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夏》

时间:2023-02-05 11:10:18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夏》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夏》15篇

语文教案:《夏》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

  教具准备:三用机、小黑板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

  2、了解作者: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他是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治家。

  3、检查字词预习: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贮满(zhù):储存、积存

  澹澹(dàn):水波荡漾的样子

  芊芊(qiānqiān):草木茂盛

  磅礴(páng)(bó):气势盛大

  黛色(dài):青黑色

  匍匐(pú)(fú):爬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指导

  2、感知课文

  (1)文章第一段强调出夏天怎样的特点?从结构上看有何作用?

  {紧张、热烈、急促总括全文对下文有提领作用}

  (2)文章第二、三、四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的感受的?

  (夏天的自然景色、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

  (3)最后一段紧承上文的写景来抒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从结构上看有何作用?

  (热爱、情有独钟收束全文、点明中心)

  三、研读课文,探究学习:

  1、探究写法:

  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体三段展示了夏天怎样的特点?

  (1)第二段描写夏季自然景象,既有实写又有虚写,既诉诸视觉又诉诸听觉和嗅觉,运用比喻和拟人细腻描写,展示出夏天蓬勃的生命力。

  (2)第三段先以春天和秋天作对比,衬出夏的金,并指出象征:“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这段描写显出夏天旺盛的生命力。

  (3)第四段写夏天紧张的旋律,主要通过农民劳作的景象来展示:一写劳作辛苦,二写紧张忙碌,烘托出夏天紧张的旋律。

  课文末段的抒情有何特点?

  用春秋和夏对比,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2、品味语言,巩固前面所学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1)“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具有视觉效果,应合开篇第一句话,以突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为具象了。

  (2)“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

  (3)“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

  (4)“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5)“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写两种作物用了两个形象的动作,像描写人一样,很有趣味。

  (6)“这时她们……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

  四、课堂练习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请你发挥想像,写几笔“夏之色”、“冬之色”。

  此题意在品味语言,又学以致用,训练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对这个学段的学生来说,或许仿句难了点,不必要求太高,只要句式大致相同就可以了。

  这两个描写春和秋的句子,概括性强,又生动形象。它们句式相同,字数也差不多,语句错落有致,琅琅上口。

  仿句可以丰富多样,如:

  夏之色为火的红,如太阳,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生命。

  夏之色为浓的绿,如树叶,如劲草,展示着美丽的青春。

  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

  五、课堂小结

  本文围绕三个方面来写夏天,突出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的喜爱之情。

  六、作业:

  收集描写夏季的诗词

  板书设计:夏感

  梁衡

  总括紧张、热烈、急促(提领)

  夏之景蓬勃的生命力(修辞、感官)

  写景夏之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对比)

  夏之旋律劳作辛苦、紧张忙碌(烘托)

  抒情大声赞美(对比、欲扬先抑)

  七、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夏》2

  全班同学齐呼口号:我阅读,我快乐,我成长。

  一、导课

  二、授新课

  第一板块:眼脑机能训练(课件展示)

  1、集中注意力训练 小游戏:“大家来找茬”

  2、做眼保健操 (学生主持)强调:科学坐姿(头正、肩平、腰直、足安)

  第二板块:复习阅读技巧、方法

  1、速读三忌:忌指读、忌摆头、忌复视、要默读

  2、固定程序阅读的七步程序

  一题目、二作者、三出处、四基本内容、五重要事实、六写作特点与争议之处、七新思想与读后启示。(学生按行依次快速回答)

  3、写景抒情散文方法大盘点:

  (1)理清条理层次

  (2)赏析语言,词,句(修辞)

  (3)体会感情

  (4)积累素材

  第三板块:高效阅读训练

  阅读检测,解读文本。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同学们,继续保持科学坐姿,深呼吸两次。预备、开始!(计时)文章字数666字,计算阅读速度 字/分

  读后谈初读感受。(学生各抒己见)

  出示检测题:1、2、3、4(课件展示)

  注:第4个问题先回忆“高效阅读中分析语言特色”的.技巧。(学生回答)

  三、拓展延伸:

  仿写

  四、总结:

  春游芳草地,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夏赏荷花池。四时之景不同,而美亦无穷也。我们生活中也并不缺少美,希望我们每位同学都能拥有一双慧眼,去发现美,去大胆的表现美,请以“美,就在我们身边”为题写一篇文章。

  全班同学再次齐呼口号:我阅读,我快乐,我成长。下课。

语文教案:《夏》3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强化诵读,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看画面,你是否想到了一首诗?这首诗中描绘的正式盛夏的景物。你还学过哪些描绘了夏天景物的诗吗?不是很多。你们喜欢夏天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作家梁衡先生的《夏》,在冬日回忆夏这一的季节,必然会有不同的感受。

  二、预习检查:你会读吗?你会写吗?(默在默写本上)两人上黑板

  三、初读感知:听录音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思考问题:

  1.在作者眼中,夏天有什么特点?(紧张 热烈 急促)

  2.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具体描写夏天的?

  3.(过渡)“一切景语皆情语”,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夏天怎样的感情?

  —— 喜爱、赞美 “ 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四、品读夏天

  (过渡)作家梁衡用多情的笔调、精美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莽莽秦川之夏的艺术画卷。欣赏三幅“夏之景”。

  1.第二段描绘了夏天哪些景物,分别从哪些感官角度描写的?表现了夏天怎样的特点

  2.品读第2段,划出文中你认为表现夏的特点最精彩的句子,试从词语使用(动词或形容词)、提示:修辞手法角度品味佳句的方法。

  赏析步骤①指出修辞类型

  ②分解 a.该修辞的总作用 b.赏析描写对象的特点

  c.作者表达的感情(深层含义)

  示例:我喜欢“好象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 ”,因为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由春到夏的酝酿过程。“沸腾”一词让人体会到夏天的热烈。

  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示范品读课文,圈画出相关词句,在空白处写写你喜欢的理由。

  过渡:很多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下面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相信在思维的碰撞中我们能擦出更多智慧的火花。

  ①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草生长的繁茂。表现了夏天蓬勃的生命力。

  ②“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

  比喻,直观的表现了林带的颜色由浅变深的过程突出了林木生长的繁茂,表现了夏天蓬勃的生命力。

  ③“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象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赏析修辞、“烘烤”能否改为“照射”)

  修辞:比喻,把“麦浪扑打汽车”比喻成“海浪涌舰船”,形象地写出麦子的多,气势雄壮,体现了“春天的灵秀之气在夏天已酿成了磅礴之势”

  烘烤:突出夏天太阳照射下温度高的特点。而“照射”是指光线射在物体上,不能表现出夏日的特点。

  扑打、涌:描写了田野里麦浪翻滚的动态特征,突出了麦子的多而旺盛。

  ④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多感官角度赏析)

  “金色”从视觉角度写,“热风浮动”从触觉角度写,“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从嗅觉角度写,这句话从多种感觉角度传达出夏的成熟和热烈,充满了对夏的赞美之情。

  五、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学会了找出文章中心句品读文章的方法,学习了鉴赏语句的一般方法。让我们在朗读中再次感受夏之热烈。

  六、布置作业:

  仿写第二段,描写冬天之景,注意抓住有代表性的景物。300字左右。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赏析的方法。今天我们继续用学过的方法学习第三段夏天的色彩。

  二、“夏之色”整体感知:

  1.春、秋、夏三季的特点是什么?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写作的?

  2.夏天时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文中扣住了哪些有代表性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哪些动词来表现农作物蓬勃的生命力的?

