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2-09-12 10:44:03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合9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合9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结合资料理解诗歌意思,感受文天祥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气节。

  3.理解课后两组诗句的意思。

  4.认识一个生字,学会两个生字。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理解课文,感受文天祥宁死不屈的坚定的高尚情操。

  2、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1、查阅有关文天祥的资料。

  文天祥生平简介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1236年生于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乡富田村。其父爱读书,也很重视孩子们的学业,设法聘名师就教。文天祥无论寒暑都要在贴满格言警句的书斋中与弟弟一起诵读、写作、谈古论今。18岁时,文天祥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20岁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鹭洲书院读书,同年即中选吉州贡士,随父前往临安(今杭州)应试。 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被主考官誉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由理宗皇帝亲自定为601名进士中的状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二十岁考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祥兴元年(1278年)冬,在广东潮阳兵败被俘。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终坚贞不屈,被元军杀害。其作品有《正气歌》、《指南录》、《过零丁洋》、《 文山先生全集》等。

  三、简介写作背景

  1278年,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作战于广东潮阳一带,不幸在五坡岭被俘。元军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宋将张世杰,文天祥拒绝。经过零丁洋时,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四、学生听读范读录音,强调学生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及感情基调。

  五、教师进行适当的朗读提示。

  六、学生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感知诗文主要内容。

  七、指名个别学生朗读,师生对其朗读进行适当点评。

  八、学生齐读诗作,增强对诗歌内容的感知。

  九、组织学生结合课本注释,逐句阅读理解诗作,引导、帮助学生说说诗文的大意。

  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明确:一是读经书入仕途(状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战斗了四年。

  参考译文:我这一生辛辛苦苦,靠着精通一种经书,并通过考试才进入了政界,可是却在兵荒马乱中渡过了四个年头。

  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明确: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参考译文:祖国的大好河山被敌人践踏得支离破碎,象被狂风吹散的柳絮一样;自己的一生动荡不安,象被风吹雨打的浮萍一样浮沉不定。

  3、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表达对抗战局势的忧恐不安和对自身处境的自怜、哀怨。

  参考译文:兵败撤退渡过惶恐滩时,与部下谈起那些危难经历,心中惶恐不安;而今身陷敌手,将士们死的死,散的散,只身被押解渡过零丁洋,更感到孤苦零丁。

  4、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明确: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民族气节。

  参考译文:人生自古谁无死,我宁愿让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永照史册,也决不屈服于敌人的`刀下!

  教师小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传诵的名句,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十、品味探究: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一句?试说说自己的看法。

  十一、拓展延伸

  推荐学生课外阅读《正气歌》,感受文天祥高尚的节操。

  十二、巩固练习

  1、《过零丁洋》一诗押韵,韵脚是。

  2、《过零丁洋》前三联与尾联在感情格调上有何区别?

  十三、作业

  1、熟诵并默写这首诗。

  2、课外积累与人生自古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类似的表达爱国、壮志的诗词名句。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读句子,发现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

  2、区别四组同音形近字,认识9个生字,读句子,积累比喻句。

  3、积累名言警句,并能用这些名言警句指导自己的学习。

  4、交流自己了解到的身边的科学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读文中的三句话,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2.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三个句子的意思一样,但句式不同,表达的语气就不同。)

  3.找个句子让大家来变一变。

  二、选选认认

  1.自读字词,看看谁能明白这项练习的要求及训练目的。

  2.根据自己的`理解,选字连线。

  3.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连?你是怎样区别这几组形近字的?

  4.哪些字容易读错?注意“址、趾、帐、账”的读音。

  5.老师出字卡,学生组词。看谁组得快,组得对。

  三、“我会读”

  1.自读句子,发现句子的共同特点(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

  2.同桌互读句子,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3.知识宝典。为了把一个事物描述得更形象、更生动,往往用一个和所写事物相似的事物来打比方。如,天上的星星像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宝石。(繁星比成宝石)

  4.你知道课本中的句子是把什么比作什么吗?请说给大家听。

  四、“读读背背”

  1. 读名言,想含义。

  2.交流读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言。

  3.比赛背诵名言。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孙膑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正确的思想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奇思妙想

  1、宣布游戏规则

  2、一起来学《田忌****》

  二、新课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过程

  (1)课文写了田忌和齐威王几次比赛?我们先看第一场(一学生贴****图,师演示动画。)

