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8-17 06:52:42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语文教案集锦9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语文教案集锦9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6个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认识“手”部(手字底)

  读懂课外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复述课文。

  能通过观察图画、讲述故事,使学生懂得谦让的道理,培养学生具有对人谦让的美德。

  教学重点:

  读准生字的字音,掌握字形,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

  让学生懂得孔融为什么拿小梨,教育学生学习孔融对人谦让的美德。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口头复述故事的能力。

  教时:

  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会生字的读音,理解字词意思;读懂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谦让的道理。

  教学过程:

  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老师向你们提出的家庭礼仪要求吗?(指名讲讲)(在家要孝敬父母,有好吃的东西要让给长辈)对,这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古时候,有一个人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他的故事的课文。

  板书课题:

  18.孔融让梨(齐读课题)

  问:读了课题,你知道课文主要写谁?(孔融)写他的什么事?(写他让梨的事)。

  指导看图,了解课文大意。

  图中哪个是孔融?他家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小孔融是怎样做的?你怎么知道孔融拿的是小梨?

  学习生字新词。

  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正音:让(rang):读准翘舌音和后鼻韵母。

  岁(sui):读准平舌音。

  拿(na):读准鼻音“n”

  出示词语卡片认读新词。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共有几句话?

  学生回答后老师小结:课文共有五句话,四个带“。”(句号)的句子,1个带“?”(问号)的句子。全文分为两个自然段来写,第1、2句为第1自然段,第3-5句为第2自然段,每个自然段的开头都低两个格写。(认识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通顺)。

  讲读第1自然段:

  第1小组读第1句,学生思考回答: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小主人叫什么名字?从图中哪里看出故事发生在“从前”?(图中人物的衣着是古时候的衣服,他们的头发梳妆也不同于现在,说明时间距离现在很远很远。)

  课文不用“从前”,可以换个什么词?(“古时候”、“很久很久以前”)。

  谁能用“从前”说一句话?

  第2组朗读第2句,思考回答:

  孔融那时有多大?一天他和谁干什么?

  (“四岁”说明孔融那时很小,相当于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比我们现在还小两三岁。)

  把两句话连起来读读。(指名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指导学生看挂图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讲读第2自然段

  孔融和哥哥一块吃梨时,他是怎样做的,课文哪一句告诉我们?(齐读第2自然段第1句)

  看图,问:“拿了”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做“拿”的'动作。孔融拿小梨是别人要他这样做的吗?(不是,是他自愿拿的)。

  这时谁看见了?他的神态怎样?(感到奇怪)。

  孔融在家里是最小的,他先拿梨,可又不拿大的,却拿小的,这时候,爸爸看见了,感到很奇怪,他说了些什么?(指名读第2句)

  指导朗读爸爸说的话(幻灯显示)(范读、齐读、自由读、指名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老师提示:“问”:有不懂的地方向对方提出来。所以句子要用“?”(问号)。

  你从图中哪里看出爸爸是在问孔融?(因为爸爸对着孔融)。

  假如你是孔融,你会怎样回答?(让学生讲讲自己的想法)。

  (9)孔融怎样回答的?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10)孔融和哥哥一块儿吃梨,他为生么吃小梨?从他的法和说话中,可以看出孔融是个怎样的孩子?

  (11)你们现在知道课题中的“让”字是什么意思了吗?(让学生说说)。

  老师归纳:“让”的意思是把好处给别人。课文是指孔融把大梨留给其他人,自己吃小的。这是一种对人谦让的美德。

  (12)把第2自然段的三句话连起来读读。

  (13)指导学生看挂图背诵第2自然段。

  朗读全文。

  问:你们学习孔融让梨的故事后,懂得了什么道理?今后应怎样做?(四人小组讨论后指名说说)。

  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要点:

  复述课文、指导写生字。

  过程:

  复习:背诵课文。

  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一个念旁白,一个当爸爸,一个演哥哥,一个淹孔融)

  复述课文。

  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讲出来,要讲得生动、完整,重点要抓住孔融和哥哥吃梨时,他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自由讲、四人小组讲、指名讲、师生评议)

  指导书写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让:左右结构,左边“讠”(言字旁),右边“上”,合起来就是“让”。