  三、赏析有表现力的语句

  1、“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

  “挑”让读者感觉到嫩壮棉苗的力量;“举” 字让读者感到了高粱玉米摇头晃脑的欢悦;“匍匐”让读者感受到瓜秧爬行延伸的样子。三个动词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农作物旺盛的生命力。

  2、“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品析: 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句中“不是……而是………”以及“细滋慢长”“蓬蓬勃发”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夏天作物生长的蓬勃有力,能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四、朗读品味

  朗读的最终目标——情感,而要读出情感,需要注意重读和节奏等。

  1、解决重读,给出了三个含修饰语的句子:

  A、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B、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

  C、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

  方法:让学生自由读,找出句子中的重读词语。

  总结规律——突出景物特点的修饰语一般需要重读。

  2、其次是节奏,练习朗读情感递进的句子,同样给出三个句子:

  A、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

  B、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C、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方法:①自由读,找出需要连读的地方,学生在反复练习之后,能找出每句最后的部分连读可以读出句子应有的力量和“火热”的情感。

  总结规律——连读有时可突出情感。 快 慢……

  听读录音(找出相似的词语和句子进行重读及节奏的朗读训练:划出重音和节奏的快慢,

  过渡:中央电视台的赵忠祥老师说:“朗读时,要避免浮在表面上念字儿,还必须运用丰富的内心现象,也就是作品中所描绘的各种人物形象就在你面前,作品中所描绘景色也展现在你面前,作品中所描绘的情节发展也如同你亲身经历。”

  五、感悟夏天的旋律

  (过渡)从同学们的品读中,我们对夏的景致有了更深切的体悟。那么,是谁点染了夏的色彩,是谁拨响了夏的旋律?对,是人(劳动者)

  下面请同学自由朗读第4段,思考:

  1.夏天的人们处于怎样的状态?(人忙)你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如:“绷紧”、“快割,快割”、“快打,快打”、

  请一位同学来读,读出紧张、急促的旋律。

  连用四个“快”,突出了农活的繁忙和农民劳动的紧张。

  2.作者写夏,为什么还要写夏天的人?

  ——夏天,虽然人们浸在苦涩的汗水里,但那是在创造生命的价值。

  3.让我们带着这种赞美之情齐读文章的最后一句话。

  (1)如何理解“黄金的夏季”?(屏幕出示问题)

  (明确:金黄:指色彩。 黄金:既有金黄的色彩,还有金子般沉甸甸的分量和价值,突出夏的重要性)

  (2)请同学们从第三段中找出直接表明夏的价值的句子。(或作者赞美夏天的原因)

  明确: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是啊,夏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季节,它承接着春的希望,蕴含着秋的成熟。如果没有了夏日的劳动,春的希望便会落空,秋的喜悦也会成为镜花水月,只有有了夏日的苦涩汗水,才能迎来秋的硕果。这正是夏的价值所在。

  所以,作者大声赞美这个金色的世界,生命的旺季,就是在歌颂劳动,赞美劳动者,这就是作者对夏季的感情,夏季的感受。

  (全班读最后一句话。 重读“却”、“赞美”、“黄金”)

  下面再让我们一起用饱满的热情、集体朗诵《夏》的最后一段。(齐读)

  4.创意朗读

  学习了如何朗读,下面我们就来展示自己精美并富有创意的朗读吧!

  师:同学们的朗读声情并茂、精彩纷呈,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火热和生命的激情。

  六、学以致用

  梁衡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今天就让我们来填补这个遗憾吧。梁衡眼中的夏是紧张、热烈、急促的,我们同学们眼中也一定有自己独特的夏天。

  (投影:请以“夏天是 的。”开头,自选画面,写出自己对夏天的独特感受。)

  示例:

  1.夏天是喧闹的。青蛙的歌声一朵一朵开在宁静的夏夜,和着浮动的稻花香,在乡村的田野上升腾。

  2.夏天是圣洁的。亭亭玉立的荷花,在微风中摇摆着挺拔的身姿,水面泛起点点涟漪,日光浮在水面上,如梦如幻,如诗如画,令人如痴如醉。

  七、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抓住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描绘了夏天金黄的大地上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深情赞美。

  八、写作特点:1、修辞:比喻、拟人、2、动词的运用 3、 各种感官的运用

  九、布置作业: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请你发挥想像,写几笔“夏之色”、“冬之色”。

  七、教师寄语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同学们也正是金子般的年龄,愿你们在这人生的黄金季节,激情飞扬,英姿勃发,和着这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去抒写辉煌的明天!奏出你生命的华章!

语文教案:《夏》4

  学习目标:

  1.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能舒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思路,体会作者对夏天的感情;

  3.学习本文准确把握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4.反复诵读,仔细品味,能就文中的精美语句写出自己的赏析。

  学习过程:

  一、导入课文:

  出示有关“夏”的诗文。如王维的《苦行》、白居易的《观刈麦》,请同学描述诗人眼中的“夏”。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诗人对夏只有怨气,没有赞赏。那么在当代作家梁衡的眼中,“夏”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梁衡的《夏》。

  二、初读感知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这篇课文,边读边想,能否根据文章描述的内容及文中作者的感情,给本文重新拟定一个标题。可以采用“___________的夏”或“夏是________________的”词句形式,

  (学生齐读课文,读后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交流讨论。)

  三、细读赏析

  这篇文章在语言、内容、结构方面有着许多美点值得我们细细地品味。思考以下问题:

  1.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用得传神,哪个句子富有表现力?用笔圈画起来,并作评点。

  2.你认为全文在结构和内容上有哪些精妙之处?在品味的过程中,希望同学们能针对课文的内容、结构、语言等提出疑问。(采用合作学习)

  3.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完成以下任务:一读,读准字音(画出难读的字);二读,读准节奏;三读,捕捉画面;四读,读出氛围和感情;五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四、课后作业

  1.思考:文章最后说:“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为什么?

  2.用网络、图书馆自主查寻收集有关描写“夏”的诗词或文章,通过比较,更多地了解夏天,以及人们对夏天的不同看法。

  3、每个季节在孩子的眼里自有它的迷人 之处,请学生说说自己心中对夏的独特体验。(如夏夜美景,夏季充满乐趣的活动……)

  写作训练:

  ①指导学生从多方面观察景物,多侧面感知景物特点。

  ②指导学生注意把握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景物的特点。

  ③选取特定的景点(或学生自选喜爱的景物)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花一定的时间进行细致的观察。

  ④回顾本单元几篇写景美文在写法上的成功之处,作为自己习作的借鉴。

  ⑤强调:为写活景物,人的感情、人的活动也很重要,这些可以增添画面的活力。

  ⑥学生写作后,教师指导修改作文。

  ⑦小组交流习作,互相点评,并推荐到全班交流。

  口语交际

  ①自荐演说的内容,范围可扩大(如竞选文娱委员、生活委员、体育委员……甚至值日组长),让学生有话可说。

  ②讲故事不同于背书,应对语言进行加工,使之口语化,并努力在讲述中倾注感情,做到以情动人。

  ③教给学生说服人、打动人的说话技巧,提醒应注意的问题,列举几个说话成功的实例,让学生有“章”可循,举一反三。

  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采用竞赛的形式,以敦促学生充分准备,倾力投入活动。

  ⑤补充说话题:

  a、班里如有同学因学习差、家境困难而准备辍学,你打算如何说服他(她),使其安心学习。

  b、班里有同学沉湎于网络游戏,经常偷偷进入网吧打游戏,甚至夜不归宿,你准备如何说服他,使他能告别网络游戏,专心学习

语文教案:《夏》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

  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对于季节,我们有着太多各自的感触,现在大家仿照小黑板的句式进行表述。我们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句式:仿句:我爱春天,爱她的万物复苏,爱她的草长莺飞。我爱 ,爱她的 ,爱她的 。

  (要求:从春夏秋冬中任选一季进行表述。)(生思并且作答同时统计爱这季节的人数)好,大家对季节的喜爱各有缘由。然而爱夏的却寥寥无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梁衡他爱的夏天,看看他到底爱她的什么,那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他的《夏感》,去领略夏天的独特之美。(板书课题)

  2、了解作者: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 他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治家。

  3、检查字词预习: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贮满(zhù ):储存、积存

  澹澹(dàn ) :水波荡漾的样子

  芊芊(qiān qiān ):草木茂盛

  磅礴(páng )(bó) :气势盛大

  黛色(dài ):青黑色

  匍匐(pú )(fú):爬行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真朗读,注意字词,句读,情感。(全班齐读)

  朗读本文要大声,要有“磅礴之势”,倾吐“升腾”之气,表达出“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的情调、语调,读出梁衡散文语言的刚性气质、男性风格。

  2.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的感受?

