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8-29 13:33:43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优)实用的语文教案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优)实用的语文教案6篇

语文教案 篇1

  【设计理念】本课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描写了生活中看不见、摸不着的风。一开课,就通过有关风的景色唤起学生生活感受;以风娃娃为情景激发学生读风、表演风、找风、画风,从而体会风的调皮、可爱。此设计注重了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为主,把无形的东西变得形象生动。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1.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学习本课12个生字,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的书写8个生字,并能试着欣赏自己书写的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小诗。3.在读风中体会风的调皮、可爱,在找风中唤起该生生活感受,在画风写风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风的顽皮可爱,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习惯。

  【教学准备】能感知风的风景图片或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景、引出新课师: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大家高兴吗?(高兴)可是,我刚进教室时,它却一溜烟儿跑不见了。我们大家一起去找找它吧!出示课件(或几幅能展现风景色图片)师述:瞧,它正和旗杆上的红旗玩得起劲呢!(风吹旗子的图)看,它又把细细的雨丝吹得东歪歪、西斜斜。(风吹雨丝斜的图)听,呼呼呼,它和小女孩手中的风车玩起转圈圈的游戏。(风车转动图)这就是大家的新朋友,你知道它是谁吗?(板题:风)读题。你喜欢这个新朋友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感受风的顽皮、可爱,确立这篇课文的朗读的基调。)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既然大家都那么喜欢它,那我们就赶紧到课文中去看看,好好地读读课文,好好地和它交朋友。2.小朋友读得可认真呢!老师想问问大家,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是用什么好办法来解决好?(拼读音节、问问同桌、请教老师、查等)3.

  刚才,风娃娃悄悄告诉我,要和它交朋友,先得和这些生字娃娃交朋友,才行!大家有这个信心读好它们吗?(有)那就赶快读读它们把!(出示本课带拼音的生词)4.同桌相互读,比比谁读得又正确声音又洪亮。5.开火车指名读、齐读。6.生字娃娃,要为难你们。瞧,它们的拼音帽子不见了,你们能看到它们的样子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大家先自己小声地试一试,读一读。(抢读、齐读)7.风娃娃说小朋友读得太棒了,它要和大家做捉迷藏的游戏。大家愿意吗?指名上台读生字。(师先背着该生指定一个生字,告诉其他孩子,风娃娃就躲在这个字后,再让这个学生来读、来找。)大家用手势来表示它的对错。8.引导学生用知道说话。(1)问那才上台做游戏的同学,你从同学的手势中知道了什么?(引导该生用知道说话)(2)看到老师高兴的样子,你知道了什么?(进一步引导说话)(3)你还能用知道来说说话吗?

  三、朗读课文、体会风的特点

  1.现在,老师最想知道小朋友是不是自己能把课文读通顺了。齐读课文。2.风娃娃已经躲在课文里了,可是它说要十分细心的小朋友才找得到它,你们有信心吗?听师读课文,小朋友拿笔勾出从哪些地方找出了风娃娃?然后,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3.同桌交流、指名说说。(重点抓住每一节的最后两行,引导该生先说后读)(1)理解树叶颤动这一节。先让学生自己谈体会。师:假如我们的.小手就是树叶,风来了,你会怎样做?(生手摆动,即引导理解这样就是颤动。)风走了,又怎样?孩子们,你有什么感受?(知道风来了树叶会动,风有趣)这风真有意思,那该怎样读好这节呢?练习朗读本节。先生自由读,再指读评价,齐读。(2)理解树木点头这一节。你还从哪里找到风娃娃?生谈自己的体会。现在小朋友站起来,你们就是小树林,师边用手势做风的动作,边叙述:呼呼,风来了。小朋友身体摆动,问:你们现在该怎样做?又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理解风要大些了)如生答不出。师进一步引导:风娃娃跟刚才比起,有什么不一样?分男、女同学比赛读这一节,男同学读时女生表演,然后反之。(3)理解河水起波这一节。你还在什么地方发现了风娃娃?生指名说、读,并让生像刚才一样,边做动作边说。师故作神秘状问:你和风娃娃在干什么?(引导理解:游戏就是指风来了,并为后面写诗打下语言基础)多可爱的风娃娃,让我们美美读读这节,留住它。(齐读,再分组读,评价。)(学习这三节的顺序,以学生自由汇报的顺序为主)4.孩子们,你们和风娃娃玩得开心吗?那让我们开开心心来读读全课吧!5.还要和风娃娃玩一次吗?我们站起来,边做动作,边来背背全课!