  (2)很明显,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三场比赛下来,田忌都失败了。他们又进行了第二场比赛(请两名同学演示课件)。这次比赛田忌以二比一获胜了。

  (3)还有其他方法能让田忌取胜吗?请大家在指上列出你的方法。(请学生演示课件)(相机出示句子: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4)这次比赛得归功于谁的帮助?孙膑怎么会想出这种方法呢?他是怎么想的?(出示句子:虽然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但是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所以,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5)万一齐威王也换马的出场顺序呢?为什么不会?课文哪里可以看出齐威王非常得意?理解“得意洋洋”、“讥讽”、“轻蔑”等词。(指导朗读出得意洋洋的语气)

  (6)看来,孙膑不仅观察了马,还揣摩了齐威王的心理,可以看出孙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7)齐威王的第一次胜利靠的是实力,那田忌的第二次胜利靠的是什么?

  3、朗读训练

  (1)小组读(2)分角色读

  三、小结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25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设计理念】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本节课就是以习作为导向进行课文阅读,让学生通过品读课文,感悟德国的风景与风俗特点的同时,引导学生在读中积累优美词句,在读中学习通过观察加想象写景体现民族风情的习作方法。

  【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及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词语。

  2. 品评重点词句,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学

  习作者通过观察和想象写景的写作方法。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并从中体会蕴涵的哲理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朗读与推敲中读懂词句,积累语言,从中体会蕴涵的哲理和情感,学习通过观察和想象写景体现民族风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书籍、网络等)完成预习单;教师制作多媒体PPT。

  【教学过程】

  一、抓“题眼”,引发思考。

  1.出示季羡林照片,介绍作者并导入课题。

  季羡林爷爷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他精通12国语言,同学们知道吗?1935-1945年,季羡林爷爷在德国留学整整十年,德国人民独特的民族风情,给他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四十多年后,当他再到德国时,感慨万千,不禁写下了这样的名篇。一起读!

  生: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师:注意!谁的花?又是让谁看的?请,再读!

  2.扣紧课题,引出主线。

  (1)题目往往是的眼睛,请你回忆回忆,当你第一次读到这个题目,你的内心是怎样的感觉?如果让你用一个标点符号来表达当时的感觉,你会用什么符号?拿笔写在课题的旁边。(?)

  (2)作者一开始也像你们一样有疑问,但多年后却发出了很大的感慨(板书“!”),请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感慨的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如果让你从这个句子中找出两个关键词,你会找哪两个?(指名答并板书:奇丽、奇特)

  过渡:这究竟是怎样的奇丽景色,怎样的奇特民族,能让作者如此感慨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探索一下吧!

  二、抓“美词”,品读“奇丽”。

  1.合作探究一

  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奇丽景色的句子,用笔画出关键的词语,组内互相交流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并试着带上感情读一读句子。

  2.小组汇报(句子、关键词、感悟、朗读)

  课堂组织: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一寸金。

  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学生汇报时相机板书)

  (小组汇报后,相机引导学生认识生字“姹”“嫣”,并理解词语,出示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个用“花团锦簇”,哪个用“姹紫嫣红”,然后结合图片把“花团锦簇”和“姹紫嫣红”说具体。“花团锦簇”体现花多、花茂盛、侧重写花的形态,“姹紫嫣红”体现花五颜六色、十分艳丽,侧重写花的色彩。“应接不暇”的 “暇”是指空闲,“不暇”就是“没有空闲”,就是说:这里的花非常奇丽。看了左边又想看右边,看了楼上又想看楼下,看了近处又想看远处,看了怒放的,还想看含苞欲放的,看了这条街,还想看那条街,看得眼睛都忙不过来了,这就叫做——应接不暇。)

  引读:走在哥廷根的街道上,抬头向上看,你总能看到——读句子; 走在柏林的街道上,抬头向上看,你依然能看到——读句子; 走在德国的任何一条街道上,抬头向上看,你都能看到——读句子。好一片花的海洋啊!谁愿意把这么美的画面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三、抓“文点”,训练文笔。

  过渡:如此美的画面,作者是怎样描写出来的,谁发现了其中的奥妙?