  夏天的自然景色 、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

  三.研读课文

  1、你认为文章哪一段最优美?请简述理由。

  从修辞和感观两个方面赏析第二自然段

  配乐朗读优美段落(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配乐朗读让学生感受句式的特点:短小体现节奏快

  2、找出课文中你认为精彩的三至五个比喻句和拟人句[1] ,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此题意在品味语言,巩固前面所学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先看比喻句: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具有视觉效果,应合开篇第一句话,以突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为具象了。

  “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

  “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

  再看拟人句:

  “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是作者的想像,生动形象。

  “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写两种作物用了两个形象的动作,像描写人一样,很有趣味。

  “这时她们……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

  3、文章最后写道:“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思考:那么据你所知,有关夏天的古诗句有哪些?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代杨万里《小池》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代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西江月》

  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草木尽焦卷,川泽皆竭涸。轻觉衣重,密树苦阴薄。

  ――王维《苦行》

  四、品味语言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请你发挥想像,写几笔“夏之色”、“冬之色”。

  此题意在品味语言,又学以致用,训练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对这个学段的学生来说,或许仿句难了点,不必要求太高,只要句式大致相同就可以了。

  这两个描写春和秋的句子,概括性强,又生动形象。它们句式相同,字数也差不多,语句错落有致,琅琅上口。

  仿句可以丰富多样,如:

  夏之色为火的红,如太阳,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生命。

  夏之色为浓的绿,如树叶,如劲草,展示着美丽的青春。

  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

  五、课堂小结

  本文围绕三个方面来写夏天突出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描绘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深情赞美了辛勤劳作的农民。

  六、作业:

  1、收集描写夏季的诗词

  2、修改你的片断并书写好在班级学习园地展示你的才华和书法

  七、板书设计:

  夏之景:

  景美 修辞:比喻、拟人

  感观:由视觉、听觉到嗅觉。

  夏之色: 金黄(收获已有而希望之未尽)

  夏 感 紧张、热烈、急促

  梁 衡 人美 夏之律:紧张、急促(人勤快)

  赞美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教材的开放性表现在教材要和生活实践相结合,要课内外结合,要学用结合。作为教师要突破教材对学生教育的禁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应该做教材的主人。

  在教学《夏感》这篇文章时我不拘泥于教参的理解,自己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解,深入挖掘教材主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因此,在备课上我下了一翻工夫,总算是有了一些个人的思考与创造。这篇文章备课时,我参考了许多资料,但总觉得教材处理起来不能完整、系统,体现一个梯度并有一个高潮。于是,自己钻研教材深入思考,形成了自己的感悟。这篇文章以赞美夏天为主题,赞美夏天的什么?有两点是明确的,即:夏天的旺盛的生命力以及夏天启发人的积极奋进的精神。但夏天的那种“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意义不是更有意义吗?于是,我以“感受、感悟、感情”为线索组织教学,分析感悟时,深入引导学生理解主题。

  一堂课不可能尽善尽美,我觉得,要能够有一得,就值得分析品味,并积累经验。当然,不足之处更应该深刻反思。这堂课的教学,我觉得最失败的是,课堂预设过多,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太少,以至于有“请君入瓮”之嫌,因此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课堂生成自然有限,以后的教学还应该多考虑这个方面。

  【1】这个教学环节的目的是为了初步教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品味语言.所以这种提法显得太狭隘,应改为“下面老师把2-4段的内容交给大家,每个人选择几个你喜欢的句子,从炼字、修辞、句式等角度来品味。先理解,然后依照自己的理解读出声来。等下,咱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的理解和朗读入味。”

  【2】在第三个大的教学环节中还应该设置第4个环节:感悟本文的主题。

语文教案:《夏》6

  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春天和夏天的基本特征,找出身边象征春天和夏天的事物。

  2.初步知道春、夏的节气和适宜开展的活动。

  重点: 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认识春天和夏天的基本特征;然后带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自去寻找春天和夏天的足迹;再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春天和夏天、自己找到的春天和夏天;并让学生进行游戏活动,在活动中感受春天和夏天。最后说一说夏天和春天有什么不同?夏天适宜开展哪些运动?还可以组织“辨别四季”活动。

  难点: 如何让学生通过游戏、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物来辨别和认识春天和夏天,知道春天和夏天的主要特征。

  课时: 3 课时

  流程:

  (一)导入

  以一首“春天在哪里”的儿歌引人本活动。听完歌曲后可引导学生说一说:歌中唱的是什么季节?歌中所唱的春天到底在哪里?

  (二)活动的组织.

  1.找一找。这一部分,教师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的足迹,让学生感受春天,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春天。

  2.说一说。通过对图片和大自然的观察,学生有了对春天的感性认识。这里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说一说自己发现的春天在哪里?有哪些事物的特征能代表春天?然后由小组选。代表在班里进行交流。

  3.玩一玩。引导学生回忆:春天里都有哪些喜欢玩的游戏?让学生介绍自己喜爱的'健康的游戏及规则,师生共同进行筛选,再组织学生去户外进行游戏、比赛,以提高学生对活动的兴趣。

  4.想一想。你生活的地方春天是从几月到几月?使学生初步知道不同的地方春天到来的时间不同。

  5.找一找。教师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夏天的足迹,让学生感受夏天,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夏天。通过对图片和大自然的观察,学一上有了对夏天的感性认识。这里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说一说自己发现的夏天在哪里?有哪些事物的特征能代表夏天?然后由小组选代表在班里进行交流*

  6小调查。使学生初步了解春与夏的节气有哪些。

  7.说一说。夏天和春天有什么不同?夏天适宜开展哪些运动?还可以组织“辨别四季”活动,让学生在四个季节的图片中,找出春天和夏天的图片,并进行说明。

  (三)活动参考资料

  拥抱春天

  春,是四季的脚步,是四季的灵魂。

  在寒冷的冬天过后,

  春姑娘悄悄地从远处走来了,

  但万物还是知道,

  尽管她走得那样轻快。

  大地飞快地起了床,

  穿好了绿衣裳,

  柳树梳齐了她那长长的辫子,

  桃花画好了她的红妆,

  准备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春,是花开的季节。

  迎春花纷纷张开了笑脸,

  映山红抹红了脸,

  樱花妹妹也扎好了她的小辫,

  “脸上笑盈盈的。”

  春,是万物苏醒的季节。

  青蛙哥哥从土里钻出来了,

  准备帮农民伯伯捉虫子。

  大雁姐姐从南方飞回来了,

  好像在说:“我又回来了!”

  矿小草弟弟作了伸懒腰,

  好像在说:“起床了,我该穿新衣服了!”

  春,还是我有孩子的季节。

  春天里。

  我们可以快快乐乐地放风筝,

  去春游,

  高高兴兴去野餐!

  春天是关丽的,

  春天是令人向往的*

  春天是这样令人渴望,

  那就让我们好好地拥抱春天吧!

  板书:

  春与夏

  春天和夏天的基本特征

  春、夏的节气和适宜开展的活动

语文教案:《夏》7

  教学目标:

  1、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感受美的熏陶。同时积累课文中的优美的语句。

  2、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七月是什么季节?(夏季)那么夏季留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热)热到什么程度?当这么热的夏天来临时,同学们有想过要避暑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骑马上天山去避暑好不好?

  2、齐读课题

  二、新授

  课文主要内容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思考;

  A、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你是从哪些词中看出来的?

  B、课文依次写了哪些景点?

  2、汇报

  A、游览的先后顺序, “进入天山”“再往里走”“再往里走”。

  B、课文依次写了天山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野花、千里牧场。

  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自主学习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处景点,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语段、词句,标出来,读一读,和同桌交流交流,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们。

  汇报 雪峰(高、大、白) 蓝天衬着高耸的雪峰,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在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的暗花。

  1、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这里用了一个比喻句,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把云影比作银灰色的暗花,把雪峰比作白缎子。)这里说明了什么?(说明了雪山极白,连云影映在上面都显得发灰。)

  3、雪山还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词中感受到的?(高耸)

  4、这样美的雪峰,你们喜欢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你对它的喜爱之情吧!