  前:上下结构,上面“丷”(八字部),中间“一”,左下“月”,右下“刂”,合起来就是“前”。

  岁:上下结构,上面“山”(山字部),下面“夕”(“多”的一半)合起来就是“岁”。

  拿:上下结构,上面“人、一、口”,下面“手”(手字底),拿起来就是“拿”。

  问:半包围结构,外面是“门”,里面是“口”,合起来就是“问”。

  老师示范板书,学生在练习本上开字头。

  用以上生字口头组词(开火车讲)。

  学生练习写字(老师巡视)。

  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

  (2)把《孔融让梨》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不露声色、迥然不同”等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抓住人物语言,通过朗读、想象等途径,感受小仲马永不言败、坚持不懈的品质。

  3、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在多向互动对话中启迪思维,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的内容,通过朗读、想象等途径,感受小仲马永不言败、坚持不懈的品质。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独特感受。

  难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运用“引用名言法”, 谈谈自己的独特感受。

  课前谈话:

  这阶段我们积累了不少自强自立的名言,我们来复习一下(课件出示):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出示《茶花女》一书,说说它的作者是谁。)

  出示:1848年,小说《茶花女》问世,使小仲马一举成名。1852年,《茶花女》又被改编成同名话剧,演出获得更大的成功。师:同学们,小仲马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他的成功之路是曲折的,但是他一点也不觉得艰辛,他这样说:“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在读正确、读通顺的基础上,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

  ⑴词语教学

  丝毫不差迥然不同

  大名鼎鼎广为流传

  名不见经传一举成名

  ⑵概括大意

  现在老师增加难度,你能不能用上这些词(大名鼎鼎盛名不露声色坚持创作名不见经传一举成名)说说课文写了小仲马一件什么事?

  小结:同学们真不错,一遍读下来,不但学会了好多词语,还能灵活运用这些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研读文本,感悟“真实”

  小仲马的长篇小说寄出后,以其绝妙的构思和精彩的文笔震撼了一位资深编辑。1848年,小说《茶花女》问世,使小仲马一举成名。

  师:小仲马成名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又是怎样走向成功的?我们一起到2-4自然段中去研究。自由读2-4自然段,想想小仲马在成功路上都遇到什么困难?

  1、面对一张张冷酷无情的退稿笺,小仲马没有沮丧,仍然不露声色地坚持创作。师:指名读,正音“笺”。笺就是信的意思,那么退稿笺就是——

  同学们,这一张张冷酷无情的退稿笺上会写些什么?

  师:第一次稿子寄出去后,他收到了编辑部寄来的退稿笺,小仲马怎么想?又怎么做?

  第二次稿子寄出去后,他又收到了编辑部寄来的退稿笺,他又怎么想?又怎么做?

  一次、两次、十次、二十次,面对一张张冷酷无情的退稿笺,小仲马没有沮丧,他想:,所以他仍然不露声地坚持创作。

  师:这一切文中就用了一个词来表达——不露声色。你来读读。(板书:不露声色)

  师:这一张张冷酷无情的退稿笺像一根根针刺痛了小仲马的心,但是他没有沮丧,仍然不露声色地坚持创作。

  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仲马?(坚持不懈等)

  把我们的体会送入句子中,齐读。

  2、小仲马还不露声色地做了什么事?

  出示:年轻的小仲马不但拒绝以父亲的盛名做自己事业的敲门砖,而且不露声色地给自己取了十几个笔名,以避免那些编辑先生们把他和大名鼎鼎的父亲联系起来。自由读

  师:同学们在读这句话时心中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小仲马为什么要不露声色地给自己取笔名呢?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名不见经传的小仲马为什么不借助父亲的盛名呢?

  师:我们先来看(出示父亲材料)

  大仲马是19世纪法国作家。他写了很多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长篇小说《三个火枪手》《基度山伯爵》等。这些作品广为流传。当时他的父亲就已经是大名鼎鼎了,同学们,如果他写了自己真实的姓名会怎么样?对,就像父亲说的。

  出示:如果你能在寄稿时,随稿给编辑先生们附上一封短信,或者只是一句话,说‘我是大仲马的儿子’,或许情况就会好多了。”师:如果你是小仲马,听了父亲的话会怎样说? 可运用上我们积累的自强自立的名言来

  师:是啊,只要小仲马稍微借助父亲的盛名,就不会到处碰壁了,可是他没有这样做。

  出示:小仲马说:“不,我不想坐在您的肩头上摘苹果,那样摘来的苹果没味道。”

  师:坐在肩头摘苹果本是容易摘啊,他却说无味,那是少了什么呢?

  师:在小仲马心中,没有付出辛勤的劳动得来的果实是无味的。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仲马?