  1.用不同的线划出观察与想象的部分,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生答后教师总结:写景,无非就是观察加想象。板书“观察、想象”)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2.迁移习作(学以致用)

  (1)试着用上“观察加想象”的写景方法,用一段话描绘一下你课前准备好的风景图,时间5分钟。写好后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组汇报

  课堂组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小结并过渡:观察加上想象就能巧妙地把一处风景写得更具魅力,而这篇课文不同于一般写风景的,作者这里的描写不仅仅是为了把景色写美,他更大的目的是——(通过描写德国的奇丽风景,表现德国的奇特民族风情——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板书)

  四、抓“佳句”,感悟“奇特”。

  1.合作探究二

  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奇特民族的精彩句子,认真读一读,仔细想一想,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意见。(经过思考的.语言更精彩,注意组织好语言,把话说清楚,把体会说具体)

  2.小组汇报(说句子,谈体会,感情朗读)

  课堂组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相机出示句子:

  (1)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接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A、花的“脊梁”是哪?(花的背面,只能看到花的枝干、叶子)

  B、如果你是作者,刚到德国,看到德国人这样养花,你会有什么感受?(奇怪、不理解)好, 就把你的这份惊奇读出来吧。

  C、是啊,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创设情境)现在你们就是德国的养花人,老师当记者,采访采访你们(注意,我要开始讲德语咯)

  —— 你好,你喜欢养花吗?(老师这是中国式德语,呵呵)

  ——生答

  —— 你好,你是怎样养花的?

  ——生答

  ——你好,你们这样辛苦养花,自己只看到枝枝叶叶,这不是白费功夫了吗?

  ——生答 (预设:在家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嗯,我要采访一下我亲爱的房东太太,注意房东太太的表情哦)房东太太,你养花也是给别人看的吧?

  ——生答(正是这样!)

  你刚才为什么笑了?(理解“莞尔一笑”,注意“莞”是多音字)

  ——生答。(预设:一是你发现了花是给别人看的,所以我发出了会心的笑、和蔼的笑,二是我为自己的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而自豪地笑、快乐地笑。)

  (2)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理解“耐人寻味”,生活中有这样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吗?联系生活举例说明。)

  师:是啊!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才是生活的真切境界。真正爱花的人不是把花养在屋子里孤芳自赏,而是要让更多人欣赏它。这就像诗人说的,“我付出了一缕春风。收获的却是整个”——(春天)

  3.小结:其实,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民族风情,不同的风景也许就蕴含着不一样的特色。(你们从搜集到的异国美景图中了解到什么样的异国风情了呢?指名说说)

  五、借“书库”,拓展延伸。

  1.师推荐阅读异域风情丛书(要想了更多的异国风情,就去找找“异域风情丛书”吧)

  “异域风情丛书”是一套集历史、文化、地理于一体的旅游知识丛书。每一集以国家、地区或城市名称为书名,详尽介绍了当地的风光名胜、历史背景、文化渊源,内容新颖独特,信息丰富完整,文笔生动流畅,图文并茂。

  2.师推荐阅读《留德十年》

  当一样风景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传统、一种风情,它就会变成一种永恒的美丽,永远定格在你的心中。

  课文最后,作者说“我做了一个花的梦,一个思乡的梦”。这梦里会有什么呢?今天学习之后,大家不妨去找找季羡林先生的作品,(出示《留德十年》)《留德十年》记载了作者在德国十年来的点滴,读了这部作品之后,你就能够明白,他的梦境里究竟有什么。

  3.学生推荐阅读并说明推荐理由。(鼓励学生推荐关于异域风情的书籍)

  结束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季羡林先生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了解了德国(奇丽的风景)和(奇特的风情),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民族精神,学会了通过观察加想象去写景体现一个地方的民风民俗。其实,这篇的构篇很独特,作者巧妙地把自己的情感变化贯穿于全文,想去探究吗?好,我们下节课再继续探究。下课!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检测本单元重点字词,理解运用字词。

  重难点

  注重学生字词句的训练

  乐学善思办法

  通过小组间的比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

  师:本单元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中学完了,这节课我们上一节字词检测课。(板书课题)

  二、交流检测

  1.组内检测: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由组长组织进行识字检测,记录识字情况。

  2.组长汇报:请组长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识字情况(学生汇报)

