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8-31 07:56:25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范例(8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范例(8篇)

语文教案 篇1

  铁 骑 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故事情节。

  2.分析文中的几个悬念及表达效果。

  3.准确认读文中字词。

  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先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入手,让学生讲述历史上以多胜少的战例,然后让学生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文眼,理清文章脉络,最后针对杨朔散文的特征分析本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并学习八路军不畏艰苦、灵活应战的作风。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1.文中的悬念及表达效果。

  2.语化的语言特色。

  难点:学生可能会觉得文中所写的几个骑兵打乱敌人作战部署的偶然性较大,在教学时要加以分析。

  教学突破 要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应对课后思考与练习一着重探讨。

  教学准备

  1.了解杨朔散文的风格。

  2.了解时代背景。

  学生准备 1.搜集有关资料,了解中外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的战例。

  2.预习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启发思路,导入课文 讲述战例

  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3.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找出文眼,理清脉络

  4.分析本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领略本文的结构美和语言美

  5.解题,指导完成练习 剖析题意,完成课堂练习

  一、启发思路。导入课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大家平时爱看战争影片,听战争故事吗?

  2.师:很好。战争的双方如果人数悬殊,胜负便不言而喻,特别是在过去军事科技不是很发达的时代,双方对阵,人数便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你们认为是这样吗?1.纷纷回答:爱看。

  2.因为课前已搜集相关资料,所以对教师的观念并不同意。

  生:不是。

  3.师装作不解:哦,历史上发生过以少胜多,以弱的战例吗?

  4.师总结:看来大家课外都搜集了不少资料,这点很好。本文也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战例。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竟打乱了敌人的作战部署,这件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呢?好,下面我们就来进入课文学习。(板书课题)3.举手回答,讲述自己了解到的相关战例,涉及内容有古有今,有中有外,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4.进入新课学习。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介绍文章背景及作者简介。

  2.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发生、经过和结果。

  3.抽学生复述课文。

  1.听教师讲解,作好相应记录。 -

  2.阅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3.讲述课文内容,注意情节的完整性。

  三、找出文眼。理清脉络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形散而神聚,是散文结构美的集中表现,本文的文眼是什么?

  2.组织学生讨论:这句话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并将其板书。(见板书)1.思考,举手回答。

  生:本文的文眼是“星星脱离轨道,就会陨落,八路军掉队了,却能主动打游击”。

  2.讨论回答,在教师指导下明确答案。

  3.理清文章结构。

  四、分析本文的结构美和语言美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

  1.师:杨朔的散文讲究结构,在布局上 往往是峰回路转,跌宕起伏,这种风格在本文中也有所展现,请大家加以分析。 指名学生回答,并加以总结。 2.师:杨朔的散文在语言上以活泼明,快的口语为底色,配衬以古典句式 的色彩,形成一种俏丽、典雅的风 格。本文有哪些描写表明了这_特点。 点明学生回答,并加以总结。

  3.师:当骑兵们得知昨晚想骑马渡过的河流是黄河时,为什么“一齐惊得..‘啊’了一声,随后不觉大笑起来”? 抽学生回答,明确答案:“惊”是因为不知那是黄河,还以为是条不知名的小河流,“笑”是为昨晚的冒失,竟想骑着马淌过水流湍急的黄河,另还含有庆幸的成分:幸亏没有强渡,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11.思考本文的结构特点。

  生:本文开篇就写在大部队行进的途中,有一班骑兵掉队了,这就留下了一个悬念:这班掉队的骑兵命运如何?接着写骑兵偶然来到了一条河边,准备渡河却发现水很深,于是放弃了,这又有了一个悬念:这到底是条什么河?后来骑兵发现了一座城,便灵机二动朝城中放了-排马 枪,引起了骚乱,这到底是座什么城呢,他们放枪会造什么后果?这几处悬念让读者欲罢不能,充分显示了杨朔的写作功夫。

  2.生:“龟儿子,咱们闯到什么地方了!”

  生:他带着这一帮人怪巧妙地甩开了追击的敌人。

  生:一时从城里响起来,乱放一气。

  生:“是黄河,水才急呢,·根鹅毛掉下去,也会旋到水底下去。”

  3、思考回答,在教师指导下明确答案。

  加入初二学习小组 更多超值免费资料不容错过!

  五、解题,完成课堂练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组织学生讨论,解决课后思考与练习一。

  1.从敌我两方面来分析为什么我军的一班骑兵竟能打乱敌人军事部署。

  2.师:本文的标题为什么?铁骑兵呢?相信大家通过本课的学习,应该有自己的理解了吧。 抽学生回答,归纳总结。

  3.指导学生完成随堂练习。

  2.积极思考。

  生:“铁”字表明了我军的顽强和难以战胜

  生:“铁”说明我军有铁打的身躯和意志,不管环境多么艰苦,都不会屈服。

  3.完成随堂练习。

  六、本课小结。本节课按照导人、整体感知、理清脉络、分析结构及语言特点的顺序完成了课文的教学。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文章内容,还领略到了杨朔散文的魅力,这对学生的写作及散文鉴赏水平的提高有相当大的帮助。