  四、拓展训练

  咦!怎么风娃娃又藏起来了?它说这次你们要更细心的才能找到它了。不过,它告诉了几个找它的方法:(课件或小黑板)

  ●如果你喜欢写,就拿起手中的笔写出我藏在哪?睡也没有看见过风,不要说我和你了。但是___________的时候,我们知道风__________。

  ●如果你喜欢画,就拿起手中的画笔,画出我藏在哪?(画在书后2题中)

  ●如果你喜欢读,你就《风》这古诗。读完后,你一定会有更多收获。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五、记忆、书写生字1.今天这些生字宝宝也变顽皮了,说你们不赶快记住它们,它们也来藏起来了。读读要记住的8个生字,谁想到最巧的方法来记住它们?2.生记忆一个,就练习书写一个。书写时强调:正、用:中间一竖在竖中线上。走的笔顺是:一十土走。没、时、说注意左窄右宽。3.欣赏、并向别人展示自己写得最满意的字。

  板书:风树叶

  颤动林木

  点头

  来了河水

  越波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语海畅游----诵读成语,读准字音;把字写好。

  (2)积少成多----读读背背“珍惜时间的格言”。

  (3)阅读平台----大器之材。

  (4)能说会道----有趣的发现。

  (5)笔下生辉----写自己的发现。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成语,读准实际效果;把安写好,熟练地掌握汉语知识,进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内涵与底蕴。

  (2)通过背诵时间的格言,让学生理解并背诵这些格言,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通过本次的阅读,让学生理解比尔.盖茨成为信息时代天才的原因,并学习他从小树立坚定交心的好品质。

  (4)通过“有趣的发现”口语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处处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次语文百花园的各项训练,教育学生不断积累祖国的语言文字,并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观察、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从小养成珍惜时间,树立坚定决心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1.能说会道----有趣的发现。2.笔下生辉----写自己的发现。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语海畅游”。

  2.完成读读背背----掌握“珍惜时间的格言”。

  3.阅读平台----大器之材。

  教学准备:投影仪、格言集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语海畅游”

  1、出示投影:课本中的`成语。

  2、认真读读这些成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行的成语是关于风景和天气的,第二行的成语是关于做事情要遵循的规律。)

  3、小组内讨论、交流各个成语的意思。

  4、指名进行成语的朗读,注意每个字的发音。

  5、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是否读出了平、翘舌、,是否读出了前后鼻音。

  6、小组讲座各个成语的意思,在小组内交流。(这些成语只需要学生大致讲出它们的意思,教师不必强加)

  7、出示: 临 坚 紧 帅 师 归

  (1)学生读这组字,并开火车进行口头组词。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反馈:出示泡泡里的话,全班齐读。

  (4)教师强调这两行字的注意点。

  (5)学习做局面组词练习,教师检查反馈。

  二、积少成多

  1、出示文中珍惜时间的格言。

  2、全班齐读,同桌互相抽查,熟读成诵。

  3、各个小组内交流对这些珍惜时间的格言的理解。

  4、各个小组推荐代表进行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5、展示“我的采集本”中自己收集的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

  6、全班互相评价,看谁收集的资料最好,教师适时进行评价,以激发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热情,并教育学生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三、阅读平台----大器之材

  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要求读得通顺、连贯。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只要围绕“大器之材”进行讲解都可以)

  2、作者在这篇短文里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A:写的是1956年我在学校图书馆里当管理员。

  学生B:写了我教给那个小孩图书分类法。

  学生C:写了这是一个非常负责的小男孩。

  3、自读短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段:写提1956年我在学校图书馆当管理员。

  第二段:写了我教给那个小男孩图书分类法。

  第三段:写了小男孩工作的效率很高。

  第四段:写了小男孩成为正式的图书籁,但是他要搬家了。

  第五段:写了小男孩为了担责任图书管理员,他又转学回来了。

  第六段:写了这个有坚定决心的小男孩最后成了住处时代的天才。

  4、你喜欢这个小男孩吗?