  5、指名读,齐读。 溪流(急、清、活) 那融化的雪水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练。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击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而每到水势缓慢处,却有鱼儿在跳跃。这个时候,饮马溪边,坐在马鞍上,便可以俯视那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五彩斑斓的水石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 流,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限生机。

  6、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7、溪流有哪些特点?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 (“飞泻”写出了雪水的气势磅礴,第一个比喻句写出了雪水动人的姿色,多像细长的'闪闪发光的银链。)

  8、对于这么美丽,有活力的溪流,你们喜欢吗?那么我们在读的时候要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赞美的语气),谁来读一读?

  原始森林(密、绿、幽静) 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骑马穿行林中,马蹄溅起的水声,增添了密林的幽静。在这林海深处,只能偶然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

  9、密密、重重叠叠、斑斑点点,叠词,读起来很有韵味,也突出了原始森林茂密的特点。

  10、“蜿蜒无尽”说明原始森林连绵不断,辽阔。

  11、这里又说密林幽静,为什么又写到鸟鸣?这样不是矛盾吗?(不矛盾,以动写静)

  12、“照”与“漏”这里不用“照”,而用“漏”,在这样的密林中,阳光只能漏下,作者精确的用词,把天山的特有风光逼真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13、齐读。

  野花(多、艳、高) 在轻轻荡漾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织锦那样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你在马上用不着离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最心爱的鲜花。

  虽然这时天山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里的无边繁花呢?

  1、三个比喻句、一个排比句说明了野花的多和艳。

  2、“浮、矫健、精神”写出了花之多,人就像置身花的海洋之中。“只要一伸手”说明野花很高。

  3、反问句。把野花比作春天的花园,对天山野花的高度赞美。

  4、指导读。

  千里牧场(奇丽、辽阔、风平浪静) 一片奇丽的千里牧场展现在你的眼前。墨绿的原始森林和鲜艳的野花,给这辽阔的千里牧场镶上了双重富丽的花边。牧场上长着一色青翠的酥油草,清清的溪水齐着两岸的草丛缓缓流淌。草原是这样无边的平展,就像风平浪静的海洋。

  1、奇丽、辽阔、风平浪静

  2、原始森林和野花都只能做花边,说明牧场辽阔。

  3、读。

  对天山的赞美

  1、当你们见到如此美的天山时,你想用什么词来赞美它?而作者又是怎么赞美它的? 这就是天山之夏,这就是人间天堂。

  2、指导读,用赞美的语气读。

  三、结束

  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运用了比喻、排比、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写了天山雪峰、溪流、森林、鲜花、牧场,如人间天堂一般,那么你们还想不想再欣赏一遍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关于天山的歌曲《天堂》。

  板书设计:

  天山之夏

  溪流:急、清、活 进入天山

  雪峰:高、大、白 游览的先后顺序 再往里走

  原始森林:密、绿、幽静

  野花:多、高、艳 再往里走

  千里牧场:奇丽、辽阔、风平浪静

语文教案:《夏》8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2、欣赏散文优美,精辟,诗化的语言,品味文中写夏的好词,好句。

  [学习重点]

  1、品味语言,领会,学习文中的精彩语句。

  2、收集、积累描绘夏季景物的诗句、美文。

  [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在文中蕴含的对夏天的喜爱之情,对辛勤劳作的农民的深情赞美。

  [学习方法]

  通过朗读说“理解”,选读说“积累”,寻找说“发现”。品评文章的语言,让学生自主阅读,畅谈自己最喜欢的课文内容从而提高阅读水平。

  [学习过程]

  一、导课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像春的妩媚,夏的妖娆,秋的丰盈,冬的萧条,韵味各异,但我们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多见的是对春、秋季节的歌颂,对夏季更多却是埋怨和斥责,那么,当代作家梁衡又是怎样看待“夏”的呢,下面我们一块来学习欣赏梁衡的《夏》,板书课题。

  二、学

  学生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课文后,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注释

  了解作家外,补充如下:

  梁衡:山西霍县人,有散文三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三卷)《数理化通俗演义》两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2、找出文中的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解决。

  3、读了课文,你对夏的印象如何?请描述一下:

  三、测:

  1、加点字注音。

  芊芊 黛色 主宰 磅礴 澹澹 匍匐

  2、解词:

  闲情逸致 春华秋实 芊芊 磅礴

  四、议:精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精读,在读的同时,在脑海里想像画面,朗读时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

  (板书:诵读 想象文中画面读出节奏,感情)

  2、从哪些方面的.描述中感受到夏的什么特点?

  板书: 景美 人勤 赞

  紧张 热烈 急促 美

  五、悟:

  这篇文章在语言、内容、结构方面有着许多美点值得我们细细地品味。思考两个问题。

  (1)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用得传神,老师帮你举两例。

  A、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无不”能否换成“都”?

  B、轻飞慢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烦”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儿?

  C、林带上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凝成”能否换成“形成”为什么?

  D、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像海浪涌着一艘舰船。

  (能否换成“照射”、“托”)

  (2)针对语言、内容、结构等方面,提出疑问,因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更重要。(思考中最好动笔写写)

  (3)我当小老师替同学解答疑难。

  六、拓展

  1、用一句话(或一段话)谈谈学习这篇课文的感受和体会。

  2、说说你自己心中的夏。

  七、小结:

  本文抓住夏天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描绘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逢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深情赞美了辛勤劳作的农民。同学们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大家也正是金子般的年龄,在人生的黄金季节,激情飞扬,英姿勃发,和着这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去创造未来。

  八、板书

  夏

  (梁衡)

  景美 人勤

  喜爱赞美

  紧张 热烈 急促

语文教案:《夏》9

  一 、导入新课。

  朗诵诗句,同学们判断是描写哪个季节的诗句:

  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冬: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夏: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同学们,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像春的妩媚,夏的妖娆,秋的丰盈,冬的.纯洁,韵味各异。你们喜欢四季的哪个季节呢?

  喜欢春天的同学举手我看看?夏天呢?秋天?冬天?

  不论你喜欢哪个季节,今天,老师和大家携手共同走进梁衡的夏季,体悟当代作家梁衡的《夏》让我们感到的夏的紧张、热烈和急促。那是一个流金的岁月,那是一个火热的季节——夏。 (板书课题《夏》)

  二、检查预习,积累基础知识。

  1、全体同学朗诵课文。

  要求:注意读准字音,声音洪亮,读出感情。

  2、检查预习:正音及文学常识。

  (1)芊芊细草 轻飞曼舞 春日溶溶,秋波澹澹 闲情逸致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2)梁衡简介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体味作者思想感情。

  1、作者对“夏”充满怎样的思想感情?(要求:在文中找出依据)(板书)

  明确:喜欢和赞美。“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2、作者用什么样的结构安排全文的?

  明确:总分总的结构。

  (全班回答,师生共同梳理。)先总概括了夏天的特点,总领下文;下文再紧扣“热烈、紧张、急促”三个特点来写;最后再总交代了不歌颂春花秋月,而赞美夏天的其中原因,直抒胸臆。

语文教案:《夏》10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

  2、 学习由上至下、由外至内的描写方法。

  3、 背诵课文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

  难点: 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什么地方?今天老师就带领全班同学去新疆旅游,去看看那里的天山之夏。(板书课题、幻灯片播放地图)

  2、字词检测 (不过旅游需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先学好字词,明确旅游路线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欣赏那里的美景) 峭壁 飞泻 白莲 荡漾 俯视 矫健 新疆 戈壁滩 溅起 漏下 五彩斑斓 五彩缤纷

  3、文章结构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从那些字可以看出来?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

  2、 学习由上至下、由外至内的描写方法。

  3、 背诵课文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 难点: 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什么地方?今天老师就带领全班同学去新疆旅游,去看看那里的天山之夏。(板书课题、幻灯片播放地图)

  2、字词检测 (不过旅游需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先学好字词,明确旅游路线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欣赏那里的美景) 峭壁 飞泻 白莲 荡漾 俯视 矫健 新疆 戈壁滩 溅起 漏下 五彩斑斓 五彩缤纷

  3、文章结构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从那些字可以看出来?