  师:是啊,自强是一种精神,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

  读句子评

  师:当父亲好意劝告小仲马时,小仲马不露声色地给自己取了十几个笔名,以避免那些编辑先生们把他和大名鼎鼎的父亲联系起来。

  当一次又一次的退稿信寄来时,小仲马没有沮丧,仍然不露声色地坚持创作。

  师:这么做只源于一个原因——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

  3、感受真实

  面对一次又一次的退稿,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挫折,面对一次又一次地碰壁,而对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我们的小仲马总是这样不露声色,这样的坚持不懈地写作,他创作的《茶花女》,终于以其绝妙的构思和精彩的文笔震撼了一位资深编辑。这说明在不断的磨练中,小仲马的写作水平提高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当这位资深编辑疑惑地问小仲马:“你为何不在稿子上署上您的真实姓名呢?”小仲马说——出示: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

  小仲马想拥有的是什么?这个真实的高度指什么?(什么得到了别人的认可?我们除了看到他写作上的成就还看到了他的什么?)

  四、练笔升华

  小仲马的故事虽然学完了,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沉思。(出示分层训练点)

  1、或许,在父亲的帮助下,小仲马也可以通往成功之路。学了课文之后,你是赞成小仲马依靠父亲的帮助,还是自己的努力?写下你赞成或反对的理由。

  2、改写课文:如果一开始小仲马借助父亲的盛名,轻而易举的就出名了,结果又会怎样?

  3、面对小仲马的艰难历程,你有什么感言?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说说小仲马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发。

  (要求:自由选择一题,适当用上一些名人名言)

  交流、评议

  五、总结文本通往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但要成功的关键在于你能否像小仲马一样有真才实学,才能达到真实的高度。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即使你成功了,那成功也只能昙花一现,如果你真的拥有真才实学,才会让自己从成功走向成功,让自己的成功之路走得更远。

  六、板书设计真实的高度

  写作的高度不露声色人格的高度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重点: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导学过程:二 次 备 课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圈划文中生字

  2、自由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⒈谈话激趣

  ⑴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门打开课本116页,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⑵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⒈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⒉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⒊合作学习

  (1)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2)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教师引导: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

  (3)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4)全班交流。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推荐的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

  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结果:得了一等奖。(好事)

  5、设疑:

  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奥妙吗?我们下堂课学习。

  四、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⒈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⒉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⒊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进行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第二课时

  一、游戏激趣、复习生字

  ⒈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

  ⒉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二、启发思维、朗读感悟。

  1、提出问题: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

  2、解决问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交流。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1)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为什么要加上“仔细地”看了看,可不可以去掉?

  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

  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爸爸?

  2)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玲玲想了想,她会想什么?

  她为什么要画小花狗?而不是其它东西?

  “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

  3)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动脑筋)

  3、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要求: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

  4、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然后学生进行评

  议:谁读的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

  5、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三、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1、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2、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四、做一做:完成课后练习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地球只有一个!若人类只知索取不知爱护和回报,那么最终将失去家园地球。注重环保,是每个地球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这篇童话正是以一只可爱的小松鼠的行为告诉孩子们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通过小松鼠的心理活动:困惑担忧想出好主意,渗透了植树造林回报自然的观念。行文细腻真切,语气天真可爱,贴近童心,适合朗读感悟,情中悟理。

  结尾部分的两句话描述了美好的愿望:小松林长成了茂密的松林。在此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之翼,感受松树林的美丽,以及小动物们的快乐。

  学习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这个童话。

  3、初步感受回报自然、植树造林的重要,愿意参加植树、认养树木等活动。

  教学重点:

  本课除将识字、写字作为教学重点外,还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复述故事。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朋友和大家一起上课,你们看它是谁呀?(出示松鼠图)来和它打声招呼吧!

  2、你们了解小松鼠吗?谁来说一说?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松鼠和松果的故事。出示课题:松鼠和松果 (谁想读读课题?你读得真开心,看来你已经被它吸引了,大家一齐高兴地读读课题。)

  4、松鼠和松果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大森林去看看吧!(课件播放动画朗读)

  二、初读课文

  1、喜欢这个童话故事吗?想不想把故事讲给大家听?那么自己就认真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圈出生字,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做个记号。(不动笔墨不读书)

  2、反馈:同学们读书的时候可投入了,好多同学还一边读一边做记号呢,通过刚才的读你已经读懂了什么?