  七、板书设计

  铁骑兵 杨 朔

  本文结构

  起因:掉队--打游击

  经过:夜渡河水--水深未能过去--第二日才知是黄河发现敌城一朝城中放了一排马轮--第二日才知此城是包头

  结果:打乱敌人军事部署,并找到了大队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骑后们明明只是朝着城中放了一排马枪,为什么第二天包头的百姓纷纷传说八路军有一团人来攻城,并且“差一点把城攻破”?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这一现象作分析。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1.找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1)没日殒落悬崖勒马冥思苦想

  (2)香消玉殒婷婷玉立斗转星移宿营

  (3)搔乱斗胆犹豫不决战战兢兢

  (4)天马行空恪守部署凌乱

  2.下列语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他们想冲过来,可是鬼子火力太紧,只好像流星一样,离开大队,单独活动。

  (2)班长的脸颊抽动着,脸上的刀伤也像活了似的动起来。个性练习设计文中写道,斑长“灵机一动,吩咐骑兵朝着城中放了一排马枪”,试分析此时班长

  的心理。

  教学探讨与反思

  因为本篇课文较短,且内容较易理解,因此只安排了一节课的时间,但要作深入分析,稍嫌紧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加快节奏,主要让学生自己思考和体会,教师只在重点处加以点拨。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举一反三地本学期学过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能正确区分并积累。

  2、认识形声字,通过字形理解字义,学会正确运用。

  3、学会区分多音字的字音。

  教学重难点:

  正确区分同音字和形近字能正确区分并积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孩子们,这学期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积累了不少的新字。正确的认识和书写他们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吧!

  二、复习同音字和形近字。

  1、出示:飘漂

  师:这两个生字有什么特点?(同音字、形近字)

  乎()员()

  呼()圆()

  第()旗()

  弟()棋()

  刻()场()

  客()厂()

  (1)比一比,看上面的生字组组词吧!

  (2)反馈,生读。

  2、chuānjǐnghóu

  川()景()猴()

  zhōuyǐnghu

  州()影()候()

  jīngkūpáng

  经()哭()旁()

  guàiqìbàng

  怪()器()傍()

  请学生个别组词。

  3、听写:民族祖国

  宇宙眼睛祝福

  饥饱贫富美丑

  三、练习导入,区分形声字。

  1、出示:清水晴天眼睛心情请客,生认读。

  2、出示问题:我知道下面带点字的左边跟(字义字音)有关,右边跟(字义字音)有关。

  3、导出形声字。

  4、练习:加偏旁,组成新字。

  圭()()()()

  兆()()()()

  艮()()()

  5、区分艮与良加偏旁组成的生字。

  四、短文导入,正确区分多音字。

  1、出示短文:教(jiāo)我们音乐(yuè)的`老师姓王,他十分乐(lè)于助人。你瞧,他拿起扫(sào)把去帮看(kān)门的李大爷扫(sǎo)雪去了!看(kàn)着他穿着干(gān)净的衣服却干(gàn)脏

  活,真有点不协调。

  2、师:有没有从中发现什么?(有很多的多音字)

  3、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多音字?

  4、学生自由说。

  5、出示重点:为、兴、转、都

  6、练一练:选一选,给正确的拼音打钩。

  1、王宁是个好(hàohǎo)学的好(hàohǎo)学生。

  2、小溪里飘(piāopiào)着一只漂(piāopiào)亮的纸船。

  3、我看见中(zhōngzhng)间的那只小鸟中(zhōngzhng)枪了。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劫掠、栖息、藩篱、归咎”等词的读音及词义,理解“在劫难逃、五彩斑斓、束手无策、物竞天择、无动于衷”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生物入侵者》教案设计。

  2.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能力目标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德育目标

  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教学重点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如何看待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教学方法

  1.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阅读题目指导学生自读,帮助他们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文章的说明技巧。教师只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2.讨论法。学生自由质疑,通过多种形式的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学生自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进而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分析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学习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写作事理说明文;联类引申,转化课堂所学知识。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据光明日报(20xx年6月12日)报道,深圳西南海面上的内伶仃岛,一种产于中、南美洲的“植物杀手”薇甘菊在迅速蔓延。它们宛如一张张巨网,黑压压地笼罩在美丽的荔枝树、芭蕉树、相思树上。树木因为沐浴不到阳光而无声无息地死去,鲜花和绿草因为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而枯萎,岛上的土地正蜕变成荒原,素有“植物天堂”美誉的内伶仃岛,可能会被薇甘菊毁于一旦。那么薇甘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呢?让我们走进梅涛的《生物入侵者》去寻找答案。

  设计(二)

  “生物入侵者”是什么?大家对此可能会感到陌生。要知道,这正是人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警觉,今天,我们将走进战场,对这场“战争”做一番考察,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生物入侵者》教案设计》。