  (移步换景:进入天山-再往里走-再往里走)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完课文,天山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谈谈你的感受。(幽静、繁花似锦、五彩缤纷…)

  2、文章抓住了天山什么特点来写的?(“静”美)

  3、图片欣赏,了解新疆,了解天山(老师想请一个小导游来为我们做一个简单的讲解,从图片让我们整体感受一下天山独特的韵味,谁愿意试一试?)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定有同学迫不及待想去了,那我们就出发吧。来到新疆,可正是七月,到处都是戈壁滩,炎暑逼人。那我们就一起骑马上天山避暑吧。

  (一)进入天山

  进入天山,你看到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

  景物:雪峰、溪流

  特点:雪峰(高、大、白)

  溪流(急、清、活)(男女分别读雪峰和溪流的.句子)

  写法: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小结:由上至下,写了天山的雪峰高、大、白的特点和溪流急、清、活的特点。突出了天山寂静的特点。

  (二)再往里走

  不要背着迷人的寂静的雪山溪流牵绊了我们的脚步,我们继续前进,再往里走,相信里面还有更加美的景色在等着我们。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写了原始森林什么特点?突出了天山的什么特点?(视觉)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密、绿、)(听觉)马蹄溅起的水声;远处的几声鸟鸣(幽)

  小结:以动衬静,写了天山原始森林密、绿、幽的特点,突出了天山密林的幽静。

  (三)再往里走

  1、山脚像秋天似的凉爽,再往里走就到了春天了。真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为什么到了这里就像是春天了?你喜欢这片花海吗?(齐读第四自然段)像….像….像….写出了野花多、高、艳的特点。谁能模仿这个句子写一段话?“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所以作者不禁要赞美“虽然这时天山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里的无边繁花呢”(改成陈述句:虽然这时天山并不是春天,但是没有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里的无边繁花。)反问句,加强语气,更能表达了作者对野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小结:连用三个比喻构成一组排比句写出了野花高、艳、多的特点。

  2、走出这片原始森林,穿过着花的海洋,我们到了这奇丽的千里牧场。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千里牧场的?突出了它什么特点?(由外至内,辽阔、风平浪静)小结:由外至内,写了这像织锦一样的花海和这无边的牧场就像风平浪静的海洋。骑着马我们轻轻的走,静静的感受天山的“静”美,静静的徜徉在这美妙的人间天堂,这就是天山之夏。思考这句话的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总结全文,表达了作者对天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四、课堂小结

  谈谈这次天山之旅你有什么收获?

  1、看到了天山的美景

  2、学习了写作方法描写顺序(由上至下、由外至内等)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问等)

  3、积累了很多优美的词句。

  五、拓展训练

  练笔:选择一处你熟悉的地方,试着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完成一篇小习作。推荐:文章节选碧野的《七月的天山》,课后有时间请同学读一读整篇文章。

  板书设计

  天山之夏

  进入天山

  雪峰(高、大、白)

  溪流(急、清、活)

  人间天堂

  移步换景

  再往里走

  原始森林(密、绿、幽)

  “静”美 再往里走

  野花 (高、艳、多)

  牧场(辽阔、风平浪静)

语文教案:《夏》11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夏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中形象的描绘,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3.培养热爱劳动的感情及审美能力、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夏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文中形象的描绘,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有关夏季风景的画面。

  让学生说一说对夏季的感受,导入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夏的特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中形象的描绘,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3.培养热爱劳动的感情及审美、鉴赏能力。

  三、作者简介。(多媒体出示)

  梁衡:1946年出生,山西霍县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

  指名朗读。

  四、检查预习。

  1.读准字词的音。

  2.解释词语。

  五、初读感知。

  1.听读课文,思考问题。

  ①作者的眼中,夏天有何特点?

  ②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致的?

  ③文中突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哪一自然段中表现的?

  2.讨论交流。

  3.初步理解最后一自然段。

  六、研讨赏析。

  重点研讨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从夏天的蓬勃生命力、夏天的色彩、夏天的紧张旋律来感受夏天的景美、人勤。

  1.让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2.师生讨论交流,在读书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七、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在读书中感受到了夏季景色的热烈、奔放以及农民们的辛劳,夏季确实是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是个值得赞美的季节。

  八、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最喜爱的夏天的景象。

  九、布置作业。

  1.仿照句式,结合课文或发挥想象,写一写“夏之色”和“冬之色”。

  例: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期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2.收集有关夏的诗句及散文。

  附:板书设计。

  自然景色

  13 夏感 金黄色彩 景美 人勤

  紧张旋律

语文教案:《夏》1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理解、积累“黛色磅礴主宰匍匐芊芊澹澹春华秋实闲情逸致”等词语;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理解文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进入作者为我们营造的紧张、热烈、急促的夏天世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对夏的钟爱以及流露出的对夏、对劳动者、对活力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的品味,感受字里行间对夏、对劳动者的赞美,并能表达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从对夏的赞美,延伸到对活力、和生命的赞美,体会作者对自然、生活、生命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开放地吸纳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及意料之外的体验,鼓励即兴创造,超越预定的目标要求,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实现教与学的互动,达成共识,在教学生成中共同发展。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有效的学习者,并促使教学达到深刻理解的目的。只有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学习的课堂,才是有效的;只有获得师生双方情感认同的课堂,才是有效的;也只有师生双方都在情境中获得了情感体验的课堂,才是有效的。

  三、教材分析

  《夏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的课文,本文描写夏季的景象,表现夏季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全文共五段:第一段概述夏季总体特点,中间三段从夏季的自然景象、夏天的色彩、夏季农民劳作的景象,三个方面具体描述夏季的自然风光和夏季里农民劳作的景象,最后一段表达作者对夏季的热爱和赞美。全文五段各有写作的重点,像一组画,从不同方面描绘了夏的景象,层次井然,思路清晰。

  此文被编排在七年级上册,除了阅读的难度和深度适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之外,应该更适合刚从小学毕业,而又将面对中考,乃至命运转折时期的学生。文章的中心着眼于“承前启后、生命交替”和“黄金的”两处,因此把教学主题定位为“生命之夏”--初中的学生正进入了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时期,他们身上既有童年的天真,又有走向成年的辉煌,这不正是一个生命的“夏季”吗?

  与前面两个以“人生”为主题的单元不同,文章所在的第三单元是一个以季节题材串联起来的主题单元。前者侧重于人生的信条、志趣、哲理,而本单元的课文则侧重于从景与物中感悟生活和生命的真谛。如果说前者是直接感悟的话,那么这个单元的文章则是间接感悟。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单元教学最终还应该落实到怡情悦性上。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能够借助工具书疏通文章,扫除阅读障碍,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同时,刚接触初中的文章,阅读的兴趣较高,课堂上的表现比较积极,思维也很活跃。这也有利于课堂中形成互动参与的气氛。

  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个阶段的学生的思维和思考是有待于引导和指点的。对于文本的感悟,仅停留在直接感受上,对于文化、生命的意识和认识正在逐渐形成中。学生的认知遵循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情感体验也经历着从无到有、由零散到集中的过程。

  然而随着年级段的升高,供学生阅读训练的文章的信息量在逐渐增加,难度值也相应提高,因此应该继续培养他们感知、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阅读、思考、感悟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火热的夏天已与我们挥手告别,但我们对她的感受一定还记忆犹新吧。我很想知道你们喜不喜欢夏天,对夏天有着怎样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那么,当代作家梁衡对于夏天抱有怎样的情感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梁衡先生的文章--《夏感》,让我们一起来体味作者的情感。(大屏幕显示课题及作者)

  (二)、走近作者

  梁衡,山西霍县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有散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步曲》(三卷)《数理化通俗演义》(两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三)、扫清文字障碍

  给加点字注音,解释词语

  黛色(dài):青黑色。磅礴(pángbó):气势盛大。

  主宰(zǎi):统治。匍匐(púfú):爬行。

  芊芊(qiān):草木茂盛。澹澹(dàn):荡漾的样子。

  春华(huá)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闲情逸致:闲适的情致。

  (四)、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2、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句。(大屏幕显示如下,要求学生大声的朗读三遍,一次比一次的声音大)

  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3、老师提问:历来文人不喜欢赞美的夏季,作者为什么说是“黄金”的季节?是不是在印刷的时候印错了?应该是“金黄”而不是“黄金”?

