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语文教案5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摄影、阳光明媚、桌子、同志、鞠躬、侧过、胶卷、一辆、秘书、杂志社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高尔基对小男孩关心、爱护的感情;小男孩对高尔基的热爱、崇敬的感情。
4.学习试着提出问题、讨论解决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反复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高尔基吗?(学生谈不到的地方,教师适当补充)。
高尔基,世界著名的文学家,原苏联文学的创始人。发表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等小说以及著名的散文诗《海燕》等。世界人民敬爱他,他非常关心、爱护少年儿童。
2.板书课题,《小摄影师》,并认读“摄”字。
(二)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提示。
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②认读生字、词。
③你读懂了什么?在没有读懂的地方画上记号。
2.学生自学、讨论。
(三)交流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认读生字。
3.交流读懂的内容。
(四)置疑问难
简单的当堂解决,难度大的问题留作下节课解决。
(五)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高尔基对小男孩关心、爱护的感情;小男孩对高尔基的热爱、崇敬的感情。
2.学习试着提出问题、讨论解决的读书方法。
教学步骤:
(一)复习生字词
(二)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和谁之间发生的是什么事?结果怎样?
明确:本课讲的是一个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没有照成的故事。高尔基工作很忙,一般不接受记者的采访和照相,但是,高尔基却破例允许一个男孩照相,并尽量做到使他满意。由于小男孩忘了带胶卷,哭着走了。高尔基交待门卫,杂志社的记者不接待,如果是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三)自学探讨
1.明确重点问题:
(1)小男孩是怎样来到高尔基面前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小男孩在给高尔基照相时,高尔基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高尔基为什么不见记者,却希望来的是小男孩?小男孩会来吗?为什么?
2.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四)汇报交流
1.小男孩之所以用“扔纸团”的方法才能见到高尔基,是因为工作人员不让小摄影师进屋拍照。他相信只要高尔基知道他来拍照,一定会同意。
“突然,一个纸团从窗外飞到了架子上。”
“突然”:是在一眨眼的时间内发生的,说明高尔基一点也不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
2.“亲爱的高尔基同志,我是一名少先队员。我想给您照张相,贴在我们的墙报上。请您让他们放我过去。我照完相,立刻就走。”(纸条上的内容。)
(1)个别读。
(2)学生谈对纸条内容的理解。
纸条上的前两句打动了高尔基。因为高尔基看到小男孩是少先队员,他拍照的目的不是为了宣传自己,而是为了同学们的学习进步。由此体会到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也可以体会出小摄影师对高尔基的热爱崇敬之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摄影、阳光明媚、桌子、同志、鞠躬、侧过、胶卷、一辆、秘书、杂志社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高尔基对小男孩关心、爱护的感情;小男孩对高尔基的热爱、崇敬的感情。
4.学习试着提出问题、讨论解决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反复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高尔基吗?(学生谈不到的地方,教师适当补充)。
高尔基,世界著名的文学家,原苏联文学的创始人。发表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等小说以及著名的.散文诗《海燕》等。世界人民敬爱他,他非常关心、爱护少年儿童。
2.板书课题,《小摄影师》,并认读“摄”字。
(二)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提示。
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②认读生字、词。
③你读懂了什么?在没有读懂的地方画上记号。
2.学生自学、讨论。
(三)交流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认读生字。
3.交流读懂的内容。
(四)置疑问难
简单的当堂解决,难度大的问题留作下节课解决。
(五)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高尔基对小男孩关心、爱护的感情;小男孩对高尔基的热爱、崇敬的感情。
2.学习试着提出问题、讨论解决的读书方法。
教学步骤:
(一)复习生字词
(二)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和谁之间发生的是什么事?结果怎样?
明确:本课讲的是一个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没有照成的故事。高尔基工作很忙,一般不接受记者的采访和照相,但是,高尔基却破例允许一个男孩照相,并尽量做到使他满意。由于小男孩忘了带胶卷,哭着走了。高尔基交待门卫,杂志社的记者不接待,如果是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三)自学探讨
1.明确重点问题:
(1)小男孩是怎样来到高尔基面前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小男孩在给高尔基照相时,高尔基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高尔基为什么不见记者,却希望来的是小男孩?小男孩会来吗?为什么?