  三、学习生字新词。

  1、看来大家都挺喜欢这只小松鼠的,想跟它交朋友吗?余老师昨天跟它说我们班孩子个个聪明活泼,可是小松鼠说我吹牛,所以它想考考大家,你们敢不敢接受挑战?

  2、那我们就请小松鼠出题吧!(出示词语)

  聪明 活泼 忽然 眨眼睛

  如果 总有 以后 主意

  自己赶快读一读、认一认。

  3、小松鼠想招聘几名小老师,谁愿意来试试?(恭喜你成为小老师,你带领大家读一读吧;你很快就可以成为小老师了,再加把油啊。)

  4、现在小松鼠把拼音去掉了,你还会读吗?(开火车或齐读)

  5、淘气的生字宝宝换了衣服离开伙伴到外面玩耍去了,你还能喊喊它们的名字吗?(齐读生字)

  6、这些生字中哪些是你以前认识的?你是怎么认识的?

  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生字,你发现了什么?(活-泼、忽-总-意、聪-总)

  7、现在小松鼠又把这些生字藏到了句子里面,你能认出它们并把它和它的伙伴读出来吗?(出示句子,喜欢读哪句就读哪句,正音。齐读)

  四、读课文

  1、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小松鼠带来的考题一道一道地被我们攻破了,我们又学会了这么多生字词语。下面我们来读读《松鼠和松果》的故事,大家有没有信心?

  2、这篇课文应请几位小朋友读?为什么?

  3、大家一边听,一边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松鼠?(如初读时学生已经反馈就无须重复)

  4、反馈。

  五、学习第一段。

  1、如果你是小松鼠,在这么美丽的森林里,摘吃松果,心里会怎么想?

  2、谁来读第一段,读出小松鼠的高兴劲儿?其他小朋友仔细听,你从哪儿体会到了小松鼠的高兴了?或者哪里需要改进的?

  2、评议、朗读:课文什么地方让你感受到松鼠的高兴?

  (学会了:最近你学会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那你一定了解小松鼠现在的心情,你来读读吧;

  高高兴兴:你现在就是这只小松鼠,请你高高兴兴地走进大森林。还有谁也来到大森林了?

  一个又一个:你为什么把一个又一个读得这么重?小松鼠,你摘到这么多松果一定很兴奋,你来读读这句;还有哪只小松鼠也这么高兴的?

  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

  怎么读才能让人觉得:啊,真香,真可口,真高兴!自己试试吧!

  指名朗读:谁把最香,最可口的松果送给大家?(恩,我已经闻到香味了,谁能让我尝到呢? 你的松果可真是可口啊! 我们一起把这么香,这么可口的松果送给在座的老师吧!)

  3、小松鼠又给大家出了一道题,是什么呢?(用那么 那么说话)

  4、小松鼠看到小朋友们这么聪明活泼,它更高兴了,我们和它一起分享一下吧,齐读第一段。

  五、复习生字

  小松鼠要吃松果才会快快长大,小朋友们要吃智慧果才会越来越聪明,下面我们轻松一下,去智慧果园摘智慧果吧!(学儿歌,摘果子)

  六、指导写字:主、意。

  吃到这么多智慧果,我们浑身又充满了活力,下面我们来写两个生字吧!

  1、给生字找朋友

  2、观察字型:你要提醒大家什么。

  3、描红,临摹。写完一个字,把这个字与范字比较,找到要注意的地方,再写下一个。

  4、练习写字,教师巡视。

  5、展示评议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继续学习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2.激发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重点难点: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白鳍豚的特点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听写生字

  2、口述课文的内容

  二、精读感悟

  本文是从两个方面来介绍白鳍豚的:

  第一至七自然段介绍白鳍豚是哺乳动物而不是鱼;

  第八、九自然段则介绍白鳍豚的进化过程,表明它是原始鲸类的活化石。

  1.第一部分的学习,可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设计表格,来比较分析白鳍豚和鱼类的区别。

  在学生引用相关语句的时候,教师要相机进行说明方法的'指导。本文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作比较。

  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去读,在读中感悟文章的说明方法,体会作者这样进行比较的好处,使大家对白鳍豚有更深的印象。

  2.第二部分的学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白鳍豚演讲团”的活动,让学生把自己当做白鳍豚,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进化过程。在活动中达到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章说明方法的目的。

  3.课文学完后,可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这篇课文的说明方法与《生态金字塔》有什么异同?