  5、说说你喜欢他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要求说出理由来。

  6、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比尔.盖茨)

  7、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的吗?(我们从小要树立坚定的决心,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持之以恒的坚定信念,这样才会成功。)

  四、作业布置

  1、写一写你读完《大器之材》后里想说的话。

  2、背诵珍惜时间的格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说会道----有趣的发现。

  2.笔下生辉----我的发现。

  教学《大自然的奥妙》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背诵并默写珍惜时间的格言。

  2、同桌互相批改,教师反馈学生默写情况。

  3、请你展示你收集的有关珍惜时间的格言。

  二、能说会道----有趣的发现

  1、教师读题目的要求。

  2、学生说说本次的练习对我们有什么要求。

  3、展示学生自己收集的照片、图片、资料等,并先在本小组内进行归类,分组,推选出发言代表。

  各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发言,各个小组进行评价:是否讲得清楚明了,是否语句通顺,是否达到本次练习的要求。

  具体要求:

  (1)说自己发现的时候,要把臬发现和发现了什么说清楚。

  (2)别人说的时候要认真听,可以提出疑问,可以补充。

  (3)大家评一评,看哪些同学发现趣,而且说得清楚明白。

  三、笔下生辉----写自己的发现

  1、指名读题,其余思考: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反馈思考情况。

  3、幻灯出示要求:

  (1)把自己在大自然和生活中发现的有趣的事情,先讲给别人听,再写下来。

  (2)仔细观察你感兴趣的情景。

  (3)注意把发现了什么、怎样有趣和自己发现时想到了什么写清楚。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发言。

  5、播放《大自然的奥妙》的课件。

  6、你今天看了课件,有什么新的发现?

  四、总结

  大家刚才进行了讨论交流,对自己身边的世界又有了深入的了解,大家一定会更加爱护大自然,老师希望大家能够爱护地球上每一种动物、植物,让我们共同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

  五、作业布置

  1、写一写你的新发现。

  2、将自己写的新发现展示给同学看。

  3、写一写你要为生态环境做的一件事情。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找、生”等12个生字,会写“生、里、果”3个字。认识2个偏旁“夕”“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朗读感悟。知道花生结果的特点。

  2、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出示多媒体画面:小松鼠)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你们瞧,它是谁?

  2、齐读课文,它东张西望在找什么呢?有没有找到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标好自然段。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学生评价。

  3、指导生字和有些长句(这一设计为学生铺路架桥,降低了朗读的难度)

  三、细读课文,促进感知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出示花生画面)这就是花生,你能给小朋友介绍一下吗?

  (3)指导朗读

  [直观的画面。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花生开花的美丽景色,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多美的花生呀,小松鼠好奇极了。

  (1)分角色朗读对话

  (2)松鼠认识了花生心情怎样?它为什么高兴?指导学生朗读"它想……"

  3、学习三、四、五自然段

  过渡:小松鼠有3个美好的愿望它盼啊盼啊,它找到果子了吗?

  (1)轻读第三、四自然段,全班交流,抓住"每天、都、等啊等啊,、也,"并进行朗读指导。

  (2)老师引导读第五自然段:所以小松鼠感到奇怪,自言自语地说:"……"

  (3)指导朗读"自言自语地说……"(可以加上动作、神态)

  (4)表情朗读

  4、突破难点

  (1)(出示多媒体画面)小朋友,你能告诉小松鼠,花生躲到哪里去了吗?