  三、反馈识字

  1.词语检测:刚才小组长的识字情况进行了检测。可是,老师想亲自考考大家,看看这些词语你是否读准确。

  2.轮读词语:我们按座位轮读词语。

  3.赛读词语: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个小组读得又快又准。

  4.理解词语:

  5.生字检测:为了检查大家读得是否准确,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赛读,看哪个小组能获胜。

  6.交流识字方法:通过赛读可以看出同学们把这些生字记得很准确,我

  们来看:(1)容易读错的字(2)多音字指导(3)谁能向大家介绍比的识字方法。

  四、指导书写

  学习汉字,不仅要会认会写,还应会用,这才是学习汉字的最终目的,本单元的生字新词你会用了吗?

  五、合作检测

  同学们,下面我们就来比比看谁能准确的掌握本单元的生字生词并能灵活运用。(发合作检测卷)

  1.独立答题

  2.组内订正

  3.组长汇报

  4.反馈指导

  六、盘点收获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的内容,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既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先学后教

  1.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2.课件出示“我会读”,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二、合作交流,整体感知

  1.配乐、配图朗读,整体感知。

  2.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3.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披文入情,品读体验

  1.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2.讨论:

  a.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

  b.槐米有什么用处?

  c.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

  读读相关的课文。

  3.出示重点段落并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槐乡的孩子,( )就和槐树结成了伴。槐乡的孩子( )槐树,( )海边的娃娃( )大海,山上的孩子( )石头。

  勤劳的槐乡的孩子是不会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 )来的。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体会槐乡孩子的勤劳懂事。板书:勤劳懂事

  4.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描述后读句子,交流感受,体会槐乡孩子的吃苦耐劳。(出示重点段落美读: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知了(指导学生读出天气的炎热);槐乡的孩子不怕热……就已经爬到小山了。)使学生感受到:天气这么热,可孩子们却不怕热,上山采摘槐米。可见他们能够吃苦耐劳。板书:吃苦耐劳

  指名读,评价,再读。

  5.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体会采摘槐米的快乐。(出示重点句、段来理解:1、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2、一簇簇槐米落下来了……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板书:以苦为乐

  6.学习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槐乡孩子们的快乐。师出示课件,练习用“槐乡孩子的篮子里满载着________________,满载着________________满载着________________”说话。

  7.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

  四、总结拓展

  1. 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出示课件:配背景音乐欣赏诗歌《一片槐树叶》,愉悦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

  2.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五、作业超市:

  1.你平时进行了哪些劳动(或活动),它们给你带来了什么收获和快乐?

  2.回顾自己在学校或家里参加某项劳动的经过再把它写下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到事情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录音机。

  3、教学挂图。

  4、学生准备:图画纸,彩色笔。

  教学时间:

  1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由“风”字引入课题。

  1、唱有关“风”的歌曲。

  2、说跟“风”有关的诗句。

  3、听听风的声音,说说这是怎样的风?你还感受过什么样的风?

  4谈话:风能听得见,也能感受得到,那么它能画出来吗?板书“画”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15课《画风》。

  二、识记生字,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陈丹、赵小艺、宋涛”三个人名,指名认读。

  ①带拼音读。

  ②去掉拼音读。

  ③认读单字(开火车认读,并给“涛”和“艺”扩词)

  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和这三个小朋友有关。

  2、自由读课文,遇到一认识的字画出来,多读几遍。

  3、出示:“旗杆、显得更美了、风车呼呼地转”三个词指名领读。

  4、出示其它生字,指名领读。

  5、自由读课文。

  6、指名分段读课文,评议。

  7、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说。

  师:它们到底是怎样画风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拿出笔画出相关的语句。

  8、默读课文,指名回答。

  三、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空。

  1、出示陈丹、赵小艺、宋涛的画,请说说画的内容,再读读相应的自然段。指导读好。

  咱们读了课文,欣赏了画,还给画配上了句子,想不想换个方式读课文。

  2、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展示朗读。

  4、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谁愿意当哪个角色就当哪个角色)

  5、喜欢课文中的`三个孩子吗?为什么?

  四、自由画风,拓展思维。

  1、谈话:咱们想画风吗?你想怎样画风?

  指名说。

  2、小组合作画风。(要求先讨论好画什么)

  3、派代表展示自己小组的作品,并说说画的内容?