2.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四)汇报交流
1.小男孩之所以用“扔纸团”的方法才能见到高尔基,是因为工作人员不让小摄影师进屋拍照。他相信只要高尔基知道他来拍照,一定会同意。
“突然,一个纸团从窗外飞到了架子上。”
“突然”:是在一眨眼的时间内发生的,说明高尔基一点也不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
2.“亲爱的高尔基同志,我是一名少先队员。我想给您照张相,贴在我们的墙报上。请您让他们放我过去。我照完相,立刻就走。”(纸条上的内容。)
(1)个别读。
(2)学生谈对纸条内容的理解。
纸条上的前两句打动了高尔基。因为高尔基看到小男孩是少先队员,他拍照的目的不是为了宣传自己,而是为了同学们的学习进步。由此体会到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也可以体会出小摄影师对高尔基的热爱崇敬之情。
3.感情朗读1~5自然段。总结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4.小男孩让高尔基干什么,高尔基就干什么。
(1)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摆弄”,指小男孩调整相机,解决技术问题,为正式拍照作准备;也可以理解为“小摄影师”“吩咐”高尔基,让高尔基多次调整坐态。“停当”,是指把要做的事,要做的准备,全部做完做好。“摆弄了很久很久”,可以体会到高尔基的时间是宝贵的,对时间格外珍惜。但是对孩子,他却十分慷慨,为了孩子,他舍得花费时间,即使孩子占用了他很多时间,他仍然耐心地接待,任其“摆弄”,还对孩子“微笑”,说明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也可以体会出孩子的认真,对高尔基的无比敬爱之情。(齐读这句话)
(2)理解词语:“吩咐”、“侧过脸”,体会到高尔基积极配合。
(3)指导朗读6、7自然段。
①学生练读。
②分角色读,边读边做动作。
5.突然,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
(1)突然,在这里又一次出现,意思是说情况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2)与前文的“突然”进行区别。
(3)用“突然”说话。
6.朗读“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有很多胶卷。”
(1)教师范读。
(2)学生练读。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7.分角色朗读6~11自然段。(体会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心热爱,以及小摄影师对高尔基的崇敬之情。)
8.“请转告他,我( )。不过,来的如果是个( ),就( )让他( )。”
(1)学生填空。
(2)学生结合课文谈自己的理解、看法。
(3)教师小结:一个是“大摄影师”杂志社记者,一个是小摄影师,一个普通的小男孩。但高尔基的态度截然不同,而且还特别嘱咐工作人员说“如果是一个是小男孩来拍照的话,就‘一定’让他进来。”这里面包含了多少爱心!大作家对于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真令人钦佩!
(4)齐读这句话。
9.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充足的理由根据,说“小男孩会不会再来”。
(五)课堂练习
1.写出下列字的部首
桌( ) 鞠( ) 切( ) 杂( )
2.组词
贴( ) 秘( ) 胶( )
粘( ) 密( ) 校( )
3.理解词语
吩咐:
打量:
摆弄: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通过启发谈话投影片和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了解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原苏联文学的创始人。知道高尔基的作品。
整体感知课文后,通过自学探讨,朗读课文,师生互动理解问句,使学生明确重点问题,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深切关怀和热爱,理解高尔基为什么不见记者,却盼望小摄影师再来和小摄影师对高尔基的崇敬之情。
探究活动
1、以“小男孩会不会再来”为线索,练习续写。
2、可以借阅或购买高尔基发表的一些作品静下心来读一读。如《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去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积累以下的词语“一阵大风”、“一阵雨点”、“一只蜘蛛”等。
2.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蜘蛛织网的'不容易和它不怕困难的精神。
3.引导孩子们朗读课文,培养他们从小主动朗读、主动阅读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能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去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积累以下的词语“一阵大风”、“一阵雨点”、“一只蜘蛛”等
2.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蜘蛛织网的不容易和它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难点:
引导孩子们朗读课文,培养他们从小主动朗读、主动阅读的好习惯。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引入新课.
1.孩子们,你们看过蜘蛛织网吗?
能告诉大家你的发现吗?
2.揭题引入新课.让我们一起听听蜘蛛织网的故事.
3.老师范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书.要求:
生字连词勾画出来,借助拼音反复认读,并读给同桌听.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采取抽生读,小老师教读,开火车读等形式.)
3.初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通顺,了解大致意思.
三、熟读课文,理解内容。
1.蜘蛛在织网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勾画:一阵大风、一阵雨点、一阵冰雹)
2.遇到困难后的蜘蛛是怎样做的?
(勾画:重新、不泄气、不灰心、又大又结实)
3.你懂得了什么?朗读。
四、请你夸夸蜘蛛,在生活中你遇到困难是怎么做的?
五、学习生字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磬、攒、琉璃、藻井、中轴线”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2.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
3.了解方位词在按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过程和方法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写作思路。
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写说明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故宫博物馆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学习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教学方法:
1.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2.图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划分结构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重点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理清文章局部思路,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说话训练,采用与本文不同的顺序口头介绍故宫,训练学生按一定顺序介绍建筑物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 展示目标
多媒体显示“故宫”全景录像。
故宫集中体现 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是中国数千年宫殿建筑艺术的总结性杰作,让我们随着作者去参观故宫,去感受故宫的宏大壮丽和精美绝伦吧!