  三.朗读记忆,拓展延伸

  1.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白鳍豚在哪些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再把这些句子读给大家听,比赛看谁能把他读的快速记下来。通过这样的形式,将枯燥困难的背诵变得有趣而简单。

  2.教师可出示有关白鳍豚的资料袋,引导学生对白鳍豚的知识进行探索,并激发学生以“白鳍豚的自述”为题写一篇关于白鳍豚自我介绍的短文。

  四.参考资料

  白鳍豚哺乳纲,鲸目,淡水豚科。体长1.5~2.5米,嘴长约30厘米;上下颔共有130多枚圆锥形的同型齿。头圆有短颈,有背鳍。体背面淡蓝灰色,腹面白色,鳍白色。以鱼类为食。栖息在中国长江中下游一带,洞庭湖、鄱阳湖及钱塘江也有发现。冬季常三五只成群。能发超声波,有回声定位能力。是中国特产珍贵动物,数量稀少,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金钱的魔力》是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写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中的一个片段。本文记叙了我去裁缝店买衣服,伙计和老板在金钱的冲击下,由尖酸刻薄到热情的变化。文本主要以人物的神态的变化和语言的繁琐,描写老板和托德的以貌取人、势力的人物形象。而对于语言动作神态等刻画人物的方法,在《人物描写一组》和《刷子李》中都有了系统的感知和尝试运用。因此,在本文教学中,我们应该不再刻意强化这是语言描写,这是动作描写,而应该交给学生更多自主的空间去品味神态的变化,语言描写的技巧,并且应该让学生有运用的机会,以此为将来的写作做好准备。

  本组的单元目标是: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这也决定了这篇课文的任务:感受托德和老板的势力的人物形象和体会并尝试运用,以神态的变化和语言的繁琐来描写人物。况且,这篇课文是名家的小说,处于高段,应该透露小说的语言特点。

  教学目标:

  1.用图示人物表情的词语,感知故事大意和小说的情节特点。

  2.通过对比人物的表情和语言以及练笔,来了解和运用刻画人物的方法。

  3.通过揣摩人物笑的变化和语言的罗嗦,感受人物的形象。

  教学重点:体会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用语的感情色彩。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透露关于写笑的.词语和句子。

  笑的词语(笑容可掬、眉飞眼笑、相视而笑、有说有笑、眉开眼笑、谈笑自若)

  笑的句子(你们的微笑犹如阵阵春风,吹暖我的心)

  【设计意图: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激发课堂活力,并收集描写笑的语句,为下文比较教学做好准备】

  一、揭题导入,理解魔力

  知道今天要上的题目吗?(力量,不可思议的力量,你在哪见识到过)课前介绍《百万英镑》有关资料。来读读,读了课题你的脑海中马上跳出了什么问题。我想大家和我一样都想去好好地了解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引入资料,为学生扫除阅读障碍,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情节

  1.同学们都预习过这篇课文了,老师想来检查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个人物?(托德老板顾客)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2.我们再去好好地读读课文,并用几个词语来概括托德和老板的神情变化。

  3.交流反馈。刻薄微笑惊呆厌烦兴奋

  4.读读这几个关键词,你有什么发现?(神情变化很大

  一下子这样一下子那样,真可以说是一波三折啊!其实,这也正是小说的特点)

  5根据这几个关键词,说说课文的内容。

  【设计意图:抓住文本的线索,从而感悟情节的变化,进而感受小说的特点。】

  三、品味笑和语言,感受魔力

  1.过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老板和托德的前后表现有极大的反差,他们接触到这大钞的表现到底是怎样的呢。快速浏览课文,写他们的表现的是:(第4和第11自然段)

  2.我们先来读读第4自然段,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托德的笑。

  (1)还记得刚才你们送老师关于笑的词语和句子吗?那课文中是怎么写的?我们来看看。

  A这么一大句描写笑。我请两个同学来读读。

  B学生读完半句。读了这个句子,你们的脑海中仿佛浮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他笑容满面,你在哪个部位看到他的笑?

  他的笑在嘴角,他的笑在眼角看到他满面的笑容。

  C我们一起来读读。

  (2)当托德接过这大钞后,又是怎样的笑?谁来读读。读完后,在你的脑海里又浮现出一个怎样的画面。(僵硬了,凝固了)见过火山熔岩吗?出示画面。你觉得此时他在想些什么?(完了,得罪人了)我们一起来读。

  (3)同一个人却有不同的笑容,现在我们把这两种笑放在一起,再来读读,你发现了什么?