  五、指导写字。

  谈话:读了课文,画了风,想不想练习一下写字呢?

  1、范写:艺、丝

  2、认读,组

  词,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写这两个上下结构的字要注意些什么呢?

  4、看看还有哪些上下结构的字,应注意什么?

  5、练习写字。

  六、总结全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努力写得入体。

  2、读读每组词语,了解普通话里轻声有区别词义的作用。

  3、选词填空,辨别一些意思相近的词。

  4、给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一、钢笔描红

  这次钢笔描红的一段话选自课文《秦兵马俑》。我们先来读一读,从“惟妙惟肖的模拟”、“生动地再现”、“形象地展示”中,充分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非凡创造力,字里行间流溢着赞颂、自豪之情。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这些钢笔字的特点,细细揣摩一下运笔方法。同学们要从每个字的整体去观察,不要看一笔描一笔,要一气呵成。

  二、了解普通话里轻声有区别词义的作用

  同学们,我们来读一读每组的词语,想想他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吗?原来,我们发现普通话中的轻声还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呢!说一说,他们有什么不同的意思。让我们再读一读,想一想。

  三、辨析词义

  读一读每个句子,再进行尝试性填写。你填的合适吗?

  关于对于为了由于自从经过

  (1)(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我一连看了好几遍。

  (2)(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李时珍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3)(对于)这个问题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

  (4)(为了)弥补身体条件的不足,邓亚萍常在双脚上绑上沙袋练习打球。

  (5)陆地上的煤、石油等矿藏,(由于)长期开采,已经越来越少。

  (6)我(自从)参加了体育锻炼,身体强壮多了。

  (练一练)为了由于关于对于自从经过

  写好字()每个学生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但()种种原因,()这个问题,学校过去一直没能引起足够重视。这学期,()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学校组织开展了写字“大比拼”活动。()开展活动以来,同学们写字的积极性十分高涨。()同学们近一学期的努力,大家写字的水平明显得到了提高。

  同学们,我们还可以用这些词造句呢!试试看。

  四、[标点符号]

  读一读书中的一段话,试着给它点上标点。

  去年暑假,爸爸带我游览了黄山。黄山上的怪石千姿百态,有趣极了。其中比较奇特的有“猴子观海”、“仙人踩高跷”、“梦笔生花”、“金鸡叫天门”……远远望去,真是惟妙惟肖。回来后,我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黄山怪石》。每想到,这篇作文竟在《小学生作文》上发表了。我高兴极了!

  (练一练)

  最近我读了海洋的秘密学到不少知识对被人们称为蓝色宝库的海洋发生了浓厚兴趣要是有人问我你长大了当什么我就会自豪地告诉他我要当一名潜水员投身大海的怀抱里探索海洋的秘密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熟记12个成语。

  2、读背一段选自《三字经》的话。

  3、口语交际:畅想未来

  4、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一、熟记12个成语

  它的要求是:熟记,大概了解成语的意思,能适当运用。

  1、把握成语之间的联系苏教版教材中每个练习有12个成语,表达着相同或相近的主题,这就给同学们很好的学习切入口。如:高朋满座宾客盈门一见如故一见倾心情投意合心心相印相见恨晚交浅言深形影不离难舍难分情同骨肉十指连心在学习时,我们先来读一读,再想一想这12个成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先从从整体上感知这12个成语都是表达朋友多、情谊深的,而且每一组的两个成语意思相近。接着,们再逐一了解成语大意。

  二、读读《三字经》

  《三字经》是古时候一部流传很广、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从内容上看,它提倡尊敬、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中,又用较长篇幅告诉了自三皇五帝到宋代的史事,还讲了许多我国历史上发奋求学、终至成才的`名人故事,内容广博,非常丰富。特别是它采用三言韵语的形式,读起来琅琅上口,不信,试试看。