  (预设:学生可能认为是印错了,也可能有学生说没有印错,到底是不是印错了,或者作者为什么认为是黄金的季节,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课文,一同感受作者笔下的夏季吧)

  4、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根据以下问题在文中划出相关句子:

  (1)、文中哪些地方表明夏天已经来临了?

  (2)、夏天带给作者的突出感觉是怎样的?

  5、组织学生课堂交流,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确:(大屏幕显示如下)

  (1)、表明夏天来临的景象:蝉儿、麦浪、热风………

  (2)、夏天带给作者的突出感觉:

  ①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②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

  (五)、主旨探究

  1、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大屏幕显示如下)

  齐读:“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2、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分别就两个问题展开交流讨论,每组选一名同学作记录,整理归纳本组的讨论结果。(大屏幕显示如下)

  思考:

  (1)、为什么说夏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代表着“紧张的旋律”?(提示:结合其他段落进行分析)

  (2)、我为什么要赞美这样“苦涩”而又“紧张”的夏天呢?

  (3)、以“因为这是一个____的夏”的句式,说说作者赞美夏季的原因。

  3、交流各自的讨论结果,教师归纳各组讨论结果并作必要的引导。(大屏幕显示如下)

  (1)、因为夏天意味着农民要在田野里进行辛勤紧张的劳作,没有休闲的时间。

  (2)、作者赞美夏天其实表现了对劳动的歌颂,对辛勤劳作的农民的赞美。

  (3)、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夏天,

  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夏天,

  这是一个色彩金黄的夏天,

  这是一个气势磅礴的夏天,

  这是一个紧张劳作的夏天。

  教师追问:文中那些语句体现了农民劳作的辛勤与紧张?

  明确:辛勤:弯着腰、流着汗、早起晚睡、半夜醒来

  紧张:绷紧、快割、快打、又得、赶快去

  (4)、学生齐读第四小节,再次感受农民的辛苦和忙碌

  提问:

  ①通过学习你们现在还认为是把“金黄”印成“黄金”了吗?

  ②作者为什么把夏天看得和黄金一样的珍贵呢?

  (学生自由发言,通过引导让学生从旺盛的生命力、承前启后、生命交替和勤劳的品质这几个方面思考。)(大屏显示如下)

  (黄金般)旺盛的生命力

  黄金之夏(黄金般)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生命之夏

  (黄金般)勤劳的品质

  (六)、语句赏析

  学生在明确作者赞美夏天的意图后,顺势引导他们通过赏析和朗读语句,体味作者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夏天的赞美之情。(大屏幕显示如下)

  源于对劳动的热爱,对农民的赞美,作者对夏天景色的描写也就充满了。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请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它好在哪里。

  示例

  好句: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品析:句中“泛泡、冒气、沸腾、密密的厚发、淡淡绿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暮春到初夏、盛夏的过程,新奇形象又朴素自然。

  (说明:1、对于一些特别精彩的或有鲜明语言特色的句子或句群要鼓励学生反复朗读,读出味道,读出感情。例如:“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这一句朗读的时候要通过先改动句式再对前后两句的表达效果加以比较引导学生体会到该句蕴涵了农民的急切的心情,读出急切的感觉来,在个别朗读之后可再进行集体朗读。这样可以加深印象,加深体会。

  2、要鼓励学生多找出一些自己认为好的句子来,可不必严格按照示例作品析,怎么想就怎么说。对于学生的发言以鼓励为主,明显的错误加以纠正,但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敢于发言且言之有理的给以肯定和鼓励;对于发言精彩的学生,则要加以表扬并带动学生鼓掌,这既是对学生的激励也是对课堂气氛的激活。)

  (七)、课外延伸

  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对夏季的鉴赏和思考延伸至课外。(大屏幕显示如下)

  作者说: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那么依你之见,夏之色又意味着什么呢?请你仿照例句谈谈自己的看法。

  夏之色为,如,如。

  冬之色为,如,如。

  提示:

  1、冷和热分别是绿和赤带给人的感觉,而绿和赤又分别是春和秋的颜色;

  2、碧波和夕阳体现了绿和赤的颜色,但两者四季都有;

  3、嫩竹与红叶同样分别体现绿和赤的颜色,但两者又分别是和秋天所特有的;

  4、两句话的最后部分都体现的是季节颜色带给人的感悟。

  示例:

  夏之色为火的红,如太阳,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生命。

  夏之色为浓的绿,如树叶,如劲草,展示着美丽的青春。

  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

  (八)、课堂总小结

  人生之秋的收获来源于夏的不断耕耘,人生之秋的丰硕源于夏的不断积累、耕耘。愿你经过夏的积淀能够获得一个沉甸甸的秋。

  (九)、布置作业

  趁热打铁,组织学生拿出纸和笔写下自己对本堂课所学内容的感受。(大屏幕显示如下)

  在领略了夏天的风采,倾听了作者的赞美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谈一谈。

  我的感言:

  (十)欣赏课文朗读和画面

  播放老师的配乐朗读并配有相应的画面,让学生再次体会文章的美。

  板书设计

  紧张夏之景喜爱夏天

  夏

  热烈夏之色赞美夏天

  感

  急促夏之律更赞美辛勤劳作的农民

  六、本课的亮点与教师个人的教学专长

  亮点:本文描写了夏季的景象,表现出夏季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开放地吸纳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及意料之外的体验,鼓励即兴创造,超越预定的目标要求,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实现教与学的互动,达成共识,在教学生成中共同发展。

  教学专长:在从教二十多年里,我总是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适应新的课程改革,让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教学中不断反思自己的过失,及时和学生沟通,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爱心、耐心是我走向成功的秘诀。

语文教案:《夏》13

  一、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对夏天的热爱和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2、了解文章由总写到分写(具体描绘)的思路。

  3、掌握本文语言的独特魅力,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

  二、教学重点

  体会前两首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想象丰富、构思精巧、语言凝练等特点。

  四、授课方法

  自主预习阅读感知讨论归纳练习巩固。

  五、学法指导

  了解诗歌的一般常识。

  六、教学过程

  【亮标明学】

  齐读本课学习目标。

  【预习导学】

  【合作互学】

  (一)理清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意思。

  第1小节,总写。

  第2—3小节,写夏天的;第4小节写夏天的。

  第5小节,表达。

  (二)深入探讨课文。

  1、请你说说,从作家的描绘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夏天?

  比如:我从那“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看到一个热烈的夏天,植物蓬勃生长。

  2、文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请你说说,作者用夏天作物生长与春天里的作物生长情况比较目的何在?又用“春日融融,秋波澹澹”与“苦涩的汗水”进行对比有何作用?

  3、第4段中“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一句里连用四个“快”字,在表达上是否重复?请作简要分析。

  4、农民在夏季收割时非常辛苦,要早起晚睡,可他们半夜醒来为什么要去“听听窗纸,看看窗外”?

  【释疑助学】

  1、高骈的《山亭夏日》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2、本文的作者仅仅是赞美夏天吗?

  (三)总结全文

  1、文章抓住了夏天热烈、紧张、急促的特点,描绘了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他对夏天的和对辛勤劳作的农民的,也体现了他对的向往。

  2、文章善于抓住写景,善于运用、的方法使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

  教学反思

  教学《夏》这一课的时候,我由高骈的《山亭夏日》导入后,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夏的感情态度,找出直接表达这一感情的语句;找出直接揭示夏的特征的语句。学生在诵读后,探讨这两个问题,很快就抓住了文章的感情基调和描写对象的对征,收到了提纲挈领之效。

  在研读第二节时,我让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节划出描写的景物,并区分哪些是夏季的景物,哪些不是夏季的景物,是哪个季节的景物,说说为什么写另一个季节的景物。学生很快抓住了用对比描写手法突出夏季热烈的写法,很轻松的化解难点。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再读课文,圈出能体现热烈气氛的动词,难度小,而且能进一步熟悉文本。然后,挑选自己特别喜欢的语句反复诵读,试从修辞、人的感觉角度、用词等角度体会文句的准确生动,学生兴趣盎然,既轻松,又有实效。有不少学生的发言很新颖,如有学生说以前读的.比喻都是把某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这个比喻却用水由冷到沸腾的过程来比喻由春到夏的过程,非常贴切,而且“沸腾”还突出了夏“热烈”的特征,这正是这一节的主要意思。说得多好!