  二、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设计问题指导学生自读

  多媒体显示: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劫掠 栖息 藩篱 归咎

  2.判断下列词语运用的正与误。

  A.听说小林被录取了,她的心理失衡了,往事再一次浮上心头。

  B.这件事来得太突然,她显得束手无策。

  C.如果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一切生命将在劫难逃。

  D.尽管老师反复劝解,她心里仍无动于衷。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本文所介绍的有关生物入侵者的知识。(不少于5个要点)

  4.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5.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教师选五个小组的组长进行全班交流,每组负责一小题。

  明确:lüè qī fān jiù

  2.A.√ B.√ C.√ D.×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与前面的“心里”表意重复。

  3.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是巨大的,它们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对被入侵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种性构成极大的威胁。那么这些生物入侵者是通过什么途径入侵的呢?为什么会增多呢?由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生物入侵者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偷渡”入境;此外,跨国宠物贸易也为“生物入侵者”提供了方便。目前,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有不同态度:一部分人认为,经过“物竞天择”,可以制约“生物入侵者”的危害,达到新的生态平衡;另一部分人认为听任“生物入侵者”自由发展会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危害。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

  4.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事理的。文章从解释“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入手,接着摆出现象,介绍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再探究原因,最后讨论对策。基本上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的。

  5.列数字。例如:“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这个数字的变化清楚地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危害。再如:“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这个数字表明“生物入侵者”对人类危害之大。

  举例子。举例子是为了支撑观点,使之更具有说服力。例如:举出蒲公英和山间溪水中的鱼虾的繁殖时间和空间跨度非常有限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这种说法;举出欧洲斑贝、亚洲天牛和南美洲的红蚂蚁对北美洲的入侵,有力地说明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举出棕树蛇几乎灭绝关岛鸟类的例子,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举出新鲜水果和蔬菜、跨国宠物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生物入侵者”的人为的原因;举美国众议院通过加强对可能夹带外来物种的交通工具的跨部门监控议案的例子,说明目前世界各国对待“生物入侵者”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打比方。例如:“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本身就具有比喻意义,它告诉人们这一类“入侵者”的行为,会给人类与自然带来危害;把登陆北美的欧洲斑贝比成“偷渡者”,它们在不知不觉中登上北美大陆,并悄悄给人类造成危害;把害虫随贸易途径传遍全世界比喻为“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这些比喻使说明更形象、更生动、更能吸引读者。

  三、学生自由质疑,由学生共同讨论解答,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并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1.各小组轮流提问题,在小组内共同讨论解决。不能得到圆满答复的,向老师提问。

  2.教师分类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然后板示,全班同学共同讨论解决。

  学生难以解答的问题可能有:

  (1)如何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

  (2)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3)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梅、止”等14个生字,会写“士、万”等6个生字,积累“望梅止渴、有气无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望梅止渴”的故事。

  3.理解"望梅止渴"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学会在紧急情况下,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朗读课文,将句子读通顺。

  2.理解成语“望梅止渴”的含义。

  [教学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揭题导入,引入新课

  1.人渴了要喝水解渴,“解渴”又叫――出示:止渴(读准翘舌音“zhǐ”,齐读)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不是喝水止渴,而是一种特殊的止渴的方式,叫――望梅。(补充板书:望梅止渴)

  3.在学习本课之前,谁能先告诉老师你们吃梅子的感觉?(学生交流发言:酸酸的、甜甜的)同学们说得都很对,那么想到这又酸又甜的梅子,我们课文中的人物又是什么反应?下面我们一起去文中看一看吧!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

  (2)借助拼音,学习生字。

  (3)同桌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2.再读课文,思考:谁望梅止渴?为什么要望梅止渴?1.给下列生字注音。

  烤()速()

  灵()酸()

  快()止()

  三、疏通字词,指导书写

  1.师:刚才同学们已经熟读了课文,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课文中的生字词。

  2.出示课文生字,采取多种形式认读。(自由读,指名读,卡片抽读)

  3.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比一比:士――土上――止

  加一加:云+力=动

  4.我们已经会认,并能识记这些生字了,那你们知道怎样才能把它们书写正确、美观吗?

  5.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认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6.认识新偏旁“力”,指导书写生字。2.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士()万()

  土()方()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干()燥

  灵机() ()

  有()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复习导入,学习新知

  1.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并且学习了课文生字,同学们都能正确、美观的书写,真是太棒了。

  2.现在,我们再来复习一下课文生字、新词。(出示课文生字,认读)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深入地理解课文,解决同学们心中的疑问。4.读读记记。

  将士忽然很多

  望梅止渴灵机一动二、学习课文

  1.谁望梅止渴?自读第1自然段,从哪个词语看出将士们口很渴?(出示:口干舌燥)

  (提示: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语境或者动作,引导学生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

  (1)将士们为什么会“口干舌燥”?(正值夏天,烈日高照,大地被烤得滚烫。 找不到水)

  (2)找不到水的`将士们口干舌燥――(引读)有气无力,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

  2.现在处境十分危急,曹操心中也万分着急,怎么办呢?曹操有没有想出办法来为将士们止渴呢?