  (2)用"因为……所以……"说,为什么直到金色的小花都落了,小松鼠也没有看见一个花生。

  [以问促读,问促结合,有效地组织起学生的`注意及兴趣,为学生创造一个主动学习的环境]

  四、回归整体,表情朗读

  同桌朗读,边读边辅以动作、表情,把小松鼠找花生的情景形象地表达出来。

  [课堂演读,变"讲台"为舞台,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得以升华]

  五、指导书写,教认新偏旁。

  1、练习生字并找朋友

  2、学新偏旁,"田字格"和"母字部"注意"每"的笔顺。

  3、学生看笔顺图,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在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按照“总-分-总”的思路给课文分段,学会抓住景物特点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概括能力与总结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感受西双版纳的奇异景观。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按“总-分-总”的思路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

  语文课上,老师曾带着同学们游览了四川的九寨沟、广西的桂林山水,今天老师还想带着同学们去旅游,去之前请同学们先看一段影片,影片中景色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你知道这是哪里吗?请同学们说说看。(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景色)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同走进西双版纳,去看看那里的密林奇观。

  二、探究新知(30分)

  1、课前老师请同学们预习并搜集有关西双版纳的资料,现在请你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跟同学们交流一下。

  2、初读课文

  同学们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请同学们带着你想知道的问题自由的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然后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3、教学第二部分(直入重点段)

  (1)在众多的奇观中,你们最喜欢看哪一处奇观呢?请同学们快找一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写了独木成林这处奇观。

  (2)快读一读这个自然段,找一找这一段有几句话,哪句是中心句?

  (3)(出示独木成林的图片)这就是独木成林,这样奇异的景观怎样形成的呢?

  (4)出示独木成林的景观。请同学们快到书中去寻找答案。

  (5)看看专家是怎样解释的。(看录像)

  (6)看到这样奇异的景观你当时的心情如何?请你用这样的感情来读一读这一段。

  (7)指导朗读,师生评价。

  (8)小结:在你的朗读声中我和同学们共同感受到了西双版纳密林中的奇异景观,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学习这个自然段中我们都用了哪些学习方法?请同学们用这样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树上植物园这处奇观,学完后小组汇报你们的学习成果。(出示图片:树上植物园)

  (9)密林中还有哪些奇异的景观呢?

  (出示图片)同学们请看,这就是神奇的树和天然水壶,请同学们快找一找这两处奇观在哪个自然段。

  (10)用同样的学习方法自学这两处奇观,学完后汇报你的学习成果。

  4、总结写作方法

  通过学习你们发现2——5自然段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点吗?(总—分—总)

  5、教学第一部分

  西双版纳的密林不止是美丽的,更是神奇令人向往的,你们知道它在哪儿,还有哪些资源吗?请同学们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你读了这个自然段后获得了哪些信息?

  5、课后延伸

  (1)听了同学们的'汇报使我们感受到了西双版纳的密林是神奇的、美丽的,你们不想到那里去看一看吗?

  (2)坐上旅游车随着我们的导游一起走进西双版纳的密林,共同领略那里奇异的景观吧。谁愿意当导游带着同学们走进西双版纳呀?带着同学们走进西双版纳,去欣赏那里的密林奇观好吗?

  (3)导游领入。(边导游,边播放密林奇观)

  (4)看到这么神奇的景观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呢?

  三、总结(5分)

  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同走进了西双版纳,看到了那里神奇的景观,而且我们还学到了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下课后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描写一处你喜欢的景物。

  板书设计:

  西双版纳密林奇观

  独木成林

  西双版纳 树上植物园 美丽神奇

  密林奇观 神奇的树木令人向往

  天然水壶

  教学反思:略

语文教案 篇5

  一、复习字词,引导积累

  1、开火车读生字词。

  2、引导积累。读读书上的“读读比比”中的词语。

  (1)在小组内读读比比,说说发现了什么。

  (2)全班交流,说说每组字的不同之处。

  3、当个小老师考考大家。(如区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组词、说话等)

  二、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1、自由朗读课文5——8自然段,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2、与同桌讨论问题,能解决的自行解决。