  在教学第三节时,我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生命交替”。通过仔细赏析第五、第六两句话,通过抓住“麦子刚刚割过”体会“收获之已有”;通过品读写棉苗、高粱、玉米和瓜秧的句子,和“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理解“生命交替的旺季”,避免抽象的讲解。

  另外,我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意引导学生理解“黄金季节”中的“黄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的“冲刺”,体会“炎热”与“热烈”的区别,培养学生的语感,学习体会词语的语境意义的解题技巧,既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又适应考试的要求。

语文教案:《夏》14

  【学习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学习重点】

  品味文章的语言魅力。

  【学习难点】

  感受作品的理趣与情趣。

  【知识链接】

  走近作者: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步曲》(三卷)《数理化通俗演义》(两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匍匐( )( )澹澹( )芊芊( )

  磅礴( )( )黛色( )贮满( )

  2、解释下列词语。

  (1)芊芊:

  (2)主宰:

  (3)春华秋实

  (4)闲情逸致:

  3、选词填空。

  (1)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 )的旋律。

  A。急切B。激烈C。急促D。急忙

  (2)火红的太阳( )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

  A。照B。晒C。沐浴D。烘烤

  (3)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 ),在天地间升腾。

  A。走动B。滚动C。劳动D。飘动

  4、细读这样的优美句子:“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句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发挥想像再仿写一两句吗?

  5、梁衡散文以思想性、议论性见长,其散文语言多叙述和议论,但本文有点特别,以描写居多。许多描写细致生动,富有韵致,如第二段描写乡野景物,诉诸人的各种感官,以形象性见长。请问:“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这是第二段末尾的句子,应该怎样朗读?“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合作探究】

  6、作者梁衡笔下的夏具有哪些特点?

  7、举例说明,作者是如何抓住夏天景物特征来描写夏天的?

  8、文章如何采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夏天的特点的?

  9、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精读精练】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 )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 )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 )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10、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一组词语,恰当的是( )

  A。垂直顶着悄然生长B。长着结着默默前行

  C。挑着举着匍匐前进D。舞着摇着欢乐行进

  11、理解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秋的终点:

  ②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可是:

  12、结合语境,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的。

  13、第二段结句中“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一句,与第一段中哪一句相照应?

  14、这两段文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主题阅读】

  (一)阅读下面诗句,回答问题。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5、阅读上面这首诗,说说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遍地黄金

  ①人蜷缩在湿漉漉的雨季,整个儿像一颗受潮的糖,沮丧而又无奈。

  ②前日忽然放晴,心,也就跟着晴了。从南窗望去,那边楼缝的坡地上一如往年,绽出一抹黄色。还刚刚惊蛰呢,油菜花这么快就开了?中午儿子放学回家,进门就说,路边的菜花约好了似的,一夜工夫全黄了!下午乘车去市郊,果见满畈满坡一片片明艳的黄,一种生命的喜悦油然灌注全身。

  ③几乎已成条件反射,人一见到油菜花,忧郁的心境就豁亮了。油菜花,我从小年年见,但着意关注它,是在病重以后。四年前腿骨发生病变,每周需去武汉两次,接受希望渺茫的康复治疗。也是雨季,天色像心境一样阴晦,人默坐车上,打不起丁点精神,对人生已失去信心,甚至对生命也没有更多的留恋。

  就是这个时候,对车窗外成片成片的油菜花,我有了不同于以往任何时候的感觉,那种蓬蓬勃勃的美,使我的心情变得轻松许多。它那浓郁的生气无形中感染了我,唤醒了我生命中沉睡的信念,生活是美的,生命是可留恋的呀!从此,每年油菜花开时节,虽是行走艰难,也要拄着拐杖到郊外看看,我才不怕得什么花粉症呢。

  ④要论好看,任何一种单朵的花都会比单朵的油菜花好看得多,单朵的油菜花细小单调而不起眼,它之所以让我有了生命的感动,是因为这些花是以集团军的面貌出现的,显现出一种浩浩荡荡的生机,一种攻城略地的气势,一种汪洋恣肆的活力。油菜花才真正是太阳之光,是光和热的象征。

  ⑤多少个响晴天,我恋恋地望着窗外,对妻子说,陪我去看看那些油菜花吧。去了,在地头一站就是好半天。所有的油菜花,不论高的矮的,壮的瘦的,一律顽强地展示着自己那一份生命的本色。它们的黄,既不是初春的柳芽那种嫩黄,也不是菊花、葵花的那种老黄,那是一种青春的黄,黄得明净,黄得酣畅,黄得秀朴,黄得平净如水,黄得恬柔如笑。

  我偷偷给它取了个名字:女儿黄!灿烂的黄花下面,是绿得发暗的秆和叶,青葱的生命高擎着纯情的黄,托展着一个欣欣向荣的季节的美丽扉页。黄花满眼,清芳扑鼻,看花人沉醉了,恍觉自己也变成了一株充满青春活力的植物。

  ⑥油菜花似乎不怕雨打风吹,它前谢后继地开着,整体花期比一般的花都长些。油菜花开了,再阴晦的日子也不难耐了,那爽心的亮色风雨收不去,望一眼,心田就会洒满阳光,它们其实就是活的香的阳光!更多的时候,我于户内凝望油菜花,在病榻上斜靠着,看书倦了,总喜欢透过窗子看对面楼缝里的那片油菜花,那差不多成了一种生命的需要。

  油菜花谢了,没有画家会为我在窗外画一片女儿黄,但我不会再阴郁,花事一过,就是青阳朗朗的夏季了,阳光里流淌着无尽的菜花黄。我本质上仍是个农夫,春天于我,是希望的季节,更是收获的季节,我收获遍地黄金,那是一年乃至一生受用不尽的黄金!

  16、油菜花“生命的本色”是什么?

  17、第④⑤段中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油菜花?请概括回答。

  18、第⑤段写油菜花的黄,为什么还要写柳芽的黄、菊花的黄、葵花的黄?

  19、概括说明油菜花对“我”生命态度产生的重要影响。

  20、文章主要内容是写油菜花,却以“遍地黄金”为题,说说你的理解。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鸟语

  黄明山

  向晚时分,我陪爱人到公园去散步。

  这是一座新修的穿越城市中心的公园,狭长,半自然,依水筑路,颇具水乡特色。

  突然听到鸟的叫声,清脆而婉转。我一惊,这是我今年也是近年以来听到的最真切的鸟语。如此近距离,不能不让我生出几分感动。

  “是什么鸟?”