二、检查预习,组织学生以“我所知道的故宫”为话题进行交流,营造学习氛围。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故宫的图片和资料。
三、自学探究 感知目标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教师提示需要掌握的词语(多媒体显示)
矗立(chù) 鳌头(áo) 湛蓝(zhàn) 琉璃(liú)
殿檐(yán) 藻井(zǎo) 蟠龙(pán) 中轴线(zh07u)
金銮殿(luán) 击磬(qìng) 檀木(tán) 攒(cuán)
乾清宫(qián) 坤宁宫(kūn) 肃穆(mù) 奏报(z06u)
慈禧(xǐ) 额枋(fāng) 妃嫔(pín) 翊坤宫(yì)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两遍,给每个自然段加上序号,注意方位词运用。
3.教师要求学生画出参观故宫的路线图,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4、选三们同学口述参观故宫的路线,其余同学补充。
四、展示质疑 理解目标
1.明确空间顺序。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理解课文总说、分说相结合的特点。
五、延伸拓展 升华目标
多媒体显示太和殿内景。
1.学生齐读5――8段。
2.学生精读5――8段,思考:
(1)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2)作者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六、快乐过关 检测目标
要求学生采用与本文不同的顺序口头介绍故宫。
七、课堂小结
故宫博物院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值得介绍的东西很多很多(九千间房屋,九十多万件藏品,九百多万件档案材料),如果全部说明,难免太多太杂,中心不突出。
八、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理解诗歌内容,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懂得保护环境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是谁给你生命,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呢?(妈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妈妈,可你们想过吗,我们人类有一个共同的妈妈,她孕育了世界万物,是生命的摇篮,她是谁呢?(地球)是啊,地球是我们的妈妈,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地球上,可你们对她又了解多少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地球妈妈。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新课教授
1、理解课题:
①从课题中你了解到什么?
②为什么要强调只有一个?
2、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小节):
①齐读第一小节,这一小节运用了什么手法?
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课文第2部分(2-6小节):
a、2、3、4小节
①自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小节写了爱护地球要从保护环境做起?
②板书:保护环境。
③“在太阳和大地之间”“在南极和北极之间”是指什么?
④用自己的话说说“放飞美的希望”“栽下爱的花朵”的意思?
⑤齐读3、4小节,这两小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⑥读3、4小节时,你头脑中出现了什么画面?
⑦仿照3、4小节的句式说句子。
b、5、6小节
①概括5、6小节的意思。(板书:和谐共处)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对5、6小节的理解。
4、学习课文第3部分(7小节)
①“蓝的.眼睛,黑的眼睛”是指什么?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节的意思。
三、课堂小节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是一首优美的充满美好希望的抒情诗,每一个小节都是一个希望,一个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希望,老师希望你们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不要让水龙头白白流水,不在房间时,不开电灯、电视,不把没用完的毕节本扔进垃圾桶,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它的资源是有限的,这样做不仅是为我们自己着想,也是为我们的后代着想。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字词,并正确理解 “垂蔓、幽深、信赖”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积累文中描写珍珠鸟外貌、神态、动作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珍珠鸟逐步信赖“我”的过程,并能简单复述。
4、理解“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这句话的含义,领悟人和动物之间充满爱与信任的美好境界。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珍珠鸟逐步信赖“我”的过程。 理解“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这句话的含义,领悟人和动物之间充满爱与信任的美好境界。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导入新课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鸟儿朋友。
2、出示图片和简介(指名朗读)
3、师:瞧,这只鸟儿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后背生着珍珠似的小白点。这是一种观赏鸟,但它十分怕人。(要强调怕人的鸟),这种鸟的名字叫——珍珠鸟。(板书课题,齐读)
4、 介绍作者:
(1)师: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冯骥才,他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作家和画家。
(2)他非常喜欢小动物。因此,当朋友送他一对珍珠鸟时,冯骥才说——“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3)出示第一节第一句话。
①这里有个感叹号,谁能读好这句话?
②从你的朗读中老师感到作者是非常喜欢珍珠鸟的——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课前,同学们已经做了预习,谁能说说课文写了几只珍珠鸟?其中重点描写了哪一只呢?
2、这篇课文讲的就是“我”和珍珠鸟相处的'情景。(板书:鸟——“我”)
3、作者着重描写的是珍珠鸟,因此课文要以“珍珠鸟”为题。
4、打开课本,快速阅读,找一找,哪几小节写了我照顾大鸟?哪几小节写了我和小鸟共处?
1——2节:“我”照顾大鸟
3——6节:“我”与小年共处。
三、学习课文第1-2节
1、师:下面老师请你们轻声读读课文的1-2节。看看我是怎样照顾大珍珠鸟的?
(板书:照顾)
2.学生交流句子(媒体三)
(1)“垂蔓”正音(出示另一个多音字,读一读)
(2)出示图片,理解“幽深”,感受作者对小鸟的精心照顾。
①如果你是珍珠鸟,住在这样的环境中,会有什么感觉?
②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来感受一下。(指名朗读。)
课后小结
三、复习巩固
1、教师总结:要知道珍珠鸟是一种很怕人的鸟,因此作者为它们创设了一个绿色的环境、自由的空间,让它们住在这里能感觉舒适、温暖和安全!
2、抽学号轮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3、多音字组词
干( )( )
( )( )
蔓( )( )
( )( )
4、给“深”字组词填入相应的句子里
(1)张教授有着( )的知识底蕴,受到了学生们的尊敬。
(2)悠扬的笛声时而清脆激扬,时而( )委婉。
(3)妈妈( )地望着摇篮里熟睡的儿子,久久不愿离去。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经典教案07-18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的教案【热】03-14
语文试讲教案03-19
语文猫教案03-20
语文《赶海》教案03-19
【热门】语文的教案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