  (1)自读第2自然段,曹操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指名交流)(同桌读、师生配合读、齐读)

  (2)出示句子:“前面有一大片梅林,树上结满了梅子,能够解渴,大家快去吃吧!”5.按要求完成下列练习。

  (1)又酸又甜

  又又

  又又

  (2)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

  越来越。3.曹操想的这个办法究竟好不好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3自然段。(出示第3自然段)

  (1)出示生字:酸(指名拼读,齐读)吃过酸的东西吗?什么感觉?这种感觉就叫――(酸)

  (2)填空。

  将士们原先(),现在想起梅子又酸又甜的味道,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将士们原先(),现在个个打起精神往前赶路,不久就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3)这就是成语“望梅止渴”的来历。

  4.思考:(1)前面真的有一大片梅林吗?(学生自由讨论,举手发言)曹操为什么这样说?

  (2)将士们走出荒原,没有看到梅林,会怎么说?

  出示:将士们有的说:“。”有的说:“。”

  师小结:所以“望梅止渴”的“望”在这里应该理解为“想”,那么“望梅止渴”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自读、齐读)6.学完这篇课文,我们知道曹操想的办法是()

  A.告诉将士们前面有梅林,树上的梅子可以解渴。

  B.告诉将士们前面有水源。三、总结延伸

  1.出示:三国时期、烈日高照、口干舌燥、有气无力、灵机一动、打起精神、望梅止渴。用上这些词语说说“望梅止渴”的故事。

  2.分角色扮演,朗读课文。

  3.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和大家说一说。

  [教学板书]

  望梅止渴烈日高照 没有水源――将士们口干舌燥、

  有气无力

  灵机一动 前面有梅林

  “望梅止渴” 走到有水的地方积极

  动脑

  克服困难

  [教学反思]

  《望梅止渴》的故事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遥远,要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并开拓思维并非易事。为了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在课题导入时,让学生自己说说尝梅子的感受,然后说说口渴时想到梅子酸味后的反应,最后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引出课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除了读通课文,正确识记生字,还要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在揭示课题后,我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提出合理的问题,然后以此为线索展开课文的学习。这样,就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学习提问,敢于提问。在学生预习过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未读懂,并对学生所提问题及时予以鼓励,以激发学生质疑的积极性。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的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作归纳,如“朝孰、诚、方、善、间”等。

  2、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4、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二、重难点

  1、重点字词、句式

  2、《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3、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

  三、教学设想

  可在教师指导下,以讨论、串讲、表演、做练习等方式,引导同学自学,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老师的讲授既要讲清楚重难点,分析好思想内涵,又不能占用太多时间,应以练为主。

  四、课型和课时自读课两课时

  五、教学步骤和内容

  第一课时

  1、导入:由三位同学上台表演,一位演忠臣、一位演奸臣,一位演皇帝,忠臣向皇帝进谏,要他多听从民意,广开言路,不要受小人蒙蔽,岂料奸臣在皇帝旁边挑拨离间,龙颜大怒,奸臣将忠臣推出去斩。由这小品导入古代臣子进谏若直接言明自己的意见(即“直谏”)会很危险,臣子进谏最好是讽谏,由此引出题目,并解释“讽”及课题的意思。

  2、点出《邹忘讽齐王纳谏》一课选自《战国策》,用幻灯片打出该学的知识。

  《战国策》:又称《国策》,原为战国未期和秦汉间人怕编纂,后经西汉未年刘向编订成书,全书共33篇,反映了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略,其体列为国别体,全书共12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历史散文。

  3、转入对文段的学习。

  (1)学习一、二段的字词和句式(重点字词用幻灯片打出)

  ①孰:通“熟”,仔细

  私:偏爱

  朝朝服衣冠:zháo:朝见

  ②词类活用:

  A名作状:[朝]服衣冠[暮]寝而思之

  B、名作动:朝服衣冠:穿戴

  C、形容词意动用法:美我者:以……为美。

  ③古今异义词

  尺:古;约合现在的23.1厘米

  今:约33.3厘米。

  窥:古:照

  今:偷偷地看

  寝:古:躺而不睡

  今:睡觉

  地方:古:土地方圆

  今:地点、处所

  ④句式: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谁,哪个

  孰与:相当于“与……孰”,“……与……相比,谁更”

  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否定句宾语前置:忌,不自信

  被动句:王之蔽甚矣

  省略句:与坐谈

  4、先让同学翻译第二段,再请同学分别扮演邹忌、妻、妾、客、徐公以及请一位同学做旁白通过这种活泼生动的形式即串讲了课文,又让同学领会了课文内容。

  5、分析

  问:师(1)大家观看表演时有无发现妻、妾、客大意都相同?

  生:——有,都说邹忌美于徐公。

  师:(2)大意同,但妻、妾、客在表述及语气上有何细微不同,可否找出?

  生:——妻:热情地赞美邹忌,爱恋之情溢于言表

  妾:比妻稍为冷淡点,回答有些勉强,说话较拘谨

  客:用陈述句,语气更平淡。

  反问句

  师:(3)为何妻、妾、客都夸邹忌好看?

