高低不齐。
理解探究:
1、、通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到底是写什么的,是写景的吗?是写人的吗?还是写事的?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完成以下内容:
时间: 地点:
人物: 人物活动:
中国画特点:
西洋画特点:
3、课文《竹影》题目有何作用?
竹影是这篇课文的切入点,由此引出了对文章中心--如何欣赏中国画,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的探讨.当然,竹影也是童真,童趣的体现.
4、课文中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了童趣,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最生动的表现了童趣,请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5、如何理解“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这句话的意思?试理解西洋画与中国画有何不同?
所谓符号是有两个部分组成的,一是内容二是形式关键是内容而不是形式,关键是内容而不在于形式。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两种审美体系两种绘画形式的不同。
每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文化,影响到本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艺术是文化的鲜明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希腊—罗马一脉相承的西方文化有相当大的差异,表现在哲学、宗教、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中国画重写意,与我们民族传统的审美观有很大的关系,重神似而不重形似;而西洋画重写实,也和西方文化重实验相关。
合作释疑:
6、文题目是竹影,竹影在全文有何作用、为什么开头不写竹子而从太阳落山写呢?
竹影是全文的线索,写太阳落山是为下文作铺垫。
7、如何理解竹影中父亲这一角色?
父亲: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对孩子富有爱心。
父亲的谆谆引导教育对孩子成长发展非常重要。
总结:由此可见,大人对孩子的指导教育,特别是引导孩子步入艺术的殿堂、成为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丰子恺有这样一个好父亲,也许,这就是他后来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大家的原因之一吧。
8、本文除了写人物活动外,还涉及了哪方面的内容?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拓展迁移: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但当时没能像作者那样从中获得艺术美的体验,所以大多已成了过眼烟云,学了这篇文章,你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你儿时做过的哪一个充满童稚的游戏也是可以让你获得类似的'发现、体验的?后来它发芽成长了吗?
童趣
儿子从小就对绘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每天趴在桌前不停地画,花、虫、鱼无所不通。向来抱着“给儿子一个快乐童年”的观念,我对周围人建议儿子进美术班接受早期培养的劝说无动于衷,由着他在纸上放马驰骋,自由想象。
儿子有段时期迷恋画十二生肖,并且喜欢对我们进行提问。这下麻烦来了,因为纸面上十二个奇形怪状的动物似是而非,让人难以辨别。好在我发现了一个秘密:儿子画的老虎无论象猫还是象鼠,额头上无一例外地标着个“王”字。掌握了这一决窍,每次提问,我都踊跃回答,抢先将老虎说出,赢得儿子一个赞许的微笑,剩下的难题留给老公。
儿子对太阳有个贴切的比喻:太阳象个小刺猬。理由是太阳发出的光线看上去象刺猬身上的刺。这比喻令我大跌眼镜。晴朗的日子看天,想起儿子绝妙的比喻,不由对着那只刺猬发笑。
儿子对说谎的人深恶痛绝。一次全家到公园玩,老公陪儿子玩“海陆空”游戏。管理员对老主顾实行优惠政策,老公假称自己也是老主顾。儿子听了大叫“爸爸说谎变长鼻子!”
某一日老公到幼儿园接儿子,骑车走在路上,夕阳西照,人的影子拉得老长。儿子忽然对着影子大喊:“瞧,爸爸的鼻子变长了!”这一发现让儿子重新记起老公在公园的恶行,恍然得出结论:原来说谎的人鼻子真的会慢慢变长呀。我和老公无语。儿子坐在车背后,诗兴大发:小孩子说谎,大了变长鼻子;大人说谎,老了变长鼻子;老人说谎,死了变大象。最后一句出人意料,无限的诗意在里面。儿子的文学“才能”初露倪端。我听了感慨万千:有儿如此,夫复何求?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经典教案07-18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识字教案02-22
语文母鸡教案02-22
语文上册教案02-19
语文《台阶》教案02-18
语文《荷花》教案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