  “黄鹂,两个黄鹂鸣翠柳。”爱人脱口而出,喜形于色,完全不像久病后的康复者。显然是鸟语的作用。

  鸟语如歌,一只鸟就是一个歌手,一个大彻大悟的歌手。鸟一生中都在歌唱,不管发生什么,即便在呻吟,也不放弃,直到翅膀化作泥土。

  有鸟语引路,我的面前打开了一片记忆的天空。

  最有乡土情结的要算俗称叫天子的云雀,也叫云燕。光名字就很光彩,很动感。灵如雀,形似燕,飞入云,叫满天。初夏时节,小麦抽穗,劳作后稍事休息的牛儿正摇着尾巴,悠闲地吃着农民从麦田里扯起的燕麦或从沟垄边割来的青草,这时就有云雀从草丛中“嗖”地射出,像鸣镝,直冲云霄。

  随着吱嘎吱嘎的叫声满天荡漾,大地上全是仰望的目光。许是云雀知道人们在看它,又怕因为速度太快看走了神,先是辽辽远远地叫,然后一动不动地定格在那儿,像依附着什么,只把一双翅膀扇动。云雀的叫声里,溢满了小麦灌浆的醇香。

  唧唧喳喳的麻雀,语言简短得像方言。麻雀小,尽往有粮食的地方钻,成群结伙,吵闹声不绝于耳。麻雀的叫声与赶秧雀的姑娘的歌声交织在一起,成为稻草人的音乐天地,也是原野的一大景观。

  鸟语给我们幻想,让我们迷惑。鸟语的情感,鸟语的色彩,使我们始终无法穷尽其奥妙。

  对鸟语的模拟,大概是艺术家们激发创作灵感的一条通幽的曲径。刘天华是一个用手指抵达鸟语的高人。他创作的二胡曲《空山鸟语》是解读鸟语的一次尝试。两根弦,流淌出山与鸟的和谐之源,天籁之音。在鸟语的招引下,我们感受着乐曲音色的听辨和情绪布陈的风景。空山之空,乃是充盈万物的无穷之大。置身于鸟语的梦幻中,一切都变得纯粹、优雅、安宁。

  我到过武汉东湖边的鸟语林。那可真正称得上是鸟语天空。那些悦耳动听的鸟语无疑是世界上最美的音乐。鸟语斑斓,直让人顺利地完成了从听觉到视觉的过渡。你看,那么多鸟的花冠,鸟的`羽毛,鸟的翅膀与它们个性迥异的叫声相得益彰,成为大自然天造的杰作。以鸣禽为亮色,组成了一个偌大规模的歌剧院。

  丹顶鹤、绿孔雀、白鹳、红腹锦鸡、金雕、乌雕,还有来自异国的金刚鹦鹉、黑天鹅、火烈鸟……全都云集于巨大的鸟类活动网之下,又不舍其飞翔的自由。我十分欣赏鸟语林的设计宗旨:既求鸟类生态环境,又求造园艺术精美。走进鸟语林,你不能不萌生与鸟们交流的意想与欲望。

  众多的鸟语,就像润物的细雨,构成了一套因地制宜的启蒙教材。鹧鸪喊雨,喜鹊报喜,布谷催耕,雁过留声……鸟语的涉及面和包容量之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人间四季,天下六合,鸟语,原来是会歌唱、会飞翔的星辰。

  或许生态是一个矛盾体。正是一些矛盾的自然消长,才构成了万物生灵的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讲,留住鸟声,让鸟语滋润或者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又成了我们别无选择的一种责任。

  我们行走着,月亮出来了,爱人说:“现在鸟的叫声好像多起来了。”

  月华如水,鸟语沐之。

  21、下面这段话中加点的“射出”如果改为“飞出”好不好?为什么?

  初夏时节,小麦抽穗,劳作后稍事休息的牛儿正摇着尾巴,悠闲地吃着农民从麦田里扯起的燕麦或从沟垄边割来的青草,这时就有云雀从草丛中“嗖”地射出,像鸣镝,直冲云霄。

  22、文章语言优美,丰富,请仔细品味下面句子,作点赏析。

  云雀的叫声里,溢满了小麦灌浆的醇香。

  23、“有鸟语引路,我的面前打开了一片记忆的天空。”在这片记忆的天空中,作者主要写了哪三件事?

  24、仿写句子。

  鸟语如歌,一只鸟就是一个歌手,一个大彻大悟的歌手。

  鸟语。

  2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6、阅读下列链接材料,结合上文,谈谈你的一点感悟。

  【相关链接】

  材料一: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诗经·小雅·伐木》

  材料二:1962年,蕾切尔卡逊在其醒世之作《寂静的春天》中指出,人类滥用化学农药、毫无节制地破坏自然环境,必将危及地球其他生物乃至人类的生存,最终会导致“鸟儿不再歌唱,鱼儿不再跳跃于水中”的毫无生机的寂静的春天。

  ——选自周娜等《鸟类——农林业的绿色使者》

  材料三:1986年5月,23岁的徐秀娟大学毕业后,怀着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事业的梦想,只身来到刚起步不久的盐城珍禽自然保护区,承担起丹项鹤的繁殖与驯化工作。1987年9月16日,为了寻找前一天迷失的天鹅,她消失在滔滔的流水中……

  ——选自《大自然·黄海湿地》

  【能力提升】

  27、作者说历代文人极少写夏季,事实上是有一些的,同学们想想写夏的诗句有哪些,举出连续的两句?

  28、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国家正在大力提倡“阳光体育”活动。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主动参与到这一活动中去。

  A、请你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为这次活动拟两条宣传标语。

  ①xx

  ②xx

  B、假如你是体育委员,请为你们班拟一个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方案。

语文教案:《夏》15

  教学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作者观察、描述景物的特点。

  第一课时(总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走过了秋天、冬天和春天,我们该来经历火热的夏季了。大家心中的夏天是怎样的呢,谁能说说呢?

  (学生七嘴八舌)

  在诗人、作家笔下,夏并不是一个受到青睐的季节。他们笔下的夏是“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干燥炎热的风”,“凶恶的嘶叫着”,“人像快干的鱼”,“大地在高热度中发抖”(引自茅盾、老舍、高尔基、罗曼·罗兰诸人作品)——一种作为艺术的内容中苦闷压抑象征的夏感;或者是“日常睡起无情思”(杨万里),“手倦抛书午梦长”(蔡确)——一种轻松闲适中透出无可奈何的夏感。

  可是,当代作家梁衡却敢于履新涉奇,从人所寡言处言之,高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夏季,令人由衷叹服。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夏》确实能够得上是当代散文中一篇难得的精品。(板书夏梁衡)

  二、研读课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作者梁衡笔下的夏具有哪些特点?(紧张、热烈、急促)

  ②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热爱、赞美)

  2.细读课文,深入思考:

  ①比较:

  A.春夏景物比较:明确夏天的景物特征。

  B.夏天的色彩与春秋天的色彩比较,比较写夏之热烈。

  C.“春日融融、秋波澹澹”与“苦涩的汗水”对比,得出作者写夏天的原因在于歌颂劳动,歌颂劳动人民。

  ②抓住特征描写景物

  A.(例如第二段)描写夏景——选择细草成厚发绿烟成黛色长墙蝉太阳烘烤麦浪翻滚热风浮动等极具季节特征的景物描写

  B.对“旺季”描绘——麦子刚割过棉苗(挑)、高粱、玉米(举)、瓜秧(匍匐)

  C.用“五月人倍忙”体现夏于紧张、急促的旋律用田间挥镰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快打等来具体表现。

  D.抽象事物具体化——色彩冷、赤(抽象)

  用“碧波、嫩竹”具体表现冷用“夕阳、红叶”具体表现赤

  三、作业:

  根据自己的感受,抓住特征,写一段夏景。

  第二课时(总 课时)

  教学目标

  1.体味文章语言特色。

  2.通过比较阅读,体味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全文,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课学习,你有哪一些收获?

  1.运用对比、比较的方法揭示事物特征。

  2.学习到抓住特征写景。

  二、学习文章的语言特色——生动、准确、表现力强。

  1.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对偶)

  2.动词的运用。(结合课后探究练习二)

  3.短句的运用。

  4.叙述、议论、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

  5.照应。

  三、比较阅读:

  正如作者所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有闲情逸致的人”不喜欢夏天“紧张的.旋律”阅读下面这首诗,说说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首唐诗描绘了一幅情调清和的夏日图画,表现诗人悠闲自在的闲适情趣、而课文抒发的是对夏天充满“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赞美,和对那些在夏日里分外繁忙的农人的讴歌,表达作者对这种充满激情的火热生活的向往。

  四、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峻青的《海滨仲夏夜》。要求:1.注意写景方法2.体味作者感情

【语文教案:《夏》】相关文章:

《夏》语文教案05-19

语文教案:《夏》02-05

语文课《夏》教案02-05

语文教案:《夏》(15篇)02-05

七年级上册语文《夏》教案09-03

七年级上册语文《夏感》教案08-23

七年级语文教案《夏感》10-09

七年级语文教案《夏感》03-13

语文的教案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