  生:——妻→私

  妾→畏

  客→有求

  师:(4)好,他们都是说邹忌美于起徐公,那么由文段看,实际上是谁更美呢?

  生:——徐公。

  师:(5)既然是徐公美,那么妻、妾、客的回答便是与事实不相符合了,那么也就是说,邹忌被怎么样了呢?

  生:——被蒙蔽了(写板书)

  邹忌

  妻→私

  妾→畏

  客→有求

  受蔽

  师:(6)好,那么回过头来看看,第一段讲什么?

  生:——邹忌比美的事

  师:(7)好,大家看看,第一段与全文篇幅已近一半,那么为什么要花这么大力气来写邹忌比美的事呢?邹忌比美的事与我们所要讲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有何关系呢?(引导大家看板书及第二段)。大家看,邹忌之妻私他,妾畏他,客有求于他,那么齐王是否也有同样的情况呢?——有,宫妇左右私齐王,朝廷之臣畏齐王,四境之内有求于齐王。(板书:)

  邹忌齐王

  妻→私→宫妇左右

  妾→畏→朝廷之巨

  客→有求→四境之内

  受蔽

  邹忘讽齐王纳谏..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师(8):好,那么邹忌之妻因事私他,妾畏他,客有求于他而受蔽,现在齐王的情况亦与邹忘相同,那么他是否也应该受蔽呢?(生):是并且受蔽更甚。

  邹忌齐王

  妻→私→宫妇左右

  妾→畏→朝廷之臣

  客→有求→四境之内

  受蔽受蔽(甚矣)

  那邹忌分析出齐王受蔽这结论时,是先说邹忘的情况与齐王的一样,而邹忌因“私、畏有求”而受蔽,所以齐王也应因此而受蔽。

  (9)好,那么象邹忌,这种推理方法就叫类比推理。(用幻灯机打出)类比推理:根据两个同类事物某种属性的相同,推出它们的其它属性也可能相同的推理。

  (10)邹忌说到齐王受蔽这里就打住了,那么他是否只整指出齐王受蔽这事实呢?——不是,他是想说齐王须纳谏。

  (11)好,那么在家看齐王最后有没有接受邹忌的意见呢?——有

  (12)好,那么要向国君说明须纳谏这个道理是比较抽象又不容易使国君接受的,正如刚才上课前的小品中的忠臣进谏,忠臣向国君说明要广开言路,不然会被奸臣蒙蔽,可是呢被奸臣反咬他一口,说他是想说国君是昏君,激怒了皇上,最后被杀。可是对比之下,邹忌就显得很高明了。他用比美这件很具体的生活小事来说明了齐王肥肉纳谏这个抽象的道理,使齐王愉快的接受了他的意见,象这种用具体的事实说明抽象的道理,变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变逆耳为顺耳,委婉而有较强的说服力的说理方法就叫做“设喻说理”。(打出幻灯片,让学生明白什么叫“设喻说理”。)

  6、朗读前两段。

  第二课时

  1、以提问课后思考题的形式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也可以先朗读全文)

  2、学习字词、句式(重点字词写在幻灯片上打出来)

  [面]刺:当面指责

  谤讥:古今异义词古;指责,劝谏,中性词

  今:陷害,讥讽,贬义词

  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使动用法。

  时时而问进:jiàn间或断断续续地

  其年:满一年。

  朝于齐:朝见

  介宾后置句:战胜于朝廷。

  2、让同学串讲这两段,指出他们翻译得不好的.地方。

  3、分析

  师:齐威王听了邹忌的话后采取了什么措施?收到什么效果(得后思考题)

  生:“群臣史民……受下赏”。

  “群臣进谏……皆朝于齐”

  师:由此可见邹忌讽谏效果奇佳,那么,邹忌为什么可以进谏成功?

  引导学生从进谏者,邹忌及纳谏者齐威王两方面去思考,为了帮助理解,可插入淳于谏齐威王的小故事以说明齐王是勇于接受别人的意思,从谏如流的。在说明邹忌这方面的成功时,着重说明是比关关事他亲身所经历的以及生活小事这两点,综合以上得出结论:(写在幻灯片上)。

  为何成功

  邹忌(进谏者):用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来讲道理,现身说法,明白具体,说理深刻,委婉动听,使人易于接受。

  齐威王(纳谏者):开明,有作为的君主,从谏如流,闻过则喜,勇于改革。

  5、邹忌形象分析(简单提上一下)——写于幻灯片上

  邹忌:①关心国事,具有远见卓识

  ②实事求是

  ③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

  6、解决未完成的课后题。

  7、体现多练原则,让学生当堂完成有关课文文段的阅读理解训练并评讲。

  8、朗读全文。

  六、板书

  设喻说理

  邹忌齐王

  妻→私→营妇左右

  妆→畏→朝廷之臣

  客→有求→四境之内

  受蔽类比推理受蔽(甚矣)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活动是围绕“打电话”这一主题展开的。教材通过一组打电话场景展示了打电话时应注意的一般要领,明确打电话应做到先问好,再报名,并把事情说清楚等打电话的方法。接着,结合几组生活中常见的打电话场景,借助不同话题,组织学生学习拨打邀请电话、请假电话及其他电话,意在使学生将所学的打电话技巧通过具体场景演示,运用于生活,并学会拨打各类电话。教学时,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快快乐乐互动交际,轻轻松松实践语言,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目标