  3、在班中交流与同桌不能解决的问题。

  三、解决疑难,感情朗读

  1、当学生问“他们为什么说没丢东西?”时,指导看图,引导学生读出惊奇的`语气。

  2、当学生问“失物是什么?”时,全班交流,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6自然段。

  (2)启发想象,指导朗读:

  如果你是乱丢垃圾的同学中的一个,此时你的心情会怎样?那你就用这样的心情朗读课文。

  如果你是一个爱护环境的同学,看到这么多垃圾,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那你就试着读读课文。

  3、当学生提问“看到塑料袋里的东西,有几位同学为什么脸红了?”时,指导学生读第7自然段。

  (1)指名读第7自然段,回答问题。

  (2)引导想象,指导朗读。

  如果你是那几位丢垃圾同学中的一个,你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课文。

  如果你看到他们主动改正了错误,你会怎么想?那你就怀着这样的心情朗读课文。

  4、当学生问“张爷爷和唐老师为什么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时,引导学生说话。

  唐老师和张爷爷看到……看到……看到……,所以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四、指导书写,掌握结构

  1、出示需要写的字“级、才、队”,读读。

  2、全班交流,找出共同点,掌握结构。

  3、观察要写的字,说说在写时该注意什么。

  “队”的耳朵高而小,以便给右边的“人”字的撇留出空来;“级”引导学生回忆“红”、“奶”的写法,学会迁移。

  4、学生描红、书写,老师个别指导。

  5、展示学生作业,评议。

  五、拓展延伸,实践活动

  1、请学生看看,自己的前后左右有没有“失物”,该怎么做?

  2、将本文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3、在校园中、街道上或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你将如何行动?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要求:

  1.能借助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

  2.理解课文,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会。

  难点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配乐录音、卡片、小黑板。

  教学思路:

  先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接着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逐段阅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最后用以“扶”带“放”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自读课文《小牛站起来了》。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上新课前,老师想出个问题考考大家:一个木桶中,装了满满的一桶水,假如你们把一块石子扔进水中,这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咚,咕咚。)(板书:咕咚)就是这声音,曾经吓跑过好几种动物呢!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想)好,老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咕咚》。

  2.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什么事呢?下面请听录音。

  二、听全篇课文的朗读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仔细听,认真想,故事中的“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哪几种动物?(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

  三、借助汉语拼音,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你不理解的字、词。

  3.指名朗读课文,进行朗读指导。

  4.出示小黑板,思考回答问题。

  全文共有____个自然段,____幅图,讲了____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着跑,只有____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儿弄清了真相的事。

  四、指导看图,说清图意。

  出示课文中的一、二、三、四幅挂图,要求学生按照“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的顺序,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图意参考:

  1.兔子听到木瓜熟后掉进湖里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听到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

  3.大象也跟着跑。野牛拦住了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4.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咕咚”是什么,大家都笑了。

  五、小结过渡。

  刚才,老师和大家听了录音,读了课文,看了插图,同学们对《咕咚》这篇课文所讲的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这篇课文中,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它几种动物为什么也跟着就跑,野牛为什么拦住它们,故事的结果怎样?这些问题你们想知道吗?(想)老师下一堂课再和大家一起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

  2.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情,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阅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1.(出示挂图1)这幅图讲了什么?(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小兔为什么跑?(它认为咕咚可怕极了)

  3.它有没有仔细看一下?(没有)

  4.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发出“咕咚”一声,这声音太响了,胆子很小的兔子听到这个声音会怎么样?(害怕)

  5.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吓了一跳、拔腿就跑、边跑边叫)(随机理解:拔腿就跑)

  6.它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对小猴叫:“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理解:这里的“咕咚”是指一种东西的名称)

  7.指导朗读:“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三、阅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1.(出示挂图2)这幅图讲了什么?(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起来了。)

  2.小猴为什么也跟着跑?从哪儿看出来的?(小猴听了兔子的叫声,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从小猴子边跑边叫:“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可以看出)