  A从刚开始的笑容满面到现在的僵硬,真是见钱眼开。B抓住皱纹C比喻得令人那么不舒服。

  (4)引导:还比较课前我们写的笑,你有什么发现?(这样子更写出了托德的见钱眼开,很让人不舒服,作者对他的态度也是很不舒服。)

  从托德的表情变化中,和作者的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金钱的魔力。

  3.正当托德陷入窘况的时刻,老板来了。描写老板看到大钞的表现主要用了语言。

  (1)读读老板的话,你能读出几层意思?

  骂托德

  奉承我

  夸自己

  (2)再仔细读读这段话,其实这几层意思有个共同点。引导:老师来帮帮大家,看起来是在,其实是在

  (3)都是在夸我。既然是夸我,你能不能用老板的口气,用一句话来写写他夸我的内容?

  (你是个有个性的百万富翁,你的气质和身材真不错。)

  (4)可文中的老板却用了那么多的文字,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他的热情,语言繁琐)

  (5)再读读其他的语言,看看你又能读到什么?

  是啊,金钱使一个厌烦的老板变得如此的热情。

  小结:相信,我们从托德的笑和老板的语言中,大家对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设计意图:引发与学生认知冲突,在比较和冲突中体会作者的刻画人物的方法。学生的原认知是最好的素材,因此利用课堂谈话的素材与文本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思维冲突中撞击认知的火花】

  四、延续练笔,感受魔力

  按照他们的性格特点,当老板或者托德知道这张大钞是假的时候,请你用人物的语言和用比喻来写写他们的表现。

  【设计意图:实践是最好的检验手段。一课一得,在体会的基础上,尝试运用。】

  五、激发阅读兴趣

  大家对托德和老板知道这钱是假的,进行了猜想。那么,到底结局是怎样的呢?大家可以好好地地《百万英镑》

  【设计意图:让学生的兴趣,由一篇课文到一本书,进而增加阅读量。】

  刻薄 微笑 惊呆 厌烦 兴奋

  满面 僵硬 奉承

  表情的变化 语言的繁琐

语文教案 篇7

  【内容简析】

  这是一首描写瀑布的诗歌,它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运用比喻手法,描写了瀑布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叶圣陶对瀑布的赞美,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这组诗意象丰富,语言优美易读易诵。

  【设计理念】

  通过朗读品味诗中语言的优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借助音像资料让学生对瀑布的特点有更深入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瀑布、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叠、喻”等生字,会写“瀑、叠”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全诗,且能背诵。

  3.深入理解全诗,了解瀑布的特点。

  4.在学习中感受瀑布的美,激发对瀑布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

  有感情朗读全诗,了解瀑布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瀑布的热爱及赞美之情,增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具准备】

  生字卡、配乐朗读音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吟诗激趣,揭示课题

  1.出示李白的名诗《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提问:

  A.诗中重点描写的'是景物是什么?(瀑布)

  B.作者是站在什么角度观察瀑布的?(远望瀑布)

  C.在作者看来瀑布是什么样子的呢?(像一条银河)

  3.师述: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的诗《瀑布》,看看在他的眼里瀑布又是怎样的。(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全诗,认读生字

  1.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画词语,注意听清楚字音。

  2.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全诗,要求读通,读顺。

  3.指名朗读。

  4.全班齐读。

  三、细读体会,质疑问难

  1.自由读诗,分析对比。

  A.《瀑布》与《望庐山瀑布》在观察角度上有什么异同?

  B.两位作者在“瀑布是怎样的”这个问题上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2.小组交流,相互解疑。

  3.每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教师随机点拨。

  A.《瀑布》与《望庐山瀑布》在观察角度上有什么异同?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观察角度只

  教案《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瀑布》教案》,来自网!

  有一个就是远望,但是在诗歌《瀑布》中,作者由三个角度对瀑布进行观察和描写,一是没见瀑布,先听其声;二是远望瀑布全身;三是在瀑布脚下仰望。)

  师述:请同学们用直线画出说明作者观察点的句子,读一读,细细体会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景物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按由远而近的顺序写,这样条理清楚。)

  B.两位作者在“瀑布是怎样的”这个问题上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①作者认为瀑布的声音既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师述:“叠叠”和“阵阵”是什么意思?结合课后第三题理解。

  (这些叠词强调事物数量多或出现次数频繁。)

  师述:你能模仿一下瀑布的声音吗?