  1.在打电话的过程中,根据通话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礼貌用语。能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要表达的内容。 (重点)

  2.使学生知道打电话这种交际手段的一般常识和基本要求;培养学生在交际中良好的听话、说话习惯,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难点)

  课前准备

  1.图片、录音、视频等多媒体。(教师)

  2.了解打电话的一般方法。(学生)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揭示课题

  师: 今天老师特地给同学们带来了谜语,你们想听吗?

  一个东西生得巧,

  十个数字身上装,

  有耳朵,有尾巴,

  没鼻子,没眼睛。(打生活常见物)

  生:手机、电话机……

  师:到底谁猜得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确实是电话机,小朋友真厉害。)

  师:电话在我们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有了电话,即使我们相隔很远很远,也可以通过电话来相互了解对方的信息。但要学会正确使用电话,学问可多着呢!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怎样打电话。(出示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采用谜语引入课文题目,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自然引出本课的主题,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情景再现,学打电话

  师:同学们你们听,“铃铃铃……”,小明家的电话铃响了,他赶紧去接电话。噢!原来是好朋友芳芳,约他出去玩……(多媒体演示小明接到芳芳电话的情景。)

  师:你们觉得芳芳的这通电话打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芳芳在打电话时没有礼貌,她没说“你好”。

  师:是的,我们在打电话的时候一定要有礼貌,电话接通要主动说你好!电话结束时要说再见,尽可能地使用礼貌用语。

  生:芳芳在电话里没说让小明什么时候去哪儿去玩儿。小明怎么去呀?

  师:你听得真认真。芳芳没把时间、地点说清楚。打电话除了要有礼貌,还要说清你是谁,你找谁,什么事。

  师:那请你再看看课文插图,有位叫李中的同学给张阳打电话,(出示课文情境图。)结果是张阳妈妈接的电话。(播放电话录音。)(通过电话录音的示范,明确打电话的方法。)

  师:录音里的电话内容怎么样?

  生:电话接通时李中问好了,还说了谢谢。很有礼貌。

  生:李中说了找谁,还报上了自己的名字,表达得很清楚。

  师:同学们听得真仔细!我们再来听一次。(再次播放。)

  师:打电话的方法,我们可以总结成一首儿歌,方便我们掌握。(多媒体出示:打电话,先拨号;问声好,把名报;说事情,要简要;说再见,有礼貌。)

  设计意图:一样的通话内容,不一样的通话对象,尝试着运用刚刚学到的方法来解决遇到的问题。既避免了简单的重复,又总结出了打电话的方法。在朗朗上口的儿歌诵读中,掌握打电话的方法,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三、设置场景,学打各类电话

  1.生生互动,学习拨打邀请电话。

  场景一

  师:在刚才的场景中,李中想给张阳打电话约他一起出去踢足球。现在请同桌两人合作试着来打打这个电话。

  师:哪一对合作伙伴愿意来试一试?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对好朋友电话打得怎么样?

  生1:喂,你好!我是李中。

  生2:李中你好!我是张阳。

  生1:明天是星期天,我们一起去踢球,怎么样?

  生2:好啊!

  生1:那我们就明天上午8点在胜利公园的足球场见。

  生2:好的,不见不散!

  生1:一言为定,再见!

  师:对照我们刚才学的打电话方法,说说他们这通电话打得怎么样。

  生:李中在打电话时先问好,又报上了自己的名字。符合要求。

  生:他们在电话里把事情说清楚了,还约好了时间和见面的地点。

  师:看来小朋友们听得很仔细。如果张阳有别的事想拒绝李中的邀请,该怎么说呢?(两名学生上前表演。)

  生3:喂,你好!我是李中。

  生4:你好,我是张阳。

  生3:星期天你有时间吗?我想约你一起去踢足球。

  生4:真是不好意思,周末我要随爸爸妈妈去医院看望生病的奶奶。

  生3:哦,那好吧,祝你奶奶早日康复!我再约别的同学。

  生4:谢谢,再见!

  师:虽然张阳拒绝了李中的邀请,但李中很满意。因为张阳非常有礼貌。

  2.师生互动,学生拨打请假电话。

  场景二

  (演示丽丽生病的情境。)

  师:同学们,丽丽因为发烧不能上学,要向老师请假。可丽丽不会打电话,你们能帮帮她吗?

  生1:能。

  师:现在丽丽就是咱们班同学,她该怎样给班主任打电话,电话里该说什么呢?

  生1:说自己得病了。

  生2:说要请多长时间的假。

  生3:问问老师同不同意给假。

  师:现在我就是你们的老师,谁来打这个请假电话?

  (师生表演通话。)

  师:喂,你好!