  昔仲尼师项橐

  古圣贤尚勤学

  披蒲编削竹简

  彼无书且知勉

  ——摘自《三字经》

  三、口语交际

  畅想未来

  (老师想对你们说:)只要我们有梦想,我们就能实现

  假如没有想象,爱迪生就不会发明电灯,我们可能夜间还生活在黑暗里;假如没有想象,就不会有汽车、轮船、飞机……假如没有想象,又怎能会有宇航员一次次登上月球。……

  有了想象,才有了大家熟悉的孙悟空、阿童木、匹诺曹……有了想象,才有了我们爱看的《海底两万里》、《神秘岛》、《鲁滨逊漂流记》、《小灵通漫游未来》……

  想象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展望未来,我们的世界会是什么样?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把你的梦想,对未来的憧憬,在无限的空间,天马行空,创造出一个个神奇的人,一件件离奇的事,一个个奇幻的景,一件件奇妙的物……

  四、毛笔字

  本次毛笔临写的“司”、“氧”都是右上半包围结构的字。“司”的“—和口”要往左放,右上、右中、右下要多留白,以求整个字的重心平稳。“氧”字着重练好横折斜钩这一笔:露锋起笔,顺势向右上作横画,渐轻,在折处稍提后向右下作顿,再转势向下,作背弯后回峰向上轻快挑出。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一、设计思路

  1、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要让儿童的情感伴随着学习活动,这有一个过程,其间包含着儿童的心理进程,首先需要启动。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做“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那它就平静不下来。新课启始,教师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过一阵“微风”,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先来猜两个谜语“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展示各种美丽的荷花图,配上优美的音乐。)有个小朋友在看过荷花后,也跟我们一样被荷花的美丽给迷住了,陶醉了,还写下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荷花》。而后请学生初读课文。

  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2、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联。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儿童只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没有形象的感受,就没有情感。因而,教师在引导儿童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也听到,整个心灵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形状、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瞧,这就是小作者看到的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放眼望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绿叶,透过荷叶的缝隙,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当中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欲放;有的还未绽开,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啊,小鱼儿在荷叶下快活地游着,蜻蜓在荷花上快乐地舞蹈。这是多么生动的一幅荷花图啊!同学们,你们听了老师说的话有什么感想呢?课文第二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与插图最为照应,我就采用“直奔重点段”的方法,以“课文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的学习。

  3、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

  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是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意愿,及至整个心灵。因此在精读读出语感神韵时,要引导学生更深地理解语言,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然而,这虽是儿童情感的一种不自禁的情感流向,但还是需要外力作用的。这就是:①借助比较区别;②借助想象展开;③借助语言媒介。通过这些,学生的情感会向深层发展,并产生移情活动。

  课文第三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____,有的`____,还有的_____。小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

  2.指图引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话。

  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这幅画怎么会活起来的?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4、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活起来了,他们会不容自遏地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感染。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是,因为要求表情朗读,这就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调、语速、语气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是热爱的或者是憎恨的,喜悦的或是悲伤的,同情的或是厌恶的,留恋的或者是憧憬的情感。因此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

  因此,在课文第二、三段的教学中,我都设计了美读环节。特别是第二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图文对照,学生定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和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谜语激趣,课件激情,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

  2、学生畅谈感受。

  3、小作者看到的荷花是怎样的呢?课件展示,教师用语言进行描述。

  (三)细读第二段

  1、课文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段,想想这段有几句话,你最喜欢读哪几句,为什么?

  (2)反馈,估计学生会出现两种情况。

  ①后三句:为什么喜欢?让学生在课件上找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对应的荷花。引导学生把这三句话的意思说出来:有的刚开,有的全开了,有的将要开。并将它与课文原句在读中比较,在比较中读,想象荷花的美。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把它读得很美很美呢?”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指名读、评读。

  ②第二句:为什么喜欢?并进一步讨论写荷花为什么先写荷叶?感情朗读写荷叶的句子。

  2、男、女生分读写荷花荷叶的句子。

  3、指导背诵第二段。

  (四)学习第三段

  1、过渡:荷花的形态引人入胜,值得观赏,荷花的美姿更有迷人的魅力。

  2、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具体内容见设计思路)

  3、指图引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话,讨论。

  4、白荷花的美姿的确是太有魅力了,作者被眼前这池荷花深深地陶醉了,让我们也用陶醉的语气来美美地读读这一段。

  (五)略读第一段

  (六)配乐朗读一至三段,再次感受荷花的美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2-18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04-06

小学语文《假如》教案03-30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2-16

小学语文汉字教案03-03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06-15

小学语文翠鸟教案07-06

小学语文母鸡教案07-11

小学语文《翠鸟》教案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