  (学生自由模仿,谈感受,体会瀑布气势的雄伟,体会作者恰当的表述。)

  (②李白在远望瀑布时,觉得瀑布像一条银河,而叶圣陶先生,却觉得瀑布像一道白银。)

  师述:用“ ”线画出打比方的句子,细细品读,思考:你从这句话感受到什么?

  (恰当,不仅写出了雪白的颜色,还写出了其光泽。)

  ③叶圣陶先生在近处仰望瀑布,觉得瀑布像珍珠的屏,风吹来,它又如烟,如雾,如尘。

  播放关于瀑布的录像,学生欣赏,结合情景理解课文。

  ④出示句子“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思考为什么烟、雾和尘之间用“,”而不用“、”呢?

  (因为他们是三个短语而不是词语,即“好像烟一样,好像雾一样,好像尘一样。)

  4.配上音乐有感情朗读。

  5.用一句话赞美瀑布。

  四、总结写法,激励探索

  作者之所以能把瀑布描写得如此美丽,如此壮观,除了他能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叙述,还在于他能细心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并进行恰当的描写。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技巧,那么我们就能把大自然里的美景尽收笔下。

  五、指导书写,巩固字词

  1.教师范写“瀑”和“衬”字,指导学生写好笔画,及衣字部,不要写成示字部。

  2.学生练习书写。

  六、作业

  1.抄写字词。

  2.把全诗背给父母听。

  3.完成课后的词语花篮。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认真阅读例文《我的班主任》,领会作者怎样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把人物描写得细腻感人的。

  2、能通过讨论交流,学会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能自拟题目。

  3、学会写好人物动作神态的要领,做到细腻感人。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围绕中心选择和组织材料。

  教学难点:把人物动作、神态写得细腻感人。

  课前准备

  1.放大抄录《我的班主任》全文。

  2.布置同学们回忆老师关心帮助过你的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师恩难忘》,明确写法

  1、指导学生重读《师恩难忘》。

  (1)师恩“难忘”,师恩“深重”,田老师教了作者4年,发生的'事很多,作者选择了什么事来写?为什么要回忆这件事呢?

  (2)读了文章,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受呢?

  2、学生朗读思考,教师检查点拨。

  3、师生共同小结:由此可见,写人要选好典型事例,还要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

  二、学习例文《我的班主任》,领悟写法

  1、自读例文,想一想:

  (1)作者选择的事例有什么特点?

  (2)作者是怎样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的?把描写冯老师动作、神态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

  2、分小组讨论、交流。

  (1)选取生活中的日常小事,从“小”处见“大”。

  (2)写时抓住了人物动作、神态来描写,细致人微,具体感人。如“一只温暖的手扶着我的前额”,“慢慢地向上抬起”,“一双眼睛望着我”……

  (3)相应地写出“我”的感受和反应。

  三、阅读习作要求,运用写法

  1、指导学生阅读习作要求:“我们的成长无不渗透着老师的心血。像上面上课时纠正写字姿势之类的事,哪个老师没做过?”启发学生回忆所有教过你的老师(包括课外兴趣小组的辅导老师)。确定其中一个,选择他(她)帮助、教育你的一两件事,认真想一想后再写下来。

  2、引导选材:老师关心帮助你的事有哪些,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

  3、组织讨论: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叙述得具体生动?

  4、拟题,完成初稿。

  5、组织修改。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分析:

  本课设计运用了“自主阅读、点拨方法、品赏感悟、升华延伸”的自主学习模式,力求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科学地搜集和运用有效信息,加深理解和感悟,实现自主阅读,展示个性化阅读,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情分析:

  大海深邃莫测,日出壮观美丽,两者结合给予人遐想。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过巴金的《海上日出》,对大海日出的景象,不再陌生。但本文所描绘的与学生积累的经验还是有些距离。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日出的情景,培养学生抓住景物变化中的特点、仔细观察景物的能力。能够有条理地叙述日出的景象。

  2、通过阅读理清文章的思路,抓住作者写的三幅画面的具体景物以及特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受到美的熏陶。

  3、学习本课抓住景物变化的特点,按时间顺序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感受沧海日出的壮观和美丽,学习描写日出景色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多媒体电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那么你们都去过哪些地方?心情怎样?

  去年暑假我们一家人来到了北戴河,在那里我们亲眼目睹了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了另人难以忘怀的海上日出,那么浩淼的大海,壮丽的日出,给人以心灵的享受。没看过日出的同学一定很向往吧!没关系,今天我们就随同作者一同走近沧海日出感受它的魅力所在。(板书课题:4沧海日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解题质疑:看了课题你想说些什么?