  生:你好!我是丽丽,是李老师吗?

  师:丽丽,你好,我就是李老师。你找我有事吗?

  生:李老师,我发烧了,想跟你请半天假,下午再去上课,行吗?

  师:当然可以!那谁在家陪你啊?

  生:我的妈妈在家陪我。

  师:那你在家要注意多休息,别忘了按时吃药啊!

  生:谢谢老师!老师再见。

  师:再见!

  师:这个丽丽电话打得不错,很有礼貌,把跟老师请假的原因及请多长时间的假说得很清楚。老师提醒大家,当和长辈或老师打电话时最好用“您”。这样更能表示对老师或长辈的尊敬。

  师:接下来,我们再请一位同学当丽丽,谁再来打打这个请假的电话?

  (师生表演通话。)

  师:我们帮丽丽把电话打得很好,老师相信同学们在生病或有事情时也能把电话打得清楚明白。请同学们都记住你们老师的电话号码。当你在学习和生活上有困难的时候,可以随时给老师打电话。

  3.创设火灾情境,拨打急救电话。

  场景三

  师:刚才我们试着打了邀请电话、请假电话,我们都能够做到说话有礼貌,把事情讲清楚。但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特殊的电话,打起来就显得不那么简单了。 (出示:110、119、120。)

  师:你们知道这3个电话号码吗?什么时候打这些电话呢?

  生:119是救火的电话,110是抓坏人的,120是救人的。

  师:119是消防队,110是报警服务台,120是急救中心。

  师:这3个号码不能随便拨打。只有发生了紧急情况时,我们才能拨打。而且拨打这样的电话是要有方法的。

  师:看,出什么事了?(播放动画。)

  生:着火了。

  师:拨哪个电话?

  生:快打119。

  设计意图:学生从虚拟的世界走进了现实生活。“丽丽打电话请假”这个“情境”来自生活。将生活与课堂融为一体,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模拟如何打常用的请假电话。尤其是师生互动,一起表演,使学生更乐于参与其中。通过创设各种不同场景,引领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打电话,将口语交际与生活紧密结合。

  四、联系实际,在游戏中交际

  师:通过刚才的`表演,同学们不仅学会了打电话,而且喜欢上了打电话。别急,我们接下来就选择你喜欢的题目来和同桌练习打电话。

  多媒体出示:1.忘了作业,打电话给好朋友询问。

  2.爸爸出差了,打电话给爸爸。

  3.奶奶身体不好 ,打电话问候奶奶。

  4.有位叔叔打电话给爸爸,但是爸爸不在家。

  师:请同学们任选一个,进行表演。(学生练习表演,教师巡视相机指导评价。)

  师:下面请两位同学来表演,其他同学边看边填写手中的评价表格。

  生1:我们要表演第四个场景,我来当打电话的叔叔,我的同桌来接我的电话。

  生2:喂,你好!请问你找谁?

  生1:你好,小朋友,请问这是王主任家吗?能帮我叫你爸爸来听电话吗?

  生2:叔叔,不好意思,我爸爸不在家。请您留下您的姓名和电话号码,等爸爸回来我转告他给您回电话。

  生1:好的,我姓李,我的电话是……谢谢你,小朋友。再见!

  生2:叔叔再见!

  师:两位同学的电话打完了,你能说说他们表演得怎么样吗?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选取感兴趣的交际话题,进行打电话表演,将所学的打电话方法运用于实际的交际活动中,真正达到学以致用,进而内化所学的交际方法。

  五、总结延伸,走进生活

  师:打电话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情,让我们用热情的语言,给亲人、朋友打个电话,送去一句真挚的问候,一份春天般的温暖。你们愿意吗?

  生齐:愿意!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总结,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打电话,延伸口语交际的空间,并且激发学生将所学的技巧运用到打电话中,使学生在生活中内化知识。

  教学反思

  1.巧设情境,激发交际兴趣

  本课教学设计精心设计了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不时地将学生引领进特定的情境中,激起学生的心理体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小学生的表演欲都很强,角色的表演能激发学生参与交际的热情,为了演好角色,学生都努力地使自己的口语表达更清楚、更完整、更符合角色的特点,学生的交际能力在表演中得到了锻练,得到了发展。

  2.多边互动,培养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的交流与沟通。它是一个听与说双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与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所以,课堂上安排大量时间,注重采取多种形式,特别是全班学生都能参与的形式,让学生在动态的口语交际实践中增强交际能力。这节课就给了学生充足的语言实践的时间与空间,保证学生有充分地“说”的时间和自由地“说”的空间。整节课上,教师就是这样创设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快快乐乐互动交际,轻轻松松实践语言,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字,会写一、二、三3个字。认识1种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知道表示数的多少可以用阿拉伯数字写,也可以用汉字写,以及各自使用的不同场合。

  【教学重点】知道写字的笔顺规则:从上到下。

  【课件设计】课文的插图生活中各种数字。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认识横笔画,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

  3.知道诗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优美的画面。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

  二、认识1至10的汉字写法

  小朋友们看,这十位小朋友正准备练习投篮。[出示身穿球衣的十位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数字字样]

  这里有十个篮球,[图片出示的篮球上面写有一至十的汉字字样]哪位小朋友能把这十个篮球分给十位运动员,使球上的数字和他们身上的号码相符合?