  3.““咕咚”追它们来了,小猴子心里会怎样?(非常害怕)

  4.指导朗读:“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语气、停顿、重音。句中第二个“不好了”和“快跑哇”音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

  5.小猴子那可怕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一下森林里可热闹了。听!(放第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

  6.这一自然段中讲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怎么样?“大伙儿”指谁?(有狐狸、山羊、小鹿。它们也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大伙儿”指狐狸、山羊、小鹿)

  7.它们为什么叫“快逃命啊”?(它们认为“咕咚”是一种可怕的东西,要来吃它们了)

  8.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它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其它的动物以为“咕咚”吃它们来了。它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

  9.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10.就这样,很平常的一声“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一种很怪的动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它们一个跟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也怎样了?(跟着跑起来)

  四、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出示挂图3)这幅图讲了什么?(野牛拦住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2.野牛为什么没有跑?它是怎样做的呢?(野牛想搞清楚“咕咚”是什么。它拦住了大伙儿)

  3.(出示“拦住”一词)你会做“拦”的动作吗?野牛是怎么拦的?(让学生通过演示理解)

  4.野牛拦住了大象和大伙儿后是怎样问的?(指导学生用“先问____,再问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问____”的句式回答。)

  5.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

  五、阅读课文六、七自然段。

  1.(出示挂图4)这幅图讲了什么?(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大伙儿是怎样知道事情真相的呢?(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比较朗读后思考:

  (1)木瓜为什么会自己掉下来?(木瓜熟透了)

  (2)木瓜掉进湖里为什么会发出很响的声音?(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撞击水面)

  (3)“咕咚”究竟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

  3.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它们都怎样呢?(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4.这里的“大伙儿”指谁?为什么都笑了?(“大伙儿”指:兔子、小猴、小鹿、狐狸、山羊、大象。它们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动十分可笑,所以笑了)

  5.这时候,它们会想些什么呢?(诱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习,不再瞎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

  六、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兔子听到“咕咚”的响声,没有弄明白,就边跑边叫“咕咚”非常可怕。小猴子听了兔子的话,跟着跑起来,并且叫大家也快跑。狐狸、山羊、小鹿听到后,一边跑一边叫大家逃命。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野牛却不这样。他拦住大家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最后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事情真相。

  2.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在这个故事中,我喜欢野牛,因为它遇到事情不慌张,能先问个为什么,不盲目地跟着别人跑。我不喜欢兔子、小猴子、山羊、狐狸、小鹿、大象,因为它们遇事不先问为什么,别人怎么说,也跟着别人怎么说;别人怎么做,也跟着别人怎样做)

  3.我们同学们以后遇到事情应怎么办?(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第三课时

  一、复述故事。

  1.学生分小组试讲故事。

  2.小组推选代表上讲台讲故事。

  二、表演故事。

  以八个同学为一组,戴好“木瓜”和“兔子”等七种动物的头饰,在音乐声中进行表演。

  三、辅导学生自学自读课本第19课《小牛站起来》。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朗读,老师纠正读音。

  (2)读了这篇课文,想想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件什么事情?(小牛没有听乌龟的劝告,不怕摔跤,终于学会站起来了的事。)

  2.对照插图,找出与图相对应的自然段。

  (1)指名说说每幅图讲了什么内容?

  参考图意:

  ①小牛学站起来,几次摔跤,乌龟劝它别学了,小牛没有听从。

  ②不怕摔跤的小牛不仅站起来了,而且还在练习走路呢!

  (2)根据图意找出相应的自然段。(1—4自然段;5—7自然段)

  3.指名读课后问题,思考回答:

  (1)小牛是怎样站起来的?(小牛不怕摔跤,不盲目地相信别人的话,通过反复练习,终于站了起来。)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告诉我们遇到困难不要害怕,失败了不要灰心,不要盲目地相信别人的话,只要通过努力,就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

  板书: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经典教案07-18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写作教案11-03

语文优秀教案11-08

语文《饮酒》教案01-12

语文《风筝》教案11-14

语文树教案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