  2、带着你想知道的问题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向你的同桌或借助工具书寻求帮助。

  3、检查字词情况

  4、再读课文,对你感受深刻或喜欢的地方进行批注,并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日出的?

  5、刚才同学们读书读的很认真也很专注。那么,谁能说一说你都读懂什么,了解到哪些内容?(生汇报)

  三、细读课文,咀嚼文美

  师:同学们说的很正确,那么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大家再轻声的读一读这部分,边读边去想象一下当时的画面。

  问:谁能说一说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是景色是什么样子的,也可以说一说自已的感受。(生汇报,从而引到日出前进行品读)

  (一)、领略日出前柔和明快的美。

  a.(课件—晓星残月)这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在哪段里展现?

  b.(指读第二自然段)同学思考问题:①作者是在什么时间去看日出的?画出表明这一时间的词语。②画面可以用课文中哪一个词语来形容?③作者此时怀着怎样的心情?从哪一句可以体会得到?(学生交流。)

  2、朗读日出前的段落,画出意境优美的句子。

  师:竣青用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呈现了沧海日出前的壮美精致。日出的美和壮观体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画出你认为意境优美的句子。

  (二)、体会日出时雄伟壮观的.美。

  1、课文的第三大段描绘的是日出时美丽画面,在这段中作者主要描述了天空中的朝霞和太阳。

  学生:朝霞的变化体现在颜色的变浓变深。

  2、教师:(出示朝霞变色动画过程)你能不能为动画配上解说?(多指几人)

  学生:太阳是这样冉冉升起的:①、开始的时候升得很慢,只露出一个弧形的金边儿,不久这金边很快地在扩大着,扩大着,涌了上来。②、到后来,就已经不是冉冉升起了,而是猛得一跳,蹦出了海面,天空和大海布满了耀眼的金光。③、海面上金光特别强烈,铺成一条又宽又亮又红的海上大路。(教师板书)

  教师:谁能带着感叹和赞美之情、伴着缓缓的音乐,带领同学们重新回味沧海日出那一瞬间的美丽壮观。

  教师:请同学们再入这“缥缈的仙境”领略沧海日出的美丽壮观。(配乐朗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然后学生指名读)

  教师:泰山日出之美引发我们由衷的赞叹。那么面对这如此仙境般的美景,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3、课件出示:(啊,美极了,壮观极了!)这句话即流露了作者的赞誉,也足以表达我们此时的心情,常言道“言为心声”让我们把观赏日出后的无穷感叹与赞美尽情浓缩成这短短的一句话中。(齐读)

  (三)、品味日出后神奇色彩的美

  师:饱含感情地说:啊,美极了,壮观极了,这时我转身向西望去,只见西面的山峰树木……到红光。还有什么?大家轻声的读一读日出后的景色(生接着轻声读)

  师:此时此刻大家有什么感受?

  师:老师仿佛看到日出就在我们校园里,大家想象一下,日出照在校园里,校园是什么样(可从建筑物,学生的脸,书本等想象说)

  师评: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你能把它写下来吗?

  师:最后我们用我的赞美之情齐读最后一段。

  (课件)演示日出过程。回味“美”的感受。

  师:这么美得仙境在哪里能看到呀?

  课件出示(介绍鹰角亭)

  四、全课总结,寄以希望

  今天我们一起来到大海边看了日出,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更体会了作者细腻的描写方法,希望大家有时间多去观察大自然,并将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写在本上,做一个细心的人。

  板书设计:

  4、沧海日出

  鹰角亭上看日出

  日出前:柔和明快

  日出时:雄伟壮观

  日出后:色彩神奇

  教学点评:

  《沧海日出》这篇课文描写了沧海日出的壮观雄伟。课文文质兼美,内容浅显。所以我觉得本文不适合进行细致地分析讲解,这样既会破坏意境,也会影响学生对语言的内化积累。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读书能力,我设计了以上几个教学环节。教学时候,我让学生想象日出照在校园里校园是什么样的?,虽然实际操作时可能会出现没及时完成进度等问题,但我相信学生会从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收获到更有价值的东西!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将它逐步完善起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经典教案07-18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语文的优秀教案04-12

语文《狼》教案03-18

语文识字教案02-22

语文《变脸》教案03-16

《语文天地》教案03-23