  三、学习古诗

  古代有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了一首诗里,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

  (一)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1.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

  2.师范读,学生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

  3.学生自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朗读。

  (二)了解诗意

  1.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

  2.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1)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2)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

  3.请小朋友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

  4.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5.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吗?点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6.还有什么问题?

  (三)配乐诵读全诗

  1.给诗加上题目,并指导诗题与诗句之间要停顿的读法。

  2.背诵全诗,并设问:

  (1)小朋友都能背这首诗了,真了不起,那你在一边背诗的时候一边看到了什么呢?

  (2)这个小山村热闹吗?(这是一个静静的小山村)

  (3)你来到这个山村,觉得它美吗?

  (4)师总结:小山村真美啊,请小朋友们一起背,就好像走进了小山村。

  四、写字

  这节课我们来写三个字(出示一、二、三),这三个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1.都是由横组成的。

  指导写好一(顿一顿,横过去,再顿一顿,回一回。要稍稍往上斜)。

  2.观察二字的两横有什么不一样。

  3.观察三的三横长短变化,并与二中两横间的距离作比较,得出结论:三横之间要稍靠紧些。

  4.你是怎么记住这三个字的?

  一就是一横,二就是两横,三就是三横,(师自言自语)四就是四横,五就是五横。(生发现错误)古时候有个故事,那里面有个人就闹了这么个笑话,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想听吗?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一字多音的现象;学会用音序法查字典;复习巩固内外结构汉字的书写。

  2.正确、流利的朗读短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感受语言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幽默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通过语文实践能力逐步形成技能或能力。

  [重点难点]

  1.学习用音序法查字典。

  2.看图说话的表达。

  [教具准备]

  字典、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让学生说一说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方面的课文?自己以后打算怎么做?并让学生评价一下哪些同学说得比较好。

  二、语海畅游

  1.汉字真有趣

  (1)先让学生按上下的顺序,把“乐”“量”“转”“种”在不同词语中的读音读几遍。

  (2)教师检查学生读的情况,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发音。

  (3)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指名回答。

  (4)说一说还知道哪些字可以读多个音?对学生的表现及时提出表扬。

  (5)老师提出“多音字”的概念,交待学生遇到多音字,要看和什么字组成词语,注意不要混淆读音。

  2.学习查字典。

  教师以“该”字为例,教学“音序查字法”。师读课本上的步骤和学生一块来查这个字。在练习过程中师巡视,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方法。

  可以让学生多练习几遍后,在查出“往”“过”在字典的那一页。

  3.我会写。

  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小黑板。

  先让学生看着小黑板说一下这8个字的笔顺和部首,然后是讲解这8个字,只有“还”字是先写里面的“不”,在写外面的“走之儿”;其余的字全是“先外后内”;“回、困、园”三个字的书写规则是:先外在内后封口。

  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自己写完练习。

  4.连一连、读一读。

  教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生字卡片。

  先让学生读一下这些生字,然后让学生选择里面的词语。指名在这些卡片中选出。可以让学生找出同一个字的不同组词。

  三、读一读

  1.先让学生自读短文,读的过程中圈出不认识的字。

  2.小组成员共同解决不认识的字。

  3.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字的读音,纠正自己的`错误。

  4.学生自由读。可要求学生默读、不读出声来,也不用手指读。

  5.教师检查读的情况。

  四、教师总结

  今天,同学们游览了语文百花园,收获真不少。只要我们平时留心观察周围的一切,就会有新的发现。老师希望同学们以后做语文百花园的小主人,收获更多的知识。

  第二课时

  能说会道:请不要这样做

  一、交际指导

  1.看图,说说每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他们之间会说什么。

  2.想一想,在生活中有类似的情况吗?你能说说当时的情景吗?

  3.讨论:这些行为对不对?为什么?

  4.演一演,要把话说清楚。

  二、交际例文

  图一:小刚把香蕉皮随手扔到地上,一位老爷爷叫住他:“小朋友,不能随地乱扔,这样做破坏了环境,如果被人踩到还会发生危险。”“老爷爷,我错了”。说完,小刚主动把香蕉皮捡了起来。

  图二:明明和同学去郊游,玩的口干舌燥。突然,明明发现有条小河,就拿出杯子去舀水喝,亮亮看见忙阻止:“这水不能喝,没有经过消毒,里面含有大量细菌。”

  图三:春天来到了,天上那么多蜻蜓,真让人喜爱。文文拿着网子捉它们,一位小姐姐劝道:“弟弟,蜻蜓是益虫,是人类的好朋友,请别伤害它。”

  三、学生练习

  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幅图写下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经典教案07-18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写作教案11-03

语文优秀教案11-08

语文《饮酒》教案01-12

语文《风筝》教案11-14

语文树教案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